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盛這次改變了調查的方向,既然朱載坖是對馮恩的所謂四鐵禦史不滿,那就就這個方向去查實就行了,其實這個也很好查,畢竟這是過去還沒有多久,當時經曆此事的人物還都在,很多事情都還是很清楚的。
其實馮恩這個四鐵禦史的形象是誰來塑造的呢?此事和王世貞有極大的關係,王世貞與馮恩家族的交情也很深厚,他與馮恩之孫、行可之子馮大受係好友,馮大受為了借助王世貞的名人身份炒紅祖、父兩人,他就邀請了王世貞為馮恩、馮行可撰寫傳記。王世貞是現在的文壇領袖,有王世貞為他揚名,馮恩的四鐵禦史形象當然就名揚四海了。
這些事情很容易就查清楚的,楊繼盛將相關信息收集好之後,隨即上奏朱載坖,請求聖裁。
而在胡宗憲和譚綸兩人的威懾之下,蘇鬆兩府的清丈田畝和清退投獻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以蘇州府為例,洪武二十四年清丈田畝,蘇州府田畝總數是770萬畝,而到了弘治十年,蘇州府的提低反而下降到了不足六百萬畝,這是極為不符合規律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滋生,對於土地的開墾肯定是越來越多,而蘇州府的土地卻是越來越少,這顯然不符合常規。不過田地減少了,更蹊蹺的是人口也減少了,洪武二十四年昆山縣有人口三十九萬,而到了弘治十年,昆山縣的人口反而下降到了十六萬五千。
這種情況自然就會導致朝廷賦稅的下降,洪武二十四年,蘇州府秋糧是三百零五萬六千五百石本色,而到了弘治十年,蘇州府的稅糧已經下降到了一百九十九萬石,就這二百萬石的稅糧還經常被拖欠,這都不是人!
這一輪清丈田畝和清理投獻之後,蘇州府該稅田額為八百三十萬畝,秋糧本色應當為三百三十五萬餘石,鬆江府的情況的也和蘇州府差不多,僅此一項,朝廷每年就增加賦稅近三百萬石,張居正的奏疏抵達京師之後,滿朝嘩然,雖然他們知道蘇鬆士紳們隱沒的土地數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沒有想到這個數字如此之巨大。
數以百萬土地沒隱沒,對於朝廷的損失有多大,這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先朝,南倭北虜,交相侵逼的情況下,朝廷左右支絀,窮搜百姓的時候,這些士紳們隱沒占有的田產以百萬畝計算的同時,還拖欠朝廷巨額的稅糧,這讓之前上疏朱載坖,稱朱載坖在東南的舉措是殘害士紳的那幫科道言官們無地自容。
朱載坖心眼本來就不大,當即下令將之前凡是上疏勸阻朝廷清丈田畝的科道言官給予嚴懲,降職黜出科道,不得再擔任言官,同時指令左都禦史葛守禮會同吏部尚書楊博等人再次補選科道言官,著重從考績優良的舉人出身知縣中選取科道言官。
隆慶元年本來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隆慶二年一開年,海瑞就給朱載坖上了一疏,搞得朱載坖有些措手不及,順天海瑞上疏稱,順天等府的土地兼並情況同樣嚴重,請求朱載坖依南直隸事,清丈順天等直隸府縣。
海瑞的想法當然是好的,但是直隸和南直隸的情況不一樣,南直隸土地兼並多是士紳,而直隸的土地兼並,多是勳臣、宗室和權貴,要清理起來還真是有些難度。
但是海瑞既然已經上疏,朱載坖就不能置之不理,朱載坖將海瑞的奏疏下內閣及六部商議,內閣收到海瑞的奏疏之後也是極為頭疼,從道理講,確實應該清丈直隸的田畝,現在北方的流民日益增加,再不解決確實是大問題了。
但是北方的土地兼並又和南方的土地兼並行止有所不同,再北方大量侵占田產的,主要是朝廷的權貴和宗室親王們,還有皇莊等皇室的資產,欽賜給公主、宦官、功臣、親王的土地也是數量極為龐大的,這個清理起來,不得不極為慎重。
尤其是有關王莊,和宗祿問題有息息相關,這個問題極為敏感,一方麵這些親王們占有了極為龐大的田產,又不向朝廷納稅,另一方麵就是底層宗室的生計艱難和宗祿的短缺,這個問題朱載坖也不得不慎重處理。
朱載坖將海瑞的奏疏下部議之後,如石沉大海,毫無迴音,朱載坖還沒有催促此事,海瑞就繼續上疏,要求在北直隸清丈田畝,言辭比上一次等價激烈,朱載坖很清楚海瑞的性格,此事不給他一個說法,恐怕是很難善了的,況且不管是宗室問題還是流民問題,也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朱載坖於是召集內閣,就海瑞的奏疏的問題商量起來,海瑞的奏疏所言,確實是正當的,清丈田畝,還田於民,才是防止出現流民的根本辦法,朱載坖對於海瑞的請求是支持的,但是到底應該怎麽操作,這才是個問題。
徐階說道:“此張文忠(張璁)之故事也。”
徐階認為,可以就按照張璁當年推行嘉靖新政時的措施來,當年張璁任首輔,查勘京畿勳戚莊田528處,計餘頃,其中餘頃分別還給業主等。撤迴管莊軍校,嚴定禁革事例,不許再侵占或投獻民田,違者問罪充軍,勳戚大臣亦參究定罪。
對於皇莊等事項,朱載坖也認為應當清理,將弘治以來的皇莊全部裁撤,還有就是寺院、道觀的莊田也要嚴格清理,發還給百姓耕種。
高拱則是堅決支持海瑞,要求清丈田畝,高拱對朱載坖說道:“陛下,惟是近年以來,皇親侯伯憑籍寵昵,奏討無厭,而朝廷眷顧優隆賜予無節,其所賜地土所是受人投獻,將民間產業奪而有之,宜加以清丈,使百姓有恆產。”
對於高拱的話,朱載坖當然是支持的,在北直隸清丈田畝,此事沒什麽說的,朱載坖想說的問題就是宗祿問題和親王的莊田問題,這個問題不妥善解決,流民永遠無法解決。
其實馮恩這個四鐵禦史的形象是誰來塑造的呢?此事和王世貞有極大的關係,王世貞與馮恩家族的交情也很深厚,他與馮恩之孫、行可之子馮大受係好友,馮大受為了借助王世貞的名人身份炒紅祖、父兩人,他就邀請了王世貞為馮恩、馮行可撰寫傳記。王世貞是現在的文壇領袖,有王世貞為他揚名,馮恩的四鐵禦史形象當然就名揚四海了。
這些事情很容易就查清楚的,楊繼盛將相關信息收集好之後,隨即上奏朱載坖,請求聖裁。
而在胡宗憲和譚綸兩人的威懾之下,蘇鬆兩府的清丈田畝和清退投獻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以蘇州府為例,洪武二十四年清丈田畝,蘇州府田畝總數是770萬畝,而到了弘治十年,蘇州府的提低反而下降到了不足六百萬畝,這是極為不符合規律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滋生,對於土地的開墾肯定是越來越多,而蘇州府的土地卻是越來越少,這顯然不符合常規。不過田地減少了,更蹊蹺的是人口也減少了,洪武二十四年昆山縣有人口三十九萬,而到了弘治十年,昆山縣的人口反而下降到了十六萬五千。
這種情況自然就會導致朝廷賦稅的下降,洪武二十四年,蘇州府秋糧是三百零五萬六千五百石本色,而到了弘治十年,蘇州府的稅糧已經下降到了一百九十九萬石,就這二百萬石的稅糧還經常被拖欠,這都不是人!
這一輪清丈田畝和清理投獻之後,蘇州府該稅田額為八百三十萬畝,秋糧本色應當為三百三十五萬餘石,鬆江府的情況的也和蘇州府差不多,僅此一項,朝廷每年就增加賦稅近三百萬石,張居正的奏疏抵達京師之後,滿朝嘩然,雖然他們知道蘇鬆士紳們隱沒的土地數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沒有想到這個數字如此之巨大。
數以百萬土地沒隱沒,對於朝廷的損失有多大,這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先朝,南倭北虜,交相侵逼的情況下,朝廷左右支絀,窮搜百姓的時候,這些士紳們隱沒占有的田產以百萬畝計算的同時,還拖欠朝廷巨額的稅糧,這讓之前上疏朱載坖,稱朱載坖在東南的舉措是殘害士紳的那幫科道言官們無地自容。
朱載坖心眼本來就不大,當即下令將之前凡是上疏勸阻朝廷清丈田畝的科道言官給予嚴懲,降職黜出科道,不得再擔任言官,同時指令左都禦史葛守禮會同吏部尚書楊博等人再次補選科道言官,著重從考績優良的舉人出身知縣中選取科道言官。
隆慶元年本來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隆慶二年一開年,海瑞就給朱載坖上了一疏,搞得朱載坖有些措手不及,順天海瑞上疏稱,順天等府的土地兼並情況同樣嚴重,請求朱載坖依南直隸事,清丈順天等直隸府縣。
海瑞的想法當然是好的,但是直隸和南直隸的情況不一樣,南直隸土地兼並多是士紳,而直隸的土地兼並,多是勳臣、宗室和權貴,要清理起來還真是有些難度。
但是海瑞既然已經上疏,朱載坖就不能置之不理,朱載坖將海瑞的奏疏下內閣及六部商議,內閣收到海瑞的奏疏之後也是極為頭疼,從道理講,確實應該清丈直隸的田畝,現在北方的流民日益增加,再不解決確實是大問題了。
但是北方的土地兼並又和南方的土地兼並行止有所不同,再北方大量侵占田產的,主要是朝廷的權貴和宗室親王們,還有皇莊等皇室的資產,欽賜給公主、宦官、功臣、親王的土地也是數量極為龐大的,這個清理起來,不得不極為慎重。
尤其是有關王莊,和宗祿問題有息息相關,這個問題極為敏感,一方麵這些親王們占有了極為龐大的田產,又不向朝廷納稅,另一方麵就是底層宗室的生計艱難和宗祿的短缺,這個問題朱載坖也不得不慎重處理。
朱載坖將海瑞的奏疏下部議之後,如石沉大海,毫無迴音,朱載坖還沒有催促此事,海瑞就繼續上疏,要求在北直隸清丈田畝,言辭比上一次等價激烈,朱載坖很清楚海瑞的性格,此事不給他一個說法,恐怕是很難善了的,況且不管是宗室問題還是流民問題,也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朱載坖於是召集內閣,就海瑞的奏疏的問題商量起來,海瑞的奏疏所言,確實是正當的,清丈田畝,還田於民,才是防止出現流民的根本辦法,朱載坖對於海瑞的請求是支持的,但是到底應該怎麽操作,這才是個問題。
徐階說道:“此張文忠(張璁)之故事也。”
徐階認為,可以就按照張璁當年推行嘉靖新政時的措施來,當年張璁任首輔,查勘京畿勳戚莊田528處,計餘頃,其中餘頃分別還給業主等。撤迴管莊軍校,嚴定禁革事例,不許再侵占或投獻民田,違者問罪充軍,勳戚大臣亦參究定罪。
對於皇莊等事項,朱載坖也認為應當清理,將弘治以來的皇莊全部裁撤,還有就是寺院、道觀的莊田也要嚴格清理,發還給百姓耕種。
高拱則是堅決支持海瑞,要求清丈田畝,高拱對朱載坖說道:“陛下,惟是近年以來,皇親侯伯憑籍寵昵,奏討無厭,而朝廷眷顧優隆賜予無節,其所賜地土所是受人投獻,將民間產業奪而有之,宜加以清丈,使百姓有恆產。”
對於高拱的話,朱載坖當然是支持的,在北直隸清丈田畝,此事沒什麽說的,朱載坖想說的問題就是宗祿問題和親王的莊田問題,這個問題不妥善解決,流民永遠無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