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詩的頷聯,不約而同地使用了相同的句式。


    而且,每句的第二個字,都是詩作者最用心提煉的那個字。


    煉字,即根據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目的在於以最恰當的字詞,貼切生動地表現人或事物。用字遣詞時進行精細的錘煉推敲和創造性的搭配,可以簡練精美、形象生動、含蓄深刻。


    “林藏初過雨,風退欲歸潮”——“藏”字和“退”字。


    “江連二妃渚,雲近八公山”——“連”字和“近”字。


    “林開揚子驛,山出潤州城”——“開”字和“出”字。


    都不是偏字怪字,簡單直接,卻是費了一番心思。


    祖詩的“藏”,暗含驟雨初歇後林子濕潤的形態,“退”字,化風之軌跡的無形為有形,“一波還未平息一波早就過去”的動態也恍在眼前。


    孫詩的“連”字,形象地表現了江渚一體,水天一色的開闊,“近”字極言八公山的高聳,過分解讀一下,八公山離這裏好幾百裏,揚州地勢平坦,直接可見百裏外的高山,這“開闊”更上一層。


    紹生這首的兩個字就更加簡單,小學一年級前幾周的兩個字。


    但卻尤見匠心!


    揚子驛在樹林中閃現出來,潤州坐臥在起伏的山岡之中——


    一個“開”字,清楚交待揚子驛的周遭環境,而樹林連綿一體,揚子驛突兀其間的景象也恍如眼前;


    一個“出”字,潤州仿佛從山岡中走出來,既形象也賦予動態,簡直是神來之筆!


    單是從這頷聯的對比來說,已可見第三首的作者技高一籌,的確有可以誇口的資本啊!


    龔子業的一番分析引得眾人紛紛點頭,再去看誌得意滿的紹生,心中不由暗歎:


    莫非此人的確能耐非凡?


    事實上,在小陳看到紹生將要吟詩的時候,仔細躲好,準備他一吟完就跳出指責對方抄襲!


    可是聽完,自己手上孟夫子的詩集中,並無這一首!


    這還不像此前紹生在個別字眼上動手腳,“早”改“晚”,“秋”改“春”之類。


    此次小陳是真的沒有在細致檢索後發現哪個套的模板!


    這小子改性子了?


    不抄孟夫子了?


    改抄別的詩人了?


    可是……


    連龔子業也敏銳地判斷出,頷聯的煉字功力非凡了,單比這三首詩,能力更在祖詠、孫逖之上!


    絕非等閑之輩手筆!


    可是這種“化腐朽為神奇”“以至簡之字言至妙之語”的本事,正是孟夫子的看家本領,也是他傳給小陳的“詩論”中著重釋解的理念啊!


    “那是紹生在孟洗然二叔那裏獲得的詩集比我還全嗎?”


    小陳拿捏不準,不敢貿然說話了。


    可要讓他相信,紹生能寫出和孟夫子的實力等量齊觀的詩作,他又不信。


    仔細盯著紹生的“大作”,反複默念幾遍,計上心頭。


    雖然小陳我搞不清你是不是又抄了誰的詩,可是雞蛋裏麵挑骨頭這種事,我最會做了!


    當即掏筆疾書,團成紙團,扔向主持人小卜。


    卜海峰展開看了看,不知道陳成跟這人有什麽過節,但還是衝他點點頭,那邊龔子業這挨個分析三首詩每句每字的優點,從他的分析中,眾人明顯可以感受到,在龔九心目中,紹生這首詩是要占一點上風的。


    “那個,打斷一下。”主持人卜海峰示意滔滔不絕的龔子業暫停一下,道:“根據現場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觀眾提出疑問,這首詩——是寫於潤州揚州之間的江船上?”


    紹生還沒答話,香爐率先得意道:“不錯!此詩正是我家公子於今早渡江時於船上所作!正是信筆寫就,才思敏捷呀!”


    眾人由衷地感受到香爐對自家主人的崇敬讚賞之情。


    小陳聽他這麽說,忍不住露出得逞的笑意,把柄被抓住了!


    “那我等真要讚揚一下紹郎君的捷思了!”卜海峰虛偽地恭維了一下紹生主仆,話鋒一轉:“可是,看這頸聯的意思,像是從揚州到潤州,而不是從潤州到揚州啊?”


    香爐一愣,現場發出了一陣愉悅的笑聲。


    揚子驛在哪?揚州,江北。


    潤州,鎮江是也,江南。


    王安石詩曰:京口瓜洲一水間,也正是說的這倆地方。


    從江北的“林開揚子驛”到江南的“山出潤州城”——讀者似乎看見一條渡船正由北向南開來,還分明見到了“詩作者”紹生主仆二人立在船頭前後眺望的樣子。


    “嗨,我還以為是什麽呢。”香爐一副各位大驚小怪的樣子:“你把這頸聯倒過來念不就行了嘛!先‘山出潤州城’,再‘林開揚子驛’——”


    “還是不對啊!”卜海峰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狀:“山出潤州城——潤州城不是‘走出來’的麽?船和岸,必須是相對而行,給人的感覺才是‘出’吧?”小卜兩手擺出相對而行狀:“你要是從潤州開往揚州,迴過頭去看——分明應該是‘潤州城入山’才是吧?嗯?我的意思,各位懂麽?品品?”


    眾人點頭:是啊,要是說你是為了押韻,顛倒了順序,要是船要是此人說的那麽開的,潤州的殘影應該漸漸隱沒在山林間才對!怎麽會是山出潤州城呢?


    什麽早上渡江時“信筆寫就”,分明是信口胡扯八道嘛!


    “難不成,今天早上,二位從揚州渡往潤州,又從潤州渡往揚州,如此兩次三番,多次渡江,樂此不疲?”


    香爐又被問住了,瞠目結舌,不知如何作答,眾人又是哈哈大笑。


    香爐自覺受辱,暗罵這什麽狗屁“主持人”,聽起來跟廟裏和尚似的,還什麽“現場不願透露姓名的觀眾”,根本就是你故意在跟我們找茬吧!


    這種挑刺的風格,又很像陳成的手筆,香爐一臉警惕地搜索左右——小陳把小腦袋又縮了縮,離他們更遠。


    “哈哈哈哈!”紹生哈哈一笑,在香爐腦袋上敲了一下,示意他不要多嘴多舌,衝眾人道:“各位誤會了,我這小廝也誤會了——這詩可不是我今早渡江時寫的。”


    陳成正貓著腰,聽聞此言笑意又起:看吧,不得不承認自己是抄襲他人的作品了吧!


    “此詩呢,”紹生微笑著:“是去歲秋天晚生於潤揚間的渡船上所作,並非此時作品。隻是今早乘船時,興致起來,又寫了一遍,我這小廝誤以為是我急就之章而已!”


    輕飄飄地,便將其翻過去了。


    小陳暗罵此人臉皮甚厚,沒羞沒臊,還什麽“去歲秋天”,反正你怎麽鬼扯都行是吧!當現場的人都跟香爐一樣,是傻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