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胡宗憲抵達京師之後,朱載坖第一時間召見了他,和擔任浙直總督時的意氣風發不同,現在的胡宗憲有些蒼老了。
胡宗憲行禮之後,朱載坖問道:“梅林公近來可好啊?”
胡宗憲說道:“陛下,老臣近來尚好,尚能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朱載坖笑笑,胡宗憲就是這麽一個人,他渴望權力,希望青史留名,朱載坖將塗澤民的奏疏給胡宗憲看了之後問道:“梅林公怎麽看此事?”
胡宗憲看了之後說道:“東南之海,開與不開,其實沒有什麽區別,隻在朝廷是否得利。”
胡宗憲不愧是做過浙直總督的人,對於東南的情況還是十分了解,現在東南的大商人,多多少少都和海貿有關係,隻是開海是否能夠得到朝廷所需要獲取的利益,這才是一個問題。
這也就是朱載坖召見胡宗憲的原因,現在現在的朝堂中,隻有胡宗憲熟悉東南情況,又有相當的鐵腕,能夠將朝廷的法令貫徹下去,也隻有胡宗憲,能夠為朱載坖的意誌是從,胡宗憲很清楚,東南士紳們一直想要置胡宗憲於死地,能夠保全他的,隻有朱載坖,他隻能貫徹朱載坖的意誌,才能夠獲得他想要的權力。
而朱載坖也需要一位像胡宗憲這樣的臣子,作風強悍,能夠威壓東南士紳們,胡宗憲在東南有威望,東南諸將能夠聽從胡宗憲的指揮,沒有軍隊,朱載坖很清楚,這個稅恐怕不太好收。
胡宗憲當然也知道朱載坖的意圖,開海的暴利,胡宗憲是深知的,他可是王直的老鄉,怎麽會不清楚這其中的關竅,但是要想開海取稅,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胡宗憲思索了一會,對朱載坖說道:“陛下,這開海取稅,乃是大政,請陛下授以方略,臣具奏詳議。”
胡宗憲的態度是朱載坖很欣賞的,朱載坖詳自己的一些大概想法和胡宗憲交流了一下,首先就是開海取稅的種類,兩宋主要是船舶的噸位稅和進口商品的抽分,而朱載坖除了這兩樣之外,還有就是市舶司衙門不僅是收取關稅的衙門,更是打擊走私的衙門,對於走私,要嚴厲打擊,嚴刑峻法以懲治走私。
而關於這個新衙門的定位和稅收的分配,朱載坖認為這個新衙門不能再叫市舶司,市舶司僅僅一個收取關稅的機構,級別太低,新設的這個衙門,不僅是一個征稅機關,更是打擊走私,負責近海防禦的部門,朱載坖認為叫海關總署衙門,以戶部左侍郎兼兵部左侍郎提督之,同時收取的稅款全部解部,由朝廷統一分配。
除了原有市舶司的各種機構之外,還有專門打擊走私的近海水師,要配置相應的兵力和緝私總兵、副將、參將等職務加以統帥。
胡宗憲領旨之後,迴到徽州會館,埋頭撰寫奏疏。
而朱載坖則是下令戶部統計賦稅和漕糧的征解情況,和俺答的這一戰,耗資巨大,太倉又陷入困頓的狀態,朱載坖要關心的就是朝廷的財政狀況,畢竟修葺宣大等處邊牆的費用還沒著落,各處宗室索要宗祿的奏疏都堆滿了朱載坖的案頭,朱載坖現在都還來不及解決這個問題。
戶部統計之後,朱載坖關心的是欠糧的問題,果然不出朱載坖的所料,蘇鬆等地又榮登大明欠糧榜首,雖然朱載坖在即位詔書中將嘉靖四十三年之前的一應欠糧全部蠲免,甚至今年的稅賦都加以蠲免了,但是對於蘇鬆等地的地主們來說,不欠糧似乎他們就過不了日子一樣,好像他們吃的都是拖欠的稅糧一樣。
截止到現在,蘇鬆等地的欠糧在蠲免之後仍有二百一十五萬石,今年的漕糧也僅僅運到三百五十萬石,尚欠五十萬石,朱載坖為此異常憤怒,召集閣臣們商量此事。
朱載坖說道:“蘇鬆欠糧,屢欠屢蠲,已成頑疾,漕糧運輸也無法完成定額,州縣有司玩忽懈怠,包庇士紳,致使國庫空虛,卿等有何良策?”
徐階的看法還是老一套,向蘇鬆等地派出督糧禦史或者督糧參政,督促當地官府追繳欠糧,這種事情有效果嗎?有,但隻有一點,每次朝廷派出欽差到蘇鬆去催糧,確實是能夠追繳到部分的稅糧,但是這些稅糧是怎麽來的,是真的從欠糧的地主手上征繳來的嗎?朱載坖在內心打很大的問號。
蘇鬆的錢糧問題,本質上是朝廷與東南士紳之間的鬥爭問題,自從大明遷都京師以來,統治重心就由東南轉向了北方,在洪武朝北朱載坖嚴厲打擊的東南士紳集團得以迅速發展起來,他們憑借東南在科舉上的優勢地位,在官場發力,庇護自己的家鄉,欠糧隻不過是他們試探朝廷底線的一眾方式罷了,朱載坖不會再慣著他們了。
朱載坖說道:“東南欠糧,已經成為頑疾,如不痛加懲治,恐日後貽害子孫,朕不能做此錯事,當遣方麵之臣,坐鎮南京,督州縣,從嚴征繳,不使朝廷之稅糧流失。”
閣臣們本以為朱載坖會選擇和嘉靖一樣的處理方式,畢竟派出禦史還是能夠收迴部分欠糧的,但是朱載坖沒有選擇這種方式,而是選擇了要加強朝廷對於東南的控製,朱載坖很清楚,不管是稅糧也罷,開海取稅也罷,都需要朝廷對於東南的嚴密控製,否則的話即便是開海,朱載坖也不能收取到朝野所急需的稅銀。
為了加強對東南的控製,朱載坖認為,要遣閣老重臣,持節假節鉞督師南京,將東南錢糧、防務,操於一手,專閫東南,對於敢於抗稅的地方豪強,嚴厲治罪,朱載坖對閣臣們說道:“這些敢於欠糧的地主,已經不是一般的地主了,不怕官府的地主,不能再猶豫了,必須要出重拳!”
而徐階則是不同意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行為無疑會激化朱載坖和朝廷與東南士紳的矛盾,這是徐階不願意看到的。
胡宗憲行禮之後,朱載坖問道:“梅林公近來可好啊?”
胡宗憲說道:“陛下,老臣近來尚好,尚能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朱載坖笑笑,胡宗憲就是這麽一個人,他渴望權力,希望青史留名,朱載坖將塗澤民的奏疏給胡宗憲看了之後問道:“梅林公怎麽看此事?”
胡宗憲看了之後說道:“東南之海,開與不開,其實沒有什麽區別,隻在朝廷是否得利。”
胡宗憲不愧是做過浙直總督的人,對於東南的情況還是十分了解,現在東南的大商人,多多少少都和海貿有關係,隻是開海是否能夠得到朝廷所需要獲取的利益,這才是一個問題。
這也就是朱載坖召見胡宗憲的原因,現在現在的朝堂中,隻有胡宗憲熟悉東南情況,又有相當的鐵腕,能夠將朝廷的法令貫徹下去,也隻有胡宗憲,能夠為朱載坖的意誌是從,胡宗憲很清楚,東南士紳們一直想要置胡宗憲於死地,能夠保全他的,隻有朱載坖,他隻能貫徹朱載坖的意誌,才能夠獲得他想要的權力。
而朱載坖也需要一位像胡宗憲這樣的臣子,作風強悍,能夠威壓東南士紳們,胡宗憲在東南有威望,東南諸將能夠聽從胡宗憲的指揮,沒有軍隊,朱載坖很清楚,這個稅恐怕不太好收。
胡宗憲當然也知道朱載坖的意圖,開海的暴利,胡宗憲是深知的,他可是王直的老鄉,怎麽會不清楚這其中的關竅,但是要想開海取稅,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胡宗憲思索了一會,對朱載坖說道:“陛下,這開海取稅,乃是大政,請陛下授以方略,臣具奏詳議。”
胡宗憲的態度是朱載坖很欣賞的,朱載坖詳自己的一些大概想法和胡宗憲交流了一下,首先就是開海取稅的種類,兩宋主要是船舶的噸位稅和進口商品的抽分,而朱載坖除了這兩樣之外,還有就是市舶司衙門不僅是收取關稅的衙門,更是打擊走私的衙門,對於走私,要嚴厲打擊,嚴刑峻法以懲治走私。
而關於這個新衙門的定位和稅收的分配,朱載坖認為這個新衙門不能再叫市舶司,市舶司僅僅一個收取關稅的機構,級別太低,新設的這個衙門,不僅是一個征稅機關,更是打擊走私,負責近海防禦的部門,朱載坖認為叫海關總署衙門,以戶部左侍郎兼兵部左侍郎提督之,同時收取的稅款全部解部,由朝廷統一分配。
除了原有市舶司的各種機構之外,還有專門打擊走私的近海水師,要配置相應的兵力和緝私總兵、副將、參將等職務加以統帥。
胡宗憲領旨之後,迴到徽州會館,埋頭撰寫奏疏。
而朱載坖則是下令戶部統計賦稅和漕糧的征解情況,和俺答的這一戰,耗資巨大,太倉又陷入困頓的狀態,朱載坖要關心的就是朝廷的財政狀況,畢竟修葺宣大等處邊牆的費用還沒著落,各處宗室索要宗祿的奏疏都堆滿了朱載坖的案頭,朱載坖現在都還來不及解決這個問題。
戶部統計之後,朱載坖關心的是欠糧的問題,果然不出朱載坖的所料,蘇鬆等地又榮登大明欠糧榜首,雖然朱載坖在即位詔書中將嘉靖四十三年之前的一應欠糧全部蠲免,甚至今年的稅賦都加以蠲免了,但是對於蘇鬆等地的地主們來說,不欠糧似乎他們就過不了日子一樣,好像他們吃的都是拖欠的稅糧一樣。
截止到現在,蘇鬆等地的欠糧在蠲免之後仍有二百一十五萬石,今年的漕糧也僅僅運到三百五十萬石,尚欠五十萬石,朱載坖為此異常憤怒,召集閣臣們商量此事。
朱載坖說道:“蘇鬆欠糧,屢欠屢蠲,已成頑疾,漕糧運輸也無法完成定額,州縣有司玩忽懈怠,包庇士紳,致使國庫空虛,卿等有何良策?”
徐階的看法還是老一套,向蘇鬆等地派出督糧禦史或者督糧參政,督促當地官府追繳欠糧,這種事情有效果嗎?有,但隻有一點,每次朝廷派出欽差到蘇鬆去催糧,確實是能夠追繳到部分的稅糧,但是這些稅糧是怎麽來的,是真的從欠糧的地主手上征繳來的嗎?朱載坖在內心打很大的問號。
蘇鬆的錢糧問題,本質上是朝廷與東南士紳之間的鬥爭問題,自從大明遷都京師以來,統治重心就由東南轉向了北方,在洪武朝北朱載坖嚴厲打擊的東南士紳集團得以迅速發展起來,他們憑借東南在科舉上的優勢地位,在官場發力,庇護自己的家鄉,欠糧隻不過是他們試探朝廷底線的一眾方式罷了,朱載坖不會再慣著他們了。
朱載坖說道:“東南欠糧,已經成為頑疾,如不痛加懲治,恐日後貽害子孫,朕不能做此錯事,當遣方麵之臣,坐鎮南京,督州縣,從嚴征繳,不使朝廷之稅糧流失。”
閣臣們本以為朱載坖會選擇和嘉靖一樣的處理方式,畢竟派出禦史還是能夠收迴部分欠糧的,但是朱載坖沒有選擇這種方式,而是選擇了要加強朝廷對於東南的控製,朱載坖很清楚,不管是稅糧也罷,開海取稅也罷,都需要朝廷對於東南的嚴密控製,否則的話即便是開海,朱載坖也不能收取到朝野所急需的稅銀。
為了加強對東南的控製,朱載坖認為,要遣閣老重臣,持節假節鉞督師南京,將東南錢糧、防務,操於一手,專閫東南,對於敢於抗稅的地方豪強,嚴厲治罪,朱載坖對閣臣們說道:“這些敢於欠糧的地主,已經不是一般的地主了,不怕官府的地主,不能再猶豫了,必須要出重拳!”
而徐階則是不同意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行為無疑會激化朱載坖和朝廷與東南士紳的矛盾,這是徐階不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