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玩脫了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前不講“兵者,詭道也”這一套,隻是政治層麵的算計怎麽可能沒有。
應該說,自從國家誕生的那一刻起,國與國的爾虞我詐就沒有少過。
不獨楚國會針對晉國玩一些政治層麵的算計,其實列國之間一直都在玩,就是手段上麵略顯稚嫩。
髒手段嘛,肯定是越往後類似的經驗積累越多,屆時就看書讀得多不多,能不能夠以史為鑒去勘破詭計了。
當然了,讀書也要學以致用。這個就牽扯到了人在天賦上麵的區別。
下軍一直在向前突破,慢慢發現麵對的楚軍越來越好殺,反倒是讓樓令擔憂陷進去被合圍,控製了推進的速度。
“我們麵對的都是雜兵,怎麽……”魏顆特地找到樓令,不解的同時,滿是心急:“怎麽停止推進了?”
樓令指著楚軍,說道:“楚軍後方並沒有亂象。”
看上去的確是那樣。
正在被下軍逮著殺的楚軍,他們雖然也叫楚軍,以蠻人的數量居多,一些楚國封君的部隊看著像是被人為打亂。
如同樓令所說,前方的楚軍看著就是故意被驅趕來送死,後方的楚軍嚴陣以待。
多少將校順風仗打著打著,一頭撞進了敵人準備的口袋,再被合圍全部收拾了?怎麽可能不讓樓令留點心啊!
這裏,樓令的謹慎,固然是少取得了一些戰果,其實是讓出戰的下軍避免了危險。
楚國高層是想送一些功勞給樓氏和魏氏沒有錯,不代表有可能肯放過全殲那一支晉軍的機會。
子重的打算很簡單,借刀殺人歸於借刀殺人,刀畢竟不是握在自己的手中,肯定想要將刀給折斷。
“我們不是主力。”樓令又說了一個事實。
什麽樣的身板能扛起多少斤的重量。
扛水泥一百斤都嫌重,一百斤的金錢卻會嫌輕,其實就是要有足夠的利益去驅動。
重複了多少次,當前並不是有功勞就可以獲得酬賞,不到需要拚命的時候,拚什麽命呢?
魏顆知道樓令固然是不希望樓氏出現意外的損失,那一句話何嚐不是說得足夠掏心掏肺,一下子就冷靜了下來。
周禮的編製之下,一個“師”有一百乘戰車。
經過編製擴編之後,晉國一個“師”的戰車數量不變,含括戰車組在內,為七千五百戰力。
其餘列國的一個“師”為包括戰車組,為兩千五百戰力。
下軍出戰有兩個“師”的兵力,他們麵對的卻是至少四萬楚軍。
講事實就是,下軍能夠牽製住四萬楚軍,對正麵扛線的郤氏和欒氏已經起到極大的作用。
今天的交戰從清晨開始,開打之後沒有再涇渭分明地分開,一直是粘著進行互相消耗。
“安排部隊向前,讓具裝部隊退後。”樓令類似的調整已經做了五次。
披甲進行拚殺,哪怕一整套甲胄不超過三十斤,負重三十斤又進行劇烈運動,能夠堅持十五分鍾都算體力極好了。
樓令發現了一點,魏氏的具裝士兵在耐力上比樓氏這一邊的具裝士兵更為持久,心裏清楚到底是怎麽迴事。
“我畢竟是從‘羨’去挑選,他們從小的生活質量就那樣,完全是底子足夠好。魏氏的披甲人員全是‘士’或‘徒’,一定有經過甄選。”
晉國亦兵亦農的“羨”是一個新階層,他們極可能從小到大沒有吃過肉,想吃飽都是一種奢望。
“士”和“徒”有自己的土地與奴隸,頓頓吃肉可就別想了,起碼不會每一日都挨餓。
生活環境不一樣,哪怕僅僅是顯示在夥食上,人與人之間的身體素質差距就被拉大了。
不用講太久遠的年代,隻說現代的八零年後與九零年後、零零年後的差距就好。
八零年後出生的男女,可能在夥食的質量上不差。
九零年後和零零年後,不止是夥食質量不差,各種營養品卻是遠比八零年後更多。
結果是什麽?以男性的平均身高而論,八零年後身高可能是一米七左右,九零年後和零零年後卻是增加到了一米八左右。
關於身體素質的差距,樓令很早就看出來了。
“大夫”和“士”一般人高馬大,到了“徒”就顯示出差距,連“徒”都不是的其他階層身體素質更差。
要以武力值比較,一個“士”收拾兩三個“徒”不存在問題,一個“徒”卻能抵抗住五六個連徒都不是的人。
武力的差距不止是夥食的差別,完全是有沒有係統化訓練顯示出來的區別。
這麽說吧,即便是到了現代,赤手空拳狀態之下,學過搏擊的人對上三個普通人絕對是穩贏,超過三個人就有點不好說,一樣有武器則是隻能跑。
有武器不一樣的原因是,大家都是血肉之軀,挨一下會傷會痛。
還有一個天大的事實,專門鍛煉過起碼懂得下手的分寸,最怕的就是連什麽是分寸都不懂的人。
因為“大夫”、“士”、“徒”與其它階層存在後天的區別,不怪春秋時期對上戰場的人做出限製。
了解上麵的各種優劣勢,能夠知道是在保護普通人。
至於後麵為什麽打破限製,隻能說是有些人輸慘了玩不起,開始不拿人命當迴事,進入到比爛的階段而已。
樓令從近十萬普通人之中挑選出一萬三千多人組成實驗性質的新軍,一再淘汰下來剩下五千餘人,又擇優而選挑出一千人披甲。
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樓氏在糧食以及其它資源都投入極多,後麵的投資隻會更大。
原因?現在是“羨”不代表會滿足,他們會慢慢變成“徒”、“士”,再追求成為“大夫”階層的一員。
一旦某人得到了階級飛躍,怎麽可能沒有名下的土地和奴隸?
樓氏想讓人賣命,土地、奴隸或其它什麽資源,隻能是由家族來支出。
當然,在那一個過程中,樓氏肯定是最賺的一方。
理由是土地、奴隸或資源可以搶,該繼續給樓氏賣命的人,他們還是樓氏的人。
這叫什麽?員工賺了,老板隻會賺更多。
樓令不是為了遵守當代的規則才不大肆增加武裝人員,看看十多萬隻挑出多少合適的人就該知道,主要是合格的兵源不夠。
如果連基本的身體素質這一關都過不去,硬要讓人踏上戰場,消耗糧食養著,再讓敵軍多砍人頭啊?
哪一天樓令能夠拉出三五萬大軍,不光是樓氏治下的人口增多,一定是糧食足夠了。
“滿清四萬萬人,能打的軍隊才多少?我該滿足了。”樓令知道這麽類比不正確。
滿清統治時期一直在愚民與弱民,屬於有意為之。
樓氏則是暫時無法讓治下每一個階層都能夠吃飽飯,並不是刻意為之。
“楚軍輪換部隊了。”魏顆進行提醒。
樓令“哈哈”笑了兩聲說道:“應該的。”
這恰恰說明了樓令剛才謹慎是對的。
不就是楚軍高層發現他們沒有上當,想要再一次引誘嗎?
臨戰變陣是大忌!
在變陣的時候,往往是一支軍隊最為脆弱的時刻,原因是部隊被調動起來,遭遇襲擊很容易出現協調上的問題。
“猛攻!”樓令發出指令。
魏顆可以在事前提意見,有了明確的命令,再有意見也不能拒絕,當即下令自家部隊遵從軍令。
“剛才有優勢不推進,為什麽現在猛攻?”魏顆能夠問。
樓令詫異反問:“為什麽不猛攻?”
他們已經明確知道正在跟己方交戰的敵軍質量。
楚軍高層也知道派出交戰的部隊是什麽成色,他們還敢在交戰狀態中大規模調動部隊。
多少假裝潰敗的軍隊,他們裝著裝著真的潰敗了。
說到底就是軍隊的素質不達標,別玩太花裏胡哨的操作。
魏顆就看到己方部隊展開猛攻,調動狀態的楚軍成片被瓦解,潰兵衝向了列陣前進的友軍,一衝之下不是將友軍的方陣衝得七零八碎,便是前進通道受阻。
戰場上就出現了很神奇的一幕幕,晉國的下軍高歌猛進,永遠是多數晉軍在打少數楚軍,楚軍卻是陷入了自行造成的泥潭,楚軍的潰兵一直在充當晉軍“先鋒”衝擊友軍的軍陣。
“還能這樣?”魏顆不能說驚到,但是一定長了見識。
他們這一邊大有一萬五可以將四萬楚軍打得崩潰的趨勢,不止是緩解了正麵戰場壓力,能夠說對整場戰局的交戰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郤錡和郤至就抓住機會展開反攻。
欒氏雖然表現得比較遲鈍,後麵一樣加入反攻。
先前,欒書派去其他家族的傳令。
一直在等待機會的其他晉軍,看到楚軍有被打崩的趨勢,怎麽可能忍得住。
“壞事了啊!”子反急得跳腳。
子重則是一臉凝重地說道:“小覷了樓令!”
這也是樓令一開始表現得過於謹慎,導致楚軍高層出現了判斷上的失誤。
包括子重、子反、子革在內,幾乎所有楚軍高層都認定晉國下軍不敢突擊得太猛,要不然他們又不是瞬間失智,怎麽會在交戰狀態下大規模調整軍陣。
而他們之所以調整軍陣,原因是扛線的晉軍有支撐不住的跡象,要重新穩住側翼,抽調更多的部隊加入正麵猛攻。
現在,楚軍高層麵臨抉擇,見勢不妙丟下與晉軍糾纏的部隊撤退,還是增兵試圖扳迴局勢……
應該說,自從國家誕生的那一刻起,國與國的爾虞我詐就沒有少過。
不獨楚國會針對晉國玩一些政治層麵的算計,其實列國之間一直都在玩,就是手段上麵略顯稚嫩。
髒手段嘛,肯定是越往後類似的經驗積累越多,屆時就看書讀得多不多,能不能夠以史為鑒去勘破詭計了。
當然了,讀書也要學以致用。這個就牽扯到了人在天賦上麵的區別。
下軍一直在向前突破,慢慢發現麵對的楚軍越來越好殺,反倒是讓樓令擔憂陷進去被合圍,控製了推進的速度。
“我們麵對的都是雜兵,怎麽……”魏顆特地找到樓令,不解的同時,滿是心急:“怎麽停止推進了?”
樓令指著楚軍,說道:“楚軍後方並沒有亂象。”
看上去的確是那樣。
正在被下軍逮著殺的楚軍,他們雖然也叫楚軍,以蠻人的數量居多,一些楚國封君的部隊看著像是被人為打亂。
如同樓令所說,前方的楚軍看著就是故意被驅趕來送死,後方的楚軍嚴陣以待。
多少將校順風仗打著打著,一頭撞進了敵人準備的口袋,再被合圍全部收拾了?怎麽可能不讓樓令留點心啊!
這裏,樓令的謹慎,固然是少取得了一些戰果,其實是讓出戰的下軍避免了危險。
楚國高層是想送一些功勞給樓氏和魏氏沒有錯,不代表有可能肯放過全殲那一支晉軍的機會。
子重的打算很簡單,借刀殺人歸於借刀殺人,刀畢竟不是握在自己的手中,肯定想要將刀給折斷。
“我們不是主力。”樓令又說了一個事實。
什麽樣的身板能扛起多少斤的重量。
扛水泥一百斤都嫌重,一百斤的金錢卻會嫌輕,其實就是要有足夠的利益去驅動。
重複了多少次,當前並不是有功勞就可以獲得酬賞,不到需要拚命的時候,拚什麽命呢?
魏顆知道樓令固然是不希望樓氏出現意外的損失,那一句話何嚐不是說得足夠掏心掏肺,一下子就冷靜了下來。
周禮的編製之下,一個“師”有一百乘戰車。
經過編製擴編之後,晉國一個“師”的戰車數量不變,含括戰車組在內,為七千五百戰力。
其餘列國的一個“師”為包括戰車組,為兩千五百戰力。
下軍出戰有兩個“師”的兵力,他們麵對的卻是至少四萬楚軍。
講事實就是,下軍能夠牽製住四萬楚軍,對正麵扛線的郤氏和欒氏已經起到極大的作用。
今天的交戰從清晨開始,開打之後沒有再涇渭分明地分開,一直是粘著進行互相消耗。
“安排部隊向前,讓具裝部隊退後。”樓令類似的調整已經做了五次。
披甲進行拚殺,哪怕一整套甲胄不超過三十斤,負重三十斤又進行劇烈運動,能夠堅持十五分鍾都算體力極好了。
樓令發現了一點,魏氏的具裝士兵在耐力上比樓氏這一邊的具裝士兵更為持久,心裏清楚到底是怎麽迴事。
“我畢竟是從‘羨’去挑選,他們從小的生活質量就那樣,完全是底子足夠好。魏氏的披甲人員全是‘士’或‘徒’,一定有經過甄選。”
晉國亦兵亦農的“羨”是一個新階層,他們極可能從小到大沒有吃過肉,想吃飽都是一種奢望。
“士”和“徒”有自己的土地與奴隸,頓頓吃肉可就別想了,起碼不會每一日都挨餓。
生活環境不一樣,哪怕僅僅是顯示在夥食上,人與人之間的身體素質差距就被拉大了。
不用講太久遠的年代,隻說現代的八零年後與九零年後、零零年後的差距就好。
八零年後出生的男女,可能在夥食的質量上不差。
九零年後和零零年後,不止是夥食質量不差,各種營養品卻是遠比八零年後更多。
結果是什麽?以男性的平均身高而論,八零年後身高可能是一米七左右,九零年後和零零年後卻是增加到了一米八左右。
關於身體素質的差距,樓令很早就看出來了。
“大夫”和“士”一般人高馬大,到了“徒”就顯示出差距,連“徒”都不是的其他階層身體素質更差。
要以武力值比較,一個“士”收拾兩三個“徒”不存在問題,一個“徒”卻能抵抗住五六個連徒都不是的人。
武力的差距不止是夥食的差別,完全是有沒有係統化訓練顯示出來的區別。
這麽說吧,即便是到了現代,赤手空拳狀態之下,學過搏擊的人對上三個普通人絕對是穩贏,超過三個人就有點不好說,一樣有武器則是隻能跑。
有武器不一樣的原因是,大家都是血肉之軀,挨一下會傷會痛。
還有一個天大的事實,專門鍛煉過起碼懂得下手的分寸,最怕的就是連什麽是分寸都不懂的人。
因為“大夫”、“士”、“徒”與其它階層存在後天的區別,不怪春秋時期對上戰場的人做出限製。
了解上麵的各種優劣勢,能夠知道是在保護普通人。
至於後麵為什麽打破限製,隻能說是有些人輸慘了玩不起,開始不拿人命當迴事,進入到比爛的階段而已。
樓令從近十萬普通人之中挑選出一萬三千多人組成實驗性質的新軍,一再淘汰下來剩下五千餘人,又擇優而選挑出一千人披甲。
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樓氏在糧食以及其它資源都投入極多,後麵的投資隻會更大。
原因?現在是“羨”不代表會滿足,他們會慢慢變成“徒”、“士”,再追求成為“大夫”階層的一員。
一旦某人得到了階級飛躍,怎麽可能沒有名下的土地和奴隸?
樓氏想讓人賣命,土地、奴隸或其它什麽資源,隻能是由家族來支出。
當然,在那一個過程中,樓氏肯定是最賺的一方。
理由是土地、奴隸或資源可以搶,該繼續給樓氏賣命的人,他們還是樓氏的人。
這叫什麽?員工賺了,老板隻會賺更多。
樓令不是為了遵守當代的規則才不大肆增加武裝人員,看看十多萬隻挑出多少合適的人就該知道,主要是合格的兵源不夠。
如果連基本的身體素質這一關都過不去,硬要讓人踏上戰場,消耗糧食養著,再讓敵軍多砍人頭啊?
哪一天樓令能夠拉出三五萬大軍,不光是樓氏治下的人口增多,一定是糧食足夠了。
“滿清四萬萬人,能打的軍隊才多少?我該滿足了。”樓令知道這麽類比不正確。
滿清統治時期一直在愚民與弱民,屬於有意為之。
樓氏則是暫時無法讓治下每一個階層都能夠吃飽飯,並不是刻意為之。
“楚軍輪換部隊了。”魏顆進行提醒。
樓令“哈哈”笑了兩聲說道:“應該的。”
這恰恰說明了樓令剛才謹慎是對的。
不就是楚軍高層發現他們沒有上當,想要再一次引誘嗎?
臨戰變陣是大忌!
在變陣的時候,往往是一支軍隊最為脆弱的時刻,原因是部隊被調動起來,遭遇襲擊很容易出現協調上的問題。
“猛攻!”樓令發出指令。
魏顆可以在事前提意見,有了明確的命令,再有意見也不能拒絕,當即下令自家部隊遵從軍令。
“剛才有優勢不推進,為什麽現在猛攻?”魏顆能夠問。
樓令詫異反問:“為什麽不猛攻?”
他們已經明確知道正在跟己方交戰的敵軍質量。
楚軍高層也知道派出交戰的部隊是什麽成色,他們還敢在交戰狀態中大規模調動部隊。
多少假裝潰敗的軍隊,他們裝著裝著真的潰敗了。
說到底就是軍隊的素質不達標,別玩太花裏胡哨的操作。
魏顆就看到己方部隊展開猛攻,調動狀態的楚軍成片被瓦解,潰兵衝向了列陣前進的友軍,一衝之下不是將友軍的方陣衝得七零八碎,便是前進通道受阻。
戰場上就出現了很神奇的一幕幕,晉國的下軍高歌猛進,永遠是多數晉軍在打少數楚軍,楚軍卻是陷入了自行造成的泥潭,楚軍的潰兵一直在充當晉軍“先鋒”衝擊友軍的軍陣。
“還能這樣?”魏顆不能說驚到,但是一定長了見識。
他們這一邊大有一萬五可以將四萬楚軍打得崩潰的趨勢,不止是緩解了正麵戰場壓力,能夠說對整場戰局的交戰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郤錡和郤至就抓住機會展開反攻。
欒氏雖然表現得比較遲鈍,後麵一樣加入反攻。
先前,欒書派去其他家族的傳令。
一直在等待機會的其他晉軍,看到楚軍有被打崩的趨勢,怎麽可能忍得住。
“壞事了啊!”子反急得跳腳。
子重則是一臉凝重地說道:“小覷了樓令!”
這也是樓令一開始表現得過於謹慎,導致楚軍高層出現了判斷上的失誤。
包括子重、子反、子革在內,幾乎所有楚軍高層都認定晉國下軍不敢突擊得太猛,要不然他們又不是瞬間失智,怎麽會在交戰狀態下大規模調整軍陣。
而他們之所以調整軍陣,原因是扛線的晉軍有支撐不住的跡象,要重新穩住側翼,抽調更多的部隊加入正麵猛攻。
現在,楚軍高層麵臨抉擇,見勢不妙丟下與晉軍糾纏的部隊撤退,還是增兵試圖扳迴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