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立培訓中心坐落在通城縣城秀水河畔朗橋橋頭的老砂布廠內。走進老砂布廠大門,向右拐去,遠遠就聽到雄渾嘹亮的刺殺聲:“殺!殺!殺!”這聲音驚天動地,響徹雲霄。操場上三列身著迷彩服的學員方隊正整齊地操練著,學員們個個汗流浹背,精神抖擻。如果不是說去的是玉立培訓中心,你會以為誤入了軍營。
這時教官一聲“立正”,學員們紋絲不動,眼睛平視前方,收腹挺胸,雙臂緊靠,雙手中指緊貼褲縫,雙腿夾緊,和正規部隊訓練沒有什麽兩樣。
一位叫盧莎的女青年說:“我們是新招進來的。進玉立公司要過三關:即軍訓關、學習關、勞動關。這第一關就是21天的軍訓關。我們已經軍訓15天了,我還從來沒吃過這樣的苦呢!當我穿上這身迷彩服時,就感覺自己好像成為一名軍人了。軍人寧可流血不流淚,可我在軍訓時卻流過兩次淚。第一次流淚,是因為我們紀律鬆散,走在馬路上嘻嘻哈哈。教官一氣之下讓我們趴在街道邊上做俯臥撐。麵對來來往往的行人,我感到無地自容。可教官才不管那麽多呢!叫你趴下你就得趴下,這是命令。沒有辦法,我咬了咬牙趴下去了,趴在地上又羞又氣又累,眼淚禁不住“涮涮”地流了下來。第二次流淚是軍訓。當軍訓進行到第五天的時候,我實在是受不了了,從訓練場上一下來,雙腳發麻,走路一瘸一拐的,上下樓梯兩條腿疼痛難忍。晚上睡在學員宿舍裏,我蒙住頭偷偷地又哭了。我真想離開這個鬼地方。然而,第二天教官鼓勵我說堅持就是勝利。我真的不好開口說離開的話,我要離開了不就是當逃兵嗎?這時我想起黎珊玉董事長在開學典禮上說的話。他說新員工必須過‘三關’,過了‘三關’你們才能樹立‘三觀’,即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啊!隻有過好這‘三關’,我才能磨煉成一名合格的玉立員工。想到這裏,我咬咬牙堅持下來了。”
2004年秋季,玉立公司為實施第三步戰略,為適應競爭塗附磨具世界三強的形勢,創辦了玉立培訓中心。
早在1983年,黎珊玉針對原砂布廠員工文化水平低這一現狀,采用開辦業餘夜校的辦法,來提高員工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質。黎珊玉最初提出的口號是“教育是基礎,人才是關鍵,夜校搭舞台,全員提素質”。20多年來,玉立公司把教育培訓員工看作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看著是對員工的最大福利。公司充分利用業餘夜校,針對員工的不同層次、不同崗位、不同愛好,相繼開設了文化補習班、寫作班、文化理論班、英語班、塗附磨具專業知識班、後備幹部班、銷售員集訓班。後來又增加了軍訓內容,每位員工不得少於兩至三周的軍訓時間。2004年,玉立公司增設了宣傳教育科,全麵啟動教育規劃,開辦常設班、塗附磨具製造技術培訓班、財會班、鉗工班、鍋爐班、英語班、文藝班,加大了對員工的培訓力度。在此基礎上,下半年正式成立了“玉立培訓中心”。培訓中心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分管副書記專管,歸口黨政辦,培訓中心全麵負責”的教育培訓體係。實行了“招生培訓,合格上崗;全員定期輪訓,合格返崗”的培訓機製。製訂了“以人為本,忠孝智勇;以學為本,嚴細實鐵”的校訓。規定了“五個教育”,即“毛澤東思想教育、社會主義‘三觀’教育、玉立文化教育、艱苦奮鬥的玉立傳統教育、文化和專業技術教育”的培訓內容。
黎珊玉為什麽這樣重視玉立公司的文化教育?我們可以從他的講話中得到答案。
2005年9月17日,黎珊玉在聽取培訓中心工作匯報後,對大家說:“玉立公司辦學的目的就是育人。不問你的來曆,進培訓中心你就是學員,就要進行全封閉、準軍事化、抗大式學習。玉立公司的現狀令人擔憂,主要是人員素質太低,特別是文化素質太低。我這次到歐洲去,人家普通員工都是大學生,有些開出租車的司機還是教授。與人家比,我們競爭世界三強就顯得後勁不足了,這是潛在的危機。怎麽辦?隻有走自己的路,自己辦學校,自己培訓人才。”
2005年1月10日,黎珊玉在玉立培訓中心首期學員班結業匯報會上說:“玉立公司擁有3億多的淨資產,4億多的銷售額,700多畝的廠區麵積,17個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全國同行業唯一的現代化化驗室和實驗室,全國同行業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可以說玉立公司什麽都不缺,就缺人才。過去,我們引進了一些人才,有的沒有實踐經驗,在實際工作中打不開局麵,有的叛離了玉立公司,我感到痛心。我們走過一些彎路,付出了一些代價,交了一些學費。當然,責任在我身上。最後我才認準了這條路,玉立公司的人才主要還是靠自己培養,走自己培養的路子。於是,我們下決心成立了玉立培訓中心。日本老企業家鬆下幸之助說過:‘鬆下公司要的人才,是誓與鬆下共存亡、共榮辱的,這才是鬆下迫切需要的人才。’他沒說要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沒說要什麽家,就談一個德。有德是基礎,做人之本。沒有才可以培養,沒有德培養有什麽用?所以我們玉立公司用人首先重德,其次是才。德才兼備,就是毛主席說的‘又紅又專’,有愛國、愛人民、愛集體的一顆愛心,這就是德;專就是專業知識、勞動技能,這就是才。”黎珊玉一再強調:“今後招收員工要先進培訓中心培訓3個月,公司2000多員工都要輪訓,管理幹部和後備幹部也要輪訓。設高、中、初級班,多次學習,提高政治素質、文化素質、技術素質和道德素質,以保證玉立公司競爭世界三強的需要。”
黎珊玉還形象地用“木桶理論”教育員工。隻要有一塊不夠高度的桶板,這隻桶就不能裝滿水。素質不高的員工,就相當於桶中的短板,就會影響企業全速前進。要解決“短板問題”,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
玉立公司從1983年創辦業餘夜校,到建立玉立培訓中心,再到今天,23年以來,先後開辦各類培訓班150餘期,先後培訓員工7500人次,人均8.5次(人員逐年增加,特別是近幾年增加迅速)。除少數年紀大、學曆低的員工外,通過業餘夜校學習,85%以上達到了高中(中專)文化水平,有150餘人達到大專文化水平。近10年來,玉立公司從優秀員工中,每年選派10名以上,或進大學專科班深造,或送中央黨校培訓。
陳輝原是一個小學未畢業的女孩子,進玉立公司後,跟著業餘夜校讀了20多年書。她不無感激地說:“生我養我的父母沒錢送我讀完小學,非親非故的玉立公司讓我掌握了較高程度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
吳宏娥原是一個農村小姑娘,1981年進廠時,還在業餘夜校裏艱難地學習“a、b、c、d”。如今已搖身一變,成為了管理全廠的cmp關卡的質量主管。
……
迴顧玉立公司28年來的“艱苦創業—原始積累—糅合中外文化技術”的過程,3000多玉立公司員工(2006年底人數)無時無刻不是身處於玉立這所大學校之中。一批批進廠幾年、十幾年的員工走上公司中高層領導崗位,一批批離開普通學校又進入玉立這所特殊學校的青年員工,正在走上成才之路,許多已經成為玉立公司的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玉立牌“土專家”。
下麵摘錄一段玉立培訓中心第四期學員培訓班的《情況反映》,我們可以見一斑——
金秋時節,是玉立培訓中心收獲的日子。玉立培訓中心第四期培訓班勝利結束了,評出了學習狀元1名,學習標兵32名,優秀學生幹部8名。
第四期培訓班學員代表廣泛,有中層幹部管理班,有在職員工輪訓班,有新學員職前班。特別是身負重任的車間主任、質檢主任、經理、科長們,接到通知後,一天內全部報到,參加這種全封閉、準軍事化、抗大式的培訓學習。
本期培訓既有毛澤東思想、中共黨史、“三觀”教育、職業和事業關係、雷鋒精神等政治課;又有《玉立員工準則》、《忠誠是玉立的第一品牌》、《責任心是原動力》、《觀念決定成敗》等企業文化課;還有生產、財務、質量、新產品等四大管理課,塗附磨具技術課,應用文訓練課,“三字經”輔導課。特別是黎珊玉講的《真假玉立人的試金石》,以及軍代表吳益民和中國台灣王國琛教授的報告,使學習內容達到新的高度和深度。黎桂林等11位公司高層領導兼職教師的講課,與玉立公司實際聯係緊密,生動活潑,很受歡迎。
職前班學員胡燦輝說:“這次培訓方式、內容很新鮮,我真正弄清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含義,懂得了‘做人是做事的基礎,立德是立業的前提,忠誠是玉立的第一品牌,責任心是幹好各項工作的原動力’的道理。到車間實習,又使我知道了玉立公司為什麽會長盛不衰的原因。”
職前班學員方毅說:“參加培訓的收獲是,兩個月的學習矯正了我的思維方式,一個月的軍訓矯正了我的行為習慣,政治思想教育矯正了我的道德標準,執行《校訓》和《玉立員工準則》,重塑了我的形象。”
這時教官一聲“立正”,學員們紋絲不動,眼睛平視前方,收腹挺胸,雙臂緊靠,雙手中指緊貼褲縫,雙腿夾緊,和正規部隊訓練沒有什麽兩樣。
一位叫盧莎的女青年說:“我們是新招進來的。進玉立公司要過三關:即軍訓關、學習關、勞動關。這第一關就是21天的軍訓關。我們已經軍訓15天了,我還從來沒吃過這樣的苦呢!當我穿上這身迷彩服時,就感覺自己好像成為一名軍人了。軍人寧可流血不流淚,可我在軍訓時卻流過兩次淚。第一次流淚,是因為我們紀律鬆散,走在馬路上嘻嘻哈哈。教官一氣之下讓我們趴在街道邊上做俯臥撐。麵對來來往往的行人,我感到無地自容。可教官才不管那麽多呢!叫你趴下你就得趴下,這是命令。沒有辦法,我咬了咬牙趴下去了,趴在地上又羞又氣又累,眼淚禁不住“涮涮”地流了下來。第二次流淚是軍訓。當軍訓進行到第五天的時候,我實在是受不了了,從訓練場上一下來,雙腳發麻,走路一瘸一拐的,上下樓梯兩條腿疼痛難忍。晚上睡在學員宿舍裏,我蒙住頭偷偷地又哭了。我真想離開這個鬼地方。然而,第二天教官鼓勵我說堅持就是勝利。我真的不好開口說離開的話,我要離開了不就是當逃兵嗎?這時我想起黎珊玉董事長在開學典禮上說的話。他說新員工必須過‘三關’,過了‘三關’你們才能樹立‘三觀’,即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啊!隻有過好這‘三關’,我才能磨煉成一名合格的玉立員工。想到這裏,我咬咬牙堅持下來了。”
2004年秋季,玉立公司為實施第三步戰略,為適應競爭塗附磨具世界三強的形勢,創辦了玉立培訓中心。
早在1983年,黎珊玉針對原砂布廠員工文化水平低這一現狀,采用開辦業餘夜校的辦法,來提高員工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質。黎珊玉最初提出的口號是“教育是基礎,人才是關鍵,夜校搭舞台,全員提素質”。20多年來,玉立公司把教育培訓員工看作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看著是對員工的最大福利。公司充分利用業餘夜校,針對員工的不同層次、不同崗位、不同愛好,相繼開設了文化補習班、寫作班、文化理論班、英語班、塗附磨具專業知識班、後備幹部班、銷售員集訓班。後來又增加了軍訓內容,每位員工不得少於兩至三周的軍訓時間。2004年,玉立公司增設了宣傳教育科,全麵啟動教育規劃,開辦常設班、塗附磨具製造技術培訓班、財會班、鉗工班、鍋爐班、英語班、文藝班,加大了對員工的培訓力度。在此基礎上,下半年正式成立了“玉立培訓中心”。培訓中心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分管副書記專管,歸口黨政辦,培訓中心全麵負責”的教育培訓體係。實行了“招生培訓,合格上崗;全員定期輪訓,合格返崗”的培訓機製。製訂了“以人為本,忠孝智勇;以學為本,嚴細實鐵”的校訓。規定了“五個教育”,即“毛澤東思想教育、社會主義‘三觀’教育、玉立文化教育、艱苦奮鬥的玉立傳統教育、文化和專業技術教育”的培訓內容。
黎珊玉為什麽這樣重視玉立公司的文化教育?我們可以從他的講話中得到答案。
2005年9月17日,黎珊玉在聽取培訓中心工作匯報後,對大家說:“玉立公司辦學的目的就是育人。不問你的來曆,進培訓中心你就是學員,就要進行全封閉、準軍事化、抗大式學習。玉立公司的現狀令人擔憂,主要是人員素質太低,特別是文化素質太低。我這次到歐洲去,人家普通員工都是大學生,有些開出租車的司機還是教授。與人家比,我們競爭世界三強就顯得後勁不足了,這是潛在的危機。怎麽辦?隻有走自己的路,自己辦學校,自己培訓人才。”
2005年1月10日,黎珊玉在玉立培訓中心首期學員班結業匯報會上說:“玉立公司擁有3億多的淨資產,4億多的銷售額,700多畝的廠區麵積,17個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全國同行業唯一的現代化化驗室和實驗室,全國同行業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可以說玉立公司什麽都不缺,就缺人才。過去,我們引進了一些人才,有的沒有實踐經驗,在實際工作中打不開局麵,有的叛離了玉立公司,我感到痛心。我們走過一些彎路,付出了一些代價,交了一些學費。當然,責任在我身上。最後我才認準了這條路,玉立公司的人才主要還是靠自己培養,走自己培養的路子。於是,我們下決心成立了玉立培訓中心。日本老企業家鬆下幸之助說過:‘鬆下公司要的人才,是誓與鬆下共存亡、共榮辱的,這才是鬆下迫切需要的人才。’他沒說要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沒說要什麽家,就談一個德。有德是基礎,做人之本。沒有才可以培養,沒有德培養有什麽用?所以我們玉立公司用人首先重德,其次是才。德才兼備,就是毛主席說的‘又紅又專’,有愛國、愛人民、愛集體的一顆愛心,這就是德;專就是專業知識、勞動技能,這就是才。”黎珊玉一再強調:“今後招收員工要先進培訓中心培訓3個月,公司2000多員工都要輪訓,管理幹部和後備幹部也要輪訓。設高、中、初級班,多次學習,提高政治素質、文化素質、技術素質和道德素質,以保證玉立公司競爭世界三強的需要。”
黎珊玉還形象地用“木桶理論”教育員工。隻要有一塊不夠高度的桶板,這隻桶就不能裝滿水。素質不高的員工,就相當於桶中的短板,就會影響企業全速前進。要解決“短板問題”,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
玉立公司從1983年創辦業餘夜校,到建立玉立培訓中心,再到今天,23年以來,先後開辦各類培訓班150餘期,先後培訓員工7500人次,人均8.5次(人員逐年增加,特別是近幾年增加迅速)。除少數年紀大、學曆低的員工外,通過業餘夜校學習,85%以上達到了高中(中專)文化水平,有150餘人達到大專文化水平。近10年來,玉立公司從優秀員工中,每年選派10名以上,或進大學專科班深造,或送中央黨校培訓。
陳輝原是一個小學未畢業的女孩子,進玉立公司後,跟著業餘夜校讀了20多年書。她不無感激地說:“生我養我的父母沒錢送我讀完小學,非親非故的玉立公司讓我掌握了較高程度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
吳宏娥原是一個農村小姑娘,1981年進廠時,還在業餘夜校裏艱難地學習“a、b、c、d”。如今已搖身一變,成為了管理全廠的cmp關卡的質量主管。
……
迴顧玉立公司28年來的“艱苦創業—原始積累—糅合中外文化技術”的過程,3000多玉立公司員工(2006年底人數)無時無刻不是身處於玉立這所大學校之中。一批批進廠幾年、十幾年的員工走上公司中高層領導崗位,一批批離開普通學校又進入玉立這所特殊學校的青年員工,正在走上成才之路,許多已經成為玉立公司的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玉立牌“土專家”。
下麵摘錄一段玉立培訓中心第四期學員培訓班的《情況反映》,我們可以見一斑——
金秋時節,是玉立培訓中心收獲的日子。玉立培訓中心第四期培訓班勝利結束了,評出了學習狀元1名,學習標兵32名,優秀學生幹部8名。
第四期培訓班學員代表廣泛,有中層幹部管理班,有在職員工輪訓班,有新學員職前班。特別是身負重任的車間主任、質檢主任、經理、科長們,接到通知後,一天內全部報到,參加這種全封閉、準軍事化、抗大式的培訓學習。
本期培訓既有毛澤東思想、中共黨史、“三觀”教育、職業和事業關係、雷鋒精神等政治課;又有《玉立員工準則》、《忠誠是玉立的第一品牌》、《責任心是原動力》、《觀念決定成敗》等企業文化課;還有生產、財務、質量、新產品等四大管理課,塗附磨具技術課,應用文訓練課,“三字經”輔導課。特別是黎珊玉講的《真假玉立人的試金石》,以及軍代表吳益民和中國台灣王國琛教授的報告,使學習內容達到新的高度和深度。黎桂林等11位公司高層領導兼職教師的講課,與玉立公司實際聯係緊密,生動活潑,很受歡迎。
職前班學員胡燦輝說:“這次培訓方式、內容很新鮮,我真正弄清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含義,懂得了‘做人是做事的基礎,立德是立業的前提,忠誠是玉立的第一品牌,責任心是幹好各項工作的原動力’的道理。到車間實習,又使我知道了玉立公司為什麽會長盛不衰的原因。”
職前班學員方毅說:“參加培訓的收獲是,兩個月的學習矯正了我的思維方式,一個月的軍訓矯正了我的行為習慣,政治思想教育矯正了我的道德標準,執行《校訓》和《玉立員工準則》,重塑了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