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晉國有多強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窮山惡水出“刁民”的概率確實比經濟環境好的地方高。
那個“刁民”有許多層次的解讀,官管不好民可以是刁民,可是爆發戰爭出精兵的地方往往是一些窮困的區域。
不是要說什麽大道理。
經濟環境好的人,他們的生活各種優異,不說自小生長在蜜罐之中,確確實實是不那麽吃得了苦,個人意識通常也會比較強。
經濟環境比較差,自然是有差的原因,一般是交通不便利,導致各種發展不起來。生活在困苦環境的人,他們幾乎每一天都在吃苦,習慣了各種辛苦的勞作,忍耐力非同一般,明白團結的重要性。每一個人拚搏出一片天地的欲望都無比強烈,有機會再怎麽緊咬牙根一定想堅持下去。
晉國的地理環境有好有壞。好的方麵是四麵環山便於防守。壞處則是山地非常多,受到大河改道影響遍處濕地與沼澤,導致農業生產非常不便利。
要是能夠發展出一些特色,比如開展瓜果資源或販售礦產資源,其實經濟未必會有多差。
奈何這是在春秋時代,瓜果保存不易,製酒沒有相關的配方與工藝;礦產資源的銅本身就是貨幣材料,賣銅還不如製造成錢幣。
晉人已經很盡量開墾出農田,得出的結論就是養不活太多的人口,不向外尋求獲取的話,要一輩子過得困苦嗎?
在晉國依靠武力取得中原霸主地位之後,講事實就是讓晉人嚐到了甜頭。每一年收取上貢,再換取成為各種生活物資,多少是讓晉人有了過得去的生活,尤其是極大彌補了自身的糧食產量不足。
一個人要是嚐到了甜頭,不可能說放棄就放棄。
當一個集體發現怎麽做會一再獲利之後,行事風格就會固定下來,還是那種遭遇慘敗致使元氣大傷,仍然還心心念念繼續那麽幹的風氣。
晉人發現使用武力原本辛辛苦苦勞作的收獲更大,他們逐漸習慣了遇到事情就使用武力。
而使用武力取得收獲不一定是對外,無法對外就會轉為對內,搞得晉國不向外進行戰爭勢必就要內鬥。
翻開史書一閱,能夠知道晉國真就是春秋列國中內鬥最嚴重的一個諸侯國,內鬥的場麵也絕對比列國大。
晉國每每爆發內戰,動用的兵力遠比啟動國戰多,敢信?
而晉國一代代最能打的家族,他們幾乎沒有例外全部倒在內鬥之中。怎麽完蛋的?被圍攻啊!
“我們一名士兵抵得上三名齊兵,對上楚國可以抵得上五名,其餘國家至少是能夠抵得上八名。對吧?”智罃像是在算糊塗賬那般,講了比較籠統的概念。
某種程度上來講,智罃是真的說得太過於籠統了。
怎麽說呢?同樣是士兵其餘也存在區分。
樓令問道:“你說得是同為精銳?”
“要不然呢?”智罃反問。
今天是那一場聚會後的隔天了。
一大清早智罃便來到樓氏這邊,當時的樓令剛起床在梳洗。
樓令邀請智罃一塊吃朝食。
智罃表示自己的確還沒有吃朝食。
兩人邊吃邊聊了起來。
“我說的是卿族的精銳,不是其他家族。”智罃嘴巴裏有食物,多少影響了發音的標準。
其實,貴族進行交談的時候,不允許在口腔有食物的時候說話,會顯得極其不自愛與尊重人。
隻不過,智罃顯然覺得跟樓令相處不用那麽講究,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親近。
願意將不好的一麵在他人麵前展露,肯定是關係很親近。
關係真的到位,互相之間不會計較,乃至於已經習慣。
旁人看到那副樣子都沒有人發火,一下子就知道關係非常親密了。
“啊,然後呢?”樓令暫時沒有搞懂智罃到底是想表達什麽。
智罃說道:“我們(卿族)的一名精銳對上本國的其餘家族(精銳),怎麽都可以一名抵得上二到五名的吧?”
樓令想了想,說道:“要看是對上誰。像是對上魏氏,恐怕不好說。”
智罃給愣了一下。
魏氏不是卿位家族,他們卻是真的不弱。這種不弱是體現在各方各麵,不是單指一項。
從封地質量來說,魏氏的“魏”地雖然不比“溫”地或“原”地,糧食的產出卻是能在晉國內部眾多封地排到前十。
從精銳士兵的質量來排比,同為派出絕對的精銳,隻要數量別超過一個“旅(一千五百)”的規模,打起來還真的沒有哪一個卿位家族敢保證穩贏魏氏。
“那是魏氏比較特殊。”智罃不是在強撐麵子,真心那麽認為。
現如今的魏氏,他們雖然被劃在中等家族,封地、人口到可征召的兵力卻是與其他中等家族形成斷層。
當前幾個卿位家族,也就是郤氏、荀氏、範氏、樓氏,論體量肯定是樓氏最小。
要從各方各麵來排比實力,講事實真不一定就是樓氏最弱了。
樓氏的體量其實並不比魏氏大多少。
在封地方麵,樓氏是比魏氏多,有效人口卻是樓氏比魏氏少。
所謂的“有效人口”就是指“大夫”、“士”、“徒”這些“國人”。
至於“羨”這個新興階層?晉國是規劃出這個階層,暫時沒有多少貴族真正去重視,他們極可能就是單純看作炮灰一類。
算上“羨”的話,樓氏在可征召兵源比魏氏多得多,可能跟範氏不相上下。
跟郤氏比的話?樓氏和範氏加起來的兵力才能夠跟郤氏持平。
那是樓令很清楚樓氏的短處,一直在“羨”上麵發力,為此還在家族內部製定了夏訓和冬訓。
因為樓令那樣搞,搞到樓氏有一支主要由“羨”組成的部隊,也就是所謂的“新軍”比“國人”組成的部隊戰鬥力高。
樓氏的那一支“新軍”人數維持在三千,全員的裝備由家族來提供。他們的個人武技或許不高,團隊的組織度、配合度和協調力極可能是當代的最強。
軍隊啊,什麽時候追求個人武力了?
軍隊講得就是集體上的協調與配合,個人英雄主義曆來是被排斥的。
所以,別看各種影視作品裏麵,哪個刺頭被看上,再去進行精心的培養,啥啥啥之類,現實或許存在那樣的事情,隻不過一定是極少極少。
資源就那麽多,用來培養有本事卻不是刺頭的人,完全更合適。影視作品主要是為了觀賞性,搞“幸存者偏差”那一套在輸入價值觀。
要是那刺頭的爹或親戚是某xx,那另外說。
有當過兵的人,講實話就是看到那種影視作品會脫口而出一句“你特麽在逗我?”,隨後打從靈魂深處覺得作嘔。
現實之中,敢在軍隊裏麵當刺頭?怕是不知道什麽叫來自集體的惡意,敢屢教不改一定會被剔除,一切隻因為軍隊的集體不需要特立獨行。
有不會服從命令的可能性,再有本事又怎麽樣?腦子正常的指揮官,誰敢要嘛!
所以,可以是刺頭,一定要真正有本事,並且具有可塑性,懂得什麽叫服從。
因為底子不足的因素,樓氏的“羨”一定是所有家族之中最多,並且是每一年都在增加,包括一直在產生新的“徒”。
由“羨”轉為“徒”,“徒”再晉升為“士”,正常的晉升流程到這裏就斷崖式的結束,不會有多少人獲得“大夫”的爵位了。
還是拿數據比例吧?
樓氏的一百名“羨”會有十人成為“徒”,一百名“徒”可能會有一人成為“士”,一百名“士”卻不一定有人會躍升為“大夫”。
不是什麽金字塔的躍升結構,純粹就是獲得大夫爵不止看功勞,完全看出身的層麵更高。
在樓氏這邊努力還可能獲得大夫爵,到其他家族再努力都沒有可能。
樓氏有了二十多年的家族曆史,產生的“大夫”也就七人,看上去好像很少,從國家層麵去看卻是顯得極多了!
列一個不將附庸算在內,常規狀態的征召的數據吧?
僅是對“士”、“徒”、“羨”進行征召,樓氏四萬,範氏四萬,荀氏五萬,郤氏八萬。
怎麽作為老牌家族的範氏可以征召的兵力跟樓氏一樣?
之前提到過了,樓令很重視“羨”這個新興階層,家族內部每年夏季和冬季都在搞集訓。
範氏雖然經過了新一輪的擴張,但獲得的人口全是狄人。他們又不多麽重視“羨”的建設,能夠征召的人其實是沒有增加多少的。
荀氏和郤氏也不重視“羨”的建設,他們的底子卻是比範氏要厚,尤其是郤氏更厚許多。
那麽一係列的數據羅列下來,了解列國狀況的話,一定會發現晉國卿位家族到底有多麽強大了。
僅僅是晉國卿位家族在常規狀態下征召的兵力,比好多國家的總人口還要多得多!
楚國那邊少數幾個家族撐起了楚國的一片天,隻是現如今的楚國還不是屈氏、景氏和昭氏的楚國,發光發熱以及負責搗蛋的是成氏、薳氏和蒍氏。
不得不說的是很多國家都是那種狀況,齊國的高氏和國氏,鄭國的成氏,宋國的華氏和向氏,魯國的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等等。
晉國與其他國家有區別的地方是,晉國的強力家族都非公族,其餘國家強力的家族都自認公族一員。
所有國家的強力家族非要有一個排名,沒有意外就是晉國的卿位家族一定是排列前十,剩下的席位再被楚國的家族瓜分多數,其餘能排得上號也就來自齊國的高氏和國氏。
那是國家體量來決定某個家族的強弱,強國的家族再弱也弱不到哪去,弱國的強大家族再強也有限。
說一個更直觀的排比,晉國看上去最弱的卿位家族樓氏,拿出來跟其餘國家的強大家族對比,極可能也就比楚國的成氏、薳氏、蒍氏稍弱一些,對上其他國家的家族則就是巨無霸一般的存在了。
而晉國的中等家族,將魏氏摘出來之後,無論是從體量還是武力,他們可能難以跟楚國、齊國、宋國這樣的強國抗衡,打其餘國家則是絕對不會有什麽問題。
樓令聽智罃一陣話說下來,沒有上麵羅列的數據那麽全,話裏話外卻是在進行甄選或是排比。
“我懂得你的意思了。”樓令說道。
智罃愕然:“是我表達有問題嗎?你怎麽聽到最後才懂。”
樓令所謂的“懂”是真懂。
從明年開始,晉國要多線出擊,對吧?
那肯定是要先搞清楚內外的實力啊!
智罃的數據不知道是怎麽搞來,一係列的排名可能有道理,也有可能是根據自己的認知胡猜。
說一個最簡單的,智罃恐怕連荀氏到底多強都沒有明確的概念,比如說不知道究竟能夠征召出多少軍隊。
那是宗主(一家之主)才能夠掌握的數據,輪不到小宗之主去窺視。
智罃連荀氏到底多強都不知道,更無法獲得郤氏、範氏、樓氏或其它家族的數據,隻是從平時各個家族或國家展現出來的實力去做猜測的基礎。
所以了,樓令所說的“懂”在於知道智罃在排比,想要計算出多線出擊的風險。
“明年你與上軍佐討伐伊洛之戎,肯定沒有問題的啊。”樓令說道。
那種沒問題所指的是,哪怕無法取得太好的收獲,不可能說在伊洛之戎手上栽跟頭。
“齊國理虧在先,他們隻敢稍作反抗,我們這一邊也不會有問題。”樓令說得很篤定。
樓令又說道:“中軍和新軍一起南下,哪怕楚國耍花招,耍花招也需要建立在有足夠實力之下,我不覺得中軍和新軍會吃大虧。”
那是所有卿大夫一塊商討下來,最終決定了的方案,並不是某人強勢武斷拍板。
智罃錯愕地說道:“我沒有說明年會有麻煩。”
啊?
樓令本以為懂得了智罃的意思,沒想到不是那麽一迴事。
“你之前不是提到一個觀點,進行戰爭以搶奪對方土地與人口為主嗎?”智罃停下來注視著樓令,再一臉認真地往下說道:“是不是能夠一邊聯合攻打楚國,再各個家族分配對手各自出擊呢?”
隻能說,智罃的構思真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啊!
樓令很是心動,隻是有一個問題:“吃得消嗎?”
智罃反問:“吃不消嗎?”
樓令換個說法,道:“一旦那樣子,舊有體係會全麵崩潰,列國可不會眼睜睜看著我們盡情發揮,他們必然靠攏向楚國。是,楚國是在兩場大型戰役中元氣大傷,可是他們要贖迴大半戰俘,以他們根本不缺資源的底子,並未完全失去與我們的抗衡能力,再有列國站在楚國那邊,我們要被圍毆了。”
在之前,樓令提議打那種以占取土地和人口的戰爭,絕不是要四處出擊。
那個決議被通過的話,晉國可以選擇秦國、鄭國和楚國往死裏打。
秦國幹了自絕於諸夏的事情,並且不止幹了一次兩次,最大的問題是與蠻夷公開結盟。
鄭國是一個沒有任何信譽度的國家,下場再可憐也不會有諸侯可憐,更別說是支援了。
楚國很早之前不複認為諸夏一員,他們也站出來想要取代周天子為新的天下共主。
那三個是晉國可以往死裏打的國家,很難讓其他諸侯挑出錯來。
智罃剛才說什麽?幾個卿位家族自行選擇攻擊目標,且不提挑選的目標會不會重疊,真不是想打哪個就打哪個,太容易引起連鎖效應,搞得眾諸侯聯合起來抗衡晉國。
“我的大舅哥,我們強是強,暫時沒有強大到可以麵對全天下啊。”樓令不認為自己膽小如鼠,還是被智罃給嚇到了。
智罃沉默了。
在真正說出來之前,智罃認為樓令會同意自己的設想,打算讓樓令去說服其餘的卿大夫,將計劃變成實施的方案。
那並不是智罃沒有想到會讓天下列國聯合,也知道一旦諸侯聯合,晉國將麵臨極大的麻煩。
沉默了一小會的智罃重新開口,說道:“不是一下子就到處出擊,可以先蠶食鄭國。”
樓令假裝忘記聽到智罃之前說要各自選目標,說道:“那正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其實,樓令能夠理解智罃的心態。
已經嚐試要獨立自主的智罃,計劃剛實施就遭遇到了全麵打壓,幾乎跟胎死腹中差不多。
在接下來,中行偃一定會警惕智氏的獨走。
幾個卿位家族決定和睦共處,一塊從外麵圖謀收獲,至少在遭遇重大挫折之前,互相之間的氣氛會很好。
不亂,自然也就沒有了智罃翻身的機會。
智罃不敢主動挑起卿位家族之間的內亂,隻能是選擇創造其它的機會,提出了那個看似沒有理智的計劃。
那個計劃隻要樓令肯配合,其實有很大成功的可能性,原因是卿位家族非常貪婪,貪欲會戰勝理智,進行可能的嚐試。
樓令為什麽不同意?因為晉國經不起天下圍攻,再來便是各自挑選目標對樓氏沒有優勢。
樓氏的封地集中在晉國西北部,能選擇的擴張方向也就西邊或北麵。
晉國的西邊隻有一個秦國,攻打他們就一下要進攻秦國的首都圈,必定會遭到秦人的拚死抵抗。
北邊?晉國北邊倒是有不少勢力,可是樓氏在消滅林胡之後,講事實就是讓樓令認清了現實,清楚且知道打遊牧勢力隻能一波肥,攻占土地要耗費時間和資源去經營。
那麽,所有家族聯合起來針對一個目標,目標真的達成之後,樓氏可以要土地或是人口、資源等等,也能夠不要土地獲取更多的人口、資源。
最重要的事情是,那樣對晉國不會造成致命的影響。
再強調一次,樓氏是晉國的一份子,還是晉國最大的利益既得集團之一,晉國一直好下去對樓氏肯定極好,一旦晉國衰敗或是完蛋也必然影響到樓氏。
智罃在被樓令拒絕之後,整個人明顯是蔫了。
“我們現在最大的對手還是楚國,隻要能夠在楚國搶下一塊土地,可以長時間牢牢守住,才能夠去實施其它計劃。”樓令像是安慰一般地說道。
僅是那一句安慰,智罃猜出樓令知道了智氏麵對的窘境。
是智氏的窘境。
不是荀氏的窘境。
樓令所能做的也隻是安慰,不會介入荀氏的內部事務。
要不是智罃在趙氏和邯鄲氏兩件事情上先後傷了樓令的心,樓令會是這樣嗎?
樓令捫心自問,不會像現在那樣理智,隻是真要做什麽,可不止是幫智氏取得自主權,搞不好荀氏要消失。
也不對。
不是荀氏會消失。
該是智氏會提前一百多年取代中行氏,成為大宗荀氏。
那當然有難度,樓令卻是有把握做到。
主要是晉國幾個卿位家族現在的和睦,建立在有樓令充當橋梁的基礎之上。
作為橋梁的樓令想搞事?不說非常容易,隻能說有太多的操作空間。
而樓令的操作空間,其實是建立在幾個卿位家族無比貪婪的基礎之上。
歡快的氣氛變得沉悶,不久之後智罃告辭離開。
樓令起身相送,隻是沒有將智罃送到家門口。
“以前你說過一個詞,叫什麽了來著?”阿嬌從內間出來。
什麽情況!?
剛才阿嬌一直躲著在偷聽嗎?
並不是的。
阿嬌從內宅過來,恰好走了那麽一條路,又剛好是樓令與智罃交談到關鍵的時刻,不好走進去打擾,隻能站在門邊等了。
“什麽?”樓令可不存在因為駁了大舅哥就對妻子心虛。
阿嬌努力迴想了一下,不是那麽確認地說道:“利令智昏?”
“呃!?”樓令知道阿嬌的意思了。他哭笑不得地說道:“我說的這個利令智昏,不是指智氏。”
利令智昏這個成語說的是戰國時代趙國的趙王何和平原君趙勝,後續被冠上的人非常多。
阿嬌可不管那麽多,說道:“要是今天的話傳出去,利令智昏指的不就是我兄長嗎?”
樓令收斂笑意,說道:“我能理解大舅哥是被逼急了,隻是真的不想幫忙。你能理解嗎?”
他們這一對夫妻極少互相隱瞞,尤其是在各種大事上麵。
“我要是幫忙,除非是做到極致,做到極致有可能將咱們家陷入極大風險,能夠得到的收益卻是極小極小。你能明白嗎?”樓令說道。
阿嬌本來是明白的,有點被樓令兩句話整得不是那麽明白了。
那個“刁民”有許多層次的解讀,官管不好民可以是刁民,可是爆發戰爭出精兵的地方往往是一些窮困的區域。
不是要說什麽大道理。
經濟環境好的人,他們的生活各種優異,不說自小生長在蜜罐之中,確確實實是不那麽吃得了苦,個人意識通常也會比較強。
經濟環境比較差,自然是有差的原因,一般是交通不便利,導致各種發展不起來。生活在困苦環境的人,他們幾乎每一天都在吃苦,習慣了各種辛苦的勞作,忍耐力非同一般,明白團結的重要性。每一個人拚搏出一片天地的欲望都無比強烈,有機會再怎麽緊咬牙根一定想堅持下去。
晉國的地理環境有好有壞。好的方麵是四麵環山便於防守。壞處則是山地非常多,受到大河改道影響遍處濕地與沼澤,導致農業生產非常不便利。
要是能夠發展出一些特色,比如開展瓜果資源或販售礦產資源,其實經濟未必會有多差。
奈何這是在春秋時代,瓜果保存不易,製酒沒有相關的配方與工藝;礦產資源的銅本身就是貨幣材料,賣銅還不如製造成錢幣。
晉人已經很盡量開墾出農田,得出的結論就是養不活太多的人口,不向外尋求獲取的話,要一輩子過得困苦嗎?
在晉國依靠武力取得中原霸主地位之後,講事實就是讓晉人嚐到了甜頭。每一年收取上貢,再換取成為各種生活物資,多少是讓晉人有了過得去的生活,尤其是極大彌補了自身的糧食產量不足。
一個人要是嚐到了甜頭,不可能說放棄就放棄。
當一個集體發現怎麽做會一再獲利之後,行事風格就會固定下來,還是那種遭遇慘敗致使元氣大傷,仍然還心心念念繼續那麽幹的風氣。
晉人發現使用武力原本辛辛苦苦勞作的收獲更大,他們逐漸習慣了遇到事情就使用武力。
而使用武力取得收獲不一定是對外,無法對外就會轉為對內,搞得晉國不向外進行戰爭勢必就要內鬥。
翻開史書一閱,能夠知道晉國真就是春秋列國中內鬥最嚴重的一個諸侯國,內鬥的場麵也絕對比列國大。
晉國每每爆發內戰,動用的兵力遠比啟動國戰多,敢信?
而晉國一代代最能打的家族,他們幾乎沒有例外全部倒在內鬥之中。怎麽完蛋的?被圍攻啊!
“我們一名士兵抵得上三名齊兵,對上楚國可以抵得上五名,其餘國家至少是能夠抵得上八名。對吧?”智罃像是在算糊塗賬那般,講了比較籠統的概念。
某種程度上來講,智罃是真的說得太過於籠統了。
怎麽說呢?同樣是士兵其餘也存在區分。
樓令問道:“你說得是同為精銳?”
“要不然呢?”智罃反問。
今天是那一場聚會後的隔天了。
一大清早智罃便來到樓氏這邊,當時的樓令剛起床在梳洗。
樓令邀請智罃一塊吃朝食。
智罃表示自己的確還沒有吃朝食。
兩人邊吃邊聊了起來。
“我說的是卿族的精銳,不是其他家族。”智罃嘴巴裏有食物,多少影響了發音的標準。
其實,貴族進行交談的時候,不允許在口腔有食物的時候說話,會顯得極其不自愛與尊重人。
隻不過,智罃顯然覺得跟樓令相處不用那麽講究,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親近。
願意將不好的一麵在他人麵前展露,肯定是關係很親近。
關係真的到位,互相之間不會計較,乃至於已經習慣。
旁人看到那副樣子都沒有人發火,一下子就知道關係非常親密了。
“啊,然後呢?”樓令暫時沒有搞懂智罃到底是想表達什麽。
智罃說道:“我們(卿族)的一名精銳對上本國的其餘家族(精銳),怎麽都可以一名抵得上二到五名的吧?”
樓令想了想,說道:“要看是對上誰。像是對上魏氏,恐怕不好說。”
智罃給愣了一下。
魏氏不是卿位家族,他們卻是真的不弱。這種不弱是體現在各方各麵,不是單指一項。
從封地質量來說,魏氏的“魏”地雖然不比“溫”地或“原”地,糧食的產出卻是能在晉國內部眾多封地排到前十。
從精銳士兵的質量來排比,同為派出絕對的精銳,隻要數量別超過一個“旅(一千五百)”的規模,打起來還真的沒有哪一個卿位家族敢保證穩贏魏氏。
“那是魏氏比較特殊。”智罃不是在強撐麵子,真心那麽認為。
現如今的魏氏,他們雖然被劃在中等家族,封地、人口到可征召的兵力卻是與其他中等家族形成斷層。
當前幾個卿位家族,也就是郤氏、荀氏、範氏、樓氏,論體量肯定是樓氏最小。
要從各方各麵來排比實力,講事實真不一定就是樓氏最弱了。
樓氏的體量其實並不比魏氏大多少。
在封地方麵,樓氏是比魏氏多,有效人口卻是樓氏比魏氏少。
所謂的“有效人口”就是指“大夫”、“士”、“徒”這些“國人”。
至於“羨”這個新興階層?晉國是規劃出這個階層,暫時沒有多少貴族真正去重視,他們極可能就是單純看作炮灰一類。
算上“羨”的話,樓氏在可征召兵源比魏氏多得多,可能跟範氏不相上下。
跟郤氏比的話?樓氏和範氏加起來的兵力才能夠跟郤氏持平。
那是樓令很清楚樓氏的短處,一直在“羨”上麵發力,為此還在家族內部製定了夏訓和冬訓。
因為樓令那樣搞,搞到樓氏有一支主要由“羨”組成的部隊,也就是所謂的“新軍”比“國人”組成的部隊戰鬥力高。
樓氏的那一支“新軍”人數維持在三千,全員的裝備由家族來提供。他們的個人武技或許不高,團隊的組織度、配合度和協調力極可能是當代的最強。
軍隊啊,什麽時候追求個人武力了?
軍隊講得就是集體上的協調與配合,個人英雄主義曆來是被排斥的。
所以,別看各種影視作品裏麵,哪個刺頭被看上,再去進行精心的培養,啥啥啥之類,現實或許存在那樣的事情,隻不過一定是極少極少。
資源就那麽多,用來培養有本事卻不是刺頭的人,完全更合適。影視作品主要是為了觀賞性,搞“幸存者偏差”那一套在輸入價值觀。
要是那刺頭的爹或親戚是某xx,那另外說。
有當過兵的人,講實話就是看到那種影視作品會脫口而出一句“你特麽在逗我?”,隨後打從靈魂深處覺得作嘔。
現實之中,敢在軍隊裏麵當刺頭?怕是不知道什麽叫來自集體的惡意,敢屢教不改一定會被剔除,一切隻因為軍隊的集體不需要特立獨行。
有不會服從命令的可能性,再有本事又怎麽樣?腦子正常的指揮官,誰敢要嘛!
所以,可以是刺頭,一定要真正有本事,並且具有可塑性,懂得什麽叫服從。
因為底子不足的因素,樓氏的“羨”一定是所有家族之中最多,並且是每一年都在增加,包括一直在產生新的“徒”。
由“羨”轉為“徒”,“徒”再晉升為“士”,正常的晉升流程到這裏就斷崖式的結束,不會有多少人獲得“大夫”的爵位了。
還是拿數據比例吧?
樓氏的一百名“羨”會有十人成為“徒”,一百名“徒”可能會有一人成為“士”,一百名“士”卻不一定有人會躍升為“大夫”。
不是什麽金字塔的躍升結構,純粹就是獲得大夫爵不止看功勞,完全看出身的層麵更高。
在樓氏這邊努力還可能獲得大夫爵,到其他家族再努力都沒有可能。
樓氏有了二十多年的家族曆史,產生的“大夫”也就七人,看上去好像很少,從國家層麵去看卻是顯得極多了!
列一個不將附庸算在內,常規狀態的征召的數據吧?
僅是對“士”、“徒”、“羨”進行征召,樓氏四萬,範氏四萬,荀氏五萬,郤氏八萬。
怎麽作為老牌家族的範氏可以征召的兵力跟樓氏一樣?
之前提到過了,樓令很重視“羨”這個新興階層,家族內部每年夏季和冬季都在搞集訓。
範氏雖然經過了新一輪的擴張,但獲得的人口全是狄人。他們又不多麽重視“羨”的建設,能夠征召的人其實是沒有增加多少的。
荀氏和郤氏也不重視“羨”的建設,他們的底子卻是比範氏要厚,尤其是郤氏更厚許多。
那麽一係列的數據羅列下來,了解列國狀況的話,一定會發現晉國卿位家族到底有多麽強大了。
僅僅是晉國卿位家族在常規狀態下征召的兵力,比好多國家的總人口還要多得多!
楚國那邊少數幾個家族撐起了楚國的一片天,隻是現如今的楚國還不是屈氏、景氏和昭氏的楚國,發光發熱以及負責搗蛋的是成氏、薳氏和蒍氏。
不得不說的是很多國家都是那種狀況,齊國的高氏和國氏,鄭國的成氏,宋國的華氏和向氏,魯國的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等等。
晉國與其他國家有區別的地方是,晉國的強力家族都非公族,其餘國家強力的家族都自認公族一員。
所有國家的強力家族非要有一個排名,沒有意外就是晉國的卿位家族一定是排列前十,剩下的席位再被楚國的家族瓜分多數,其餘能排得上號也就來自齊國的高氏和國氏。
那是國家體量來決定某個家族的強弱,強國的家族再弱也弱不到哪去,弱國的強大家族再強也有限。
說一個更直觀的排比,晉國看上去最弱的卿位家族樓氏,拿出來跟其餘國家的強大家族對比,極可能也就比楚國的成氏、薳氏、蒍氏稍弱一些,對上其他國家的家族則就是巨無霸一般的存在了。
而晉國的中等家族,將魏氏摘出來之後,無論是從體量還是武力,他們可能難以跟楚國、齊國、宋國這樣的強國抗衡,打其餘國家則是絕對不會有什麽問題。
樓令聽智罃一陣話說下來,沒有上麵羅列的數據那麽全,話裏話外卻是在進行甄選或是排比。
“我懂得你的意思了。”樓令說道。
智罃愕然:“是我表達有問題嗎?你怎麽聽到最後才懂。”
樓令所謂的“懂”是真懂。
從明年開始,晉國要多線出擊,對吧?
那肯定是要先搞清楚內外的實力啊!
智罃的數據不知道是怎麽搞來,一係列的排名可能有道理,也有可能是根據自己的認知胡猜。
說一個最簡單的,智罃恐怕連荀氏到底多強都沒有明確的概念,比如說不知道究竟能夠征召出多少軍隊。
那是宗主(一家之主)才能夠掌握的數據,輪不到小宗之主去窺視。
智罃連荀氏到底多強都不知道,更無法獲得郤氏、範氏、樓氏或其它家族的數據,隻是從平時各個家族或國家展現出來的實力去做猜測的基礎。
所以了,樓令所說的“懂”在於知道智罃在排比,想要計算出多線出擊的風險。
“明年你與上軍佐討伐伊洛之戎,肯定沒有問題的啊。”樓令說道。
那種沒問題所指的是,哪怕無法取得太好的收獲,不可能說在伊洛之戎手上栽跟頭。
“齊國理虧在先,他們隻敢稍作反抗,我們這一邊也不會有問題。”樓令說得很篤定。
樓令又說道:“中軍和新軍一起南下,哪怕楚國耍花招,耍花招也需要建立在有足夠實力之下,我不覺得中軍和新軍會吃大虧。”
那是所有卿大夫一塊商討下來,最終決定了的方案,並不是某人強勢武斷拍板。
智罃錯愕地說道:“我沒有說明年會有麻煩。”
啊?
樓令本以為懂得了智罃的意思,沒想到不是那麽一迴事。
“你之前不是提到一個觀點,進行戰爭以搶奪對方土地與人口為主嗎?”智罃停下來注視著樓令,再一臉認真地往下說道:“是不是能夠一邊聯合攻打楚國,再各個家族分配對手各自出擊呢?”
隻能說,智罃的構思真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啊!
樓令很是心動,隻是有一個問題:“吃得消嗎?”
智罃反問:“吃不消嗎?”
樓令換個說法,道:“一旦那樣子,舊有體係會全麵崩潰,列國可不會眼睜睜看著我們盡情發揮,他們必然靠攏向楚國。是,楚國是在兩場大型戰役中元氣大傷,可是他們要贖迴大半戰俘,以他們根本不缺資源的底子,並未完全失去與我們的抗衡能力,再有列國站在楚國那邊,我們要被圍毆了。”
在之前,樓令提議打那種以占取土地和人口的戰爭,絕不是要四處出擊。
那個決議被通過的話,晉國可以選擇秦國、鄭國和楚國往死裏打。
秦國幹了自絕於諸夏的事情,並且不止幹了一次兩次,最大的問題是與蠻夷公開結盟。
鄭國是一個沒有任何信譽度的國家,下場再可憐也不會有諸侯可憐,更別說是支援了。
楚國很早之前不複認為諸夏一員,他們也站出來想要取代周天子為新的天下共主。
那三個是晉國可以往死裏打的國家,很難讓其他諸侯挑出錯來。
智罃剛才說什麽?幾個卿位家族自行選擇攻擊目標,且不提挑選的目標會不會重疊,真不是想打哪個就打哪個,太容易引起連鎖效應,搞得眾諸侯聯合起來抗衡晉國。
“我的大舅哥,我們強是強,暫時沒有強大到可以麵對全天下啊。”樓令不認為自己膽小如鼠,還是被智罃給嚇到了。
智罃沉默了。
在真正說出來之前,智罃認為樓令會同意自己的設想,打算讓樓令去說服其餘的卿大夫,將計劃變成實施的方案。
那並不是智罃沒有想到會讓天下列國聯合,也知道一旦諸侯聯合,晉國將麵臨極大的麻煩。
沉默了一小會的智罃重新開口,說道:“不是一下子就到處出擊,可以先蠶食鄭國。”
樓令假裝忘記聽到智罃之前說要各自選目標,說道:“那正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其實,樓令能夠理解智罃的心態。
已經嚐試要獨立自主的智罃,計劃剛實施就遭遇到了全麵打壓,幾乎跟胎死腹中差不多。
在接下來,中行偃一定會警惕智氏的獨走。
幾個卿位家族決定和睦共處,一塊從外麵圖謀收獲,至少在遭遇重大挫折之前,互相之間的氣氛會很好。
不亂,自然也就沒有了智罃翻身的機會。
智罃不敢主動挑起卿位家族之間的內亂,隻能是選擇創造其它的機會,提出了那個看似沒有理智的計劃。
那個計劃隻要樓令肯配合,其實有很大成功的可能性,原因是卿位家族非常貪婪,貪欲會戰勝理智,進行可能的嚐試。
樓令為什麽不同意?因為晉國經不起天下圍攻,再來便是各自挑選目標對樓氏沒有優勢。
樓氏的封地集中在晉國西北部,能選擇的擴張方向也就西邊或北麵。
晉國的西邊隻有一個秦國,攻打他們就一下要進攻秦國的首都圈,必定會遭到秦人的拚死抵抗。
北邊?晉國北邊倒是有不少勢力,可是樓氏在消滅林胡之後,講事實就是讓樓令認清了現實,清楚且知道打遊牧勢力隻能一波肥,攻占土地要耗費時間和資源去經營。
那麽,所有家族聯合起來針對一個目標,目標真的達成之後,樓氏可以要土地或是人口、資源等等,也能夠不要土地獲取更多的人口、資源。
最重要的事情是,那樣對晉國不會造成致命的影響。
再強調一次,樓氏是晉國的一份子,還是晉國最大的利益既得集團之一,晉國一直好下去對樓氏肯定極好,一旦晉國衰敗或是完蛋也必然影響到樓氏。
智罃在被樓令拒絕之後,整個人明顯是蔫了。
“我們現在最大的對手還是楚國,隻要能夠在楚國搶下一塊土地,可以長時間牢牢守住,才能夠去實施其它計劃。”樓令像是安慰一般地說道。
僅是那一句安慰,智罃猜出樓令知道了智氏麵對的窘境。
是智氏的窘境。
不是荀氏的窘境。
樓令所能做的也隻是安慰,不會介入荀氏的內部事務。
要不是智罃在趙氏和邯鄲氏兩件事情上先後傷了樓令的心,樓令會是這樣嗎?
樓令捫心自問,不會像現在那樣理智,隻是真要做什麽,可不止是幫智氏取得自主權,搞不好荀氏要消失。
也不對。
不是荀氏會消失。
該是智氏會提前一百多年取代中行氏,成為大宗荀氏。
那當然有難度,樓令卻是有把握做到。
主要是晉國幾個卿位家族現在的和睦,建立在有樓令充當橋梁的基礎之上。
作為橋梁的樓令想搞事?不說非常容易,隻能說有太多的操作空間。
而樓令的操作空間,其實是建立在幾個卿位家族無比貪婪的基礎之上。
歡快的氣氛變得沉悶,不久之後智罃告辭離開。
樓令起身相送,隻是沒有將智罃送到家門口。
“以前你說過一個詞,叫什麽了來著?”阿嬌從內間出來。
什麽情況!?
剛才阿嬌一直躲著在偷聽嗎?
並不是的。
阿嬌從內宅過來,恰好走了那麽一條路,又剛好是樓令與智罃交談到關鍵的時刻,不好走進去打擾,隻能站在門邊等了。
“什麽?”樓令可不存在因為駁了大舅哥就對妻子心虛。
阿嬌努力迴想了一下,不是那麽確認地說道:“利令智昏?”
“呃!?”樓令知道阿嬌的意思了。他哭笑不得地說道:“我說的這個利令智昏,不是指智氏。”
利令智昏這個成語說的是戰國時代趙國的趙王何和平原君趙勝,後續被冠上的人非常多。
阿嬌可不管那麽多,說道:“要是今天的話傳出去,利令智昏指的不就是我兄長嗎?”
樓令收斂笑意,說道:“我能理解大舅哥是被逼急了,隻是真的不想幫忙。你能理解嗎?”
他們這一對夫妻極少互相隱瞞,尤其是在各種大事上麵。
“我要是幫忙,除非是做到極致,做到極致有可能將咱們家陷入極大風險,能夠得到的收益卻是極小極小。你能明白嗎?”樓令說道。
阿嬌本來是明白的,有點被樓令兩句話整得不是那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