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史書一看,會發現諸夏曆史走到春秋中期,位處“楊梁”的戰爭,它不止是敵我兩軍用兵規模最大的一次,還是首次進行超大規模陣地戰的戰役。


    開打之前,楚軍駐守在防線上的兵力規模達到二十四萬,前來的晉軍和宋軍合起來超過十萬。


    等正式開打後的第十天,晉軍的兵力規模增加到二十萬左右,楚軍的兵力則是恢複三十萬以上。


    兩邊合起來一共有五十萬大軍,可能不止是諸夏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第一次,講事實就是小破球軍事曆史上的首次。


    在同一時期,小破球上誕生文明的族群並不多,或者說誕生的國家真的不多。很多族群隻是在文明的初始階段,既是部落或部落聯盟的存在模式。


    將國家和部落算進去,其他文明的用兵規模,最多可能也就兩三萬,數十人的村莊械鬥或數百、幾千人的交戰規模才是主流。


    沒有樓令幹涉的曆史之中,晉國和楚國的戰事規模有這麽大嗎?當然沒有合起來五十萬大軍交戰的規模。


    隻不過,晉國在欒書進行軍事改革之後,確確實實是有了十五萬的軍隊編製,有幾次四個軍團一起南下與楚軍交戰,楚軍出動二十多萬迎戰。


    十五萬的晉軍,加上晉國一眾小弟的兵力,晉國陣營合起來的兵力基本在二十五萬左右。


    因為晉國編製擴編的關係,楚國被迫增加出兵規模,從以前十萬到二十萬左右,增加到每一次的二十五萬左右。


    所以說,即便是沒有樓令幹涉,晉國與楚國的爭霸戰爭也發生過合起來五十萬大軍參加的戰役,隻是這種規模的戰役發生的次數並不多。其中打得最狠的當屬“鄢陵之戰”了。


    在晉國和楚國動輒揮軍十幾萬交戰的年代,強如齊國最多也就動用十萬左右的兵力。隻是十萬齊軍裏麵超過一半是自願隨軍的“勇士”,並非是正兒八經的在冊戰兵。


    其他的國家,他們沒有那個能力或不願意,一直嚴格按照與周王室的約定,如鄭國、魯國、宋國、衛國有能力也隻是維持三萬七千五百的軍隊規模,其他國家則是屬於想增加軍隊規模也做不到。


    以“鄢陵之戰”為分界線,齊國和吳國要等九十多年之後,兩邊的參戰部隊才分別達到十萬。他們在“艾陵”這個區域爆發了敵我雙方合起來兵力超過二十萬的戰役,史稱“艾陵之戰”。


    進入戰國時期之後,各個強國的用兵規模在起初並沒有太大增加,真正帶動列國擴大參戰部隊規模的國家是秦國。


    秦國也是諸夏曆史上第一個不講究“士不教,不得征”規矩的國家,他們在被逼急的時候發動全國的男女老幼齊上陣,結果五十多萬秦軍被五萬魏軍打得抱頭鼠竄。


    在“河西之戰”後,各個強國的用兵規模開始猛增,動輒就是十幾二十萬大軍出動,大型戰役幹脆就是敵我兩軍合起來的參戰部隊超過五十萬的規模。


    要說戰國階段哪一場戰爭的參戰兵力最多,無疑是秦國的滅楚之戰,當時王翦統率六十萬秦軍要消滅楚國,楚國則是動員四十萬大軍抵抗,直接讓兩邊的參戰兵力達到一百萬之多!


    如果西方曆史沒有造假的話,他們在公元前爆發的戰爭之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哪一次呢?根據他們的記載,大流士三世統率將近十三萬大軍與統率以馬其頓為主力的約四萬希臘聯軍的亞曆山大交戰,史稱“伊蘇斯之戰”。


    而有些文明,他們所謂的史詩之戰,極可能就是一場合起來參戰數十、幾百、上千的兵力規模,將過程寫得再怎麽波瀾壯闊,其實就是爆發了村鬥。


    當然了,不是抬高或者貶低,每一個文明都有屬於自己的軍事巔峰時刻。比如一戰或二戰階段,好多西方文明的國家,他們全國的兵力合起來基本超過百萬,乃至於有兵力規模超過千萬級別的國家存在。


    “楚國啊……,一個極其堅韌的國家。”樓令一直都承認這一點。


    士魴不知道樓令想說什麽。


    “在今年,他們剛剛與吳國進行了史上第一場大型水戰。”樓令說的是剛剛結束不久的‘鳩茲之戰’。


    士魴聽得更迷糊了。


    “我是說,楚國暫時沒有側翼之憂,能夠拿出全部的力量投入‘楊梁之戰’這一場戰役。”樓令說道。


    他們跟楚軍防線的距離約是兩百來米,借著夕陽能夠看清楚防線上的布置。


    這邊的防線暫時沒有曆經過交戰,保存了原有的樣子。


    在最外圍,能夠看到一層又一層的籬笆牆和土牆,一些刻意留出來的通道周圍擺滿了拒馬或是鹿角。


    稍微裏麵一些,土牆的高度明顯被緊急加高。這能夠從土牆的顏色區分出來,之前修築的土牆顏色更淺,新加高的土牆則是更深。顏色淺是因為已經幹燥,顏色深是潮濕呈現深色。


    幾條防線上有著眾多的地表甬道,它們基本上加了頂蓋,防止被箭雨覆蓋之後無法通行。


    硬要說點什麽,建立那麽長又縱深很寬的防線,需要消耗的木頭絕對是巨量。這一點從周邊樹林被砍伐得不成樣子,能夠側麵看得出來。


    二十多萬的聯軍,分布在長四十多裏、寬二十多裏的區域之內。


    超過三十萬的楚軍,他們的防線加營區,占地肯定比聯軍更廣。


    樓令所知道的是“楊梁”成了楚軍的指揮中樞,一眾大人物居住在城內,周邊則是密密麻麻的帳篷以及窩棚。


    雙方的用兵規模都顯得很龐大,哪一邊的指揮中樞外圍都布滿己方的軍隊,明顯不是一次偷襲就可以分出勝負,誰都不肯認輸撤退的話,打上幾年的時間都屬於尋常。


    樓令喜歡這樣的交戰模式。


    不說打上幾年,隻要僵持個三年的時間,哪一個陣營都會有無數的將士倒在戰線之上。


    等這一場戰役分出勝負,過於龐大的傷亡數字,加上交戰期間積累了足夠多的仇恨,以後恐怕沒什麽君子之戰了。


    那麽就是說,諸夏這個文明正在麵臨轉折。可能在這一場戰役交戰過程中,許許多多非常規手段就被使用出來,致使諸夏各國的戰爭提前走進無所不用其極的階段,徹底改變既有的主流交戰模式。


    多少年了?


    知道樓令被憋得有多麽難受嗎?


    打無所不用其極的戰爭,比的就是誰的道德下限更低。


    會湧現出無數的聰明人,研究出各種軍事謀略,拉低人類的道德底線。


    在比較道德底線的這種事情上,春秋時代的人怎麽跟曆經過各種毒打以及接受海量信息的現代穿越者比?


    所以,樓令不一定要比當代的人更聰明,比他們更沒有道德底線就行了。


    “我也不算是壞人吧?提前進入到總體戰模式,更早形成疆域大一統,難道不如打了將近兩百年的戰國好?”樓令會有這種想法,擺明就是有心理負擔。


    怎麽可能不會產生心理負擔呢?


    正在進行的戰役,每一天倒下的人超過一千,戰況激烈的當天可以倒下三五千人。


    這一場戰役之中,好多原本可以當吃瓜群眾的人,也就是晉國陣營的那些列國之人,他們會變成填線寶寶。


    這些國家的軍隊消耗在這一場戰役,怎麽可能不會產生影響。可以是列國之間的軍事摩擦增多,也能是弱國被強國被攻占,一定會發生的事情是貴族對其他階層的壓榨更嚴重。


    要是在有業障的世界,僅僅是樓令推動那一些,一定是業障纏身的結果,看就看晉國的國運庇不庇護又頂不頂得住了。


    本就在交戰的區域,在楚國君臣得知聯軍在其它位置有應對舉動,交戰的烈度降低了下來。


    齊軍抓住機會大舉增兵,僅是戰線之上就屯駐一萬五千,後麵還有一萬多齊軍以及一萬五千的晉軍。


    那一萬五千晉軍是隨時準備填補戰線的部隊,也能看作是監督齊軍的督戰隊,他們來自郤氏。


    楚國君臣發現齊軍趁機增兵,講實話是對降低交戰烈度感到後悔。


    “我們再一次錯估了齊軍的堅韌。”子革不是要打做出決定那些人的臉,說出去則是跟打臉沒有區別。


    楚君審不以為意,說道:“兩邊第一次打這樣的戰役,有所疏漏屬於正常。”


    這倒是大實話。


    以往雖然也是陣地戰,但是雙方列陣而戰,並非是在構築的防線上交戰。


    列陣而戰的話,進退取決於哪一邊能夠更好的維持陣型,一旦陣型被瓦解根本沒有立足的能力。


    有工事的防線不一樣,進攻方推進速度快不了,防禦方有更多的時間補充兵力,太容易在一片陣地上來迴拉鋸。


    無論是聯軍,還是楚軍,兩邊的將校都在用極快的速度積累經驗,意味著他們對當前的交戰模式到底有多陌生。


    “樓氏之主沒有發起攻擊嗎?”楚君審問完,吩咐道:“派人送些酒肉過去。”


    自然會有人應命。


    以君主之身臨陣給敵國大將送酒肉,楚君審經常幹這種事情。


    很多時候,楚君審是為了離間,有的時候則是代表一種尊重,具體怎麽解讀從送去什麽酒和什麽肉去區分。


    例如說,送去佳釀與鹿肉,便是一種尊重。


    今日是兩軍在開戰針線上采取額外行動的第一天,多個方向並未真正接觸,後麵正在爭奪的防線也停止交戰,進入到了暴風雨前的寧靜。


    樓令這一邊,見到了楚國的使者,也收下了楚君審送來的酒肉。


    “寡君讓外臣慰問晉卿之餘,敢問晉卿二三事。”孫安第一次見到樓令本人,見麵的那一刻就覺得盛名之下無虛士。


    不用樓令刻意去維持風度,本身有著高強的武力值,再加上久坐高位,氣度早就培養出來了。


    “請問楚君有何事問詢?”樓令說道。


    孫安問道:“聽聞對鄭國的作戰乃是晉卿一力推行,不知道是否屬實?”


    樓令沒什麽好隱瞞,也知道瞞不了,說道:“正是。”


    “寡君另有問詢。”孫安與樓令對視,扛住心理壓力,問道:“在‘楊梁’的會獵可能時日長久,樓氏願意給秦國恢複元氣的時間嗎?”


    聽到這一句話的樓令“哈哈”大笑起來,再解釋道:“外臣不是取笑楚君。當然知道這一戰會耗時很久,與樓氏繼續入侵秦國並沒有衝突。”


    會當場發笑,主要是樓令突然間知道最明白自己的人竟是楚君審。


    看看孫安代表楚君審的兩次提問是什麽,能夠知道怎麽迴事了。


    楚國近年來才減少對周邊鄰居的兼並。


    論起來,楚國是兼並列國最多的國家,才有了如今的疆域麵積和人口。


    沒有缺失教育的楚君審,他哪裏不知道楚國君主的主要責任,正是有機會就開疆拓土。


    再看看晉國近百年來怎麽迴事,明明有足夠的實力卻是束手束腳,簡直不像是一個強國該有的樣子。


    晉國發生改變是從割奪鄭國的“製”地開始,今年又占領鄭國的北部和西部。


    其他諸侯可能還沒有迴過神來,本就在做那種事情的楚君審哪裏沒有絲毫察覺,派人來問隻是進行確定而已。


    “安有所請求。”孫安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道樓氏願不願意接受外人求學?”


    樓令給愣住。


    求學?


    當前或以前,自然有求學之風。


    例如說,周王室那邊有專門的國學,吸納本國公卿子嗣,也願意接納列國諸侯的公子或公孫前去求學。


    另外,魯國的貴族也經常會接納他國的貴族子弟,讓他們成為自家的家臣,再提供一些儒學的典籍。


    再過上幾十年,魯國的貴族甚至會開辦私學,孔丘與少正卯就是因為吸納生源鬧出極大的矛盾。相傳孔丘得勢就用莫須有的罪名將少正卯給宰了。


    可是在當下,列國貴族除了會去周王室或魯國求學之外,各國之間並沒有互相求學的風氣。


    “安聽聞樓氏有眾多學堂,願意吸納外姓之人求學。”孫安進行了解釋。


    確實是有這樣的事情。


    起初,樓氏隻在內部吸納附庸的子女。


    慢慢的,樓氏開始接受不是附庸的家族送來子女求學。


    當然了,樓氏不會什麽人都教一樣的知識,肯定會設置知識壁壘。


    而樓令願意接受其他家族的子女前來求學,往擴大影響力的方向理解就對了。


    近現代的美國,他們為什麽求著他國民眾去留學?不是他們有多麽高尚,願意將自己高尖端的知識傳播出去,其實是為了培養意識形態。


    樓令當然希望樓氏的意識形態能夠在晉國變成主流,乃至於從文字到各種符號變成樓氏的標準。


    隻不過,哪怕是能夠成功,消耗的時間不會短。


    “這個嘛……”樓令笑著說道:“什麽時候你我兩國恢複和平,樓氏歡迎楚人前來求學。”


    晉國都沒有變成樓氏的模樣,哪裏輪得到對外輸出?


    孫安滿臉的可惜,行禮進行告辭。


    同樣在場的樓小白等孫安離開,才說道:“楚人很敏感。”


    可不是嘛。


    事情發生在晉國內部,哪一個家族都沒有太當迴事。


    要是晉國內部的家族真當一迴事,他們要麽是玩命地抵製,不然就該蜂擁著去樓氏求學了。


    “楚人對於求學確實遠超他國之人。這個跟楚國內部的競爭更激烈有關。”樓令不忘調笑,說道:“奈何楚國留不住真正的人才,培養出的人才會為他國所用。”


    這可不止是發生在戰國時期,春秋階段就有不少楚人北上為晉國效勞,才有了“楚才晉用”這個成語。


    樓小白就不理解了,問道:“那父親為什麽拒絕孫安呢?”


    “楚國並未真正衰弱,想玩思想植入,起到的作用不大。”樓令相信樓小白能夠聽得懂那些名詞,往下繼續說道:“盡管我們的教材有經過嚴格甄選,硬貨還是有不少。晉人學了問題不大,一旦楚人學了去,他們就要將知識用在與晉國的對抗上麵了。”


    其它的不說,樓氏可是有專門的數學課程,哪怕隻是加減乘法,學會了起碼會是一名合格的會計師。要是這人再聰明一些,自學了相關的管理手段,用在家族的管理和建設上,知道能夠起到多麽大的作用嗎?


    對了,春秋時代就有加減乘除的九九表格了,這一點能從管夷吾的著作找到證據。樓氏的數學隻是出現了新的公式。


    九九加減乘除的表格沒什麽?那麽,知道全世界那麽多國家,有多少個國家使用這樣的表格嗎?全歐洲隻有英國使用,並且還是東大派教師過去教才普及;亞洲倒是多個國家使用,無一例外都是悠久的曆史中從華夏傳過去。


    沒有九九加減乘除表格的國家,精英倒是有自己的算數方式;接受快樂教育的群體是什麽鬼樣子,隻能說離開計算機連九加九等於多少都要扳手指算好久。


    所以是什麽?論牛馬的素質,東大真的是全世界最高。


    樓小白的生長環境,注定他在了解其他家族或國家會經受一波思想衝擊,再因為自己是樓氏世子而感到自豪。


    當樓令說不想被楚人學聰明之後,立刻讓樓小白認為是大實話了。


    夜幕降臨。


    楚國高層擔心樓令派軍偷襲,防線前麵點了非常多的篝火,防線內部的一處處也是亮起火把。


    那是樓小白混在楚軍之中奪取防線給楚國君臣記住了教訓,他們會思考更多,補足更多存在的漏洞。


    隻是吧?樓令多大的毛病,敢於在敵軍深度戒備的時候,派軍實施夜襲呢。


    運動到側翼的這一支聯軍,樓令同樣做出防止楚軍夜襲的準備,隻能說兩邊想一塊去了。


    如果樓令是魂穿到楚國,並且原身的家族地位不低,也許就不用等待二十年這麽久,提早改變這個時代的戰爭模式。


    正麵戰線那一邊,楚軍卻是對齊軍發動夜間攻勢,一直打到天色放亮,更多的楚軍投入攻勢。


    “已經被洞悉,他們卻是沒有更改計劃。”樓小白當然可以翻看送過來的戰報。他看向樓令,問道:“我們不展開進攻嗎?”


    是的,樓令隻讓加強營寨的工事,並未下達準備攻擊當麵楚軍防線的命令。


    有兩支楚軍正在迂迴,他們攻打了一個月未能將防線收複,真正應該感到著急的人是楚國君臣才對。


    樓令率軍移動到楚軍防線的側翼,以當前的情況不存在輕易奪取防線的可能性,倉促發起攻勢純粹就是讓發起攻勢的將士去找死。


    隻要樓令率軍屯駐在楚軍的防線側翼,便是對楚國高層施加極大的心理壓力。


    所以了,樓令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準備,包括打造一應可以用得上的器械,以及調來更多的軍事物資。


    “你之前打造了不少盾車?”樓令問道。


    樓小白說道:“本來是為了攻取鄭國的城池,打造了許多器械。它們來‘楊梁’之前被下令燒毀了。”


    “我已經吩咐砍伐更多的樹木。既然你有相關的經驗,負責去督造吧。”樓令說道。


    至於什麽器械在攻打楚軍防線可以用到,需要樓小白自己去思考。


    要錯的離譜,才會讓樓令進行幹涉。


    樓小白沒有馬上走,思考了一陣子,問道:“可以打造弩車和投石車嗎?”


    相關的技術儲備,樓氏當然有。


    隨軍的工匠有沒有打造弩車或投石車的經驗?有圖紙的話,哪怕之前沒有經驗,前期的速度稍微慢一些而已。


    樓令篤定楚軍不會出防線,他們起碼在當前會有足夠的時間。


    移動到己方側翼的聯軍大舉伐木,楚國高層收到這樣的信息,能夠大概猜出是要打造什麽工具,隻是猜不到會是什麽工具。


    要說現在哪個國家對樓氏最為了解,要屬於策反過樓氏叛徒的楚國了。


    那些背叛了樓氏的是什麽人?他們是外科醫術不錯的醫匠。


    因為有著一手不錯的外科醫術,他們會得到其餘人更多的尊重,有更多的條件接觸地位不低的人。


    背叛家族的醫匠了解的信息不少,他們在背叛之後,願意透露更多樓氏的信息給楚國高層,換取更高的地位和待遇。


    所以,楚國高層真的知道樓氏內部不少事情,包括效仿楚國大肆使用鐵質農具,對研究各種工具有著極強的熱情。


    樓氏效仿楚國使用鐵質農具?雖然不是效仿,但是楚國的的確確是第一個大量使用鐵包木農具的國家。


    要說發明工具的話,在公輸家族崛起之前,多數新式工具是由楚國、吳國、越國來發明。關於這一點,考古界已經給了不少證據。


    為什麽孫安尋求派人去樓氏求學?正是因為楚國高層知道樓氏在發生什麽,有心去學習更多的技術。


    在接下來的四天之內,齊軍與楚軍一再血戰。


    等衛軍抵達戰場,晉軍先接替齊軍防守戰線,齊軍撤出戰場,又讓衛軍逐漸填進戰線,最後晉軍重新撤出去。


    當了八天左右填線寶寶的齊軍,他們前後參戰的部隊約是三萬,輪到撤到後方休整,損失的有效戰鬥力達到了驚人的一萬三千餘人。


    肯定不是全數戰死,包括重傷、殘疾以及失蹤,或是精神崩潰無法再戰。


    單算戰死人數,齊國君臣給晉國君臣的數字是七千餘人。


    而齊國君臣匯報對楚軍的戰果,信息是殺死一萬一千多楚軍。


    以上數字是能夠找到屍體的那一部分。


    齊國君臣沒有向晉國君臣匯報抓了多少俘虜,他們隱瞞下來是想後麵私下找楚國交換俘虜。


    盡管是曆經了血戰,齊國君臣卻是高興遠過於哀怨。


    經過這一場血戰,齊國君臣明顯發現幸存的部隊發生了極大的轉變,認為齊國有了一支真正的精銳。


    事實也會是那樣。


    一支曆經過血戰的部隊,隻要不是以崩潰的結局,精氣神方麵一定會發生銳變,變成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強軍。


    “另一邊戰況激烈,聽說衛軍在第一天就陣亡了兩千人,導致部分防線發生崩潰。”魏顆沒有取笑衛軍的意思,繼續往下說道:“孫林父親自參與拚殺,止住了衛軍的潰退。再一次證明隻要衛君不發瘋,衛軍還是挺能堅持的。”


    這算是一個冷笑話。


    衛國這個國家的奇葩之處就在於總有瘋子或低能兒坐上君位,他們國內的貴族質量卻是非常不錯。


    樓令知道魏顆想說什麽,搶先說道:“上軍和新軍還在跟楚軍繞圈子,他們什麽時候開打,才是我們進攻的時機。”


    總得來說,楚國君臣的目的達到,成功讓晉軍分兵了。


    一眾聯軍之中,真正能打的沒有幾個,無疑晉軍會充當絕對的主力。隻要戰線上的晉軍數量減少,便可以讓楚軍增加一絲的勝算。


    魏顆還是安耐不住,說道:“每天眼瞪眼,楚軍還在不斷進行挑釁。”


    “我們準備得更為充足,楚軍就會越危險,他們當然會挑釁。”樓令笑著往下說道:“哪怕楚君給我送來女裝,也不會讓我下令進攻。”


    啊?


    送女裝?


    曆史上真有這樣的事情,隻不過不是諸葛亮給司馬懿送女裝,其實是發生在隋朝的一次戰役。


    魏顆聽得目瞪口呆,倒是明白樓令的意誌難以動搖了。


    樓令是要消耗列國的軍隊,也能夠消耗本國其他的軍隊,更是在消耗楚國的軍隊,輪到樓氏的軍隊要不要被消耗,肯定是會悠著點啊!


    其他人來催,沒有用。


    什麽時候郤錡催了,倒是會讓樓令當迴事。


    那麽,郤錡會催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耀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耀與忠誠並收藏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