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向來都是抄襲別人的詩的,結果現在人家王維老師自己寫,比你抄人家詩寫得還快!
自己可得抓點兒緊呀!
最討巧的方法自然是抄那種本就是寫給張九齡,求張九齡給官來做的。
而在所有寫給張九齡的詩裏,寫得最好的自然是如今開元詩榜上名列第二、實際是第一的襄陽孟浩然所作《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氣蒸雲夢澤”一聯何等的氣象壯闊、令人驚歎!
隻要自己寫出來,就不怕現場的人不叫絕!
拿與王維齊名的孟浩然的代表作來“決戰”王維,也正是旗鼓相當、完全匹敵的最佳選擇!
可問題是,地點與景致完全不相符啊!
悲催的是,穿越沒有帶筆記本電腦,腦子裏也沒有文庫或者會說話的老爺爺的小陳,似乎也隻記得這麽一首獻張丞相的詩。
沒有完全契合的,就隻能從別的詩上改。
抄襲一下李白,“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張令公’”?
小陳也隻記得“但願一識韓荊州”這一句。
還有一首著名的“幹祿”詩,中唐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首詩用新婚夫婦的旖旎風光來比喻向長官引薦,詢問自己是否合格,饒有情趣,寫出來李隆基這種花花天子肯定會點讚,但等會兒肯定是張九齡來評判,他是正人君子,可能會討厭這詩的些許“輕浮”,而且自己這個年齡的人寫夫妻間的事,也很容易引起“成年人”的反感。
那可怎麽辦才好呢?
小陳可愁死了,以前還覺得自己會的詩還蠻多的,可今天差點一天就全用完了!
如果上天給自己一個重新穿越的機會,一定要把《全唐詩》《全宋詩》《全明詩》都背會了再來……
或者也可以選擇背陸遊的詩,畢竟這老哥一個人就有三萬多首,質量還把乾隆那個假把式吊起來打……
小陳胡思亂想,很快就“離題”了——那邊王維卻已經快要寫好了!
“迴稟陛下,臣的詩已經作好了!”王維將筆擱置,寫完的作品看也不看,一字不改,顯出他對自己的格外自信。
“謔!王老師竟然已經寫完了!還寫得那麽長!那麽多!”小陳瞥了一眼內心就有些沮喪,暗地裏投降了一半。
為今之計,隻能這麽寫,碰碰運氣吧!
小陳磨磨蹭蹭地,終於開始寫第一個字。
實際上是他太執著了:從來沒有人說他一定要贏過王維啊!
你讓李白杜甫屈原陶淵明謝靈運都來pk,也不一定就能贏人家。
小陳還在寫,但李隆基已經先拿到了王維的詩,光是一手精妙的書法就令皇帝讚賞不已,再去看詩,更加激賞:“寫得絕妙!”
卻見上麵寫著《獻始興公》的標題——因為張九齡封爵位在他家鄉的始興縣。
王維寫的還不止一首,一寫便是兩首:
其一
珥筆趨丹陛,垂璫上玉除。
步簷青瑣闥,方幰畫輪車。
市閱千金字,朝聞五色書。
致君光帝典,薦士滿公車。
伏奏迴金駕,橫經重石渠。
從茲罷角抵,且複幸儲胥。
天統知堯後,王章笑魯初。
匈奴遙俯伏,漢相儼簪裾。
賈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
其二
寧棲野樹林,寧飲澗中流。
不用坐粱肉,崎嶇見王侯。
鄙哉匹夫節,布褐將白頭。
任智誠則短,守任固其優。
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讎。
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
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
感激有公議,曲私非所求!
兩首排律寫得筆法嚴密,一絲不苟。典故頻出,對仗精謹。一看就是行家手筆。
更難得的是,王維偌大名聲,官位清貴,還能態度謙遜地在宰相麵前自稱“賤子”,不但不令人看輕,反而有點感動他詩中表露出的“願意鞍前馬後為蒼生造福”的渴望。
“此等才氣,張相不用——朕都要責怪了!”李隆基笑道,讓高力士把兩首詩交予張九齡。
張九齡迅速掃過,露出會心的微笑,並未多說,隻說一句:“摩詰確可用!”算是認可了聖人的說法,而且也不難看出他對王維的才華是打心眼中的欣賞與喜歡。
當王維的詩作在殿中傳閱,眾人交口稱讚,這讓之前提議的李林甫心生酸意,有點後悔自己出的這主意了。
他原本的打算是,王維“馬失前蹄”,“天才神童”陳成險勝一籌,到時候就能把王維最重要的資本——才名,打壓下去。
你的詩還不如一個九歲的孩子,那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間接地不就削弱了張九齡陣營的一大強手麽!
可王維就是王維,讓他作詩——那就是等著讓別人來誇的。
“陳萇的詩做好了沒有?”李隆基看王維的大作都傳遞一圈了,才問起小陳來。
“做……做好了!”小陳有點猶猶豫豫的,但最終還是把自己的“詩”呈上來了,不大自信的樣子。
五言八句,分量上跟王維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李隆基忽略他的字跡,粗粗一讀,點點頭:“嗯,也不錯。”又將詩傳給張九齡。
從皇帝的反應來看,大多數人都猜到勝負結果了:
王維的詩作,皇帝看了又看,擊節讚賞,不吝溢美之詞。
陳萇的詩作,皇帝隻看了一遍,就不想看了,口中也隻說了句“不錯”而已。
高下立判。
當然,看到王維的“成品”時,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如果換了自己,這詩就直接不寫了,投筆認輸吧!
李隆基可不是不懂詩的皇帝,欣賞水平很高的。
當自己的詩被交給張九齡時,小陳內心一陣緊張:
可別給他看出來了啊!
然後又安慰自己:也許看不出來呢?
立馬又有個聲音:這麽做人家怎麽會看不出來?
當人家是傻子嘛?
嗯,張丞相啊張丞相,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但如果真的被你看出來了,希望你不要說出來。
張九齡接過詩來之前一直麵帶著微笑,等一看詩稿,表情立即一變:
這特麽……不是我的詩嗎?
且看詩題上寫著:
感遇·上張丞相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這首正是後世最最風行天下的唐詩選本,蘅塘退士撰的《唐詩三百首》的開篇第一首!
作者,張九齡!
當著人家原作者的麵抄人家的詩,真夠可以的!
小陳看到張九齡的反應,心中暗暗叫屈:
我賭這首詩你老人家現在還沒寫呢!
難道這次真的賭錯了,這詩早在你的腦海中構思好了?
自己可得抓點兒緊呀!
最討巧的方法自然是抄那種本就是寫給張九齡,求張九齡給官來做的。
而在所有寫給張九齡的詩裏,寫得最好的自然是如今開元詩榜上名列第二、實際是第一的襄陽孟浩然所作《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氣蒸雲夢澤”一聯何等的氣象壯闊、令人驚歎!
隻要自己寫出來,就不怕現場的人不叫絕!
拿與王維齊名的孟浩然的代表作來“決戰”王維,也正是旗鼓相當、完全匹敵的最佳選擇!
可問題是,地點與景致完全不相符啊!
悲催的是,穿越沒有帶筆記本電腦,腦子裏也沒有文庫或者會說話的老爺爺的小陳,似乎也隻記得這麽一首獻張丞相的詩。
沒有完全契合的,就隻能從別的詩上改。
抄襲一下李白,“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張令公’”?
小陳也隻記得“但願一識韓荊州”這一句。
還有一首著名的“幹祿”詩,中唐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首詩用新婚夫婦的旖旎風光來比喻向長官引薦,詢問自己是否合格,饒有情趣,寫出來李隆基這種花花天子肯定會點讚,但等會兒肯定是張九齡來評判,他是正人君子,可能會討厭這詩的些許“輕浮”,而且自己這個年齡的人寫夫妻間的事,也很容易引起“成年人”的反感。
那可怎麽辦才好呢?
小陳可愁死了,以前還覺得自己會的詩還蠻多的,可今天差點一天就全用完了!
如果上天給自己一個重新穿越的機會,一定要把《全唐詩》《全宋詩》《全明詩》都背會了再來……
或者也可以選擇背陸遊的詩,畢竟這老哥一個人就有三萬多首,質量還把乾隆那個假把式吊起來打……
小陳胡思亂想,很快就“離題”了——那邊王維卻已經快要寫好了!
“迴稟陛下,臣的詩已經作好了!”王維將筆擱置,寫完的作品看也不看,一字不改,顯出他對自己的格外自信。
“謔!王老師竟然已經寫完了!還寫得那麽長!那麽多!”小陳瞥了一眼內心就有些沮喪,暗地裏投降了一半。
為今之計,隻能這麽寫,碰碰運氣吧!
小陳磨磨蹭蹭地,終於開始寫第一個字。
實際上是他太執著了:從來沒有人說他一定要贏過王維啊!
你讓李白杜甫屈原陶淵明謝靈運都來pk,也不一定就能贏人家。
小陳還在寫,但李隆基已經先拿到了王維的詩,光是一手精妙的書法就令皇帝讚賞不已,再去看詩,更加激賞:“寫得絕妙!”
卻見上麵寫著《獻始興公》的標題——因為張九齡封爵位在他家鄉的始興縣。
王維寫的還不止一首,一寫便是兩首:
其一
珥筆趨丹陛,垂璫上玉除。
步簷青瑣闥,方幰畫輪車。
市閱千金字,朝聞五色書。
致君光帝典,薦士滿公車。
伏奏迴金駕,橫經重石渠。
從茲罷角抵,且複幸儲胥。
天統知堯後,王章笑魯初。
匈奴遙俯伏,漢相儼簪裾。
賈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
其二
寧棲野樹林,寧飲澗中流。
不用坐粱肉,崎嶇見王侯。
鄙哉匹夫節,布褐將白頭。
任智誠則短,守任固其優。
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讎。
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
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
感激有公議,曲私非所求!
兩首排律寫得筆法嚴密,一絲不苟。典故頻出,對仗精謹。一看就是行家手筆。
更難得的是,王維偌大名聲,官位清貴,還能態度謙遜地在宰相麵前自稱“賤子”,不但不令人看輕,反而有點感動他詩中表露出的“願意鞍前馬後為蒼生造福”的渴望。
“此等才氣,張相不用——朕都要責怪了!”李隆基笑道,讓高力士把兩首詩交予張九齡。
張九齡迅速掃過,露出會心的微笑,並未多說,隻說一句:“摩詰確可用!”算是認可了聖人的說法,而且也不難看出他對王維的才華是打心眼中的欣賞與喜歡。
當王維的詩作在殿中傳閱,眾人交口稱讚,這讓之前提議的李林甫心生酸意,有點後悔自己出的這主意了。
他原本的打算是,王維“馬失前蹄”,“天才神童”陳成險勝一籌,到時候就能把王維最重要的資本——才名,打壓下去。
你的詩還不如一個九歲的孩子,那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間接地不就削弱了張九齡陣營的一大強手麽!
可王維就是王維,讓他作詩——那就是等著讓別人來誇的。
“陳萇的詩做好了沒有?”李隆基看王維的大作都傳遞一圈了,才問起小陳來。
“做……做好了!”小陳有點猶猶豫豫的,但最終還是把自己的“詩”呈上來了,不大自信的樣子。
五言八句,分量上跟王維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李隆基忽略他的字跡,粗粗一讀,點點頭:“嗯,也不錯。”又將詩傳給張九齡。
從皇帝的反應來看,大多數人都猜到勝負結果了:
王維的詩作,皇帝看了又看,擊節讚賞,不吝溢美之詞。
陳萇的詩作,皇帝隻看了一遍,就不想看了,口中也隻說了句“不錯”而已。
高下立判。
當然,看到王維的“成品”時,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如果換了自己,這詩就直接不寫了,投筆認輸吧!
李隆基可不是不懂詩的皇帝,欣賞水平很高的。
當自己的詩被交給張九齡時,小陳內心一陣緊張:
可別給他看出來了啊!
然後又安慰自己:也許看不出來呢?
立馬又有個聲音:這麽做人家怎麽會看不出來?
當人家是傻子嘛?
嗯,張丞相啊張丞相,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但如果真的被你看出來了,希望你不要說出來。
張九齡接過詩來之前一直麵帶著微笑,等一看詩稿,表情立即一變:
這特麽……不是我的詩嗎?
且看詩題上寫著:
感遇·上張丞相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這首正是後世最最風行天下的唐詩選本,蘅塘退士撰的《唐詩三百首》的開篇第一首!
作者,張九齡!
當著人家原作者的麵抄人家的詩,真夠可以的!
小陳看到張九齡的反應,心中暗暗叫屈:
我賭這首詩你老人家現在還沒寫呢!
難道這次真的賭錯了,這詩早在你的腦海中構思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