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是大唐屈指可數,幾個沒有做過任何大官小官的詩人。
哪怕是年青時與他同隱鹿門山的發小張子容,在當今天子李隆基蕩滌中樞,登基大寶後,也忍不住去參加了科舉,在先天元年舉進士,當上了樂成令(溫州樂清)。
孟夫子沒有一官半職,卻朋友滿天下。
他一生宅男,沒去過幾個地方,可是他去過的地方,寫過的詩,都會被當地人視為極自豪的事情。
先前被陳成幾次惡搞的“溫州”就是這樣。
後人常以為溫州人會做生意,世故,是最現實沒有詩意的地方。
可孟夫子,帶給他們詩意。
大唐的溫州,不但不繁華,沒有江南皮革廠,反而貧瘠的荒遠。下麵的樂成,就更是如此。
能讓孟襄陽來,不靠山水,隻因張子容在這裏做官。
他倆少年時很苦,送行時孟夫子寫詩說“夕曛山照滅,送客出柴門”。搞不好,兩個人隻能湊齊一份路費。
孟浩然來溫州,科考失敗,四十歲大齡考生,與張子容分別,也已經十幾年了。張子容得知孟浩然來訪的消息後,馬上趣馳70裏趕去迎候。
分別十幾年後,在樂成張子容的官邸中,兩個老友共度了除夕。
那一年的大年夜,張子容的官邸,燈火輝煌,畫燭高燒,他們一邊品嚐著新釀的柏葉酒,一邊暢敘著別後離情,心中愉悅,難以言喻。
紹生說起當時的情境,仿佛他也在現場般,眼中閃著熱切的光:“張縣尉作詩《除夜樂城逢孟浩然》曰:
遠客襄陽郡,來過海岸家。
樽開柏葉酒,燈發九枝花。
妙曲逢盧女,高才得孟嘉。
東山行樂意,非是競繁華!”
這些過往,如果不是他親曆樂成,訪問那些親曆者,又怎麽能得知?
陳成翻動手稿,果然找到了同一時間孟夫子給張子容的兩首迴贈詩:
除夜樂城逢張少府
雲海泛甌閩,風潮泊島濱。
何知歲除夜,得見故鄉親。
餘是乘槎客,君為失路人。
平生複能幾,一別十餘春。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想起兩人四十年的友誼,一時感慨良多,不由得再默念一遍:
子容辛諤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否?
如今,你們老友長相陪伴,飲柏葉酒,作田園詩,不失為極大的寬慰。
“某既無他事,為之尋詩結集,修訂成篇——使海內衣冠縉紳,經襄陽思睹其文,睹其文,思其人!”紹生感歎:“如此,這數月的一番奔波勞苦,總算沒有白費!”
眾人聽了孟浩然一路的故事,同時也聽了紹生二人這一路的故事,足跡遍及吳越各處名勝,在場觀眾無不感佩。
香爐對陳成道:“我們公子為了搜集佚稿,這一路上都幾度病倒了!”
因為四處奔波,搜詩之餘還要參加各路詩會,導致人疲病不堪。那次在宣城交戰“宣城四秀”之前,紹生就患了很重的風寒,話都說不出來,以至於無法參加,提前迴金陵修養,才有香爐去謝公樓的那一番“無理行徑”;
在金陵,他也是一直養病,深居簡出,以至於陳成懷疑他是那晚的刺客,問香爐是否去過藥店時還讓香爐詫異“未卜先知”;
經曆了揚州的狀況後,紹生已經退居二線,把一線的工作都交給香爐出頭了,這次要不是陳成也在,紹生基本上也不會再出手了。
香爐越說越氣:“‘假徒弟’尚能做到這些,反倒是你這個真徒弟……”
尋花問柳,酒色生香,這邊賣弄才情,那邊吟賞風月,好不自在哇!
陳成唯有長歎。
柳繪又警覺:“問柳”我知道,能解釋解釋這“尋花”是怎麽一迴事嘛?
陳成:“……”你就別搗亂了!
眾人把目光從紹生身上移開,轉到陳成身上,倒要聽聽,這位正兒八經孟浩然徒弟,對人家的這一番努力作何評價。
這樣,陳成從“受害者”,反而變成了站在道德製高點無端指責別人的“鍵盤俠”,也是唏噓啊!
陳成離席,端端正正向紹生叉手一禮:“兄台為亡師做了這麽多事,著實令陳萇汗顏羞愧,先前——是我錯怪你了!”
的確,如果真的做徒弟,紹生明顯比自己更有資格。
陳成啊陳成,你真是不配啊!
相比香爐的滿腹牢騷,紹生對這些毫不介懷的樣子,爽朗一笑,叉手還禮:“陳兄弟言重了,幾次三番戲弄於你,還望你不要記恨!本來我這主意,也隻是突發奇想的意氣用事,奈何扮演了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你知道的,我收到的挑戰書,到現在還有一大堆沒去應戰呢!”
說得眾人都笑了。
“何況,我這麽做,雖是‘不義之舉’,可也有一個好結果,”紹生指著陳成笑道:“不是替孟襄陽逼出了一位高足麽?”
眾人聞言甚是讚同:陳十一郎今日所作,精品迭出,似有“青出於藍”之勢,日後成就,不可限量!
除了跟老師的詩風不是很像外,似乎也沒太多毛病……
一想到孟襄陽後繼有人,諸位詩道中人,都大感快慰。
紹生越是這麽說,眾人越是交口稱讚,陳成就越發不好說話。
但不管怎麽說,這件事有一個圓滿的收尾,最後雙方是相逢一笑泯恩仇,而不是大打出手,當眾撕逼,還算是一個好結果。
“‘紹生’——隻怕不是兄台真名吧?”陳成問。
紹,接續、繼承的意思,紹生,那便是為了接續、繼承孟氏而“生”的。
後世宋哲宗趙煦為了表示延續老爸神宗的新法,親政後也把年號改為“紹聖”,表達要延續老爸的豐功偉業。
“在下宜城王士源!”紹生坦誠相告,眾人算是重新正式引見。
聽他姓王,陳成忽然想到一件無關緊要的事:
當初紹生約戰宣城四秀的時候,雙方約定,他要是輸了的話,就要改成和四兄弟其中一個人姓——
問題是,宣城四秀三個人都姓“王”,就算你輸了,大概率也還是叫“王士源”!
你特麽還真是立於不敗之地啊!
老王!
曆史上,正是他編纂《孟浩然集》,為之序傳,做了大量搜集考訂工作,才使得孟浩然的詩文流傳後世。集賢院修撰、沛國郡開國公韋滔為《孟浩然集》重新作序時也稱讚說:
此詩若不遇王君,乃十數張故紙耳。然則王君之清鑒,豈減孫蔡而已哉?
認為他的功勞,不小於孫楚和蔡邕。(我猜測是這兩個人)
當然,紹生或者說王士源本人,也是一個愛山水、深鑒文理的世外高人,韋滔要找他道集賢院上班,他也不幹。
後人往往忽視了這些做編纂工作的功臣——
同等級的王之渙,傳世詩作隻有五首;
“月落烏啼霜滿天”的張繼,不到五十首;
如果沒有王士源,那孟浩然就要和他們陷入相同的窘境了。
畢竟,哪怕是二弟孟洗然給他編纂的詩集,後世同樣也失傳了……
……
江南詩會以一種奇異的結局落下了帷幕。
陳成問紹生後麵的打算,對方說自然是“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了!浮名,仕途,對他都沒有什麽吸引力。孟氏詩集其他缺失的部分,也是時候讓正牌弟子花一花心思了,畢竟基本上已經把宅男難得出門時的那些詩作都收集得差不多了。
現在就等著,陳成將手稿與他搜集的佚詩編纂到一起,出版“全集”時,他購入珍藏了。
“放心!不管你遊到了哪一處!陳萇快遞,使命必達!”陳成保證會給他樣刊,還給他發作為編輯之一的“稿費”。
“那感情好啊!”王士源大笑。
“我感覺,”陳成皺著眉頭:“我從一開始,就被人耍了!”
“哦?”
“你是不是早就認識駕部張郎中?”陳成說的是張願。
“何出此言呢?”王士源微笑。
香爐之前作的“聞表哥新作‘耶溪詩’有感”,分明就是孟夫子寫給張願的“同張明府碧溪贈答”,這種私下裏的詩,沒理由紹生也能搞到啊!
那解釋隻能是紹生是從張願那裏獲得的!
張願從一開始就知道,紹生根本就不是孟夫子的徒弟!
他給紹生錢,又給自己錢,讓兩個人各地爭鬥,好好博取了一番宣城、金陵、揚州、杭州……各地才子的眼球!
孟浩然的名聲和威望,也因為這倆“真假弟子”之爭,愈發被抬高了!
對他詩作的討論,比其人尚在人世的時候,還要更加熱鬧!
王士源大笑,說:這個你隻能去問張郎中本人了!
陳成暗罵:還用得著問?十有八九就是這樣了!
這老狐狸!
張柬之的龜孫!
惜哉千載多遺恨,有此糊塗不肖孫!
從頭至尾,所有人都是明白人,偏偏小陳我是個被蒙在鼓裏的大傻叉……
“下次再見,士源可要以自己的手筆,來與兄台較量了!”王士源約定道。
“我也是!”陳成心道:這次你抄孟夫子的,我抄毛爺爺、李阿姨、白居易的,下次,我也要用原創的詩作與你交手!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陳兄弟,咱們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陳成看看香爐道:“那個,青山不改,你的姓能不能改一改?”
你真姓趙?
“怎麽了?”香爐納悶。
沒啥,日——照香爐生紫煙啊!
“哼!不要你管!”香爐白了陳成一眼,看這小子皮膚這麽白就來氣!
更來氣的還是,昭陽仙子竟然對這麽個娘娘腔一往情深,任誰也不能忍!
……
告別完紹生二人,陳成與詩榜杭州辦事處的三位辦事員開了一次內部會議,總編陳成主持召開。
會議總結了本次詩會成功的經驗,又有哪些不足,麵對版權糾紛如何處理,麵對突發情況,又該如何應對……
“我們應對了啊!”劉保道。
“是的,我們這次還臨時改了詩題呢!”
“改詩題?”陳成納悶:“為什麽要改詩題?改了那一道詩題?”
劉保說,原本的五題應該是:海、江、湖、溪、泉,層層遞減,可是臨時把“湖”給刪掉了。
“為毛要刪?”
“避嫌麽!”袁修道。
“避什麽嫌?”陳成還沒反應過來。
結果人家明說:陳郎君之前不是寫了一首《錢塘湖春行》技驚四座麽,如果我們還保留“湖”這一題,而你還要以《錢塘湖春行》對陣話,我們怕別人說我們偏袒內部人員。
最後臨時改成“潮”,讓你套不了題,還具有錢塘地方特色——
陳總編,你說我們應對突發情況,靈活不靈活?
劉保說著,煞是得意。
的確,“潮”雖然也是沾水的,可跟另外四個性質完全不同。
“先別靈活不靈活了!”陳總編詫異:“你們前麵說——‘怕別人說偏袒內部人員’……”
感情你們早就知道我是誰?
“知道啊。”劉保點頭。
“那可不。”董玉也道。
“別裝啦,我隻一眼就知道是你啦!”袁修搖頭道。
陳成:“……”
不對啊!
別人認識我,是因為我驚世的才華,加上身邊還有江森這麽個礙眼的存在!
這次我都特意不帶江森了,甚至假裝是個小書童,你們憑什麽認識我?
難道是我吟的詩已經打上了個人標簽,一看就知道是我?
可特麽我的詩都是抄別人的啊!
發現陳總編百思不得其解,劉保三人彼此對視,取出一物:“月初呢,郡主娘子寄來一封信,說你恐怕本月會來錢塘……”
另外,還附上小郡主親筆手繪“陳十一郎行吟圖”一張……
陳成一看到這張“陳十一郎行吟圖”,簡直是見鬼了的樣子:“靠!她怎麽知道我現在是這個樣子!”
明明已經三四年沒見了!這幅軀體這兩年也是在飛速生長發育!
可圖中所繪自己模樣,雖然五官稍有差異,可那副騷包的神態,吟詩時背著手、踱著步、老幹部作態,簡直是惟妙惟肖!
一看就知道是他本人!
這小郡主,怕不是個女妖精吧?
又或者,她在老子床前裝了監控探頭?
陳成哪裏想到,他雖然過去是小孩子軀體,可是他的性格、神態、舉手投足,早在上一輩子就已經定型了,相貌可以變化,可是該騷他還是騷啊!
“你們都知道是我了,為啥不直接明說呢?”陳成困惑,跟我演戲很好玩麽?
“那個,我們不是擔心——”劉保道:“陳郎君喬裝易服,不主動言明,是有什麽謀劃,不是怕耽誤了你的計劃麽!”
更擔心的,還是你小子是來檢查工作的,我們能不揣著明白裝糊塗嗎……
陳成一呆!
靠,跟紹生那個一樣,又是一次“大家都知道了,唯獨你蒙在鼓裏”麽?
為啥我就這麽像傻缺麽……
哪怕是年青時與他同隱鹿門山的發小張子容,在當今天子李隆基蕩滌中樞,登基大寶後,也忍不住去參加了科舉,在先天元年舉進士,當上了樂成令(溫州樂清)。
孟夫子沒有一官半職,卻朋友滿天下。
他一生宅男,沒去過幾個地方,可是他去過的地方,寫過的詩,都會被當地人視為極自豪的事情。
先前被陳成幾次惡搞的“溫州”就是這樣。
後人常以為溫州人會做生意,世故,是最現實沒有詩意的地方。
可孟夫子,帶給他們詩意。
大唐的溫州,不但不繁華,沒有江南皮革廠,反而貧瘠的荒遠。下麵的樂成,就更是如此。
能讓孟襄陽來,不靠山水,隻因張子容在這裏做官。
他倆少年時很苦,送行時孟夫子寫詩說“夕曛山照滅,送客出柴門”。搞不好,兩個人隻能湊齊一份路費。
孟浩然來溫州,科考失敗,四十歲大齡考生,與張子容分別,也已經十幾年了。張子容得知孟浩然來訪的消息後,馬上趣馳70裏趕去迎候。
分別十幾年後,在樂成張子容的官邸中,兩個老友共度了除夕。
那一年的大年夜,張子容的官邸,燈火輝煌,畫燭高燒,他們一邊品嚐著新釀的柏葉酒,一邊暢敘著別後離情,心中愉悅,難以言喻。
紹生說起當時的情境,仿佛他也在現場般,眼中閃著熱切的光:“張縣尉作詩《除夜樂城逢孟浩然》曰:
遠客襄陽郡,來過海岸家。
樽開柏葉酒,燈發九枝花。
妙曲逢盧女,高才得孟嘉。
東山行樂意,非是競繁華!”
這些過往,如果不是他親曆樂成,訪問那些親曆者,又怎麽能得知?
陳成翻動手稿,果然找到了同一時間孟夫子給張子容的兩首迴贈詩:
除夜樂城逢張少府
雲海泛甌閩,風潮泊島濱。
何知歲除夜,得見故鄉親。
餘是乘槎客,君為失路人。
平生複能幾,一別十餘春。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想起兩人四十年的友誼,一時感慨良多,不由得再默念一遍:
子容辛諤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否?
如今,你們老友長相陪伴,飲柏葉酒,作田園詩,不失為極大的寬慰。
“某既無他事,為之尋詩結集,修訂成篇——使海內衣冠縉紳,經襄陽思睹其文,睹其文,思其人!”紹生感歎:“如此,這數月的一番奔波勞苦,總算沒有白費!”
眾人聽了孟浩然一路的故事,同時也聽了紹生二人這一路的故事,足跡遍及吳越各處名勝,在場觀眾無不感佩。
香爐對陳成道:“我們公子為了搜集佚稿,這一路上都幾度病倒了!”
因為四處奔波,搜詩之餘還要參加各路詩會,導致人疲病不堪。那次在宣城交戰“宣城四秀”之前,紹生就患了很重的風寒,話都說不出來,以至於無法參加,提前迴金陵修養,才有香爐去謝公樓的那一番“無理行徑”;
在金陵,他也是一直養病,深居簡出,以至於陳成懷疑他是那晚的刺客,問香爐是否去過藥店時還讓香爐詫異“未卜先知”;
經曆了揚州的狀況後,紹生已經退居二線,把一線的工作都交給香爐出頭了,這次要不是陳成也在,紹生基本上也不會再出手了。
香爐越說越氣:“‘假徒弟’尚能做到這些,反倒是你這個真徒弟……”
尋花問柳,酒色生香,這邊賣弄才情,那邊吟賞風月,好不自在哇!
陳成唯有長歎。
柳繪又警覺:“問柳”我知道,能解釋解釋這“尋花”是怎麽一迴事嘛?
陳成:“……”你就別搗亂了!
眾人把目光從紹生身上移開,轉到陳成身上,倒要聽聽,這位正兒八經孟浩然徒弟,對人家的這一番努力作何評價。
這樣,陳成從“受害者”,反而變成了站在道德製高點無端指責別人的“鍵盤俠”,也是唏噓啊!
陳成離席,端端正正向紹生叉手一禮:“兄台為亡師做了這麽多事,著實令陳萇汗顏羞愧,先前——是我錯怪你了!”
的確,如果真的做徒弟,紹生明顯比自己更有資格。
陳成啊陳成,你真是不配啊!
相比香爐的滿腹牢騷,紹生對這些毫不介懷的樣子,爽朗一笑,叉手還禮:“陳兄弟言重了,幾次三番戲弄於你,還望你不要記恨!本來我這主意,也隻是突發奇想的意氣用事,奈何扮演了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你知道的,我收到的挑戰書,到現在還有一大堆沒去應戰呢!”
說得眾人都笑了。
“何況,我這麽做,雖是‘不義之舉’,可也有一個好結果,”紹生指著陳成笑道:“不是替孟襄陽逼出了一位高足麽?”
眾人聞言甚是讚同:陳十一郎今日所作,精品迭出,似有“青出於藍”之勢,日後成就,不可限量!
除了跟老師的詩風不是很像外,似乎也沒太多毛病……
一想到孟襄陽後繼有人,諸位詩道中人,都大感快慰。
紹生越是這麽說,眾人越是交口稱讚,陳成就越發不好說話。
但不管怎麽說,這件事有一個圓滿的收尾,最後雙方是相逢一笑泯恩仇,而不是大打出手,當眾撕逼,還算是一個好結果。
“‘紹生’——隻怕不是兄台真名吧?”陳成問。
紹,接續、繼承的意思,紹生,那便是為了接續、繼承孟氏而“生”的。
後世宋哲宗趙煦為了表示延續老爸神宗的新法,親政後也把年號改為“紹聖”,表達要延續老爸的豐功偉業。
“在下宜城王士源!”紹生坦誠相告,眾人算是重新正式引見。
聽他姓王,陳成忽然想到一件無關緊要的事:
當初紹生約戰宣城四秀的時候,雙方約定,他要是輸了的話,就要改成和四兄弟其中一個人姓——
問題是,宣城四秀三個人都姓“王”,就算你輸了,大概率也還是叫“王士源”!
你特麽還真是立於不敗之地啊!
老王!
曆史上,正是他編纂《孟浩然集》,為之序傳,做了大量搜集考訂工作,才使得孟浩然的詩文流傳後世。集賢院修撰、沛國郡開國公韋滔為《孟浩然集》重新作序時也稱讚說:
此詩若不遇王君,乃十數張故紙耳。然則王君之清鑒,豈減孫蔡而已哉?
認為他的功勞,不小於孫楚和蔡邕。(我猜測是這兩個人)
當然,紹生或者說王士源本人,也是一個愛山水、深鑒文理的世外高人,韋滔要找他道集賢院上班,他也不幹。
後人往往忽視了這些做編纂工作的功臣——
同等級的王之渙,傳世詩作隻有五首;
“月落烏啼霜滿天”的張繼,不到五十首;
如果沒有王士源,那孟浩然就要和他們陷入相同的窘境了。
畢竟,哪怕是二弟孟洗然給他編纂的詩集,後世同樣也失傳了……
……
江南詩會以一種奇異的結局落下了帷幕。
陳成問紹生後麵的打算,對方說自然是“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了!浮名,仕途,對他都沒有什麽吸引力。孟氏詩集其他缺失的部分,也是時候讓正牌弟子花一花心思了,畢竟基本上已經把宅男難得出門時的那些詩作都收集得差不多了。
現在就等著,陳成將手稿與他搜集的佚詩編纂到一起,出版“全集”時,他購入珍藏了。
“放心!不管你遊到了哪一處!陳萇快遞,使命必達!”陳成保證會給他樣刊,還給他發作為編輯之一的“稿費”。
“那感情好啊!”王士源大笑。
“我感覺,”陳成皺著眉頭:“我從一開始,就被人耍了!”
“哦?”
“你是不是早就認識駕部張郎中?”陳成說的是張願。
“何出此言呢?”王士源微笑。
香爐之前作的“聞表哥新作‘耶溪詩’有感”,分明就是孟夫子寫給張願的“同張明府碧溪贈答”,這種私下裏的詩,沒理由紹生也能搞到啊!
那解釋隻能是紹生是從張願那裏獲得的!
張願從一開始就知道,紹生根本就不是孟夫子的徒弟!
他給紹生錢,又給自己錢,讓兩個人各地爭鬥,好好博取了一番宣城、金陵、揚州、杭州……各地才子的眼球!
孟浩然的名聲和威望,也因為這倆“真假弟子”之爭,愈發被抬高了!
對他詩作的討論,比其人尚在人世的時候,還要更加熱鬧!
王士源大笑,說:這個你隻能去問張郎中本人了!
陳成暗罵:還用得著問?十有八九就是這樣了!
這老狐狸!
張柬之的龜孫!
惜哉千載多遺恨,有此糊塗不肖孫!
從頭至尾,所有人都是明白人,偏偏小陳我是個被蒙在鼓裏的大傻叉……
“下次再見,士源可要以自己的手筆,來與兄台較量了!”王士源約定道。
“我也是!”陳成心道:這次你抄孟夫子的,我抄毛爺爺、李阿姨、白居易的,下次,我也要用原創的詩作與你交手!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陳兄弟,咱們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陳成看看香爐道:“那個,青山不改,你的姓能不能改一改?”
你真姓趙?
“怎麽了?”香爐納悶。
沒啥,日——照香爐生紫煙啊!
“哼!不要你管!”香爐白了陳成一眼,看這小子皮膚這麽白就來氣!
更來氣的還是,昭陽仙子竟然對這麽個娘娘腔一往情深,任誰也不能忍!
……
告別完紹生二人,陳成與詩榜杭州辦事處的三位辦事員開了一次內部會議,總編陳成主持召開。
會議總結了本次詩會成功的經驗,又有哪些不足,麵對版權糾紛如何處理,麵對突發情況,又該如何應對……
“我們應對了啊!”劉保道。
“是的,我們這次還臨時改了詩題呢!”
“改詩題?”陳成納悶:“為什麽要改詩題?改了那一道詩題?”
劉保說,原本的五題應該是:海、江、湖、溪、泉,層層遞減,可是臨時把“湖”給刪掉了。
“為毛要刪?”
“避嫌麽!”袁修道。
“避什麽嫌?”陳成還沒反應過來。
結果人家明說:陳郎君之前不是寫了一首《錢塘湖春行》技驚四座麽,如果我們還保留“湖”這一題,而你還要以《錢塘湖春行》對陣話,我們怕別人說我們偏袒內部人員。
最後臨時改成“潮”,讓你套不了題,還具有錢塘地方特色——
陳總編,你說我們應對突發情況,靈活不靈活?
劉保說著,煞是得意。
的確,“潮”雖然也是沾水的,可跟另外四個性質完全不同。
“先別靈活不靈活了!”陳總編詫異:“你們前麵說——‘怕別人說偏袒內部人員’……”
感情你們早就知道我是誰?
“知道啊。”劉保點頭。
“那可不。”董玉也道。
“別裝啦,我隻一眼就知道是你啦!”袁修搖頭道。
陳成:“……”
不對啊!
別人認識我,是因為我驚世的才華,加上身邊還有江森這麽個礙眼的存在!
這次我都特意不帶江森了,甚至假裝是個小書童,你們憑什麽認識我?
難道是我吟的詩已經打上了個人標簽,一看就知道是我?
可特麽我的詩都是抄別人的啊!
發現陳總編百思不得其解,劉保三人彼此對視,取出一物:“月初呢,郡主娘子寄來一封信,說你恐怕本月會來錢塘……”
另外,還附上小郡主親筆手繪“陳十一郎行吟圖”一張……
陳成一看到這張“陳十一郎行吟圖”,簡直是見鬼了的樣子:“靠!她怎麽知道我現在是這個樣子!”
明明已經三四年沒見了!這幅軀體這兩年也是在飛速生長發育!
可圖中所繪自己模樣,雖然五官稍有差異,可那副騷包的神態,吟詩時背著手、踱著步、老幹部作態,簡直是惟妙惟肖!
一看就知道是他本人!
這小郡主,怕不是個女妖精吧?
又或者,她在老子床前裝了監控探頭?
陳成哪裏想到,他雖然過去是小孩子軀體,可是他的性格、神態、舉手投足,早在上一輩子就已經定型了,相貌可以變化,可是該騷他還是騷啊!
“你們都知道是我了,為啥不直接明說呢?”陳成困惑,跟我演戲很好玩麽?
“那個,我們不是擔心——”劉保道:“陳郎君喬裝易服,不主動言明,是有什麽謀劃,不是怕耽誤了你的計劃麽!”
更擔心的,還是你小子是來檢查工作的,我們能不揣著明白裝糊塗嗎……
陳成一呆!
靠,跟紹生那個一樣,又是一次“大家都知道了,唯獨你蒙在鼓裏”麽?
為啥我就這麽像傻缺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