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從來沒有想過——
有一天會與王維進行一對一對決!
在有抄詩情節的穿越小說中,男主角幾乎是無敵的,後世大作一吟,周圍所有人都跪了。
可現在,小陳有點想跪。
……
李林甫為何慫恿這兩個人比試一場令人不解,或許隻是單純給人找不自在。
可現場的反響十分強烈,包括李隆基、武惠妃、張九齡、賀知章等人在內,都頗有看熱鬧的興致。
小陳一看就知道這場pk避免不了——
可他的對手卻是恐怖如斯的存在!
王維有多可怕?
首先,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詩壇,他是鐵打不動的前三把交椅。
在整個唐朝(或者把後世全部都算上),他是李杜外第三號人物的熱門人選;
在整個中國詩的曆史上,不誇張的話,他也肯定是排名前七的大神級人物!
陳成就算有無數後人的詩作——可必須承認,這裏麵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如王維!
就連杜甫與他同場競技,貌似也是落了下風呢!
想取勝他,隻能祈禱他的藝術造詣還沒有至臻成熟,沒有後來在終南山半官半隱時那麽變態!
可此時的他,已經很變態了啊!
他是狀元啊!
他是各大詩榜的頭臉人物啊!
對了,想要知道他現在的實力,看詩榜就知道了!
且看如今各大詩榜上的排名:
張說、張九齡主導的“開元詩榜”——
第一名,越州賀知章。
第二名,襄陽孟浩然。
第三名,薊門王之渙。
第四名,河東王維。
玉真公主詩榜——
第一名,韶州張九齡。
第二名,河東王維。
這兩個詩榜都拿文壇泰鬥作為壓榜人物(隻是張九齡不評自己而已),雖然很強但已經不是創作的高峰階段了,“開元詩榜”排王維之前還有兩號人物,公正與否暫且不論,此時他倆都不在洛陽。(有意思的是,陳成也在兩個榜單上看到另一尊大神:吉爾吉斯斯坦李白,啊不,“隴右李白”,隻是排名不高,不在他應該在的位置。沒看到上麵有杜甫的名字……)
因此王維就是此刻朝堂實質上的第一人!
歧王詩榜比較簡單直率:
第一名,河東王維。
那是因為歧王詩榜很久不更新了。
但就算是歧王詩榜更新最頻繁的時候,王維也是榜首的常客!
顯然在歧王殿下看來,什麽張說、張九齡、王翰……
本王不看江湖地位,就覺得王維是天下第一了,怎麽著!
而王維當時所作的《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從岐王夜宴衛家山池應教》《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就可以看出他與歧王多麽熟絡,多麽為歧王看重了!
那時候他還不到二十歲!
甚至在他隻有17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種流傳千古的絕唱了!
王老師呀王老師,您下手輕一點,我可真是很怕被您“打”得鼻青臉腫呀!
小陳心裏默默道。
“妙極,妙極——方才的所有題目,朕都預先告訴過你們了——恐怕你們也有所準備。”李隆基笑道:“現在現場出題,當場成詩——正是能分辨上下的絕好計較!”
聖人雅興很高,王維、陳成自然都領命。
“卻不知,哪位來出題呀?”
李隆基環視左右,隻見李林甫躍躍欲試,又有出來“攪局”的興致,可李隆基也怕他又隨性地搞出“黃瓜”這種題目,看看張九齡又看看他,笑道:“這樣吧,先前已經出過題的,此番就不要再湊熱鬧了——朕也出過一題了。這樣……”
“瑜兒!”李隆基喚道。
“瑜兒在!”小郡主嫋嫋出席。
“你不是說要搞‘詩榜’麽?”李隆基笑道:“這一題就讓你出吧——對決的結果,剛好就讓你記在新榜之上,格外新鮮及時呢!”
這話一說,氣氛又熱烈了一些:王維是歧王詩榜的萬年“榜首”,就好像小陳來打擂,要奪他擂主之位一般。
王維和小陳倒都沒有意見,卻見小郡主托著腮想了一會兒,眼睛溜溜地在大臣間看了一圈,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有了!”
李隆基、武惠妃和她的那些堂兄堂姐都笑著看著她,看她能有什麽花樣。
“張令公是聖人的‘股肱之臣’,咱大唐江山如今的盛景,聖人也是依仗著他老人家來主政——”小郡主誇了幾句張九齡的勞苦功高,向張九齡施了一禮,表達對張九齡守護她們李家江山的感謝。張九齡頗有些感動,含笑向他頷首。
盡管他如今做事已經越來越受到掣肘,可看到這麽小的女孩子都知道他對大唐的重要性,仍然老懷安慰。
讓一旁的李林甫暗暗蹙眉,心裏不大舒服。
雖然如今聖人對他的恩寵已經超越張老頭,可在民間和朝堂上的聲望,比對方仍有不如。
“張令公是最大的官,王監察、陳郎君都想向他老人家引薦自己——你們就向他獻一首詩,看看令公他會不會給更重要的差事給你們呢?”小郡主嘻嘻笑著說完自己的題目,李隆基等人都覺得有趣:向大人物進幹謁的詩,是大唐很常見的風氣,也有套路。
那就是先把大人物誇成花似的,如李白“生不願封萬戶侯,但求一識韓荊州”,然後再說自己才華很高,吹吹牛皮,像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最後再講講自己多麽不得意,渴望大人物的重用,如孟浩然“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一番套路下來,一首“幹謁”詩就完成了。
說白了,不就是“拍馬屁”嘛!
雖然李隆基不想看到大臣們結黨抱團,但是這樣當著他麵,寫“拍馬屁”的詩,還是很好玩的。因為這種詩一般是私下裏的,大家都有窺私欲嘛!
“速速寫來!”李隆基敲著桌子,命人給王維與陳成紙筆,已經等不及要看了。
“師生”倆相互行禮,表示寫起來是不會相讓的。
這道題不算篇,小陳也覺得思路比較清晰,隻是想要出彩很難,尤其是還要與王維競爭的情況下。
想把馬屁拍得清新,拍出新意,拍出一道彩虹屁,讓別人看著還不犯惡心,尺度要拿捏得夠好才行。
像李白那樣倨傲張揚,一旦人家不想用他,他就鋒芒畢露,甚至在詩裏攻擊對方的那種——肯定是不行。
就在小陳還在思索抄襲什麽樣的詩時,隔壁的王維似乎已經有了思路,拿起筆刷刷刷一寫就是一大片!
有一天會與王維進行一對一對決!
在有抄詩情節的穿越小說中,男主角幾乎是無敵的,後世大作一吟,周圍所有人都跪了。
可現在,小陳有點想跪。
……
李林甫為何慫恿這兩個人比試一場令人不解,或許隻是單純給人找不自在。
可現場的反響十分強烈,包括李隆基、武惠妃、張九齡、賀知章等人在內,都頗有看熱鬧的興致。
小陳一看就知道這場pk避免不了——
可他的對手卻是恐怖如斯的存在!
王維有多可怕?
首先,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詩壇,他是鐵打不動的前三把交椅。
在整個唐朝(或者把後世全部都算上),他是李杜外第三號人物的熱門人選;
在整個中國詩的曆史上,不誇張的話,他也肯定是排名前七的大神級人物!
陳成就算有無數後人的詩作——可必須承認,這裏麵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如王維!
就連杜甫與他同場競技,貌似也是落了下風呢!
想取勝他,隻能祈禱他的藝術造詣還沒有至臻成熟,沒有後來在終南山半官半隱時那麽變態!
可此時的他,已經很變態了啊!
他是狀元啊!
他是各大詩榜的頭臉人物啊!
對了,想要知道他現在的實力,看詩榜就知道了!
且看如今各大詩榜上的排名:
張說、張九齡主導的“開元詩榜”——
第一名,越州賀知章。
第二名,襄陽孟浩然。
第三名,薊門王之渙。
第四名,河東王維。
玉真公主詩榜——
第一名,韶州張九齡。
第二名,河東王維。
這兩個詩榜都拿文壇泰鬥作為壓榜人物(隻是張九齡不評自己而已),雖然很強但已經不是創作的高峰階段了,“開元詩榜”排王維之前還有兩號人物,公正與否暫且不論,此時他倆都不在洛陽。(有意思的是,陳成也在兩個榜單上看到另一尊大神:吉爾吉斯斯坦李白,啊不,“隴右李白”,隻是排名不高,不在他應該在的位置。沒看到上麵有杜甫的名字……)
因此王維就是此刻朝堂實質上的第一人!
歧王詩榜比較簡單直率:
第一名,河東王維。
那是因為歧王詩榜很久不更新了。
但就算是歧王詩榜更新最頻繁的時候,王維也是榜首的常客!
顯然在歧王殿下看來,什麽張說、張九齡、王翰……
本王不看江湖地位,就覺得王維是天下第一了,怎麽著!
而王維當時所作的《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從岐王夜宴衛家山池應教》《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就可以看出他與歧王多麽熟絡,多麽為歧王看重了!
那時候他還不到二十歲!
甚至在他隻有17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種流傳千古的絕唱了!
王老師呀王老師,您下手輕一點,我可真是很怕被您“打”得鼻青臉腫呀!
小陳心裏默默道。
“妙極,妙極——方才的所有題目,朕都預先告訴過你們了——恐怕你們也有所準備。”李隆基笑道:“現在現場出題,當場成詩——正是能分辨上下的絕好計較!”
聖人雅興很高,王維、陳成自然都領命。
“卻不知,哪位來出題呀?”
李隆基環視左右,隻見李林甫躍躍欲試,又有出來“攪局”的興致,可李隆基也怕他又隨性地搞出“黃瓜”這種題目,看看張九齡又看看他,笑道:“這樣吧,先前已經出過題的,此番就不要再湊熱鬧了——朕也出過一題了。這樣……”
“瑜兒!”李隆基喚道。
“瑜兒在!”小郡主嫋嫋出席。
“你不是說要搞‘詩榜’麽?”李隆基笑道:“這一題就讓你出吧——對決的結果,剛好就讓你記在新榜之上,格外新鮮及時呢!”
這話一說,氣氛又熱烈了一些:王維是歧王詩榜的萬年“榜首”,就好像小陳來打擂,要奪他擂主之位一般。
王維和小陳倒都沒有意見,卻見小郡主托著腮想了一會兒,眼睛溜溜地在大臣間看了一圈,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有了!”
李隆基、武惠妃和她的那些堂兄堂姐都笑著看著她,看她能有什麽花樣。
“張令公是聖人的‘股肱之臣’,咱大唐江山如今的盛景,聖人也是依仗著他老人家來主政——”小郡主誇了幾句張九齡的勞苦功高,向張九齡施了一禮,表達對張九齡守護她們李家江山的感謝。張九齡頗有些感動,含笑向他頷首。
盡管他如今做事已經越來越受到掣肘,可看到這麽小的女孩子都知道他對大唐的重要性,仍然老懷安慰。
讓一旁的李林甫暗暗蹙眉,心裏不大舒服。
雖然如今聖人對他的恩寵已經超越張老頭,可在民間和朝堂上的聲望,比對方仍有不如。
“張令公是最大的官,王監察、陳郎君都想向他老人家引薦自己——你們就向他獻一首詩,看看令公他會不會給更重要的差事給你們呢?”小郡主嘻嘻笑著說完自己的題目,李隆基等人都覺得有趣:向大人物進幹謁的詩,是大唐很常見的風氣,也有套路。
那就是先把大人物誇成花似的,如李白“生不願封萬戶侯,但求一識韓荊州”,然後再說自己才華很高,吹吹牛皮,像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最後再講講自己多麽不得意,渴望大人物的重用,如孟浩然“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一番套路下來,一首“幹謁”詩就完成了。
說白了,不就是“拍馬屁”嘛!
雖然李隆基不想看到大臣們結黨抱團,但是這樣當著他麵,寫“拍馬屁”的詩,還是很好玩的。因為這種詩一般是私下裏的,大家都有窺私欲嘛!
“速速寫來!”李隆基敲著桌子,命人給王維與陳成紙筆,已經等不及要看了。
“師生”倆相互行禮,表示寫起來是不會相讓的。
這道題不算篇,小陳也覺得思路比較清晰,隻是想要出彩很難,尤其是還要與王維競爭的情況下。
想把馬屁拍得清新,拍出新意,拍出一道彩虹屁,讓別人看著還不犯惡心,尺度要拿捏得夠好才行。
像李白那樣倨傲張揚,一旦人家不想用他,他就鋒芒畢露,甚至在詩裏攻擊對方的那種——肯定是不行。
就在小陳還在思索抄襲什麽樣的詩時,隔壁的王維似乎已經有了思路,拿起筆刷刷刷一寫就是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