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出征,出征!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怕生?
還是怕再來一次弑君?
也許不是想表達上麵兩種情緒,單純就是沒有安全感。
樓令問道:“是有人對君上不敬嗎?”
晉君周立刻說道:“並沒有對寡人不敬。”
樓令沉默了一下下,說道:“一切會好起來的。”
晉君周重複道:“無人對寡人不敬。”
想來也是,晉君周沒有急於拿迴屬於一國之君的權力,自然不會有人進行打壓。
一個不搞小動作的國君,群臣自然樂意表現出恭敬,君臣看著也就相處和睦。
樓令說那一句話,其實是在試探晉君周有沒有著急拿迴權力。
年紀小的晉君周兩句話暴露出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他確確實實是覺得卿大夫權柄太大了!
什麽情況啊?
晉君周都說沒有人對自己不敬。
然而,晉君周那樣說確實是暴露了。
“君上且先適應,日後臣一定相助。”樓令給予了保證。
晉君周趕緊掃視其餘人,沒發現有誰在刻意注意他們這邊,才抿著嘴對樓令點了點頭。
一國之君要是完全沒有實權,國家一定會亂起來。
怎麽那麽說呢?
君權太重的話,國家命運係於一人之手,顯得太過於危險了。
要是一國之君完全沒有實權,眾臣互鬥是必然,等一個權臣完全把控權力,也讓國家命運落到一個人的手中。
對於國家來說,君權與臣權最好是保持一種平衡,互相製約來減少犯錯的可能性。
所以,樓令是真的會適當地支持晉君周,不使得晉國在卿權的指導下猶如脫韁野馬一般亂衝亂撞。
這樣一看,樓令好像挺高尚的樣子?
其實,保持君臣的互相製約,對一國之君或權臣來說才是最好的局麵。起碼互相之間有敵人,不至於一國之君亂搞,也不會讓權臣過於膨脹。
真的形成那樣的局麵,國家大亂的可能性被減少,膨脹速度過快的樓氏也可以有更久的沉澱期。
對國家好,樓氏也好,樓令肯定願意盡力維持局勢。
一場宴會完畢,各自迴家進行最後的準備。
翌日。
誓師大會在城外舉行。
晉君周親自到場,進行一係列的祭祀,再下令一一占卜,隨後送走了前往不同戰區的軍團。
什麽占卜?自然是對某一場戰爭進行預測,得出的占卜結果一定是:大吉!
“你昨晚跟君上聊什麽,能聊那麽久?”郤至在車廂裏麵半躺,閉著眼。
樓令知道當時沒有人旁聽在聊什麽,還是實話說道:“君上很沒有安全感,我進行了諸多的安慰。”
郤至“嗯”了一聲,說道:“沒有安全感是正常的。”
“的確是啊。”樓令轉頭看向窗外,說道:“我們這一位君上看著年紀輕,想法方麵似乎不少。隻要他不學景公或厲公,或者說不讓他走景公或厲公的老路,我們不能約束得太緊。”
郤至睜開眼睛挑了挑眉,說道:“你想得還真多。”
樓令一點不慌,說道:“想要維持君上的體麵,我們給予體麵再擁有實權,我能不多想嗎?”
郤至重新閉上眼睛,說道:“想要雙方過得去,確實是要維持一個平衡。你有那個能耐,腦子也好,更知道自己的身份,多操持一些吧。”
他們這些卿大夫又不是全員傻子,哪可能不知道君權與臣權必然相爭,任何一方壓得對方抬不起頭都是一種隱患?
盡管知道那些道理,該怎麽去維持一個平衡,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經常就是玩脫了才導致大亂。
“這車怎麽樣?”樓令改了個話題。
郤至又是先“嗯”了一聲,隨後呢喃似得說道:“要用一段時間才知道。”
樓令下令打造了八輛馬車,同一時間分別送給了國君與幾位卿大夫,其中自然有郤至的一輛。
郤至在樓令問起的時候沒有讚美,完全是兩人關係真的到位,也說了很真實的話。
東西好不好,肯定是要用一段時間才會知道。
剛拿到手不久,來不及體驗就一通讚美,看著就是能有多假就有多假了。
樓氏用來送人的馬車打造得比較舒適和豪華,以送給晉君周的馬車最龐大。
舒適指的是有減震裝置以及內部空間足夠大,能躺和能坐是基本要求,甚至可以在上麵吃喝拉撒。
豪華就是用上了各種後世十分名貴的木料,再加上各種皮草鋪墊,有銅與黃金的裝飾品。
這一次出征,每一位卿大夫都用上了樓令送的馬車,他們剛出發可能還不覺得,走了有一段路程就能體會出與以往的不同了。
而樓令之所以送他們馬車,其實是在打廣告,後麵會向市場投入販售。
當然了,拿到市場販售的馬車不會像一國之君或卿大夫那樣豪華,會分出好幾種檔次,總有一款會適合當代貴族的需求(買得起)。
下軍在朝齊國的方向開拔。
他們出“新田”之後,走的是先去“故絳”,隨後再走“黃父”抵達少水一線,沿著少水西岸一路南下,最終過“孟門”抵達靠近衛國的晉國南部的路線。
這一條行軍路線會路過的家族非常多,包括公族一眾封君以及郤氏、荀氏、範氏,總跋涉路程不會少於六百裏。
要去征討伊洛之戎的上軍與中軍、新軍先走同一條路線,一直南下到“孟津”過大河,抵達周王室境內再分開。
屆時,上軍拐向西南,直撲伊洛之戎而去;中軍和新軍則是進入鄭國地界,他們會先對鄭國展開征討,等鄭國屈服再去打衛國,最終進入宋國地界與諸侯聯軍會合,一塊征討陳國與蔡國。
下軍耗費八天來到晉國南部一個叫“沫”的地方,停下來進行必要的休整。
這個“沫”的舊名叫“朝歌”。
沒錯,當地就是殷商最後的都城,後麵成了衛國的一部分,再之後被赤狄占領,晉軍從赤狄手裏搶奪,後來成為晉國的疆域之一。
“孫林父來了?”
“是啊,正在轅門處等待。”
晉國要討伐衛國,不是悄咪咪出兵入侵的方式,去年就派出使者宣讀罪行再宣戰了。
將要負責討伐衛國的軍團,是晉國的中軍和新軍,問題在於衛國君臣並不知道。
衛國君臣得知晉國的下軍抵達“沫”進行休整,衛君衎立刻派出執政孫林父過來了。
郤至問道:“見嗎?”
樓令想了想,說道:“見一見吧。”
下軍休整完畢之後,他們會從大河比較窄且河床淺的“棘津”過河進入衛國地界,隻是並非進行討伐,純粹就是和平性質的路過。
什麽?
晉國已經對衛國宣戰,晉國的下軍還能夠和平從衛國地界路過?
那是什麽操作?
要是發生在其餘時代,這樣的事情看著會顯得搞笑且荒謬。
可是,春秋時代這樣的事情就顯得很正常。
既然下軍不負責對衛國展開軍事行動,下軍將和下軍佐也就有必要接見孫林父這位衛國執政。
“兩位率軍討伐齊國?”孫林父剛才從郤至的暗示明白,下軍的目標不是衛國。
樓令接話,說道:“是啊,我們的目標是齊國。途經衛國的時候,不會有主動的軍事行動。”
下軍不打是建立在沒有遭受攻擊的前提下,遭到攻擊肯定會反擊。
孫林父問道:“那是誰來懲罰我們?”
這位是個明白人,使用的是“懲罰”的用詞。
郤至說道:“中軍和新軍。”
“啊!?”孫林父被驚到,張大嘴巴保持錯愕表情很久,迴過神來惶恐地說道:“我們竟然需要中軍和新軍來討伐?!”
那可是晉國的兩個滿編軍團!
一個晉國滿編軍團相當於列國三個軍團,總兵力七萬五千打衛國,是想把衛國滅掉嗎?
並且,統率中軍和新軍的人是郤錡。
天下間有誰不知道郤錡囂張跋扈到了極致,出了名的做事不管不顧?
“我們該付出什麽代價,讓二位負責懲罰呢?”孫林父現在就一個目標,反正由誰主持討伐衛國都是比郤錡好。
郤至盡管貪婪,大小事上卻是拎得清,怎麽會搶中軍和新軍的活?他說道:“都一樣的。”
孫林父心裏吼道:“不一樣!”
關於郤至的貪婪,自從他負責晉國的總邦交,沒少利用職權勒索列國。
隻是,麵對貪婪的人,以及麵對喜歡使用暴力的人,涉及到戰爭的層麵,多數人更願意麵對前者。
那是貪婪的人隻要利益給到位,雙方不用多死人,輸一次就夠了。
喜歡使用暴力的人,挨打了一頓還要奉上賠償,完全就是接連輸兩次。
“瞧我的記性!”孫林父一拍額頭,唿喚外麵的人抬箱子進來,再說道:“這是一些小小心意,奉予二位。”
郤至臉上的笑容真實了很多,秉承拿錢辦事的態度,說道:“這一次對衛國隻是小懲大誡,衛卿不必心慌。若衛卿再邊境等候兄長,及時見兄長一麵,當即誠懇認錯,雙方自然不用開打。隻不過嘛……”,後麵用得著繼續說嗎?
孫林父秒懂,再拜托道:“能不能請溫氏之主派人先行會知晉卿呢?”
講實話,郤氏的一叔二侄在國內外的名聲都不好。
郤錡是出了名的暴躁。
郤至的貪婪無人不知。
郤犨幹脆就是貪婪和荒淫的名聲並駕齊驅了。
什麽情況?貴族喜歡玩女人可不會有荒淫的名聲,乃至於玩某些女人是給一條生路,或是給予富貴。
那麽,郤犨一定是幹了有違常理的操作,才搞得獲得一個荒淫的名聲了。
通常情況下,春秋時代獲得荒淫的定義,要麽是五服內亂搞,不然就是與某貴族的妻子亂來。
早年間,郤犨搞了趙氏小宗的妻子,得了一個荒淫的名聲,後麵更是一再放飛自我,與多名貴族的妻子有染。
那是“妻子”啊!
可不是媵(小妾)之類。
如果不是郤氏勢大,光郤犨有一個荒淫的名聲,早就給社死,隻能躲在封地不敢出門。
然而,正是因為郤氏勢大,郤犨不止能夠活躍在國家層次的舞台,還是作為六卿之一。
得到孫林父的拜托?
郤至很現實地讓人將屬於自己那一份的箱子抬到後麵,親自去查驗了一番,迴來之後說道:“我會派人去見兄長。”
孫林父就愛郤至這種拿錢辦事的為人。
最大的事情辦完,孫林父沒有馬上告辭,調整心態與郤至、樓令聊起了天下大勢。
主要還是孫林父為衛國進行發聲,提一些衛國麵臨的情況,請求晉國能夠給予理解,再暗示郤至不會白照顧衛國,衛國一定會進行實際的感謝。
怎麽沒有樓令的事情?
那是因為樓令雖然是晉國卿大夫之一,但是並不負責與衛國的邦交。
實際上,隨著欒氏、韓氏相繼覆滅,搞得好多國家沒有了對接的卿位家族進行邦交。
到現今為止,有太多的事情牽絆晉國君臣的精力,他們還沒有做好相關的分配。
有總理權限的郤至卻是有權與各國展開邦交,自然需要衛國更明顯的巴結。
“衛國很識相啊?”樓令剛才已經看出一點,衛國君臣希望由郤至來對接邦交。
郤至問道:“你不看看都送了什麽?”
樓令也不客氣,命人打開那些箱子。
箱子裏麵無非就是綾羅綢緞或玉石、銅錠之類,區分就是高價值的東西占到的比例多寡。
當前送禮真的就是這麽樸實無華。
畢竟,樓氏沒有將紙張賣得到處都是,哪來的字畫呢?
至於說樂器、禮器之類?更不可能說送就送了。
很明顯的事情是,衛國送郤至的禮物價值更高。
對此,樓令沒有什麽心裏不平衡的地方。
講事實就是,郤至從出身到手頭的權柄就是比樓令好和高,衛國君臣更加巴結郤至沒有什麽錯。
如果樓令嫉妒以及不爽,純粹就是分不清大小王了。
他們在“沫”休整了五天,隨後渡河來到衛國勢力範圍,期間渡河耗費了六天。
六天多嗎?
不是走橋梁過河,攜帶那麽多的物資,隻是耗費六天算少了。
最後麵的部隊進入衛國勢力範圍之後,他們當即開拔。
下軍路過衛國都城“濮陽”的時候,郤至、樓令等一些人還進城接受了孫林父的款待。
怎麽不是衛君衎出麵款待?他在準備款待郤錡、中行偃和士匄、士魴呢。
下軍在途經衛國期間,沿途向衛國各地貴族采購了不少的物資,甚至中軍和新軍進入衛國都會展開貿易。
並不是衛國願意接受懲戒才能夠展開貿易,哪怕是敵意再濃的國家,當地貴族也會賣物資給入侵一方的軍隊。這個也算是春秋時代的特色之一了。
下軍借道衛國地界來到魯國。
在下軍離開衛國之後的第三天,中軍和新軍踏入衛國。
明確知道有大軍前來討伐,事先商議好會投降的衛國君臣,他們還是集結軍隊與晉軍打了一場。
那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下,隨後當場進行了會盟之降。
什麽鬼?
在春秋時代,投降分為好幾個級別。
會盟級別的投降受到的懲罰最輕。
兵臨城下再投降,簽的就是城下之盟。
一旦大敗虧輸或是城池被攻破再投降,投降的級別就是破國之盟。
不同級別的投降,輸的一方付出的代價都不一樣。
例如衛國這一次進行會盟級別的投降,交出一半人手之後,當天就進行贖迴,價格方麵屬於正常,事後無非就是當小弟。
城下之盟不止是賠償高,被俘以及自己交出去的人也要去勝利一方當年限不定的苦力,其實也帶有對國格的侮辱性質,比如直接成了附庸。
破國之盟的侮辱性質最強,輸的一方國君要親自出麵投降,還要任由勝利一方敲詐,一般輸的一方朝堂也要被勝利一方滲透和控製了。
那些就是春秋時期的玩法,到戰國之後保留了一些,隻是戰國涉及到割讓城池的新層次。
話說,晉國與齊國接壤,衛國也與齊國接壤,怎麽下軍還要途經衛國與魯國呢?
簡單來說就是,國境接壤沒有錯,還要看進軍的最優路線。
晉國東部,尤其是東南部,有著太多的濕地與沼澤區域,壓根就不適合大軍進入。
衛國與齊國接壤,可是郤至和樓令需要去魯國與集結起來的魯軍會合,自然是進入魯國,不是直接入侵齊國。
對於跟在晉國後麵毆打齊國,隻能說魯國很愛幹這種事情。
今年還比較特別。
魯國一點都不想南下,跟著晉國中軍和新軍勞師遠征數千裏之遙。
下軍抵達了“曲阜”城外,大軍自然在外麵等候,一些身份高的人入城。
“禮儀之邦,君子之國,嗬嗬。”樓令魂穿之前對魯國沒有任何看法。
在魂穿之後,隨著身份越來越高,與魯國的接觸增多,講實話就是樓令沒有看出魯國禮儀之邦和君子之國該有的氣度或表現。
他們抵達魯國的邊境沒有得到迎接,來到城外也隻是邑令出城應酬,入城之前一個真正位高權重的人都沒有見到。
郤至麵無表情地說道:“君子是聖人,禮儀也是聖人。”
當前隻有一個聖人,也是全天下承認的聖人,那便是周公旦。
至於孔子?他隻是儒教的聖人,儒教得勢自然被尊崇。
樓令知道周公旦是天下人承認完美無缺的聖人,隻是更多就不知道了。
礙於“世修降表”那個家族的操作,講實話就是現代與之利益無關的人,恐怕是對孔聖家族是持負麵看法。
至於對孔子本人?認知最直接的就是有教無類。
得知孔子座下無庶民,也就弟子不是貴族就是貴族後裔,是不是連“有教無類”的認知也破滅了?
有一個事實,那就是孔儒的立場從未改變,想學本事必須交錢(束修)!
這種立場決不能說不對,畢竟知識無價。
春秋時代的眾貴族,他們對周公旦又愛又恨,不敬卻是一定不敢的。
至於說對周公旦後裔?由於魯國各種不爭氣,多數人隻當魯國是一個笑話。
郤至和樓令直至到宮城的城門才看到三桓話事人。
“未能遠道相迎,請二位不要見怪。”季孫行父行禮說道。
郤至保持麵無表情,不樂意開口搭腔。
“怎麽不見魯國集結大軍。難道是寡君的使者還沒有到,或者使者沒有講清楚嗎?”樓令也是麵無表情。
季孫行父再次行禮,說道:“且先入宮接受款待。”
“怎麽好意思接受魯君的款待呢?”郤至說得比較陰陽怪氣。
樓令接話,說道:“這一次入城隻是拜會魯軍君,見一麵就要繼續開拔。”
魯國眾臣之前已經得到消息,晉軍確實沒有紮營的舉動。
郤至帶著怒氣,問道:“使者迴國複命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你們不會連征召令都沒有下達吧?”
這確確實實是魯國君臣幹得出來的事情,他們也不止幹過一次了。
季孫行父與公孫僑如、孟孫南分別對視了一眼,再看向郤至,說道:“怎麽會呢?隻是集結大軍需要時間……”
郤至截斷季孫行父的話,說道:“看來,魯國要效仿齊國和衛國啊!”
那可冤枉魯國了。
齊國有那個膽子。
衛國則是事出有因。
魯國某些有話語權的智障就是自視高人一等,單純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特別。
類似的操作,魯國一百多年來沒少幹。
魯國會那麽幹就一個因素,衰弱了沒有錯,個性絕不能丟,乃至於用這種方式來展示自己的特別。
郤至說完不給魯國眾人說話的機會,很直接轉身就走,且無論魯人喊什麽都不迴頭。
同行而來的晉人,包括樓令當然是走得很堅決。
出現這種事情,魯國一眾人慌了嗎?他們一點都不慌,一些智障還樂嗬嗬的表情。
俺們又再一次在公眾場合表現得與眾不同。
誰麵對晉國都唯唯諾諾,隻有俺們顯得有節操!
至於到了私下跪著認錯?反正隻有少數人看到。
“每一次都這樣,偏偏不能立刻教訓一頓。”郤至是真的生氣。
樓令見得少,問道:“每一次?”
郤至大概是怒極反笑,說道:“你等著看吧,馬上有人偷摸摸過來認錯,再用更恭敬的態度辦事。”
樓令:“……”
講真話,樓令沒搞懂魯國這是什麽玩法。
.......
可能是受台風影響,昨天停電到今天傍晚,實在是抱歉!
還是怕再來一次弑君?
也許不是想表達上麵兩種情緒,單純就是沒有安全感。
樓令問道:“是有人對君上不敬嗎?”
晉君周立刻說道:“並沒有對寡人不敬。”
樓令沉默了一下下,說道:“一切會好起來的。”
晉君周重複道:“無人對寡人不敬。”
想來也是,晉君周沒有急於拿迴屬於一國之君的權力,自然不會有人進行打壓。
一個不搞小動作的國君,群臣自然樂意表現出恭敬,君臣看著也就相處和睦。
樓令說那一句話,其實是在試探晉君周有沒有著急拿迴權力。
年紀小的晉君周兩句話暴露出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他確確實實是覺得卿大夫權柄太大了!
什麽情況啊?
晉君周都說沒有人對自己不敬。
然而,晉君周那樣說確實是暴露了。
“君上且先適應,日後臣一定相助。”樓令給予了保證。
晉君周趕緊掃視其餘人,沒發現有誰在刻意注意他們這邊,才抿著嘴對樓令點了點頭。
一國之君要是完全沒有實權,國家一定會亂起來。
怎麽那麽說呢?
君權太重的話,國家命運係於一人之手,顯得太過於危險了。
要是一國之君完全沒有實權,眾臣互鬥是必然,等一個權臣完全把控權力,也讓國家命運落到一個人的手中。
對於國家來說,君權與臣權最好是保持一種平衡,互相製約來減少犯錯的可能性。
所以,樓令是真的會適當地支持晉君周,不使得晉國在卿權的指導下猶如脫韁野馬一般亂衝亂撞。
這樣一看,樓令好像挺高尚的樣子?
其實,保持君臣的互相製約,對一國之君或權臣來說才是最好的局麵。起碼互相之間有敵人,不至於一國之君亂搞,也不會讓權臣過於膨脹。
真的形成那樣的局麵,國家大亂的可能性被減少,膨脹速度過快的樓氏也可以有更久的沉澱期。
對國家好,樓氏也好,樓令肯定願意盡力維持局勢。
一場宴會完畢,各自迴家進行最後的準備。
翌日。
誓師大會在城外舉行。
晉君周親自到場,進行一係列的祭祀,再下令一一占卜,隨後送走了前往不同戰區的軍團。
什麽占卜?自然是對某一場戰爭進行預測,得出的占卜結果一定是:大吉!
“你昨晚跟君上聊什麽,能聊那麽久?”郤至在車廂裏麵半躺,閉著眼。
樓令知道當時沒有人旁聽在聊什麽,還是實話說道:“君上很沒有安全感,我進行了諸多的安慰。”
郤至“嗯”了一聲,說道:“沒有安全感是正常的。”
“的確是啊。”樓令轉頭看向窗外,說道:“我們這一位君上看著年紀輕,想法方麵似乎不少。隻要他不學景公或厲公,或者說不讓他走景公或厲公的老路,我們不能約束得太緊。”
郤至睜開眼睛挑了挑眉,說道:“你想得還真多。”
樓令一點不慌,說道:“想要維持君上的體麵,我們給予體麵再擁有實權,我能不多想嗎?”
郤至重新閉上眼睛,說道:“想要雙方過得去,確實是要維持一個平衡。你有那個能耐,腦子也好,更知道自己的身份,多操持一些吧。”
他們這些卿大夫又不是全員傻子,哪可能不知道君權與臣權必然相爭,任何一方壓得對方抬不起頭都是一種隱患?
盡管知道那些道理,該怎麽去維持一個平衡,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經常就是玩脫了才導致大亂。
“這車怎麽樣?”樓令改了個話題。
郤至又是先“嗯”了一聲,隨後呢喃似得說道:“要用一段時間才知道。”
樓令下令打造了八輛馬車,同一時間分別送給了國君與幾位卿大夫,其中自然有郤至的一輛。
郤至在樓令問起的時候沒有讚美,完全是兩人關係真的到位,也說了很真實的話。
東西好不好,肯定是要用一段時間才會知道。
剛拿到手不久,來不及體驗就一通讚美,看著就是能有多假就有多假了。
樓氏用來送人的馬車打造得比較舒適和豪華,以送給晉君周的馬車最龐大。
舒適指的是有減震裝置以及內部空間足夠大,能躺和能坐是基本要求,甚至可以在上麵吃喝拉撒。
豪華就是用上了各種後世十分名貴的木料,再加上各種皮草鋪墊,有銅與黃金的裝飾品。
這一次出征,每一位卿大夫都用上了樓令送的馬車,他們剛出發可能還不覺得,走了有一段路程就能體會出與以往的不同了。
而樓令之所以送他們馬車,其實是在打廣告,後麵會向市場投入販售。
當然了,拿到市場販售的馬車不會像一國之君或卿大夫那樣豪華,會分出好幾種檔次,總有一款會適合當代貴族的需求(買得起)。
下軍在朝齊國的方向開拔。
他們出“新田”之後,走的是先去“故絳”,隨後再走“黃父”抵達少水一線,沿著少水西岸一路南下,最終過“孟門”抵達靠近衛國的晉國南部的路線。
這一條行軍路線會路過的家族非常多,包括公族一眾封君以及郤氏、荀氏、範氏,總跋涉路程不會少於六百裏。
要去征討伊洛之戎的上軍與中軍、新軍先走同一條路線,一直南下到“孟津”過大河,抵達周王室境內再分開。
屆時,上軍拐向西南,直撲伊洛之戎而去;中軍和新軍則是進入鄭國地界,他們會先對鄭國展開征討,等鄭國屈服再去打衛國,最終進入宋國地界與諸侯聯軍會合,一塊征討陳國與蔡國。
下軍耗費八天來到晉國南部一個叫“沫”的地方,停下來進行必要的休整。
這個“沫”的舊名叫“朝歌”。
沒錯,當地就是殷商最後的都城,後麵成了衛國的一部分,再之後被赤狄占領,晉軍從赤狄手裏搶奪,後來成為晉國的疆域之一。
“孫林父來了?”
“是啊,正在轅門處等待。”
晉國要討伐衛國,不是悄咪咪出兵入侵的方式,去年就派出使者宣讀罪行再宣戰了。
將要負責討伐衛國的軍團,是晉國的中軍和新軍,問題在於衛國君臣並不知道。
衛國君臣得知晉國的下軍抵達“沫”進行休整,衛君衎立刻派出執政孫林父過來了。
郤至問道:“見嗎?”
樓令想了想,說道:“見一見吧。”
下軍休整完畢之後,他們會從大河比較窄且河床淺的“棘津”過河進入衛國地界,隻是並非進行討伐,純粹就是和平性質的路過。
什麽?
晉國已經對衛國宣戰,晉國的下軍還能夠和平從衛國地界路過?
那是什麽操作?
要是發生在其餘時代,這樣的事情看著會顯得搞笑且荒謬。
可是,春秋時代這樣的事情就顯得很正常。
既然下軍不負責對衛國展開軍事行動,下軍將和下軍佐也就有必要接見孫林父這位衛國執政。
“兩位率軍討伐齊國?”孫林父剛才從郤至的暗示明白,下軍的目標不是衛國。
樓令接話,說道:“是啊,我們的目標是齊國。途經衛國的時候,不會有主動的軍事行動。”
下軍不打是建立在沒有遭受攻擊的前提下,遭到攻擊肯定會反擊。
孫林父問道:“那是誰來懲罰我們?”
這位是個明白人,使用的是“懲罰”的用詞。
郤至說道:“中軍和新軍。”
“啊!?”孫林父被驚到,張大嘴巴保持錯愕表情很久,迴過神來惶恐地說道:“我們竟然需要中軍和新軍來討伐?!”
那可是晉國的兩個滿編軍團!
一個晉國滿編軍團相當於列國三個軍團,總兵力七萬五千打衛國,是想把衛國滅掉嗎?
並且,統率中軍和新軍的人是郤錡。
天下間有誰不知道郤錡囂張跋扈到了極致,出了名的做事不管不顧?
“我們該付出什麽代價,讓二位負責懲罰呢?”孫林父現在就一個目標,反正由誰主持討伐衛國都是比郤錡好。
郤至盡管貪婪,大小事上卻是拎得清,怎麽會搶中軍和新軍的活?他說道:“都一樣的。”
孫林父心裏吼道:“不一樣!”
關於郤至的貪婪,自從他負責晉國的總邦交,沒少利用職權勒索列國。
隻是,麵對貪婪的人,以及麵對喜歡使用暴力的人,涉及到戰爭的層麵,多數人更願意麵對前者。
那是貪婪的人隻要利益給到位,雙方不用多死人,輸一次就夠了。
喜歡使用暴力的人,挨打了一頓還要奉上賠償,完全就是接連輸兩次。
“瞧我的記性!”孫林父一拍額頭,唿喚外麵的人抬箱子進來,再說道:“這是一些小小心意,奉予二位。”
郤至臉上的笑容真實了很多,秉承拿錢辦事的態度,說道:“這一次對衛國隻是小懲大誡,衛卿不必心慌。若衛卿再邊境等候兄長,及時見兄長一麵,當即誠懇認錯,雙方自然不用開打。隻不過嘛……”,後麵用得著繼續說嗎?
孫林父秒懂,再拜托道:“能不能請溫氏之主派人先行會知晉卿呢?”
講實話,郤氏的一叔二侄在國內外的名聲都不好。
郤錡是出了名的暴躁。
郤至的貪婪無人不知。
郤犨幹脆就是貪婪和荒淫的名聲並駕齊驅了。
什麽情況?貴族喜歡玩女人可不會有荒淫的名聲,乃至於玩某些女人是給一條生路,或是給予富貴。
那麽,郤犨一定是幹了有違常理的操作,才搞得獲得一個荒淫的名聲了。
通常情況下,春秋時代獲得荒淫的定義,要麽是五服內亂搞,不然就是與某貴族的妻子亂來。
早年間,郤犨搞了趙氏小宗的妻子,得了一個荒淫的名聲,後麵更是一再放飛自我,與多名貴族的妻子有染。
那是“妻子”啊!
可不是媵(小妾)之類。
如果不是郤氏勢大,光郤犨有一個荒淫的名聲,早就給社死,隻能躲在封地不敢出門。
然而,正是因為郤氏勢大,郤犨不止能夠活躍在國家層次的舞台,還是作為六卿之一。
得到孫林父的拜托?
郤至很現實地讓人將屬於自己那一份的箱子抬到後麵,親自去查驗了一番,迴來之後說道:“我會派人去見兄長。”
孫林父就愛郤至這種拿錢辦事的為人。
最大的事情辦完,孫林父沒有馬上告辭,調整心態與郤至、樓令聊起了天下大勢。
主要還是孫林父為衛國進行發聲,提一些衛國麵臨的情況,請求晉國能夠給予理解,再暗示郤至不會白照顧衛國,衛國一定會進行實際的感謝。
怎麽沒有樓令的事情?
那是因為樓令雖然是晉國卿大夫之一,但是並不負責與衛國的邦交。
實際上,隨著欒氏、韓氏相繼覆滅,搞得好多國家沒有了對接的卿位家族進行邦交。
到現今為止,有太多的事情牽絆晉國君臣的精力,他們還沒有做好相關的分配。
有總理權限的郤至卻是有權與各國展開邦交,自然需要衛國更明顯的巴結。
“衛國很識相啊?”樓令剛才已經看出一點,衛國君臣希望由郤至來對接邦交。
郤至問道:“你不看看都送了什麽?”
樓令也不客氣,命人打開那些箱子。
箱子裏麵無非就是綾羅綢緞或玉石、銅錠之類,區分就是高價值的東西占到的比例多寡。
當前送禮真的就是這麽樸實無華。
畢竟,樓氏沒有將紙張賣得到處都是,哪來的字畫呢?
至於說樂器、禮器之類?更不可能說送就送了。
很明顯的事情是,衛國送郤至的禮物價值更高。
對此,樓令沒有什麽心裏不平衡的地方。
講事實就是,郤至從出身到手頭的權柄就是比樓令好和高,衛國君臣更加巴結郤至沒有什麽錯。
如果樓令嫉妒以及不爽,純粹就是分不清大小王了。
他們在“沫”休整了五天,隨後渡河來到衛國勢力範圍,期間渡河耗費了六天。
六天多嗎?
不是走橋梁過河,攜帶那麽多的物資,隻是耗費六天算少了。
最後麵的部隊進入衛國勢力範圍之後,他們當即開拔。
下軍路過衛國都城“濮陽”的時候,郤至、樓令等一些人還進城接受了孫林父的款待。
怎麽不是衛君衎出麵款待?他在準備款待郤錡、中行偃和士匄、士魴呢。
下軍在途經衛國期間,沿途向衛國各地貴族采購了不少的物資,甚至中軍和新軍進入衛國都會展開貿易。
並不是衛國願意接受懲戒才能夠展開貿易,哪怕是敵意再濃的國家,當地貴族也會賣物資給入侵一方的軍隊。這個也算是春秋時代的特色之一了。
下軍借道衛國地界來到魯國。
在下軍離開衛國之後的第三天,中軍和新軍踏入衛國。
明確知道有大軍前來討伐,事先商議好會投降的衛國君臣,他們還是集結軍隊與晉軍打了一場。
那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下,隨後當場進行了會盟之降。
什麽鬼?
在春秋時代,投降分為好幾個級別。
會盟級別的投降受到的懲罰最輕。
兵臨城下再投降,簽的就是城下之盟。
一旦大敗虧輸或是城池被攻破再投降,投降的級別就是破國之盟。
不同級別的投降,輸的一方付出的代價都不一樣。
例如衛國這一次進行會盟級別的投降,交出一半人手之後,當天就進行贖迴,價格方麵屬於正常,事後無非就是當小弟。
城下之盟不止是賠償高,被俘以及自己交出去的人也要去勝利一方當年限不定的苦力,其實也帶有對國格的侮辱性質,比如直接成了附庸。
破國之盟的侮辱性質最強,輸的一方國君要親自出麵投降,還要任由勝利一方敲詐,一般輸的一方朝堂也要被勝利一方滲透和控製了。
那些就是春秋時期的玩法,到戰國之後保留了一些,隻是戰國涉及到割讓城池的新層次。
話說,晉國與齊國接壤,衛國也與齊國接壤,怎麽下軍還要途經衛國與魯國呢?
簡單來說就是,國境接壤沒有錯,還要看進軍的最優路線。
晉國東部,尤其是東南部,有著太多的濕地與沼澤區域,壓根就不適合大軍進入。
衛國與齊國接壤,可是郤至和樓令需要去魯國與集結起來的魯軍會合,自然是進入魯國,不是直接入侵齊國。
對於跟在晉國後麵毆打齊國,隻能說魯國很愛幹這種事情。
今年還比較特別。
魯國一點都不想南下,跟著晉國中軍和新軍勞師遠征數千裏之遙。
下軍抵達了“曲阜”城外,大軍自然在外麵等候,一些身份高的人入城。
“禮儀之邦,君子之國,嗬嗬。”樓令魂穿之前對魯國沒有任何看法。
在魂穿之後,隨著身份越來越高,與魯國的接觸增多,講實話就是樓令沒有看出魯國禮儀之邦和君子之國該有的氣度或表現。
他們抵達魯國的邊境沒有得到迎接,來到城外也隻是邑令出城應酬,入城之前一個真正位高權重的人都沒有見到。
郤至麵無表情地說道:“君子是聖人,禮儀也是聖人。”
當前隻有一個聖人,也是全天下承認的聖人,那便是周公旦。
至於孔子?他隻是儒教的聖人,儒教得勢自然被尊崇。
樓令知道周公旦是天下人承認完美無缺的聖人,隻是更多就不知道了。
礙於“世修降表”那個家族的操作,講實話就是現代與之利益無關的人,恐怕是對孔聖家族是持負麵看法。
至於對孔子本人?認知最直接的就是有教無類。
得知孔子座下無庶民,也就弟子不是貴族就是貴族後裔,是不是連“有教無類”的認知也破滅了?
有一個事實,那就是孔儒的立場從未改變,想學本事必須交錢(束修)!
這種立場決不能說不對,畢竟知識無價。
春秋時代的眾貴族,他們對周公旦又愛又恨,不敬卻是一定不敢的。
至於說對周公旦後裔?由於魯國各種不爭氣,多數人隻當魯國是一個笑話。
郤至和樓令直至到宮城的城門才看到三桓話事人。
“未能遠道相迎,請二位不要見怪。”季孫行父行禮說道。
郤至保持麵無表情,不樂意開口搭腔。
“怎麽不見魯國集結大軍。難道是寡君的使者還沒有到,或者使者沒有講清楚嗎?”樓令也是麵無表情。
季孫行父再次行禮,說道:“且先入宮接受款待。”
“怎麽好意思接受魯君的款待呢?”郤至說得比較陰陽怪氣。
樓令接話,說道:“這一次入城隻是拜會魯軍君,見一麵就要繼續開拔。”
魯國眾臣之前已經得到消息,晉軍確實沒有紮營的舉動。
郤至帶著怒氣,問道:“使者迴國複命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你們不會連征召令都沒有下達吧?”
這確確實實是魯國君臣幹得出來的事情,他們也不止幹過一次了。
季孫行父與公孫僑如、孟孫南分別對視了一眼,再看向郤至,說道:“怎麽會呢?隻是集結大軍需要時間……”
郤至截斷季孫行父的話,說道:“看來,魯國要效仿齊國和衛國啊!”
那可冤枉魯國了。
齊國有那個膽子。
衛國則是事出有因。
魯國某些有話語權的智障就是自視高人一等,單純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特別。
類似的操作,魯國一百多年來沒少幹。
魯國會那麽幹就一個因素,衰弱了沒有錯,個性絕不能丟,乃至於用這種方式來展示自己的特別。
郤至說完不給魯國眾人說話的機會,很直接轉身就走,且無論魯人喊什麽都不迴頭。
同行而來的晉人,包括樓令當然是走得很堅決。
出現這種事情,魯國一眾人慌了嗎?他們一點都不慌,一些智障還樂嗬嗬的表情。
俺們又再一次在公眾場合表現得與眾不同。
誰麵對晉國都唯唯諾諾,隻有俺們顯得有節操!
至於到了私下跪著認錯?反正隻有少數人看到。
“每一次都這樣,偏偏不能立刻教訓一頓。”郤至是真的生氣。
樓令見得少,問道:“每一次?”
郤至大概是怒極反笑,說道:“你等著看吧,馬上有人偷摸摸過來認錯,再用更恭敬的態度辦事。”
樓令:“……”
講真話,樓令沒搞懂魯國這是什麽玩法。
.......
可能是受台風影響,昨天停電到今天傍晚,實在是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