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對於此次征討遼東還是十分重視,已經任命了主帥,但是按照大明的慣例,還要派遣一名高級文官,負責統籌戰局,供應軍需,對於這個人選,朱載坖一直拿不定主意。
本來朱載坖認為,不必單獨派遣文官前往處理此事,有薊遼總督唐順之、遼東巡撫侯汝諒,這兩位督撫,足夠總管遼東戰事了。
但是不巧的是,薊遼總督唐順之以疾請辭,朱載坖遣禦醫探視後唐順之確實是肺疾,需要靜養,朱載坖不得已批準了唐順之的致仕,加唐順之太子太保兼少保、兵部尚書、賜馳驛歸鄉。
唐順之致仕,就意味著薊遼總督出缺,這可是要職,尤其是現在朝廷正準備對遼東用兵的關口,薊遼總督怎麽能歐出缺,吏部尚書楊博急忙向朱載坖上疏請求廷推薊遼總督,朱載坖當即下旨,要求吏部廷推薊遼總督的人選。
經過吏部的廷推,最終向朱載坖推薦了三人,正推兵部左侍郎協理京營戎政汪道昆,副推兩人,巡撫浙江都禦史王崇古,巡撫大同都禦史方逢時。
朱載坖在汪道昆的名字上劃了一個圈,任命汪道昆以右都禦史兼兵部尚書總督薊遼等處軍務事、督理糧餉。其實從唐順之出缺之後,朝野就很清楚,這個薊遼總督的位置隻有汪道昆能做,汪道昆是現在朝中為數不多的有過征討女真經驗的官員,而且汪道昆也算老於軍務的知兵之臣了。
更加重要的是汪道昆是朱載坖的寵臣,朱載坖一向很信任他,楊博很清楚這個事情,參與廷推的重臣們也很清楚,即便是楊博作為吏部尚書,再向推醋黨成員上台,他也很清楚的知道,從唐順之走後,這個職務就隻能屬於汪道昆,沒有其他人。
朱載坖在下達了聖諭之後,召見了汪道昆,詢問汪道昆對於遼東戰事的看法。
汪道昆認為,官軍的實力是遠超覺昌安的,剿滅覺昌安,不是問題,但是打來孫才是官軍最關注的事情,所以汪道昆認為,要急進緩戰,所謂急進,就是官軍在行軍上要行動迅速,不給覺昌安以逃竄的機會,將覺昌安和建州左衛的主要據點都要予以包圍,作出一副官軍要迅速解決建州左衛的態度,逼迫打來孫支援建州左衛。
而緩戰就是對於建州左衛的這些大據點,不要急於進攻,一來是攻堅畢竟是損失很大的戰鬥方式,官軍的銳氣會在攻堅戰中受到很大的挫傷,不便於對打來孫作戰,二來就是快速的將覺昌安剿滅之後,打來孫就不會來支援了,要給打來孫一官軍久攻不克的假象,誘使打來孫或者其他覺昌安的支持者們前來救援,方便官軍一網打盡。
朱載坖對於汪道昆的方略是基本上同意,除了要求汪道昆在作戰上尊重戚繼光作為主帥的權力之外,關心的就是遼東的後勤保障問題了。
朱載坖之前給朝鮮下旨要求朝鮮提供糧秣,但是朝鮮以國小力弱為由,聲稱自己僅能提供五萬石軍糧,還要大明派人加以運輸,朱載坖現在沒空收拾朝鮮,命令遼東鎮去朝鮮運輸糧食,同時去天津查看船隻的嚴世蕃也迴來向朱載坖匯報,天津現有的船隻,一次能夠運輸糧食十萬石左右。
朱載坖認為現在的運力還遠遠不夠,要求嚴世蕃在天津想辦法造船增加運力,嚴世蕃向朱載坖上疏稱:天津入遼之路,自海口發舟至右屯河通堡不及二百裏可達遼陽,中間若曹泊店、月沱、桑沱、薑女墳、桃花島鹹可灣泊,各相去不過四五十裏。
嚴世蕃建議,現在造大海船已經來不及,但是造小海船還是可以,就命天津和遼東製造裝載糧食二百石的小海船各五百艘,一次就可以運輸糧食二十萬石,造船費用不過三萬兩,可以作為應急的辦法,朱載坖答應了嚴世蕃的建議,撥給銀兩,命嚴世蕃督造船隻,以供應軍需。
同時山東巡撫王宗沐也向朱載坖上疏,他在奏疏中稱:自登州望鐵山西北口,至羊頭凹,曆中島、長行島抵北信口,又曆兔兒島至深井,達蓋州,剝運一百二十裏,抵娘娘宮,陸行至廣寧一百八十裏,至遼陽一百六十裏,每石運費在五錢。
王宗沐建議直接從登州海運糧食到遼東,接濟軍餉,朱載坖也同意了王宗沐的請求,畢竟大明在登州就一直設有水師,向遼東運輸軍糧本來就是登州水師的重要任務。
而且朱載坖還向蘇鬆的大明水師下達命令,從東南直接向遼東運輸軍糧,務必要保證遼東的軍糧供應。
還有就是長蘆鹽場的餘鹽,之前在嘉靖朝,長蘆鹽場一半是曬鹽,一半是煮鹽,朱載坖即位之後,動用內帑將長蘆鹽場的鹽田全部加以改造,變為曬鹽,同時開發開平煤礦,除了煉焦以供應遵化鐵廠之外,剩餘的煤礦主要是供長蘆鹽場在天氣不好時煮鹽用。
現在長蘆鹽場的鹽產量已經大大提升,額定的四十萬引鹽課早就完成了,朱載坖將長蘆鹽場的鹽課從四十萬引提升到六十萬引,同時用內帑出銀收購餘鹽,在順天府嚴厲打擊私鹽,使得私鹽根本沒有行銷的餘地,官鹽的價格下降,質量也得以提升,私鹽自然就無法行銷了。
現在為了支援遼東,朱載坖下令將積存的近十萬引正鹽和三十多萬引餘鹽全部用於開中,支援遼東戰局,鹽一引糧七鬥,豆料九鬥或者草一束,朱載坖下令戶部從速辦理此事,將遼東戰局所需要的各種物資盡速運抵遼東。
為了保障遼東軍器糧秣,朱載坖特地命令總督倉場戶部左侍郎王國光為督運糧餉戶部左侍郎,專司督運糧餉之事,盡快將所需的物資解運遼東。
雖然大明的大軍還沒有調動,但是大明的各項物資已經源源不斷的運往遼東,儲存於廣寧、遼陽等處。
本來朱載坖認為,不必單獨派遣文官前往處理此事,有薊遼總督唐順之、遼東巡撫侯汝諒,這兩位督撫,足夠總管遼東戰事了。
但是不巧的是,薊遼總督唐順之以疾請辭,朱載坖遣禦醫探視後唐順之確實是肺疾,需要靜養,朱載坖不得已批準了唐順之的致仕,加唐順之太子太保兼少保、兵部尚書、賜馳驛歸鄉。
唐順之致仕,就意味著薊遼總督出缺,這可是要職,尤其是現在朝廷正準備對遼東用兵的關口,薊遼總督怎麽能歐出缺,吏部尚書楊博急忙向朱載坖上疏請求廷推薊遼總督,朱載坖當即下旨,要求吏部廷推薊遼總督的人選。
經過吏部的廷推,最終向朱載坖推薦了三人,正推兵部左侍郎協理京營戎政汪道昆,副推兩人,巡撫浙江都禦史王崇古,巡撫大同都禦史方逢時。
朱載坖在汪道昆的名字上劃了一個圈,任命汪道昆以右都禦史兼兵部尚書總督薊遼等處軍務事、督理糧餉。其實從唐順之出缺之後,朝野就很清楚,這個薊遼總督的位置隻有汪道昆能做,汪道昆是現在朝中為數不多的有過征討女真經驗的官員,而且汪道昆也算老於軍務的知兵之臣了。
更加重要的是汪道昆是朱載坖的寵臣,朱載坖一向很信任他,楊博很清楚這個事情,參與廷推的重臣們也很清楚,即便是楊博作為吏部尚書,再向推醋黨成員上台,他也很清楚的知道,從唐順之走後,這個職務就隻能屬於汪道昆,沒有其他人。
朱載坖在下達了聖諭之後,召見了汪道昆,詢問汪道昆對於遼東戰事的看法。
汪道昆認為,官軍的實力是遠超覺昌安的,剿滅覺昌安,不是問題,但是打來孫才是官軍最關注的事情,所以汪道昆認為,要急進緩戰,所謂急進,就是官軍在行軍上要行動迅速,不給覺昌安以逃竄的機會,將覺昌安和建州左衛的主要據點都要予以包圍,作出一副官軍要迅速解決建州左衛的態度,逼迫打來孫支援建州左衛。
而緩戰就是對於建州左衛的這些大據點,不要急於進攻,一來是攻堅畢竟是損失很大的戰鬥方式,官軍的銳氣會在攻堅戰中受到很大的挫傷,不便於對打來孫作戰,二來就是快速的將覺昌安剿滅之後,打來孫就不會來支援了,要給打來孫一官軍久攻不克的假象,誘使打來孫或者其他覺昌安的支持者們前來救援,方便官軍一網打盡。
朱載坖對於汪道昆的方略是基本上同意,除了要求汪道昆在作戰上尊重戚繼光作為主帥的權力之外,關心的就是遼東的後勤保障問題了。
朱載坖之前給朝鮮下旨要求朝鮮提供糧秣,但是朝鮮以國小力弱為由,聲稱自己僅能提供五萬石軍糧,還要大明派人加以運輸,朱載坖現在沒空收拾朝鮮,命令遼東鎮去朝鮮運輸糧食,同時去天津查看船隻的嚴世蕃也迴來向朱載坖匯報,天津現有的船隻,一次能夠運輸糧食十萬石左右。
朱載坖認為現在的運力還遠遠不夠,要求嚴世蕃在天津想辦法造船增加運力,嚴世蕃向朱載坖上疏稱:天津入遼之路,自海口發舟至右屯河通堡不及二百裏可達遼陽,中間若曹泊店、月沱、桑沱、薑女墳、桃花島鹹可灣泊,各相去不過四五十裏。
嚴世蕃建議,現在造大海船已經來不及,但是造小海船還是可以,就命天津和遼東製造裝載糧食二百石的小海船各五百艘,一次就可以運輸糧食二十萬石,造船費用不過三萬兩,可以作為應急的辦法,朱載坖答應了嚴世蕃的建議,撥給銀兩,命嚴世蕃督造船隻,以供應軍需。
同時山東巡撫王宗沐也向朱載坖上疏,他在奏疏中稱:自登州望鐵山西北口,至羊頭凹,曆中島、長行島抵北信口,又曆兔兒島至深井,達蓋州,剝運一百二十裏,抵娘娘宮,陸行至廣寧一百八十裏,至遼陽一百六十裏,每石運費在五錢。
王宗沐建議直接從登州海運糧食到遼東,接濟軍餉,朱載坖也同意了王宗沐的請求,畢竟大明在登州就一直設有水師,向遼東運輸軍糧本來就是登州水師的重要任務。
而且朱載坖還向蘇鬆的大明水師下達命令,從東南直接向遼東運輸軍糧,務必要保證遼東的軍糧供應。
還有就是長蘆鹽場的餘鹽,之前在嘉靖朝,長蘆鹽場一半是曬鹽,一半是煮鹽,朱載坖即位之後,動用內帑將長蘆鹽場的鹽田全部加以改造,變為曬鹽,同時開發開平煤礦,除了煉焦以供應遵化鐵廠之外,剩餘的煤礦主要是供長蘆鹽場在天氣不好時煮鹽用。
現在長蘆鹽場的鹽產量已經大大提升,額定的四十萬引鹽課早就完成了,朱載坖將長蘆鹽場的鹽課從四十萬引提升到六十萬引,同時用內帑出銀收購餘鹽,在順天府嚴厲打擊私鹽,使得私鹽根本沒有行銷的餘地,官鹽的價格下降,質量也得以提升,私鹽自然就無法行銷了。
現在為了支援遼東,朱載坖下令將積存的近十萬引正鹽和三十多萬引餘鹽全部用於開中,支援遼東戰局,鹽一引糧七鬥,豆料九鬥或者草一束,朱載坖下令戶部從速辦理此事,將遼東戰局所需要的各種物資盡速運抵遼東。
為了保障遼東軍器糧秣,朱載坖特地命令總督倉場戶部左侍郎王國光為督運糧餉戶部左侍郎,專司督運糧餉之事,盡快將所需的物資解運遼東。
雖然大明的大軍還沒有調動,但是大明的各項物資已經源源不斷的運往遼東,儲存於廣寧、遼陽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