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隨即問閣臣們認為此事應當如何處理,內閣也認為張居正既然督師南京,此案還與華家的逆案有關聯,就應該由張居正將本案一並審理。


    朱載坖於是同意了內閣的意見,不過朱載坖仔細翻閱了張居正和嚴紹庭的奏疏之後,說道:“無錫縣這個什麽東林學舍,朕看是包庇逆黨,扇惑人心,令張居正嚴令地方州府將其鏟除,不準再興建類似的書院。”


    朱載坖對於東林這兩個字都比較敏感,幹脆先下手為強將其鏟除,免生後患,同時朱載坖以上諭的形式向張居正下令,嚴究此案,絕不姑息。同時朱載坖指令張居正與嚴紹庭、劉忠一道審理本案。


    而在南京的張居正此事也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南京都察院的禦史們已經準備彈劾張居正,南京六部的官員們紛紛前來請求張居正對這些士子從輕處理,但是張居正根本不為所動。


    嚴紹庭將華家的罪證以及華察解到南京之後,張居正隨即下令審理此案,為了表示公正,南京刑部、南京都察院也派人旁聽本案,張居正下令將華察解到督師行轅,親自問訊。


    麵對嚴紹庭從華家起獲的金磚、軍器等物,華察辯解稱,金磚是家中下人采購的,自己並不知情,而且金磚的形製與內廷所用並不一樣,不能管算作違製,至於軍器,則是為防備倭寇而購買打造了。


    張居正對於華察的辯解並不認可,張居正認為,金磚乃是內廷所用,無論形製如何,非敕造不準用,隻要使用就是違製,這點毋庸置疑,華察的辯解不能成立。


    而華家所擁有的軍器數量龐大,也遠遠超過了防備倭寇所需要的限度,何況現在倭寇已經平息,華家還擁有這麽多家丁和武器,其心殊不可問。


    華察很清楚,張居正就是要辦華家,以報之前華家羞辱之仇,華察再次辯解稱,無錫緊鄰太湖,湖匪甚多,華府造園之事,傳遍鵝湖四周,也招來強盜多次搶劫,華父還差點當了人質,於是,華察便組織家兵守衛。這些軍器,都是為了保護華家而準備的。


    張閣老表示,好家夥,你還豢養私兵,陰圖不軌,反心已經昭然若揭了啊!張居正隨即以華察擅用上供之物、私藏違禁軍器、豢養私兵陰圖謀逆三條大罪上奏朱載坖,請求聖裁。


    張居正的奏疏還沒有到京師,各路禦史彈劾張居正的奏疏就已經到了京師,朱載坖對這些奏疏一律不予理會,全部留中不發,對於其中言辭激烈的,還予以調外任、罰俸的處罰。朱載坖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對於張居正的支持。


    等到張居正的奏疏抵達,朱載坖第一時間召集內閣、三法司商議此案怎麽處理,按照張居正的審理結果,將華家抄家滅族都是輕的,但是其實在場的諸人都知道,現在的證據實在是有些牽強,刑部尚書黃光昇說道:“陛下,華察擅用上供物罪證確鑿,私藏違禁軍器和豢養家丁也確有其事,但是以此推定其有謀反之意,尚顯不足。”


    麵對黃光昇的說法,馮天馭和葛守禮也是支持的,確實要以謀反大罪治華家的話,現在的證據還稍顯不足,朱載坖對此事則沒有那麽好的耐心了,朱載坖毫不猶豫的指出,華家挑動士紳,對抗朝廷施政,煽動士子,阻撓錦衣親軍辦案,這些事情都是有據可查的,就以現在這些事情,華察包藏禍心已經是鐵板釘釘了,還要有什麽證據?


    朱載坖說道:“刑世輕世重,先朝對於東南,過於寬宥,以至於彼輩不知感恩,朕不得已以重典治之,方能懲前毖後,東南腹心之地,朝廷必須嚴控。”


    在朱載坖的親自幹涉下,三法司會審之後,還是定了華察及華家擅用上供器物、私藏違禁軍器和豢養家丁這三條大罪,最終經朱載坖禦批,華察念其效勞先朝,著賜死,抄沒家產,其子孫發雲南邊遠衛所充軍,其所豢養家丁著地方州縣會同巡按禦史嚴審,有為非作歹,欺壓良善者,即行正法,田產沒官。


    朱載坖以鐵腕處置了華家,使得東南士紳們明白了朱載坖不會對自己手軟,朱載坖和嘉靖不一樣,嘉靖畢竟地方藩王繼位的,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花費了不少的精力,之後又是大禮議、南倭北虜,嘉靖確實是還沒空的出手來收拾東南這幫士紳。


    而朱載坖畢竟是正常即位,而且在嘉靖的支持下有了自己的班底,尤其是在軍中有自己的力量,使得朱載坖說話硬氣了不少麵對士紳們朱載坖可以選擇直接翻臉。士紳們慣常套路對於朱載坖來說根本不起作用,言官的彈劾他直接留中不發。


    朱載坖的上諭抵達南京之後,張居正隨即奉上諭賜死華察,沒收華家的土地十六萬畝,將涉案人犯該充軍的充軍,該正法的正法。


    隨後張居正再次下達命令,要求東南州縣官府執行上諭,催征欠糧、清退投獻田地、清丈田畝,核實稅源,這次東南士紳們不敢再把張居正的命令當耳旁風了,而且州縣官府也硬氣起來了,開始直接向士紳們催督欠糧,要求他們如數繳納欠糧。


    士紳們這次不敢硬頂張居正,要知道張居正雖然處置了華家,可是南京內亂一案還尚未結案,當日大批的士子現在還被關押在南京錦衣衛,要是他們和張閣老硬頂,張閣老找個士子弄份口供,就說你是當日南京內亂案的幕後主使,華家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那可真是要抄家滅族的。


    但是要想士紳們這麽痛快的將欠糧繳納了,也是不現實的,雖然他們不敢硬頂張居正,但是拖還是可以的,盡管一些士紳們出於畏懼,繳納了部分欠糧,但是整體繳納的數量還遠遠不足,而且退還投獻的田產就更是沒有動作了。


    東南的豪門再次聚集在一起,商量對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