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次去過禹商台,又去過雪雁家後,我就不那麽放蕩自在了。父母對我態度的改變,緣於縣城桃李街那位算卦先生孫卜仙的無稽之談,這使我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反感,我想鬥他一鬥,盡管這樣我很像那可笑的唐吉訶德。
新麥縣城有兩條主街,南北方向的名叫感恩大街,東西方向的名叫富寬大街。除了這兩條主街,較為寬綽、繁華的街道,東西南北各有三條,東西的三條由南到北依次是:福聖寺路,府前路,桃李街;南北的三條由西到東依次是:文化路,長征路,朝陽路。
孫卜仙就在桃李街給人算卦。
這時他坐在那棵桐樹下麵,須髯半白,衣服舊而不破,一副散淡素淨、與世無爭之態。坐在孫卜仙對麵的,是個三十多歲的農村青年,他問了孫卜仙句什麽,見孫卜仙便拿著支鉛筆於鋪在地上的一張紙上劃著什麽,旁邊圍了三四個人,見孫卜仙在紙上玩著玄機,就都低頭去看。我便過來了。
孫卜仙在紙上畫了個大框,又畫了一條橫線,將大框分割成麵積大小不一的兩個框,象征院子和房屋,用鉛筆指著小框和那青年說:“西北為坎,坎為水,你是金命人,金又是財,但水能沉金,你住西頭房屋是要破財的。”農村青年說:“那要咋辦?”孫卜仙說:“你走東南門……”農村青年又說:“東南有戶,鄰舍家,不能開了門走人家天井。”孫卜仙又緊閉雙目,運算了陣子,說出一番話來,是建議此青年於房屋的斷隔牆上扒個窗戶,那樣,水便不是死水了,水能沉金,但亦能生金,水一活,金亦活,以後此青年便可不愁缺錢了。說得該青年如武陵人沿很窄的洞口突然進入了桃花源——豁然開朗起來,便佩服地五體投地,當下撇下二十元零鈔就興奮而去了。
圍觀的三四人正要散去,這時偏又風風火火地來了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穿著件新西裝,但模樣很是呆板,過來蹲下就說:“我跑了三十多裏,趕來才見到你的,俺們那邊都信你的,我早就聽說過你的。你快給俺看看吧!”
孫卜仙不露聲色地說:“看看什麽?”
“就是——”小夥子咽了口唾沫,又喘了口粗氣,說:“我家裏給我找了個媳婦,見麵都沒有好感,沒說成,也沒說不成,見麵禮還在媒人那裏,你給算算,如果,我們成了的話,以後上得來嗎?”
孫卜仙仍不露聲色地說:“你們誰大?”
“她大,大我三歲。”小夥子說。
孫卜仙便有了主意,說:“你拿手來我看。”
小夥子伸過手去,孫卜仙端詳起來。圍觀的人也便湊近了,都低下頭,看這小夥子的手。這樣也便招惹得幾個過路的看了感覺新鮮和好奇,紛紛走過來,也都低頭去看,便整個把孫卜仙包在裏邊了。
我從人群中悄然抽出身來,覷了一眼四下,不遠處的修車老頭此時卻不忙,正守著茶杯悶坐著,朝街麵上傻望,別的便沒有動靜。我想,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便轉到他們背後,往牆上一伸手,輕鬆地把算卦先生懸掛在牆上的畫有八卦圖形,寫有算命、相麵、風水等字樣的幌子扯了下來,然後正麵朝裏,迅速折疊了數下,打成個布卷兒,最後撩起背心,把布卷往腰裏一塞,再落下背心,才鬆一口氣,但不敢停留,就裝做沒事一樣,騎上了車子……
算卦先生騙人的幌子被人偷走,他自己並沒有算到吧!
騎在車上的我,心跳得快極了,不知是驚怕,還是激動,牙也響起來。不時迴頭看看,見沒有人追來,但仍不放心,騎到感恩大街的路口時,我便隨車輛拐向了感恩大街,這裏車輛多了,人也多了,即便被人發現了追來,也會失去目標的。到了路口,我便沿府前街東去,一直到了朝陽路。朝陽路是個市場,今天又逢集市,正熙熙攘攘。
我靈機一動,下了車子,從腰裏掏出布卷,隻一抖手,布卷便展開,成了那騙人的孫卜仙的幌子。我想,集市上的人大多是曉得這幌子是幹啥的玩意,並能識別出就是孫卜仙的東西,便一手推車子,一手搖著幌子進了人群。
“看幌子了,看幌子,無卦不靈的算卦先生的幌子被人拿了還不知道哎!”
“沒了幌子,算卦先生從此不算卦了哎!”
經這一咋唿,整個集市,整條街,人群一下傻了一般,原本沸騰的叫賣聲和討價還價聲又如同沸水裏注進去一大節子涼水,瞬間沒了聲息。
人群都朝小聃看過來。不過,這時的我,已不是一個詩人了。那些賣菜的,手裏還提著秤,卻忘了給顧客去稱,那些買了東西要放進車筐裏準備走的,隻把東西抱在了胸前。有一輛轎車停下來,走出兩個油頭光麵、西裝領帶的人士,大惑不解地問兩個抻著脖子傻看的婦女:“怎麽啦?怎麽啦?”“怎麽迴事?”婦女似乎沒有聽見,那倆就看到了我。
這些我全部都看在眼裏了,但裝做沒有看見,繼續喊著,朝前行進,那人群也便很自然地讓開一條道,一眼不眨地盯著我的異常舉動。
“算卦先生的幌子很值錢哎,有它可以掙大錢哎!”
“誰來拿了孫卜仙的幌子,誰就可以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哎!”
“幌子……”
一條街就這樣過來了,我覺得這樣真過癮。
前邊快到外環路,我上了車子,一時高興,趁著衝動,索性就過了外環路,一直往南,來到了蜿蜒的禹商河邊。
我向河水中看了看自己的影子,感覺自己竟很英俊。扯平了我以之招搖過市的算卦先生的幌子,看了看上邊那八卦圖以及“風水”、“八字”、“相麵”之類的字樣,索性將它撕成一條一條,說聲:“去吧!”手一揚,便把這不陰不陽的東西投到了禹商河裏。
……
我幹了一件什麽事呢? 隻是個荒誕不經的唐吉訶德式的惡作劇?我不得不作思考了,為此,還頗覺忐忑了幾天。便抄了前兩天去禹商台後寫的一首七言律詩《登禹商台》,給周從儒先生送去,以順便看一下算卦先生丟了幌子後的情況。詩是這樣的:
漢帝鬥才拓八荒,
未消水患食難香。
明堂日夜察文命,
龍殿臣僚薦禹商。
羽扇指揮除猛獸,
漁歌宛轉伴飛凰。
淩台一望人何在?
秋水煙波問斜陽。
周從儒先生看後說:“起承轉合,用典都可以,隻是有點兒堆砌感,也稍嫌稚嫩,需要繼續讀書,豐富自己的閱曆。”把話題又轉到了新體詩上去,因為我已經寫過很多新詩了,周從儒先生便引我到他的高大的書架旁,指著一排書說:“這是關於新詩的理論方麵的東西,你選一本看吧!”我便選了一本魯迅的《摩羅詩力說》。周從儒先生最後說:“我的最大願望是發掘新麥傳統文化,現在縣裏要修河神廟,一邊要我整理古材料,一邊已經派人去禹商台實地考察了。”
我終於明白,那天去禹商台時遇到的兩個人了。
但這次卻發現孫卜仙仍然在算卦。幌子沒有了,來不及買布來畫,就拿一張黃裱紙,在中央畫了一個八卦圖案,簡單寫了“批八字 卦”的字樣,“批八字”是豎寫,然後又在“八”的右邊寫了個“卦”字,因此當“批八字”看也行,當“八卦”來看也行。
但這張黃表紙的幌子卻並不帶迴家去,就那樣懸掛在那牆上。
又一晚,我捎了墨和毛筆,在黑影裏摸到孫卜仙白天算卦的地方,辨認出那牆上的八卦圖形來,就用筆抹了幾下,又橫豎寫了幾筆,便悄悄離開了。
石不平村東南八裏多路,清水窪的邊緣附近,有個名字極其好聽的村子,叫做趙仙姑。據傳村裏曾有個趙姓閨女,極其心善,自幼便有憐憫乞丐窮人菩薩心腸,父親早死,幾年後母親又病,便守護母親,誓言終生不嫁。母親死了,把母親安葬之後,她整天拾許多柴禾枯木置於母塚之旁,堆積如山。這夜,此女竟點燃柴薪,坐於火中自焚。鄉鄰趕去撲救,但已經晚了!火自熄滅以後,火中隻剩此女未被燒化的腳趾一節——此女已羽化登仙,村人便將她的腳趾及日常之用埋為一墳,約兩丈多高,唿做仙姑墳。後人為紀念仙姑,便將村名定為趙仙姑。
偏偏趙仙姑村有個遠房親戚,我堂叔大爺的姥娘家。
中秋節剛過,便過大秋了。這天早晨,我們吃過早飯,正要去岡子下收那塊玉米,趙仙姑村便來人送帖兒,原來,我的堂叔伯大爺的內表兄弟要給兒子結婚,要去吃喜酒的,時間是第三天上,也就是國慶節那天。
到了晚上,全家吃完了飯,父親喂上驢,和正要往外走的我說:“家裏正忙,都脫不開身,趕國慶節那天,你拿人情去喝喜酒吧。”
轉眼第三日到來,父親給我十元錢作為人情份子,便在上午十點鍾,我和大爺各騎了一輛自行車,出了村子。過了禹商河,便投趙仙姑村來了。
趙仙姑村的耕地在清水窪裏。這裏夏季隻要雨水稍大些,老百姓便要顆粒無收,隻有當別的地方大旱,這裏才會豐收。因此,這裏差不多年年歉收。這個村子也便成了個較它村更窮的村子。甚至幾乎很少有姑娘願往這村裏找婆家。與這家遠房親戚素沒有來往,隻有到了紅白事,才走動一些,因此名為親戚,其實也竟不熟。親戚家很窮,六間房子,還沒有到院牆邊,餘有兩間房的閑空。房子卻也分做了兩類,上首是新房,然而卻隻是石頭基礎,土坯子牆,上頭又是以紅瓦掛了個尖頂的;那下首的三間平頂舊房便可想而知了。院子是臨近喜事才抱佛腳似的收拾過的,但在下首舊房那邊,當院裏卻是個上欄,一根木樁上拴了條驢在那裏——看來是沒處挪的,或許是親戚主人也或是這次喜事的主事人認為莊戶人家院裏拴頭驢本屬正常,辦喜事也不傷大雅的。新房裏是女客,以及她們捎來的上犒勞的孩子,孩子們鬧騰著,女客們卻都看新娘的家具陪送,嘴裏都讚歎著,說笑著。但也有男客出出進進,原來是帳房設在這裏。我便和大爺過去上了帳,便有管事的領我們出了新房,卻到了舊房這邊。
屋裏安排了三個席,客人來得已經不少。管事的把我和大爺就安排到了進門的首席上,首席上人就滿了。客人們都互不認識,但還都隨便喝著茶,抽著煙,你一言我一語地互相談著。我和大爺坐在首席的一邊,大爺在裏,我在外,我還沒有話說,但偶爾往門外一瞧,見那條拴著的驢子正好對著我們首席的客人。想那坐椅子的一客一陪一定早就看到了。我便注意看這坐椅子的客人,是個七十歲左右的老頭,瘦臉奓腮眼睛深陷,但戴了眼鏡,嘴一直緊閉,一身中山裝,使他更為古板。再看那坐下首椅子上陪客的人,雖也穿著中山裝,但卻十分精明的樣子,也很圓滑,始終帶著笑,應付著一席的客人。其實,這時說話的也隻有我側麵的把席口子的——兩位坐椅子的人的對麵。但他們也無非啦些孩子的淘氣,莊稼的豐歉,油價的漲跌,我也沒有說話。
這樣無聊了好一陣子,便有廚房裏的人拿傳盤送來了果碟,不過是些花糖、瓜子、粘果之類。我們知道已是十二點了。便算開了席。又上來一輪點心餅幹之類,把果碟撤走。我們都拿筷子夾一點。這樣第三輪上來,便是菜了。擺好了,便又有打支應的倒了酒,一時席麵上沒人說話了。
陪客的人這時舉盅站起來,熟練中帶著熱情,說:“各位今天都是為喜來的,喜酒嘛今天就多喝,來,我們先喝一個一心一意。”其他人都站起來,舉著杯子,幾乎同時和他飲過了酒,有未飲淨的,逃不過他的眼,便又被他讓得飲了個淨。我沒有端,他讓時,我說:“不會飲酒的。”他和氣地反駁:“喝酒開始哪有會的,都是學的,今天喜酒喝了才算喜。”我執拗地推辭,也就過去了。聽見另外兩席也都在紛紛讓酒,一片嘈雜的推讓聲。
“咱們喝個好事成雙!”陪客的人又說。不過這次陪與客都不再站起來。喝第三杯酒時,自然是“三全其美”,喝過第三杯,話就都多了。首先說話的,是首座那位老頭,他把酒盅“吱”一聲嘬了個幹淨,重重往桌上一放,說:“今天既是為喝酒而來的,每個人酒量有大有小,酒量大的,要出的去門,酒量小的,但也要盡力……”陪客的人說:“老先生與新郎他爹是世交,遠道而來,看出你老人家對晚輩的關懷,今天你不但要多喝點,還要給我們席帶個頭,隻要你高興,我們全力奉陪!”說得老頭越發神思飛揚起來,也不看別人,就說:“今天讓你受累了。這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聖人的話到家了,我這輩子隻讀聖人的書,信聖人的話。聖人可了不得,曆朝曆代,哪個皇帝不讀他的書,不以他的話為綱?!皇帝也是不如聖人的。”
陪客的人見他說完,便又端起酒盅,說:“來,這一個我們‘事事如意’,啊,事事如意!”說著自己喝下去。老頭也一口把酒吞進嘴裏含了含,把喝幹的酒盅向前一歪,證明已沒有剩酒,才一皺眉,咽下肚去。陪客的人又說:“老先生飽讀四書,才學過人,聽你啦起聖人來,這些事你都一清二楚,現在像你這樣能守孔孟之道的越來越少了!”老頭聽他說著先是得意,後來便又歎了口氣。坐在我對麵的一位青年,從穿著上看,像是從單位上班的,這時忽然想攀談幾句,就接了剛才的話題,說:“念書的時候,曆史課本上說孔子的思想是維護封建統治的。”老頭臉一沉,說:“汙蔑孔孟之道!”青年臉一紅,被他說得晦氣,就不言語了。陪客的人這時說:“喝了再說。”便喝了第五輪酒。
我們首席的談話正歡,另外兩席卻沒了動靜。原來老頭的談話不但使他自己成了我們首席的主角,同時也成了整屋子三席共二十四人的主角,除他之外,二十三人都在聽他奇談。老頭似乎這時上了火氣,就陰腔怪調地說:“現在小青年為什麽不孝順老子?這便是人們不講孔孟之道的緣故!”坐在我對麵的另一個人,是個中年人,農民模樣,這時卻搶過來問:“老先生你說毛主席是不是聖人?”老頭沒想到有人抬出個毛主席來,看了那人一眼,隻好說:“毛主席也是聖人。”那人又說:“毛主席批過孔老二呀!”老頭就有點不幹了,哼了一聲,說:“毛主席一輩子唯一的錯誤——重大錯誤——也是文化大革命的根源,就是批孔聖人,要知道,文革對孔孟之道的破壞要甚於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但孔孟之道是打不倒,推不翻的,兩千年了。可見毛主席是一時的聖人,孔聖人是千世萬世的聖人,沒有變的。”說完,自己喝了第六輪酒,陪客的正側著腦袋聽他亂彈,忘了讓別人酒,別人也就沒有端盅。
這時候老頭喘息了片刻,已很有了酒意。見老頭停住,陪客的便把目光收迴來,朝門外一望,就定定地看住了。我瞥見他的樣子,不解其故地也轉向門外一看,除了那條拴著的驢外,起始也沒發現什麽,可再一看,原來是那驢雖然微閉雙目養神,但肚下正有一個粗粗的東西在漸漸伸長,伸長,往下垂下來。我的心撲通一跳,臉煞時飛紅,忙扭過頭來,再看那老頭。老頭已恢複了剛才激談時消耗的元氣,精神尤其煥發,仍以那種居高臨下的口氣說:“也不是我故意抬高聖人,實在是他的做人標準後人無人能及,而且他不是後來打天下要人尊敬他的,他的聖人像是自幼便顯露的,先天早就注定了的。”
剛才說話的那位中年人就有點相信了,想探個究竟,問:“原來這樣麽!那你說,孔子小的時候是怎麽顯露出是聖人來了,並且是先天注定的?”老頭是沒有料到別人問這些細節的,沒有準備,就改口說孔子的母親:“孔子是天生,一點也不奇怪。他父親七十歲了,娶了她娘,那時候她娘十七歲……”說到這裏,老頭的精神飽滿到了極至,唾沫星子也便像斜飛的毛毛雨一樣,滋潤了全席。隻見他說:“孔子的母親,十七歲上懷了聖人孔子,每次她上山時,山上所有的樹葉便都朝上,等她下山時,樹葉又便都朝下……她去井上打水,懷了身子不方便,就想,這井能斜一下就好了,隻是這麽想,不料井就真的斜了,打水真的很輕易、方便了……”
這時我也讓他的描述勾起了興趣,心想,看來老頭挺有學問,我不妨向他請教個問題,就擇三不擇四地問:“啊,老先生,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史記》上說,‘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請問‘野合’是什麽意思啊?”
“這……”老頭啞了,拿眼睛直直地看著我,臉不知是因喝多了酒還是因不能迴答這個問題而臊的,此時像一塊豬肝。我不敢看他,就去看那陪客的。
陪客的猶自前傾著身子,腆著臉,用他洞察世事人情的目光出神地盯著門外。可能因為看的時間長了,沒有閉好的嘴裏已流出口水,從嘴角流出,流到下巴上了——他肯定沒有聽到剛剛老頭對孔老二的母親的溢美讚賞之辭。
一席的人見老頭一時說不上孔子的父母的“野合”問題,覺得沒趣,見陪客的正旁若無人地呆看著門外,也都紛紛轉身向門外看去。
驢的那家夥已經很大了,像是壯漢的胳膊。別人都不言語,心照不宣地看了起來,我也便想,再觀察細點也無妨,盡管在農村裏長大,農村裏除了喂牛便是喂驢,這東西也曾幾時見過,但卻沒有細細看過。特別是小的時候,一夥孩子們放學,街上不知誰就拴了一條驢。一個小孩就突然喊起來:“你們看那,那驢肚子下是什麽東西,怎麽越來越粗了……哎呀,還變長了呢!”孩子們就都彎下腰,抻著頭往那裏瞧,結果,真是那麽個東西在變粗變長,就都驚奇了。某孩子家長見狀走來,孩子還不知好歹,上前就問,家長臉上一紅,上前一人一腳,踹得特狠,孩子們都不肯吭聲,唿地散了……此時,驢那家夥已粗到極,長到頭,粗似茶杯,長約半米,頭上那半截呈暗紅色,和身子連接的那半截呈黑色,兩個鵝蛋大小的東西——與那伸長的家夥組合成驢身上最為神秘的部位,竟然也就在大眾光庭間暴露出來了……粗、長到了最大限度,便前後一探一探,顫抖如同痙攣……
我看過了,也就羞得無地自容,感覺自己從來沒有這樣不純潔過,忙收迴目光,轉眼看陪客的,而他還那樣愣神,隻是嘴在流出口水之後,現在又流出一絲天機不可泄露的詭笑。突然巷子裏“轟隆”一聲,震得窗戶上玻璃格棱一響,接著屋頂便掉下些許塵土,均勻地撒下來。一席人打個支棱,都迴過頭來互相看著,也就都明白了是外邊放喜炮。喜炮響過,外邊便又有人端進來熱氣騰騰的大碗,第一個自然是雞。再看那驢時,它那粗大的家夥不知怎麽就收了迴去,被那喜炮震得驚了,正連刨帶尥,“咯嘎、咯嘎”地亂叫著。
一席人都覺得掃興,而那老頭已很頹唐了。
放喜炮是一種自由職業,往往由附近村裏討飯的乞丐擔任。這種乞丐往往有老婆孩子,平時在四外村裏討要,以隨時打聽誰家要辦喜事,打聽確切了信兒,那天早晨天不亮就帶了喜炮來,新娘下轎車,要放個迎接炮,新娘進了門,還要放個歡喜炮。中午開席後,菜上全了,每上一個大碗,他便要放一個炮,便有主人到席上給客人讓酒。乞丐以這種行當不但可以混到豐盛美味的飯食,而且末了還可得到一二十元錢的工資補助,再捎上饅頭、煙卷之類的東西,就可洋洋地迴家了。乞丐放的喜炮無非是個虎口長但很厚重的鐵箍兒,約有酒杯粗,一頭堵住,稍下的位置有個小孔,插了芯子,裝滿了黑藥,再以土塞實。為了動靜大,令主人高興,臨走時多得些賞賜,他們往往把藥塞得滿滿,點著了,聲如手榴彈,往往震得食欲方起的客人一駭。
當下主人——也就是堂叔大爺的內表兄弟過來讓酒,大家喝了一個,還要讓,都說了些套話,紛紛說他:“到別處忙吧!”他便再到別席去。老頭再也不張狂,門外那驢也停止了亂尥亂叫。
隨便一輪輪喝著酒,不知又放了幾次喜炮,陪客的忽然又扯起一個話題,他說:“人生一世,有些事就是天生注定的,發財的有財運,當官的有官運,即便是人的死,啥時候死,咋個死法……啊,說得晦氣了,也都是天生注定的……”說完,便等著人附和。
這時老頭突然說:“不錯的,這就叫‘死生由命,富貴在天’。”
陪客的說:“賈縣長的父親就是個縣長的命,解放前就被孫卜仙的父親算到了,不知咋的,他的官運沒出,當時就把孫卜仙他父親的飯碗給砸了,再無人找他。沒想到,這官運就轉到他兒子頭上,如今賈縣長當了縣長,外人憶起孫卜仙他父親的話,悟出他有先見之明,孫卜仙的父親早已不在了,孫卜仙就一下子盛起來,丟了多少年的行當又拾起來了。”
我說:“賈縣長是副縣長,人家蔣縣長才是縣長呢!”
對麵的農民模樣的人說:“前兩天孫卜仙的幌子被人偷了,他不知道,聽說偷幌子的那小夥子大著膽子把幌子拿到菜市上,鬧了一通,說孫卜仙是騙人的,引得好多人圍觀。後來,不知把幌子弄到哪裏去了。你知道嗎?”陪客的臉早紅了,猴子屁股一樣對著大家,此時無言以答。
坐在他身邊的青年說:“孫卜仙又拿紙畫了個幌子,以為沒事的,晚上也不往家帶,誰知又被什麽人將那八卦陰陽魚畫成了個大王八,在八卦的旁邊加了個‘王’字。成了‘王八卦’……”沒等他說完,陪客的喊了聲:“老先生怎麽了?”都看老頭,隻見老頭四肢用力一挺,身子斜倚,便連椅子往一側歪倒了。陪客的急忙去扶,但已摔倒在地了,眾人上去看,見老頭臉色焦黃,兩眼緊閉,口大張著唿著粗氣,四肢抽搐。一時屋裏紛紛亂起來。
老頭犯病了。
人群中也便有當赤腳醫生的,這時擠上前來,口裏說著:“讓我看看!讓我看看!”便上去掐老頭的人中,又扶起老頭坐著,給老頭捶背,其他人都幫忙,有掰老頭胳膊的,有掰老頭腿的。好一陣子,老頭才睜開眼睛,仍不能說話。
喜宴添了插曲兒。
主人聽說後大步從門外進來,搶前看了看老頭,一邊叫著:“大爺!我讓人送你迴去吧!”老頭直著眼點了點頭。便有兩人抬了他出去,其他人重新落座。
我早已沒有了食欲,被那老頭的唾沫星子,碩大的驢球及喜炮震落的屋頂上均勻而下的塵土搞的直想作嘔,便和大爺搭一聲話,趁機溜出來,也不別誰,就騎車子上了迴家的路。
新麥縣城有兩條主街,南北方向的名叫感恩大街,東西方向的名叫富寬大街。除了這兩條主街,較為寬綽、繁華的街道,東西南北各有三條,東西的三條由南到北依次是:福聖寺路,府前路,桃李街;南北的三條由西到東依次是:文化路,長征路,朝陽路。
孫卜仙就在桃李街給人算卦。
這時他坐在那棵桐樹下麵,須髯半白,衣服舊而不破,一副散淡素淨、與世無爭之態。坐在孫卜仙對麵的,是個三十多歲的農村青年,他問了孫卜仙句什麽,見孫卜仙便拿著支鉛筆於鋪在地上的一張紙上劃著什麽,旁邊圍了三四個人,見孫卜仙在紙上玩著玄機,就都低頭去看。我便過來了。
孫卜仙在紙上畫了個大框,又畫了一條橫線,將大框分割成麵積大小不一的兩個框,象征院子和房屋,用鉛筆指著小框和那青年說:“西北為坎,坎為水,你是金命人,金又是財,但水能沉金,你住西頭房屋是要破財的。”農村青年說:“那要咋辦?”孫卜仙說:“你走東南門……”農村青年又說:“東南有戶,鄰舍家,不能開了門走人家天井。”孫卜仙又緊閉雙目,運算了陣子,說出一番話來,是建議此青年於房屋的斷隔牆上扒個窗戶,那樣,水便不是死水了,水能沉金,但亦能生金,水一活,金亦活,以後此青年便可不愁缺錢了。說得該青年如武陵人沿很窄的洞口突然進入了桃花源——豁然開朗起來,便佩服地五體投地,當下撇下二十元零鈔就興奮而去了。
圍觀的三四人正要散去,這時偏又風風火火地來了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穿著件新西裝,但模樣很是呆板,過來蹲下就說:“我跑了三十多裏,趕來才見到你的,俺們那邊都信你的,我早就聽說過你的。你快給俺看看吧!”
孫卜仙不露聲色地說:“看看什麽?”
“就是——”小夥子咽了口唾沫,又喘了口粗氣,說:“我家裏給我找了個媳婦,見麵都沒有好感,沒說成,也沒說不成,見麵禮還在媒人那裏,你給算算,如果,我們成了的話,以後上得來嗎?”
孫卜仙仍不露聲色地說:“你們誰大?”
“她大,大我三歲。”小夥子說。
孫卜仙便有了主意,說:“你拿手來我看。”
小夥子伸過手去,孫卜仙端詳起來。圍觀的人也便湊近了,都低下頭,看這小夥子的手。這樣也便招惹得幾個過路的看了感覺新鮮和好奇,紛紛走過來,也都低頭去看,便整個把孫卜仙包在裏邊了。
我從人群中悄然抽出身來,覷了一眼四下,不遠處的修車老頭此時卻不忙,正守著茶杯悶坐著,朝街麵上傻望,別的便沒有動靜。我想,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便轉到他們背後,往牆上一伸手,輕鬆地把算卦先生懸掛在牆上的畫有八卦圖形,寫有算命、相麵、風水等字樣的幌子扯了下來,然後正麵朝裏,迅速折疊了數下,打成個布卷兒,最後撩起背心,把布卷往腰裏一塞,再落下背心,才鬆一口氣,但不敢停留,就裝做沒事一樣,騎上了車子……
算卦先生騙人的幌子被人偷走,他自己並沒有算到吧!
騎在車上的我,心跳得快極了,不知是驚怕,還是激動,牙也響起來。不時迴頭看看,見沒有人追來,但仍不放心,騎到感恩大街的路口時,我便隨車輛拐向了感恩大街,這裏車輛多了,人也多了,即便被人發現了追來,也會失去目標的。到了路口,我便沿府前街東去,一直到了朝陽路。朝陽路是個市場,今天又逢集市,正熙熙攘攘。
我靈機一動,下了車子,從腰裏掏出布卷,隻一抖手,布卷便展開,成了那騙人的孫卜仙的幌子。我想,集市上的人大多是曉得這幌子是幹啥的玩意,並能識別出就是孫卜仙的東西,便一手推車子,一手搖著幌子進了人群。
“看幌子了,看幌子,無卦不靈的算卦先生的幌子被人拿了還不知道哎!”
“沒了幌子,算卦先生從此不算卦了哎!”
經這一咋唿,整個集市,整條街,人群一下傻了一般,原本沸騰的叫賣聲和討價還價聲又如同沸水裏注進去一大節子涼水,瞬間沒了聲息。
人群都朝小聃看過來。不過,這時的我,已不是一個詩人了。那些賣菜的,手裏還提著秤,卻忘了給顧客去稱,那些買了東西要放進車筐裏準備走的,隻把東西抱在了胸前。有一輛轎車停下來,走出兩個油頭光麵、西裝領帶的人士,大惑不解地問兩個抻著脖子傻看的婦女:“怎麽啦?怎麽啦?”“怎麽迴事?”婦女似乎沒有聽見,那倆就看到了我。
這些我全部都看在眼裏了,但裝做沒有看見,繼續喊著,朝前行進,那人群也便很自然地讓開一條道,一眼不眨地盯著我的異常舉動。
“算卦先生的幌子很值錢哎,有它可以掙大錢哎!”
“誰來拿了孫卜仙的幌子,誰就可以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哎!”
“幌子……”
一條街就這樣過來了,我覺得這樣真過癮。
前邊快到外環路,我上了車子,一時高興,趁著衝動,索性就過了外環路,一直往南,來到了蜿蜒的禹商河邊。
我向河水中看了看自己的影子,感覺自己竟很英俊。扯平了我以之招搖過市的算卦先生的幌子,看了看上邊那八卦圖以及“風水”、“八字”、“相麵”之類的字樣,索性將它撕成一條一條,說聲:“去吧!”手一揚,便把這不陰不陽的東西投到了禹商河裏。
……
我幹了一件什麽事呢? 隻是個荒誕不經的唐吉訶德式的惡作劇?我不得不作思考了,為此,還頗覺忐忑了幾天。便抄了前兩天去禹商台後寫的一首七言律詩《登禹商台》,給周從儒先生送去,以順便看一下算卦先生丟了幌子後的情況。詩是這樣的:
漢帝鬥才拓八荒,
未消水患食難香。
明堂日夜察文命,
龍殿臣僚薦禹商。
羽扇指揮除猛獸,
漁歌宛轉伴飛凰。
淩台一望人何在?
秋水煙波問斜陽。
周從儒先生看後說:“起承轉合,用典都可以,隻是有點兒堆砌感,也稍嫌稚嫩,需要繼續讀書,豐富自己的閱曆。”把話題又轉到了新體詩上去,因為我已經寫過很多新詩了,周從儒先生便引我到他的高大的書架旁,指著一排書說:“這是關於新詩的理論方麵的東西,你選一本看吧!”我便選了一本魯迅的《摩羅詩力說》。周從儒先生最後說:“我的最大願望是發掘新麥傳統文化,現在縣裏要修河神廟,一邊要我整理古材料,一邊已經派人去禹商台實地考察了。”
我終於明白,那天去禹商台時遇到的兩個人了。
但這次卻發現孫卜仙仍然在算卦。幌子沒有了,來不及買布來畫,就拿一張黃裱紙,在中央畫了一個八卦圖案,簡單寫了“批八字 卦”的字樣,“批八字”是豎寫,然後又在“八”的右邊寫了個“卦”字,因此當“批八字”看也行,當“八卦”來看也行。
但這張黃表紙的幌子卻並不帶迴家去,就那樣懸掛在那牆上。
又一晚,我捎了墨和毛筆,在黑影裏摸到孫卜仙白天算卦的地方,辨認出那牆上的八卦圖形來,就用筆抹了幾下,又橫豎寫了幾筆,便悄悄離開了。
石不平村東南八裏多路,清水窪的邊緣附近,有個名字極其好聽的村子,叫做趙仙姑。據傳村裏曾有個趙姓閨女,極其心善,自幼便有憐憫乞丐窮人菩薩心腸,父親早死,幾年後母親又病,便守護母親,誓言終生不嫁。母親死了,把母親安葬之後,她整天拾許多柴禾枯木置於母塚之旁,堆積如山。這夜,此女竟點燃柴薪,坐於火中自焚。鄉鄰趕去撲救,但已經晚了!火自熄滅以後,火中隻剩此女未被燒化的腳趾一節——此女已羽化登仙,村人便將她的腳趾及日常之用埋為一墳,約兩丈多高,唿做仙姑墳。後人為紀念仙姑,便將村名定為趙仙姑。
偏偏趙仙姑村有個遠房親戚,我堂叔大爺的姥娘家。
中秋節剛過,便過大秋了。這天早晨,我們吃過早飯,正要去岡子下收那塊玉米,趙仙姑村便來人送帖兒,原來,我的堂叔伯大爺的內表兄弟要給兒子結婚,要去吃喜酒的,時間是第三天上,也就是國慶節那天。
到了晚上,全家吃完了飯,父親喂上驢,和正要往外走的我說:“家裏正忙,都脫不開身,趕國慶節那天,你拿人情去喝喜酒吧。”
轉眼第三日到來,父親給我十元錢作為人情份子,便在上午十點鍾,我和大爺各騎了一輛自行車,出了村子。過了禹商河,便投趙仙姑村來了。
趙仙姑村的耕地在清水窪裏。這裏夏季隻要雨水稍大些,老百姓便要顆粒無收,隻有當別的地方大旱,這裏才會豐收。因此,這裏差不多年年歉收。這個村子也便成了個較它村更窮的村子。甚至幾乎很少有姑娘願往這村裏找婆家。與這家遠房親戚素沒有來往,隻有到了紅白事,才走動一些,因此名為親戚,其實也竟不熟。親戚家很窮,六間房子,還沒有到院牆邊,餘有兩間房的閑空。房子卻也分做了兩類,上首是新房,然而卻隻是石頭基礎,土坯子牆,上頭又是以紅瓦掛了個尖頂的;那下首的三間平頂舊房便可想而知了。院子是臨近喜事才抱佛腳似的收拾過的,但在下首舊房那邊,當院裏卻是個上欄,一根木樁上拴了條驢在那裏——看來是沒處挪的,或許是親戚主人也或是這次喜事的主事人認為莊戶人家院裏拴頭驢本屬正常,辦喜事也不傷大雅的。新房裏是女客,以及她們捎來的上犒勞的孩子,孩子們鬧騰著,女客們卻都看新娘的家具陪送,嘴裏都讚歎著,說笑著。但也有男客出出進進,原來是帳房設在這裏。我便和大爺過去上了帳,便有管事的領我們出了新房,卻到了舊房這邊。
屋裏安排了三個席,客人來得已經不少。管事的把我和大爺就安排到了進門的首席上,首席上人就滿了。客人們都互不認識,但還都隨便喝著茶,抽著煙,你一言我一語地互相談著。我和大爺坐在首席的一邊,大爺在裏,我在外,我還沒有話說,但偶爾往門外一瞧,見那條拴著的驢子正好對著我們首席的客人。想那坐椅子的一客一陪一定早就看到了。我便注意看這坐椅子的客人,是個七十歲左右的老頭,瘦臉奓腮眼睛深陷,但戴了眼鏡,嘴一直緊閉,一身中山裝,使他更為古板。再看那坐下首椅子上陪客的人,雖也穿著中山裝,但卻十分精明的樣子,也很圓滑,始終帶著笑,應付著一席的客人。其實,這時說話的也隻有我側麵的把席口子的——兩位坐椅子的人的對麵。但他們也無非啦些孩子的淘氣,莊稼的豐歉,油價的漲跌,我也沒有說話。
這樣無聊了好一陣子,便有廚房裏的人拿傳盤送來了果碟,不過是些花糖、瓜子、粘果之類。我們知道已是十二點了。便算開了席。又上來一輪點心餅幹之類,把果碟撤走。我們都拿筷子夾一點。這樣第三輪上來,便是菜了。擺好了,便又有打支應的倒了酒,一時席麵上沒人說話了。
陪客的人這時舉盅站起來,熟練中帶著熱情,說:“各位今天都是為喜來的,喜酒嘛今天就多喝,來,我們先喝一個一心一意。”其他人都站起來,舉著杯子,幾乎同時和他飲過了酒,有未飲淨的,逃不過他的眼,便又被他讓得飲了個淨。我沒有端,他讓時,我說:“不會飲酒的。”他和氣地反駁:“喝酒開始哪有會的,都是學的,今天喜酒喝了才算喜。”我執拗地推辭,也就過去了。聽見另外兩席也都在紛紛讓酒,一片嘈雜的推讓聲。
“咱們喝個好事成雙!”陪客的人又說。不過這次陪與客都不再站起來。喝第三杯酒時,自然是“三全其美”,喝過第三杯,話就都多了。首先說話的,是首座那位老頭,他把酒盅“吱”一聲嘬了個幹淨,重重往桌上一放,說:“今天既是為喝酒而來的,每個人酒量有大有小,酒量大的,要出的去門,酒量小的,但也要盡力……”陪客的人說:“老先生與新郎他爹是世交,遠道而來,看出你老人家對晚輩的關懷,今天你不但要多喝點,還要給我們席帶個頭,隻要你高興,我們全力奉陪!”說得老頭越發神思飛揚起來,也不看別人,就說:“今天讓你受累了。這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聖人的話到家了,我這輩子隻讀聖人的書,信聖人的話。聖人可了不得,曆朝曆代,哪個皇帝不讀他的書,不以他的話為綱?!皇帝也是不如聖人的。”
陪客的人見他說完,便又端起酒盅,說:“來,這一個我們‘事事如意’,啊,事事如意!”說著自己喝下去。老頭也一口把酒吞進嘴裏含了含,把喝幹的酒盅向前一歪,證明已沒有剩酒,才一皺眉,咽下肚去。陪客的人又說:“老先生飽讀四書,才學過人,聽你啦起聖人來,這些事你都一清二楚,現在像你這樣能守孔孟之道的越來越少了!”老頭聽他說著先是得意,後來便又歎了口氣。坐在我對麵的一位青年,從穿著上看,像是從單位上班的,這時忽然想攀談幾句,就接了剛才的話題,說:“念書的時候,曆史課本上說孔子的思想是維護封建統治的。”老頭臉一沉,說:“汙蔑孔孟之道!”青年臉一紅,被他說得晦氣,就不言語了。陪客的人這時說:“喝了再說。”便喝了第五輪酒。
我們首席的談話正歡,另外兩席卻沒了動靜。原來老頭的談話不但使他自己成了我們首席的主角,同時也成了整屋子三席共二十四人的主角,除他之外,二十三人都在聽他奇談。老頭似乎這時上了火氣,就陰腔怪調地說:“現在小青年為什麽不孝順老子?這便是人們不講孔孟之道的緣故!”坐在我對麵的另一個人,是個中年人,農民模樣,這時卻搶過來問:“老先生你說毛主席是不是聖人?”老頭沒想到有人抬出個毛主席來,看了那人一眼,隻好說:“毛主席也是聖人。”那人又說:“毛主席批過孔老二呀!”老頭就有點不幹了,哼了一聲,說:“毛主席一輩子唯一的錯誤——重大錯誤——也是文化大革命的根源,就是批孔聖人,要知道,文革對孔孟之道的破壞要甚於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但孔孟之道是打不倒,推不翻的,兩千年了。可見毛主席是一時的聖人,孔聖人是千世萬世的聖人,沒有變的。”說完,自己喝了第六輪酒,陪客的正側著腦袋聽他亂彈,忘了讓別人酒,別人也就沒有端盅。
這時候老頭喘息了片刻,已很有了酒意。見老頭停住,陪客的便把目光收迴來,朝門外一望,就定定地看住了。我瞥見他的樣子,不解其故地也轉向門外一看,除了那條拴著的驢外,起始也沒發現什麽,可再一看,原來是那驢雖然微閉雙目養神,但肚下正有一個粗粗的東西在漸漸伸長,伸長,往下垂下來。我的心撲通一跳,臉煞時飛紅,忙扭過頭來,再看那老頭。老頭已恢複了剛才激談時消耗的元氣,精神尤其煥發,仍以那種居高臨下的口氣說:“也不是我故意抬高聖人,實在是他的做人標準後人無人能及,而且他不是後來打天下要人尊敬他的,他的聖人像是自幼便顯露的,先天早就注定了的。”
剛才說話的那位中年人就有點相信了,想探個究竟,問:“原來這樣麽!那你說,孔子小的時候是怎麽顯露出是聖人來了,並且是先天注定的?”老頭是沒有料到別人問這些細節的,沒有準備,就改口說孔子的母親:“孔子是天生,一點也不奇怪。他父親七十歲了,娶了她娘,那時候她娘十七歲……”說到這裏,老頭的精神飽滿到了極至,唾沫星子也便像斜飛的毛毛雨一樣,滋潤了全席。隻見他說:“孔子的母親,十七歲上懷了聖人孔子,每次她上山時,山上所有的樹葉便都朝上,等她下山時,樹葉又便都朝下……她去井上打水,懷了身子不方便,就想,這井能斜一下就好了,隻是這麽想,不料井就真的斜了,打水真的很輕易、方便了……”
這時我也讓他的描述勾起了興趣,心想,看來老頭挺有學問,我不妨向他請教個問題,就擇三不擇四地問:“啊,老先生,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史記》上說,‘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請問‘野合’是什麽意思啊?”
“這……”老頭啞了,拿眼睛直直地看著我,臉不知是因喝多了酒還是因不能迴答這個問題而臊的,此時像一塊豬肝。我不敢看他,就去看那陪客的。
陪客的猶自前傾著身子,腆著臉,用他洞察世事人情的目光出神地盯著門外。可能因為看的時間長了,沒有閉好的嘴裏已流出口水,從嘴角流出,流到下巴上了——他肯定沒有聽到剛剛老頭對孔老二的母親的溢美讚賞之辭。
一席的人見老頭一時說不上孔子的父母的“野合”問題,覺得沒趣,見陪客的正旁若無人地呆看著門外,也都紛紛轉身向門外看去。
驢的那家夥已經很大了,像是壯漢的胳膊。別人都不言語,心照不宣地看了起來,我也便想,再觀察細點也無妨,盡管在農村裏長大,農村裏除了喂牛便是喂驢,這東西也曾幾時見過,但卻沒有細細看過。特別是小的時候,一夥孩子們放學,街上不知誰就拴了一條驢。一個小孩就突然喊起來:“你們看那,那驢肚子下是什麽東西,怎麽越來越粗了……哎呀,還變長了呢!”孩子們就都彎下腰,抻著頭往那裏瞧,結果,真是那麽個東西在變粗變長,就都驚奇了。某孩子家長見狀走來,孩子還不知好歹,上前就問,家長臉上一紅,上前一人一腳,踹得特狠,孩子們都不肯吭聲,唿地散了……此時,驢那家夥已粗到極,長到頭,粗似茶杯,長約半米,頭上那半截呈暗紅色,和身子連接的那半截呈黑色,兩個鵝蛋大小的東西——與那伸長的家夥組合成驢身上最為神秘的部位,竟然也就在大眾光庭間暴露出來了……粗、長到了最大限度,便前後一探一探,顫抖如同痙攣……
我看過了,也就羞得無地自容,感覺自己從來沒有這樣不純潔過,忙收迴目光,轉眼看陪客的,而他還那樣愣神,隻是嘴在流出口水之後,現在又流出一絲天機不可泄露的詭笑。突然巷子裏“轟隆”一聲,震得窗戶上玻璃格棱一響,接著屋頂便掉下些許塵土,均勻地撒下來。一席人打個支棱,都迴過頭來互相看著,也就都明白了是外邊放喜炮。喜炮響過,外邊便又有人端進來熱氣騰騰的大碗,第一個自然是雞。再看那驢時,它那粗大的家夥不知怎麽就收了迴去,被那喜炮震得驚了,正連刨帶尥,“咯嘎、咯嘎”地亂叫著。
一席人都覺得掃興,而那老頭已很頹唐了。
放喜炮是一種自由職業,往往由附近村裏討飯的乞丐擔任。這種乞丐往往有老婆孩子,平時在四外村裏討要,以隨時打聽誰家要辦喜事,打聽確切了信兒,那天早晨天不亮就帶了喜炮來,新娘下轎車,要放個迎接炮,新娘進了門,還要放個歡喜炮。中午開席後,菜上全了,每上一個大碗,他便要放一個炮,便有主人到席上給客人讓酒。乞丐以這種行當不但可以混到豐盛美味的飯食,而且末了還可得到一二十元錢的工資補助,再捎上饅頭、煙卷之類的東西,就可洋洋地迴家了。乞丐放的喜炮無非是個虎口長但很厚重的鐵箍兒,約有酒杯粗,一頭堵住,稍下的位置有個小孔,插了芯子,裝滿了黑藥,再以土塞實。為了動靜大,令主人高興,臨走時多得些賞賜,他們往往把藥塞得滿滿,點著了,聲如手榴彈,往往震得食欲方起的客人一駭。
當下主人——也就是堂叔大爺的內表兄弟過來讓酒,大家喝了一個,還要讓,都說了些套話,紛紛說他:“到別處忙吧!”他便再到別席去。老頭再也不張狂,門外那驢也停止了亂尥亂叫。
隨便一輪輪喝著酒,不知又放了幾次喜炮,陪客的忽然又扯起一個話題,他說:“人生一世,有些事就是天生注定的,發財的有財運,當官的有官運,即便是人的死,啥時候死,咋個死法……啊,說得晦氣了,也都是天生注定的……”說完,便等著人附和。
這時老頭突然說:“不錯的,這就叫‘死生由命,富貴在天’。”
陪客的說:“賈縣長的父親就是個縣長的命,解放前就被孫卜仙的父親算到了,不知咋的,他的官運沒出,當時就把孫卜仙他父親的飯碗給砸了,再無人找他。沒想到,這官運就轉到他兒子頭上,如今賈縣長當了縣長,外人憶起孫卜仙他父親的話,悟出他有先見之明,孫卜仙的父親早已不在了,孫卜仙就一下子盛起來,丟了多少年的行當又拾起來了。”
我說:“賈縣長是副縣長,人家蔣縣長才是縣長呢!”
對麵的農民模樣的人說:“前兩天孫卜仙的幌子被人偷了,他不知道,聽說偷幌子的那小夥子大著膽子把幌子拿到菜市上,鬧了一通,說孫卜仙是騙人的,引得好多人圍觀。後來,不知把幌子弄到哪裏去了。你知道嗎?”陪客的臉早紅了,猴子屁股一樣對著大家,此時無言以答。
坐在他身邊的青年說:“孫卜仙又拿紙畫了個幌子,以為沒事的,晚上也不往家帶,誰知又被什麽人將那八卦陰陽魚畫成了個大王八,在八卦的旁邊加了個‘王’字。成了‘王八卦’……”沒等他說完,陪客的喊了聲:“老先生怎麽了?”都看老頭,隻見老頭四肢用力一挺,身子斜倚,便連椅子往一側歪倒了。陪客的急忙去扶,但已摔倒在地了,眾人上去看,見老頭臉色焦黃,兩眼緊閉,口大張著唿著粗氣,四肢抽搐。一時屋裏紛紛亂起來。
老頭犯病了。
人群中也便有當赤腳醫生的,這時擠上前來,口裏說著:“讓我看看!讓我看看!”便上去掐老頭的人中,又扶起老頭坐著,給老頭捶背,其他人都幫忙,有掰老頭胳膊的,有掰老頭腿的。好一陣子,老頭才睜開眼睛,仍不能說話。
喜宴添了插曲兒。
主人聽說後大步從門外進來,搶前看了看老頭,一邊叫著:“大爺!我讓人送你迴去吧!”老頭直著眼點了點頭。便有兩人抬了他出去,其他人重新落座。
我早已沒有了食欲,被那老頭的唾沫星子,碩大的驢球及喜炮震落的屋頂上均勻而下的塵土搞的直想作嘔,便和大爺搭一聲話,趁機溜出來,也不別誰,就騎車子上了迴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