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敬酒台往東,就到了刀郎部落景區的中心位置,“刀郎文化展覽館”設在這裏,也算是重中之重了。


    刀郎人長期生活在葉爾羌河中下遊平原的胡楊林、戈壁荒漠中,以遊獵和簡單的種植為生。


    在閉塞的環境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語言、文化、藝術和心理特征。


    後來,刀郎人走出了胡楊林,開始從事農耕,並與維吾爾族人融合,逐漸成為“維吾爾族刀郎人”,他們既有維吾爾族人的一般人文特征,又有獨特的“刀郎”特征。


    這種特征最典型的就是音樂舞蹈“刀郎木卡姆”。


    其高昂蒼勁的唱腔,剛勁有力的舞姿,再配以音色富有戈壁荒原風韻的刀郎樂器,將“刀郎”韻味展現的淋漓盡致。


    刀郎文化是一種民間文化,又稱“刀郎賽乃姆”,主要表現的是刀郎人狩獵的過程,以及歌頌在生產勞動中產生的美好愛情。


    看展覽館內的介紹,“刀郎賽乃姆”表演時,先是打起悠揚的散板,歌手引吭高歌,並伴有“哎呀呀”的伴詞——這是唿喚人們準備打獵。


    然後進入被稱為“奇克特曼”的舞蹈階段。


    舞者雙手左右擺動、左右半轉——這是表現獵人將濃密的灌木撥向兩邊尋找獵物;


    男女成對舞蹈時,女舞者時而高舉右手,時而又高舉左手——這是為男獵手舉著火把照明的動作。


    第二階段“刀郎賽乃姆”中,舞蹈動作隨鼓聲變快而轉向激烈,兩人忽而臂膀緊靠,忽而旋風似的散開,隨即迅速迴身,退步佇立,雙手拉開似彎弓欲射——這是發現獵物衝上去展開搏鬥的舞姿。


    緊接著表現狩獵勝利,舞蹈的氣氛熱烈而歡快,所有舞者單獨地時而向右、時而向左旋轉——這個階段被稱為“色裏熱瑪”。


    舞蹈中表現的狩獵活動,是由男女配合共同完成的,這體現了男女共同勞動中親密無間的關係,這要比男耕女織的農耕民族的夫妻關係親昵許多,也表現出了刀郎人男女共同維係生存的緊密性,和深厚的、默契的情愛。


    在刀郎木卡姆的民歌中,愛情往往是主要內容。


    比如展覽館中正在播放的《旅人歌》,就這樣唱道:


    “穿著雪白的裙子,


    鑲著鮮紅的花邊,


    等待著心上的人兒,


    呆呆地坐著望眼欲穿。


    穿著美麗的絲裙,


    手捧鮮花在門外留戀,


    熱戀著心上的情郎,


    卻掉進了災難裏麵。


    是多麽好的姑娘啊,


    就像含苞的花蕾一般;


    想送一束花給她,


    又怕雙手打顫!”


    展覽館中還展出了在刀郎地區收集到的部分古老器物、錢幣、文牘、書籍,讓見證了物質的刀郎;刀郎人古時勞作生活的塑像、古老的居室、用具、物品等,每一件都散發著濃厚的民俗氣息,充分展現了刀郎人的生活方式和技藝傳承。


    虎永剛幾人由衷地感歎,這些塑像(包括路邊見到的)都做得栩栩如生,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他們站在這裏,仿佛穿過了時光隧道,迴到了古老的時代,與昔日的“刀郎人”對話。


    從展覽館出來往北走,幾人看到一個高空輪轉架。


    馬車夫介紹說,這其實是一種帶有濃鬱西域特色的民間秋千,刀郎語叫做“恰克皮來克”,也叫“薩哈爾地”。


    每年三月農曆春分這天,也是是刀郎人的古老節日一“諾如孜節”,在這個節日裏主要活動內容便是輪轉秋幹。


    一般由年輕小夥子和姑娘表演輪轉秋千,表演時由六個人推動橫木轉圈跑,兩位膽大的人站在兩邊的繩子上。


    隨著推木頭的速度越來越快,站在繩子上的兩人也會被甩的越來越高。


    小劉娜頓時來了興致,“我想玩!”


    馬車夫笑笑,“一個人玩不了。”


    再往前走,穿過了一片果園(據那馬車夫說,刀郎部落景區占地8000餘畝,其中有3000畝百果園,分別種有:紅棗、杏、桃、核桃、無花果、糖心蘋果、香梨、葡萄等),就來到一個名為“刀郎麥西來甫”的大型廣場,隻不過空無一人。


    那車夫說,這裏要晚上或者節日的時候才熱鬧,平時沒什麽人來。


    當虎永剛問及這個廣場的含義時,馬車夫介紹說,在這裏,“刀郎”,是一個地名,“麥西來甫”在維吾爾族語中是“聚會”的意思,連起來就是“刀郎地區人們聚會時的演出”。


    “刀郎麥西來甫”演出,不僅有歌、有舞,還有滑稽演出等各種藝術形式,就跟漢族人的晚會一樣。


    由於刀郎人民以畜牧和打獵為生,所以刀郎的藝術風格比較硬朗。


    “刀郎麥西來甫”,是刀郎人民的傳統民族藝術,是刀郎人民隨身攜帶、不可分離的精神營養。


    刀郎人一直以自己擁有這個精神財富而感到自豪和榮耀,通過它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通過它來承受生活中的悲歡離合;通過它來賦予自己的希望;通過它來增強自己的思維能力,豐富自己的想象力;通過自己的民族文化來培養和教育子孫後代成為有道德、懂禮貌、有知識的人!


    馬車夫還熱情地邀請他們,晚上可以來看表演,參加刀郎人的祭火篝火晚會。


    虎永剛笑道:“我們怕是沒有那個機會了,逛完就走了。”


    “到時候再看吧。”劉偉民好像有些心動。


    幾人乘上馬車,從觀魚亭旁經過。往東北方向走,去看原始胡楊林。


    路過民俗體育館時,看到一個巨型的老人頭雕塑,眉毛胡子都十分逼真。


    馬車夫介紹說,那是原始胡楊的根雕,這個頭像是胡楊守護神——麥提尼亞孜。


    他在葉爾羌河下遊的這片原始胡楊林裏,生活了一輩子,住著簡陋的泥土房,方圓幾十公裏沒有人家,人跡罕至,生活條件艱苦。


    年複一年,隻有每年的8月15日,各地的族人來此祭祀,他才可以象正常人一樣,與人交流。


    他虔誠地終身守護這片大漠中的胡楊,最終化身為千年不倒的胡楊守護神。


    幾人對這守護神表示尊敬,但都對那是樹根雕成表示懷疑:怎麽看起來像是鋼筋水泥的?再說了,有這麽大的樹根嗎?


    馬車夫笑而不語。


    片刻之後,話題一轉,開始介紹胡楊林。


    據說,刀郎部落生長的胡楊,非常古老,已有有6500萬年曆史,刀郎語叫做“托乎拉克”,意思為“最美麗的樹”。


    胡楊樹也是存活最好的“第三紀活化石”,它又名異葉楊,其樹葉有三種形態,屬高大喬木,其樹高可達30米。


    由於它頑強的生命力,以及驚人的抗幹旱、禦風沙、耐鹽堿的能力,人們又叫它“沙漠英雄樹”,並號稱“活著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的精神之譽。


    幾人走進胡楊林,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原始氣息。


    這裏屬於塔裏木河流域,生長在一帶的胡楊林造型奇特,鐵幹虯樹,龍盤虎踞。


    無論是朝霞映染,還是身披夕陽,都壯美如畫。


    那馬車夫自豪地說,他們刀郎人就像這胡楊一樣,在大漠深處紮下了根,生生不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房車環遊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虎成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虎成貓並收藏房車環遊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