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麥秋時節。在返家過麥秋的車上,我的眼前仍不斷浮現著那被我們稱作“桃花峪”的莊裏的一切。
所謂“桃花峪”,如果單從“峪”字上講,斷定這個名字是附近一條山溝的話,而我們卻沒聽說這裏哪處的山溝裏栽有數量可觀的桃樹。莊裏有個大院,從大門進去,兩邊共有十幾排房子,街旁是兩溜高大粗壯的白楊樹,看樣子都活了二三十年了。大院的南頭是堵院牆,但不知何時已被扒了個豁口,外麵是條小徑,兩邊麥浪起伏。小徑的盡頭,通向從村中出來南去的一條土道。站到院牆這邊向南眺望,群山起伏,如在咫尺。我們住在大院靠街的一間空房裏,把鍋支在窗外。這裏恰好有幾株最老最高大的白楊。到了晚間,這裏風大,拿根繩子,拴在兩樹之間,晾上剛洗的衣服,到早晨衣服便幹了。但在夜間,院裏沒有路燈,這些楊樹被山裏吹來的風撕得嘩嘩作響,便使這大院產生了一種神秘而陰森的感覺。工友們夜間起來小便,都不敢去幾十步外的廁所,而是出門到樹下便尿。一位工友這夜尿了迴屋,另一工友朦朧地問他:“外麵下雨嗎?”迴答:“沒有。是我尿尿。”又問:“胡扯!你尿尿嘩嘩得聲音這麽大嗎?”才又迴答:“是風刮得楊樹響。”原來這裏刮風在我們初來乍到的人看來,也這麽不可思議!到了白天,院裏就頗有意思。這裏幾乎家家戶戶的老太太們都做鞋墊,一天能做很多雙,因此隔兩天便會有人來成捆地批走。當時我還想,讓臥龍岡的老太太們也做鞋墊賣不好麽!這裏的老頭們大都很小氣,可能是因為生活條件差的緣故,比如,他們的房內大都很簡陋,我們和灰時,便有個瘸腿的拿個鍁頭來,好聲說弄半鍁堵一下屋裏的老鼠窟窿,我們換箔時從屋頂弄下來的固定葦箔的木片,便有個斜眼的趕忙拾去,說是好引爐子。有兩個理發店一個是一個胖婆子開的,她長得粗俗,但臉上抹粉很重;一個是一個矮個子中年男人開的,他的屋裏又太髒,不像是理發,倒像個脫豬毛的,頭發滿地都是,但未必整天有很多顧客。我去了男人這裏理發,這男人對我編派那女的不好。過了兩天,一工友理發迴來,我問去了哪家,他說去了女的那裏。我問理的好嗎?他又說,那女的說那男的根本不會理發,常去幫莊裏養羊的去剪羊毛,不知怎麽,羊毛剪順了,就順便理起發來了。我想,看他像脫豬毛的還真錯了!
但這院裏卻有個高人。在為一排房子揭瓦時,我發現一個老頭,拿東西把擺放在一張大床上的滿滿的書籍蓋了起來,怕落上塵土。我便猜這老頭一定是個飽學之士。事後,我去他屋裏和他交談,老頭才又撩去蓋在床上的東西,讓我看滿床的厚厚的書。這都是些書法字帖和書法典籍,都很老舊了。我請教他的名字,他指著牆上一幅字說:“那上邊有。”我抬頭去看,見一個鬥方用極老辣俊勁的筆勢寫著“社會主義好,共產黨萬歲”十字,落款是“何日月”三字,我問:“是何日月這個名字嗎?”他點了下頭,又說:“日月,明也。”讓我到裏間喝茶,我見牆上有幅碑拓的《出師表》,但看不出是誰所書,便問。他說:“這是嶽飛的草書《出師表》,我的一個朋友從河南拓了迴來送我的。”再往深處談,他講了對用筆的見解,他說,今人都講究起筆藏鋒,收筆迴鋒,且編入學生教材,這是大謬特謬的。起筆就是起筆,本無需藏鋒的。藏鋒者做作,露鋒者灑脫率真,《蘭亭序》哪有藏鋒之筆?講到臨帖,他說:“臨帖重要,關鍵是帖。不要臨漢碑、魏碑那些碑板文字,是碑則板,板則死。”講到書法的風格,他說:“書法以剛勁、超拔、灑脫為妙。毛主席的字是美的,無人可及,啟功的字也是美的。”聽到他講啟功我便提出,是不是還有個舒同,也很出名的。一聽“舒同”二字,他立刻就睚眥欲裂,憤憤然起來:“舒同的字是一攤泥!他本人娶小老婆不說,幹省委書記期間,竟然挪用公款修了座南郊賓館,這種人的字,即使好也無人推崇!”
炎熱的陽光照進車窗,靠窗的我,額上都滲出了汗珠,才打住了思緒。聽說要迴家,昨晚我們都去洗了澡,迴到那間大房子,又都洗了背心,因此今天迴家都感覺渾身輕鬆。但這時候太陽一照,便又都有種茫然的感覺。客車悠悠地在油漆路上行駛。豔陽下,遠遠的路麵上有汪閃爍不定的水。待駛過去,那水卻又增加了距離,還是那麽遠,那麽閃爍不定。這是氣溫升高後油漆路麵一種特有的現象。路兩旁的麥田,金燦燦的,耀眼而又怡心,一眼望不到邊。
三個多月沒有迴家,在濟南除了隻寫過幾封家書外,幾乎沒有別的聯係。一位鄰村的工友迴家相過一次親,有幾個工友的父母或媳婦本要讓他捎些東西的,但親沒相成,便不好意思找他了。他耷拉著腦袋迴到濟南,沒有帶迴任何工友家裏的任何消息。我掙了一千多塊錢,迴家便交給了父親。而家裏迎接我的,是添了一台十二馬力的拖拉機,雖是二手,但幹農活卻頂了大用。父親說,本打算春天蓋屋的,但賣菠菜耽誤了,過完麥秋,把攢了幾年的積蓄拿出來,蓋了磚房,準備為我哥哥娶媳婦,磚和檁條以及沙子都備好了。我隻顧了迴家跑去看慈祥的奶奶,沒有注意到那口老井旁邊以及南邊那片棗樹行子裏,已碼了一垛一垛的紅磚。檁條就放在天井裏,下邊墊幾道磚,以免下雨時著了水,全家都湊到奶奶屋裏,奶奶問我表哥待我可好,又問了些關心我的話。妹妹也放了假,隻有哥哥經長江叔介紹,去了縣肉聯廠上班,沒有放假,中午在廠裏吃飯。母親告訴我,哥哥已經找了媳婦,是城南鍘刀苟家村的,鍘刀苟家在禹商台南,是個小村。說了一番話,母親去做飯,我忙從兜裏掏出給奶奶買的山楂糕,請奶奶吃。然後我便踱了出來。在我,三個月的在外,已算是對家鄉的闊別了,因此,根本在一下裏呆不下,心裏仿佛有隻鹿在蹦撞,願到各處都轉轉,看看。
本想去村西的灣上看看那片蓮藕,再去臥龍岡上玩一下,便迴家吃飯。出門卻聽到丁丁打鐵之聲,哦,原來又是那兩個老鐵匠來了。村裏一年來兩迴鐵匠,一迴便是這麥秋前的一次,另一迴便是在大秋前。每次,這兩個鐵匠都把爐支在村中間一處閑地的棗樹下,便到各條巷裏敲一趟錘子,鄉親便知道他們來了。今年鐵匠照常在那棵棗樹下,我便踱了過去。走近了才聽到樹上嗡嚶嚶蜜蜂在舞在鳴。迴聞革正坐著馬劄,在一旁和幾個站著的鄉親說話。見我到了,就說一春天沒見我了,聽人說我去了濟南打工,也不來個信。我便和他談了些在濟南的見聞,母親便在巷口喊我吃飯了。他也站起來提著馬劄,迴家去吃飯了。
下午,本要去找雪雁,父親便要我學開拖拉機,因為他根本不知我和雪雁的事兒。但我也高興能夠把著方向盤,這可是童年的夢幻啊,小的時候見到拖拉機從街上過去,便跑著追,追出老遠,有次被那開拖拉機的鄉親發現了,還停下來,把我抱上去,把我拉到坡裏,在那裏我把著方向盤玩了一下午……父親手把手地教我,掛檔,加油,踩離合,到天黑才算熟悉了,但也就開迴家來。晚上連哥哥也迴來了,在一起吃飯,有說有笑。我看到家裏有著很大的變化,內心有種從未有過的的喜悅。我感到十八歲就是長大了,過去是從不考慮這些事的。
第二天便去找雪雁,和她纏纏綿綿地啦了整整一個上午。最後我問她:“你家什麽時候收麥子?我來給你家幫忙!”她笑著說:“我們家的麥子從來都是雇人割的,今年我們家的麥子用城東村的大型收割機去收,直接出麥粒,也不用進場了。”說得我羨慕了一番。雪雁穿一身鵝黃色的連衣裙,嬌而不豔。她那溫柔細白的雙臂露在外麵,教這身連衣裙襯得格外可愛。我第一次注意到原來她的胳膊是這樣美的,令我不敢多看又忍不住偷看幾眼。
迴來的時候,把車子支在拳房那裏,到岡子上站了站,舉目四望,見大片的麥子已經熟了。岡子西邊,養魚池那塊地,幾乎沒有麥子,卻種著成片的蔬菜,菠菜是沒有了。有點麥子,不過是去年收了菠菜,晚耩的麥子。有那勞力少的,今天就開始插手割麥了,此時正拿著鐮刀迴家吃飯。
我迴到家裏,正吃午飯,父親說:“哪裏也不要去了,上午把場已經潑了,下午屯一下場院,明天就割麥了。”下午去村西屯場,便紛紛有人說,大柱他娘不見了。屯完場,黃昏時得到消息,說是投到飲象河死了。這真是臥龍岡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令人震驚的,倒不是投河而死有多奇怪,而是震驚大柱素來不孝,尤其在娶了老婆之後,而他的不孝竟能令父母去死了!晚上人們又紛紛趕去吊唁,才知道了她的死因,原來二柱找媳婦,他爹娘賣了麥子才讓他的媳婦順利地娶了家來,但他爹娘卻斷了口糧,這時候沒啥吃,母親便去找大柱借麥子,說過幾天麥子熟了打下來即還。起初大柱還是有借的意思,但媳婦不肯,連大柱也跟自己的媳婦一個鼻孔出氣了。在自己兒子麵前碰了壁,她啥話沒說,迴家睡了兩天,今天中午就不見了。當大柱二柱的父親央了人四處找時,就有見過她的人說,她中午沿著岡子往北走,問她,中午別人都迴家了,還去幹啥,她說去看麥子熟了沒有,就往北去了。急忙去河那邊找,發現水邊有隻鞋,就知道壞了……有人便說,飲象河裏現在水很淺,淹不死人的。但撈他的人說,撈上來時,她的脖子上係有根繩子,拴了幾塊磚頭……
給她出過喪,三天下去,麥子便熟到勁了。如果再人工用鐮刀割,割得慢了,麥粒便會落在地裏一些了。然而大柱不久剛剛買了小型收割機的,他自從去年結了婚,夫妻二人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很多人便用他的收割機割了。但大多數人都在背後罵他:“他媽的大柱都把他娘氣死了,墳土沒等幹,他就出來掙錢了!”罵歸罵,此時卻離不了他,便還都請他割麥,他的車走到哪塊地裏,都跟著好多人等他。
我們家也用他割了四畝麥子,這是塊大地,割完時天便黑了。我們全家用了整整一宿的時間,用拖拉機拉到場裏。
今年的麥秋也便大大縮短了時日,往年需要二十幾天,而今年隻用了十幾天。把麥子顆粒歸倉後,父親便請一幫鄉親給我們扒屋。我們家有兩個院,把前院扒了,要蓋成新房了!表哥拿幾條香煙趕來,說濟南離不了他,他要迴去,不能來幫忙了。問我現在去不去,我自然是等蓋完屋再去,在家可以幫父親料理一些事情的。
扒屋隻用了兩天,也便完工了。這晚,父親請幫忙的鄉親在後院屋裏喝酒,便聽到村裏的喇叭響了,有的便說,聽聽什麽事!另一位快捷地說,準是斂公糧。結果,支書一張口,吆喝的便是公糧的事。沒等支書吆喝完,隊長便來發給一張“夏季公糧征收單”。注明三天內交齊。然而次日我們家便來了瓦工,給我們蓋房子,磚、石、沙、木料等堆得滿地都是,還有扒屋的土也堵了巷子。瓦工們都忙著給鋪地基,我們一家應付著準備給瓦工解暑的綠豆湯、煙卷,找瓦工需要的零碎東西,三天內便沒有去交。第四天,支書領來了鎮上的人,隊長跟在後麵。支書找到父親,說必須交了,鎮上來人了,就剩你幾戶了,再不交就倒黴了。父親說,能不能晚點交,不是不交,蓋房子弄的院裏有磚有石頭,巷子裏有土,車過不去,怎麽去交?鎮上的一個人上前一點,高聲說:“三天交齊!這是政策,誰敢抗政策誰就要挨治!把糧食搬到大街上去,再套車去交!”說完扭頭便走了,支書與隊長都跟著。我便想起幾年前支書在給我家填宅基證時,曾經把我的名字“小聃”寫成“小聘”,此時見他裝得像個人物,不由心裏對他一陣鄙夷。
父親沒有說什麽,到後院把拉車停到巷口,再到前院,打開倉門,讓我和他把一袋袋小麥抬出來,抬到巷口裝到車上。從前院出來到巷子裏,磕磕絆絆,抬一袋糧食竟很費勁!一共抬了十一趟,便是十一袋,裝了滿滿一車。我不禁吃驚,“怎麽今年交這麽多?!”父親說:“人家都交這些,你別言語!”便去牽來我們那頭毛驢,趕緊地套上,這頭驢從我小時候伴我到現在約有十年了,應該算是頭老驢了,與我們全家,與我都和睦相處,尤其見了我的時候,高興了就十分友好恭順地點頭,我願抱著它的脖子,把臉側著貼到它的額上,它那細細的毛接近我的皮膚的感覺十分可親。今天一早,哥哥開拖拉機買水泥去了,還沒迴來,隻能用它去交公糧,啊,記得奶奶說過,以前公糧可叫愛國糧啊!我們這條老毛驢已經拉過多次愛國糧了,此時明白,套好了不等催,便一躍要走,但竟沒拉動。父親說,驢老了,沒勁了。便和我在兩邊各趕了一把,毛驢才在一輪烈日下巴巴結結地拉著一車糧食向鎮糧所而去。
然而迴來之後,毛驢喝了整整一筲涼水,但從此精神不振,漸漸連草也不吃了。父親去獸醫站請來獸醫,給它連續打了兩天針,但都無濟於事,便不再打。也就沒有時間再管它,沒有別的辦法再管它。新屋蓋好那天下午,瓦工還沒有走,母親發現它靜靜地躺在欄裏,死了。我們全家蓋好新屋的喜悅一下給衝淡了。瓦工們走後,父親在淡淡的斜陽裏看著它,久久不語。我蹲在它的旁邊,用手給它驅著嗡嗡亂轉的蒼蠅,想著將臉貼近它時那親密的感覺,想著想著就嗚嗚哭了……
準備迴濟南了,我先抽空去了趟周從儒先生那裏。去濟南之前,沒來得及和他道別,而到濟南曾給他寫過一封信,也不知收到了嗎?整整一個春天沒有見他。他正看一部明代的縣誌,除了頭上又白了幾根頭發之外,都仍那樣健碩、淡泊。他告訴我,我整理的關於臥龍岡的曆史的材料,縣誌編篡委員會決定用,但需要把顧炎武與善史雲謀劃反清的事刪去或淡化處理,因為縣誌裏收有烈女、文化名人、科舉及第者,卻沒有為反臣立傳的。還是以簡為妙,隻寫臥龍岡村有個隱居的武林高手,與顧炎武有深交,這樣對臥龍岡村也許會更好些。我點頭同意了。
知道雪雁正在學校裏,沒有去找。也許她會等我呢,就讓我再次迴來的時候,想法給她一個驚喜吧!不去和她告別,到了濟南,給她寫第一封信,我會有很多話說,找很多理由,把信寫得很纏綿。這樣便去了車站。
我在家呆了一個月的時間,然而一個月,一個月中小小的臥龍岡村竟發生了多少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呢?這些事應該拿一個什麽樣的尺度來衡量呢?
到了濟南,倒了兩次班車,我徑直去了桃花峪。
然而,來到那個大院裏,表哥和工友們卻不知去向。我們曾住過的那間空房,門已鎖了,我從一個沒有玻璃的窗口望進去,我們打地鋪的稻草還在那裏,行李鋪蓋沒有了,成了一座空屋。沒奈何,我找到了那位何明老者,問他我們原先幹活的那夥民工可曾來過,他說,來過,但不久前幹完這裏的活,便都走了。
我隻好又來到龜山下那所小院,見這裏的院門也鎖著,又去表哥和他的朋友董仁住的屋,也是鎖著門,連那位魯工的門也鎖著。此時已是響午歪了,我被太陽曬得頭上直冒汗,口幹舌燥,背行李袋子的繩子勒得兩肩生疼,便到小院門口放下行李,在這裏等。但沒有一個人來。等到了兩點鍾左右,我熬不過渴得厲害,便背著行李到市場上來,在小鐵屋前買了仨泰安燒餅,索性又來到一個快餐店裏,先要了一白碗水喝下,又花一元錢要了一份菜,把燒餅和菜吃下,又自己倒了碗水,喝了,便背著行李出來。在市場上轉了一圈,也沒有意思,因為我是背著行李,頗像一個流浪的,別人便不拿正眼看我。走過那排肉案子時,那位我經常買她的豬油的大嫂,臉還那樣紅,手還那樣油,衣服還那樣拉遢,刀子還那樣尖。而那個我經常買她豆腐的姑娘,皮膚還像她賣的豆腐那樣水靈、光滑、嫩白,見了我眼睛就眯成一條縫,嘴笑成新月那樣子。“怎麽,好長時間沒來買豆腐了?”我說:“從家剛趕來,卻發現大隊人馬轉移了。”“那……她抓起案子上的一把瓜子,吃點瓜子啦啦吧!”我一下惶恐起來,“不……謝謝你,我該走了。”也便走了過來。到小書攤上,見自從我買了他那幾本純文學的書後,這裏又添了幾本,但我隻翻了翻,沒有買。
我想,到晚上我們那裏總歸來人的,因為掛著牌子,好不好的,有工程師,有技術員,有工人,也算做個公司啊。我便從西側上了龜山,把行李放在腳下,在亭子裏的長椅上坐下。四圍的景色,本是熟透了的,此時也隻有再呆呆地看看,南部連綿的群山如奔騰的馬匹,不知怎麽在青天下靜止了。朝西看去,大明湖仍像隻朦朧的睡眼。整個省城,簡直像個圍棋的棋盤,那孤傲的華不注,恰像一個圍棋子……這些看夠了,就靜靜地看那輪西斜的太陽在厚而喧囂的城市上空漸漸地壓下去。
正當我神思悵惘之際,魯工那顆碩大的光頭,頂替了即將落下的太陽,從我的視野當中,攜帶著他的身子,走上山來了。“啊,小聃!”他先和我打了招唿。我連忙站起來和他說話。接下來他告訴我,表哥領著工友們去了董仁的家鄉彩石一帶包活蓋民房去了,原因是前段時間我們的總工程師得了場重病,一時沒有業務,董仁和表哥無法,隻好去蓋民房可讓工友們掙點錢,便辦了該辦的事情,走了。臨走時給魯工留下地址,說我若來找時,便將地址告訴我。又說,總工程師上周剛去世,他料理完該料理的事情,也另尋他就了。和他下了山,同到他屋裏,他給了我表哥和董仁的地址,問我可有地方去住,我說沒有,他說,你先到你們原來住的屋裏住一宿吧。便過來給我開了門。
這晚我沒去買燒餅吃。
第二天,我沒有按照表哥留的地址去找他。背著行李,和魯工打過招唿,就登上了龜山,站在山上,四下裏望望,喃喃自語著:”龜山,龜山,我要離開你了。”
我想自己去找活幹。我走在街上,每走過一家門店,便注意看看是不是寫著招工,甚至到裏麵問一問。但我問的大多全是店員,工人之類的人,因為老板根本不會守著店麵賣東西。因此我得到的迴答大多都是:“不用人。”我在路邊撿到一張《齊都晚報》,打算留著去廁所時當手紙的,但順便瞟了眼,卻看到一個很大的標題:“十年撿破爛,一朝成富翁”,眼睛一亮,待看完了,心就熱起來。
那則消息報道的是一個城市破爛王十年辛酸,最終成為富翁並讚助社會公益事業的事,原來撿破爛也可以搞好多錢的,而且還可以為社會做點貢獻。心一熱,便準備撿破爛。
我在一個垃圾箱前停住了。如到了目的地般,卸了行李,我要歇一下。出過許多汗,經風一吹,汗水幹後便在皮膚上凝結成如粉的鹽末。坐下來,風便沒有了,汗又淌下來。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男人騎一輛破自行車,馱著兩個偏筐,到了垃圾箱前,下了車子便從車把上摘下一把鐵絲製成的扒子,到垃圾箱裏扒起來。由於他的身上太髒了,頭發很長,被土迷成了黃褐色,亂蓬蓬如鳥窩,臉仿佛常年不洗,黑得茄子似的,因此看不出他的年紀。他剛站到垃圾箱前,探下身子時,一大群蒼蠅從那垃圾箱裏轟地飛起來,落到他的頭上,不知是錯把他當成了一塊大的垃圾,還是怕這人搶走它們的食物,為保衛垃圾而發動的對他的襲擊。總之,大個大個的蒼蠅那毛茸茸的細腿在他那並不潔淨的皮膚上爬來爬去了。而他好像和它們很友好似的,並不管它們。待他用那鐵絲扒子一扒,一股衝天的奇臭立時把我熏得連連扭頭。那人扒了陣子,拿手撿了些不知什麽東西,放到筐裏,便騎車子要走。我趕忙問他:“我想撿垃圾,請問該撿什麽?”他目無表情――或者那滿臉髒物掩住了表情――和我說:“什麽東西有用便撿什麽?”我又問:“到什麽地方去賣呢?”他又含糊地說:“我們有地方賣。”我聽得糊塗,他徑直騎車子走了。
我改變了要撿破爛的決定。一來是我沒有地方住,沒有車子,二來是尚不知道要撿什麽,不知去哪裏賣,而最重要的,我想,雪雁知道後會看不起我的。
終於我在路過一家快餐店時,見這裏貼著張廣告,寫著招服務員。我也見到了老板和老板娘,當場決定讓我留下,但要去了我的身份證押著,我的任務是打下手,掃地,抹桌子,給廚師順菜,把廚師炒的菜端給服務員。服務員是個女的,姓徐,二十四歲,高唐人,身材苗條但不妖冶,有風韻但很樸實,我喊她徐姐。徐姐嗓音不美但笑起來很甜。這家快餐店在工業南路上,生意很興隆,但靠近他的另一家則生意蕭條。老板和老板娘有個十一二歲的女兒,胖拙頑劣醜,用來形容女孩醜陋的詞盡可用在她身上。她每次上學便向爹媽要伍塊錢買零嘴。我想,我找活的這幾天,吃飯每天都不舍得花上伍塊錢!老板的頭並不大,腿也不粗,但肚子很大,閑來沒事站在門口,以至臉像年畫中的門神,但肚子又像佛寺中的彌勒佛,不知為什麽卻也極不相稱地穿了體恤,腰帶的扣也金光閃閃。老板娘整天誇我勤快能幹,目的是讓我多幹些活,而又得到榮譽的滿足,但我漸漸地就討厭她的刻薄了,因為他還規定我和徐姐吃飯時,吃米飯隻許碗裏澆湯,不準做點菜。而她們一家子吃飯則把子肉、蛋餅什麽的都有。徐姐說,人家是老板呀!我說,可我們也不能隻吃米飯呀!
終於我發現兩個廚師基本不上廁所,而小便是尿在按著水籠頭的水池裏的,那個水池,我每次在裏邊洗菜。第一次看到,我便萬分驚訝。心想,是不是廚師憋急了?可第二次看到另一個廚師也把小便撒在洗菜的水池裏時,我便有些驚恐不安了……
當老板又像往常一樣站到門口顯示他的便便大腹時,我懷著對職業的忠誠,走到他身邊,小聲和他說了這件事。誰知他聽完喪聲喪氣地說:“你小子給你碗飯吃就不老實,這裏你算什麽,哪有你說話的地方?馬上閉嘴!”
所謂“桃花峪”,如果單從“峪”字上講,斷定這個名字是附近一條山溝的話,而我們卻沒聽說這裏哪處的山溝裏栽有數量可觀的桃樹。莊裏有個大院,從大門進去,兩邊共有十幾排房子,街旁是兩溜高大粗壯的白楊樹,看樣子都活了二三十年了。大院的南頭是堵院牆,但不知何時已被扒了個豁口,外麵是條小徑,兩邊麥浪起伏。小徑的盡頭,通向從村中出來南去的一條土道。站到院牆這邊向南眺望,群山起伏,如在咫尺。我們住在大院靠街的一間空房裏,把鍋支在窗外。這裏恰好有幾株最老最高大的白楊。到了晚間,這裏風大,拿根繩子,拴在兩樹之間,晾上剛洗的衣服,到早晨衣服便幹了。但在夜間,院裏沒有路燈,這些楊樹被山裏吹來的風撕得嘩嘩作響,便使這大院產生了一種神秘而陰森的感覺。工友們夜間起來小便,都不敢去幾十步外的廁所,而是出門到樹下便尿。一位工友這夜尿了迴屋,另一工友朦朧地問他:“外麵下雨嗎?”迴答:“沒有。是我尿尿。”又問:“胡扯!你尿尿嘩嘩得聲音這麽大嗎?”才又迴答:“是風刮得楊樹響。”原來這裏刮風在我們初來乍到的人看來,也這麽不可思議!到了白天,院裏就頗有意思。這裏幾乎家家戶戶的老太太們都做鞋墊,一天能做很多雙,因此隔兩天便會有人來成捆地批走。當時我還想,讓臥龍岡的老太太們也做鞋墊賣不好麽!這裏的老頭們大都很小氣,可能是因為生活條件差的緣故,比如,他們的房內大都很簡陋,我們和灰時,便有個瘸腿的拿個鍁頭來,好聲說弄半鍁堵一下屋裏的老鼠窟窿,我們換箔時從屋頂弄下來的固定葦箔的木片,便有個斜眼的趕忙拾去,說是好引爐子。有兩個理發店一個是一個胖婆子開的,她長得粗俗,但臉上抹粉很重;一個是一個矮個子中年男人開的,他的屋裏又太髒,不像是理發,倒像個脫豬毛的,頭發滿地都是,但未必整天有很多顧客。我去了男人這裏理發,這男人對我編派那女的不好。過了兩天,一工友理發迴來,我問去了哪家,他說去了女的那裏。我問理的好嗎?他又說,那女的說那男的根本不會理發,常去幫莊裏養羊的去剪羊毛,不知怎麽,羊毛剪順了,就順便理起發來了。我想,看他像脫豬毛的還真錯了!
但這院裏卻有個高人。在為一排房子揭瓦時,我發現一個老頭,拿東西把擺放在一張大床上的滿滿的書籍蓋了起來,怕落上塵土。我便猜這老頭一定是個飽學之士。事後,我去他屋裏和他交談,老頭才又撩去蓋在床上的東西,讓我看滿床的厚厚的書。這都是些書法字帖和書法典籍,都很老舊了。我請教他的名字,他指著牆上一幅字說:“那上邊有。”我抬頭去看,見一個鬥方用極老辣俊勁的筆勢寫著“社會主義好,共產黨萬歲”十字,落款是“何日月”三字,我問:“是何日月這個名字嗎?”他點了下頭,又說:“日月,明也。”讓我到裏間喝茶,我見牆上有幅碑拓的《出師表》,但看不出是誰所書,便問。他說:“這是嶽飛的草書《出師表》,我的一個朋友從河南拓了迴來送我的。”再往深處談,他講了對用筆的見解,他說,今人都講究起筆藏鋒,收筆迴鋒,且編入學生教材,這是大謬特謬的。起筆就是起筆,本無需藏鋒的。藏鋒者做作,露鋒者灑脫率真,《蘭亭序》哪有藏鋒之筆?講到臨帖,他說:“臨帖重要,關鍵是帖。不要臨漢碑、魏碑那些碑板文字,是碑則板,板則死。”講到書法的風格,他說:“書法以剛勁、超拔、灑脫為妙。毛主席的字是美的,無人可及,啟功的字也是美的。”聽到他講啟功我便提出,是不是還有個舒同,也很出名的。一聽“舒同”二字,他立刻就睚眥欲裂,憤憤然起來:“舒同的字是一攤泥!他本人娶小老婆不說,幹省委書記期間,竟然挪用公款修了座南郊賓館,這種人的字,即使好也無人推崇!”
炎熱的陽光照進車窗,靠窗的我,額上都滲出了汗珠,才打住了思緒。聽說要迴家,昨晚我們都去洗了澡,迴到那間大房子,又都洗了背心,因此今天迴家都感覺渾身輕鬆。但這時候太陽一照,便又都有種茫然的感覺。客車悠悠地在油漆路上行駛。豔陽下,遠遠的路麵上有汪閃爍不定的水。待駛過去,那水卻又增加了距離,還是那麽遠,那麽閃爍不定。這是氣溫升高後油漆路麵一種特有的現象。路兩旁的麥田,金燦燦的,耀眼而又怡心,一眼望不到邊。
三個多月沒有迴家,在濟南除了隻寫過幾封家書外,幾乎沒有別的聯係。一位鄰村的工友迴家相過一次親,有幾個工友的父母或媳婦本要讓他捎些東西的,但親沒相成,便不好意思找他了。他耷拉著腦袋迴到濟南,沒有帶迴任何工友家裏的任何消息。我掙了一千多塊錢,迴家便交給了父親。而家裏迎接我的,是添了一台十二馬力的拖拉機,雖是二手,但幹農活卻頂了大用。父親說,本打算春天蓋屋的,但賣菠菜耽誤了,過完麥秋,把攢了幾年的積蓄拿出來,蓋了磚房,準備為我哥哥娶媳婦,磚和檁條以及沙子都備好了。我隻顧了迴家跑去看慈祥的奶奶,沒有注意到那口老井旁邊以及南邊那片棗樹行子裏,已碼了一垛一垛的紅磚。檁條就放在天井裏,下邊墊幾道磚,以免下雨時著了水,全家都湊到奶奶屋裏,奶奶問我表哥待我可好,又問了些關心我的話。妹妹也放了假,隻有哥哥經長江叔介紹,去了縣肉聯廠上班,沒有放假,中午在廠裏吃飯。母親告訴我,哥哥已經找了媳婦,是城南鍘刀苟家村的,鍘刀苟家在禹商台南,是個小村。說了一番話,母親去做飯,我忙從兜裏掏出給奶奶買的山楂糕,請奶奶吃。然後我便踱了出來。在我,三個月的在外,已算是對家鄉的闊別了,因此,根本在一下裏呆不下,心裏仿佛有隻鹿在蹦撞,願到各處都轉轉,看看。
本想去村西的灣上看看那片蓮藕,再去臥龍岡上玩一下,便迴家吃飯。出門卻聽到丁丁打鐵之聲,哦,原來又是那兩個老鐵匠來了。村裏一年來兩迴鐵匠,一迴便是這麥秋前的一次,另一迴便是在大秋前。每次,這兩個鐵匠都把爐支在村中間一處閑地的棗樹下,便到各條巷裏敲一趟錘子,鄉親便知道他們來了。今年鐵匠照常在那棵棗樹下,我便踱了過去。走近了才聽到樹上嗡嚶嚶蜜蜂在舞在鳴。迴聞革正坐著馬劄,在一旁和幾個站著的鄉親說話。見我到了,就說一春天沒見我了,聽人說我去了濟南打工,也不來個信。我便和他談了些在濟南的見聞,母親便在巷口喊我吃飯了。他也站起來提著馬劄,迴家去吃飯了。
下午,本要去找雪雁,父親便要我學開拖拉機,因為他根本不知我和雪雁的事兒。但我也高興能夠把著方向盤,這可是童年的夢幻啊,小的時候見到拖拉機從街上過去,便跑著追,追出老遠,有次被那開拖拉機的鄉親發現了,還停下來,把我抱上去,把我拉到坡裏,在那裏我把著方向盤玩了一下午……父親手把手地教我,掛檔,加油,踩離合,到天黑才算熟悉了,但也就開迴家來。晚上連哥哥也迴來了,在一起吃飯,有說有笑。我看到家裏有著很大的變化,內心有種從未有過的的喜悅。我感到十八歲就是長大了,過去是從不考慮這些事的。
第二天便去找雪雁,和她纏纏綿綿地啦了整整一個上午。最後我問她:“你家什麽時候收麥子?我來給你家幫忙!”她笑著說:“我們家的麥子從來都是雇人割的,今年我們家的麥子用城東村的大型收割機去收,直接出麥粒,也不用進場了。”說得我羨慕了一番。雪雁穿一身鵝黃色的連衣裙,嬌而不豔。她那溫柔細白的雙臂露在外麵,教這身連衣裙襯得格外可愛。我第一次注意到原來她的胳膊是這樣美的,令我不敢多看又忍不住偷看幾眼。
迴來的時候,把車子支在拳房那裏,到岡子上站了站,舉目四望,見大片的麥子已經熟了。岡子西邊,養魚池那塊地,幾乎沒有麥子,卻種著成片的蔬菜,菠菜是沒有了。有點麥子,不過是去年收了菠菜,晚耩的麥子。有那勞力少的,今天就開始插手割麥了,此時正拿著鐮刀迴家吃飯。
我迴到家裏,正吃午飯,父親說:“哪裏也不要去了,上午把場已經潑了,下午屯一下場院,明天就割麥了。”下午去村西屯場,便紛紛有人說,大柱他娘不見了。屯完場,黃昏時得到消息,說是投到飲象河死了。這真是臥龍岡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令人震驚的,倒不是投河而死有多奇怪,而是震驚大柱素來不孝,尤其在娶了老婆之後,而他的不孝竟能令父母去死了!晚上人們又紛紛趕去吊唁,才知道了她的死因,原來二柱找媳婦,他爹娘賣了麥子才讓他的媳婦順利地娶了家來,但他爹娘卻斷了口糧,這時候沒啥吃,母親便去找大柱借麥子,說過幾天麥子熟了打下來即還。起初大柱還是有借的意思,但媳婦不肯,連大柱也跟自己的媳婦一個鼻孔出氣了。在自己兒子麵前碰了壁,她啥話沒說,迴家睡了兩天,今天中午就不見了。當大柱二柱的父親央了人四處找時,就有見過她的人說,她中午沿著岡子往北走,問她,中午別人都迴家了,還去幹啥,她說去看麥子熟了沒有,就往北去了。急忙去河那邊找,發現水邊有隻鞋,就知道壞了……有人便說,飲象河裏現在水很淺,淹不死人的。但撈他的人說,撈上來時,她的脖子上係有根繩子,拴了幾塊磚頭……
給她出過喪,三天下去,麥子便熟到勁了。如果再人工用鐮刀割,割得慢了,麥粒便會落在地裏一些了。然而大柱不久剛剛買了小型收割機的,他自從去年結了婚,夫妻二人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很多人便用他的收割機割了。但大多數人都在背後罵他:“他媽的大柱都把他娘氣死了,墳土沒等幹,他就出來掙錢了!”罵歸罵,此時卻離不了他,便還都請他割麥,他的車走到哪塊地裏,都跟著好多人等他。
我們家也用他割了四畝麥子,這是塊大地,割完時天便黑了。我們全家用了整整一宿的時間,用拖拉機拉到場裏。
今年的麥秋也便大大縮短了時日,往年需要二十幾天,而今年隻用了十幾天。把麥子顆粒歸倉後,父親便請一幫鄉親給我們扒屋。我們家有兩個院,把前院扒了,要蓋成新房了!表哥拿幾條香煙趕來,說濟南離不了他,他要迴去,不能來幫忙了。問我現在去不去,我自然是等蓋完屋再去,在家可以幫父親料理一些事情的。
扒屋隻用了兩天,也便完工了。這晚,父親請幫忙的鄉親在後院屋裏喝酒,便聽到村裏的喇叭響了,有的便說,聽聽什麽事!另一位快捷地說,準是斂公糧。結果,支書一張口,吆喝的便是公糧的事。沒等支書吆喝完,隊長便來發給一張“夏季公糧征收單”。注明三天內交齊。然而次日我們家便來了瓦工,給我們蓋房子,磚、石、沙、木料等堆得滿地都是,還有扒屋的土也堵了巷子。瓦工們都忙著給鋪地基,我們一家應付著準備給瓦工解暑的綠豆湯、煙卷,找瓦工需要的零碎東西,三天內便沒有去交。第四天,支書領來了鎮上的人,隊長跟在後麵。支書找到父親,說必須交了,鎮上來人了,就剩你幾戶了,再不交就倒黴了。父親說,能不能晚點交,不是不交,蓋房子弄的院裏有磚有石頭,巷子裏有土,車過不去,怎麽去交?鎮上的一個人上前一點,高聲說:“三天交齊!這是政策,誰敢抗政策誰就要挨治!把糧食搬到大街上去,再套車去交!”說完扭頭便走了,支書與隊長都跟著。我便想起幾年前支書在給我家填宅基證時,曾經把我的名字“小聃”寫成“小聘”,此時見他裝得像個人物,不由心裏對他一陣鄙夷。
父親沒有說什麽,到後院把拉車停到巷口,再到前院,打開倉門,讓我和他把一袋袋小麥抬出來,抬到巷口裝到車上。從前院出來到巷子裏,磕磕絆絆,抬一袋糧食竟很費勁!一共抬了十一趟,便是十一袋,裝了滿滿一車。我不禁吃驚,“怎麽今年交這麽多?!”父親說:“人家都交這些,你別言語!”便去牽來我們那頭毛驢,趕緊地套上,這頭驢從我小時候伴我到現在約有十年了,應該算是頭老驢了,與我們全家,與我都和睦相處,尤其見了我的時候,高興了就十分友好恭順地點頭,我願抱著它的脖子,把臉側著貼到它的額上,它那細細的毛接近我的皮膚的感覺十分可親。今天一早,哥哥開拖拉機買水泥去了,還沒迴來,隻能用它去交公糧,啊,記得奶奶說過,以前公糧可叫愛國糧啊!我們這條老毛驢已經拉過多次愛國糧了,此時明白,套好了不等催,便一躍要走,但竟沒拉動。父親說,驢老了,沒勁了。便和我在兩邊各趕了一把,毛驢才在一輪烈日下巴巴結結地拉著一車糧食向鎮糧所而去。
然而迴來之後,毛驢喝了整整一筲涼水,但從此精神不振,漸漸連草也不吃了。父親去獸醫站請來獸醫,給它連續打了兩天針,但都無濟於事,便不再打。也就沒有時間再管它,沒有別的辦法再管它。新屋蓋好那天下午,瓦工還沒有走,母親發現它靜靜地躺在欄裏,死了。我們全家蓋好新屋的喜悅一下給衝淡了。瓦工們走後,父親在淡淡的斜陽裏看著它,久久不語。我蹲在它的旁邊,用手給它驅著嗡嗡亂轉的蒼蠅,想著將臉貼近它時那親密的感覺,想著想著就嗚嗚哭了……
準備迴濟南了,我先抽空去了趟周從儒先生那裏。去濟南之前,沒來得及和他道別,而到濟南曾給他寫過一封信,也不知收到了嗎?整整一個春天沒有見他。他正看一部明代的縣誌,除了頭上又白了幾根頭發之外,都仍那樣健碩、淡泊。他告訴我,我整理的關於臥龍岡的曆史的材料,縣誌編篡委員會決定用,但需要把顧炎武與善史雲謀劃反清的事刪去或淡化處理,因為縣誌裏收有烈女、文化名人、科舉及第者,卻沒有為反臣立傳的。還是以簡為妙,隻寫臥龍岡村有個隱居的武林高手,與顧炎武有深交,這樣對臥龍岡村也許會更好些。我點頭同意了。
知道雪雁正在學校裏,沒有去找。也許她會等我呢,就讓我再次迴來的時候,想法給她一個驚喜吧!不去和她告別,到了濟南,給她寫第一封信,我會有很多話說,找很多理由,把信寫得很纏綿。這樣便去了車站。
我在家呆了一個月的時間,然而一個月,一個月中小小的臥龍岡村竟發生了多少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呢?這些事應該拿一個什麽樣的尺度來衡量呢?
到了濟南,倒了兩次班車,我徑直去了桃花峪。
然而,來到那個大院裏,表哥和工友們卻不知去向。我們曾住過的那間空房,門已鎖了,我從一個沒有玻璃的窗口望進去,我們打地鋪的稻草還在那裏,行李鋪蓋沒有了,成了一座空屋。沒奈何,我找到了那位何明老者,問他我們原先幹活的那夥民工可曾來過,他說,來過,但不久前幹完這裏的活,便都走了。
我隻好又來到龜山下那所小院,見這裏的院門也鎖著,又去表哥和他的朋友董仁住的屋,也是鎖著門,連那位魯工的門也鎖著。此時已是響午歪了,我被太陽曬得頭上直冒汗,口幹舌燥,背行李袋子的繩子勒得兩肩生疼,便到小院門口放下行李,在這裏等。但沒有一個人來。等到了兩點鍾左右,我熬不過渴得厲害,便背著行李到市場上來,在小鐵屋前買了仨泰安燒餅,索性又來到一個快餐店裏,先要了一白碗水喝下,又花一元錢要了一份菜,把燒餅和菜吃下,又自己倒了碗水,喝了,便背著行李出來。在市場上轉了一圈,也沒有意思,因為我是背著行李,頗像一個流浪的,別人便不拿正眼看我。走過那排肉案子時,那位我經常買她的豬油的大嫂,臉還那樣紅,手還那樣油,衣服還那樣拉遢,刀子還那樣尖。而那個我經常買她豆腐的姑娘,皮膚還像她賣的豆腐那樣水靈、光滑、嫩白,見了我眼睛就眯成一條縫,嘴笑成新月那樣子。“怎麽,好長時間沒來買豆腐了?”我說:“從家剛趕來,卻發現大隊人馬轉移了。”“那……她抓起案子上的一把瓜子,吃點瓜子啦啦吧!”我一下惶恐起來,“不……謝謝你,我該走了。”也便走了過來。到小書攤上,見自從我買了他那幾本純文學的書後,這裏又添了幾本,但我隻翻了翻,沒有買。
我想,到晚上我們那裏總歸來人的,因為掛著牌子,好不好的,有工程師,有技術員,有工人,也算做個公司啊。我便從西側上了龜山,把行李放在腳下,在亭子裏的長椅上坐下。四圍的景色,本是熟透了的,此時也隻有再呆呆地看看,南部連綿的群山如奔騰的馬匹,不知怎麽在青天下靜止了。朝西看去,大明湖仍像隻朦朧的睡眼。整個省城,簡直像個圍棋的棋盤,那孤傲的華不注,恰像一個圍棋子……這些看夠了,就靜靜地看那輪西斜的太陽在厚而喧囂的城市上空漸漸地壓下去。
正當我神思悵惘之際,魯工那顆碩大的光頭,頂替了即將落下的太陽,從我的視野當中,攜帶著他的身子,走上山來了。“啊,小聃!”他先和我打了招唿。我連忙站起來和他說話。接下來他告訴我,表哥領著工友們去了董仁的家鄉彩石一帶包活蓋民房去了,原因是前段時間我們的總工程師得了場重病,一時沒有業務,董仁和表哥無法,隻好去蓋民房可讓工友們掙點錢,便辦了該辦的事情,走了。臨走時給魯工留下地址,說我若來找時,便將地址告訴我。又說,總工程師上周剛去世,他料理完該料理的事情,也另尋他就了。和他下了山,同到他屋裏,他給了我表哥和董仁的地址,問我可有地方去住,我說沒有,他說,你先到你們原來住的屋裏住一宿吧。便過來給我開了門。
這晚我沒去買燒餅吃。
第二天,我沒有按照表哥留的地址去找他。背著行李,和魯工打過招唿,就登上了龜山,站在山上,四下裏望望,喃喃自語著:”龜山,龜山,我要離開你了。”
我想自己去找活幹。我走在街上,每走過一家門店,便注意看看是不是寫著招工,甚至到裏麵問一問。但我問的大多全是店員,工人之類的人,因為老板根本不會守著店麵賣東西。因此我得到的迴答大多都是:“不用人。”我在路邊撿到一張《齊都晚報》,打算留著去廁所時當手紙的,但順便瞟了眼,卻看到一個很大的標題:“十年撿破爛,一朝成富翁”,眼睛一亮,待看完了,心就熱起來。
那則消息報道的是一個城市破爛王十年辛酸,最終成為富翁並讚助社會公益事業的事,原來撿破爛也可以搞好多錢的,而且還可以為社會做點貢獻。心一熱,便準備撿破爛。
我在一個垃圾箱前停住了。如到了目的地般,卸了行李,我要歇一下。出過許多汗,經風一吹,汗水幹後便在皮膚上凝結成如粉的鹽末。坐下來,風便沒有了,汗又淌下來。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男人騎一輛破自行車,馱著兩個偏筐,到了垃圾箱前,下了車子便從車把上摘下一把鐵絲製成的扒子,到垃圾箱裏扒起來。由於他的身上太髒了,頭發很長,被土迷成了黃褐色,亂蓬蓬如鳥窩,臉仿佛常年不洗,黑得茄子似的,因此看不出他的年紀。他剛站到垃圾箱前,探下身子時,一大群蒼蠅從那垃圾箱裏轟地飛起來,落到他的頭上,不知是錯把他當成了一塊大的垃圾,還是怕這人搶走它們的食物,為保衛垃圾而發動的對他的襲擊。總之,大個大個的蒼蠅那毛茸茸的細腿在他那並不潔淨的皮膚上爬來爬去了。而他好像和它們很友好似的,並不管它們。待他用那鐵絲扒子一扒,一股衝天的奇臭立時把我熏得連連扭頭。那人扒了陣子,拿手撿了些不知什麽東西,放到筐裏,便騎車子要走。我趕忙問他:“我想撿垃圾,請問該撿什麽?”他目無表情――或者那滿臉髒物掩住了表情――和我說:“什麽東西有用便撿什麽?”我又問:“到什麽地方去賣呢?”他又含糊地說:“我們有地方賣。”我聽得糊塗,他徑直騎車子走了。
我改變了要撿破爛的決定。一來是我沒有地方住,沒有車子,二來是尚不知道要撿什麽,不知去哪裏賣,而最重要的,我想,雪雁知道後會看不起我的。
終於我在路過一家快餐店時,見這裏貼著張廣告,寫著招服務員。我也見到了老板和老板娘,當場決定讓我留下,但要去了我的身份證押著,我的任務是打下手,掃地,抹桌子,給廚師順菜,把廚師炒的菜端給服務員。服務員是個女的,姓徐,二十四歲,高唐人,身材苗條但不妖冶,有風韻但很樸實,我喊她徐姐。徐姐嗓音不美但笑起來很甜。這家快餐店在工業南路上,生意很興隆,但靠近他的另一家則生意蕭條。老板和老板娘有個十一二歲的女兒,胖拙頑劣醜,用來形容女孩醜陋的詞盡可用在她身上。她每次上學便向爹媽要伍塊錢買零嘴。我想,我找活的這幾天,吃飯每天都不舍得花上伍塊錢!老板的頭並不大,腿也不粗,但肚子很大,閑來沒事站在門口,以至臉像年畫中的門神,但肚子又像佛寺中的彌勒佛,不知為什麽卻也極不相稱地穿了體恤,腰帶的扣也金光閃閃。老板娘整天誇我勤快能幹,目的是讓我多幹些活,而又得到榮譽的滿足,但我漸漸地就討厭她的刻薄了,因為他還規定我和徐姐吃飯時,吃米飯隻許碗裏澆湯,不準做點菜。而她們一家子吃飯則把子肉、蛋餅什麽的都有。徐姐說,人家是老板呀!我說,可我們也不能隻吃米飯呀!
終於我發現兩個廚師基本不上廁所,而小便是尿在按著水籠頭的水池裏的,那個水池,我每次在裏邊洗菜。第一次看到,我便萬分驚訝。心想,是不是廚師憋急了?可第二次看到另一個廚師也把小便撒在洗菜的水池裏時,我便有些驚恐不安了……
當老板又像往常一樣站到門口顯示他的便便大腹時,我懷著對職業的忠誠,走到他身邊,小聲和他說了這件事。誰知他聽完喪聲喪氣地說:“你小子給你碗飯吃就不老實,這裏你算什麽,哪有你說話的地方?馬上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