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馬芳率軍追趕上的時候,就發現俺答已經撤走了。沒有了這些人當累贅,蒙古人行軍的速度極快,馬芳根本追之不及,而且馬芳也要先把自己當麵的這些北虜給消滅了。
什麽,你說這不是正宗的北虜?來來來,你好好看看馬軍門手上的刀,再看看這些首級,是不是朝廷規定的斬虜賊首級一顆,賞銀二十兩的正宗北虜首級,你說不是,那丘八爺手上的刀就要好好跟你說道說道了。
馬芳指揮官軍,將俺答用於斷後的這數千人吃掉之之後,挑挑揀揀從中找出了一千五百餘級,這就是騎兵作戰最不好的一點了,大量的首級被戰馬踏壞,無法用於報功,這使得官軍士卒很是心疼。
隆慶元年十月初八日,俺答率部撤迴草原,官軍勝利收複磨兒山,自此,隆慶元年八月以來的俺答入寇徹底結束了,馬芳隨即向京師報捷,官軍前後大小四戰,斬獲北虜首級近三千,俺答倉皇逃竄,官軍大獲全勝。
朱載坖得知消息之後,自然是極為高興了,這是自己即位以來的第一場大勝,雖然俺答破口而入,但是並沒有攻克大明一個州縣,所能夠造成的損失也就是極為有限的。
朱載坖對此非常高興,不僅對參戰諸軍以及將領們加以賞賜,以山西今歲被虜寇為由,減免了山西的賦稅,同時命令兵部從優議功,對於朱載坖來說,這一仗算是長了他的臉麵,馬芳、曹邦輔、戚繼光、李成梁都是他簡拔任用的人,實踐證明,他們能夠戰勝俺答,俺答要想再重演庚戌之變時絕不可能了。
朱載坖還下令將此戰的情況尤其是官軍的斬獲昭告天下,遣英國公告廟,並且明發上諭:十六載之積憤,一朝挫其狂峰!
自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變以來,俺答多次進犯,雖然官軍嚴整邊牆,加強防禦,但是haul從來沒有斬獲如此之多,尤其是官軍野戰沒有戰敗,這才是極大的振奮人心,經曆此戰之後,朱載坖才感覺有點皇帝的尊嚴了。他令宣大總兵曹邦輔與提督馬芳查看邊牆,製定計劃,對宣大邊牆也要展開全麵的修葺。
而朱載坖在此後算是初步在朝堂之上樹立了自己的威信,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來來推行改革了。而首先就是一份來自福建的奏疏,隆慶元年十月二十日,福建巡撫都禦史塗澤民請開海禁,準販東西二洋。蓋東洋若呂宋、蘇祿諸國,西洋若交趾、占城、暹羅諸國,皆我羈縻外臣,無侵叛。而特嚴禁販倭奴者,比於通番接濟之例,此商舶之大原也。
塗澤民的這份奏疏當即在朝廷引起了軒然大波,朝臣們為此爭論不休,分成了兩派,部分朝臣們認為海禁是大明祖製,而且開海會導致倭寇再次泛濫,不同意開海。
而很多出身於東南的臣子,出於各種原因,認為中國無需外夷貨物,而外夷需要中國貨物,致使利益外泄。而民為利所趨, 冒著犯法也私自下海,禁之不絕,這對國家有害。開海一是可解決私通之患,將其納於官方政府管轄之中,二是可使沿海百姓獲益,三是可以使得朝廷增加賦稅。
開海與禁海兩派,為此爭論不休,而朱載坖卻沒有表現出任何傾向來,使得群臣猜不透朱載坖的想法。
在官員因為此事爭論不休時,朱載坖卻發出密詔,召原兵部尚書總督浙直胡宗憲赴京師陛見。
朱載坖也單獨召見了李春芳、高拱、張居正和陳以勤諸位講官閣臣,詢問朝堂現在關於開海的看法,雖然大部分臣子還是持海禁的態度,但是支持開海的力量已經是一股不小的勢力了。
高拱、張居正等人同樣也支持開海,原因很簡單,海貿的巨額利潤,可以為朝廷帶來豐厚的關稅,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朱載坖同樣也是這個想法,開海的目的是什麽?就是為了征收關稅,掌握財源,同時朱載坖能夠預料的到,一旦開海,就會有巨額的白銀湧入大明,而這些白銀,必須為朝廷所掌握,否則的話,大量白銀不加限製的流入到地主商人手中,而朝廷的太倉依然是空空如也,對於大明來說並非什麽好事。
同時這也違背了朱載坖開海的初衷。所以其實朱載坖的態度很明確,不是開不開海,而是怎麽開海,或者說怎麽征收到關稅,充實朝廷的財政。
朝廷怎麽在海上貿易的巨額利潤中分得一杯羹,這才是朱載坖關心的問題。
朱載坖說道:“諸位都是飽學之士,前宋開海,市舶司歲入至五百萬貫,豐饒國用,公私兩便,乃是好事,今本朝開海,如何收取關稅,以為朝廷聚財,諸位可有良策?”
高拱說道:“陛下,東南之利,舶商居其一,市舶之利頗助國用,臣以為應當效法前宋,行市舶司之製。”
高拱顯然是做了充分準備的,向朱載坖詳細介紹了兩宋收取關稅的製度,兩宋對於海船,首先是征收納舶腳,也就是按照船隻的大小噸位征稅。
其次就是官府抽解後,再行抽買的製度,所謂抽解,也叫抽分,就是對於海商販運來的貨物按照一定比例抽收,征收實物稅,兩宋一般實施,粗色、細色兩種稅率,所謂粗色,即體積大、價值便宜的貨物。所謂細色,即體積小、價值貴的貨物。
一般粗色十分之一,甚至十五分之一,細色十分之二,甚至會到十分之四的高稅率。除了抽分之外,還有抽買,就是國家對舶來商品的強製收購。又稱博買或榷買。同時對於部分商品,還實行禁榷製度,對海外進口商品禁止私人買賣,而由朝廷壟斷經營。
大宋將海上貿易所得的商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禁榷物,如玳瑁、牙犀、賓鐵、珊瑚、瑪瑙、乳香等仍由朝廷全部收購,實行專買、專賣,餘下的商品在朝廷征稅抽分之後,則允許普通商人自行貿易。
什麽,你說這不是正宗的北虜?來來來,你好好看看馬軍門手上的刀,再看看這些首級,是不是朝廷規定的斬虜賊首級一顆,賞銀二十兩的正宗北虜首級,你說不是,那丘八爺手上的刀就要好好跟你說道說道了。
馬芳指揮官軍,將俺答用於斷後的這數千人吃掉之之後,挑挑揀揀從中找出了一千五百餘級,這就是騎兵作戰最不好的一點了,大量的首級被戰馬踏壞,無法用於報功,這使得官軍士卒很是心疼。
隆慶元年十月初八日,俺答率部撤迴草原,官軍勝利收複磨兒山,自此,隆慶元年八月以來的俺答入寇徹底結束了,馬芳隨即向京師報捷,官軍前後大小四戰,斬獲北虜首級近三千,俺答倉皇逃竄,官軍大獲全勝。
朱載坖得知消息之後,自然是極為高興了,這是自己即位以來的第一場大勝,雖然俺答破口而入,但是並沒有攻克大明一個州縣,所能夠造成的損失也就是極為有限的。
朱載坖對此非常高興,不僅對參戰諸軍以及將領們加以賞賜,以山西今歲被虜寇為由,減免了山西的賦稅,同時命令兵部從優議功,對於朱載坖來說,這一仗算是長了他的臉麵,馬芳、曹邦輔、戚繼光、李成梁都是他簡拔任用的人,實踐證明,他們能夠戰勝俺答,俺答要想再重演庚戌之變時絕不可能了。
朱載坖還下令將此戰的情況尤其是官軍的斬獲昭告天下,遣英國公告廟,並且明發上諭:十六載之積憤,一朝挫其狂峰!
自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變以來,俺答多次進犯,雖然官軍嚴整邊牆,加強防禦,但是haul從來沒有斬獲如此之多,尤其是官軍野戰沒有戰敗,這才是極大的振奮人心,經曆此戰之後,朱載坖才感覺有點皇帝的尊嚴了。他令宣大總兵曹邦輔與提督馬芳查看邊牆,製定計劃,對宣大邊牆也要展開全麵的修葺。
而朱載坖在此後算是初步在朝堂之上樹立了自己的威信,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來來推行改革了。而首先就是一份來自福建的奏疏,隆慶元年十月二十日,福建巡撫都禦史塗澤民請開海禁,準販東西二洋。蓋東洋若呂宋、蘇祿諸國,西洋若交趾、占城、暹羅諸國,皆我羈縻外臣,無侵叛。而特嚴禁販倭奴者,比於通番接濟之例,此商舶之大原也。
塗澤民的這份奏疏當即在朝廷引起了軒然大波,朝臣們為此爭論不休,分成了兩派,部分朝臣們認為海禁是大明祖製,而且開海會導致倭寇再次泛濫,不同意開海。
而很多出身於東南的臣子,出於各種原因,認為中國無需外夷貨物,而外夷需要中國貨物,致使利益外泄。而民為利所趨, 冒著犯法也私自下海,禁之不絕,這對國家有害。開海一是可解決私通之患,將其納於官方政府管轄之中,二是可使沿海百姓獲益,三是可以使得朝廷增加賦稅。
開海與禁海兩派,為此爭論不休,而朱載坖卻沒有表現出任何傾向來,使得群臣猜不透朱載坖的想法。
在官員因為此事爭論不休時,朱載坖卻發出密詔,召原兵部尚書總督浙直胡宗憲赴京師陛見。
朱載坖也單獨召見了李春芳、高拱、張居正和陳以勤諸位講官閣臣,詢問朝堂現在關於開海的看法,雖然大部分臣子還是持海禁的態度,但是支持開海的力量已經是一股不小的勢力了。
高拱、張居正等人同樣也支持開海,原因很簡單,海貿的巨額利潤,可以為朝廷帶來豐厚的關稅,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朱載坖同樣也是這個想法,開海的目的是什麽?就是為了征收關稅,掌握財源,同時朱載坖能夠預料的到,一旦開海,就會有巨額的白銀湧入大明,而這些白銀,必須為朝廷所掌握,否則的話,大量白銀不加限製的流入到地主商人手中,而朝廷的太倉依然是空空如也,對於大明來說並非什麽好事。
同時這也違背了朱載坖開海的初衷。所以其實朱載坖的態度很明確,不是開不開海,而是怎麽開海,或者說怎麽征收到關稅,充實朝廷的財政。
朝廷怎麽在海上貿易的巨額利潤中分得一杯羹,這才是朱載坖關心的問題。
朱載坖說道:“諸位都是飽學之士,前宋開海,市舶司歲入至五百萬貫,豐饒國用,公私兩便,乃是好事,今本朝開海,如何收取關稅,以為朝廷聚財,諸位可有良策?”
高拱說道:“陛下,東南之利,舶商居其一,市舶之利頗助國用,臣以為應當效法前宋,行市舶司之製。”
高拱顯然是做了充分準備的,向朱載坖詳細介紹了兩宋收取關稅的製度,兩宋對於海船,首先是征收納舶腳,也就是按照船隻的大小噸位征稅。
其次就是官府抽解後,再行抽買的製度,所謂抽解,也叫抽分,就是對於海商販運來的貨物按照一定比例抽收,征收實物稅,兩宋一般實施,粗色、細色兩種稅率,所謂粗色,即體積大、價值便宜的貨物。所謂細色,即體積小、價值貴的貨物。
一般粗色十分之一,甚至十五分之一,細色十分之二,甚至會到十分之四的高稅率。除了抽分之外,還有抽買,就是國家對舶來商品的強製收購。又稱博買或榷買。同時對於部分商品,還實行禁榷製度,對海外進口商品禁止私人買賣,而由朝廷壟斷經營。
大宋將海上貿易所得的商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禁榷物,如玳瑁、牙犀、賓鐵、珊瑚、瑪瑙、乳香等仍由朝廷全部收購,實行專買、專賣,餘下的商品在朝廷征稅抽分之後,則允許普通商人自行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