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正確看待曆史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樓令來之前就知道會有這麽一個環節。
一個家族發展出了什麽,無論在什麽年代,除非是顯露出對皇權或公眾有害,要不然沒有任何可以隨便幹涉。
韓氏是公族,但也隻是公族,沒有資格限製其他家族不能幹什麽。
幾年前,郤氏和欒氏帶頭,連帶韓氏一塊,三個公族逐漸轉為卿族。
成了卿族的韓氏,他們就更沒有資格在某個領域進行限製了。
當然,家族實力足夠強大,壓製或限製其他家族在同一個領域進行競爭,這種事情發生了並不奇怪。
現在的問題是,韓氏有足夠的實力來壓製或限製樓氏嗎?
當前的韓氏怎麽樣?
也就是說,韓氏有多少塊封地,人口數量多少,糧食產出情況,擁有多少可用資源?
韓氏目前有“韓”地、“藺”地、“箕”地和“令狐”這四塊封地。
人口的話,韓氏治下的人口應該有個十七八萬的樣子。
在糧食產出方麵,韓氏每年都需要向外采購糧食,可見自家的產出養不活治下的人口。
資源方麵?別說其他家族不知道,韓氏自己都不清楚。
這樣一來,隻能從韓氏可以拉出多少軍隊來判斷了。
韓厥成為卿大夫之後,按照規則就是每一次納賦要拉出兩個“師”的兵力。
晉國軍隊沒有擴編之前的兩個“師”是兩百乘戰車,以及含戰車組成員在內一共五千名將士。
在晉國的軍隊擴編之後,兩個“師”編製下的兩百乘戰車不變,將士的數量則是增加到一萬五千名。
韓氏已經有好幾次拉出一萬五千的部隊,前幾次顯得比較勉強,能夠得出韓氏的可用兵源應該不會超過兩萬的結論。
韓氏大概是那種情況,樓氏呢?
樓氏目前有“瓜衍”、“平陵”、“呂”地、“太原”和秦地那邊“高陵”這五塊封地。
其中的“太原”是由樓氏自行擴張而來,並非是一國之君賞賜。這種封地,樓氏再怎麽犯錯,一國之君都無法收迴去,哪天樓氏滅亡才會被其他家族侵占。
到現如今,盡管沒有精確的數據,樓氏治下的人口應該是二十一萬左右。
隻不過,二十一萬的人口之中,絕大部分是收攏來的“野人”或是奴隸轉化,約七萬左右才是原本的屬民階層。
樓氏因為人口增加速度太快的關係,一直以來都無法自產自足,哪怕太原盆地有了初步開發都不行,仍舊每年向外采購糧食。
什麽時候樓氏不再缺糧?講實話就是很難說。原因是耕地增加,人口也一直在增加。
在軍力方麵,樓氏動員兩百乘戰車和一萬五千將士,屬於沒有什麽問題。
因為樓令的重視,樓令現階段拉出三萬軍隊都沒有問題,隻是動員三萬人一定會讓生產受到極大的影響。
能夠動員出三萬人,排除掉必須的情況,反正樓令不會去進行動員。這是暫時階段必要的藏拙,多少也是訓練程度還沒有達標。
僅僅是樓氏當前展露出來的實力,注定韓氏不敢隨意施以武力了。
換作韓氏有郤氏的實力?當然是另外一迴事。
智罃起了那樣的話頭,說話的時候還一臉的笑眯眯。
樓氏的表現是先表情一愣,隨後說道:“每一個家族都有弓箭手,上陣之後表現好壞有區別。我家的弓箭手表現良好,不是晉國的好事嗎?”
智罃提起這個話題,當然不是要刁難樓氏,更沒有幫韓氏出頭的意思。
相反來說,智罃刻意提出這個話題,要的是站在樓氏這一邊,今天就將事情定性下來,阻止韓氏暗中破壞或公開打壓樓氏。
“當然是好事。”智罃說著看向韓厥,問道:“下軍將以為呢。”
韓厥為什麽之前一直不提?他們沒有理由去阻止其他家族發展遠程部隊,到現在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壓製樓氏,倒是能夠借權勢進行打壓。
問題是什麽?
正如樓令所說的那樣,每一個家族都有自家的弓箭手,韓氏能打壓或壓製樓氏,難道還能針對所有家族?
如果韓氏的遠程部隊一直很厲害,自然不用刻意去打壓其他家族。
不是壓倒性優勢的話,韓氏需要有絕對的實力碾壓,吞並或消滅在遠程部隊方麵展露實力的家族,使之成為韓厥的資糧。
現在的情況是,韓氏在實力上無法碾壓樓氏,比人脈也沒有太大的優勢。
看看就知道了。
旬氏小宗之主智罃主動挑起這個話題,明顯就是想給樓氏站台。
樓令也講得很清楚,每一個家族都有弓箭手,樓氏遠程部隊發揮出色對晉國是一件好事。
旬氏站在了樓氏一邊,不出意外郤氏絕對會站樓氏,範氏也不會允許韓氏對樓氏動武,甚至欒氏都不會光看著。
在這種情況下,韓氏除非某次參與國戰,遠程部隊有優秀的發揮,要不然連壓製都壓製不了樓氏,相反韓氏一旦有相關的行動,該是其餘家族聯合起來向韓氏施壓。
道理就擺在那裏,韓氏沒有相關的本事又要打壓別人,其餘家族認為樓氏遠程部隊能夠配合到自己,怎麽會眼睜睜看著樓氏被打壓呢。
當然了,那也是樓氏的實力擺在那裏,要不然光是人脈廣,頂多就是被護住不至於滅亡,要放棄繼續發展遠程部隊。
類似的事情太常見,別人幫忙隻是幫忙,不可能帶上全家族的身家性命,認為損失將超過預期必然選擇退縮,結果就是某人自身實力不足便是有真本事,一樣要被競爭方打壓,乃至於被消滅。
“下軍將以為呢?”智罃又問了一次。
剛才,韓厥不迴答的態度就是:大不了公平競爭。
結果智罃又問了一遍,展露的意思就是:別試圖使用公平競爭之外的招數。
那麽,韓厥有什麽迴應?他臉上泛起笑容,說道:“對國家自然是好事。”
更多的話,韓厥不會講出口,韓氏也不可能放棄發展遠程部隊。
形成這種局麵純粹就是韓氏無法碾壓樓氏,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旬氏決定幫助樓氏。
用一句俗語就能進行概論:打鐵還要自身硬。
實力強大的一方打壓實力弱小的競爭對象,講實話就是一種理所當然,無論什麽時代都是。
太遠的不用說。
趙氏沒有滅亡之前,他們一直在打壓其餘家族的牧畜產業,把持了晉國的三分之二市場,占據中原牧業市場十分之二。
範氏當前就在打壓其餘家族的製陶產業,占領更多的市場。
旬氏一樣在打壓其餘家族的紡織產業,乃至於以單獨一個家族的力量在跨國壓製齊國。
隻要實力足夠強,即便不是技術的絕對領先,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發生得還算少嗎?
要是技術不差,實力又足夠強大,形成壟斷更是一種普遍現象了。
“盡管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日後跟韓氏的相處要變得非常複雜了。”樓令早就有相關的心理準備。
因為有心理準備,樓令主動提出跟韓氏聯姻,為了跟韓氏聯姻還決定讓樓氏多一個小宗。
有這一層關係存在,樓氏與韓氏的競爭會限定在一個範圍,雙方都有認輸的空間,不用非得鬧到兩家隻能存活一家。
至於說樓令將相關戰法讓給韓氏,或是教會其他家族?掌握一項知識或技術就能夠安身立命的時代,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哪一個家族願意幹出這種事。
樓氏沒有經不起驚嚇主動交出技術。
智罃代表旬氏給樓氏站台。
韓氏再不爽也隻能忍著。
最核心的事情有了不是結果的結果。
宴會的氣氛自然是要再變一變。
樓令以經曆者的身份講述南征發生的一些事情,主要是一些交戰得失,評價楚軍戰鬥力之類。
“大體上來說,多數楚軍的戰鬥力很差,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
“他們選擇用數量來彌補質量,除了情非得已之外,能夠削弱南方各個蠻人部落。”
“我們所知道的楚國,他們曆經‘赭丘之戰’失敗,後麵一定會亂一陣子。”
樓令聊著聊著,表達了一個意思:明年楚國出兵恐怕數量不會太多。
這是樓令在向韓氏表達善意,提醒想要立功是個機會。
事實上,樓氏一樣不想跟韓氏變成你死我活的關係,該緩解需要表露出態度,適當的示好更是必要。
“你什麽時候娶川啊?”韓起說的川便是川姬。
樓武瞪大眼睛,說道:“不是行冠禮之後再兩家商議嗎?”
當前,男子一般是二十歲行加冠禮,不是光代表成年,還預示著可以承擔相當多的責任;女子十三歲行及笄禮,表示已經能夠受孕,也可以嫁人了。
其實,春秋時期的貴族女子,她們很少行及笄禮之後就嫁人,一般是等到十八歲左右,乃至於二十來歲嫁人都屬於平常,根本不會在二十來歲的時候被喊老姑娘。
韓起笑嗬嗬地說道:“要不要我哪天安排一下,讓你們見見麵?”
樓武直接說道:“好啊。”
現在可沒有什麽大家族女子就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說法,有條件的情況之下,她們一樣會得到文武方麵的教育。
訂婚的男女,他們在日常見麵或約會看心情。
沒有婚約的話,父母就更是催促子女去進行社交,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因此,奉子成婚這種現象,其實在春秋時代很常見。
有一件肯定的事情,無論男或是女,父母必然事先交代,那就是門戶的區別。
另外一件事情,自由戀愛是非嫡出子女的事情,嫡出子女的婚姻由家族來決定。
叔梁紇六十多歲誘拐十來歲的顏徵在,所謂“野合”真不是天為被地為床,指的是並非明媒正娶,生下了孔老二(孔子)。這在當時真不是什麽美談。
六十多歲幹出誘拐少女事情的叔梁紇,他其實有一名正妻(施氏),還有幾個媵,一共有一子九女,隻是兒子天生殘疾。
顏徵在所在的家庭肯定不是什麽大家族,但是一定有自己的封地或有官職,要不然怎麽會有氏。
叔梁紇是子姓,孔氏,名紇,前綴“叔梁”其實是表字。史書以“叔梁紇”記錄,說白了就是到死之前都沒有自己名下的封地,人生最大成就是擔任過“陬邑”的大夫(邑宰)。
那麽,有“氏”的顏氏怎麽會讓自己的女兒去給叔梁紇當“嬖人”呢?
什麽是“嬖人”呢?說白了就是較為親近的仆人。
那樣一來,無論孔家門徒怎麽美化,事實上顏徵在就是以仆人身份追隨了叔梁紇。
這種論斷是根據春秋時期的時代背景,正妻死亡沒有扶正其他女人的習俗或規則,諸侯都不行。
所以是,正妻過世之後,一個家族就再也沒有名正言順的主母了。
在春秋時代,媵生下了子女,她們沒有教育權,甚至孩子不能稱唿生母一聲母親。
丈夫與妻子或媵之外的女人生了孩子,一概就是私生子之類。
顏徵在生的孔丘自然就是叔梁紇的私生子。
叔梁紇這個家庭的特殊之處就是,媵所生的長子孟皮有先天疾病,不能也無法繼承叔梁紇的一切。
至於叔梁紇是怎麽操作讓孔丘成為繼承人,沒有相關的史料進行支撐,用以作為推論的基礎。
同時,沒有任何史料證明顏氏將顏徵在嫁給叔梁紇。
孔門的徒子徒孫非常大膽,竟然敢編造曆史,完全就是欺負作為正妻的施氏一族,也是欺負後人不了解春秋的時代背景,認定知道的人不敢說。
了解相關曆史人物,不根據曆史人物當代的時代背景,極可能看不懂那人怎麽會遇到事情做出那種選擇,連篇看下來發現有太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其中一個就是項羽在烏江邊自刎,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撿到一句“無顏麵見江東父老”的話,自己用自己生活的當代環境去猜,天曉得猜的內容到底對不對,是不是會太過於片麵,乃至於得出南轅北轍的結論。
拿今天樓令在經曆的事情,對春秋時代的背景完全不了解,一樣會看得雲裏霧裏,再認定韓氏太軟弱。
韓氏軟弱嗎?
要是在大一統王朝,身居高職的韓厥完全可以利用皇權來打擊或消滅樓氏。
目前的韓厥是一名卿大夫沒有錯,一些事情上可以利用卿大夫的權威,例如對付實力不強的家族,很容易就能把那個家族的人嚇得不敢反抗。
可是,麵對樓氏這樣的家族,韓厥明確知道嚇不住。
晉國有一國之君,隻是中原的諸侯什麽時候能夠隨意處置有大夫爵位的貴族了?
中原的諸侯想對付某貴族,即便是君主能夠真正掌握大權,哪一個還不是幹得如履薄冰,生怕刺激到其他家族,搞到遍處烽煙的局麵。
晉景公為了對付先氏,一共耗費七八年。
輪到晉景公要對付趙氏,從布局到真正動手,耗費的時間超過十年!
韓厥可以想一想怎麽利用晉君壽曼達到韓氏想要的目標,結合實際情況也隻是想一想。
晉國當前的一國之君,晉君壽曼最大的敵人不是誰,恰恰是那些卿大夫。
如果韓厥親自送上門,超大概率會變成晉君壽曼手裏用來對付其他卿位家族的利刃。
所以,韓厥腦子沒有壞掉,不可能主動去親近晉壽曼這位一國之君。
韓起與樓武聊得很愉快的樣子。
智朔同樣跟樓小白聊得火熱。
他們這些二代,平時的接觸並不算少,隻是會區分各自家族的實力和地位,分出一個三六九等。
講道理就是樓武不夠資格加入卿大夫子嗣的圈子,他能夠參與進去,還是樓令已經對外公布,隻要樓武加冠之後就會獲得“呂”地,成為樓氏的小宗之主。
注定成為小宗之主?會有名下的封地以及臣民,能夠組建自己的私軍,自然夠資格加入卿大夫子嗣的圈子了。
而那個圈子裏麵,非卿大夫的子嗣,其實就是作為跟班的存在。
類似的情況不是春秋時代獨有,上到沒有夏朝之前,後麵到人類滅亡,甚至都不止是限定在人類,所有生物的交際圈子都是那樣。
“魏氏……”韓厥當然知道魏錡幹了一些什麽事,頓了頓才繼續說道:“可惜了魏相。”
韓厥說完之後,眼睛一直盯著智罃在看。
話說,韓厥這是什麽意思?
那牽扯到智朔與魏相在競爭“晉國第一才子”名號。
魏相出使秦國之前,他一直與智朔在較量,兩人看著有些不分高下。
結果都看到了,魏相用《絕秦書》來確定自己勝出,起碼是暫時勝出。
之所以有“暫時”這種界限,自然是智朔可以寫出更好的文章,隻是智朔憋了好幾年,沒有拿出勝過《絕秦書》的一篇文章來。
智罃對樓令眨了眨眼睛,暗示:這家夥故意惡心我呢。
作為智罃嫡長子的智朔好歹是智氏的世子,對吧?
魏相是魏錡的兒子,然而魏錡並不是上一代魏氏之主魏犨的兒子,並且魏錡到死前都沒有自己名下的封地。
論身份的話,魏相肯定無法跟智朔比。
兩位年輕人比的是才學。
作為智氏世子的智朔卻輸給了魏氏的庶出子(魏相)。在世祿世卿的時代想做文章,會讓智氏丟人丟到家。
應該說,在一眾長輩來看,一致認為智朔不像是個聰明人,真的聰明就不會“跨越階層”去搞競爭,非要比試出一個輸贏。
智罃不是郤錡或郤至那樣的性格,換作郤錡和郤至遭遇這樣的事情,他倆極有可能站起來衝向韓厥一頓拳腳相加。
知道韓厥是在報複自己拉偏架的智罃,他假裝聽不懂韓厥在表達什麽意思。
隻不過,智罃決定迴家之後好好訓斥智朔一頓,主要是讓智朔認清自己的身份,別再跟魏相玩競爭“晉國第一才子”的遊戲了。
“中軍尉以為齊國會亂嗎?”韓厥問道。
樓令略微側目。
每一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國情,晉國當然也有。
在晉國這邊,哪一個家族負責與哪個國家進行邦交,隻有一國之君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開口問一問,要不然負責邦交的家族願意匯報就說,不願意匯報完全可以一字不提。
那種規則之下,哪怕時局顯得特殊,韓厥主動開口問,不用有任何疑問,明明白白就是越線了!
“先挑釁大舅哥,又來挑釁我?”樓令隻覺得韓厥有些好笑。
不是什麽好笑。
主要是韓厥這個人平常難以親近,可是從來不會得罪人。
可能用“絕世而獨立”來形容韓厥不那麽合適,做派卻是一直這麽一種做派。
智罃用側目的姿態看向韓厥,想到了什麽似得,嘴角控製不住往上勾。
不難猜的,就是韓厥破防了。
“心裏窩火啊?”樓令可以理解。
理解歸理解,樓令卻不會讓韓厥撕開樓氏對外邦交的一個口子。
樓令一臉正色地說道:“如果齊國有任何異常,我會立刻稟告君上。樓氏也會做好充分準備,隨時將齊國鎮壓下去。”
韓厥先點頭,要說點什麽……
“如果我家實力不足,令會向郤氏借兵。”樓令說道。
齊國是郤氏轉給樓氏進行邦交,本身就是一種擔保的性質。
出現了樓氏無法獨立鎮壓齊國的狀況?大不了樓氏向郤氏賠罪,再將邦交權利轉給郤氏。
韓厥抿了抿嘴唇,不再談論齊國的話題。
三位長輩的話題轉到鄭國身上。
聊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韓厥隱晦提出需要智罃和樓令支持韓氏獲得對鄭國的邦交權利。
“這一件事情,我會盡力。”樓令見智罃一直沒有表態,自己行了表態。
智罃怎麽可能表態?他隻是旬氏的小宗之主,內外都要服從旬氏之主中行偃的決議,任何表態都作不了數的。
而智罃和樓令都知道一點,提出要求的韓厥一方麵是想出氣,再來就是進行交換。
什麽交換?也就是創造條件,好讓韓氏跟樓氏的矛盾翻篇。
宴會結束,樓令帶著兩個兒子迴家。
“起邀請兒子到下軍服役。”樓武迴到家才說這一件事情。
樓令問道:“有特別讓你帶弓箭手嗎?”
這個問題很關鍵啊!
一個家族發展出了什麽,無論在什麽年代,除非是顯露出對皇權或公眾有害,要不然沒有任何可以隨便幹涉。
韓氏是公族,但也隻是公族,沒有資格限製其他家族不能幹什麽。
幾年前,郤氏和欒氏帶頭,連帶韓氏一塊,三個公族逐漸轉為卿族。
成了卿族的韓氏,他們就更沒有資格在某個領域進行限製了。
當然,家族實力足夠強大,壓製或限製其他家族在同一個領域進行競爭,這種事情發生了並不奇怪。
現在的問題是,韓氏有足夠的實力來壓製或限製樓氏嗎?
當前的韓氏怎麽樣?
也就是說,韓氏有多少塊封地,人口數量多少,糧食產出情況,擁有多少可用資源?
韓氏目前有“韓”地、“藺”地、“箕”地和“令狐”這四塊封地。
人口的話,韓氏治下的人口應該有個十七八萬的樣子。
在糧食產出方麵,韓氏每年都需要向外采購糧食,可見自家的產出養不活治下的人口。
資源方麵?別說其他家族不知道,韓氏自己都不清楚。
這樣一來,隻能從韓氏可以拉出多少軍隊來判斷了。
韓厥成為卿大夫之後,按照規則就是每一次納賦要拉出兩個“師”的兵力。
晉國軍隊沒有擴編之前的兩個“師”是兩百乘戰車,以及含戰車組成員在內一共五千名將士。
在晉國的軍隊擴編之後,兩個“師”編製下的兩百乘戰車不變,將士的數量則是增加到一萬五千名。
韓氏已經有好幾次拉出一萬五千的部隊,前幾次顯得比較勉強,能夠得出韓氏的可用兵源應該不會超過兩萬的結論。
韓氏大概是那種情況,樓氏呢?
樓氏目前有“瓜衍”、“平陵”、“呂”地、“太原”和秦地那邊“高陵”這五塊封地。
其中的“太原”是由樓氏自行擴張而來,並非是一國之君賞賜。這種封地,樓氏再怎麽犯錯,一國之君都無法收迴去,哪天樓氏滅亡才會被其他家族侵占。
到現如今,盡管沒有精確的數據,樓氏治下的人口應該是二十一萬左右。
隻不過,二十一萬的人口之中,絕大部分是收攏來的“野人”或是奴隸轉化,約七萬左右才是原本的屬民階層。
樓氏因為人口增加速度太快的關係,一直以來都無法自產自足,哪怕太原盆地有了初步開發都不行,仍舊每年向外采購糧食。
什麽時候樓氏不再缺糧?講實話就是很難說。原因是耕地增加,人口也一直在增加。
在軍力方麵,樓氏動員兩百乘戰車和一萬五千將士,屬於沒有什麽問題。
因為樓令的重視,樓令現階段拉出三萬軍隊都沒有問題,隻是動員三萬人一定會讓生產受到極大的影響。
能夠動員出三萬人,排除掉必須的情況,反正樓令不會去進行動員。這是暫時階段必要的藏拙,多少也是訓練程度還沒有達標。
僅僅是樓氏當前展露出來的實力,注定韓氏不敢隨意施以武力了。
換作韓氏有郤氏的實力?當然是另外一迴事。
智罃起了那樣的話頭,說話的時候還一臉的笑眯眯。
樓氏的表現是先表情一愣,隨後說道:“每一個家族都有弓箭手,上陣之後表現好壞有區別。我家的弓箭手表現良好,不是晉國的好事嗎?”
智罃提起這個話題,當然不是要刁難樓氏,更沒有幫韓氏出頭的意思。
相反來說,智罃刻意提出這個話題,要的是站在樓氏這一邊,今天就將事情定性下來,阻止韓氏暗中破壞或公開打壓樓氏。
“當然是好事。”智罃說著看向韓厥,問道:“下軍將以為呢。”
韓厥為什麽之前一直不提?他們沒有理由去阻止其他家族發展遠程部隊,到現在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壓製樓氏,倒是能夠借權勢進行打壓。
問題是什麽?
正如樓令所說的那樣,每一個家族都有自家的弓箭手,韓氏能打壓或壓製樓氏,難道還能針對所有家族?
如果韓氏的遠程部隊一直很厲害,自然不用刻意去打壓其他家族。
不是壓倒性優勢的話,韓氏需要有絕對的實力碾壓,吞並或消滅在遠程部隊方麵展露實力的家族,使之成為韓厥的資糧。
現在的情況是,韓氏在實力上無法碾壓樓氏,比人脈也沒有太大的優勢。
看看就知道了。
旬氏小宗之主智罃主動挑起這個話題,明顯就是想給樓氏站台。
樓令也講得很清楚,每一個家族都有弓箭手,樓氏遠程部隊發揮出色對晉國是一件好事。
旬氏站在了樓氏一邊,不出意外郤氏絕對會站樓氏,範氏也不會允許韓氏對樓氏動武,甚至欒氏都不會光看著。
在這種情況下,韓氏除非某次參與國戰,遠程部隊有優秀的發揮,要不然連壓製都壓製不了樓氏,相反韓氏一旦有相關的行動,該是其餘家族聯合起來向韓氏施壓。
道理就擺在那裏,韓氏沒有相關的本事又要打壓別人,其餘家族認為樓氏遠程部隊能夠配合到自己,怎麽會眼睜睜看著樓氏被打壓呢。
當然了,那也是樓氏的實力擺在那裏,要不然光是人脈廣,頂多就是被護住不至於滅亡,要放棄繼續發展遠程部隊。
類似的事情太常見,別人幫忙隻是幫忙,不可能帶上全家族的身家性命,認為損失將超過預期必然選擇退縮,結果就是某人自身實力不足便是有真本事,一樣要被競爭方打壓,乃至於被消滅。
“下軍將以為呢?”智罃又問了一次。
剛才,韓厥不迴答的態度就是:大不了公平競爭。
結果智罃又問了一遍,展露的意思就是:別試圖使用公平競爭之外的招數。
那麽,韓厥有什麽迴應?他臉上泛起笑容,說道:“對國家自然是好事。”
更多的話,韓厥不會講出口,韓氏也不可能放棄發展遠程部隊。
形成這種局麵純粹就是韓氏無法碾壓樓氏,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旬氏決定幫助樓氏。
用一句俗語就能進行概論:打鐵還要自身硬。
實力強大的一方打壓實力弱小的競爭對象,講實話就是一種理所當然,無論什麽時代都是。
太遠的不用說。
趙氏沒有滅亡之前,他們一直在打壓其餘家族的牧畜產業,把持了晉國的三分之二市場,占據中原牧業市場十分之二。
範氏當前就在打壓其餘家族的製陶產業,占領更多的市場。
旬氏一樣在打壓其餘家族的紡織產業,乃至於以單獨一個家族的力量在跨國壓製齊國。
隻要實力足夠強,即便不是技術的絕對領先,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發生得還算少嗎?
要是技術不差,實力又足夠強大,形成壟斷更是一種普遍現象了。
“盡管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日後跟韓氏的相處要變得非常複雜了。”樓令早就有相關的心理準備。
因為有心理準備,樓令主動提出跟韓氏聯姻,為了跟韓氏聯姻還決定讓樓氏多一個小宗。
有這一層關係存在,樓氏與韓氏的競爭會限定在一個範圍,雙方都有認輸的空間,不用非得鬧到兩家隻能存活一家。
至於說樓令將相關戰法讓給韓氏,或是教會其他家族?掌握一項知識或技術就能夠安身立命的時代,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哪一個家族願意幹出這種事。
樓氏沒有經不起驚嚇主動交出技術。
智罃代表旬氏給樓氏站台。
韓氏再不爽也隻能忍著。
最核心的事情有了不是結果的結果。
宴會的氣氛自然是要再變一變。
樓令以經曆者的身份講述南征發生的一些事情,主要是一些交戰得失,評價楚軍戰鬥力之類。
“大體上來說,多數楚軍的戰鬥力很差,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
“他們選擇用數量來彌補質量,除了情非得已之外,能夠削弱南方各個蠻人部落。”
“我們所知道的楚國,他們曆經‘赭丘之戰’失敗,後麵一定會亂一陣子。”
樓令聊著聊著,表達了一個意思:明年楚國出兵恐怕數量不會太多。
這是樓令在向韓氏表達善意,提醒想要立功是個機會。
事實上,樓氏一樣不想跟韓氏變成你死我活的關係,該緩解需要表露出態度,適當的示好更是必要。
“你什麽時候娶川啊?”韓起說的川便是川姬。
樓武瞪大眼睛,說道:“不是行冠禮之後再兩家商議嗎?”
當前,男子一般是二十歲行加冠禮,不是光代表成年,還預示著可以承擔相當多的責任;女子十三歲行及笄禮,表示已經能夠受孕,也可以嫁人了。
其實,春秋時期的貴族女子,她們很少行及笄禮之後就嫁人,一般是等到十八歲左右,乃至於二十來歲嫁人都屬於平常,根本不會在二十來歲的時候被喊老姑娘。
韓起笑嗬嗬地說道:“要不要我哪天安排一下,讓你們見見麵?”
樓武直接說道:“好啊。”
現在可沒有什麽大家族女子就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說法,有條件的情況之下,她們一樣會得到文武方麵的教育。
訂婚的男女,他們在日常見麵或約會看心情。
沒有婚約的話,父母就更是催促子女去進行社交,早日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因此,奉子成婚這種現象,其實在春秋時代很常見。
有一件肯定的事情,無論男或是女,父母必然事先交代,那就是門戶的區別。
另外一件事情,自由戀愛是非嫡出子女的事情,嫡出子女的婚姻由家族來決定。
叔梁紇六十多歲誘拐十來歲的顏徵在,所謂“野合”真不是天為被地為床,指的是並非明媒正娶,生下了孔老二(孔子)。這在當時真不是什麽美談。
六十多歲幹出誘拐少女事情的叔梁紇,他其實有一名正妻(施氏),還有幾個媵,一共有一子九女,隻是兒子天生殘疾。
顏徵在所在的家庭肯定不是什麽大家族,但是一定有自己的封地或有官職,要不然怎麽會有氏。
叔梁紇是子姓,孔氏,名紇,前綴“叔梁”其實是表字。史書以“叔梁紇”記錄,說白了就是到死之前都沒有自己名下的封地,人生最大成就是擔任過“陬邑”的大夫(邑宰)。
那麽,有“氏”的顏氏怎麽會讓自己的女兒去給叔梁紇當“嬖人”呢?
什麽是“嬖人”呢?說白了就是較為親近的仆人。
那樣一來,無論孔家門徒怎麽美化,事實上顏徵在就是以仆人身份追隨了叔梁紇。
這種論斷是根據春秋時期的時代背景,正妻死亡沒有扶正其他女人的習俗或規則,諸侯都不行。
所以是,正妻過世之後,一個家族就再也沒有名正言順的主母了。
在春秋時代,媵生下了子女,她們沒有教育權,甚至孩子不能稱唿生母一聲母親。
丈夫與妻子或媵之外的女人生了孩子,一概就是私生子之類。
顏徵在生的孔丘自然就是叔梁紇的私生子。
叔梁紇這個家庭的特殊之處就是,媵所生的長子孟皮有先天疾病,不能也無法繼承叔梁紇的一切。
至於叔梁紇是怎麽操作讓孔丘成為繼承人,沒有相關的史料進行支撐,用以作為推論的基礎。
同時,沒有任何史料證明顏氏將顏徵在嫁給叔梁紇。
孔門的徒子徒孫非常大膽,竟然敢編造曆史,完全就是欺負作為正妻的施氏一族,也是欺負後人不了解春秋的時代背景,認定知道的人不敢說。
了解相關曆史人物,不根據曆史人物當代的時代背景,極可能看不懂那人怎麽會遇到事情做出那種選擇,連篇看下來發現有太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其中一個就是項羽在烏江邊自刎,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撿到一句“無顏麵見江東父老”的話,自己用自己生活的當代環境去猜,天曉得猜的內容到底對不對,是不是會太過於片麵,乃至於得出南轅北轍的結論。
拿今天樓令在經曆的事情,對春秋時代的背景完全不了解,一樣會看得雲裏霧裏,再認定韓氏太軟弱。
韓氏軟弱嗎?
要是在大一統王朝,身居高職的韓厥完全可以利用皇權來打擊或消滅樓氏。
目前的韓厥是一名卿大夫沒有錯,一些事情上可以利用卿大夫的權威,例如對付實力不強的家族,很容易就能把那個家族的人嚇得不敢反抗。
可是,麵對樓氏這樣的家族,韓厥明確知道嚇不住。
晉國有一國之君,隻是中原的諸侯什麽時候能夠隨意處置有大夫爵位的貴族了?
中原的諸侯想對付某貴族,即便是君主能夠真正掌握大權,哪一個還不是幹得如履薄冰,生怕刺激到其他家族,搞到遍處烽煙的局麵。
晉景公為了對付先氏,一共耗費七八年。
輪到晉景公要對付趙氏,從布局到真正動手,耗費的時間超過十年!
韓厥可以想一想怎麽利用晉君壽曼達到韓氏想要的目標,結合實際情況也隻是想一想。
晉國當前的一國之君,晉君壽曼最大的敵人不是誰,恰恰是那些卿大夫。
如果韓厥親自送上門,超大概率會變成晉君壽曼手裏用來對付其他卿位家族的利刃。
所以,韓厥腦子沒有壞掉,不可能主動去親近晉壽曼這位一國之君。
韓起與樓武聊得很愉快的樣子。
智朔同樣跟樓小白聊得火熱。
他們這些二代,平時的接觸並不算少,隻是會區分各自家族的實力和地位,分出一個三六九等。
講道理就是樓武不夠資格加入卿大夫子嗣的圈子,他能夠參與進去,還是樓令已經對外公布,隻要樓武加冠之後就會獲得“呂”地,成為樓氏的小宗之主。
注定成為小宗之主?會有名下的封地以及臣民,能夠組建自己的私軍,自然夠資格加入卿大夫子嗣的圈子了。
而那個圈子裏麵,非卿大夫的子嗣,其實就是作為跟班的存在。
類似的情況不是春秋時代獨有,上到沒有夏朝之前,後麵到人類滅亡,甚至都不止是限定在人類,所有生物的交際圈子都是那樣。
“魏氏……”韓厥當然知道魏錡幹了一些什麽事,頓了頓才繼續說道:“可惜了魏相。”
韓厥說完之後,眼睛一直盯著智罃在看。
話說,韓厥這是什麽意思?
那牽扯到智朔與魏相在競爭“晉國第一才子”名號。
魏相出使秦國之前,他一直與智朔在較量,兩人看著有些不分高下。
結果都看到了,魏相用《絕秦書》來確定自己勝出,起碼是暫時勝出。
之所以有“暫時”這種界限,自然是智朔可以寫出更好的文章,隻是智朔憋了好幾年,沒有拿出勝過《絕秦書》的一篇文章來。
智罃對樓令眨了眨眼睛,暗示:這家夥故意惡心我呢。
作為智罃嫡長子的智朔好歹是智氏的世子,對吧?
魏相是魏錡的兒子,然而魏錡並不是上一代魏氏之主魏犨的兒子,並且魏錡到死前都沒有自己名下的封地。
論身份的話,魏相肯定無法跟智朔比。
兩位年輕人比的是才學。
作為智氏世子的智朔卻輸給了魏氏的庶出子(魏相)。在世祿世卿的時代想做文章,會讓智氏丟人丟到家。
應該說,在一眾長輩來看,一致認為智朔不像是個聰明人,真的聰明就不會“跨越階層”去搞競爭,非要比試出一個輸贏。
智罃不是郤錡或郤至那樣的性格,換作郤錡和郤至遭遇這樣的事情,他倆極有可能站起來衝向韓厥一頓拳腳相加。
知道韓厥是在報複自己拉偏架的智罃,他假裝聽不懂韓厥在表達什麽意思。
隻不過,智罃決定迴家之後好好訓斥智朔一頓,主要是讓智朔認清自己的身份,別再跟魏相玩競爭“晉國第一才子”的遊戲了。
“中軍尉以為齊國會亂嗎?”韓厥問道。
樓令略微側目。
每一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國情,晉國當然也有。
在晉國這邊,哪一個家族負責與哪個國家進行邦交,隻有一國之君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開口問一問,要不然負責邦交的家族願意匯報就說,不願意匯報完全可以一字不提。
那種規則之下,哪怕時局顯得特殊,韓厥主動開口問,不用有任何疑問,明明白白就是越線了!
“先挑釁大舅哥,又來挑釁我?”樓令隻覺得韓厥有些好笑。
不是什麽好笑。
主要是韓厥這個人平常難以親近,可是從來不會得罪人。
可能用“絕世而獨立”來形容韓厥不那麽合適,做派卻是一直這麽一種做派。
智罃用側目的姿態看向韓厥,想到了什麽似得,嘴角控製不住往上勾。
不難猜的,就是韓厥破防了。
“心裏窩火啊?”樓令可以理解。
理解歸理解,樓令卻不會讓韓厥撕開樓氏對外邦交的一個口子。
樓令一臉正色地說道:“如果齊國有任何異常,我會立刻稟告君上。樓氏也會做好充分準備,隨時將齊國鎮壓下去。”
韓厥先點頭,要說點什麽……
“如果我家實力不足,令會向郤氏借兵。”樓令說道。
齊國是郤氏轉給樓氏進行邦交,本身就是一種擔保的性質。
出現了樓氏無法獨立鎮壓齊國的狀況?大不了樓氏向郤氏賠罪,再將邦交權利轉給郤氏。
韓厥抿了抿嘴唇,不再談論齊國的話題。
三位長輩的話題轉到鄭國身上。
聊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韓厥隱晦提出需要智罃和樓令支持韓氏獲得對鄭國的邦交權利。
“這一件事情,我會盡力。”樓令見智罃一直沒有表態,自己行了表態。
智罃怎麽可能表態?他隻是旬氏的小宗之主,內外都要服從旬氏之主中行偃的決議,任何表態都作不了數的。
而智罃和樓令都知道一點,提出要求的韓厥一方麵是想出氣,再來就是進行交換。
什麽交換?也就是創造條件,好讓韓氏跟樓氏的矛盾翻篇。
宴會結束,樓令帶著兩個兒子迴家。
“起邀請兒子到下軍服役。”樓武迴到家才說這一件事情。
樓令問道:“有特別讓你帶弓箭手嗎?”
這個問題很關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