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紳們聚在一起,商量應該怎麽對付張居正,對付朝廷派來的這種欽差,他們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一般來說肯定是先加以收買。
做官嘛,總是有所求的,不為財,就為權或者是名,這三樣,東南士紳們都有辦法加以滿足,但是這招對張居正來說似乎有點不太管用,權的話,張居正已經位居閣臣,又是朱載坖所信重的臣子,現在更是開府東南,督師南京,想要讓他更進一步,難道東南士紳們能夠幫張居正當上首輔嗎?
別開玩笑了,張居正當首輔隻不過是時間問題,可要是真的和東南士紳們勾結到一起,恐怕他就等著朱載坖嚴懲他的,至於錢財之物,說個不好聽的,現在就算士紳們上趕著給張居正送錢,恐怕張居正也不敢收他們的銀子,名聲對張居正來說就不是那麽重要了,張居正又不是科道言官,再說了,張居正的目的是當首輔。
嚴嵩名聲那麽差,不也穩坐了二十年的首輔嗎?所以想要收買張居正在士紳們看來已經是不現實的了,而麵對這種不合作的官員,士紳們也不是沒有辦法,要麽買通言官彈劾,將這種不配合士紳的官員彈劾去職,要麽羅織罪名,甚至製造生員鬧事,是官員們無法任職。
在之前的大明,生員鬧事可不是小事,一旦出現生員聚眾鬧事,朝廷肯定是要嚴懲涉事官員的。但是這兩條顯然對張居正沒有任何作用,張居正在朱載坖心目中地位極重,言官的彈劾對於張居正來說根本沒有任何作用,至於煽動生員鬧事,下場已經可以看到了。
一眾士紳們有些麵麵相覷,他們對付張居正還真是沒有辦法了。
一個士紳說道:“不若買通刺客,殺了他。”其他的士紳們像看傻子一樣看著他,張居正是何等樣的人?且不說有督師標營的保護,想要刺殺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張居正是什麽職務?大明帝師,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督師南京兼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這樣的重臣遇刺,你猜朝廷派不派大軍前來,以朱載坖的性格,不把東南攪個天翻地覆才是怪事,你以為張居正是什麽縣令推官,報個被水匪截殺了就可以糊弄過去的。
刺殺張居正,這是老壽星吃砒霜啊。但是顧家的家主似乎認為這確實是個思路,雖然不能殺張居正,但是要給張居正製造麻煩,逼迫張居正離開或者是和士紳們妥協。
雖然朱載坖和張居正來勢洶洶,但是士紳們並不害怕,在他們看來,朝廷是可以更易的,自己才是東南土地的主人。東南士紳們即便是在蒙古人治下,日子也是過得極為滋潤的,忽必烈一統天下,對居住在蘇、鬆、杭、嘉、湖地區的江南大族,更采取了異乎尋常的寬疏政策,在大元,士紳們才是放飛自我,法網疏闊,使得他們可以盡情的兼並土地、魚肉百姓。
等到張士誠割據蘇州的時候,更是對他們極盡優容,所以東南士紳們支持、懷念張士誠,並不認可大明和朱元璋,東南地主寧可擁張而不站在大明一邊,引起了朱元璋的異常反感。洪武初年,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認:“張士誠小竊江東,吳民至今唿為張王。我為天子,此邦(指吳地)唿為老頭兒。”
重八哥的心眼多小啊,你敢懷念張士誠,重八哥坐穩皇位後就開始狠狠的收拾東南士紳了,重八哥當即表示: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隨即就對東南士紳展開了打擊。
重八哥製定了一係列的措施,對東南士紳堅決鎮壓,橫加打擊。東南地主處於奄奄一息的境地。以至讀書人不願做官,不敢做官, 甚至家裏有人喜愛念書,也怕州縣官知道,隻好讓他們反督耕於田畝。建文帝即位之後,讓他們過了四年鬆快日子,結果朱老四又來了。
朱老四一來,東南地主的夢幻消失了,和重八哥一樣,朱老四對於這幫東南士紳一樣沒有什麽好感,原因無他,他們支持建文帝,說實話,以東南士紳這個智商水平,還要去參與什麽政治,屬實是又菜又愛玩。朱老四當然是繼續重八哥的一係列政策,堅持蘇鬆重賦,同時遷移東南的富戶到北方去。
但是隨著大明遷都京師,對於南方的控製自然不及以前,所以這幫東南士紳們故態複萌,認為自己又行了。現在朱載坖準備再次收拾他們,他們當然不可能束手就擒了,在他們看來,朱重八、朱老四是刀叢劍林中闖過來的皇帝,自己確實是弄不過,可你朱載坖不過是生於深宮之中的主,就想讓他們俯首帖耳,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所以士紳們覺得想辦法逼走張居正,他們準備玩一把大的。在張居正再次要求東南的州縣清理投獻之後,在蘇鬆等地各種謠言開始出來了,主要是在佃戶中流傳,他們認為朱載坖派張居正來就是為了搜刮東南的錢財的,一旦原本的投獻被清理,朝廷就會對東南的土地和人丁再次科以重稅。
這次鬧騰起來的就是這些佃戶,尤其是投獻了土地的百姓了,因為他們之所以將土地投獻給豪強,就是為了逃避朝廷的賦稅,尤其是徭役,一旦投獻被清理,他們不但要麵對據說比租子還要多的稅糧,還有更可怕就是徭役,對於百姓而言,徭役才是最可怕的。
一旦被點中徭役,出工出力都是輕的,一去不返也是常有的事情,他們之所以將土地投獻給豪強,自己成為豪強的奴仆,就是為了躲避朝廷的徭役,現在朝廷居然派什麽張閣老來清理投獻,要抓他們去服徭役,這怎麽行?
甚至有傳言說朝廷在北邊打了敗仗,要重修長城,征發東南的民夫去九邊修長城,孟薑女的故事聽說過吧?這各種謠言的流傳之下,東南各地民心不穩,甚至已經有了民變的跡象了。
做官嘛,總是有所求的,不為財,就為權或者是名,這三樣,東南士紳們都有辦法加以滿足,但是這招對張居正來說似乎有點不太管用,權的話,張居正已經位居閣臣,又是朱載坖所信重的臣子,現在更是開府東南,督師南京,想要讓他更進一步,難道東南士紳們能夠幫張居正當上首輔嗎?
別開玩笑了,張居正當首輔隻不過是時間問題,可要是真的和東南士紳們勾結到一起,恐怕他就等著朱載坖嚴懲他的,至於錢財之物,說個不好聽的,現在就算士紳們上趕著給張居正送錢,恐怕張居正也不敢收他們的銀子,名聲對張居正來說就不是那麽重要了,張居正又不是科道言官,再說了,張居正的目的是當首輔。
嚴嵩名聲那麽差,不也穩坐了二十年的首輔嗎?所以想要收買張居正在士紳們看來已經是不現實的了,而麵對這種不合作的官員,士紳們也不是沒有辦法,要麽買通言官彈劾,將這種不配合士紳的官員彈劾去職,要麽羅織罪名,甚至製造生員鬧事,是官員們無法任職。
在之前的大明,生員鬧事可不是小事,一旦出現生員聚眾鬧事,朝廷肯定是要嚴懲涉事官員的。但是這兩條顯然對張居正沒有任何作用,張居正在朱載坖心目中地位極重,言官的彈劾對於張居正來說根本沒有任何作用,至於煽動生員鬧事,下場已經可以看到了。
一眾士紳們有些麵麵相覷,他們對付張居正還真是沒有辦法了。
一個士紳說道:“不若買通刺客,殺了他。”其他的士紳們像看傻子一樣看著他,張居正是何等樣的人?且不說有督師標營的保護,想要刺殺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張居正是什麽職務?大明帝師,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督師南京兼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這樣的重臣遇刺,你猜朝廷派不派大軍前來,以朱載坖的性格,不把東南攪個天翻地覆才是怪事,你以為張居正是什麽縣令推官,報個被水匪截殺了就可以糊弄過去的。
刺殺張居正,這是老壽星吃砒霜啊。但是顧家的家主似乎認為這確實是個思路,雖然不能殺張居正,但是要給張居正製造麻煩,逼迫張居正離開或者是和士紳們妥協。
雖然朱載坖和張居正來勢洶洶,但是士紳們並不害怕,在他們看來,朝廷是可以更易的,自己才是東南土地的主人。東南士紳們即便是在蒙古人治下,日子也是過得極為滋潤的,忽必烈一統天下,對居住在蘇、鬆、杭、嘉、湖地區的江南大族,更采取了異乎尋常的寬疏政策,在大元,士紳們才是放飛自我,法網疏闊,使得他們可以盡情的兼並土地、魚肉百姓。
等到張士誠割據蘇州的時候,更是對他們極盡優容,所以東南士紳們支持、懷念張士誠,並不認可大明和朱元璋,東南地主寧可擁張而不站在大明一邊,引起了朱元璋的異常反感。洪武初年,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認:“張士誠小竊江東,吳民至今唿為張王。我為天子,此邦(指吳地)唿為老頭兒。”
重八哥的心眼多小啊,你敢懷念張士誠,重八哥坐穩皇位後就開始狠狠的收拾東南士紳了,重八哥當即表示: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隨即就對東南士紳展開了打擊。
重八哥製定了一係列的措施,對東南士紳堅決鎮壓,橫加打擊。東南地主處於奄奄一息的境地。以至讀書人不願做官,不敢做官, 甚至家裏有人喜愛念書,也怕州縣官知道,隻好讓他們反督耕於田畝。建文帝即位之後,讓他們過了四年鬆快日子,結果朱老四又來了。
朱老四一來,東南地主的夢幻消失了,和重八哥一樣,朱老四對於這幫東南士紳一樣沒有什麽好感,原因無他,他們支持建文帝,說實話,以東南士紳這個智商水平,還要去參與什麽政治,屬實是又菜又愛玩。朱老四當然是繼續重八哥的一係列政策,堅持蘇鬆重賦,同時遷移東南的富戶到北方去。
但是隨著大明遷都京師,對於南方的控製自然不及以前,所以這幫東南士紳們故態複萌,認為自己又行了。現在朱載坖準備再次收拾他們,他們當然不可能束手就擒了,在他們看來,朱重八、朱老四是刀叢劍林中闖過來的皇帝,自己確實是弄不過,可你朱載坖不過是生於深宮之中的主,就想讓他們俯首帖耳,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所以士紳們覺得想辦法逼走張居正,他們準備玩一把大的。在張居正再次要求東南的州縣清理投獻之後,在蘇鬆等地各種謠言開始出來了,主要是在佃戶中流傳,他們認為朱載坖派張居正來就是為了搜刮東南的錢財的,一旦原本的投獻被清理,朝廷就會對東南的土地和人丁再次科以重稅。
這次鬧騰起來的就是這些佃戶,尤其是投獻了土地的百姓了,因為他們之所以將土地投獻給豪強,就是為了逃避朝廷的賦稅,尤其是徭役,一旦投獻被清理,他們不但要麵對據說比租子還要多的稅糧,還有更可怕就是徭役,對於百姓而言,徭役才是最可怕的。
一旦被點中徭役,出工出力都是輕的,一去不返也是常有的事情,他們之所以將土地投獻給豪強,自己成為豪強的奴仆,就是為了躲避朝廷的徭役,現在朝廷居然派什麽張閣老來清理投獻,要抓他們去服徭役,這怎麽行?
甚至有傳言說朝廷在北邊打了敗仗,要重修長城,征發東南的民夫去九邊修長城,孟薑女的故事聽說過吧?這各種謠言的流傳之下,東南各地民心不穩,甚至已經有了民變的跡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