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變在大明可不是小事,一旦因為地方官員施政極其民變,對於官員來說下場絕對不好,不管如何,朝廷肯定是要嚴懲導致民變的官員的,即便是張居正簡在帝心,備位閣臣,要真是搞出了民變,尤其是在東海的腹心之地出現這等事情,張居正一樣會吃不了兜著走。


    這事情張居正不敢怠慢,一麵了解詳細情況,一麵和南直隸巡撫譚綸等商量對策。其實無論是張居正還是譚綸都很清楚,這其中就是有士紳們煽動不知情的百姓,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怎麽解決此事。


    譚綸建議是不是先退一步,畢竟要是真的發生民變,譚綸肯定是沒有好果子吃,張居正也落不了好。


    張居正卻不這麽認為,張居正認為不能讓步,必須要借機將士紳們徹底打服,張居正說道:“此事事關陛下改革之開局,隻可進尺,不可退寸,若是士紳們以此民變相要挾,朝廷就不敢清理投獻了,那聖諭煌煌,豈不是成了廢紙一張了?”


    譚綸見張居正態度堅決,隻得說道:“叔大既然執意如此,下官舍命陪君子便是。”


    張居正一麵將此事奏報朱載坖,一麵和譚綸等人商量對策,張居正這時不得不以督師身份將在福建籌建海關的胡宗憲叫來,畢竟胡宗憲總督浙直多年,熟悉情況,向他了解東南的現實情況也是好的。


    其實這次百姓們關心的問題主要是徭役,原本在東南已經開始實施十段法了,而且在抗倭中,胡宗憲和趙文華推廣了均徭銀製度,徭役折銀在東南已經是很普遍了。但是隨著張居正到東南不斷的催征欠糧,士紳們開始散布謠言,將朝廷催征和清丈田畝謠傳為朝廷準備對東南科以重稅,這才導致百姓人心惶惶。


    張居正知道,這是對自己施政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如果成功了,張居正就可以坐等首輔之位了,如果失敗了,不好意思,荊州府去吧!


    百姓擔心的事是什麽?是朝廷政策的不確定性,他們為什麽願意將土地投獻給士紳們,甘為奴仆?因為將土地投獻之後,自己雖然成為了士紳們的所謂家人,實則是奴仆,但是自己也借此擺脫了朝廷的徭役,因為朝廷的徭役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大明的徭役種類眾多,除了一般的營建徭役之外,鋪兵、鬥夫、裏甲、均徭、 驛傳、民壯還有最要命的職役。


    所謂職役,就是百姓到官府當差,這也是百姓最害怕的部分,以最基層的縣為例,縣衙直堂有皂隸,六房有聽差鄉役,儒學有齋夫膳夫,巡檢司有巡攔,倉庫有鬥級庫子,閘壩有閘夫壩夫,遞運所有水馬夫,驛站有館夫等,這些都是職役。


    不要以為到縣衙去就是當差出力罷了,這些被充任職役的百姓,還要承擔很多很多額外的開支,如鬥級役要有賠補縣衙錢糧虧損的經濟能力,庫子役要負擔政府日常辦公用品買辦的費用,稍不注意,百姓傾家蕩產鬥無法賠償。這才是百姓懼怕徭役的原因。


    所以一聽說朝廷要清理投獻,百姓性擔心自己一旦重新編入黃冊之中,會被點為差役,到時候傾家蕩產也是平常,他們寧可投獻土地給士紳們,雖然自己要繳納租子,但是不必充當差役。


    張居正當然知道其中的弊端,其實大明的官員們也不是沒有在這個問題上想辦法,之前在蘇鬆地區就曾經實行過征一法,所謂征一法,就是即以全縣丁田分配全縣徭役、徭役統一折征白銀並隨秋糧帶征、輪役周期由十年改為一年、裏甲均徭二役合並征收。


    其實已經頗有一條鞭法的雛形了,但是征一法在東南並沒有能夠推行下去,明麵上的理由當然是征一法殘民,掠奪百姓財富,實際上的原因是東南士紳集團的反對,因為很簡單,一旦實行征一法,百姓隻需要納銀代役即可,雖然仍然可能麵對官府的火耗等盤剝,但是畢竟是有個定數的。


    百姓們就會衡量投獻的利弊,如果向官府繳納的稅糧和代役銀比之他們上繳給士紳們的租子少的話,他們為什麽要去投獻自己的土地?誰不想擁有自己的土地,百姓又不呆,他們是會算賬的,所以士紳們千方百計要破壞征一法的實施,保障他們的利益。


    而現在士紳們煽動百姓,想要通過民變來威脅張居正,張居正就要用賦役折色來徹底擊垮士紳們投獻的前提。張居正仔細查閱了當年實施征一法的詳細過程,明白了征一法為什麽不能推行下去。


    首先就是征一法要征收的是銀子,而普通百姓手中是沒有銀子的,他們要先將自己土地上的產出賣掉換成銀子繳納給官府,這樣一來百姓就要遭受兩次盤剝,在賣出糧食或者其他產出的時候,由於大量上市,他們要被商人或者士紳壓價,而繳納稅銀的時候,又要被官府加征火耗,這無疑使得百姓難以承受。


    其次就是單獨推行征一法效果自然是不好的,因為征一法征收是按照土地的多寡征收代役銀的,而當時既沒有清丈田畝,又沒有清退投獻,大量的土地被士紳們隱沒,官府能夠征稅的土地極為有限,為了保證朝廷的稅收,官府隻得加重百姓的負擔,增加在每畝土地上征收的代役銀,使得百姓無力承擔,官府也收不到足夠的銀兩。


    這樣的話,征一法確實是難以維係下去。張居正吸取了征一法失敗的教訓,認為應當實行賦役合編,役與賦的合並主要是役內的裏甲、均徭、雜泛等各項的合並,賦內的官民田土科則、方物土貢、雜項課稅等合並,以及賦與役之間的合並。


    同時開展的就是清丈田畝和清退投獻,讓百姓得利,使他們意識到向朝廷交稅比將土地投獻給士紳劃得來,這樣一來,士紳們想要用民變來脅迫張居正的想法就不攻自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