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忌在鄧析、伯噽、範蠡等群臣的陪同下,來到稷下學宮的廣場之上,坐在了四方台。
此時,偌大的廣場上,坐著數以千計的士子。
不止是稷下學宮的士子,也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士子。
這一場辯論會,注定會影響深遠,垂名史冊。
哪怕是孔丘、計然、老子這些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都悉數到場聽講。
至於辯論,那是士子們的事情,慶忌要做的則是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後酌情製定吳國新的律法。
這算是一種“民主”了。
得益於吳國廣開言路,在各地建立起了官學,所以士子的數量暴增,都開始積極參與了國之大事當中。
他們有著參政議政的權力,這是慶忌給予的。
當然,要人身攻擊或者是誹謗君王,慶忌是絕不會姑息養奸的。
畢竟這樣的白眼狼,活著也是浪費糧食,死了還浪費土地。
作為吳國的廷尉,法家的代表人物,負責重新編撰《法經》的鄧析,第一時間登上了辯論台,環視一周後,朗聲道:“二三子,我鄧析奉王命,開壇講學,廣納百家之言,還請二三子不吝賜教!”
“今日之議題,在於‘禮’、‘法’,何為禮法?”
“無禮人不立,無法國不成。”
“究竟是以禮教人,還是以法治人,請二三子暢所欲言,我大吳絕不以言獲罪!”
“現在存在之法令,還有待商榷者,其一——幹名犯義!”
“子孫控告祖父母、父母的行為,究竟是否治罪?還請二三子無所不言!”
話音一落,鄧析就退了下去。
名指名分,義指情義。
卑幼對尊長提起訴訟,為幹名犯義,即為犯罪。
這就是所謂的“幹名犯義”。
在原來的曆史上,幹名犯義是在元朝確立的一種罪名。
除了反叛、謀逆、故意殺人以外,兒子不許作證父親所犯的罪行,奴隸不許告發自己的主人,妻妾、弟弟、侄子不許告發自己的丈夫、哥哥、叔叔伯伯。
如果違背法令,出現告發行為,就是違背倫理道德、大傷風化的”幹名犯義”。
如果有人不遵守法令規定,出現告發情況,對於被告作自首處理,對於告發的人則給予懲罰。
一名相貌儒雅的年輕士子站了起身,朝著四周的士子躬身行禮道:“二三子,在下以為,幹名犯義不應為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序,上下有體統!”
“若父親犯罪,兒子檢舉,實不應該!”
“父為子天,有隱無犯,如有違失,理須諫浄,起敬起孝,無令陷罪。若有忘情違禮而故告者,絞!”
“好!”
“彩!”
這士子的一番話,引起了在場諸多士子的共鳴。
他們紛紛叫好喝彩起來。
博得滿堂彩的士子,隻是澹澹的行了一禮,並沒有多說,或者是太過驕傲。
這時,坐在四方台上的慶忌,看見這名士子有些與眾不同,不由得笑了笑,向坐在不遠處的孔丘詢問道:“孔丘,這士子聽口音,是魯人,他是你的弟子嗎?”
“迴稟大王,他不是臣的弟子。不過,臣知道他。”
“哦?”
這讓慶忌一時間來了興致。
雖說,孔丘收了許多弟子,但是他記憶力很好,能記得住每個弟子的名諱。
不遠處的那個士子,居然不是孔丘的弟子嗎?
按照慶忌的想法,那士子的學說,分明是儒家的那一套。
但是,還夾雜著法家、名家的學說思想。
“大王,此人名丘明,因其父任魯國左史官,所以又被稱之為左丘明。”
“兩天前,左丘明還曾來拜謁臣,相談甚歡。他的確有非凡的遠見卓識,雖年紀輕輕,卻深得儒學之精髓。”
顯然,對於那個名為“左丘明”的士子,孔丘還是非常欣賞的。
左丘明嗎?
慶忌忽然記起來了,曆史上的確有這麽一號人物。
左丘明是齊開國之君薑太公二十一世裔孫,楚左史倚相之孫,魯太史成之子。
西周建立後,周公分封諸侯,薑太公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於營丘(始封昌樂,再徙博興,又遷臨淄)。
薑太公死後,嫡長子丁公繼位,小兒子印依營丘居住,改姓為丘。
丁公死後三世,哀公即位。
這時,紀國的國君與他不和,遂向周王進讒,挑撥哀公和周王的關係,致使周王一怒之下烹煮了哀公。
哀公的弟弟靜被立為諸侯,即胡公。
哀公同母之弟山不服胡公,組織同黨率領營丘的人馬殺死胡公,自立為國君,是為獻公。
當時,印的後人婁嘉被迫隨山參與了此次宮廷之爭。
鬥爭雖取得勝利,但骨肉相殘,又背著弑君的罪名,婁嘉擔心禍及己身,於是離開齊國投奔到楚國,出任楚國的左史官。
這個時代的官職,往往是父死子繼,所以古人常以所任官職為姓。
婁嘉及其後人世代擔任楚國的左史官,所以便改丘姓為左,長期在楚國定居下來。
婁嘉的十二代孫倚相,史稱“左史倚相”。
倚相生兒子成。
成任左史時楚國發生爭奪君權的內亂——
楚公子比弑殺其君,隨後又被公子棄疾(楚平王)殺死。
後來,倚相帶領子孫離開楚國來到魯國,做了魯國的太史。
他的兒子亦通曉史事,被任命為魯國的太史,成生子左丘明……
曆史上的左丘明曾任魯國史官,相傳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又作《國語》,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先生所言,大繆!”
這時,辯論台下,站起來一人公然反對了左丘明的觀點。
“還請足下賜教。”
左丘明朝著對方行了一禮。
那士子迴禮之後,言辭犀利的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不能告君,子不能告父,先生以為,是否合該如此?”
“正是。”
“謬論也!”
士子拂袖道:“若父親犯了謀逆大罪,難道兒子也要起敬起孝,無令陷罪嗎?”
“這……”
左丘明一時間無法辯駁。
此時,偌大的廣場上,坐著數以千計的士子。
不止是稷下學宮的士子,也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士子。
這一場辯論會,注定會影響深遠,垂名史冊。
哪怕是孔丘、計然、老子這些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都悉數到場聽講。
至於辯論,那是士子們的事情,慶忌要做的則是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後酌情製定吳國新的律法。
這算是一種“民主”了。
得益於吳國廣開言路,在各地建立起了官學,所以士子的數量暴增,都開始積極參與了國之大事當中。
他們有著參政議政的權力,這是慶忌給予的。
當然,要人身攻擊或者是誹謗君王,慶忌是絕不會姑息養奸的。
畢竟這樣的白眼狼,活著也是浪費糧食,死了還浪費土地。
作為吳國的廷尉,法家的代表人物,負責重新編撰《法經》的鄧析,第一時間登上了辯論台,環視一周後,朗聲道:“二三子,我鄧析奉王命,開壇講學,廣納百家之言,還請二三子不吝賜教!”
“今日之議題,在於‘禮’、‘法’,何為禮法?”
“無禮人不立,無法國不成。”
“究竟是以禮教人,還是以法治人,請二三子暢所欲言,我大吳絕不以言獲罪!”
“現在存在之法令,還有待商榷者,其一——幹名犯義!”
“子孫控告祖父母、父母的行為,究竟是否治罪?還請二三子無所不言!”
話音一落,鄧析就退了下去。
名指名分,義指情義。
卑幼對尊長提起訴訟,為幹名犯義,即為犯罪。
這就是所謂的“幹名犯義”。
在原來的曆史上,幹名犯義是在元朝確立的一種罪名。
除了反叛、謀逆、故意殺人以外,兒子不許作證父親所犯的罪行,奴隸不許告發自己的主人,妻妾、弟弟、侄子不許告發自己的丈夫、哥哥、叔叔伯伯。
如果違背法令,出現告發行為,就是違背倫理道德、大傷風化的”幹名犯義”。
如果有人不遵守法令規定,出現告發情況,對於被告作自首處理,對於告發的人則給予懲罰。
一名相貌儒雅的年輕士子站了起身,朝著四周的士子躬身行禮道:“二三子,在下以為,幹名犯義不應為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序,上下有體統!”
“若父親犯罪,兒子檢舉,實不應該!”
“父為子天,有隱無犯,如有違失,理須諫浄,起敬起孝,無令陷罪。若有忘情違禮而故告者,絞!”
“好!”
“彩!”
這士子的一番話,引起了在場諸多士子的共鳴。
他們紛紛叫好喝彩起來。
博得滿堂彩的士子,隻是澹澹的行了一禮,並沒有多說,或者是太過驕傲。
這時,坐在四方台上的慶忌,看見這名士子有些與眾不同,不由得笑了笑,向坐在不遠處的孔丘詢問道:“孔丘,這士子聽口音,是魯人,他是你的弟子嗎?”
“迴稟大王,他不是臣的弟子。不過,臣知道他。”
“哦?”
這讓慶忌一時間來了興致。
雖說,孔丘收了許多弟子,但是他記憶力很好,能記得住每個弟子的名諱。
不遠處的那個士子,居然不是孔丘的弟子嗎?
按照慶忌的想法,那士子的學說,分明是儒家的那一套。
但是,還夾雜著法家、名家的學說思想。
“大王,此人名丘明,因其父任魯國左史官,所以又被稱之為左丘明。”
“兩天前,左丘明還曾來拜謁臣,相談甚歡。他的確有非凡的遠見卓識,雖年紀輕輕,卻深得儒學之精髓。”
顯然,對於那個名為“左丘明”的士子,孔丘還是非常欣賞的。
左丘明嗎?
慶忌忽然記起來了,曆史上的確有這麽一號人物。
左丘明是齊開國之君薑太公二十一世裔孫,楚左史倚相之孫,魯太史成之子。
西周建立後,周公分封諸侯,薑太公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於營丘(始封昌樂,再徙博興,又遷臨淄)。
薑太公死後,嫡長子丁公繼位,小兒子印依營丘居住,改姓為丘。
丁公死後三世,哀公即位。
這時,紀國的國君與他不和,遂向周王進讒,挑撥哀公和周王的關係,致使周王一怒之下烹煮了哀公。
哀公的弟弟靜被立為諸侯,即胡公。
哀公同母之弟山不服胡公,組織同黨率領營丘的人馬殺死胡公,自立為國君,是為獻公。
當時,印的後人婁嘉被迫隨山參與了此次宮廷之爭。
鬥爭雖取得勝利,但骨肉相殘,又背著弑君的罪名,婁嘉擔心禍及己身,於是離開齊國投奔到楚國,出任楚國的左史官。
這個時代的官職,往往是父死子繼,所以古人常以所任官職為姓。
婁嘉及其後人世代擔任楚國的左史官,所以便改丘姓為左,長期在楚國定居下來。
婁嘉的十二代孫倚相,史稱“左史倚相”。
倚相生兒子成。
成任左史時楚國發生爭奪君權的內亂——
楚公子比弑殺其君,隨後又被公子棄疾(楚平王)殺死。
後來,倚相帶領子孫離開楚國來到魯國,做了魯國的太史。
他的兒子亦通曉史事,被任命為魯國的太史,成生子左丘明……
曆史上的左丘明曾任魯國史官,相傳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又作《國語》,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先生所言,大繆!”
這時,辯論台下,站起來一人公然反對了左丘明的觀點。
“還請足下賜教。”
左丘明朝著對方行了一禮。
那士子迴禮之後,言辭犀利的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不能告君,子不能告父,先生以為,是否合該如此?”
“正是。”
“謬論也!”
士子拂袖道:“若父親犯了謀逆大罪,難道兒子也要起敬起孝,無令陷罪嗎?”
“這……”
左丘明一時間無法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