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官軍,是全憑著一股士氣在支撐,不過俺答一樣也不好受,現在損失的可都是他們汗帳勇士,對於他來說這些汗帳勇士都是他的心血,這樣就損失在大明,俺答當然是極為不舍的,但是俺答作為統帥,當然很明白開弓沒有迴頭箭的道理,一旦不能將曹邦輔擊潰,那俺答之前付出的一切損失就付之東流的。
所以盡管現在俺答也非常肉疼,但是還是堅持打下去。
而曹邦輔為了鼓舞士氣,親自寰甲上陣,率領自己的督標營投入戰鬥,官軍已經將所有的兵力都投入了戰場,曹邦輔以總督之尊,親自上陣,確實鼓舞了官軍的士氣,但是勝利的天平並沒有因此而向官軍傾斜。
戰爭是力量的較量,謀略也罷,計策也罷,隻不過是錦上添花的東西,真正的戰場上,還是要靠士卒們一刀一槍來博取勝利,雖然官軍士卒已經算是超水平發揮了,尤其是延綏三鎮的騎兵,在大明的邊鎮中,延綏三鎮是最為艱苦的,一方麵是延綏、寧夏、固原三鎮沿邊漫長,距離京師和東南都太過於遙遠了,轉運糧餉實在是非常困難。
一方麵西北本就物產匱乏,軍餉餉銀的籌措就更加艱難了,而且朝廷的重心一向不是在宣大就是在薊遼,對於西北三邊的投入隻能說維持基本的生計讓士卒們不造反作亂就行了,故而秦兵耐苦戰那是因為從來朝廷就沒有想過要好好對待這些為大明浴血奮戰的士卒,拖欠餉銀都是常事。
到了大同之後,曹邦輔調撥軍糧草料,厚待三邊精銳,又發給賞銀,所以今日他們才願意死戰,不過蒙古人畢竟又兵力優勢,馬上作戰優勢蒙古人的強項,三邊精騎固然悍勇,但是馬匹瘦弱,馬力不足,往往被蒙古人用弓矢所傷。
黑春在旁邊看的很清楚,再打下去,官軍要不了多久就會落敗的,黑春派人通知他所率的一千餘士卒,大張旗鼓,同時將提前準備好了的馬字大旗豎起來,千餘士卒在馬上大喝:提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事馬芳馬軍門來援!
雖然俺答和一眾蒙古領主都知道這是黑春在虛張聲勢,但是在前方作戰的蒙古士卒們並不知道啊,震天的喊聲還是使他們有些詫異,畢竟馬芳在蒙古人心中實在是太有震懾力了,不少蒙古人被這句話嚇住了,紛紛停下來查看情況,盡管俺答和一眾蒙古將領盡力安撫士卒們,告訴他們這是馬邑城中的明軍假扮的馬芳。
曹邦輔和申維嶽抓住機會和蒙古人脫離接觸,趁著蒙古人發愣的時候,曹邦輔和申維嶽趕緊指揮官軍撤退,曹邦輔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這個時候再和蒙古糾纏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等到馬芳來在收拾俺答不遲。
黑春也要趕緊開溜,現在馬邑得到了增強,而且又拖延了時間,馬芳部應該已經在南下的路上了,對於官軍來說,除了損失大了些,一切都基本上按照曹邦輔的計劃來的,短短一上午的交戰,使得官軍的損失高達三千人,而蒙古人的損失也就在千餘左右,這種交換比著實令人吃驚。
而俺答也在大怒,損失了近千的汗帳勇士,但是俺答想要結果一個都沒有達成,不僅沒能擊潰曹邦輔部,還讓方逢時鑽了空子溜進了馬邑中,現在馬邑城守軍近萬,俺答再急切之間想破城,已經是不太現實的事情。雖然曹邦輔部遭受重創,但是主力尚在,而且曹邦輔部現在仍然保持著完整的建製,俺答要想再次擊潰曹邦輔部,就要花費不小的代價。
更加要命的是,馬芳部現在不知所蹤,但是俺答很清楚的是,馬芳部肯定在南下的路上了,按照腳程來說馬芳部一兩日就到了,到時候自己不但沒能擊潰曹邦輔麻煩而麵對馬芳的夾擊,那樂子可就大了。
俺答到時候是中心開花不成,反而要被馬芳按住暴打一頓,不僅是俺答萌生了退意,很多蒙古領主也認為現在不能再打下去了,在大明境內逛了二十多天,大明的各路 援軍很可能都要抵達了,一旦大明各地的援軍到來,那俺答可就成了中心開花張靈甫,不過俺答可能還不如張師座的一點是,人家至少還有千裏馳援李天霞,俺答是什麽都沒有,指望已經被馬芳嚇破了膽的黃台吉,那還不如指望長生天呢。
所以大部分領主們都主張撤退算了,明麵上說大汗已經狠狠的教訓了明狗,突破了明狗的邊牆,在明狗境內橫行二十餘日如入無人之境,我阿勒坦汗無敵於天下!隻是大汗心懷仁慈,不忍兩國百姓生靈塗炭,故而才選擇撤兵的。
俺答再草原上縱橫這麽多年,嗅覺是一向很靈敏的,他知道,再不撤恐怕就撤不了了,當夜俺答就拔營起寨,北撤而去。
不過俺答不知道的是,前方他的老朋友正在等著他。
俺答率軍從馬邑撤走,沿源子河北歸,準備取道磨兒山迴到草原,而馬芳也率軍從平虜衛南下,一路上馬芳廣布哨騎,偵查俺答的所在,俺答也放出哨騎,盡力避免和馬芳遭遇。
不過馬芳對於蒙古人實在是太了解了,馬芳很清楚,蒙古人行軍,多喜歡沿河流進軍,因為這樣可以保證自己不被截斷水源,在草原上作戰,水源是很重要的,這是蒙古人行軍的一大特點,馬芳在蒙古待了多年,當然十分清楚蒙古人的習性。
馬芳率軍從平虜衛南下之後,沿源子河兩岸搜索俺答的蹤跡,很快就找到了俺答的大部隊所在,馬芳當即提兵追趕,準備迎頭堵截俺答。
不過俺答畢竟是草原上的老狐狸了,他將自己的大軍分為三路,自己親率汗帳勇士和土默特本部人馬快速撤離,將投靠俺答的白蓮教徒和其他部落的人馬丟到最後麵,扔給馬芳,用以遲滯馬芳的腳步。
馬芳也不願這個時候和俺答的汗帳勇士硬碰硬,畢竟歸師勿扼,這個時候去攔截俺答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
所以盡管現在俺答也非常肉疼,但是還是堅持打下去。
而曹邦輔為了鼓舞士氣,親自寰甲上陣,率領自己的督標營投入戰鬥,官軍已經將所有的兵力都投入了戰場,曹邦輔以總督之尊,親自上陣,確實鼓舞了官軍的士氣,但是勝利的天平並沒有因此而向官軍傾斜。
戰爭是力量的較量,謀略也罷,計策也罷,隻不過是錦上添花的東西,真正的戰場上,還是要靠士卒們一刀一槍來博取勝利,雖然官軍士卒已經算是超水平發揮了,尤其是延綏三鎮的騎兵,在大明的邊鎮中,延綏三鎮是最為艱苦的,一方麵是延綏、寧夏、固原三鎮沿邊漫長,距離京師和東南都太過於遙遠了,轉運糧餉實在是非常困難。
一方麵西北本就物產匱乏,軍餉餉銀的籌措就更加艱難了,而且朝廷的重心一向不是在宣大就是在薊遼,對於西北三邊的投入隻能說維持基本的生計讓士卒們不造反作亂就行了,故而秦兵耐苦戰那是因為從來朝廷就沒有想過要好好對待這些為大明浴血奮戰的士卒,拖欠餉銀都是常事。
到了大同之後,曹邦輔調撥軍糧草料,厚待三邊精銳,又發給賞銀,所以今日他們才願意死戰,不過蒙古人畢竟又兵力優勢,馬上作戰優勢蒙古人的強項,三邊精騎固然悍勇,但是馬匹瘦弱,馬力不足,往往被蒙古人用弓矢所傷。
黑春在旁邊看的很清楚,再打下去,官軍要不了多久就會落敗的,黑春派人通知他所率的一千餘士卒,大張旗鼓,同時將提前準備好了的馬字大旗豎起來,千餘士卒在馬上大喝:提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事馬芳馬軍門來援!
雖然俺答和一眾蒙古領主都知道這是黑春在虛張聲勢,但是在前方作戰的蒙古士卒們並不知道啊,震天的喊聲還是使他們有些詫異,畢竟馬芳在蒙古人心中實在是太有震懾力了,不少蒙古人被這句話嚇住了,紛紛停下來查看情況,盡管俺答和一眾蒙古將領盡力安撫士卒們,告訴他們這是馬邑城中的明軍假扮的馬芳。
曹邦輔和申維嶽抓住機會和蒙古人脫離接觸,趁著蒙古人發愣的時候,曹邦輔和申維嶽趕緊指揮官軍撤退,曹邦輔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這個時候再和蒙古糾纏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等到馬芳來在收拾俺答不遲。
黑春也要趕緊開溜,現在馬邑得到了增強,而且又拖延了時間,馬芳部應該已經在南下的路上了,對於官軍來說,除了損失大了些,一切都基本上按照曹邦輔的計劃來的,短短一上午的交戰,使得官軍的損失高達三千人,而蒙古人的損失也就在千餘左右,這種交換比著實令人吃驚。
而俺答也在大怒,損失了近千的汗帳勇士,但是俺答想要結果一個都沒有達成,不僅沒能擊潰曹邦輔部,還讓方逢時鑽了空子溜進了馬邑中,現在馬邑城守軍近萬,俺答再急切之間想破城,已經是不太現實的事情。雖然曹邦輔部遭受重創,但是主力尚在,而且曹邦輔部現在仍然保持著完整的建製,俺答要想再次擊潰曹邦輔部,就要花費不小的代價。
更加要命的是,馬芳部現在不知所蹤,但是俺答很清楚的是,馬芳部肯定在南下的路上了,按照腳程來說馬芳部一兩日就到了,到時候自己不但沒能擊潰曹邦輔麻煩而麵對馬芳的夾擊,那樂子可就大了。
俺答到時候是中心開花不成,反而要被馬芳按住暴打一頓,不僅是俺答萌生了退意,很多蒙古領主也認為現在不能再打下去了,在大明境內逛了二十多天,大明的各路 援軍很可能都要抵達了,一旦大明各地的援軍到來,那俺答可就成了中心開花張靈甫,不過俺答可能還不如張師座的一點是,人家至少還有千裏馳援李天霞,俺答是什麽都沒有,指望已經被馬芳嚇破了膽的黃台吉,那還不如指望長生天呢。
所以大部分領主們都主張撤退算了,明麵上說大汗已經狠狠的教訓了明狗,突破了明狗的邊牆,在明狗境內橫行二十餘日如入無人之境,我阿勒坦汗無敵於天下!隻是大汗心懷仁慈,不忍兩國百姓生靈塗炭,故而才選擇撤兵的。
俺答再草原上縱橫這麽多年,嗅覺是一向很靈敏的,他知道,再不撤恐怕就撤不了了,當夜俺答就拔營起寨,北撤而去。
不過俺答不知道的是,前方他的老朋友正在等著他。
俺答率軍從馬邑撤走,沿源子河北歸,準備取道磨兒山迴到草原,而馬芳也率軍從平虜衛南下,一路上馬芳廣布哨騎,偵查俺答的所在,俺答也放出哨騎,盡力避免和馬芳遭遇。
不過馬芳對於蒙古人實在是太了解了,馬芳很清楚,蒙古人行軍,多喜歡沿河流進軍,因為這樣可以保證自己不被截斷水源,在草原上作戰,水源是很重要的,這是蒙古人行軍的一大特點,馬芳在蒙古待了多年,當然十分清楚蒙古人的習性。
馬芳率軍從平虜衛南下之後,沿源子河兩岸搜索俺答的蹤跡,很快就找到了俺答的大部隊所在,馬芳當即提兵追趕,準備迎頭堵截俺答。
不過俺答畢竟是草原上的老狐狸了,他將自己的大軍分為三路,自己親率汗帳勇士和土默特本部人馬快速撤離,將投靠俺答的白蓮教徒和其他部落的人馬丟到最後麵,扔給馬芳,用以遲滯馬芳的腳步。
馬芳也不願這個時候和俺答的汗帳勇士硬碰硬,畢竟歸師勿扼,這個時候去攔截俺答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