比的就是裝傻,這沒錯!
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在裝傻,不會有人認為他是真的這樣想的。
卻的確讓讀者get到了他想表達的廬山瀑布的壯觀。
陳成也想裝傻,可又不好意思傻得太天真,終究有所保留。
……
迴顧這一局的對決,一共有九個人交出了作品。
但是作為“入門級”的始安七少,“進階級”的陳成、榕樹主人,詩歌的著力點明顯不一樣。
如果二者中間還有一個級別,比如讓丁幹作詩一首,想來他應該會再創作一篇排律出來,把他所發現的那些風景細致入微地全部刻畫出來。
可是寫詩並不是寫遊記,沒必要把進洞前什麽樣子,怎樣坐的船,裏麵有多麽開闊,石鍾乳石筍具體像啥,裏麵又就究竟有多少條龍,看完這些你又是怎樣的感想……
可以寫,但沒必要。
那些都不是詩要做的事情。
字數少沒有關係,可隻要把一刹那的感動記述下來,就足以精彩絕倫了。
讓陳成感到氣苦的是,明明這次兩個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同一個創意,可是對方依然可以寫得比自己更自然,更順滑!
其實差很多嗎?也就一丟丟而已!
就那麽一丟丟!
陳成不是胡攪蠻纏的人,畢竟當了那麽多年的詩榜總主編,不說寫,單論品鑒的話,他還是有眼光的。
“這首詩的確是閣下高於我,沒什麽好說的。”陳成叉叉手:“甘拜下風了!”
三局兩勝,一共取得兩負一平的戰績,比之上次和梅英衛比拚時還要慘!
他如此幹脆快速,甚至在七少都還沒把兩首詩完全看完的時候,不由得叫他們理解不能!
搞什麽嘛!
這麽快就投降了?
你就這點本事?
平日裏麵對那些小魚小蝦的時候,不一直都很勇猛嗎?
怎麽一到這種關鍵boss戰,你就掉鏈子呢!
“你知不知道,你讓我們很失望!”小六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忍不住指著陳成叫道。
“唉!”陳成歎了一口氣,一攤雙手:“這我也沒有辦法啊!你以為我不想贏麽!”
要知道,我這四句詩已經把看家本領全拿出來了,字字珠璣,句句有來曆!
奈何收尾這句寫不好,表現力直接削減了百分之四十啊!
現在你們可以明白,人家這百十條褲腰帶可不是平白得來的,久經戰陣,各種應對之策都了然於胸,什麽題材都處理得得心應手!
關鍵是看人家這氣定神閑的樣子,顯然還沒出力!
可我已經倒下了!
陳成這種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想法,自然被七少視為懦夫的行為。
要是輸給梅英衛那樣的大詩師也就罷了,在小六幾人的心目中,榕樹主人無論戰績多麽輝煌,終究無法跟始安城中四位大詩師相比!
他要是有問鼎桂州的實力,幹嘛要窩在陽朔鄉下的大榕樹下,而不進城去和四位大詩師扳手腕呢?
陳成啊陳成,看你這一臉衰像!輸完梅英衛輸五律派,輸完五律派輸榕樹主人,然後輸風情三士東學西讀始安七少,再下來沒得輸了,臉都不要了……
“靠!你們也太惡毒了吧!”陳成聽他們連範誌毅訓斥中國男足的句式都拿出來了,鬱悶不已。
我再爛也不至於淪落到跟國足比吧……
看著“敵人內部”要起內訌,丁幹有些看不過去了,準備說點場麵話,安慰一下陳某,畢竟人家還是衝著自己才找到大榕樹來的。
可沒想到在他一旁的榕樹主人直接開口道:“我看陳郎這首詩,與我相比,自是各有優劣,你又何必早早言敗呢?”
臥槽!原來你會說話!原來你說的也是人話!原來說出來我們也並不會聽不懂!
那你還找丁幹做翻譯幹什麽?
陳成錯愕地想。
聽到榕樹主人的聲音,陳成並不是最驚訝的,反而是始安七少,個個目瞪口呆,狀如木雞!
“你——你——”七少指著榕樹主人徹底說不出話來。
“先生,你——”丁幹遲疑著。
“都到這時候了,還遮遮掩掩做什麽呢!”榕樹主人輕笑了一聲,伸手揭下了臉上猙獰的儺戲麵具。
麵具之下,露出了一張清虛俊朗的青年麵孔。
“果然是個小鮮肉——”陳成心想:“可也沒到老鄉說的‘像女娃’的地步吧?”
要說娘,小陳我在這段猥瑣發育期之前,還真有點娘……好在咱的氣質夠爺們,現在全然扭轉過來了……
正臭美地想著,卻聽始安七少齊齊唿出聲:“竇師兄!”
陳成大驚失色!
竇師兄?
那豈不是始安城中四大詩師之一,七絕派掌門人,東學西讀風情三士始安七少等等小魚蝦的引路人,竇亮的親哥——
竇明!
“哎呀,怎麽是你呀!”
“你怎麽到陽朔來了!”
“還瞞了我們這麽久,我們全蒙在鼓裏!”
七少七嘴八舌道。
“還要我告訴你們?”竇明看著他們,板著個臉道:“你們看看你們剛剛寫的那些個詩,我怎麽好意思承認你們都是我教的?”
七少想到他們剛剛為了幹擾創作,拚湊出的那些詩句,無不臉紅耳赤,羞愧難當。
但說實話,竇師兄你不會覺得,我們好好寫,就能寫出多麽像樣的詩吧?
搞了半天,榕樹主人就是竇師兄!
那陳成輸給他,簡直再合理不過了!
或者說,陳成甚至有一局能和竇師兄打平,簡直是太了不起了!
畢竟在七少的心目中,他們竇師兄隻怕比梅英衛還要小勝一丟丟……
(陳成莫名其妙從一個“慫貨”又變迴了七少心目中的偶像……)
“陳某有眼不識金鑲玉,多有得罪,還望恕罪!”陳成重新見過道。
“陳郎言重了,還要原諒竇某不以真麵目示人之過!”竇明客氣的迴禮。
一連串的疑問在陳成的心中冒出:
竇亮說竇明昨日匆匆出城,自己還以為他和其他幾位大詩師一樣,也是在躲避什麽。
沒想到卻是來了陽朔!
可他為什麽在陽朔?
又為何在榕樹下做這些事?奪別人的褲腰帶?這是什麽癖好?
而且,既然是“七絕派掌門人”,自然最擅長七絕詩,可是從之前那幾首四六不分的雜言詩,以及和自己比拚的這幾首詩來看——
什麽體裁都寫遍了,就是沒寫哪怕一首七絕!
費解啊,費解!
別說他想不通,就連始安七少的小腦袋也充滿了許多問號!
就連他的親弟弟,也對能在這裏看到大哥,萬分糊塗!
“這就說來話長啦。”竇明無奈一笑,示意陳成一行人都坐下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大概是兩年多以前吧,我同平兄梅兄幾個人,同來陽朔采風,借宿在本地鎮上老鄉家。”竇明迴憶道:“結果有天午睡起來,發現腰帶不見了!”
腰帶這種東西也不會多有備用,這玩意丟了,雙手提溜著褲子,何其狼狽。
最後隻能在老鄉家裏借了根麻繩捆上。
怪模樣惹來同伴嘲笑,竇明自然也很是惱火。
腰帶自然是被“梁上君子”竊了去,竇家家境優渥,衣飾自然華貴,更兼有佩飾,想來是有人見錢眼開,上下其手。
好在地方不大,四位大詩師攜起手來,很快就找到了順手牽腰帶的小竊賊周某。
見對方年紀不大,卻遊手好閑,惡習難改,四位正直的大詩師自然批評教育了他。
誰知道這小子殊無悔意,一副被抓住認栽的樣子。
眾人自然感歎這是道德的淪喪,人性的扭曲,教育的缺失!
對付這種失足少年,必須要用佛經、古詩、聖賢書來淨化心靈!
意想不到的來了,這小子還振振有詞,道:
讀書?讀個屁!
讀書是不可能讀書的,這輩子都不可能讀書的。種田又不會,就隻有小偷小摸才能維持的了生活這樣子。
憑本事拿的腰帶我為什麽要還你?
四大詩師:“……”
這小子還是個“金句王”啊……
氣憤之下,竇明腰帶也不要了,拴著麻繩迴了始安。
可事後想想,鄉下畢竟不比城裏,很多缺失教育的小朋友,就是這樣的。
為了引領小朋友們走上正途,過了一些日子竇明重返陽朔,打算搞一個“掃盲班”,教一教這裏的小朋友簡單的字詞,以及“偷人腰帶是犯法的行為”。
反正一個也是教,兩個也是教,竇明在城裏不知道指點過多少少年的功課,到陽朔“支教”自然是手到擒來的事。
可是他有這份好心,實際上卻並不大頂用。
畢竟這邊老鄉的觀點也是“讀書識字有個屁用”!
要還去寫什麽勞什子的“詩”的話,整個祖墳的老祖宗都覺得臊得慌……
更何況,你這人來曆不明,有這等免費教人的好事,我不信……
竇老師隻能苦口婆心“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之類,算是說服了幾家較開明的。
“而且我的身份也不可疑啊,我小時候也是在陽朔長大的,後來才隨家人去始安城裏的……”為了騙取老鄉新任,竇老師隻能瞎編鬼話道。
“小時候是在陽朔長大的,後來才隨家人去始安城裏?噢噢!我想起來了,你是不是村東頭丁家的小子,叫‘丁幹’啊?”老鄉恍然大悟。
“對對對,丁幹就是我,我就是丁幹!有詩為證:兒時已知愛陽朔,總道蓬萊在嶺西!——您瞧瞧,我對家鄉的感情深著呢……”
……
“……”聽了“丁幹”是這麽來的,陳成一陣無語。
又忍不住瞪了真正丁幹一眼:我操!
我說那詩為何那麽精妙!
感情你小子那首詩也是抄襲大詩師竇明的!
真是“碧蓮峰裏住人家”不要碧蓮啊不要碧蓮!
丁幹尷尬地咳嗽了兩聲,卻還能麵不改色:
沒錯啊,這詩是“丁幹”寫的啊!
就這樣,竇老師借著比他小好多歲的“迴遷戶丁幹”的名頭,在本地辦起了掃盲班,一開始隻有三五個小孩,到後麵來學的小孩越來越多,畢竟老鄉們發現,認得自己名字還是有點用的,而且還能把“丁幹老師”這裏當成托兒所……
呃……
學生多了,找不到教學地點,最後就尋了大榕樹這麽個好地方,冬暖夏涼,無比寬敞!
“大榕樹我知道怎麽迴事了,”陳成指著樹上那麽腰帶道:“這又是怎麽迴事呢?”
竇明抬頭看了一下他的那些“戰利品”,自己也有些好笑:“這個嘛,也是無心之舉。”
竇明、梅英衛、平鴻軒、路承允四人,在始安城中被視為“天之驕子”,嶺南詩壇未來的希望所在,四人各擅一體,各領風騷——
可事實上,詩人從來不會說“我隻專攻某一個體裁”,大家都是全能的詩人,隻是有所偏好罷了。
就好像“七絕聖手”王昌齡大叔五言詩也寫得好,“律詩的王者”老杜也擅長古體詩,五言詩的集大成者王維老師更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種千古絕唱。(當然《渭城曲》是一首樂府詩。)
竇明大詩師常寫七絕,的確有些膩味。
別的詩體他又不是不會寫!
可一旦大家的思維成了定式,尤其是他身邊還簇擁了一幫被稱為“七絕派”的追隨者的時候,寫七絕以外的詩體就成了“離經叛道”之舉。
竇師兄,你怎麽能背叛我們的看家本事呢?
而且別家也會想:
竇明也開始寫七律詩、五絕詩了——是不是想分咱們平師兄、梅師兄的羹湯啊?
告訴你,姓竇的!你的七律、五絕!根本不夠檔次!滾迴去寫你的七絕去吧!
世情如此,真是叫人……
幾多無奈啊!
你可以說“老子想怎麽寫就怎麽寫,幹你們屁事”!
可是要知道,有很多少年一門心思地跟著他好好學習,就是因為認定了“七絕是很有前途的一種詩體,日後必將成為大唐的新風尚”!
他自己先“叛變”了,對自己的名氣影響是小事,讓追隨者們傷心失望才是更難搞的啊!
“事實上,我們知道了這些,已經很傷心,很失望了!”七少們癟癟嘴,理想幻滅的樣子。
竇師兄竟然不認為,寫七絕的人才是最厲害的!
陳成看著竇明無奈苦笑的樣子,感歎道:
真是大詩師也有情,大詩師也有愛呀!
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在裝傻,不會有人認為他是真的這樣想的。
卻的確讓讀者get到了他想表達的廬山瀑布的壯觀。
陳成也想裝傻,可又不好意思傻得太天真,終究有所保留。
……
迴顧這一局的對決,一共有九個人交出了作品。
但是作為“入門級”的始安七少,“進階級”的陳成、榕樹主人,詩歌的著力點明顯不一樣。
如果二者中間還有一個級別,比如讓丁幹作詩一首,想來他應該會再創作一篇排律出來,把他所發現的那些風景細致入微地全部刻畫出來。
可是寫詩並不是寫遊記,沒必要把進洞前什麽樣子,怎樣坐的船,裏麵有多麽開闊,石鍾乳石筍具體像啥,裏麵又就究竟有多少條龍,看完這些你又是怎樣的感想……
可以寫,但沒必要。
那些都不是詩要做的事情。
字數少沒有關係,可隻要把一刹那的感動記述下來,就足以精彩絕倫了。
讓陳成感到氣苦的是,明明這次兩個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同一個創意,可是對方依然可以寫得比自己更自然,更順滑!
其實差很多嗎?也就一丟丟而已!
就那麽一丟丟!
陳成不是胡攪蠻纏的人,畢竟當了那麽多年的詩榜總主編,不說寫,單論品鑒的話,他還是有眼光的。
“這首詩的確是閣下高於我,沒什麽好說的。”陳成叉叉手:“甘拜下風了!”
三局兩勝,一共取得兩負一平的戰績,比之上次和梅英衛比拚時還要慘!
他如此幹脆快速,甚至在七少都還沒把兩首詩完全看完的時候,不由得叫他們理解不能!
搞什麽嘛!
這麽快就投降了?
你就這點本事?
平日裏麵對那些小魚小蝦的時候,不一直都很勇猛嗎?
怎麽一到這種關鍵boss戰,你就掉鏈子呢!
“你知不知道,你讓我們很失望!”小六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忍不住指著陳成叫道。
“唉!”陳成歎了一口氣,一攤雙手:“這我也沒有辦法啊!你以為我不想贏麽!”
要知道,我這四句詩已經把看家本領全拿出來了,字字珠璣,句句有來曆!
奈何收尾這句寫不好,表現力直接削減了百分之四十啊!
現在你們可以明白,人家這百十條褲腰帶可不是平白得來的,久經戰陣,各種應對之策都了然於胸,什麽題材都處理得得心應手!
關鍵是看人家這氣定神閑的樣子,顯然還沒出力!
可我已經倒下了!
陳成這種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想法,自然被七少視為懦夫的行為。
要是輸給梅英衛那樣的大詩師也就罷了,在小六幾人的心目中,榕樹主人無論戰績多麽輝煌,終究無法跟始安城中四位大詩師相比!
他要是有問鼎桂州的實力,幹嘛要窩在陽朔鄉下的大榕樹下,而不進城去和四位大詩師扳手腕呢?
陳成啊陳成,看你這一臉衰像!輸完梅英衛輸五律派,輸完五律派輸榕樹主人,然後輸風情三士東學西讀始安七少,再下來沒得輸了,臉都不要了……
“靠!你們也太惡毒了吧!”陳成聽他們連範誌毅訓斥中國男足的句式都拿出來了,鬱悶不已。
我再爛也不至於淪落到跟國足比吧……
看著“敵人內部”要起內訌,丁幹有些看不過去了,準備說點場麵話,安慰一下陳某,畢竟人家還是衝著自己才找到大榕樹來的。
可沒想到在他一旁的榕樹主人直接開口道:“我看陳郎這首詩,與我相比,自是各有優劣,你又何必早早言敗呢?”
臥槽!原來你會說話!原來你說的也是人話!原來說出來我們也並不會聽不懂!
那你還找丁幹做翻譯幹什麽?
陳成錯愕地想。
聽到榕樹主人的聲音,陳成並不是最驚訝的,反而是始安七少,個個目瞪口呆,狀如木雞!
“你——你——”七少指著榕樹主人徹底說不出話來。
“先生,你——”丁幹遲疑著。
“都到這時候了,還遮遮掩掩做什麽呢!”榕樹主人輕笑了一聲,伸手揭下了臉上猙獰的儺戲麵具。
麵具之下,露出了一張清虛俊朗的青年麵孔。
“果然是個小鮮肉——”陳成心想:“可也沒到老鄉說的‘像女娃’的地步吧?”
要說娘,小陳我在這段猥瑣發育期之前,還真有點娘……好在咱的氣質夠爺們,現在全然扭轉過來了……
正臭美地想著,卻聽始安七少齊齊唿出聲:“竇師兄!”
陳成大驚失色!
竇師兄?
那豈不是始安城中四大詩師之一,七絕派掌門人,東學西讀風情三士始安七少等等小魚蝦的引路人,竇亮的親哥——
竇明!
“哎呀,怎麽是你呀!”
“你怎麽到陽朔來了!”
“還瞞了我們這麽久,我們全蒙在鼓裏!”
七少七嘴八舌道。
“還要我告訴你們?”竇明看著他們,板著個臉道:“你們看看你們剛剛寫的那些個詩,我怎麽好意思承認你們都是我教的?”
七少想到他們剛剛為了幹擾創作,拚湊出的那些詩句,無不臉紅耳赤,羞愧難當。
但說實話,竇師兄你不會覺得,我們好好寫,就能寫出多麽像樣的詩吧?
搞了半天,榕樹主人就是竇師兄!
那陳成輸給他,簡直再合理不過了!
或者說,陳成甚至有一局能和竇師兄打平,簡直是太了不起了!
畢竟在七少的心目中,他們竇師兄隻怕比梅英衛還要小勝一丟丟……
(陳成莫名其妙從一個“慫貨”又變迴了七少心目中的偶像……)
“陳某有眼不識金鑲玉,多有得罪,還望恕罪!”陳成重新見過道。
“陳郎言重了,還要原諒竇某不以真麵目示人之過!”竇明客氣的迴禮。
一連串的疑問在陳成的心中冒出:
竇亮說竇明昨日匆匆出城,自己還以為他和其他幾位大詩師一樣,也是在躲避什麽。
沒想到卻是來了陽朔!
可他為什麽在陽朔?
又為何在榕樹下做這些事?奪別人的褲腰帶?這是什麽癖好?
而且,既然是“七絕派掌門人”,自然最擅長七絕詩,可是從之前那幾首四六不分的雜言詩,以及和自己比拚的這幾首詩來看——
什麽體裁都寫遍了,就是沒寫哪怕一首七絕!
費解啊,費解!
別說他想不通,就連始安七少的小腦袋也充滿了許多問號!
就連他的親弟弟,也對能在這裏看到大哥,萬分糊塗!
“這就說來話長啦。”竇明無奈一笑,示意陳成一行人都坐下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大概是兩年多以前吧,我同平兄梅兄幾個人,同來陽朔采風,借宿在本地鎮上老鄉家。”竇明迴憶道:“結果有天午睡起來,發現腰帶不見了!”
腰帶這種東西也不會多有備用,這玩意丟了,雙手提溜著褲子,何其狼狽。
最後隻能在老鄉家裏借了根麻繩捆上。
怪模樣惹來同伴嘲笑,竇明自然也很是惱火。
腰帶自然是被“梁上君子”竊了去,竇家家境優渥,衣飾自然華貴,更兼有佩飾,想來是有人見錢眼開,上下其手。
好在地方不大,四位大詩師攜起手來,很快就找到了順手牽腰帶的小竊賊周某。
見對方年紀不大,卻遊手好閑,惡習難改,四位正直的大詩師自然批評教育了他。
誰知道這小子殊無悔意,一副被抓住認栽的樣子。
眾人自然感歎這是道德的淪喪,人性的扭曲,教育的缺失!
對付這種失足少年,必須要用佛經、古詩、聖賢書來淨化心靈!
意想不到的來了,這小子還振振有詞,道:
讀書?讀個屁!
讀書是不可能讀書的,這輩子都不可能讀書的。種田又不會,就隻有小偷小摸才能維持的了生活這樣子。
憑本事拿的腰帶我為什麽要還你?
四大詩師:“……”
這小子還是個“金句王”啊……
氣憤之下,竇明腰帶也不要了,拴著麻繩迴了始安。
可事後想想,鄉下畢竟不比城裏,很多缺失教育的小朋友,就是這樣的。
為了引領小朋友們走上正途,過了一些日子竇明重返陽朔,打算搞一個“掃盲班”,教一教這裏的小朋友簡單的字詞,以及“偷人腰帶是犯法的行為”。
反正一個也是教,兩個也是教,竇明在城裏不知道指點過多少少年的功課,到陽朔“支教”自然是手到擒來的事。
可是他有這份好心,實際上卻並不大頂用。
畢竟這邊老鄉的觀點也是“讀書識字有個屁用”!
要還去寫什麽勞什子的“詩”的話,整個祖墳的老祖宗都覺得臊得慌……
更何況,你這人來曆不明,有這等免費教人的好事,我不信……
竇老師隻能苦口婆心“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之類,算是說服了幾家較開明的。
“而且我的身份也不可疑啊,我小時候也是在陽朔長大的,後來才隨家人去始安城裏的……”為了騙取老鄉新任,竇老師隻能瞎編鬼話道。
“小時候是在陽朔長大的,後來才隨家人去始安城裏?噢噢!我想起來了,你是不是村東頭丁家的小子,叫‘丁幹’啊?”老鄉恍然大悟。
“對對對,丁幹就是我,我就是丁幹!有詩為證:兒時已知愛陽朔,總道蓬萊在嶺西!——您瞧瞧,我對家鄉的感情深著呢……”
……
“……”聽了“丁幹”是這麽來的,陳成一陣無語。
又忍不住瞪了真正丁幹一眼:我操!
我說那詩為何那麽精妙!
感情你小子那首詩也是抄襲大詩師竇明的!
真是“碧蓮峰裏住人家”不要碧蓮啊不要碧蓮!
丁幹尷尬地咳嗽了兩聲,卻還能麵不改色:
沒錯啊,這詩是“丁幹”寫的啊!
就這樣,竇老師借著比他小好多歲的“迴遷戶丁幹”的名頭,在本地辦起了掃盲班,一開始隻有三五個小孩,到後麵來學的小孩越來越多,畢竟老鄉們發現,認得自己名字還是有點用的,而且還能把“丁幹老師”這裏當成托兒所……
呃……
學生多了,找不到教學地點,最後就尋了大榕樹這麽個好地方,冬暖夏涼,無比寬敞!
“大榕樹我知道怎麽迴事了,”陳成指著樹上那麽腰帶道:“這又是怎麽迴事呢?”
竇明抬頭看了一下他的那些“戰利品”,自己也有些好笑:“這個嘛,也是無心之舉。”
竇明、梅英衛、平鴻軒、路承允四人,在始安城中被視為“天之驕子”,嶺南詩壇未來的希望所在,四人各擅一體,各領風騷——
可事實上,詩人從來不會說“我隻專攻某一個體裁”,大家都是全能的詩人,隻是有所偏好罷了。
就好像“七絕聖手”王昌齡大叔五言詩也寫得好,“律詩的王者”老杜也擅長古體詩,五言詩的集大成者王維老師更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種千古絕唱。(當然《渭城曲》是一首樂府詩。)
竇明大詩師常寫七絕,的確有些膩味。
別的詩體他又不是不會寫!
可一旦大家的思維成了定式,尤其是他身邊還簇擁了一幫被稱為“七絕派”的追隨者的時候,寫七絕以外的詩體就成了“離經叛道”之舉。
竇師兄,你怎麽能背叛我們的看家本事呢?
而且別家也會想:
竇明也開始寫七律詩、五絕詩了——是不是想分咱們平師兄、梅師兄的羹湯啊?
告訴你,姓竇的!你的七律、五絕!根本不夠檔次!滾迴去寫你的七絕去吧!
世情如此,真是叫人……
幾多無奈啊!
你可以說“老子想怎麽寫就怎麽寫,幹你們屁事”!
可是要知道,有很多少年一門心思地跟著他好好學習,就是因為認定了“七絕是很有前途的一種詩體,日後必將成為大唐的新風尚”!
他自己先“叛變”了,對自己的名氣影響是小事,讓追隨者們傷心失望才是更難搞的啊!
“事實上,我們知道了這些,已經很傷心,很失望了!”七少們癟癟嘴,理想幻滅的樣子。
竇師兄竟然不認為,寫七絕的人才是最厲害的!
陳成看著竇明無奈苦笑的樣子,感歎道:
真是大詩師也有情,大詩師也有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