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對於這些官員的互相攻訐也是極為無奈,一方麵朱載坖認為應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自己信任了潘季馴,就應該相信潘季馴的判斷,但是朱衡作為常年治河的臣子,他的話也是有極大的份量的。
朱載坖隻得親自查看,以為自己做決定,在處理了南京的事情之後,朱載坖打點行裝,準備北歸,朱載坖第一站就是淮安府,必須要解決河漕問題,朱載坖才能放心的迴到京師。
每年的漕糧是支撐大明九邊和京營所必須的,朱載坖對此不得不極為重視。
朱載坖駕臨淮安府之後,第一時間召見了潘季馴,詢問潘季馴有關治河的方略,這次可以算是正式的召對,除了朱載坖之外,一眾隨駕的重臣,還有嚴世蕃、趙文華、鄢懋卿都參加召對。
潘季馴還是堅持自己的束水衝沙的辦法,認為隻有這樣才能解決黃河泥沙淤積,中下遊成成地上懸河的情況,這點朱載坖也是認同,但是黃河屢次決口,動輒改道,這也是很要命的問題。
潘季馴的治河著眼於保證漕運,潘季馴也直言不諱的說道:“陛下,諸位,若南攻,不過溺民田一季耳。是逼之南決之禍小,而北決之患深。”
按照潘季馴的說法,治河的要點在於固定河道,防止河水北決,危及漕運,這也是大明治河的一向思路,朱載坖的臉色並不好看,按照潘季馴的思路,那就是要以河南、山東還有整個淮河中下遊的百姓來保障漕運了。
朱載坖說道:“黃河以全河之水入淮,淮水河道窄小,一旦黃河水大,豈不是要淹沒淮安、泗州等處?”
這也是朱衡堅決不同意的潘季馴方案的原因,淮河河道狹窄,很難容納黃河龐大的水量,而潘季馴要實施束水衝沙之法,還要高築堤壩,使得水流更快,朱載坖也是拿朱衡的這個質疑來詢問潘季馴。、
潘季馴隻得無奈的說道:“陛下,臣麵對聖明,隻得實話實說了,兩權相害取其輕也!”
潘季馴的意思也很清楚,按照他的辦法實施之後,漕運肯定是能夠保證的,加固堤防之後,祖陵的安全也是能夠保證,由於黃淮合流,水勢肯定是大大超過以往,按照潘季馴的說法,大量的泥沙會被河水帶走,河道加深,行洪能力會有所加強。
單獨麵對黃河或者淮水的洪災,應該是可以對付的,可怕的就是黃河和淮水同時暴漲,那是肯定無法行洪的。
朱載坖問道:“那到了那個時候,會發生什麽?”
潘季馴看了朱載坖一眼說道:“陛下,真到了那個時候,為了保運河和祖陵,隻有泄洪一途了。”
朱載坖很清楚,潘季馴所說的泄洪,就是在淮河南岸泄洪,以保衛鳳陽的祖陵和運河。
朱載坖拿出朱衡之前的奏疏,說道:“潘季馴,也就是說,朱衡之前的話,是極有可能成真的?”
潘季馴隻得點點頭,朱載坖將之前朱衡的上疏給諸位臣子傳閱,朱衡在奏疏中稱:方運河暢流時,東南稻田數千頃鹹資其利,號稱膏腴。自湖水下徙,運源艱澀,民始有乏水之憂。蒔種植秧,多違常度。夏秋間禾欲登揚,而水潦橫溢,以淹沒告者踵相接也。民力既殫,疏浚堤防之功不至,浸淫日久,高田多龜坼,下田成汙萊,向之膏腴化為瘠區。
這是朱衡對於按照潘季馴治河過後可能出現的結果做的預想,朱衡認為,一旦按照潘季馴的辦法治河,由於黃河居高臨下,倒灌入淮,黃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將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窪地連成一片,匯聚成湖。而高家堰等工程的一旦完工,就肯定會使得這個湖泊的麵積急劇擴大,大量的良田、甚至現在的泗州城都江北淹沒。
因為泗州不僅地形低窪,淮河河床也深廣,在前宋時期,在盱眙就可以可看到海潮倒灌現象。一旦河水上漲,泗州必不可保。
朱載坖突然想到了什麽,他當即說道:“去淮泗的輿圖來!”
潘季馴趕緊命人取來地圖,朱載坖和一眾臣子們在地圖上查看,朱載坖終於知道自己漏了什麽,現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洪澤湖,現在沿淮河就是富陵湖、破釜澗、泥墩湖、萬家湖等。但是一旦按照潘季馴的方案實施,黃、淮合流,由於黃河攜帶的大量泥沙,在黃、淮、運交匯的清口一帶河身不斷抬高。黃河河床高於淮河,黃強淮弱。淮水在清口受阻,下泄不暢,必然將河水蓄積在現在的富陵湖、破釜澗、泥墩湖等處,從而將之連成一片,形成真正意義上洪澤湖。
朱載坖指著現在的富陵湖、破釜澗、泥墩湖等處說道:“潘總河,一旦清口淤積,淮水下泄困難,這幾個湖泊必然連成一起,形成一個大湖,在加上黃河裹挾而來的泥沙,恐怕泗州是必不可保的。”
雖然高拱等人並沒有治河的經驗,但是對於朱載坖的這個說法他們卻也是認可的,很顯然朱載坖說的確實是很有可能發生的,在聯係到之前朱衡的上疏,高拱等人意識到,此事恐怕卻是如此。
高拱問道:“潘總河,這事確是如此嗎?”
這可不是小事,這數個湖泊要是真的連起來,就是數以百萬計算的良田,還有一座泗州城,泗州可不是什麽邊遠州府,泗州處於黃河與長江的漕運中心,有水陸都會之稱,一旦真的如此,那對於大明的震動絕對不小。
高拱問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嚴世蕃說道:“高閣老,除了淹泗州,別無他法。”
高拱看了一眼嚴世蕃,問道:“嚴少司空還懂治河?”
嚴世蕃笑笑說道:“高閣老說笑了,下官不懂治河,但是知道,泗州城北不能淹,所以隻能放棄泗州。”
嚴世蕃指著泗州城北,連朱載坖在內的所有人都明白了嚴世蕃的意思,因為祖陵就在泗州北側,肯定是保祖陵而棄泗州了。
朱載坖隻得親自查看,以為自己做決定,在處理了南京的事情之後,朱載坖打點行裝,準備北歸,朱載坖第一站就是淮安府,必須要解決河漕問題,朱載坖才能放心的迴到京師。
每年的漕糧是支撐大明九邊和京營所必須的,朱載坖對此不得不極為重視。
朱載坖駕臨淮安府之後,第一時間召見了潘季馴,詢問潘季馴有關治河的方略,這次可以算是正式的召對,除了朱載坖之外,一眾隨駕的重臣,還有嚴世蕃、趙文華、鄢懋卿都參加召對。
潘季馴還是堅持自己的束水衝沙的辦法,認為隻有這樣才能解決黃河泥沙淤積,中下遊成成地上懸河的情況,這點朱載坖也是認同,但是黃河屢次決口,動輒改道,這也是很要命的問題。
潘季馴的治河著眼於保證漕運,潘季馴也直言不諱的說道:“陛下,諸位,若南攻,不過溺民田一季耳。是逼之南決之禍小,而北決之患深。”
按照潘季馴的說法,治河的要點在於固定河道,防止河水北決,危及漕運,這也是大明治河的一向思路,朱載坖的臉色並不好看,按照潘季馴的思路,那就是要以河南、山東還有整個淮河中下遊的百姓來保障漕運了。
朱載坖說道:“黃河以全河之水入淮,淮水河道窄小,一旦黃河水大,豈不是要淹沒淮安、泗州等處?”
這也是朱衡堅決不同意的潘季馴方案的原因,淮河河道狹窄,很難容納黃河龐大的水量,而潘季馴要實施束水衝沙之法,還要高築堤壩,使得水流更快,朱載坖也是拿朱衡的這個質疑來詢問潘季馴。、
潘季馴隻得無奈的說道:“陛下,臣麵對聖明,隻得實話實說了,兩權相害取其輕也!”
潘季馴的意思也很清楚,按照他的辦法實施之後,漕運肯定是能夠保證的,加固堤防之後,祖陵的安全也是能夠保證,由於黃淮合流,水勢肯定是大大超過以往,按照潘季馴的說法,大量的泥沙會被河水帶走,河道加深,行洪能力會有所加強。
單獨麵對黃河或者淮水的洪災,應該是可以對付的,可怕的就是黃河和淮水同時暴漲,那是肯定無法行洪的。
朱載坖問道:“那到了那個時候,會發生什麽?”
潘季馴看了朱載坖一眼說道:“陛下,真到了那個時候,為了保運河和祖陵,隻有泄洪一途了。”
朱載坖很清楚,潘季馴所說的泄洪,就是在淮河南岸泄洪,以保衛鳳陽的祖陵和運河。
朱載坖拿出朱衡之前的奏疏,說道:“潘季馴,也就是說,朱衡之前的話,是極有可能成真的?”
潘季馴隻得點點頭,朱載坖將之前朱衡的上疏給諸位臣子傳閱,朱衡在奏疏中稱:方運河暢流時,東南稻田數千頃鹹資其利,號稱膏腴。自湖水下徙,運源艱澀,民始有乏水之憂。蒔種植秧,多違常度。夏秋間禾欲登揚,而水潦橫溢,以淹沒告者踵相接也。民力既殫,疏浚堤防之功不至,浸淫日久,高田多龜坼,下田成汙萊,向之膏腴化為瘠區。
這是朱衡對於按照潘季馴治河過後可能出現的結果做的預想,朱衡認為,一旦按照潘季馴的辦法治河,由於黃河居高臨下,倒灌入淮,黃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將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窪地連成一片,匯聚成湖。而高家堰等工程的一旦完工,就肯定會使得這個湖泊的麵積急劇擴大,大量的良田、甚至現在的泗州城都江北淹沒。
因為泗州不僅地形低窪,淮河河床也深廣,在前宋時期,在盱眙就可以可看到海潮倒灌現象。一旦河水上漲,泗州必不可保。
朱載坖突然想到了什麽,他當即說道:“去淮泗的輿圖來!”
潘季馴趕緊命人取來地圖,朱載坖和一眾臣子們在地圖上查看,朱載坖終於知道自己漏了什麽,現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洪澤湖,現在沿淮河就是富陵湖、破釜澗、泥墩湖、萬家湖等。但是一旦按照潘季馴的方案實施,黃、淮合流,由於黃河攜帶的大量泥沙,在黃、淮、運交匯的清口一帶河身不斷抬高。黃河河床高於淮河,黃強淮弱。淮水在清口受阻,下泄不暢,必然將河水蓄積在現在的富陵湖、破釜澗、泥墩湖等處,從而將之連成一片,形成真正意義上洪澤湖。
朱載坖指著現在的富陵湖、破釜澗、泥墩湖等處說道:“潘總河,一旦清口淤積,淮水下泄困難,這幾個湖泊必然連成一起,形成一個大湖,在加上黃河裹挾而來的泥沙,恐怕泗州是必不可保的。”
雖然高拱等人並沒有治河的經驗,但是對於朱載坖的這個說法他們卻也是認可的,很顯然朱載坖說的確實是很有可能發生的,在聯係到之前朱衡的上疏,高拱等人意識到,此事恐怕卻是如此。
高拱問道:“潘總河,這事確是如此嗎?”
這可不是小事,這數個湖泊要是真的連起來,就是數以百萬計算的良田,還有一座泗州城,泗州可不是什麽邊遠州府,泗州處於黃河與長江的漕運中心,有水陸都會之稱,一旦真的如此,那對於大明的震動絕對不小。
高拱問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嚴世蕃說道:“高閣老,除了淹泗州,別無他法。”
高拱看了一眼嚴世蕃,問道:“嚴少司空還懂治河?”
嚴世蕃笑笑說道:“高閣老說笑了,下官不懂治河,但是知道,泗州城北不能淹,所以隻能放棄泗州。”
嚴世蕃指著泗州城北,連朱載坖在內的所有人都明白了嚴世蕃的意思,因為祖陵就在泗州北側,肯定是保祖陵而棄泗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