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兩個倒黴蛋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作者:榮耀與忠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晉國看來那些國家是有了小動作,可是那些國家想要發展怎麽可能沒有動作。
站在晉國的立場,不希望看到列國兼並,同時也不願意哪個國家強大起來,想要的就是保持現狀。
包括齊國在內國家,他們不管有沒有想要取代晉國成為霸主,想要生活過得好一定會發展,己方也會有擴張的需要。
所以,無非就是因為各自的立場不同,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出現了不一致。
“真是不幸啊……”樓令低低歎息了一聲。
阿嬌看得一愣一愣,問道:“怎麽了?”
“不管齊國有什麽盤算,他們要挨揍了。”樓令說道。
僅僅是齊國極可能謀算了樓氏這一點,樓令都會推行對齊國展開戰爭。
別說齊國拒絕了晉國的召喚,一邊出兵攻打萊國了。
這個萊國是一個東夷人在山東半島建立的一個國家,隻是他們照搬列國的體製,自行完成了諸夏化。
樓令知道齊國對於吞並萊國已經朝思暮想了一百多年,齊國也因此布局了數十年之久,近期好像是到了關鍵的時刻。
很早之前,齊國有機會入侵萊國且實施吞並,礙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未能將計劃實施,其中的幾次就是被魯國所阻止,很難怪齊國會那麽痛恨魯國。
“萊國不是我們的附庸,要讓魯國去招惹齊國,我們再以保護魯國的名義出兵?”阿嬌問道。
樓令說道:“是要出師有名的。”
說起來很搞笑,晉國對魯國確實是經常當抹布來用,搞得魯國以為自己很重要,一直要求晉國將顓臾、鄅國、邿國等一些袖珍型小國交給魯國。
什麽意思?意思就是魯國直接跟晉國討要附庸的上貢權,那些袖珍型小國不再給晉國上貢,轉而對魯國上貢。
有些時候,晉國為了補充魯國的實力,會同意一兩個袖珍型小國轉而給魯國上貢,過一段時間卻是將上貢權收迴。
之所以說搞笑,原因是魯國見晉國有時候會同意,總是幹出一些上梁揭瓦的操作。這是什麽?大概就是侍妾的一種恃寵而驕。
樓令料定齊國不會更改主意,也就是不會重新答應“聽成”前往會盟,一定會繼續執行攻打萊國的行動。
那樣一來,等於是樓氏對齊國的邦交辦事不力,必然要讓樓氏采取激烈手段,避免來自國君或其他卿大夫的不滿。
如果晉國攻打齊國,教訓模式的戰爭,出動的兵力一定是樓氏需要占多數。
“幸虧沒有展開對河宗的入侵行動。”樓令說道。
出身高貴且有經過教育的阿嬌怎麽會聽不懂呢?她皺眉說道:“又打?”
並不是阿嬌反對戰爭,純粹是樓氏為主導的戰爭也太頻繁了。
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樓令從封地到人口的膨脹速度實在太快,快到了驚掉人下巴的程度。
以正常情況來判斷,膨脹的速度過快,內部一定是一團糟,稍微遇到挫折就將引起連鎖反應,不是內部大亂之後元氣大傷,便是給予外敵有可乘之機一舉消滅。
“你一直在接觸公務,有察覺到內部出現不穩嗎?”樓令很認真地問道。
作為主母的阿嬌當然可以處理公務,尤其是樓令長時間在外,近幾年樓小白也忙了起來。
阿嬌愣了一段時間,皺眉說道:“挺奇怪的……,確實沒有發現內部不穩。”
真當樓令在家族內部的教育事業白幹了?
樓氏雖然很缺頂級人才,但是中基層的幹部真的不缺。
有一個事實,頂尖人才難以培養,像是螺絲釘一般的中基層卻是可以量產的。
樓氏家族內部展開教育十餘年,成果就是每一年都有新的一批人畢業或結業,充斥到樓氏的各個崗位。
一個家族的高層不爭鬥,有足夠多的中基層幹部,怎麽可能不穩?
事實是什麽?隻要中基層不亂搞,哪怕高層鬥得非常厲害,該勢力還是會大體呈現平穩的狀態。
相反,一旦這個勢力的中基層腐朽現象非常嚴重,高層再是怎麽英明神武,幾近於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說倒塌就轟然崩塌了。
如果要舉例子,李唐的安史之亂後又呈現繁榮姿態,其實就是李唐中基層沒有崩潰;到了明末階段,作為絕對高層的崇禎想要勵精圖治,中基層已經腐朽到了沒有救的程度,少數幾個高層再掙紮也救不活了。
阿嬌明明身處其中,作為一個發號施令的人,將樓氏內部的高效視作理所當然,處在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狀態。
那麽多合格的中基層充斥各個崗位,他們是最直接的接觸者,許許多多的麻煩在他們這一層就被處理掉,麻煩沒有大到需要樓氏高層苦惱的地步,不止會讓樓氏看上去很平穩,不明所以的高層大概隻會覺得自己很厲害。
有那麽一個現實,既是當前的人們所能得到極其有限,認為是在為了自己的家族奮鬥,稍微有所得很容易感到滿足,腐朽的速度遠遠慢於其它時代。
步入到大一統王朝,各級官員隻是代替皇帝進行管理,一旦失去了進步的希望,麵對不是自家的東西,恐怕就不會多麽珍惜,相反會認為牆塌了可以換個地方繼續挖,當然要可勁地挖牆腳了。
當然了,春秋時代貴族與國君的相處也有矛盾,隻是發生矛盾的時候會很直接。
一個家族的貴族一樣會挖國家的牆角,通常還會幹得理直氣壯,一國之君願意就給,反之不願意可以拒絕。
什麽情況?
無非就是貴族會直接要求國君賞賜封地或其它,不需要偷偷摸摸去幹。
貴族的實力基本擺在明麵,國君想要剪除很容易衡量能不能做到。
如果國君認為必須清除,可不是派幾個小吏就能解決,絕對需要召集大軍將之消滅。
但凡個貴族就有私軍,不可能坐以待斃,一定會爆發交戰。
因此,春秋時代君臣出現矛盾,極少有國君當即發作,一般是權衡之後選擇了妥協。
國君容易妥協的理由太簡單,再是厲害的權臣都無法取而代之,讓時間去解決矛盾也便是。
畢竟,一代人的矛盾總會在幾代人之後消失。
“我會控製好擴張速度,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樓令不是在保證什麽。
阿嬌說道:“你心裏有數就好。”
在接下來,樓令需要去“新田”向晉君周報喜,告知已經消滅林胡這個勢力,請求將林胡原本的棲息地劃歸樓氏所有。
明明樓氏消滅了林胡,將當地實施了控製,為什麽樓令需要那麽做?
因為隻有那麽做,原本林胡人棲息的地盤才算是晉國的一部分,有外敵入侵也就等於是在攻擊晉國,樓氏可以要求國家的力量進行支援。
樓氏為了不交稅當然也能偷偷摸摸控製,隻是這樣不止遭遇入侵無法求援,同時也是在踐踏既定規則。
列國之君為什麽允許貴族向外擴張?因為打下來就多了一個收稅的地方。
其實,允許貴族向外擴張,同時也是在進行背書,一旦哪個家族玩脫,將會由國家力量介入。
範氏在對赤狄的擴張就屬於玩脫,鬧到晉國以國家形勢介入,後麵範氏無法全盤控製赤狄的地盤,相當一部分落到晉景公口袋,部分家族也獲得了湯湯水水。
樓氏攻打林胡可沒有要求國家力量介入,打下多少地盤有什麽其餘收獲都能落袋。
至於樓氏上報獲得了多大的新領地,取決於願意交多少稅,壓根不用全盤如實上報。
隻是瞞報的話,後麵國君派人去巡察,露餡卻是一定需要擔責。
按照本來的計劃,接下來樓氏會複刻消滅林胡的過程,對樓煩展開一係列的削弱。
樓令在真正消滅林胡之後,心態和思想出現了轉變。
周邊的異邦不是農耕民族,他們的地盤一點都沒有經過開發,進行戰爭所能立刻獲得的好處在於人口和資源,占領土地需要很大的投入才有產出。
樓令親自製定計劃,占領了太原盆地與林胡的地盤,怎麽都該知道其餘家族為什麽不願意向外擴張,更喜歡從其他家族搶奪土地了。
那是未經開發與已經開發的區別,前者拿到手還要投入時間與資源發展,後者搶到手卻是能夠直接有產出。
“樓煩或哪個異邦不主動來招惹,我們在北邊的擴張會暫停下來。”樓令說道。
阿嬌知道樓令是一個閑不下來的人,很是稀奇地問道:“你盯上其它方向的誰了?”
樓令一時間無語。
是,樓令與其他貴族的區別就是不想閑下來,沒有事也會找一些事情來做。
“有時間我會著作。”樓令說道。
阿嬌立刻兩眼放光,說道:“能夠傳承的知識越多越好!”
兩人相處那麽久,阿嬌怎麽可能沒有發現樓令的異常?
拿樓令一再為家族增添新知識來說,隻要看了就能看出不屬於當代。
阿嬌不問的原因太過於樸素,反正不管樓令從哪裏獲取,作為樓氏之主的任何財產既是屬於家族,一定會傳承給子孫後代。
秋收之後,樓令踏上前往“新田”的道路,八天便抵達了。
在“新田”的家宅休息了兩天,樓令派人去宮城請求謁見,得到了晉君周的允許。
那麽就是在樓令抵達“新田”的第三天,他入宮見到了晉君周。
“下軍佐已經知道齊國拒絕召喚的事情了吧?”晉君周首先提到這個。
樓令答道:“臣這一次入宮,一來是匯報對林胡的戰爭結果,再則便是處理齊國的事情。”
晉君周沒有說話,等著樓令進行匯報。
他倆見麵的場合並不正式,也就是不在某個室內,處在某處走廊。
這個走廊很長很寬,一邊是各種用途的大殿,另一邊則是宮城廣場。
因為走廊很寬的關係,擺上蒲團以及案幾就能夠用來待客。
樓令匯報了林胡被消滅的信息。
關於樓氏能不能滅掉林胡,晉國內部並沒有人懷疑能不能辦到,他們所無法判斷的僅是樓氏需要耗費多少時間才能將林胡消滅。
樓令看向一同前來的樓見,後者恭敬遞上了一個包好的卷軸。
這個卷軸其實就是地圖。
拿地圖做什麽?當然是樓令要向晉君周獻上輿圖,以這種方式表明晉國的疆域範圍又增加了。
如果是攻打列國獲取土地,班師迴朝的將領不止需要獻上輿圖,隨之也要獻上戶冊。
當然,春秋時代的戶冊跟後麵的王朝不一樣。
春秋時代的戶冊隻記錄某個地方有哪些貴族,他們的封地多大,有多少資源被繳獲,能夠征召的人員名單。
“這是寡人第一次接受這種獻禮。”晉君周看上去興致斐然。
晉國每一代國君或多或少會敦促封臣向外擴張,很久之前是進行列國兼並,後來則是一再對周邊異邦下手。
晉君周方登位兩年不到,哪怕後麵不再擴張,有樓氏消滅林胡獻上輿圖,薨逝之後至少有臉去見列祖列宗了。
“消滅林胡的時候,狐氏立下了不少功勞。臣懇請君上同意接納狐氏迴歸。”樓令之前已經與晉君周提到過。
當時,晉君周沒有給予太明確的答複,隻說需要跟其餘的卿大夫進行交流。
現在,林胡已經被消滅,從樓令提起再到當日,時間過去了四個多月,同意或是拒絕該給個明確的答複了。
晉君周讓宦官將輿圖收起來,問道:“狐氏之主有隨下軍佐來都城嗎?”
樓令一聽立刻笑著說道:“臣當即派人召喚狐氏之主從‘梁’前來謁見君上。”
晉君周由衷高興地說道:“寡人登位不足二載,拓土數千裏之廣。”
這個“數千裏”當然不是實數,乃是類似於“飛流直下三千尺”的修飾。
開心的話,晉君周是真的開心,甚至都有種“原來開疆拓土那麽簡單”的感覺。
“狐氏迴歸,樓氏添一強大助力,恭喜下軍佐了。”晉君周說道。
樓令聽了沒有驚慌失措。
之前提到過了,再是權臣也無法篡位,頂多就是對一國之君各種隱晦的羞辱。
晉國與其他國家存在區別,其他國家的貴族結盟可不敢明晃晃,晉國貴族與貴族結盟則是擺在明麵。
狐氏是在樓氏的幫助下得以歸迴晉國,哪怕狐氏不想跟隨樓氏都不行,沒有人會因為狐氏成為樓氏的盟友或附庸感到意外。
這個也是晉君周之前為什麽說要詢問其他卿大夫的原因。
那是晉君周要確認其餘卿大夫對樓氏增加一個盟友或附庸的態度,避免樓氏收了狐氏之後,爆發軍事上的衝突。
當然也是因為從國外迴歸,讓事情顯得比較特殊。
換作國內的各個家族結盟或是成為附庸,即便國君都隻能警告,其餘家族想阻止便是以動手的方式。
第一事情解決。
樓令主動提到對齊國的態度,說道:“齊國拒絕聽成,臣已經在做率軍出征的準備。”
晉君周一定早就預料到樓令的應對,笑著說道:“要不要討伐齊國,由下軍佐與眾卿商議,有了決議呈稟寡人。”
講流程確實也是那樣。
這裏不是欺負晉君周年少,換作其餘國君在位,在晉國一樣是那種流程。
所以,樓令當麵向晉君周匯報,講事實就是顯得很尊重了。
兩件事情講完,樓令開始與晉君周閑聊,話題主要集中在晉君周過得怎麽樣,有所需要是不是得到滿足。
從兩人閑聊的話題,足以證明起碼樓令與其他卿大夫對晉君周的不一樣。
這種不一樣體現在樓令願意與晉君周聊個人生活,不是見了麵隻有談公務。
“小白在都城的時候,寡人時常會召喚入宮一起玩耍。等小白去了齊國,寡人略略顯得孤單。”晉君周說道。
孤身一人迴國登位的晉君周,他哪怕在單國或周王室有朋友,那些人並沒有在“新田”常住。
很湊巧的事情是,很多年前樓令讓樓小白與晉君周成了筆友,後來發展到一年至少會互相湊一塊玩上個把月。
曆史上的趙武為什麽能夠得到晉悼公的青睞?他倆年紀差不多,互相的遭遇也有太多相同點,經常玩到了一塊,很自然就成為政治盟友了。
而在當時,樓令真沒有太強烈的意圖,純粹就是看出晉君周聰明又早熟,期望樓小白能夠與年紀差不多且優秀的人能夠成為朋友。
因此,等晉周成了晉君周,當年樓令的所作所為完全就是一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真不是樓令事先有心的部署。
晉君周會多想,隻是他再怎麽想,不可能認為樓令在晉景公在位時期就料到一切。
晉景公的薨逝是意外,等於事先沒有人料到會那麽快躺進陵墓。
至於說晉厲公死於弑君?要說迴樓令讓樓小白與晉君周交朋友是晉景公在位時期。
並且當時的樓令可不是卿大夫,權力沒有大到能夠左右接誰歸國登位。
好像有什麽不對的地方?樓令不是卿大夫的時候,他已經能夠影響郤氏和荀氏做出決策,可以施加影響力來推動由誰歸國登位。
不管怎麽說,作為利益既得者的晉君周,感謝樓氏以往的照顧與否,或者是不是樓令幹涉下才能歸國登位,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與樓氏的親密關係。
樓令與晉君周閑聊了半個時辰,出宮徑直往郤氏家宅而去。
“剛出宮啊?”郤至並沒有出門迎接。
同樣在家的郤錡就更不會出門迎接樓令的到來了。
“對。剛才進宮匯報滅掉林胡以及關於齊國的事情,出來就過來見你了。”樓令說道。
此時,郤至正在尋樂子,觀看家臣的搏擊之術。
場上有郤氏家臣拿木劍互相搏擊,看著並不是打得非常激烈,交鋒之後就會退開,尋找時機再湊近發起攻擊。
這種交戰方式才是正經的殺人術,講究的就是一擊不中就退,不給對方任何反擊的機會。
打起來會一直貼著對攻,甚至招術耍起來很好看?那是表演性質的武術。
地點在校場。
場地上不止有各種木製或包了布的兵器,也有箭靶之類的設施,乃至於備了戰車。
“聽說下軍將領兵去討伐伊洛之戎了?”樓令迴‘太原’才知道這麽一件事情。
郤至繼續看著搏擊狀態的家臣,說道:“你不是建議接下來與楚國交戰,要搶奪他們的土地嗎?我們不與楚國直接接壤,無法滅掉鄭國,隻能是看看能不能滅了‘三戎’。”
樓令當然知道“三戎”指的是哪三戎,笑著說道:“要是能夠滅掉‘三戎’的話,天子可要好好感謝我們。”
作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他的直轄地邊上盤踞三個實力不弱的戎人部落聯盟。這種事情誰敢信啊?
在周襄王三年(前649年)的時候,周王室發生內訌,伊洛之戎趁機入侵直接“洛邑”攻占,迫使周襄王逃亡去了鄭國避難,還是晉惠公出兵將伊洛戎逐出王城,才使得周襄王能夠還都。
郤至就實說道:“僅僅是伊洛之戎不難打,一旦‘三戎’合流就不好打了。”
樓令需要了解“三戎”的真實情況,才可以明白郤至為什麽做出那種判斷。
“你過來找我,有什麽事情嗎?”郤至可算是問了。
樓令說道:“我剛才向君上請命,明年要率軍討伐齊國。”
郤至立刻說道:“來邀請我一起出兵?”
本來沒有這個意思的樓令看出郤至有興趣,順勢說道:“是啊。”
打齊國可是一個好差事,不攻占其土地,不會縱兵劫掠,打贏卻是能夠敲詐很多資源,私下也能收禮收到手軟,怎麽可能讓郤至不感興趣?
“今年下軍沒有出征,明年會繼續跟楚國打。我們明年想去打齊國,可要跟其餘同僚好好商量了。”郤至說道。
哪怕郤至不去打齊國,明年樓令一樣會缺席。
正是因為那樣,樓令非常需要得到郤至的支持,再去決定郤錡做出決策。
如果郤錡同意,其他卿大夫再是有意見,他們也隻能有意見,壓根就不敢直接跟郤錡嗆。
“隻能再苦一苦範氏了。”郤至說道。
講實話就是樓令愣了愣,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樓令真沒有坑範氏的意思,想的是下軍缺席與楚國的戰爭,中軍和上軍可以南下,起碼不一定是新軍再出征。
看郤至的意思,分明就是在欺負荀氏與範氏中去選,選中了範氏。
“士燮站錯隊,負麵效果還在發揮影響啊!”樓令知道是這麽迴事。
那也是範氏必須吃的苦!
站在晉國的立場,不希望看到列國兼並,同時也不願意哪個國家強大起來,想要的就是保持現狀。
包括齊國在內國家,他們不管有沒有想要取代晉國成為霸主,想要生活過得好一定會發展,己方也會有擴張的需要。
所以,無非就是因為各自的立場不同,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出現了不一致。
“真是不幸啊……”樓令低低歎息了一聲。
阿嬌看得一愣一愣,問道:“怎麽了?”
“不管齊國有什麽盤算,他們要挨揍了。”樓令說道。
僅僅是齊國極可能謀算了樓氏這一點,樓令都會推行對齊國展開戰爭。
別說齊國拒絕了晉國的召喚,一邊出兵攻打萊國了。
這個萊國是一個東夷人在山東半島建立的一個國家,隻是他們照搬列國的體製,自行完成了諸夏化。
樓令知道齊國對於吞並萊國已經朝思暮想了一百多年,齊國也因此布局了數十年之久,近期好像是到了關鍵的時刻。
很早之前,齊國有機會入侵萊國且實施吞並,礙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未能將計劃實施,其中的幾次就是被魯國所阻止,很難怪齊國會那麽痛恨魯國。
“萊國不是我們的附庸,要讓魯國去招惹齊國,我們再以保護魯國的名義出兵?”阿嬌問道。
樓令說道:“是要出師有名的。”
說起來很搞笑,晉國對魯國確實是經常當抹布來用,搞得魯國以為自己很重要,一直要求晉國將顓臾、鄅國、邿國等一些袖珍型小國交給魯國。
什麽意思?意思就是魯國直接跟晉國討要附庸的上貢權,那些袖珍型小國不再給晉國上貢,轉而對魯國上貢。
有些時候,晉國為了補充魯國的實力,會同意一兩個袖珍型小國轉而給魯國上貢,過一段時間卻是將上貢權收迴。
之所以說搞笑,原因是魯國見晉國有時候會同意,總是幹出一些上梁揭瓦的操作。這是什麽?大概就是侍妾的一種恃寵而驕。
樓令料定齊國不會更改主意,也就是不會重新答應“聽成”前往會盟,一定會繼續執行攻打萊國的行動。
那樣一來,等於是樓氏對齊國的邦交辦事不力,必然要讓樓氏采取激烈手段,避免來自國君或其他卿大夫的不滿。
如果晉國攻打齊國,教訓模式的戰爭,出動的兵力一定是樓氏需要占多數。
“幸虧沒有展開對河宗的入侵行動。”樓令說道。
出身高貴且有經過教育的阿嬌怎麽會聽不懂呢?她皺眉說道:“又打?”
並不是阿嬌反對戰爭,純粹是樓氏為主導的戰爭也太頻繁了。
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樓令從封地到人口的膨脹速度實在太快,快到了驚掉人下巴的程度。
以正常情況來判斷,膨脹的速度過快,內部一定是一團糟,稍微遇到挫折就將引起連鎖反應,不是內部大亂之後元氣大傷,便是給予外敵有可乘之機一舉消滅。
“你一直在接觸公務,有察覺到內部出現不穩嗎?”樓令很認真地問道。
作為主母的阿嬌當然可以處理公務,尤其是樓令長時間在外,近幾年樓小白也忙了起來。
阿嬌愣了一段時間,皺眉說道:“挺奇怪的……,確實沒有發現內部不穩。”
真當樓令在家族內部的教育事業白幹了?
樓氏雖然很缺頂級人才,但是中基層的幹部真的不缺。
有一個事實,頂尖人才難以培養,像是螺絲釘一般的中基層卻是可以量產的。
樓氏家族內部展開教育十餘年,成果就是每一年都有新的一批人畢業或結業,充斥到樓氏的各個崗位。
一個家族的高層不爭鬥,有足夠多的中基層幹部,怎麽可能不穩?
事實是什麽?隻要中基層不亂搞,哪怕高層鬥得非常厲害,該勢力還是會大體呈現平穩的狀態。
相反,一旦這個勢力的中基層腐朽現象非常嚴重,高層再是怎麽英明神武,幾近於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說倒塌就轟然崩塌了。
如果要舉例子,李唐的安史之亂後又呈現繁榮姿態,其實就是李唐中基層沒有崩潰;到了明末階段,作為絕對高層的崇禎想要勵精圖治,中基層已經腐朽到了沒有救的程度,少數幾個高層再掙紮也救不活了。
阿嬌明明身處其中,作為一個發號施令的人,將樓氏內部的高效視作理所當然,處在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狀態。
那麽多合格的中基層充斥各個崗位,他們是最直接的接觸者,許許多多的麻煩在他們這一層就被處理掉,麻煩沒有大到需要樓氏高層苦惱的地步,不止會讓樓氏看上去很平穩,不明所以的高層大概隻會覺得自己很厲害。
有那麽一個現實,既是當前的人們所能得到極其有限,認為是在為了自己的家族奮鬥,稍微有所得很容易感到滿足,腐朽的速度遠遠慢於其它時代。
步入到大一統王朝,各級官員隻是代替皇帝進行管理,一旦失去了進步的希望,麵對不是自家的東西,恐怕就不會多麽珍惜,相反會認為牆塌了可以換個地方繼續挖,當然要可勁地挖牆腳了。
當然了,春秋時代貴族與國君的相處也有矛盾,隻是發生矛盾的時候會很直接。
一個家族的貴族一樣會挖國家的牆角,通常還會幹得理直氣壯,一國之君願意就給,反之不願意可以拒絕。
什麽情況?
無非就是貴族會直接要求國君賞賜封地或其它,不需要偷偷摸摸去幹。
貴族的實力基本擺在明麵,國君想要剪除很容易衡量能不能做到。
如果國君認為必須清除,可不是派幾個小吏就能解決,絕對需要召集大軍將之消滅。
但凡個貴族就有私軍,不可能坐以待斃,一定會爆發交戰。
因此,春秋時代君臣出現矛盾,極少有國君當即發作,一般是權衡之後選擇了妥協。
國君容易妥協的理由太簡單,再是厲害的權臣都無法取而代之,讓時間去解決矛盾也便是。
畢竟,一代人的矛盾總會在幾代人之後消失。
“我會控製好擴張速度,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樓令不是在保證什麽。
阿嬌說道:“你心裏有數就好。”
在接下來,樓令需要去“新田”向晉君周報喜,告知已經消滅林胡這個勢力,請求將林胡原本的棲息地劃歸樓氏所有。
明明樓氏消滅了林胡,將當地實施了控製,為什麽樓令需要那麽做?
因為隻有那麽做,原本林胡人棲息的地盤才算是晉國的一部分,有外敵入侵也就等於是在攻擊晉國,樓氏可以要求國家的力量進行支援。
樓氏為了不交稅當然也能偷偷摸摸控製,隻是這樣不止遭遇入侵無法求援,同時也是在踐踏既定規則。
列國之君為什麽允許貴族向外擴張?因為打下來就多了一個收稅的地方。
其實,允許貴族向外擴張,同時也是在進行背書,一旦哪個家族玩脫,將會由國家力量介入。
範氏在對赤狄的擴張就屬於玩脫,鬧到晉國以國家形勢介入,後麵範氏無法全盤控製赤狄的地盤,相當一部分落到晉景公口袋,部分家族也獲得了湯湯水水。
樓氏攻打林胡可沒有要求國家力量介入,打下多少地盤有什麽其餘收獲都能落袋。
至於樓氏上報獲得了多大的新領地,取決於願意交多少稅,壓根不用全盤如實上報。
隻是瞞報的話,後麵國君派人去巡察,露餡卻是一定需要擔責。
按照本來的計劃,接下來樓氏會複刻消滅林胡的過程,對樓煩展開一係列的削弱。
樓令在真正消滅林胡之後,心態和思想出現了轉變。
周邊的異邦不是農耕民族,他們的地盤一點都沒有經過開發,進行戰爭所能立刻獲得的好處在於人口和資源,占領土地需要很大的投入才有產出。
樓令親自製定計劃,占領了太原盆地與林胡的地盤,怎麽都該知道其餘家族為什麽不願意向外擴張,更喜歡從其他家族搶奪土地了。
那是未經開發與已經開發的區別,前者拿到手還要投入時間與資源發展,後者搶到手卻是能夠直接有產出。
“樓煩或哪個異邦不主動來招惹,我們在北邊的擴張會暫停下來。”樓令說道。
阿嬌知道樓令是一個閑不下來的人,很是稀奇地問道:“你盯上其它方向的誰了?”
樓令一時間無語。
是,樓令與其他貴族的區別就是不想閑下來,沒有事也會找一些事情來做。
“有時間我會著作。”樓令說道。
阿嬌立刻兩眼放光,說道:“能夠傳承的知識越多越好!”
兩人相處那麽久,阿嬌怎麽可能沒有發現樓令的異常?
拿樓令一再為家族增添新知識來說,隻要看了就能看出不屬於當代。
阿嬌不問的原因太過於樸素,反正不管樓令從哪裏獲取,作為樓氏之主的任何財產既是屬於家族,一定會傳承給子孫後代。
秋收之後,樓令踏上前往“新田”的道路,八天便抵達了。
在“新田”的家宅休息了兩天,樓令派人去宮城請求謁見,得到了晉君周的允許。
那麽就是在樓令抵達“新田”的第三天,他入宮見到了晉君周。
“下軍佐已經知道齊國拒絕召喚的事情了吧?”晉君周首先提到這個。
樓令答道:“臣這一次入宮,一來是匯報對林胡的戰爭結果,再則便是處理齊國的事情。”
晉君周沒有說話,等著樓令進行匯報。
他倆見麵的場合並不正式,也就是不在某個室內,處在某處走廊。
這個走廊很長很寬,一邊是各種用途的大殿,另一邊則是宮城廣場。
因為走廊很寬的關係,擺上蒲團以及案幾就能夠用來待客。
樓令匯報了林胡被消滅的信息。
關於樓氏能不能滅掉林胡,晉國內部並沒有人懷疑能不能辦到,他們所無法判斷的僅是樓氏需要耗費多少時間才能將林胡消滅。
樓令看向一同前來的樓見,後者恭敬遞上了一個包好的卷軸。
這個卷軸其實就是地圖。
拿地圖做什麽?當然是樓令要向晉君周獻上輿圖,以這種方式表明晉國的疆域範圍又增加了。
如果是攻打列國獲取土地,班師迴朝的將領不止需要獻上輿圖,隨之也要獻上戶冊。
當然,春秋時代的戶冊跟後麵的王朝不一樣。
春秋時代的戶冊隻記錄某個地方有哪些貴族,他們的封地多大,有多少資源被繳獲,能夠征召的人員名單。
“這是寡人第一次接受這種獻禮。”晉君周看上去興致斐然。
晉國每一代國君或多或少會敦促封臣向外擴張,很久之前是進行列國兼並,後來則是一再對周邊異邦下手。
晉君周方登位兩年不到,哪怕後麵不再擴張,有樓氏消滅林胡獻上輿圖,薨逝之後至少有臉去見列祖列宗了。
“消滅林胡的時候,狐氏立下了不少功勞。臣懇請君上同意接納狐氏迴歸。”樓令之前已經與晉君周提到過。
當時,晉君周沒有給予太明確的答複,隻說需要跟其餘的卿大夫進行交流。
現在,林胡已經被消滅,從樓令提起再到當日,時間過去了四個多月,同意或是拒絕該給個明確的答複了。
晉君周讓宦官將輿圖收起來,問道:“狐氏之主有隨下軍佐來都城嗎?”
樓令一聽立刻笑著說道:“臣當即派人召喚狐氏之主從‘梁’前來謁見君上。”
晉君周由衷高興地說道:“寡人登位不足二載,拓土數千裏之廣。”
這個“數千裏”當然不是實數,乃是類似於“飛流直下三千尺”的修飾。
開心的話,晉君周是真的開心,甚至都有種“原來開疆拓土那麽簡單”的感覺。
“狐氏迴歸,樓氏添一強大助力,恭喜下軍佐了。”晉君周說道。
樓令聽了沒有驚慌失措。
之前提到過了,再是權臣也無法篡位,頂多就是對一國之君各種隱晦的羞辱。
晉國與其他國家存在區別,其他國家的貴族結盟可不敢明晃晃,晉國貴族與貴族結盟則是擺在明麵。
狐氏是在樓氏的幫助下得以歸迴晉國,哪怕狐氏不想跟隨樓氏都不行,沒有人會因為狐氏成為樓氏的盟友或附庸感到意外。
這個也是晉君周之前為什麽說要詢問其他卿大夫的原因。
那是晉君周要確認其餘卿大夫對樓氏增加一個盟友或附庸的態度,避免樓氏收了狐氏之後,爆發軍事上的衝突。
當然也是因為從國外迴歸,讓事情顯得比較特殊。
換作國內的各個家族結盟或是成為附庸,即便國君都隻能警告,其餘家族想阻止便是以動手的方式。
第一事情解決。
樓令主動提到對齊國的態度,說道:“齊國拒絕聽成,臣已經在做率軍出征的準備。”
晉君周一定早就預料到樓令的應對,笑著說道:“要不要討伐齊國,由下軍佐與眾卿商議,有了決議呈稟寡人。”
講流程確實也是那樣。
這裏不是欺負晉君周年少,換作其餘國君在位,在晉國一樣是那種流程。
所以,樓令當麵向晉君周匯報,講事實就是顯得很尊重了。
兩件事情講完,樓令開始與晉君周閑聊,話題主要集中在晉君周過得怎麽樣,有所需要是不是得到滿足。
從兩人閑聊的話題,足以證明起碼樓令與其他卿大夫對晉君周的不一樣。
這種不一樣體現在樓令願意與晉君周聊個人生活,不是見了麵隻有談公務。
“小白在都城的時候,寡人時常會召喚入宮一起玩耍。等小白去了齊國,寡人略略顯得孤單。”晉君周說道。
孤身一人迴國登位的晉君周,他哪怕在單國或周王室有朋友,那些人並沒有在“新田”常住。
很湊巧的事情是,很多年前樓令讓樓小白與晉君周成了筆友,後來發展到一年至少會互相湊一塊玩上個把月。
曆史上的趙武為什麽能夠得到晉悼公的青睞?他倆年紀差不多,互相的遭遇也有太多相同點,經常玩到了一塊,很自然就成為政治盟友了。
而在當時,樓令真沒有太強烈的意圖,純粹就是看出晉君周聰明又早熟,期望樓小白能夠與年紀差不多且優秀的人能夠成為朋友。
因此,等晉周成了晉君周,當年樓令的所作所為完全就是一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真不是樓令事先有心的部署。
晉君周會多想,隻是他再怎麽想,不可能認為樓令在晉景公在位時期就料到一切。
晉景公的薨逝是意外,等於事先沒有人料到會那麽快躺進陵墓。
至於說晉厲公死於弑君?要說迴樓令讓樓小白與晉君周交朋友是晉景公在位時期。
並且當時的樓令可不是卿大夫,權力沒有大到能夠左右接誰歸國登位。
好像有什麽不對的地方?樓令不是卿大夫的時候,他已經能夠影響郤氏和荀氏做出決策,可以施加影響力來推動由誰歸國登位。
不管怎麽說,作為利益既得者的晉君周,感謝樓氏以往的照顧與否,或者是不是樓令幹涉下才能歸國登位,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與樓氏的親密關係。
樓令與晉君周閑聊了半個時辰,出宮徑直往郤氏家宅而去。
“剛出宮啊?”郤至並沒有出門迎接。
同樣在家的郤錡就更不會出門迎接樓令的到來了。
“對。剛才進宮匯報滅掉林胡以及關於齊國的事情,出來就過來見你了。”樓令說道。
此時,郤至正在尋樂子,觀看家臣的搏擊之術。
場上有郤氏家臣拿木劍互相搏擊,看著並不是打得非常激烈,交鋒之後就會退開,尋找時機再湊近發起攻擊。
這種交戰方式才是正經的殺人術,講究的就是一擊不中就退,不給對方任何反擊的機會。
打起來會一直貼著對攻,甚至招術耍起來很好看?那是表演性質的武術。
地點在校場。
場地上不止有各種木製或包了布的兵器,也有箭靶之類的設施,乃至於備了戰車。
“聽說下軍將領兵去討伐伊洛之戎了?”樓令迴‘太原’才知道這麽一件事情。
郤至繼續看著搏擊狀態的家臣,說道:“你不是建議接下來與楚國交戰,要搶奪他們的土地嗎?我們不與楚國直接接壤,無法滅掉鄭國,隻能是看看能不能滅了‘三戎’。”
樓令當然知道“三戎”指的是哪三戎,笑著說道:“要是能夠滅掉‘三戎’的話,天子可要好好感謝我們。”
作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他的直轄地邊上盤踞三個實力不弱的戎人部落聯盟。這種事情誰敢信啊?
在周襄王三年(前649年)的時候,周王室發生內訌,伊洛之戎趁機入侵直接“洛邑”攻占,迫使周襄王逃亡去了鄭國避難,還是晉惠公出兵將伊洛戎逐出王城,才使得周襄王能夠還都。
郤至就實說道:“僅僅是伊洛之戎不難打,一旦‘三戎’合流就不好打了。”
樓令需要了解“三戎”的真實情況,才可以明白郤至為什麽做出那種判斷。
“你過來找我,有什麽事情嗎?”郤至可算是問了。
樓令說道:“我剛才向君上請命,明年要率軍討伐齊國。”
郤至立刻說道:“來邀請我一起出兵?”
本來沒有這個意思的樓令看出郤至有興趣,順勢說道:“是啊。”
打齊國可是一個好差事,不攻占其土地,不會縱兵劫掠,打贏卻是能夠敲詐很多資源,私下也能收禮收到手軟,怎麽可能讓郤至不感興趣?
“今年下軍沒有出征,明年會繼續跟楚國打。我們明年想去打齊國,可要跟其餘同僚好好商量了。”郤至說道。
哪怕郤至不去打齊國,明年樓令一樣會缺席。
正是因為那樣,樓令非常需要得到郤至的支持,再去決定郤錡做出決策。
如果郤錡同意,其他卿大夫再是有意見,他們也隻能有意見,壓根就不敢直接跟郤錡嗆。
“隻能再苦一苦範氏了。”郤至說道。
講實話就是樓令愣了愣,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樓令真沒有坑範氏的意思,想的是下軍缺席與楚國的戰爭,中軍和上軍可以南下,起碼不一定是新軍再出征。
看郤至的意思,分明就是在欺負荀氏與範氏中去選,選中了範氏。
“士燮站錯隊,負麵效果還在發揮影響啊!”樓令知道是這麽迴事。
那也是範氏必須吃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