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花魁”的選拔,進入了第二日。
明朝天啟年間的文人潘之恆,根據自己多年實踐的經驗,總結出了自己品評名妓的心得,撰寫出了“明代p客聖經”的《金陵妓品》。
在這部“理論著作”中,潘老哥把金陵名妓分為四類:
一曰品,典型勝;二曰韻,豐儀勝;三曰才,調度勝;四曰色,穎秀勝。
在這些著作的“指導”下,晚明的“娛樂業”才那樣繁華,誕生了“秦淮八豔”這樣聞名數百年的大明星。
大唐的“風俗娛樂業”自然還沒有發展到宋明那種高度(這種事貌似也沒啥值得驕傲的),然而在對“花榜”的評選,已然很有心得。
畢竟再怎麽比,也脫不了容貌品性,化妝服飾,才藝展示和受教育文化程度這幾項。
從第二日開始,金陵以及周邊各地來的小姐姐們就進入了“才藝大比拚”這一環節,吹拉彈唱,乃至“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獨門絕技,都可以在這幾日分別展示。
當然,每位小姐姐擅長的才藝各有不同,不可能每一項都參加,每人最多可以選擇三項。
參加的項目,獲得的分數會以一定的比例計算進最終的總分之中。
比如李季蘭,琴技很好,跳舞就不大行了,因此今天比拚琴技,勢要在今天的琴技比拚中拿下高分,而跳舞應該就不會參加了——畢竟從來沒有人要求女道士必須會跳舞嘛。
次日一早,作為“花場”的賽春樓,又是人滿為患。
四方前往觀賞的士人富商的車馬擠滿了通往賽春樓的大街小巷,臨水閣外排列的船隻像一堵牆,若非陳成幾人提前到來,在樓中休息,稍晚一點恐怕擠都擠不進來了。
今日熱鬧程度更甚昨日,畢竟能通過昨日評委苛刻眼光的,定是佳人無誤了。
不要說佳人們賣力地唱歌跳舞給你看,光是她們坐在那裏,一句話都不說,也足夠養眼了。
胡賽春好不容易獲得了本屆花榜的東道權,很清楚自家的名號終於徹底打響了,笑得眼睛的看不見,不要說她了,周遭旅館、酒肆同樣暴滿,生意空前興隆,大家都恨不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評花榜,人人都有錢賺——
要不然怎麽說第三產業最能帶動消費、前景一片光明呢!
有了昨日的出手闊綽,胡賽春今日看陳成也十分親切,陳成十分慷慨地表示,今日的纏頭,依然分與“胡姊姊”一半。
胡賽春更加笑得沒眼,然後更是詢問小陳——他家姑娘考慮不考慮到金陵“發展”呢?
昨日結束之後,不少人詢問胡媽媽最後出場的那位“赤練仙子”的來曆,更有“一見鍾情”的公子哥,要求當場為她“贖身”,胡媽媽心知賽春樓要是有得到這位,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陳成和江森對視一眼,頭搖得像撥浪鼓:不用了,謝謝。
胡媽媽很可惜地感歎:哪怕來我這樓裏客串三月半年也好啊!
胡媽媽麾下“猛將”如雲,現在還真缺這麽一號:
“噸位”不夠,卻依然能風情萬種,分外撩人的。
陳成聽了大汗,撩人倒是沒怎麽看出來,但是胡媽媽樓中的姑娘,體型的確是一個能比下李季蘭兩個。
沒辦法,大唐人就偏愛豐腴的嘛——
可真有漂亮的,他們又不是瞎子。
……
今天樂器演奏的種類十分豐富,有彈琵琶的,有吹蘆笙的,有彈箜篌的,也有吹篳篥的。
最熱鬧的,還有小姐姐打羯鼓的——這是兩麵蒙公羊皮、腰部細細的一種羯族樂器,當今聖人就很擅長打這玩意。
著裝清涼的小姐姐支在地上打一個鼓,腰間還別一個腰鼓,上下雀躍,看得下麵觀眾眼睛發直,邊吞口水,都喝彩她打得更激烈些。但是到表演結束了,又變了臉說“打得不行,再換一個人打給我們看看”!
最好找昨天最後一個登場那位“赤練仙子”打給我們看看。
陳成早就脫離了低級趣味,何況李龜年三兄弟的樂器演奏他都聽過了。
舉辦者好就好在也考慮到這點,在另一邊搭了一個台,請來三班演員輪流、連場演“參軍戲”助興,要是登場的小姐姐不是你支持的,那你大可以到另一邊看戲去解悶。
“參軍戲”可以說是大唐非常流行的滑稽戲,從五胡十六國時就有了。
一個優伶(演員)穿上官服,扮作“參軍”,另一個優伶稱為“蒼鶻”的,從旁插科打諢來戲弄他——參軍戲由此得名。
參軍戲對宋金雜劇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但以小陳這個現代人來看,分明就是“相聲”嘛!
而且這個時候就有“倫理梗”了,什麽“我是你爸爸,你是我兒子”之類,聽得人啼笑皆非。
小陳也站在參軍戲的台下傻樂了半天——別人是看舞台上的演員好笑,小陳是看舞台下一驚一乍的觀眾們的表現好笑。
大唐人的笑點未免有點低,演員摔一跤他們笑,演員打噴嚏他們笑,演員放個屁也笑——
小陳畢竟是見多識廣的,這些小兒科已經很難令他發笑,除非是聽到“‘媽媽我想吃烤山藥!’‘吃,吃死你!’”時才會笑。(貌似也不比大唐人高明到哪裏去。)
傻樂之際,江森蹭蹭過來說:輪到咱們登場啦!
昨天“赤練仙子”的驚豔亮相讓金陵觀眾非常喜歡,也對她今日的表演倍感期待。
胡媽媽為了招攬人氣,與小陳商量好了,讓他們稍晚一點出場。
陳成欣然同意,吊吊觀眾的胃口也不錯。
果然,當衝著李季蘭來的、已經有些不耐的觀眾聽到“接下來登場——赤練仙子李莫愁”時,呐喊聲震天,鼓掌也格外熱烈。
舞台中小廝們先架好了古琴,緊接著,一個大邁方步,手持紈扇半遮麵的男子走到了琴前,大咧咧坐下。
台下疑雲驟起——
不是讓我們聽赤練仙子李莫愁彈琴來的麽?
怎麽來了個男的?
胡媽媽也莫名其妙:難道是陳郎君帶來的女子逃跑了,不得已他自己親自登台來了嗎?
這個胡媽媽很有體會,因為她這裏經常有試圖逃跑的姑娘。
等男子放下了紈扇,露出了臉,胡媽媽才發現並不是小陳——
那又會是誰?
尤其是唇上這兩條形似眉毛的胡須,動了動,還在挑動眾人呢!
“啊!是她!”
人群中忽然有人叫,原來台上這位便是換了男裝的“李莫愁”。
應對製服今日趕不出來,而李季蘭又不肯再借別人的衣服的窘境,小陳說他有一個好構想,季蘭姐姐即便穿道袍也不打緊——
季蘭姐姐卻說:“道袍可是清心寡欲、十分聖潔的,怎能在這種藏汙納垢的場合穿!”
陳成:“……”你這出家人的覺悟怎麽又忽然出來了。
“那還不如借你的衣服給我來穿呢!”
陳成一想,也沒問題啊!
要那一套,你隨便挑好了!
看著今天台上的季蘭姐姐穿著男裝,美貌不減,更增嬌俏,陳成也覺得相當不錯。
隻是忽然又想到一個問題:
憑毛線讓你再借別人的衣服你不肯,小陳我的衣服又高高興興地拿去穿呢?
小陳我不是人?
那邊胡媽媽卻搞不懂小陳這夥人又要搞什麽名堂,換裝前完全沒有跟她透過風:
老娘今天倒要看看,你們把李莫愁搞成這樣一個“四條眉毛的男人”,究竟是要鬧什麽名堂!
明朝天啟年間的文人潘之恆,根據自己多年實踐的經驗,總結出了自己品評名妓的心得,撰寫出了“明代p客聖經”的《金陵妓品》。
在這部“理論著作”中,潘老哥把金陵名妓分為四類:
一曰品,典型勝;二曰韻,豐儀勝;三曰才,調度勝;四曰色,穎秀勝。
在這些著作的“指導”下,晚明的“娛樂業”才那樣繁華,誕生了“秦淮八豔”這樣聞名數百年的大明星。
大唐的“風俗娛樂業”自然還沒有發展到宋明那種高度(這種事貌似也沒啥值得驕傲的),然而在對“花榜”的評選,已然很有心得。
畢竟再怎麽比,也脫不了容貌品性,化妝服飾,才藝展示和受教育文化程度這幾項。
從第二日開始,金陵以及周邊各地來的小姐姐們就進入了“才藝大比拚”這一環節,吹拉彈唱,乃至“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獨門絕技,都可以在這幾日分別展示。
當然,每位小姐姐擅長的才藝各有不同,不可能每一項都參加,每人最多可以選擇三項。
參加的項目,獲得的分數會以一定的比例計算進最終的總分之中。
比如李季蘭,琴技很好,跳舞就不大行了,因此今天比拚琴技,勢要在今天的琴技比拚中拿下高分,而跳舞應該就不會參加了——畢竟從來沒有人要求女道士必須會跳舞嘛。
次日一早,作為“花場”的賽春樓,又是人滿為患。
四方前往觀賞的士人富商的車馬擠滿了通往賽春樓的大街小巷,臨水閣外排列的船隻像一堵牆,若非陳成幾人提前到來,在樓中休息,稍晚一點恐怕擠都擠不進來了。
今日熱鬧程度更甚昨日,畢竟能通過昨日評委苛刻眼光的,定是佳人無誤了。
不要說佳人們賣力地唱歌跳舞給你看,光是她們坐在那裏,一句話都不說,也足夠養眼了。
胡賽春好不容易獲得了本屆花榜的東道權,很清楚自家的名號終於徹底打響了,笑得眼睛的看不見,不要說她了,周遭旅館、酒肆同樣暴滿,生意空前興隆,大家都恨不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評花榜,人人都有錢賺——
要不然怎麽說第三產業最能帶動消費、前景一片光明呢!
有了昨日的出手闊綽,胡賽春今日看陳成也十分親切,陳成十分慷慨地表示,今日的纏頭,依然分與“胡姊姊”一半。
胡賽春更加笑得沒眼,然後更是詢問小陳——他家姑娘考慮不考慮到金陵“發展”呢?
昨日結束之後,不少人詢問胡媽媽最後出場的那位“赤練仙子”的來曆,更有“一見鍾情”的公子哥,要求當場為她“贖身”,胡媽媽心知賽春樓要是有得到這位,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陳成和江森對視一眼,頭搖得像撥浪鼓:不用了,謝謝。
胡媽媽很可惜地感歎:哪怕來我這樓裏客串三月半年也好啊!
胡媽媽麾下“猛將”如雲,現在還真缺這麽一號:
“噸位”不夠,卻依然能風情萬種,分外撩人的。
陳成聽了大汗,撩人倒是沒怎麽看出來,但是胡媽媽樓中的姑娘,體型的確是一個能比下李季蘭兩個。
沒辦法,大唐人就偏愛豐腴的嘛——
可真有漂亮的,他們又不是瞎子。
……
今天樂器演奏的種類十分豐富,有彈琵琶的,有吹蘆笙的,有彈箜篌的,也有吹篳篥的。
最熱鬧的,還有小姐姐打羯鼓的——這是兩麵蒙公羊皮、腰部細細的一種羯族樂器,當今聖人就很擅長打這玩意。
著裝清涼的小姐姐支在地上打一個鼓,腰間還別一個腰鼓,上下雀躍,看得下麵觀眾眼睛發直,邊吞口水,都喝彩她打得更激烈些。但是到表演結束了,又變了臉說“打得不行,再換一個人打給我們看看”!
最好找昨天最後一個登場那位“赤練仙子”打給我們看看。
陳成早就脫離了低級趣味,何況李龜年三兄弟的樂器演奏他都聽過了。
舉辦者好就好在也考慮到這點,在另一邊搭了一個台,請來三班演員輪流、連場演“參軍戲”助興,要是登場的小姐姐不是你支持的,那你大可以到另一邊看戲去解悶。
“參軍戲”可以說是大唐非常流行的滑稽戲,從五胡十六國時就有了。
一個優伶(演員)穿上官服,扮作“參軍”,另一個優伶稱為“蒼鶻”的,從旁插科打諢來戲弄他——參軍戲由此得名。
參軍戲對宋金雜劇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但以小陳這個現代人來看,分明就是“相聲”嘛!
而且這個時候就有“倫理梗”了,什麽“我是你爸爸,你是我兒子”之類,聽得人啼笑皆非。
小陳也站在參軍戲的台下傻樂了半天——別人是看舞台上的演員好笑,小陳是看舞台下一驚一乍的觀眾們的表現好笑。
大唐人的笑點未免有點低,演員摔一跤他們笑,演員打噴嚏他們笑,演員放個屁也笑——
小陳畢竟是見多識廣的,這些小兒科已經很難令他發笑,除非是聽到“‘媽媽我想吃烤山藥!’‘吃,吃死你!’”時才會笑。(貌似也不比大唐人高明到哪裏去。)
傻樂之際,江森蹭蹭過來說:輪到咱們登場啦!
昨天“赤練仙子”的驚豔亮相讓金陵觀眾非常喜歡,也對她今日的表演倍感期待。
胡媽媽為了招攬人氣,與小陳商量好了,讓他們稍晚一點出場。
陳成欣然同意,吊吊觀眾的胃口也不錯。
果然,當衝著李季蘭來的、已經有些不耐的觀眾聽到“接下來登場——赤練仙子李莫愁”時,呐喊聲震天,鼓掌也格外熱烈。
舞台中小廝們先架好了古琴,緊接著,一個大邁方步,手持紈扇半遮麵的男子走到了琴前,大咧咧坐下。
台下疑雲驟起——
不是讓我們聽赤練仙子李莫愁彈琴來的麽?
怎麽來了個男的?
胡媽媽也莫名其妙:難道是陳郎君帶來的女子逃跑了,不得已他自己親自登台來了嗎?
這個胡媽媽很有體會,因為她這裏經常有試圖逃跑的姑娘。
等男子放下了紈扇,露出了臉,胡媽媽才發現並不是小陳——
那又會是誰?
尤其是唇上這兩條形似眉毛的胡須,動了動,還在挑動眾人呢!
“啊!是她!”
人群中忽然有人叫,原來台上這位便是換了男裝的“李莫愁”。
應對製服今日趕不出來,而李季蘭又不肯再借別人的衣服的窘境,小陳說他有一個好構想,季蘭姐姐即便穿道袍也不打緊——
季蘭姐姐卻說:“道袍可是清心寡欲、十分聖潔的,怎能在這種藏汙納垢的場合穿!”
陳成:“……”你這出家人的覺悟怎麽又忽然出來了。
“那還不如借你的衣服給我來穿呢!”
陳成一想,也沒問題啊!
要那一套,你隨便挑好了!
看著今天台上的季蘭姐姐穿著男裝,美貌不減,更增嬌俏,陳成也覺得相當不錯。
隻是忽然又想到一個問題:
憑毛線讓你再借別人的衣服你不肯,小陳我的衣服又高高興興地拿去穿呢?
小陳我不是人?
那邊胡媽媽卻搞不懂小陳這夥人又要搞什麽名堂,換裝前完全沒有跟她透過風:
老娘今天倒要看看,你們把李莫愁搞成這樣一個“四條眉毛的男人”,究竟是要鬧什麽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