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誰呢!


    王大叔!


    如果剛才那些才子們議論時引述得沒錯,孫逖今年也就四十五六歲吧?


    你王大叔也就比他小一兩歲,分明是同齡人嘛!


    他怎麽當你的老師!


    而且孫逖擔任科舉主考官,應該是開元二十一年他入京擔任考功員外郎、集賢修撰之後的事,王大叔雖然是“大齡考生”及第,但也是開元十五年就考中了吧?


    你這“師生”一說,從何而來呀?


    “那個,”王大叔有些不好意思:“開元二十二年,我不是在職又考了‘博學宏詞’科麽,主考官便是孫博州,他給了個‘超絕群倫’——故而,雖然我倆也是老朋友,但也算我的老師嘛!”


    小陳:“……”


    紹生:“……”


    眾人:“……”


    好吧……這個理由實在無法反駁……


    王大叔與孫逖有“師生之誼”,在三首佳作都很出色的情況下,他肯定要選他“老師”的作品嘛!


    王大叔沒選紹生,小陳樂開了花,見小卜在看他,趕忙指點著王大叔,示意卜海峰趕緊宣布孫逖獲勝,落實王大宗師的觀點!


    小卜一時沒領會,看看王大叔,沒清楚小陳讓他做什麽,再看看王大叔身邊的劉隱士,恍然大悟!


    “這位前輩,給您選的話,您會選擇哪一首呢?”看樣子王大叔跟“候選者”有利益關聯,不那麽令人信服!


    卜海峰還以為小陳怕結果不公允,要多問兩個人,又轉而尋求劉隱士的意見。


    劉隱士既然能跟王昌齡成雙結對,那定是詩文造詣也頗不俗了!否則根本玩不到一起來嘛!


    小陳見卜海峰完全誤解了自己的意思,把臉一捂!


    從今早跟劉隱士叔叔短暫的接觸來看,他應該和孟夫子很像,是一個清淨淡泊的人——


    紹生的詩,雖然不確定跟孟夫子有無關聯,可風格的確很相近,正對劉隱士的胃口啊!


    而且劉隱士可不知道紹生是個文抄公。


    劉隱士有些為難,王大叔卻忍不住笑了起來。


    “要我選,我也選孫博州公吧!”劉隱士“艱難抉擇”道。


    王大叔卻笑得更開心了。


    眾人還道是這位劉先生要和王昌齡意見統一,“問他也是白問啊!”王昌齡笑道:“孫博州也是他的老師!”


    小陳:“……”


    紹生:“……”


    眾人:“……”


    感情你們倆到揚州開同學會來的嗎?


    要是這位劉先生也是孫逖學生,那也是進士出身咯?


    可是看您這鄉野村夫的打扮,也不像啊……


    “得到過孫博州先生指點過詩文。”劉隱士謙遜道。


    在場兩位最年長者,都是孫逖的學生,那就沒辦法了,三選一,孫逖入選!


    好在孫逖口碑不錯,這首詩也很好,能夠獲獎也完全可以獲得眾人認可。


    隻是紹生忙活了半天,白忙一場。


    好在他還有作品,微笑道:“如若卻才那首不得入選,那王夫子和諸君看晚輩這首詩又如何?——


    為趕上今日盛典,昨日早早踏上來揚州的航道,可過了晌午才開船解纜,行至灣頭已接近日暮,乃作《問舟子》詩曰:“


    向夕問舟子,前程複幾多?


    灣頭正堪泊,淮裏足風波!”


    紹生吟出此詩,又引發在場眾人的一陣驚歎——這小子了不得啊!


    用問答的形式寫行旅之情,顯得旅途中全無主意,隻能靠船夫。盼望快點到目的地,但風浪很大,隻好在河灣處暫作停泊,頗有前程尚遠,日暮途窮之感!


    五言絕句應該是近體詩中最簡單、字數最少的題材了,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別看才二十個字,可越短越難出彩啊!


    由於受字數的限製,較之其他體製的詩歌,五言絕句在創作時對其語言和表現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簡練、概括,創作難度就更大。古人有“短而味長,入妙尤難”的說法!


    因此,敢當眾吟誦自己的五言絕句,還是在現場有王昌齡這種大宗師的前提下,可見他對自己詩的自信!


    從詩的內容來看,他也有自信的資本!


    就在眾人感歎紹生之才時,小陳心裏又罵開了:這玩意真不是個東西!


    能不自信麽?還是赤裸裸地抄襲孟夫子的詩啊!


    這首平白如話、並不顯眼的小詩,的確是當年孟夫子流寓揚州時所作,而且第二聯恰恰是揚州市廣陵區“灣頭”地名在古籍中最早的紀錄,後世被立在廣陵區街頭的廣告牌上的!


    當初孟夫子去長安考試不中,又觸怒天子,一路南下,漫遊吳越,到處漂泊。


    當他等走到揚州的一個渡頭前時,雖然問的是前麵的路程,當更深處是在問自己:


    我的前途在何方,我將要去哪裏呢?


    問前程,既問自己,也是問家國天下。既是漂泊的寂寞黯然,也是對所在世道的憂慮、憤懣!


    紹生選擇抄襲本首詩,也可謂目光精準。


    因為,如果後世毛坦廠中學、衡水中學之類的“高考工廠”是落榜生們迴爐重造的不二之選,那麽在此時,揚州就是各位科舉落第者的聚集地!


    唐代揚州是科舉落榜者的天堂,這點現代人的論文中多有論證,也不複雜,就是因為考生們落榜後心情不快,希望到繁華的揚州好好撒野一番,排遣悲苦!


    比如韋應物的《送槐廣落第歸揚州》:


    下第常稱屈,少年心獨輕。


    拜親歸海畔,似舅得詩名。


    晚對青山別,遙尋芳草行。


    還期應不遠,寒露濕蕪城。


    去揚州好好玩吧!玩盡興了再迴來考!


    故而孟夫子當初也選擇這條路,不是偶然,而是時代風氣。


    相同的遭遇,“向夕問舟子,前程複幾多”,短短十個字,引起了現場落榜生群體的極大共鳴!


    事實上,揚州的詩榜之所以還能維持收支平衡,正是因為有這群落榜生在揚州,他們買詩榜來看——


    是當複習資料來看的。


    看這上麵的排名,才能洞悉長安流行的風向,才能在下一屆的科考中洞悉主考官的喜好啊!


    詞詞句句中多少充斥著憂傷的情懷,悲觀的心緒,但孟夫子也不是一味消極,就像他這首詩的三四句,說自己看到江裏了浪花的激蕩,內心的激動也久久不能平靜!


    而長河中的波瀾,他不但沒有心生恐懼,反而產生了一種降服欲!一種壯誌豪情!


    細品“複”“足”,雖是平常之語,卻是詩中之眼,孟夫子又一次化平淡無奇為奇峰迭起的示範之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