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大凡一個成功者的背後,一定會有一個賢內助。

    黎珊玉卻與此無緣。對他來說,這無疑是一件遺憾之事。

    黎珊玉和他的愛人分居有10多年了。我不便問及他家庭之事,我不忍心揭開他心靈深處的痛楚。問及他的親朋,也都迴避。我隻能猜測:也許是家人對他有諸多的不理解,諸多的誤會;也許是他一心撲在工作上,沒功夫顧及家庭,讓妻子受了過多的委屈;也許是黎珊玉倔強的性子太不饒人,也許他們的結合原本就是一個錯誤……然而,黎珊玉仍然維係著這個名存實亡的婚姻。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嗎?還是有其他什麽原因?不過做到這一點也是需要勇氣和犧牲精神的。我們且不去追究它吧!

    分居賜給黎珊玉的禮物是孤獨和寂寞。“夜闌寂寞無人語,獨倚寒藤數殘星”。“樓亭一壺酒,四座三席空。舉杯邀明月,對吟唯清風。無奈自斟飲,三杯成醉翁。”這些詩句都是他自己對孤獨和寂寞的真實寫照。而孤獨和寂寞卻成就了他的事業,使他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有思想的企業家。

    每到深夜,隻要黎珊玉沒出差,他書房的燈總亮著,而且熄得最遲。燈光下,黎珊玉或讀書,或思考,或寫詩,或作文。

    每天清晨,隻要黎珊玉在家裏,便早早起床,清掃房間、亭台,然後開卷讀書。

    讀書、學習、寫作,已經成為黎珊玉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求,如同吃飯睡覺一樣。他孜孜不倦地吸取、發掘、探索著,從書中汲取戰勝困難、跋涉人生的勇氣和智慧。

    黎珊玉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執筆寫作,或文章,或日記,或詩詞。無論怎麽忙,他都要留下些痕跡,或感慨萬端,或寥寥數語。那些內容幾乎都離不開玉立公司的話題,離不開對人生的感歎,而那筆調又總是濃濃重重地閃現、滲透著一股昂揚和力度。其實,他不僅僅隻是在寫作,他還敞開心靈的窗戶,自己同自己交流,自己同自己談心。

    黎珊玉做學生時就愛讀書。他特別愛讀中國古代思想家的書。如孔丘、孟軻、荀況、莊周、許行、李耳的文章,以及宋人的《三字經》。愛讀偉人的著作,特別是毛澤東的著作,真可謂是做到了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受益匪淺。愛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對古典詩詞、楹聯尤為喜歡。他喜歡寫詩作文,黨中央的重大決策、商界的信息動向、公司的重要事件、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是他的寫作內容。這些信息一旦進入他的大腦,就成為他思考的原始素材。大到戰略上、宏觀上的決策,小到戰術上、微觀上的具體措施,通過加工提煉,然後得出具有思想性、前瞻性的結論和措施,指導企業的工作。如理論文章《認清形勢加強學習鼓足幹勁促進發展》、《發揚優良傳統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我說人生觀》、《決戰商海》、《突破管理》、《車間管理的三把金鑰匙》、《持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營造玉立幸福園》、《忠誠是成功的主要保障》、《如何當好一把手》、《談銷售買斷製》、《塗附磨具市場分析及對策》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理論文章和經驗之談,既教你怎麽做人,又教你如何經商。

    正如楊亞輝在《人性的光輝》一文中所雲:“這些文章並非無疵可求,但一定是凝固了的正確思想,結晶了的實踐經驗。從這些文章中,可以讀出一位跋涉者一行行奮力前行的帶血的足跡;體驗一位獻身事業者哭過長夜後可以忍受別人根本不能忍受的困苦;領略一位成功者精神世界對現實的高度超越;感受一個靈魂時常背負著屈辱的重負,卻一直在默默地無私奉獻。”

    黎珊玉的詩詞楹聯寫得很有靈性,同樣並非無疵可求,但絕對寫得有真情實感。有的氣勢磅礴,豪情衝天;有的情意纏綿,催人淚下。前麵我已在“玉立文藝”一節中列舉了一些,如“從縱向看”之中每年的春聯,皆出自黎珊玉之手。

    黎珊玉好讀書,可謂博學多才,這在企業家行列中是不多見的。他寫文章可以說是信手拈來,行雲流水,一氣嗬成。這對作家來說不足為奇,可對一位日理萬機的企業家來說,不得不令人歎服。更令人佩服的是,黎珊玉寫文章不需要選擇環境,隻要有了寫作衝動,會上會下,旅途飯店,茶餘飯後,隨時隨地鋪紙弄墨。有一首調寄《漁家傲》的詞,就是黎珊玉在鄭州邊開會邊寫出來的。在這次會議上,他了解到塗附磨具國內企業強爭,國外企業入侵的嚴峻形勢,感慨萬千,立即伏案寫了起來。這就是《漁家傲•中原歸來》:

    中原逐鹿情景異,

    佳音雁北無留意,

    四邊群強連崛起,

    風雲激,

    羌笛聲聲拒無計。

    最憂昔日壯心已,

    黃湯入肚人已醉,

    自掘陷阱鋪滿地,

    非兒戲,

    一步閃失千人淚。

    黎珊玉的詩詞幾乎都是有感而發。如《沁園春•通城玉立》:

    紅色邊陲,

    山河氣壯,

    民風淳良。

    曆千年古鎮,

    地接四方。

    北通遼燕,

    南極粵湘,

    人傑地靈,

    名士輩出,

    禦史尚書狀元郎。

    抗倭寇,

    數八百壯士,

    萬古流芳。

    莫說山深蠻荒,

    有奇才將帥獻衷腸。

    看玉立公司蒸蒸日上,

    頂天立地,

    兩千兒郎,

    造勢犀利,

    譽滿八方,

    直指世界前三強。

    戰猶酣,

    擂陣陣戰鼓,

    勢不可擋。

    又如《清明掃墓》:

    夜夜孤燈伴我眠,

    昨夜煩躁倍熬煎。

    頓覺心有未了事,

    清明依情撞心間。

    老父瑤台殷切盼,

    兒女不孝父心懸。

    燈油耗盡無悔怨,

    殫精竭慮笑九泉。

    奈何天命強排定,

    同根黃連一脈傳。

    達旦難幹思念淚,

    唯攜兒孫掛紙錢。

    又如《迴胡先生》:

    拜讀胡塗先生《犀利快報》第六期上的佳作,敝人感慨萬千,人生以知己為幸。胡先生透過現象表達了敝人心聲,傳遞肺腑真言,令我熱淚盈眶,深感人間自有真情在,感慨之餘,步韻奮筆草就一紙,以報知遇。

    歲月如絲吐芳芬,

    悠悠往事演人生。

    父子苦度炎涼日,

    孤草難抵冰雪侵。

    風塵浪跡天涯路,

    霜劍難移孝和忠。

    同是苦根方達意,

    萬種情愫有知音。

    勞碌奔波度光陰,

    嘔心瀝血哺兒孫。

    人生如戲良苦短,

    榮華富貴如煙雲。

    萬裏長城今猶在,

    二世傳人敗祖龍。

    盡職盡責為民子,

    唯留清白醒後人。

    又如《玉立公司二十周年慶典有感》:

    商海迴眸三十秋,

    沉浮幾度幾多愁。

    舍身不減株連禍,

    拚命難逃滅頂仇。

    建業頻頻空自苦,

    興家處處白爭流。

    丹心一片天不負,

    銀發幾絲慰秉修。

    又如2006年10月寫的《興讚十六屆六中全會公告》:

    金風送爽玉宇清,

    北京又傳惠民音。

    億眾相尚興德政,

    宗脈傳承守中庸。

    河清海晏歌六律,

    物殷民阜舞七旬。

    革弊消訛創和諧,

    一言啟口振乾坤。

    黎珊玉文集已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了三集——《決戰商海》、《歐美日記》、《突破管理》,共60餘萬字。這僅僅收入他大量文稿中的一部分。

    時任中共通城縣委書記的餘泗林在《決戰商海•序》中是這樣評價的:“人生有涯學無涯。幾十年經商,珊玉同誌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更可貴的是他善於理論思考,能夠把經驗上升為理論。企業管理,市場經銷,戰略思維,企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無一不日臻成熟,形成體係,在荊楚大地獨樹一幟。這裏體現的是勤奮,是才華,是智慧。”“經濟和文學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能夠兼而修之,且卓有成效,是不易的。文集中日記之生動,隨筆之精巧,思想之深邃,是對世間萬象的洞察,也是對人的生命的豐富思考。”應該說,這個評價恰如其分,毫無誇張溢美之嫌。黎珊玉走進玉立公司,便忙碌奔波起來。人們稱他為“工作狂”。而迴到陋室,則與孤獨寂寞為伴。事業是他一生的安慰和奢侈,知識是他一生的追求和享受。於是,他把孤獨和寂寞,當成另一類形式的財富,一種文化氛圍,一種人生意境。他把事業和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了企業精神,贏得了企業財富,創造了企業文化。黎珊玉的文集讓人們領略到,他不僅有優秀企業家的膽識和氣度,還有儒雅溫恭的瀟灑氣派和文人風範。

    黎珊玉天性孤傲倔強。他不滿足於現狀,也不願貪圖安逸。他雖學曆不高,但學識不低。他常對員工說,任何人,如果想成大事,可以沒有學曆,但不可沒有學識。黎珊玉在興辦企業中,為什麽能如此深謀遠慮?這是與他平時的學習與積累分不開的。這也讓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決策中,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從而走在競爭對手的前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闖世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明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明恆並收藏闖世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