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蘭身穿陳十一郎的白色團領袍,樸素低調,身上沒有多餘裝飾品,腳上更是隻穿了一雙破舊的男式布鞋,與此前上場的“妖豔賤貨”們全然不同。


    隻是衣兩側有尖角,“敝屣”(破鞋)旁邊有兩條垂飾飄帶。


    雖然不倫不類的,但起碼飄帶看起來……


    還蠻飄逸的……


    《禮記·內則》說:“男女不通衣裳。”


    自古以來,禮法上就不容忍男女服裝混搭。


    但在唐代,這卻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沒啥稀奇的。


    別的時期要說“女扮男裝”,都是要引出“梁祝”那樣歡喜冤家的愛情故事。


    唯獨在此時玄宗朝十分普遍,女著男裝是一種上行下效的通例。女子甚至可以自由搭配,將男裝變成其展示女性魅力的華服。你的發髻、花袴、線鞋等女性特征都可以保留。


    隻是“赤練仙子”今天顯然是想將男人裝扮到底了。


    無論如何,季蘭姐姐底子好,便是不施粉黛,卻愈發能顯露其清新脫俗的美麗。


    等眾人認出來後,紛紛猜測她這樣做的目的。


    隻見“李莫愁”一反其名字中蘊含的“沒有憂愁”的意思,雙眉緊蹙,滿腹愁腸的樣子,坐在琴前,喃喃自語:


    “袁孝尼嚐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


    台下眾人一頭霧水——


    這句話說的是:前袁孝尼曾跟我學習這“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


    說的是什麽跟什麽?


    什麽“散”你不教人家?


    五石散嗎?


    你們要開歡樂大會?


    還有這“袁孝尼”是何方神聖?


    他與“赤練仙子李莫愁”有舊情嗎?


    (與李莫愁有舊情的難道不是陸展元嗎?)


    眾說紛紜的時候,有人指出袁孝尼是魏晉時期官員袁準,他與竹林七賢阮籍等人關係很好。


    這句話是史書上的原句,出自《嵇康傳》。


    眾人恍然大悟!


    嵇康!


    原來李季蘭是在假扮嵇康!


    也終於明白了她這一身著裝是怎麽迴事——模仿魏晉時士人的裝扮而已。


    李季蘭和陳成當然無法找到幾百年前的古裝來作秀,可是那時候的服裝有個特點,便是“華袿飛髾”、衣帶飄飄,從東晉顧愷之的傳世作品《洛神賦圖》中就可以看出。


    李季蘭隻不過用幾條布帶(甚至還是昨天眾人贈予的“纏頭”),綴在小陳的衣服上,沒花一分錢就把魏晉風度的服裝搗鼓出來了。


    堪稱廉價cosy,效果卻相當不錯。


    畢竟嵇康那個時候已經下獄,也不可能穿多好的衣服,腳上的破鞋很是應景(這也是小陳跋涉數百裏山路的“愛鞋”)。


    既然是嵇康,那此“散”還能是什麽“散”!


    無非是——


    果然,李季蘭長長一聲喟歎:


    “《廣陵散》於今絕矣!”


    《廣陵散》從今以後就要失傳啦!


    她那悲愴、淒涼的語調,讓在場的人無不悚然一驚,心有戚戚。


    沒有人打岔、發聲,台下眾人仿佛置身於五百年前的洛陽刑場。


    刑場上要被處決的,便是嵇康。


    先前,嵇康好友呂安的妻子徐氏長得很漂亮,被呂安的兄長呂巽玷汙。呂巽害怕弟弟報複,遂先發製人,反誣告呂安不孝,呂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義憤填膺,遂出麵為呂安作證,觸怒大將軍司馬昭——


    其實這事和司馬昭一點關係都沒有,隻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嵇康又娶了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是曹魏朝廷的擁護者,意圖謀朝篡位的司馬昭早看這個屁事多的嵇中散不爽了。加上與嵇康素有恩怨的鍾會,趁機向司馬昭建議將呂安、嵇康都處死,司馬昭顛倒黑白,欣然讚同。


    嵇康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請求朝廷赦免他,但司馬昭拒絕了。


    賽春樓、臨水閣,靜靜看著李季蘭的人們,仿佛就是五百年前麵對著即將行刑的嵇康、想救卻不能救的太學生們。


    “此曲隻應天上有!”


    “人間哪得幾迴聞!”


    “我有一曲!”李季蘭揮手撫弦:“在場諸君靜聽!”


    全場嘩然!


    什麽意思?


    “李莫愁”的意思竟然是,要把失傳了五百年的《廣陵散》當場奏與眾人來聽嗎?


    《廣陵散》雖然名聲極大,可是的的確確已經幾百年無人聽過啦!


    李莫愁又能從哪裏聽來?


    她又將演奏出什麽樣的樂章?


    ……


    “李莫愁”的《廣陵散》,自然是從小陳這裏聽來的。


    《廣陵散》失傳千年,可名聲極大,自然是與嵇康的傳奇經曆分不開。


    《太平廣記》裏更是將此曲與鬼神聯係在一起:


    故事說,有一次,嵇康夜宿洛陽西的月華亭,夜不能寢,起坐撫琴。


    琴聲過於精妙,把附近一位鬼魂也打動了,鬼魂說聽了先生的琴聲,我也不能不有所迴饋——


    遂傳《廣陵散》於嵇康,更與嵇康約定:此曲不得教與他人。


    蒙上這層神秘色彩,世人更加對《廣陵散》是怎樣的一支神曲倍感好奇了。


    作為一位“營銷鬼才”,陳成自從上次在北望樓聽了季蘭姐姐演奏的《風入鬆》之後,就覺得季蘭姐姐實在太適合嵇康的曲風了,加上她又格外擅長,這次比琴,當即決定要讓季蘭姐姐cosy一下嵇康。


    隻是這樣做噱頭是有的,樂曲卻挺難選——


    《廣陵散》早就失傳了,小陳自然也沒有聽過。


    後世雖然也有《廣陵散》一曲流傳,但那首實際上是明朝人對《聶政剌韓王》的改稱,曲風也不符合世人對《廣陵散》的想象。


    《風入鬆》雖然相傳是嵇康所作,可正如小陳所抄劉長卿的詩“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劉長卿就是這個時代的人,可見《風入鬆》在此時的確已經過時,不為世人欣賞。


    至於“嵇氏四弄”,那是科舉考試時的應試科目,彈那個未免過於正式了。


    最終,小陳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選了一首他認為很適合“仿冒”《廣陵散》的名曲,傳授給了季蘭姐姐。


    值得稱讚的是,如今的小陳,經過“音樂小天才”會昌小郡主李瑜的指導,已經不是全然的樂盲了,寫古樂譜不在話下。


    何況這隻曲子,即便他不懂古譜,同樣也能寫得出來。


    得意之間,陳成察覺似乎有人在後方,迴頭一看,卻看到不遠處,之前紹生那個大個黑麵仆從,正抱著雙臂饒有興致地看著自己。


    不出所料,紹生——


    果然在這裏。


    而且,對方也是衝著“秦淮花魁”來的。


    隻是不知道,紹生力捧的,會是哪一家,哪一位姑娘?


    陳成微微一笑,並不介意此時向對手展現一下自己陣營的實力,轉過頭去仍然看舞台上。


    現場所有人的目光都緊盯著李季蘭,李季蘭卻看了一眼陳十一郎——


    陳成點點頭,示意她開始吧!


    李季蘭素手一撫,清音入耳,全場驚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元情詩與劍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慶二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慶二年並收藏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