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很清楚,要想刺激工匠和百姓改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除了要提高工匠的待遇之外,還有就是要拿出朝廷的官爵作為賞賜,對於大明百姓來說,什麽才是他們最想要的?就是官爵,為了官爵,士卒可以上陣搏命,就是為了擒斬之功。
所以朱載坖也在考慮要給這些工匠們以官爵的刺激,同時將有各種技術的人收攏到一起,為大明的科技搞點事情。
朱載坖為此召見了內閣首輔李春芳和次輔高拱,詢問此事,李春芳聽了朱載坖的要求之後,想了一會說道:“陛下說的可是伎術官?”
朱載坖有些一頭霧水,便問道:“本朝也有伎術官?”
李春芳笑笑說道:“陛下,伎術官雖然地位地位,但是自漢以降,累朝皆有伎術官,隻是本朝地位不彰,且人數稀少罷了。凡執技以事上者,祝、史、射、禦、醫、卜及百工,以及諸色伎術官署,皆稱伎術官也。”
從兩漢一直到唐宋,確實是存在著龐大的伎術官僚隊伍,雖然他們當時品級不高,但是當時的工匠、醫生等有技術的人確實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一官半職,如武則天神功元年,曾經下詔稱:本色出身,解天文者,進官不得過太史令;音樂者,不得過太樂、鼓吹署令;醫術者,不得過尚藥奉禦;陰陽卜筮者,不得過太卜令;解造食者,不得過司膳署令。
雖然規定了他們的官職上限,但是當時的伎術官範圍還是非常之廣泛的,據李春芳介紹,唐代有秘書、殿中、太常、左春坊、太仆等伎術之官,除了醫學、占卜、音樂、膳食之外,還有少府監下的三尚、織染、掌冶五署、將作監下的三校、甄官四署都是伎術官,不管是冶金軍器,還是土木營造,隻有有一技之長,皆可以得官。
而到了宋代,就更加重視伎術官了,因為兩宋始終麵臨著來自於北方的強大軍事壓力,無論是契丹、女真、黨項還是蒙古的騎兵,對於兩宋來說就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所以兩宋尤為重視軍器改進,也就是因此特別重視伎術官,凡是能夠獻上軍器克製騎兵的,對於兩宋來說都是要予以賞賜的。
不管獻上神臂弩還是其他軍器,兩宋的皇帝都予以重賞,就是為了激勵百姓改進軍器,以取得對北方強敵的軍事優勢。
朱載坖於是問道:“那本朝呢?”
說起本朝,李春芳就有些不好說了,因為太祖就不太重視技術官,而且大明承襲元製,對於唐宋的很多製度並未繼承,大明的伎術官無論是人數還是出路都遠遠不如前代,大明的伎術官主意就是太醫院和欽天監兩個部門,錦衣衛南鎮撫司也有部分軍匠之外,其他的伎術官就散見於各處了,工部武功三衛,以及兵部等各個廠中。
而且在大明,伎術官除了太醫院和欽天監之外,很難得到官職,即便是從九品都是極為難得,在加上現在的官場,以科舉正途為獨尊,舉人出身的官員都要被進士們嫌棄,還不要說這些伎術官們,更是被進士們視為雜流。根本沒有任何前途可言。本朝的伎術官基本都是家傳的,即便是你想向皇帝進獻各種器物,也會被科道斥之為奇技淫巧,搞不好官沒有撈到還要被言官們一頓噴。
朱載坖當然不能再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了,現在要繼續改進各方麵的技術,推廣技術革新,伎術官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朱載坖對李春芳和高拱說道:“李師傅、高師傅,眼下無論是開海還是禦虜,都需要各種器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無靈巧之器械,恐怕不利於大明禦北虜、海匪、倭寇爭鋒,朕意取法唐宋,組建伎術官署,以為改良器械之用。”
對於朱載坖的話,李春芳和高拱倒是並沒有表示不同意,他們兩人都算是大臣中比較開明的人,他們也知道朝廷需要優良的軍器,最近西洋軍器從嘉靖起就開始流入大明了,官軍現在所使用的佛郎機火炮、斑鳩腳火銃,其實都是取法禦西洋的,很少大明的有識之士也認識到了,現在西洋火器犀利,船隻堅固,比之大明水師更勝一籌,久之必為大明之禍患。
但是要像朱載坖這樣直接大動幹戈,李春芳和高拱還是不同意的,朱載坖自從即位以來,進行了很多的改革,李春芳等人認為,朱載坖的改革措施太過於密集了,恐怕會引起反彈。
李春芳勸道:“陛下求治之心,臣等已經盡知也,但是先賢有言,治大國若烹小鮮,循序漸進,方為良策。”
高拱也是這個意思,高拱認為現在東南海沒有完全安定下來,朝廷上仍然對於新政持懷疑態度,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在朝廷上統一認知,使得官員們都認可新政,同時就是將東南的新政成果鞏固下來,並且加以推廣,高拱認為東南士紳們絕對不會就此善罷甘休了,朝廷還是要做好準備防止他們搞事情。
對於他們的建言,朱載坖也是聽進去了部分,但是朱載坖還是命他們將重建伎術官署的事情詳細擬定一個奏疏來,雖然不能立即實施,但是朱載坖還是要提前規劃。
同時李春芳還建議,雖然不能立即組建伎術官,但是朱載坖可以用錦衣衛帶俸官來賞賜給那些有功的工匠,尤其是錦衣衛南鎮撫司,本就有管理本衛工匠的職能。
朱載坖現在也隻能先這麽辦,朱載坖以上諭的形式發布賞格,能夠改進火銃,使之風雨無阻使用者,給錦衣千戶帶俸,能夠改進火藥、火銃、火炮的配方或者生產工藝的,給錦衣百戶帶俸。
同時朱載坖還命錦衣衛派人帶著自己的密旨赴分宜,詢問在老家守孝的原工部右侍郎嚴世蕃,朱載坖一直想重新啟用嚴世蕃,但是之前嚴嵩去世,嚴世蕃要守孝二十七個月,現在嚴世蕃馬上要除服了,朱載坖才先問問嚴世蕃。
所以朱載坖也在考慮要給這些工匠們以官爵的刺激,同時將有各種技術的人收攏到一起,為大明的科技搞點事情。
朱載坖為此召見了內閣首輔李春芳和次輔高拱,詢問此事,李春芳聽了朱載坖的要求之後,想了一會說道:“陛下說的可是伎術官?”
朱載坖有些一頭霧水,便問道:“本朝也有伎術官?”
李春芳笑笑說道:“陛下,伎術官雖然地位地位,但是自漢以降,累朝皆有伎術官,隻是本朝地位不彰,且人數稀少罷了。凡執技以事上者,祝、史、射、禦、醫、卜及百工,以及諸色伎術官署,皆稱伎術官也。”
從兩漢一直到唐宋,確實是存在著龐大的伎術官僚隊伍,雖然他們當時品級不高,但是當時的工匠、醫生等有技術的人確實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一官半職,如武則天神功元年,曾經下詔稱:本色出身,解天文者,進官不得過太史令;音樂者,不得過太樂、鼓吹署令;醫術者,不得過尚藥奉禦;陰陽卜筮者,不得過太卜令;解造食者,不得過司膳署令。
雖然規定了他們的官職上限,但是當時的伎術官範圍還是非常之廣泛的,據李春芳介紹,唐代有秘書、殿中、太常、左春坊、太仆等伎術之官,除了醫學、占卜、音樂、膳食之外,還有少府監下的三尚、織染、掌冶五署、將作監下的三校、甄官四署都是伎術官,不管是冶金軍器,還是土木營造,隻有有一技之長,皆可以得官。
而到了宋代,就更加重視伎術官了,因為兩宋始終麵臨著來自於北方的強大軍事壓力,無論是契丹、女真、黨項還是蒙古的騎兵,對於兩宋來說就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所以兩宋尤為重視軍器改進,也就是因此特別重視伎術官,凡是能夠獻上軍器克製騎兵的,對於兩宋來說都是要予以賞賜的。
不管獻上神臂弩還是其他軍器,兩宋的皇帝都予以重賞,就是為了激勵百姓改進軍器,以取得對北方強敵的軍事優勢。
朱載坖於是問道:“那本朝呢?”
說起本朝,李春芳就有些不好說了,因為太祖就不太重視技術官,而且大明承襲元製,對於唐宋的很多製度並未繼承,大明的伎術官無論是人數還是出路都遠遠不如前代,大明的伎術官主意就是太醫院和欽天監兩個部門,錦衣衛南鎮撫司也有部分軍匠之外,其他的伎術官就散見於各處了,工部武功三衛,以及兵部等各個廠中。
而且在大明,伎術官除了太醫院和欽天監之外,很難得到官職,即便是從九品都是極為難得,在加上現在的官場,以科舉正途為獨尊,舉人出身的官員都要被進士們嫌棄,還不要說這些伎術官們,更是被進士們視為雜流。根本沒有任何前途可言。本朝的伎術官基本都是家傳的,即便是你想向皇帝進獻各種器物,也會被科道斥之為奇技淫巧,搞不好官沒有撈到還要被言官們一頓噴。
朱載坖當然不能再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了,現在要繼續改進各方麵的技術,推廣技術革新,伎術官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朱載坖對李春芳和高拱說道:“李師傅、高師傅,眼下無論是開海還是禦虜,都需要各種器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無靈巧之器械,恐怕不利於大明禦北虜、海匪、倭寇爭鋒,朕意取法唐宋,組建伎術官署,以為改良器械之用。”
對於朱載坖的話,李春芳和高拱倒是並沒有表示不同意,他們兩人都算是大臣中比較開明的人,他們也知道朝廷需要優良的軍器,最近西洋軍器從嘉靖起就開始流入大明了,官軍現在所使用的佛郎機火炮、斑鳩腳火銃,其實都是取法禦西洋的,很少大明的有識之士也認識到了,現在西洋火器犀利,船隻堅固,比之大明水師更勝一籌,久之必為大明之禍患。
但是要像朱載坖這樣直接大動幹戈,李春芳和高拱還是不同意的,朱載坖自從即位以來,進行了很多的改革,李春芳等人認為,朱載坖的改革措施太過於密集了,恐怕會引起反彈。
李春芳勸道:“陛下求治之心,臣等已經盡知也,但是先賢有言,治大國若烹小鮮,循序漸進,方為良策。”
高拱也是這個意思,高拱認為現在東南海沒有完全安定下來,朝廷上仍然對於新政持懷疑態度,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在朝廷上統一認知,使得官員們都認可新政,同時就是將東南的新政成果鞏固下來,並且加以推廣,高拱認為東南士紳們絕對不會就此善罷甘休了,朝廷還是要做好準備防止他們搞事情。
對於他們的建言,朱載坖也是聽進去了部分,但是朱載坖還是命他們將重建伎術官署的事情詳細擬定一個奏疏來,雖然不能立即實施,但是朱載坖還是要提前規劃。
同時李春芳還建議,雖然不能立即組建伎術官,但是朱載坖可以用錦衣衛帶俸官來賞賜給那些有功的工匠,尤其是錦衣衛南鎮撫司,本就有管理本衛工匠的職能。
朱載坖現在也隻能先這麽辦,朱載坖以上諭的形式發布賞格,能夠改進火銃,使之風雨無阻使用者,給錦衣千戶帶俸,能夠改進火藥、火銃、火炮的配方或者生產工藝的,給錦衣百戶帶俸。
同時朱載坖還命錦衣衛派人帶著自己的密旨赴分宜,詢問在老家守孝的原工部右侍郎嚴世蕃,朱載坖一直想重新啟用嚴世蕃,但是之前嚴嵩去世,嚴世蕃要守孝二十七個月,現在嚴世蕃馬上要除服了,朱載坖才先問問嚴世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