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禮部的籌備之下,很快就擬定了祭祀孝陵的相關儀注,朱載坖率領南京的文武百官和勳臣們,前往孝陵祭祀,朱載坖從孝陵紅券門,降輦由左門入,升輿,群臣從由紅券門並金門、陵門之右門進入。


    朱載坖穿青袍乘板輿到孝陵外東,降輿。在禮部官員們引導下向孝陵祭祀。其實和祭祀嘉靖的過程沒任何區別。


    導引官導朱載坖至殿左門外,典儀官唱:執事官各司其事,內讚官引導上皇至拜位,奏就位。


    奏詣前,內讚官引導朱載坖到香案前,奏上香,朱載坖三次上香,跪拜結束。


    隨後內讚官奏複位,奏四拜。傳讚百官和典儀唱奠帛,行初獻禮。


    後內讚引導朱載坖至禦案前, 奏獻帛,結束後再引導皇上至太祖高皇帝禦座前,奏獻爵,訖。引導皇上至太祖高皇後禦座前,奏獻爵,結束後奏複位,奏跪。


    傳讚眾官皆跪,讚讀祝,奏俯、 伏。傳讚百官同典儀唱亞獻禮、終獻禮。執爵者代獻,訖。


    內讚官奏四拜,傳讚百官同典儀唱,讀祝官捧祝,進帛官捧帛,各詣燎位,朱載坖退拜位之東。捧祝帛官出殿門,內讚奏禮結束。


    結束祭祀之後,朱載坖從原路返迴,而百官們由小旁門退出,守臣下之分。


    結束了祭祀之後,朱載坖到了督師衙署之中,從杭州趕來的浙江巡撫王崇古也趕到了南京,朱載坖於是和隨駕的重臣一道召見了王崇古,朱載坖問道:“聽說浙江的新政,推行的不太順利,是怎麽迴事?”


    王崇古趕緊上前請罪道:“陛下,此臣之過也!”


    朱載坖擺擺手說道:“朕不是來問罪的,新政推行受阻,是什麽原因?”


    王崇古向諸位重臣解釋了其中的原因,第一點就是浙江的士紳們認為賦役折色太少,浙江和蘇鬆不同,浙江山多田少,素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稱,和蘇鬆盛產稻米,百姓願意用本色繳納賦稅不同,浙江除了靠近蘇鬆的嘉興、杭州、湖州、紹興等府地勢稍微平坦,盛產糧食之外,其餘州縣的糧食都比較緊張。


    而且浙江商貿繁盛,白銀貨幣化程度高,胡宗憲總督浙直的時候,就從浙江征收了大量的銀兩,浙江百姓和蘇鬆百姓不同,他們寧願折銀,而不願繳納本色,因為浙江以種植桑蠶為業的多,種糧的反而少,他們不願繳納本色,因為繳納本色的話,會導致浙江的糧價上升,他們情願全部折銀。


    朱載坖表示,既然他們願意折銀,那就從其風俗,可以全部折銀繳納,因為最終大部分肯定是要折銀的,隻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朱載坖接著問道:“還是其他什麽問題?”


    王崇古說道:“陛下,他們還認為浙江上供物料過多,過於繁雜,請求將上供物料也一並折銀。”


    所謂上供物料,主要係指地方輸往朝廷各部和宮廷的各類物資,浙直兩省由於較為富庶,且國初之時離南京較近,所以大部分上供物料就是在浙直攤派的,尤其是浙江,被攤派的最多。每年供貢以為供禦、祭祀、宴賞、兵戎之需。如野味、果品、茶芽、冬筍、藥材、段正、弓箭弦、雜皮、翎毛、桑攘之類,名目眾多。


    但是到了現在,已經是弊端叢生,第一是大明遷都之後,上供物料就不是解運南京,而是解運至京師,長途的解運使得不少百姓破產,如如溫州府平陽、 泰順二縣額辦解京鐵課六萬斤,共由大戶十五名領納解京,後因運納艱苦改為存留解府以備沿海軍器製造。成化間又一度改為解京,直接導致承擔鐵課的百姓破產,甚至到了甘受責罰不肯領解的程度。


    還有一種就是隨著世事變遷,原本本地產出的物料現在並不出產了,而朝廷仍舊強令上供,致使百姓無法負擔,如寧波府慈溪縣的貢茶之辦,在大明初年即係由該縣十四、五、八、九等都種植茶園的茶戶負責,或自行辦納,或出錢買辦,每年年以二百六十斤為額,每鮮茶四斤焙作一斤,共計該鮮茶一千四百餘斤,著落產茶之家出備茶葉,以供上用。然而現在該地的茶園已經荒蕪,而內廷上供,是不能推卸的,州縣官員隻能強令百姓自行購買茶葉,以完成上供。


    王崇古說道:“陛下,稅糧征收,每歲俱有常數;而物料逐年買辦,全無定規,一年之間,多則派至四五十起,少亦派至二三十起。部派於司,司派於府,府派於縣,縣派於裏,裏派於甲,照裏分派,不論貧富,照甲取銀,不論高下,細民受害不可勝言。”


    王崇古作為浙江巡撫,還是深知上供物料對於百姓的殘害的,現在朝廷推行新政,百姓意見最大的上供物料卻沒有改變,不僅是士紳,連百姓也頗為不滿。


    朱載坖問道:“那依王卿之言,怎麽改革才能使得百姓接受?”


    王崇古認為還是要折納,王崇古說道:“陛下,臣以為應當均征裏甲丁田。”


    王崇古的意思是,將這些上供物料的價值通計折銀,然後攤派到浙江全省的田賦之中,這樣一來,對於百姓來說,增加了僅僅是一點折色,但是免去了被上供物料折騰的煩惱,而朝廷這拿著這筆銀子,遣官吏到相應的地方采辦上供物料,解運至需要的地方,這樣一來,朝廷得到了銀子,浙江免去了上供物料,可謂皆大歡喜。


    朱載坖沒有馬上答應此事,而是要求將現在浙江的上供物料統計出來,條陳上疏,先由朱載坖看過之後,再行定奪。這與賦役折色的事情,是可以同意的,但是關鍵還是要清丈田畝,使朝廷的賦稅得到保證,所以朱載坖要求譚綸采取強硬手段,將清丈田畝貫徹下去,必要的時候,效法蘇鬆都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