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說出偷襲草原的計劃,幾個人都是來了精神。
譚裕這個戰爭狂毫無疑問是支持的,其他人也沒什麽意見。
朱祁鈺環視一周,見幾人都沒有反對意見,便道:“此時草原空虛,我的確打算派一支騎兵進入草原,偷襲瓦剌後方。”
“但是,”朱祁鈺話音一轉,道:“卻不是此時。”
譚裕急道:“不是此時那是什麽時候?現在瓦剌大軍就在關外,等以後他們迴去還偷襲什麽後方。”
陳韶也是問道:“殿下打算何時動手?”
朱祁鈺笑道:“等也先攻打我大明的時候。”
陳韶立刻就明白了朱祁鈺的意思。
土木堡一戰,大明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皇帝朱祁鎮也被抓住,大明現在群龍無首,而且兵力空虛,毫無疑問是也先動手的好機會,必然會裹挾著朱祁鎮來攻打京師。
居庸關和紫荊關是北方雄關,戰場必然在兩關和宣府之間。
兩座關隘均是防守嚴密,瓦剌大軍肯定會被拖在關下。
那個時候才是偷襲草原的最好時機。
隻不過陳韶沒想過紫荊關會失守,朱祁鈺說的戰場實際上就在京師。
譚裕沒聽懂,嘟囔道:“誰知道也先什麽時候來攻打我大明?難道要等到明年?”
他這話倒是沒錯,蒙古人每年都會來大明打草穀,在夏天必然如期而至,時間準確得像是來大明過節旅遊似的。
陳涇這會也聽懂了朱祁鈺的話,笑著對譚裕解釋了一番,譚裕這才明白。
朱祁鈺看著他,笑道:“這次出擊我已經命武清伯去準備了,到時候你們幾個加入他的隊伍,跟著一起去立個功。”
幾個人立刻行了個軍禮,齊聲道:“敢為殿下效命。”
朱祁鈺讓他們起來,繼續道:“你們幾個人記得多帶點家中護衛,我可不想再聽到你們幾個人出什麽事。”
指著譚裕道:“尤其是你,沒事別衝太猛。”
譚裕尷尬地撓撓頭,看得幾個人都笑了起來,氣氛一時間歡快無比。
就在朱祁鈺計劃著偷家的同時,也先也沒消停。
自從也先抓到了明朝皇帝朱祁鎮之後,就一直在惦記在大明占便宜。
先是在大同城敲了一筆兩萬兩的銀子,拿到手又感覺不夠,再讓守將劉安送了一批衣服和酒肉出去,用於犒賞自己人。
結果還是不滿意。
正好朱祁鎮在自己手裏,儀仗印信什麽的非常齊全,也先就直接讓朱祁鎮寫了一份詔書送進了宣府城。
守將楊洪接了詔書,看了一眼便合上,派人快馬送進了京師。
如今,這份詔書就擺在朱祁鈺的書案上。
朱祁鈺對著下麵坐著的王直於謙等幾個大臣道:“幾位大人,這份詔書該如何處置,大家議一議吧。”
下麵沒有一絲動靜。
沒辦法,這道詔書的內容太過了,沒人敢輕易作答,甚至提出一點意見。
原來也先讓朱祁鎮寫的詔書是,朕身患風寒,急需靜養,命宣府守將楊洪打開城門,放瓦剌護送朕進城休養。
看著半晌都沒有人迴答,朱祁鈺隻好一個一個點名:“胡老大人,您是禮部尚書,這件事您看要如何辦?”
胡濙搖搖頭,答道:“此事太過棘手,老臣尚未有妥善的法子。”
朱祁鈺又看向吏部尚書王直:“王老大人呢?”
王直喘著氣答道:“老臣也沒有想到什麽好法子。”
朱祁鈺轉向右都禦史楊善,問道:“楊大人是什麽看法?”
右都禦史楊善沒想到第三個就輪到自己,想了想答道:“迴殿下,臣以為此事或可商榷。”
朱祁鈺剛要繼續問,沒想到旁邊於謙大聲道:“此事有什麽好商榷的?放也先進宣府,此事絕不可行。”
楊善見於謙反對,便道:“如今天氣漸冷,陛下在也先營中得病也未可知,不放開城池,難不成讓陛下病死不成?”
於謙厲聲道:“陛下乃真龍天子,身體一向康健,怎麽到了也先營中就生病了?”
楊善反駁道:“土木堡一戰,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陛下興許是那時受了驚嚇也未可知。”
於謙怒道:“即便生病,城外那麽多村鎮,為何偏偏要進宣府養病?”
楊善答道:“村鎮哪有什麽醫生,藥材也不齊全,宣府城大,醫生藥材都是齊全的,相必對醫治陛下的病更有好處。”
於謙聽了更加生氣,大聲喝道:“蒙古蠻子陰險狡詐,恬不知恥,今日進了宣府,明日就要進京師,難道我們要一直讓下去麽?”
一句話點明了一切,楊善臉上有點掛不住了,不禁反駁道:“那陛下的病怎麽辦?”
於謙還要再說,朱祁鈺攔住了他,道:“好了,陛下真龍護體,百邪不侵,沒那麽容易生病。”
“至於宣府......”朱祁鈺咬咬牙道:“絕不能讓!”
一句話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為下麵幾位大臣定下了底線。
剩下的,就是怎麽拒絕這道旨意了。
大家麵麵相覷,誰都不第一個發表意見,場麵頓時僵持住了。
畢竟朱祁鎮現在還是大明的天子,拒絕旨意算是抗旨不遵,放在平時算是殺頭的大罪。
就在場麵極為尷尬的時候,大太監金英走了進來。
朱祁鈺看到他進來,連忙問道:“金公公前來有何要事?”
金英行了一圈禮,對著朱祁鈺答道:“迴殿下的話,咱家是奉了太後她老人家的懿旨。”
“太後的懿旨是發給誰的?”朱祁鈺問道。
這偏殿裏一屋子人,品級都還挺高,誰知道懿旨是發給哪個大佬的。
金英答道:“旨意是發給諸位的。”
這就是要發給屋子裏所有人啊!
“兒臣接旨。”朱祁鈺連忙接旨。
“臣,接懿旨。”各位大佬也是一樣。
金英清了下嗓子,道:“太後口諭,哀家聽說有了皇帝的消息,爾等務必用心辦差,一切以陛下為重。”
一時間屋子裏的人都愣住了,房間內安靜得落針可聞。
太後這道旨意的意思大家都明白。
陛下在瓦剌軍中生病了,需要去宣府養病,那就讓他去好了。
至於宣府重鎮。
有陛下重要麽?
太後的智慧真是厲害啊,這道旨意滴水不漏,隻是讓你們好好辦差,出事了是朱祁鈺承擔一切責任;
但又加了句一切以陛下為重,那就是提醒大夥,現在大明的天子還是朱祁鎮呢!
朱祁鈺隻是攝政而已。
“太後的手段真是高超啊!”楊善如是想:“這和自己想的一樣嘛。”
剛想接旨,楊善突然發現其他人都沒動靜,連忙把話吞了迴去,等著朱祁鈺先接旨。
朱祁鈺此時也是很為難。
領旨吧!那就得承認之前朱祁鎮發來的旨意,就得承擔丟失宣府的責任。
不領旨吧!那就是抗旨。
之前孫太後對自己就不是很滿意,前幾天還因為顧興祖的事頂撞了她,這次要是被他抓住把柄,那自己肯定要被撤掉攝政之位。
雖說朱祁鈺知道自己過陣子能當上皇帝,但是沒想到當皇帝之前居然有這麽多的麻煩事。
尤其是孫太後那個死老太婆,簡直麻煩透頂。
就在朱祁鈺左右為難之際,於謙站了出來,大聲道:“太後這道旨意不妥,恕臣等無法接旨。”
立時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他。
金英也是一臉驚訝,問道:“於大人認為太後的旨意有何不妥?”
於謙答道:“太後已命郕王攝政,為何偏偏又越過郕王給我們下旨?莫非後宮是要幹政乎?”
金英尷尬了。
嚴格說來,孫太後的這道懿旨的確是在幹政。
不過金英好歹也是久經官場的人物,立刻迴答道:“於大人何處此言?太後不過是看郕王殿下沒多少經驗,想幫他一把而已。”
“那就是說但凡政事,皆應以郕王殿下的決斷為主嘍?”於謙反問道。
金英點點頭,這事沒啥好多說的。
大明向來都是後宮不得幹政,這是祖製,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立下的。
於謙立刻道:“那太後何須輔佐殿下理政?輔政之事乃是我等大臣應該做的,難不成太後是信不過我等?”
金英一時語塞。
於謙氣憤地盯著金英,場麵一時僵持。
朱祁鈺聽得渾身都爽透了,就想三伏天喝了一杯冰鎮酸梅湯一樣舒服,然而他也不能看著場麵尷尬下去,連忙道:“金公公,此旨本王接了,還請迴複太後,就說有王尚書和胡尚書等一眾老臣輔政,本王一定竭盡全力保我大明社稷,爭取盡早救迴陛下。”
場麵被朱祁鈺打開,金英有了台階,連忙答應下來,轉身幾步就出了偏殿。
於謙見金英走了,這會氣消了不少,轉而想起朱祁鈺,心裏又有點不爽。
咱為了你和太後對抗,想方設法要把那道旨意頂迴去,你倒好,直接接旨了。
朱祁鈺看著他,心裏知道他在想什麽,笑了笑道:“於尚書,你別急嘛!本王的確沒有理政的經驗,太後不過是勉勵幾句,不必放在心上。”
此話一出,幾個老狐狸都聽懂了。
譚裕這個戰爭狂毫無疑問是支持的,其他人也沒什麽意見。
朱祁鈺環視一周,見幾人都沒有反對意見,便道:“此時草原空虛,我的確打算派一支騎兵進入草原,偷襲瓦剌後方。”
“但是,”朱祁鈺話音一轉,道:“卻不是此時。”
譚裕急道:“不是此時那是什麽時候?現在瓦剌大軍就在關外,等以後他們迴去還偷襲什麽後方。”
陳韶也是問道:“殿下打算何時動手?”
朱祁鈺笑道:“等也先攻打我大明的時候。”
陳韶立刻就明白了朱祁鈺的意思。
土木堡一戰,大明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皇帝朱祁鎮也被抓住,大明現在群龍無首,而且兵力空虛,毫無疑問是也先動手的好機會,必然會裹挾著朱祁鎮來攻打京師。
居庸關和紫荊關是北方雄關,戰場必然在兩關和宣府之間。
兩座關隘均是防守嚴密,瓦剌大軍肯定會被拖在關下。
那個時候才是偷襲草原的最好時機。
隻不過陳韶沒想過紫荊關會失守,朱祁鈺說的戰場實際上就在京師。
譚裕沒聽懂,嘟囔道:“誰知道也先什麽時候來攻打我大明?難道要等到明年?”
他這話倒是沒錯,蒙古人每年都會來大明打草穀,在夏天必然如期而至,時間準確得像是來大明過節旅遊似的。
陳涇這會也聽懂了朱祁鈺的話,笑著對譚裕解釋了一番,譚裕這才明白。
朱祁鈺看著他,笑道:“這次出擊我已經命武清伯去準備了,到時候你們幾個加入他的隊伍,跟著一起去立個功。”
幾個人立刻行了個軍禮,齊聲道:“敢為殿下效命。”
朱祁鈺讓他們起來,繼續道:“你們幾個人記得多帶點家中護衛,我可不想再聽到你們幾個人出什麽事。”
指著譚裕道:“尤其是你,沒事別衝太猛。”
譚裕尷尬地撓撓頭,看得幾個人都笑了起來,氣氛一時間歡快無比。
就在朱祁鈺計劃著偷家的同時,也先也沒消停。
自從也先抓到了明朝皇帝朱祁鎮之後,就一直在惦記在大明占便宜。
先是在大同城敲了一筆兩萬兩的銀子,拿到手又感覺不夠,再讓守將劉安送了一批衣服和酒肉出去,用於犒賞自己人。
結果還是不滿意。
正好朱祁鎮在自己手裏,儀仗印信什麽的非常齊全,也先就直接讓朱祁鎮寫了一份詔書送進了宣府城。
守將楊洪接了詔書,看了一眼便合上,派人快馬送進了京師。
如今,這份詔書就擺在朱祁鈺的書案上。
朱祁鈺對著下麵坐著的王直於謙等幾個大臣道:“幾位大人,這份詔書該如何處置,大家議一議吧。”
下麵沒有一絲動靜。
沒辦法,這道詔書的內容太過了,沒人敢輕易作答,甚至提出一點意見。
原來也先讓朱祁鎮寫的詔書是,朕身患風寒,急需靜養,命宣府守將楊洪打開城門,放瓦剌護送朕進城休養。
看著半晌都沒有人迴答,朱祁鈺隻好一個一個點名:“胡老大人,您是禮部尚書,這件事您看要如何辦?”
胡濙搖搖頭,答道:“此事太過棘手,老臣尚未有妥善的法子。”
朱祁鈺又看向吏部尚書王直:“王老大人呢?”
王直喘著氣答道:“老臣也沒有想到什麽好法子。”
朱祁鈺轉向右都禦史楊善,問道:“楊大人是什麽看法?”
右都禦史楊善沒想到第三個就輪到自己,想了想答道:“迴殿下,臣以為此事或可商榷。”
朱祁鈺剛要繼續問,沒想到旁邊於謙大聲道:“此事有什麽好商榷的?放也先進宣府,此事絕不可行。”
楊善見於謙反對,便道:“如今天氣漸冷,陛下在也先營中得病也未可知,不放開城池,難不成讓陛下病死不成?”
於謙厲聲道:“陛下乃真龍天子,身體一向康健,怎麽到了也先營中就生病了?”
楊善反駁道:“土木堡一戰,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陛下興許是那時受了驚嚇也未可知。”
於謙怒道:“即便生病,城外那麽多村鎮,為何偏偏要進宣府養病?”
楊善答道:“村鎮哪有什麽醫生,藥材也不齊全,宣府城大,醫生藥材都是齊全的,相必對醫治陛下的病更有好處。”
於謙聽了更加生氣,大聲喝道:“蒙古蠻子陰險狡詐,恬不知恥,今日進了宣府,明日就要進京師,難道我們要一直讓下去麽?”
一句話點明了一切,楊善臉上有點掛不住了,不禁反駁道:“那陛下的病怎麽辦?”
於謙還要再說,朱祁鈺攔住了他,道:“好了,陛下真龍護體,百邪不侵,沒那麽容易生病。”
“至於宣府......”朱祁鈺咬咬牙道:“絕不能讓!”
一句話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為下麵幾位大臣定下了底線。
剩下的,就是怎麽拒絕這道旨意了。
大家麵麵相覷,誰都不第一個發表意見,場麵頓時僵持住了。
畢竟朱祁鎮現在還是大明的天子,拒絕旨意算是抗旨不遵,放在平時算是殺頭的大罪。
就在場麵極為尷尬的時候,大太監金英走了進來。
朱祁鈺看到他進來,連忙問道:“金公公前來有何要事?”
金英行了一圈禮,對著朱祁鈺答道:“迴殿下的話,咱家是奉了太後她老人家的懿旨。”
“太後的懿旨是發給誰的?”朱祁鈺問道。
這偏殿裏一屋子人,品級都還挺高,誰知道懿旨是發給哪個大佬的。
金英答道:“旨意是發給諸位的。”
這就是要發給屋子裏所有人啊!
“兒臣接旨。”朱祁鈺連忙接旨。
“臣,接懿旨。”各位大佬也是一樣。
金英清了下嗓子,道:“太後口諭,哀家聽說有了皇帝的消息,爾等務必用心辦差,一切以陛下為重。”
一時間屋子裏的人都愣住了,房間內安靜得落針可聞。
太後這道旨意的意思大家都明白。
陛下在瓦剌軍中生病了,需要去宣府養病,那就讓他去好了。
至於宣府重鎮。
有陛下重要麽?
太後的智慧真是厲害啊,這道旨意滴水不漏,隻是讓你們好好辦差,出事了是朱祁鈺承擔一切責任;
但又加了句一切以陛下為重,那就是提醒大夥,現在大明的天子還是朱祁鎮呢!
朱祁鈺隻是攝政而已。
“太後的手段真是高超啊!”楊善如是想:“這和自己想的一樣嘛。”
剛想接旨,楊善突然發現其他人都沒動靜,連忙把話吞了迴去,等著朱祁鈺先接旨。
朱祁鈺此時也是很為難。
領旨吧!那就得承認之前朱祁鎮發來的旨意,就得承擔丟失宣府的責任。
不領旨吧!那就是抗旨。
之前孫太後對自己就不是很滿意,前幾天還因為顧興祖的事頂撞了她,這次要是被他抓住把柄,那自己肯定要被撤掉攝政之位。
雖說朱祁鈺知道自己過陣子能當上皇帝,但是沒想到當皇帝之前居然有這麽多的麻煩事。
尤其是孫太後那個死老太婆,簡直麻煩透頂。
就在朱祁鈺左右為難之際,於謙站了出來,大聲道:“太後這道旨意不妥,恕臣等無法接旨。”
立時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他。
金英也是一臉驚訝,問道:“於大人認為太後的旨意有何不妥?”
於謙答道:“太後已命郕王攝政,為何偏偏又越過郕王給我們下旨?莫非後宮是要幹政乎?”
金英尷尬了。
嚴格說來,孫太後的這道懿旨的確是在幹政。
不過金英好歹也是久經官場的人物,立刻迴答道:“於大人何處此言?太後不過是看郕王殿下沒多少經驗,想幫他一把而已。”
“那就是說但凡政事,皆應以郕王殿下的決斷為主嘍?”於謙反問道。
金英點點頭,這事沒啥好多說的。
大明向來都是後宮不得幹政,這是祖製,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立下的。
於謙立刻道:“那太後何須輔佐殿下理政?輔政之事乃是我等大臣應該做的,難不成太後是信不過我等?”
金英一時語塞。
於謙氣憤地盯著金英,場麵一時僵持。
朱祁鈺聽得渾身都爽透了,就想三伏天喝了一杯冰鎮酸梅湯一樣舒服,然而他也不能看著場麵尷尬下去,連忙道:“金公公,此旨本王接了,還請迴複太後,就說有王尚書和胡尚書等一眾老臣輔政,本王一定竭盡全力保我大明社稷,爭取盡早救迴陛下。”
場麵被朱祁鈺打開,金英有了台階,連忙答應下來,轉身幾步就出了偏殿。
於謙見金英走了,這會氣消了不少,轉而想起朱祁鈺,心裏又有點不爽。
咱為了你和太後對抗,想方設法要把那道旨意頂迴去,你倒好,直接接旨了。
朱祁鈺看著他,心裏知道他在想什麽,笑了笑道:“於尚書,你別急嘛!本王的確沒有理政的經驗,太後不過是勉勵幾句,不必放在心上。”
此話一出,幾個老狐狸都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