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並非和平,隻是醞釀更大的戰端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沉默其實是一種力量。
當然,弱小的沉默是忍受,在忍受中奮發圖強,期待那一天能夠爆發出來。
隻要實力足夠強大,當爆發衝突之前,沉默遠比放聲咆哮更能具備威懾力。
很多演講家喜歡濤濤不絕。
真正的演講家卻是非常善於巧妙地利用沉默的力量。
政治人物在沉默的時候顯得更為不可測,因為對手不知道在醞釀什麽,爆發出來將會有多麽可怕。
樓令沉默著注視楚君審,眼神非常銳利。
慢慢的,楚君審笑不出來了。
代表晉國開出停戰條件的樓令,他當然是在漫天開價,並沒有不許楚國落地還錢。
晉國的停戰條件顯得非常苛刻。
楚國需要一次賠償二十萬石糧食,第一批為十五萬石,之後的每年再賠償一萬石。
然後,銅錠為一萬錠,第一年賠償七千錠,第二年起每年賠償六百錠,連續賠償五年。
其餘物資的種類比較雜,含括黃金、玳瑁、布匹、牛筋、皮革等等,一樣是首年的數量比較大,隨後再分為五年賠償完畢。
講事實就是,楚國不太在乎賠償多少糧食,一切隻因為楚國從來沒有缺糧的現象。
楚國最為不能接受的是晉國要求太多與戰爭有關的物資,比如銅錠、牛筋、皮革和玳瑁。
什麽?玳瑁也是軍事物資?這個當然是。
其實精良的弓,還真的會用到玳瑁。
製作甲胄也有用到玳瑁的時候,使用最為廣泛的地方是在一些比較正式的服裝上麵。
現在是青銅時代,銅自然也是軍事物資。
別看晉國的樓氏已經進入鐵器時代,總體而言晉國還是一個青銅時代的國家。
牛筋的用途則是相對單一,一般就是用來製作弓弦。
皮革就不用多說了,正經的防具有哪一種不會用到皮革呢?不是皮甲才會用到皮革,金屬防具也需要皮革來作為內襯。
楚國接下來必然會更加的奮發,希望能夠一雪前恥,怎麽可能不大肆打造軍備?
“晉國要求那麽多的軍備物資,是想拖慢我們恢複軍事實力的腳步。”子革對子重說道。
子重給了子革一個抑鬱的表情。
作為楚國的令尹,榮耀自然歸於楚君審,出錯了則是子重的錯。
這一次之後,子重不死也要脫層皮,最好的下場就是引咎辭職,最壞的下場可不是隻光要自殺謝罪。
子革當然知道子重怎麽迴事。
他們這一次打成那樣,其實不能說到底是誰的錯,或是誰的錯誤最大。
出不出戰不是由一個人去決定,完全是整體商議出來。
怎麽出兵,由誰擔任哪一支部隊的統帥,一樣是經過反複商討。
當然了,哪怕是經過集體討論,同樣需要有人承擔最大的責任,隻是怎麽追究都讓最終的決策者無法逃避。
楚國的最終決策者當然是楚君審。
隻不過,在“為尊者諱”的前提下,子重這位令尹肯定要給楚君審背鍋。
上一次“赭丘之戰”結束,子反因為飲酒誤事,算是自食惡果。
子重逃過了“赭丘之戰”那一劫,今次沒有足夠分量的人代為背鍋了。
隻是……,子重真心認為是子革犯下了大錯誤。
要是子革撤軍的時候多注意晉國下軍和宋軍,是不是能夠提前到“鄢陵”布防,不使晉宋聯軍切斷北上楚軍的歸路呢?
如果晉宋沒有切斷楚軍的後路,交戰會是現如今這般嗎?
想要甩鍋的話,不得不提出各種假設。
對於既定結果來說,任何的假設確實沒有意義。
相當要命的地方在於,楚君審北上之前,子重是北上楚軍的最高統帥。
那麽,子革是在子重的領導之下,子重作為決策者沒有指派子革看顧後路,想甩鍋並不那麽容易。
現場。
樓令的沉默還在繼續。
楚國這一方進行討論的人有點多,隻是楚君審從頭到尾保持安靜。
“令尹?”楚君審招唿了一聲。
子重沒有站起來,對郤錡和樓令分別行了一禮,等對方一一迴禮,再說道:“貴方所提的條件,我們絕無全盤接受的可能。”
即便是晉國開出來的條件不過分,楚國仍舊會極力避免損失。
談判本就是另一個戰場。
萬事沒有絕對,不一定強勢的一方在談判的時候,會占盡各種便宜。
千萬別以為軍事戰場上打贏了,政治戰場一樣會獲勝。
在談判上出現任何一絲的失誤,都是在讓為之流血犧牲的白白付出,偏偏這樣的事情沒有少見。
例如清王朝,他們就有多次明明在軍事上表現不錯,結果屢屢在談判桌失利的情況。
寧與友邦,不予家奴,其實就是清王朝的特色了。
畢竟,外邦可不會終結清王朝的統治,銀子、特權、租界再多,韃子仍舊是統治者;內部誰漲了聲望,一旦想要顛覆卻是會出現改朝換代。
其它的王朝,或多或少也有打贏,為了展現氣度不進行更嚴厲處罰或追究的現象,乃至最後吃盡苦頭。
隻不過,清朝王距離現代太近,其它王朝距離現代太遠。
像是秦、漢、唐、明之類的朝代,對手一般是北方的遊牧族裔。
清王朝的對手卻是各種列強。
到現代之後,人們早就忘記了遊牧族裔的兇悍,印象中遊牧族裔隻剩下能歌善舞。
而現代的東國,麵臨著列國時刻的威脅!
那麽,現代人對清朝王的各種錯誤肯定更為在意,麵對其它朝代犯下錯誤的感覺就不是那麽刻骨銘心了。
樓令需要表現出楚國不接受就沒得談的姿態。
子重拿出了楚國的和談條件。
楚國要求晉國一方先撤圍,再提議當即進行戰俘交換。
滿足上述兩個要求,便是楚國繼續和談的條件。
“那就是沒得談。”郤錡站起來,一點不想拖泥帶水,示意晉國一方的人可以離場了。
本就不想和談的樓令麵無表情站起來,率先邁開步伐。
輪到楚國君臣急了。
楚國一方為什麽請求和談,不正是因為他們知道繼續打下去,己方將麵臨何等的慘況嗎?
“等等!”子重大聲喊道。
郤錡腳步沒停。
樓令自然不會停下腳步。
“諸位,沒有正式談,怎麽……”華元也出聲招唿。
作為有名的和平使者,華元當然希望晉國和楚國能夠坐下來好好談談,隻是在這種場合站在楚國那邊顯得很不理智。
來自其他勢力的一國之君或代表,他們先是麵麵相覷,帶著各種心情也開始離場。
留在原地的楚國君臣心情很沉重,一時半會沒有人開口講話。
“確實是晉人占盡優勢,他們肯定會姿態無比強硬。”子革選擇說實話。
楚君審不能表現出太明顯的態度,問道:“真的沒有獲勝可能嗎?”
問的是獲勝的可能,不是突圍的可能。這裏也就能夠看出楚君審傾向於談判解決,不是武力進行突圍。
領導嘛,有什麽樣的想法,一旦表達得太清楚,出事了怎麽進行甩鍋?肯定需要將話盡量說得模棱兩可。
大家都是千年老狐狸,玩什麽聊齋呢?
子重知道楚君審的意思,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而已。
當子重想要說點什麽的時候,樓令重新出現了。
“楚子,楚卿,以及諸位。”樓令重新返迴自然是有話要講,提醒道:“明日我方便會展開攻擊,請貴方盡快各歸各處。”
這不是談判破裂了嗎?當然是繼續開打了。
說完的樓令再行一禮,不給任何人搭話的機會,直接邁步離開。
“要追上去,重新展開談判嗎?”子革問道。
心裏沒底的楚君審自然不適合表態。
子重開口說道:“我去追吧。”
然後,子重快步離開,真的追上走到半山腰的郤錡等人,提出繼續談判的請求。
“談判,自然要有談判的誠意,怎麽能夠我們稍微反駁,諸位就要走呢?”子重是這麽說的。
郤錡本就是不喜歡說話的人,隻給子重一張冷臉。
“楚卿,我們願意談判已經是最大的誠意。”樓令無比誠懇地說道:“我本人其實反對進行談判,更希望繼續打下去。”
子重看出樓令的真誠絲毫不假,那是一種真心誠意希望以武力解決,要將北部楚軍全部埋葬的決心。
“你們的條件太苛刻了。”子重說道。
樓令立刻說道:“貴方可以拒絕。”
站在旁邊看的人不少。
齊君環示意高固過去說點什麽。
高固無法拒絕齊君環的示意,走過去開始當起了和事佬。
有了齊國帶頭,一些實在不想繼續打的國家紛紛行動起來。
反倒是之前一直想當和事佬的華元,他安安靜靜站在原地。
“齊國的反骨治不好了。”樓令壓低聲音對郤錡說道。
講事實就是,不想楚國輸得太慘的一定是齊國。
齊國最想的是晉國和楚國能夠打得兩敗俱傷,好讓他們有撿便宜的機會。
其餘站出來說和的國家,他們則是真的無力承受更大的傷亡,希望能夠以談判的方式結束這一場戰役。
“兩位看看,你們的盟友也不想繼續打下去。”子重這一刻的心態有些變化。
郤錡“嗬嗬”笑了幾聲,說道:“他們的想法不重要,絲毫不會影響到我們做出決策。”
盡管很傷盟友的心,郤錡卻是那種真實的態度。
一眾盟友就是晉國的提款機外加抽血工具,隻是晉國曆任中軍將做事方法不同。
比如欒書,他對待盟友表麵上看起來很溫和,實際上拎得清,通常是說話好聽,也僅僅是說話顯得好聽,該怎麽樣就是怎麽樣。
郤錡的風格則是跟趙盾一樣,存在區別的地方在於郤錡展露真實心態,趙盾很喜歡用強硬姿態恐嚇盟友。
原版的曆史上,郤錡沒有當過晉國的中軍將,趙盾卻是真實當過晉國的中軍將。
因為趙盾對待盟友的各種高壓政策,他在列國史書上的形象非常不好,直接影響到列國對趙氏的態度,官方或民間沒事罵趙氏幾句屬於政治正確,一旦趙氏之主當晉國中軍將,通常也是列國最為抗拒的時候。
子重聽到郤錡那樣表態,臉頰控製不住一陣抽搐。
“可惜了,軍事上輸得一塌糊塗,要不然光是語言就能夠策反好多國家,使他們站在我們這一邊。”子重看出郤錡當中軍將對晉國邦交戰場上的劣勢,更加有奮發圖強的動力。
當然了,郤錡是會給晉國帶來在邦交上的負分,其它的助益卻是更大。
最為起碼的助益就是,郤氏沒有滅亡,他們的存在能夠保證晉國在軍事上的深厚底蘊。
來自列國的眾人明確知道勸不動晉國一方,他們隻能將勸說對象轉為楚國一方。
子重出於種種考慮,麵對列國眾人的時候,態度上顯得較為軟化。
“我方有一些要求,請兩位晉卿聆聽。”子重在一些賠償條件上闡述要求,主要是不接受每年提交賠償,請求降低數量再一次付清。
郤錡耿直地想答應下來,說話前卻是看了樓令一眼。
樓令看出郤錡心裏已經同意,搶話說道:“可以一次性付清,隻是數量沒有降低的可能。同時,在付清之前,貴方的軍隊不允許撤離。”
所以是,楚國知道每一年交付賠償意味著什麽,他們才不會上那種當。
“看來繼續打下去確實是晉國一方的意願,他們對能夠打贏的信心根本沒有絲毫的遲疑。”子重想道。
晉國一方要繼續打的意願那麽強烈,自然會影響到楚國一方的心態,起碼楚國一方更加不敢賭了。
“我作為代表同意下來,就不需要重新坐下來繼續談了。”子重說道。
這裏能夠看出一點,子重已經決定背鍋,不想整體繼續丟臉。
樓令卻是說道:“正式一些好。”
本來覺得無所謂的郤錡反應過來,說道:“必須坐下來敲定,再現場書以文字,各自蓋上印璽,請上天與諸國代表見證。”
子重想要拒絕。
郤錡說道:“如果你不願意,便是想要耍詐。”
在比拚國家信譽方麵,晉國無疑是比楚國更有信譽的。
最重要的一點,隻有正式麵對麵敲定下來,特別是書以文字再蓋印,才能夠確定晉國卿大夫確確實實就是位比國君。
前所未有清醒的子重意識到了什麽,若有所思地在郤錡和樓令身上來迴掃視,最後說道:“那好,便正式敲定。”
眾人向山頂返迴。
子重提前迴去。
“大王……”子重立刻向楚君審匯報過程,沒有等楚君審說點什麽,表情遠比之前更加嚴肅地說道:“晉國卿大夫在合約上蓋印,蓋的是卿大夫的印!”
一開始,包括楚君審在內,沒有人反應過來。
子重提醒道:“蓋的是卿大夫的印!”
這就是重點。
卿大夫位比國君,晉國之君是該覺得榮耀,還是感受到君權受到威脅?
不要忽略另外一點,晉國之前可是發生弑君事件,並且現在是主少國疑的現狀。
“簽了!”楚君審完全反應過來。
其餘能夠說得上話的大臣也進行表態。
其實吧?
春秋時代的一國之君,他們也就是權柄更大的貴族,真正的“君”是周天子。
奈何周天子不爭氣,越到後麵一國之君的份量才一再加強。
甚至是進入戰國時代,一國之君哪怕稱王,並非就是進入一言堂的時代。
一國之君從天然上可以為所欲為,要等真正實現中央集權之後,隻是真正可以作威作福的君主,講實話就是不多。
晉國與楚國的和談再一次進行。
樓令重複將楚國的要求講了一遍。
子重代表楚國答應下來。
列國之君或其他出席的人作為見證者,見證這曆史性的一刻。
和約被書以文字,分別用竹簡、帛各自寫了四份,其中的兩份自然是互相提交並保留,一份會當場焚燒表示上天見證,剩下的一份則是晉國會送去給周天子。
唯一確認下來的事情就是,無論晉國或楚國,兩邊沒有確認從屬關係。
那麽就是說,這一次簽下和約,僅僅是一場戰役的結果,並非代表不再開戰。
“其實,我們不該要求楚國將陳國、蔡國的宗主權移交。”樓令不止一次表達過這個意見了。
郤錡古怪地看了樓令一眼,那一眼有點嫌棄。
打贏了不搶奪附屬國,打贏又有什麽意義?
“楚國一定會出兵迫使陳國和蔡國重新依附,我們不能坐視不理,必然出兵救援。我們離陳國和蔡國太遠,要是陳國和蔡國不屈服,我們就要每一年都南下。不南下?坐視附庸反叛,於威嚴損失太嚴重。”樓令說自己反對的理由。
郤錡再一次古怪地看了樓令一眼,這一次不是嫌棄,有點像是在動腦子思考。
“我沒有多想。”郤錡解釋道:“中軍佐、上軍將、新軍將、新軍佐,他們強烈要求陳國、蔡國依附。現在你一說,他們一定是有事沒有跟我講清楚。”
樓令並不知道其他卿大夫私下找郤錡說過什麽。
“你之前怎麽不講清楚呢?”郤錡問道。
樓令答曰:“你也沒有給我機會啊。”
郤錡說道:“以後不管想說什麽,我當時的態度是什麽模樣,一定要大膽說出來。”
樓令直接無語。
有些人是那樣說,可是等真的發生又會惱羞成怒。
多少人就是信了鬼,本著強烈責任心去盡責,結果卻是下場極度不妙。
勸諫有許多種方式,硬頂是最不可取的一種,乃至於可能好心辦壞事。
文書寫好,雙方各自蓋印,該走的流程給走了一遍。
見證全程的列國代表紛紛鬆了一口氣。
對於晉國的一眾盟友來說,他們可算是不用繼續拚命了。
最大的擔心消失,一些之前忽略的事情湧上大腦。
季孫行父對左右說道:“晉君不在,出麵和談以及蓋印皆是晉卿,禮法不存在了。”
早幹嘛去了?勸說最多的就是魯國一方,一副要給晉國和楚國跪下的表現。
意識到那一點的列國之人,多數臣子一方其實並不在意晉國卿大夫是不是位比一國之君,反正以往他們就拿晉國卿大夫的囂張跋扈無可奈何。
真正在意的是一國之君,他們意識到君權遭受最大的挑戰,乃至於是受到顛覆。
“比起晉國會亂起來,寡人受點委屈並不算什麽。”齊君環的想法是這個,不是齊國君臣進行討論。
在齊君環掌國之後,他一直以來表現得對晉國無比恭順,該做的配合一點不缺。
那並不代表齊君環忘記使命。
曆任齊君,他們朝思暮想能夠恢複齊國的霸業,多數齊君表現得太耿直,以至於一再受到晉國的強力打壓。
吸取了前幾任先君教訓的齊君環,他一改之前的耿直,將自己進行偽裝。
和約簽了,事情結束,卻是也沒有完全結束。
最為起碼,參戰雙方的軍隊暫時都不能走。
隻不過,和約簽下來還是改變了很多的事情,例如貴族可以自由活動。
貴族當然要自由。
晉國陣營這一邊需要社交,該放鬆的放鬆,想私下勾連的也趕緊行動起來。
楚國陣營那一邊,他們必須商談誰誰誰拿出多少,用最快的速度出現結果,再派人迴國去籌集,早一天將賠償交付,能夠早一日撤迴國。
“他們不會再次吼嗓子‘我蠻夷也’吧?”
“軍隊還被困,不至於吧?”
樓令與智罃分別說了一句,隨後開始麵麵相覷。
他倆看似交情沒有變化,實際上心裏都有疙瘩,乃至於樓令心裏有根刺。
“說不定啊。”智罃選擇打破正在逐漸詭異的氣氛,說道:“楚人死不完,損失再是嚴重,幾年之後總能夠重新拉出另一批。”
樓令知道智罃主動過來是為了什麽,無非就是彌補裂痕。
他們的主要矛盾沒別的,集中在智罃想將趙武扶持起來。
智罃想扶持自己的未來女婿,站在他的立場肯定沒有錯。
有錯的地方是,樓氏與趙氏因為韓氏必有一戰,智罃扶持趙武就是站在樓氏的對立麵。
現在的情況是,哪怕智罃說要放棄扶持趙武,那根刺已經刺在樓令心髒上,很難用語言化解了。
樓令是一個目標很明確的人。
目標明確的人,通常心就很硬!
樓氏與智氏會怎麽樣,看智罃怎麽去破題吧。
當然,弱小的沉默是忍受,在忍受中奮發圖強,期待那一天能夠爆發出來。
隻要實力足夠強大,當爆發衝突之前,沉默遠比放聲咆哮更能具備威懾力。
很多演講家喜歡濤濤不絕。
真正的演講家卻是非常善於巧妙地利用沉默的力量。
政治人物在沉默的時候顯得更為不可測,因為對手不知道在醞釀什麽,爆發出來將會有多麽可怕。
樓令沉默著注視楚君審,眼神非常銳利。
慢慢的,楚君審笑不出來了。
代表晉國開出停戰條件的樓令,他當然是在漫天開價,並沒有不許楚國落地還錢。
晉國的停戰條件顯得非常苛刻。
楚國需要一次賠償二十萬石糧食,第一批為十五萬石,之後的每年再賠償一萬石。
然後,銅錠為一萬錠,第一年賠償七千錠,第二年起每年賠償六百錠,連續賠償五年。
其餘物資的種類比較雜,含括黃金、玳瑁、布匹、牛筋、皮革等等,一樣是首年的數量比較大,隨後再分為五年賠償完畢。
講事實就是,楚國不太在乎賠償多少糧食,一切隻因為楚國從來沒有缺糧的現象。
楚國最為不能接受的是晉國要求太多與戰爭有關的物資,比如銅錠、牛筋、皮革和玳瑁。
什麽?玳瑁也是軍事物資?這個當然是。
其實精良的弓,還真的會用到玳瑁。
製作甲胄也有用到玳瑁的時候,使用最為廣泛的地方是在一些比較正式的服裝上麵。
現在是青銅時代,銅自然也是軍事物資。
別看晉國的樓氏已經進入鐵器時代,總體而言晉國還是一個青銅時代的國家。
牛筋的用途則是相對單一,一般就是用來製作弓弦。
皮革就不用多說了,正經的防具有哪一種不會用到皮革呢?不是皮甲才會用到皮革,金屬防具也需要皮革來作為內襯。
楚國接下來必然會更加的奮發,希望能夠一雪前恥,怎麽可能不大肆打造軍備?
“晉國要求那麽多的軍備物資,是想拖慢我們恢複軍事實力的腳步。”子革對子重說道。
子重給了子革一個抑鬱的表情。
作為楚國的令尹,榮耀自然歸於楚君審,出錯了則是子重的錯。
這一次之後,子重不死也要脫層皮,最好的下場就是引咎辭職,最壞的下場可不是隻光要自殺謝罪。
子革當然知道子重怎麽迴事。
他們這一次打成那樣,其實不能說到底是誰的錯,或是誰的錯誤最大。
出不出戰不是由一個人去決定,完全是整體商議出來。
怎麽出兵,由誰擔任哪一支部隊的統帥,一樣是經過反複商討。
當然了,哪怕是經過集體討論,同樣需要有人承擔最大的責任,隻是怎麽追究都讓最終的決策者無法逃避。
楚國的最終決策者當然是楚君審。
隻不過,在“為尊者諱”的前提下,子重這位令尹肯定要給楚君審背鍋。
上一次“赭丘之戰”結束,子反因為飲酒誤事,算是自食惡果。
子重逃過了“赭丘之戰”那一劫,今次沒有足夠分量的人代為背鍋了。
隻是……,子重真心認為是子革犯下了大錯誤。
要是子革撤軍的時候多注意晉國下軍和宋軍,是不是能夠提前到“鄢陵”布防,不使晉宋聯軍切斷北上楚軍的歸路呢?
如果晉宋沒有切斷楚軍的後路,交戰會是現如今這般嗎?
想要甩鍋的話,不得不提出各種假設。
對於既定結果來說,任何的假設確實沒有意義。
相當要命的地方在於,楚君審北上之前,子重是北上楚軍的最高統帥。
那麽,子革是在子重的領導之下,子重作為決策者沒有指派子革看顧後路,想甩鍋並不那麽容易。
現場。
樓令的沉默還在繼續。
楚國這一方進行討論的人有點多,隻是楚君審從頭到尾保持安靜。
“令尹?”楚君審招唿了一聲。
子重沒有站起來,對郤錡和樓令分別行了一禮,等對方一一迴禮,再說道:“貴方所提的條件,我們絕無全盤接受的可能。”
即便是晉國開出來的條件不過分,楚國仍舊會極力避免損失。
談判本就是另一個戰場。
萬事沒有絕對,不一定強勢的一方在談判的時候,會占盡各種便宜。
千萬別以為軍事戰場上打贏了,政治戰場一樣會獲勝。
在談判上出現任何一絲的失誤,都是在讓為之流血犧牲的白白付出,偏偏這樣的事情沒有少見。
例如清王朝,他們就有多次明明在軍事上表現不錯,結果屢屢在談判桌失利的情況。
寧與友邦,不予家奴,其實就是清王朝的特色了。
畢竟,外邦可不會終結清王朝的統治,銀子、特權、租界再多,韃子仍舊是統治者;內部誰漲了聲望,一旦想要顛覆卻是會出現改朝換代。
其它的王朝,或多或少也有打贏,為了展現氣度不進行更嚴厲處罰或追究的現象,乃至最後吃盡苦頭。
隻不過,清朝王距離現代太近,其它王朝距離現代太遠。
像是秦、漢、唐、明之類的朝代,對手一般是北方的遊牧族裔。
清王朝的對手卻是各種列強。
到現代之後,人們早就忘記了遊牧族裔的兇悍,印象中遊牧族裔隻剩下能歌善舞。
而現代的東國,麵臨著列國時刻的威脅!
那麽,現代人對清朝王的各種錯誤肯定更為在意,麵對其它朝代犯下錯誤的感覺就不是那麽刻骨銘心了。
樓令需要表現出楚國不接受就沒得談的姿態。
子重拿出了楚國的和談條件。
楚國要求晉國一方先撤圍,再提議當即進行戰俘交換。
滿足上述兩個要求,便是楚國繼續和談的條件。
“那就是沒得談。”郤錡站起來,一點不想拖泥帶水,示意晉國一方的人可以離場了。
本就不想和談的樓令麵無表情站起來,率先邁開步伐。
輪到楚國君臣急了。
楚國一方為什麽請求和談,不正是因為他們知道繼續打下去,己方將麵臨何等的慘況嗎?
“等等!”子重大聲喊道。
郤錡腳步沒停。
樓令自然不會停下腳步。
“諸位,沒有正式談,怎麽……”華元也出聲招唿。
作為有名的和平使者,華元當然希望晉國和楚國能夠坐下來好好談談,隻是在這種場合站在楚國那邊顯得很不理智。
來自其他勢力的一國之君或代表,他們先是麵麵相覷,帶著各種心情也開始離場。
留在原地的楚國君臣心情很沉重,一時半會沒有人開口講話。
“確實是晉人占盡優勢,他們肯定會姿態無比強硬。”子革選擇說實話。
楚君審不能表現出太明顯的態度,問道:“真的沒有獲勝可能嗎?”
問的是獲勝的可能,不是突圍的可能。這裏也就能夠看出楚君審傾向於談判解決,不是武力進行突圍。
領導嘛,有什麽樣的想法,一旦表達得太清楚,出事了怎麽進行甩鍋?肯定需要將話盡量說得模棱兩可。
大家都是千年老狐狸,玩什麽聊齋呢?
子重知道楚君審的意思,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而已。
當子重想要說點什麽的時候,樓令重新出現了。
“楚子,楚卿,以及諸位。”樓令重新返迴自然是有話要講,提醒道:“明日我方便會展開攻擊,請貴方盡快各歸各處。”
這不是談判破裂了嗎?當然是繼續開打了。
說完的樓令再行一禮,不給任何人搭話的機會,直接邁步離開。
“要追上去,重新展開談判嗎?”子革問道。
心裏沒底的楚君審自然不適合表態。
子重開口說道:“我去追吧。”
然後,子重快步離開,真的追上走到半山腰的郤錡等人,提出繼續談判的請求。
“談判,自然要有談判的誠意,怎麽能夠我們稍微反駁,諸位就要走呢?”子重是這麽說的。
郤錡本就是不喜歡說話的人,隻給子重一張冷臉。
“楚卿,我們願意談判已經是最大的誠意。”樓令無比誠懇地說道:“我本人其實反對進行談判,更希望繼續打下去。”
子重看出樓令的真誠絲毫不假,那是一種真心誠意希望以武力解決,要將北部楚軍全部埋葬的決心。
“你們的條件太苛刻了。”子重說道。
樓令立刻說道:“貴方可以拒絕。”
站在旁邊看的人不少。
齊君環示意高固過去說點什麽。
高固無法拒絕齊君環的示意,走過去開始當起了和事佬。
有了齊國帶頭,一些實在不想繼續打的國家紛紛行動起來。
反倒是之前一直想當和事佬的華元,他安安靜靜站在原地。
“齊國的反骨治不好了。”樓令壓低聲音對郤錡說道。
講事實就是,不想楚國輸得太慘的一定是齊國。
齊國最想的是晉國和楚國能夠打得兩敗俱傷,好讓他們有撿便宜的機會。
其餘站出來說和的國家,他們則是真的無力承受更大的傷亡,希望能夠以談判的方式結束這一場戰役。
“兩位看看,你們的盟友也不想繼續打下去。”子重這一刻的心態有些變化。
郤錡“嗬嗬”笑了幾聲,說道:“他們的想法不重要,絲毫不會影響到我們做出決策。”
盡管很傷盟友的心,郤錡卻是那種真實的態度。
一眾盟友就是晉國的提款機外加抽血工具,隻是晉國曆任中軍將做事方法不同。
比如欒書,他對待盟友表麵上看起來很溫和,實際上拎得清,通常是說話好聽,也僅僅是說話顯得好聽,該怎麽樣就是怎麽樣。
郤錡的風格則是跟趙盾一樣,存在區別的地方在於郤錡展露真實心態,趙盾很喜歡用強硬姿態恐嚇盟友。
原版的曆史上,郤錡沒有當過晉國的中軍將,趙盾卻是真實當過晉國的中軍將。
因為趙盾對待盟友的各種高壓政策,他在列國史書上的形象非常不好,直接影響到列國對趙氏的態度,官方或民間沒事罵趙氏幾句屬於政治正確,一旦趙氏之主當晉國中軍將,通常也是列國最為抗拒的時候。
子重聽到郤錡那樣表態,臉頰控製不住一陣抽搐。
“可惜了,軍事上輸得一塌糊塗,要不然光是語言就能夠策反好多國家,使他們站在我們這一邊。”子重看出郤錡當中軍將對晉國邦交戰場上的劣勢,更加有奮發圖強的動力。
當然了,郤錡是會給晉國帶來在邦交上的負分,其它的助益卻是更大。
最為起碼的助益就是,郤氏沒有滅亡,他們的存在能夠保證晉國在軍事上的深厚底蘊。
來自列國的眾人明確知道勸不動晉國一方,他們隻能將勸說對象轉為楚國一方。
子重出於種種考慮,麵對列國眾人的時候,態度上顯得較為軟化。
“我方有一些要求,請兩位晉卿聆聽。”子重在一些賠償條件上闡述要求,主要是不接受每年提交賠償,請求降低數量再一次付清。
郤錡耿直地想答應下來,說話前卻是看了樓令一眼。
樓令看出郤錡心裏已經同意,搶話說道:“可以一次性付清,隻是數量沒有降低的可能。同時,在付清之前,貴方的軍隊不允許撤離。”
所以是,楚國知道每一年交付賠償意味著什麽,他們才不會上那種當。
“看來繼續打下去確實是晉國一方的意願,他們對能夠打贏的信心根本沒有絲毫的遲疑。”子重想道。
晉國一方要繼續打的意願那麽強烈,自然會影響到楚國一方的心態,起碼楚國一方更加不敢賭了。
“我作為代表同意下來,就不需要重新坐下來繼續談了。”子重說道。
這裏能夠看出一點,子重已經決定背鍋,不想整體繼續丟臉。
樓令卻是說道:“正式一些好。”
本來覺得無所謂的郤錡反應過來,說道:“必須坐下來敲定,再現場書以文字,各自蓋上印璽,請上天與諸國代表見證。”
子重想要拒絕。
郤錡說道:“如果你不願意,便是想要耍詐。”
在比拚國家信譽方麵,晉國無疑是比楚國更有信譽的。
最重要的一點,隻有正式麵對麵敲定下來,特別是書以文字再蓋印,才能夠確定晉國卿大夫確確實實就是位比國君。
前所未有清醒的子重意識到了什麽,若有所思地在郤錡和樓令身上來迴掃視,最後說道:“那好,便正式敲定。”
眾人向山頂返迴。
子重提前迴去。
“大王……”子重立刻向楚君審匯報過程,沒有等楚君審說點什麽,表情遠比之前更加嚴肅地說道:“晉國卿大夫在合約上蓋印,蓋的是卿大夫的印!”
一開始,包括楚君審在內,沒有人反應過來。
子重提醒道:“蓋的是卿大夫的印!”
這就是重點。
卿大夫位比國君,晉國之君是該覺得榮耀,還是感受到君權受到威脅?
不要忽略另外一點,晉國之前可是發生弑君事件,並且現在是主少國疑的現狀。
“簽了!”楚君審完全反應過來。
其餘能夠說得上話的大臣也進行表態。
其實吧?
春秋時代的一國之君,他們也就是權柄更大的貴族,真正的“君”是周天子。
奈何周天子不爭氣,越到後麵一國之君的份量才一再加強。
甚至是進入戰國時代,一國之君哪怕稱王,並非就是進入一言堂的時代。
一國之君從天然上可以為所欲為,要等真正實現中央集權之後,隻是真正可以作威作福的君主,講實話就是不多。
晉國與楚國的和談再一次進行。
樓令重複將楚國的要求講了一遍。
子重代表楚國答應下來。
列國之君或其他出席的人作為見證者,見證這曆史性的一刻。
和約被書以文字,分別用竹簡、帛各自寫了四份,其中的兩份自然是互相提交並保留,一份會當場焚燒表示上天見證,剩下的一份則是晉國會送去給周天子。
唯一確認下來的事情就是,無論晉國或楚國,兩邊沒有確認從屬關係。
那麽就是說,這一次簽下和約,僅僅是一場戰役的結果,並非代表不再開戰。
“其實,我們不該要求楚國將陳國、蔡國的宗主權移交。”樓令不止一次表達過這個意見了。
郤錡古怪地看了樓令一眼,那一眼有點嫌棄。
打贏了不搶奪附屬國,打贏又有什麽意義?
“楚國一定會出兵迫使陳國和蔡國重新依附,我們不能坐視不理,必然出兵救援。我們離陳國和蔡國太遠,要是陳國和蔡國不屈服,我們就要每一年都南下。不南下?坐視附庸反叛,於威嚴損失太嚴重。”樓令說自己反對的理由。
郤錡再一次古怪地看了樓令一眼,這一次不是嫌棄,有點像是在動腦子思考。
“我沒有多想。”郤錡解釋道:“中軍佐、上軍將、新軍將、新軍佐,他們強烈要求陳國、蔡國依附。現在你一說,他們一定是有事沒有跟我講清楚。”
樓令並不知道其他卿大夫私下找郤錡說過什麽。
“你之前怎麽不講清楚呢?”郤錡問道。
樓令答曰:“你也沒有給我機會啊。”
郤錡說道:“以後不管想說什麽,我當時的態度是什麽模樣,一定要大膽說出來。”
樓令直接無語。
有些人是那樣說,可是等真的發生又會惱羞成怒。
多少人就是信了鬼,本著強烈責任心去盡責,結果卻是下場極度不妙。
勸諫有許多種方式,硬頂是最不可取的一種,乃至於可能好心辦壞事。
文書寫好,雙方各自蓋印,該走的流程給走了一遍。
見證全程的列國代表紛紛鬆了一口氣。
對於晉國的一眾盟友來說,他們可算是不用繼續拚命了。
最大的擔心消失,一些之前忽略的事情湧上大腦。
季孫行父對左右說道:“晉君不在,出麵和談以及蓋印皆是晉卿,禮法不存在了。”
早幹嘛去了?勸說最多的就是魯國一方,一副要給晉國和楚國跪下的表現。
意識到那一點的列國之人,多數臣子一方其實並不在意晉國卿大夫是不是位比一國之君,反正以往他們就拿晉國卿大夫的囂張跋扈無可奈何。
真正在意的是一國之君,他們意識到君權遭受最大的挑戰,乃至於是受到顛覆。
“比起晉國會亂起來,寡人受點委屈並不算什麽。”齊君環的想法是這個,不是齊國君臣進行討論。
在齊君環掌國之後,他一直以來表現得對晉國無比恭順,該做的配合一點不缺。
那並不代表齊君環忘記使命。
曆任齊君,他們朝思暮想能夠恢複齊國的霸業,多數齊君表現得太耿直,以至於一再受到晉國的強力打壓。
吸取了前幾任先君教訓的齊君環,他一改之前的耿直,將自己進行偽裝。
和約簽了,事情結束,卻是也沒有完全結束。
最為起碼,參戰雙方的軍隊暫時都不能走。
隻不過,和約簽下來還是改變了很多的事情,例如貴族可以自由活動。
貴族當然要自由。
晉國陣營這一邊需要社交,該放鬆的放鬆,想私下勾連的也趕緊行動起來。
楚國陣營那一邊,他們必須商談誰誰誰拿出多少,用最快的速度出現結果,再派人迴國去籌集,早一天將賠償交付,能夠早一日撤迴國。
“他們不會再次吼嗓子‘我蠻夷也’吧?”
“軍隊還被困,不至於吧?”
樓令與智罃分別說了一句,隨後開始麵麵相覷。
他倆看似交情沒有變化,實際上心裏都有疙瘩,乃至於樓令心裏有根刺。
“說不定啊。”智罃選擇打破正在逐漸詭異的氣氛,說道:“楚人死不完,損失再是嚴重,幾年之後總能夠重新拉出另一批。”
樓令知道智罃主動過來是為了什麽,無非就是彌補裂痕。
他們的主要矛盾沒別的,集中在智罃想將趙武扶持起來。
智罃想扶持自己的未來女婿,站在他的立場肯定沒有錯。
有錯的地方是,樓氏與趙氏因為韓氏必有一戰,智罃扶持趙武就是站在樓氏的對立麵。
現在的情況是,哪怕智罃說要放棄扶持趙武,那根刺已經刺在樓令心髒上,很難用語言化解了。
樓令是一個目標很明確的人。
目標明確的人,通常心就很硬!
樓氏與智氏會怎麽樣,看智罃怎麽去破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