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元年過去了,現在到了隆慶二年,現在朱載坖要給朝廷製定一個計劃了,當下必須要解決的肯定是清丈田畝,從蘇鬆兩府向大明的南北兩直隸和十三布政使司推廣。
但是朱載坖很清楚,在地方上除了士紳們,占田更加可怕的就是朱載坖的這些親戚們,尤其是這些世襲親王們,他們才是占有大量的田產,兼並土地的大頭,而且地方官府對於他們是沒辦法的,藩王們紮根封地數代,權力豈是他們這些流官所能夠比的,更何況他們畢竟是皇親,即便是上奏皇帝,也多獲得寬宥。
何況現在朝廷還拖欠了大量的宗祿,底層宗室們生活困苦和親王們驕奢淫逸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現在要清丈田畝,藩王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高拱和楊博是極為支持此事的,因為他們的家鄉山西和河南是大明藩王最多的兩省,山西的晉王、代王、沈王這三位藩王占據了山西絕大部分的良田,河南也是如此。
河南更是嚇人,河南一省,分封十位親王,河南藩王眾多,甚至有一府兩藩者,如河南府、衛輝府等,親王之下的郡王、將軍、中尉等宗室更是遍布全省。這些藩王們廣置莊田,兼並土地,地方有司不能製止。
這些王府的土地,除了賞賜的之外,多是奏討的土地,諸王奏乞莊田,除奏討閑地、河灘地外,還將魔爪伸向百姓的良田。藩王強指某處良田為荒地, 或者詐稱某地為百姓所占,請求皇帝賜予。在皇帝命人勘查實情時,地方官府或畏於王府勢力,或與王府沆瀣一氣,便把藩王想要之地指為荒地、閑田撥付藩王,造成地方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這些事情是經常發生的,尤其是在孝宗時,孝宗為人寬厚,對於自己的小舅子奏請莊田都予以準允,何況同宗的藩王們,王府莊田正是在孝宗時開始大規模擴張的,其實不止是王府莊田,外戚、勳臣、皇莊也都是在這個時候快速膨脹起來的。
山西的情況也是如此,據楊博等人的奏報,山西全省王府莊田就達一萬五千餘頃,這還是明麵上的,沒有被朝廷掌握的田產有多少,連楊博也說不上來。
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可笑的情況,親王、郡王們田連阡陌,對於朝廷的宗祿根本不在乎,而宗室中底層的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之流很多人溫飽尚且不能保證,朝廷收不到稅,也就無法給他們支付宗祿,王府占有的土地越多,朝廷的財政收入就越少,宗祿就更加不可能保證了。
所以宗祿問題和王府莊田要一起解決,麵對這個問題,內閣也有些頭大。嘉靖末年,麵對日益增加的宗祿和朝廷入不敷出的財政,嘉靖和嚴嵩、徐階等人已經想了一些辦法。首先就是在宗室內部進行調整,讓領取巨額宗祿的親王們自請辭祿,減少親王們的宗祿,讓出一部分祿米額數對其進行補貼。
再一個就是減少親王,嘉靖在位時,對於這些藩王可不客氣,嘉靖四十五年間,共有徽、遼、壽、汝、涇、伊、景七王或因無子,或因有罪而被除國,這些親王們被除國之後,當然可以節省大量的宗祿,但是親王領取的宗祿雖多,但是數量少,現在僅存二十四位親王,但是郡王、將軍等則是不計其數的。
所以之前在徐階的主持下,對宗祿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對郡王以下宗室祿米的裁減是毫不留情的。從裁減範圍來看,被裁祿的宗室包括吉、益、衡、榮、岷五府以外的所有郡王、將軍、郡縣主君和儀賓。郡縣主君和儀賓的宗祿減少了一半,郡王將軍減少五分之二,中尉減少五分之一。
但是嘉靖末年的這次宗祿改革並不成功,即便是在減少了宗室的宗祿之後,地方官府也發放不出這麽龐大的宗祿,尤其是河南、山東、山西這三省,宗室眾多,宗祿開支浩大,宗藩們根本領不到相應的祿米,大量宗室陷入極端悲慘的境地。為了改變宗藩的窘境,緩和朝廷收入減少與宗藩祿銀增長的巨大矛盾,宗祿改革應運而生。改革的重點,不是發 放條件,而是削減宗祿數額。削減幅度相當大,以至於出現對於宗室們苛待太過的看法。
朱載坖很清楚,根本原因不是宗祿的多少問題,而是老朱家的這個宗室政策就不可能長期維持,一方麵宗室的人口急劇增加,而藩王們還要大量圈占土地,朝廷根本沒有能力支付日益增加的宗祿問題。
麵對這個問題,朱載坖現在要求內閣想辦法處理此事。清丈王府的莊田,有法理的依據,從洪武到嘉靖,都多次要求各處王府不許置買田地,霸占民業,祖訓當中也有明文規定,從清丈田畝的法理依據來說,除了皇帝賜予的土地之外,其他的田產都不允許擁有的。
所以朱載坖要求清丈田畝,將各個王府侵占的土地,著地方州府予以清查,朝廷也會向州縣派出巡按禦史予以巡察。但是接下來的問題肯定就是宗祿問題,各個王府肯定會以宗祿問題要挾朝廷,而朝廷也確實在這個問題不占理,總不能一麵清丈王府的莊田,一麵拖欠宗祿,這有些說不過去了,朱載坖作為皇帝,也還是要點臉的。
朱載坖對諸位閣臣們說道:“宗祿之弊由來已久,已成頑疾,朕欲為國家除此一病,還望諸位助朕。”
麵對朱載坖的要求,一眾閣臣們趕緊說道:“臣等敢不從命。”
徐階上前說道:“陛下,世宗肅皇帝晚年,亦欲解決此事,然當然先帝病篤,無暇顧及此事,現在陛下紹聖先帝,稱美事也,然宗藩之事,一動則天下皆知,陛下宜赴群臣廷議此事。”
徐階的想法很簡單,大家集思廣益,商量出一個辦法來。
但是朱載坖很清楚,在地方上除了士紳們,占田更加可怕的就是朱載坖的這些親戚們,尤其是這些世襲親王們,他們才是占有大量的田產,兼並土地的大頭,而且地方官府對於他們是沒辦法的,藩王們紮根封地數代,權力豈是他們這些流官所能夠比的,更何況他們畢竟是皇親,即便是上奏皇帝,也多獲得寬宥。
何況現在朝廷還拖欠了大量的宗祿,底層宗室們生活困苦和親王們驕奢淫逸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現在要清丈田畝,藩王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高拱和楊博是極為支持此事的,因為他們的家鄉山西和河南是大明藩王最多的兩省,山西的晉王、代王、沈王這三位藩王占據了山西絕大部分的良田,河南也是如此。
河南更是嚇人,河南一省,分封十位親王,河南藩王眾多,甚至有一府兩藩者,如河南府、衛輝府等,親王之下的郡王、將軍、中尉等宗室更是遍布全省。這些藩王們廣置莊田,兼並土地,地方有司不能製止。
這些王府的土地,除了賞賜的之外,多是奏討的土地,諸王奏乞莊田,除奏討閑地、河灘地外,還將魔爪伸向百姓的良田。藩王強指某處良田為荒地, 或者詐稱某地為百姓所占,請求皇帝賜予。在皇帝命人勘查實情時,地方官府或畏於王府勢力,或與王府沆瀣一氣,便把藩王想要之地指為荒地、閑田撥付藩王,造成地方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這些事情是經常發生的,尤其是在孝宗時,孝宗為人寬厚,對於自己的小舅子奏請莊田都予以準允,何況同宗的藩王們,王府莊田正是在孝宗時開始大規模擴張的,其實不止是王府莊田,外戚、勳臣、皇莊也都是在這個時候快速膨脹起來的。
山西的情況也是如此,據楊博等人的奏報,山西全省王府莊田就達一萬五千餘頃,這還是明麵上的,沒有被朝廷掌握的田產有多少,連楊博也說不上來。
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可笑的情況,親王、郡王們田連阡陌,對於朝廷的宗祿根本不在乎,而宗室中底層的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之流很多人溫飽尚且不能保證,朝廷收不到稅,也就無法給他們支付宗祿,王府占有的土地越多,朝廷的財政收入就越少,宗祿就更加不可能保證了。
所以宗祿問題和王府莊田要一起解決,麵對這個問題,內閣也有些頭大。嘉靖末年,麵對日益增加的宗祿和朝廷入不敷出的財政,嘉靖和嚴嵩、徐階等人已經想了一些辦法。首先就是在宗室內部進行調整,讓領取巨額宗祿的親王們自請辭祿,減少親王們的宗祿,讓出一部分祿米額數對其進行補貼。
再一個就是減少親王,嘉靖在位時,對於這些藩王可不客氣,嘉靖四十五年間,共有徽、遼、壽、汝、涇、伊、景七王或因無子,或因有罪而被除國,這些親王們被除國之後,當然可以節省大量的宗祿,但是親王領取的宗祿雖多,但是數量少,現在僅存二十四位親王,但是郡王、將軍等則是不計其數的。
所以之前在徐階的主持下,對宗祿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對郡王以下宗室祿米的裁減是毫不留情的。從裁減範圍來看,被裁祿的宗室包括吉、益、衡、榮、岷五府以外的所有郡王、將軍、郡縣主君和儀賓。郡縣主君和儀賓的宗祿減少了一半,郡王將軍減少五分之二,中尉減少五分之一。
但是嘉靖末年的這次宗祿改革並不成功,即便是在減少了宗室的宗祿之後,地方官府也發放不出這麽龐大的宗祿,尤其是河南、山東、山西這三省,宗室眾多,宗祿開支浩大,宗藩們根本領不到相應的祿米,大量宗室陷入極端悲慘的境地。為了改變宗藩的窘境,緩和朝廷收入減少與宗藩祿銀增長的巨大矛盾,宗祿改革應運而生。改革的重點,不是發 放條件,而是削減宗祿數額。削減幅度相當大,以至於出現對於宗室們苛待太過的看法。
朱載坖很清楚,根本原因不是宗祿的多少問題,而是老朱家的這個宗室政策就不可能長期維持,一方麵宗室的人口急劇增加,而藩王們還要大量圈占土地,朝廷根本沒有能力支付日益增加的宗祿問題。
麵對這個問題,朱載坖現在要求內閣想辦法處理此事。清丈王府的莊田,有法理的依據,從洪武到嘉靖,都多次要求各處王府不許置買田地,霸占民業,祖訓當中也有明文規定,從清丈田畝的法理依據來說,除了皇帝賜予的土地之外,其他的田產都不允許擁有的。
所以朱載坖要求清丈田畝,將各個王府侵占的土地,著地方州府予以清查,朝廷也會向州縣派出巡按禦史予以巡察。但是接下來的問題肯定就是宗祿問題,各個王府肯定會以宗祿問題要挾朝廷,而朝廷也確實在這個問題不占理,總不能一麵清丈王府的莊田,一麵拖欠宗祿,這有些說不過去了,朱載坖作為皇帝,也還是要點臉的。
朱載坖對諸位閣臣們說道:“宗祿之弊由來已久,已成頑疾,朕欲為國家除此一病,還望諸位助朕。”
麵對朱載坖的要求,一眾閣臣們趕緊說道:“臣等敢不從命。”
徐階上前說道:“陛下,世宗肅皇帝晚年,亦欲解決此事,然當然先帝病篤,無暇顧及此事,現在陛下紹聖先帝,稱美事也,然宗藩之事,一動則天下皆知,陛下宜赴群臣廷議此事。”
徐階的想法很簡單,大家集思廣益,商量出一個辦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