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爐有點憨,可小陳還是要說,紹生比這傻小子明顯心眼多些,因為小陳挑了他這個毛病之後,緊接著就要質疑他最後一句“更聞楓葉下,淅瀝度秋聲”是秋天的景色,而此時正值陽春了。
紹生很清楚這個漏洞,所以提前說是“去年秋天”所作。
事實上就算這個漏洞也指出來了,對方也可以不在乎,因為詩人作詩是可以無視時間季節地點人物的。
對於紹生的說辭,在場大多數人也認為不足采信,紹生微微笑道:“各位無需多慮,不才往來潤揚二州間,同時期作了不少詩篇的——”
為增強說服力,他舉例道:“當日在潤州萬歲樓,喜逢江漢故人,登樓吟賦,頗有感傷,正所謂:
萬歲樓頭望故鄉,獨令鄉思更茫茫。
天寒雁度堪垂淚,日落猿啼欲斷腸。
曲引古堤臨凍浦,斜分遠岸近枯楊。
今朝偶見同袍友,卻喜家書寄八行!”
紹生引此詩的意思,是潤揚兩岸他都是很熟悉的,潤州他也很熟悉,潤州的地標性建築“萬歲樓”他也是登臨過的。
陳成聽聞卻喜出望外!
我特麽還道你小子改性子了呢!
不出所料!
這可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孟夫子的詩了!
《登萬歲樓》!
狗改不了吃——嗯,孟夫子的詩。
可琢磨了一下,紹生隻聲稱了“山出潤州城”是他的詩,並沒有咬定萬歲樓也是他的詩,雖然大家都已經這麽認為了。
自己如果指出來了,對方矢口否認,隻說引孟夫子的詩句來“活躍氣氛”,你奈他何?
最好還是香爐這個大嘴巴,說話沒有紹生那麽模棱兩可,可以擊中死穴。
但問題是,抓香爐的毛病,又無法一擊打死紹生!
小陳抓耳撓腮,靜觀其變。
紹生接連兩首佳作,讓在場不少人都對其改觀,暗說“無敵江左”果然並非是浪得虛名的。
他與祖詠孫逖的三首詩,究竟孰更為高,便很微妙了。
好在,今天在現場的,可是有一位大宗師坐鎮的!
王昌齡大叔!
孰高孰低,隻需他金口一言,不就自然見分曉了麽?
見眾人把疑難問題拋給了自己,作為大宗師的王大叔也卻之不恭,論官職他是金陵讚府,論科舉他是進士及第,論詩,整個江南現在他是當之無愧的最強王者,他不說話誰說話?
王大叔在正席上拍打著膝蓋道:“昔年,曹孟德到廣陵,見長江水麵遼闊,水勢洶湧,唿為‘天塹’,是‘天之所以限南北也’。對做官的人來說,派赴江南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喲!”
王大叔沒立即評價三首詩的好壞,反而先感慨了一聲自己不想到江南當官,眾人非常摸不著頭腦,忍不住啞然失笑。
“祖洛陽,先於吾進士及第,卻仕途落拓,未得授官,隻漂泊江湖,至此間,乃起‘鄉思’也。”
“孫博州,頗得聖恩,優詔獎之,代朝廷出巡江南,遍覽江南風物,至此間,優遊閑適也。”
“至於這一首……”王大叔看向紹生這首詩,語氣也從對兩位“學長前輩”的謹慎,變成了對後生晚輩的品頭論足,當然他是有這樣的資本的:“前四句可算平穩,古井無波也;後四句乍起湖縐,暗潮湧起也!何故?”
王大叔向眾人拋出疑問,可是並沒有準備讓眾人迴答,反而自己笑道:“我自己剛剛渡江那會兒,過揚州的時候還沒有察覺,而來到了南岸,發現江邊是荒涼陰暗的,江風帶有寒氣,一下子就感歎江南江北不同,心境低落!”
一聽王大叔又開始發朝廷的牢騷,小陳忍不住暗暗吐槽王大叔有點“矯情”,難怪仕途上總是遇麻煩!大叔,是讓你來江南啊,又不是去嶺南!
嗯,好像你已經去過嶺南了。
客觀來說,王大叔也不算矯情,一直到宋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在黃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陝西一帶,長江下遊以南的地區尚少開發,常被視為邊陲地區,對做官的人來說,派赴江南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江南的許多城,在東晉南朝時都成了僑置郡縣,套了一個北方的郡縣名字,後世甚至以此為榮。
這就好像後世“時髦”的人要給自己起個英文名,張保羅,馬傑克這種。
常州就曾被作為北方“蘭陵”的僑置縣,後世常州甚至以此來“美稱”,可見江南的地區,能套上北方“蘭陵”“琅琊”之類的名字都是很光榮的。(但大家都知道,“蘭陵”是山東棗莊嘛!“蘭陵王”就是“棗莊王”嘛!)
隻是說,此時的北方相較南方更強勢,江北的揚州也能力壓後世那一片蘇南富庶地區,王大叔從繁華的洛陽、揚州一路南下到荒涼的江南,肯定有落差感啦!
這也是他認為紹生這首詩能引發他的共鳴的原因:
淒風冷雨,再加上落葉淅瀝的楓樹林,幾乎隻是渡江的瞬間,蕭瑟的秋天便突然來了!
盡管秋天是由北而南的,江北先入秋,再是是江南,可反而到了江南才感受到這股秋意,說明不是害怕節氣上的秋天,而是擔心前程上的寒意,因此觸景傷情,興起無名的煩惱!
王大叔因為有類似的經曆,一下子便看出這詩中暗含的情緒變化,品出了其中獨特深刻的情懷!
小陳暗說不妙!
王大叔這意思,是要欽點紹生成為最佳啊!
說王大叔平日裏最愛過分解讀,什麽爛詩在他的口中都能品出一番絕妙的意味,可今天怎麽這種好事不是在小陳頭上,反而降臨到吊紹生身上了啊!
大叔你難道忘了我跟你說過紹生是個文抄公了嗎?
聽著天下聞名的大宗師的不吝美言,喜色也在紹生香爐二人的臉上漾開。
雖然知道“得到評委評語最多的一定是終究獲勝者”,主持人卜海峰還是要走一套形式:“好的,王昌齡導師,下麵到了您作出選擇的時候了!”
“三者擇其一!祖詠,孫逖,還是紹生?您是否已經有了答案?”
“結果已經在我心中了!”
“好的,”小卜化身中國好聲音的主持人:“您的選擇是——”
“我選——”王大叔眨了一下眼睛:“孫逖。”
紹生都準備慶祝了,笑容僵硬在臉上,眾人也是大惑不解!
“呃……為什麽是這個結果?”卜海峰有些不解。
“因為……”王大叔有些難為情道:“孫博州是我的老師嘛。”
紹生:“……”
小陳:“……”
眾人:“……”
紹生很清楚這個漏洞,所以提前說是“去年秋天”所作。
事實上就算這個漏洞也指出來了,對方也可以不在乎,因為詩人作詩是可以無視時間季節地點人物的。
對於紹生的說辭,在場大多數人也認為不足采信,紹生微微笑道:“各位無需多慮,不才往來潤揚二州間,同時期作了不少詩篇的——”
為增強說服力,他舉例道:“當日在潤州萬歲樓,喜逢江漢故人,登樓吟賦,頗有感傷,正所謂:
萬歲樓頭望故鄉,獨令鄉思更茫茫。
天寒雁度堪垂淚,日落猿啼欲斷腸。
曲引古堤臨凍浦,斜分遠岸近枯楊。
今朝偶見同袍友,卻喜家書寄八行!”
紹生引此詩的意思,是潤揚兩岸他都是很熟悉的,潤州他也很熟悉,潤州的地標性建築“萬歲樓”他也是登臨過的。
陳成聽聞卻喜出望外!
我特麽還道你小子改性子了呢!
不出所料!
這可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孟夫子的詩了!
《登萬歲樓》!
狗改不了吃——嗯,孟夫子的詩。
可琢磨了一下,紹生隻聲稱了“山出潤州城”是他的詩,並沒有咬定萬歲樓也是他的詩,雖然大家都已經這麽認為了。
自己如果指出來了,對方矢口否認,隻說引孟夫子的詩句來“活躍氣氛”,你奈他何?
最好還是香爐這個大嘴巴,說話沒有紹生那麽模棱兩可,可以擊中死穴。
但問題是,抓香爐的毛病,又無法一擊打死紹生!
小陳抓耳撓腮,靜觀其變。
紹生接連兩首佳作,讓在場不少人都對其改觀,暗說“無敵江左”果然並非是浪得虛名的。
他與祖詠孫逖的三首詩,究竟孰更為高,便很微妙了。
好在,今天在現場的,可是有一位大宗師坐鎮的!
王昌齡大叔!
孰高孰低,隻需他金口一言,不就自然見分曉了麽?
見眾人把疑難問題拋給了自己,作為大宗師的王大叔也卻之不恭,論官職他是金陵讚府,論科舉他是進士及第,論詩,整個江南現在他是當之無愧的最強王者,他不說話誰說話?
王大叔在正席上拍打著膝蓋道:“昔年,曹孟德到廣陵,見長江水麵遼闊,水勢洶湧,唿為‘天塹’,是‘天之所以限南北也’。對做官的人來說,派赴江南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喲!”
王大叔沒立即評價三首詩的好壞,反而先感慨了一聲自己不想到江南當官,眾人非常摸不著頭腦,忍不住啞然失笑。
“祖洛陽,先於吾進士及第,卻仕途落拓,未得授官,隻漂泊江湖,至此間,乃起‘鄉思’也。”
“孫博州,頗得聖恩,優詔獎之,代朝廷出巡江南,遍覽江南風物,至此間,優遊閑適也。”
“至於這一首……”王大叔看向紹生這首詩,語氣也從對兩位“學長前輩”的謹慎,變成了對後生晚輩的品頭論足,當然他是有這樣的資本的:“前四句可算平穩,古井無波也;後四句乍起湖縐,暗潮湧起也!何故?”
王大叔向眾人拋出疑問,可是並沒有準備讓眾人迴答,反而自己笑道:“我自己剛剛渡江那會兒,過揚州的時候還沒有察覺,而來到了南岸,發現江邊是荒涼陰暗的,江風帶有寒氣,一下子就感歎江南江北不同,心境低落!”
一聽王大叔又開始發朝廷的牢騷,小陳忍不住暗暗吐槽王大叔有點“矯情”,難怪仕途上總是遇麻煩!大叔,是讓你來江南啊,又不是去嶺南!
嗯,好像你已經去過嶺南了。
客觀來說,王大叔也不算矯情,一直到宋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在黃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陝西一帶,長江下遊以南的地區尚少開發,常被視為邊陲地區,對做官的人來說,派赴江南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江南的許多城,在東晉南朝時都成了僑置郡縣,套了一個北方的郡縣名字,後世甚至以此為榮。
這就好像後世“時髦”的人要給自己起個英文名,張保羅,馬傑克這種。
常州就曾被作為北方“蘭陵”的僑置縣,後世常州甚至以此來“美稱”,可見江南的地區,能套上北方“蘭陵”“琅琊”之類的名字都是很光榮的。(但大家都知道,“蘭陵”是山東棗莊嘛!“蘭陵王”就是“棗莊王”嘛!)
隻是說,此時的北方相較南方更強勢,江北的揚州也能力壓後世那一片蘇南富庶地區,王大叔從繁華的洛陽、揚州一路南下到荒涼的江南,肯定有落差感啦!
這也是他認為紹生這首詩能引發他的共鳴的原因:
淒風冷雨,再加上落葉淅瀝的楓樹林,幾乎隻是渡江的瞬間,蕭瑟的秋天便突然來了!
盡管秋天是由北而南的,江北先入秋,再是是江南,可反而到了江南才感受到這股秋意,說明不是害怕節氣上的秋天,而是擔心前程上的寒意,因此觸景傷情,興起無名的煩惱!
王大叔因為有類似的經曆,一下子便看出這詩中暗含的情緒變化,品出了其中獨特深刻的情懷!
小陳暗說不妙!
王大叔這意思,是要欽點紹生成為最佳啊!
說王大叔平日裏最愛過分解讀,什麽爛詩在他的口中都能品出一番絕妙的意味,可今天怎麽這種好事不是在小陳頭上,反而降臨到吊紹生身上了啊!
大叔你難道忘了我跟你說過紹生是個文抄公了嗎?
聽著天下聞名的大宗師的不吝美言,喜色也在紹生香爐二人的臉上漾開。
雖然知道“得到評委評語最多的一定是終究獲勝者”,主持人卜海峰還是要走一套形式:“好的,王昌齡導師,下麵到了您作出選擇的時候了!”
“三者擇其一!祖詠,孫逖,還是紹生?您是否已經有了答案?”
“結果已經在我心中了!”
“好的,”小卜化身中國好聲音的主持人:“您的選擇是——”
“我選——”王大叔眨了一下眼睛:“孫逖。”
紹生都準備慶祝了,笑容僵硬在臉上,眾人也是大惑不解!
“呃……為什麽是這個結果?”卜海峰有些不解。
“因為……”王大叔有些難為情道:“孫博州是我的老師嘛。”
紹生:“……”
小陳:“……”
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