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獨發於123言情(jinjiāngwénxuéchéng),拒絕以任何形式轉載傳播。請支持正版。
以下內容均轉載至百度百科。
油燜大蝦
油燜大蝦一道魯菜,使用的清明前渤海灣的大對蝦,使用的魯菜特有的油燜技法,這是一道曆史悠久的名菜,鮮香甜鹹四種味道相輔相成,迴味無窮。近些年流行的一道“油燜大蝦”使用是起源於湖北潛江的卾菜,使用的是其實是淡水的鼇蝦(俗稱小龍蝦)製作,與魯菜的傳統名菜油燜大蝦不同。
傳統魯菜油燜大蝦(大對蝦)
清代山東學者郝懿行所著《記海錯》一書載,渤海“海中有蝦,長尺許,大如小兒臂,漁者網得之,兩兩而合,日幹或醃漬,貨之謂對蝦。”山東海域所產對蝦占全國總產量的2/3.此菜選用正式這種大對蝦,身長15至20厘米,晶瑩飽滿、體形碩大、頭部長滿蝦腦,滋味最佳。
在魯菜中,油燜是主要以調味油和調料汁進行燜製成菜的一種方法。燜製時加湯量比其他燜法要少,燜製時間要短,初步熟處理一般采用煸炒或油炸的方法。油燜要求原料鮮嫩易熟,成菜色澤淺紅油亮。
主料:鮮大蝦750g。
調輔料:料酒15g,精鹽2g,白糖10g,豬大油60g,花椒油10g,青蒜段25g,薑絲3g,薑汁5g,高湯75g。
工藝流程:刀工處理→煸炒大蝦→入味燜製→收汁裝盤。
製作方法:
切配將大蝦洗淨,從眼部剪去頭須,剪去腿、爪及尾,取出沙包、沙線,每隻大蝦切成兩段。
烹調1)炒勺置中火上,放入豬大油、花椒油燒熱,加入薑絲和大蝦,煸炒數下,然後用手勺輕按蝦頭,擠出蝦腦,再放入料酒、高湯、薑汁、白糖、精鹽、味精繼續煸炒幾下,蓋上蓋,把勺移至微火上燜製。
2)待蝦肉燜至將要熟透,汁濃、色紅時,將炒勺移至旺火上收汁,放入青蒜段,顛翻幾下即可出勺裝盤。
成品特點:色澤淺紅油亮,口味鮮香醇厚,鮮鹹微甜。
操作要領:掌握好火候,不可燜的時間過長,熟透為止,防止肉老。
用此法還可製作“油燜冬筍”“油燜排骨”“油燜冬菇”等。
做法二(家常做法)
海捕對蝦500g,蔥、薑、蒜片各10克。
調味料:米醋、料酒、糖、鹽和花生油各適量。
1、先將對蝦去除頭部蝦須和蝦尖,用剪刀剪掉蝦足,用刀將對蝦背部片開去除蝦的泥腸(也可以使蝦更加入味);
2、炒鍋燒熱加入花生油,下蔥、薑、蒜片爆香;
3、將對蝦依次下入鍋中,大火煎炒至顏色變紅,並用鍋鏟輕輕壓製蝦腦,使蝦腦內的蝦膏慢慢流出,讓蝦膏和鍋內的油充分融合,油也會慢慢變成紅色;
4、將對蝦兩麵煎製變為金黃色,即可將醋、料酒、醬油、糖、加入其中慢慢烹製,是對蝦均勻地吸收滋味並翻身燒製,待湯汁濃稠吸附在對蝦身上即可出鍋裝盤。幸福小貼士:1、對蝦的背部開口不要太大,能去除蝦的泥腸即可。2、蔥薑蒜不要用高溫炒製,慢火煸出香味即可,負責影響色澤。3、煎蝦時一定要控製好火候,既要讓蝦的滋味析出,又不能把蝦皮煎糊。4、將蝦頭裏的蝦膏慢慢用鏟子壓出,可是一道技術活,一定要輕壓輕擠,還要保證蝦的完整性。5、醬油的加入既能提鮮味,又能加鹽味,所以就不需要加鹽和味精之之類的摻合了。
做法三
中國烹飪大師屈浩演示
亞洲大廚屈浩大師製作的傳統魯菜油燜大蝦,強調突出大蝦本身的鮮味,調味品隻有蔥薑絲、糖和少許芝麻油,一切有刺激性的調味(比如辣椒、蒜)都不能放。
鄂菜油燜大蝦
江漢的大蝦應該是屬於“螯蝦”,一種淡水蝦,和澳洲淡水龍蝦是親戚。
在六十年代初,江漢平原滅血吸蟲,引進這種蝦是為了消滅血吸蟲的寄宿體——釘螺,從天津一帶引進這種蝦,投放在江漢平原一帶的水域,這種蝦繁殖能力很強,吃蝦盛行大概是在上世紀的90年代中後期,那時隻吃“蝦球”,很少整隻吃,“五七油燜大蝦”的由來一般的說法是江漢油田五七鑽前“小李子油燜大蝦”最先做的,後來鑽前家屬區一帶的所有餐館都開始做這道菜,“五七油燜大蝦”由此得名並盛行至今。由於當地居民反映吃蝦嚴重擾民,由江漢油田管理局有關部門和五七地區幾家單位協調,在五七俱樂部後麵集中興建小吃一條街——“五七油燜大蝦美食城”。
傳統的油燜大蝦比潛江的“五七油燜大蝦”更偏重於健康和養身,經過幾年的沉澱,在營養健康和口味口感上達到極致,即保持了原料蝦的營養最小的流失水平,又在口味口感上適應眾口難調的食客。
由於“五七油悶大蝦‘口味偏重,放入的香辛料和中藥並不適合所有人體質,在江漢油田百姓中早已不用這種過時的做法,江漢油田老百姓家中的餐桌上,更多的是用蒜蓉、鵪鶉蛋或土豆、少量花椒和辣椒製作的口味輕,龍蝦香氣更純正的新式”油燜大蝦“,適應了當代人追求健康飲食的潮流。
油燜大蝦使用的主料是“螯蝦”。
中國大陸原有3種螯蝦,原產於東北寒溫帶區,隸蛄屬。華北華東於20世紀40年代引進了原產於北美的克氏原螯蝦,它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較強,分布範圍顯著擴大。80年代又從澳大利亞引進了澳螯蝦。淡水產的各種螯蝦許多種有經濟價值,可供食用。人工養殖發展很快。
菜品特色
菜品色澤棗紅亮麗,味香飄逸,鮮嫩微甜,油潤適口,是著名的美味佳肴。
做法一
食材準備
主料小龍蝦10個。
調料料酒25克,精鹽適量,白糖30克,味精5克,花生油100克,香油25克,大料2克,蔥段75克,薑片50克,清湯適量。
製作步驟
1、將小龍蝦衝洗,剪去蝦須、蝦腿,由頭部蝦槍處剪一小口,取出沙包,再將蝦背剪開,抽出沙腺。
2、炒勺上火,放入花生油,燒熱,投入大料、蔥段、薑片煸炒,放入大蝦煸炒出蝦油,烹入料酒,加入精鹽、白糖、清湯燒開,蓋上蓋,用微火燜烤透,再將勺移正火,收汁微濃時放入味精,淋入香油即成。
注意事項
初加工時,對活鮮大蝦必須進行認真擇洗一定要除去沙腺和頭部的沙包;燜的時間要嚴加控製;至蝦段成熟、入味即可。
做法二
食材準備
小龍蝦....500克、精鹽....1.5克、青蒜.....5克、味精.....2克、雞湯....100克、白糖.....20克、蔥末....7.5克、熟豬油....50克、薑末....7.5克、芝麻油....30克、紹酒.....15克
製作步驟
1.將新鮮對蝦用涼水洗淨,剪去蝦腿、蝦須和蝦尾,由頭部開一個小口取出沙包,再將蝦背劐開,抽出沙線,切成3段(小蝦可切成2段)。青蒜去根洗淨消毒,切成3.3厘米長的段。
2.將熟豬油倒入炒鍋內,置於旺火上燒到五六成熱,下入薑末、蔥末和對蝦段,煸炒幾下,加入紹酒、精鹽、白糖、雞湯、芝麻油、味精。待湯燒開後,蓋上蓋,移到微火上燜約5分鍾,再改用旺火燜,當湯汁已濃時,撒上青蒜段即成。
注意事項
1.大蝦下勺,用勺顛炒數下,然後用手勺輕按蝦頭,擠出蝦腦,成菜始紅潤油亮。
2.掌握火候,熟透為止,不可燜得時間過長,防止蝦肉質柴湯老。
做法三
油燜大蝦材料
小龍蝦1500克左右(3口之家的量);大蒜頭(這個用量比較大,最好用獨蒜,3斤的蝦配10顆左右,每顆一切為四);各種香料——主要是八角(大料)、小茴香、桂皮、白蔻、丁香、香葉等;生薑和大蔥。3斤蝦生薑需要約1兩,切大塊或厚片。大蔥白2段,斜切改刀;辣椒。選用四川產燈籠椒比較好,用量依個人口味而定。花椒。宜選用四川大紅袍品種,味道上佳,用量依個人口味而定;其他佐料。啤酒(3斤蝦需2瓶啤酒)、白糖、白醋、老抽醬油、料酒、食用油、濃縮雞湯料。
營養價值
1.蝦營養豐富,且其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
3.蝦的通乳作用較強,並且富含磷、鈣、對小兒、孕婦尤有補益功效;
4.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蝦體內的蝦青素有助於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產生的“時差症”。
原料配比:大蝦15隻(約225克)、食鹽4克、醬油15克、細香蔥1棵、薑4片、料酒10克、香醋5克、澱粉2克、植物油30
以下內容均轉載至百度百科。
油燜大蝦
油燜大蝦一道魯菜,使用的清明前渤海灣的大對蝦,使用的魯菜特有的油燜技法,這是一道曆史悠久的名菜,鮮香甜鹹四種味道相輔相成,迴味無窮。近些年流行的一道“油燜大蝦”使用是起源於湖北潛江的卾菜,使用的是其實是淡水的鼇蝦(俗稱小龍蝦)製作,與魯菜的傳統名菜油燜大蝦不同。
傳統魯菜油燜大蝦(大對蝦)
清代山東學者郝懿行所著《記海錯》一書載,渤海“海中有蝦,長尺許,大如小兒臂,漁者網得之,兩兩而合,日幹或醃漬,貨之謂對蝦。”山東海域所產對蝦占全國總產量的2/3.此菜選用正式這種大對蝦,身長15至20厘米,晶瑩飽滿、體形碩大、頭部長滿蝦腦,滋味最佳。
在魯菜中,油燜是主要以調味油和調料汁進行燜製成菜的一種方法。燜製時加湯量比其他燜法要少,燜製時間要短,初步熟處理一般采用煸炒或油炸的方法。油燜要求原料鮮嫩易熟,成菜色澤淺紅油亮。
主料:鮮大蝦750g。
調輔料:料酒15g,精鹽2g,白糖10g,豬大油60g,花椒油10g,青蒜段25g,薑絲3g,薑汁5g,高湯75g。
工藝流程:刀工處理→煸炒大蝦→入味燜製→收汁裝盤。
製作方法:
切配將大蝦洗淨,從眼部剪去頭須,剪去腿、爪及尾,取出沙包、沙線,每隻大蝦切成兩段。
烹調1)炒勺置中火上,放入豬大油、花椒油燒熱,加入薑絲和大蝦,煸炒數下,然後用手勺輕按蝦頭,擠出蝦腦,再放入料酒、高湯、薑汁、白糖、精鹽、味精繼續煸炒幾下,蓋上蓋,把勺移至微火上燜製。
2)待蝦肉燜至將要熟透,汁濃、色紅時,將炒勺移至旺火上收汁,放入青蒜段,顛翻幾下即可出勺裝盤。
成品特點:色澤淺紅油亮,口味鮮香醇厚,鮮鹹微甜。
操作要領:掌握好火候,不可燜的時間過長,熟透為止,防止肉老。
用此法還可製作“油燜冬筍”“油燜排骨”“油燜冬菇”等。
做法二(家常做法)
海捕對蝦500g,蔥、薑、蒜片各10克。
調味料:米醋、料酒、糖、鹽和花生油各適量。
1、先將對蝦去除頭部蝦須和蝦尖,用剪刀剪掉蝦足,用刀將對蝦背部片開去除蝦的泥腸(也可以使蝦更加入味);
2、炒鍋燒熱加入花生油,下蔥、薑、蒜片爆香;
3、將對蝦依次下入鍋中,大火煎炒至顏色變紅,並用鍋鏟輕輕壓製蝦腦,使蝦腦內的蝦膏慢慢流出,讓蝦膏和鍋內的油充分融合,油也會慢慢變成紅色;
4、將對蝦兩麵煎製變為金黃色,即可將醋、料酒、醬油、糖、加入其中慢慢烹製,是對蝦均勻地吸收滋味並翻身燒製,待湯汁濃稠吸附在對蝦身上即可出鍋裝盤。幸福小貼士:1、對蝦的背部開口不要太大,能去除蝦的泥腸即可。2、蔥薑蒜不要用高溫炒製,慢火煸出香味即可,負責影響色澤。3、煎蝦時一定要控製好火候,既要讓蝦的滋味析出,又不能把蝦皮煎糊。4、將蝦頭裏的蝦膏慢慢用鏟子壓出,可是一道技術活,一定要輕壓輕擠,還要保證蝦的完整性。5、醬油的加入既能提鮮味,又能加鹽味,所以就不需要加鹽和味精之之類的摻合了。
做法三
中國烹飪大師屈浩演示
亞洲大廚屈浩大師製作的傳統魯菜油燜大蝦,強調突出大蝦本身的鮮味,調味品隻有蔥薑絲、糖和少許芝麻油,一切有刺激性的調味(比如辣椒、蒜)都不能放。
鄂菜油燜大蝦
江漢的大蝦應該是屬於“螯蝦”,一種淡水蝦,和澳洲淡水龍蝦是親戚。
在六十年代初,江漢平原滅血吸蟲,引進這種蝦是為了消滅血吸蟲的寄宿體——釘螺,從天津一帶引進這種蝦,投放在江漢平原一帶的水域,這種蝦繁殖能力很強,吃蝦盛行大概是在上世紀的90年代中後期,那時隻吃“蝦球”,很少整隻吃,“五七油燜大蝦”的由來一般的說法是江漢油田五七鑽前“小李子油燜大蝦”最先做的,後來鑽前家屬區一帶的所有餐館都開始做這道菜,“五七油燜大蝦”由此得名並盛行至今。由於當地居民反映吃蝦嚴重擾民,由江漢油田管理局有關部門和五七地區幾家單位協調,在五七俱樂部後麵集中興建小吃一條街——“五七油燜大蝦美食城”。
傳統的油燜大蝦比潛江的“五七油燜大蝦”更偏重於健康和養身,經過幾年的沉澱,在營養健康和口味口感上達到極致,即保持了原料蝦的營養最小的流失水平,又在口味口感上適應眾口難調的食客。
由於“五七油悶大蝦‘口味偏重,放入的香辛料和中藥並不適合所有人體質,在江漢油田百姓中早已不用這種過時的做法,江漢油田老百姓家中的餐桌上,更多的是用蒜蓉、鵪鶉蛋或土豆、少量花椒和辣椒製作的口味輕,龍蝦香氣更純正的新式”油燜大蝦“,適應了當代人追求健康飲食的潮流。
油燜大蝦使用的主料是“螯蝦”。
中國大陸原有3種螯蝦,原產於東北寒溫帶區,隸蛄屬。華北華東於20世紀40年代引進了原產於北美的克氏原螯蝦,它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較強,分布範圍顯著擴大。80年代又從澳大利亞引進了澳螯蝦。淡水產的各種螯蝦許多種有經濟價值,可供食用。人工養殖發展很快。
菜品特色
菜品色澤棗紅亮麗,味香飄逸,鮮嫩微甜,油潤適口,是著名的美味佳肴。
做法一
食材準備
主料小龍蝦10個。
調料料酒25克,精鹽適量,白糖30克,味精5克,花生油100克,香油25克,大料2克,蔥段75克,薑片50克,清湯適量。
製作步驟
1、將小龍蝦衝洗,剪去蝦須、蝦腿,由頭部蝦槍處剪一小口,取出沙包,再將蝦背剪開,抽出沙腺。
2、炒勺上火,放入花生油,燒熱,投入大料、蔥段、薑片煸炒,放入大蝦煸炒出蝦油,烹入料酒,加入精鹽、白糖、清湯燒開,蓋上蓋,用微火燜烤透,再將勺移正火,收汁微濃時放入味精,淋入香油即成。
注意事項
初加工時,對活鮮大蝦必須進行認真擇洗一定要除去沙腺和頭部的沙包;燜的時間要嚴加控製;至蝦段成熟、入味即可。
做法二
食材準備
小龍蝦....500克、精鹽....1.5克、青蒜.....5克、味精.....2克、雞湯....100克、白糖.....20克、蔥末....7.5克、熟豬油....50克、薑末....7.5克、芝麻油....30克、紹酒.....15克
製作步驟
1.將新鮮對蝦用涼水洗淨,剪去蝦腿、蝦須和蝦尾,由頭部開一個小口取出沙包,再將蝦背劐開,抽出沙線,切成3段(小蝦可切成2段)。青蒜去根洗淨消毒,切成3.3厘米長的段。
2.將熟豬油倒入炒鍋內,置於旺火上燒到五六成熱,下入薑末、蔥末和對蝦段,煸炒幾下,加入紹酒、精鹽、白糖、雞湯、芝麻油、味精。待湯燒開後,蓋上蓋,移到微火上燜約5分鍾,再改用旺火燜,當湯汁已濃時,撒上青蒜段即成。
注意事項
1.大蝦下勺,用勺顛炒數下,然後用手勺輕按蝦頭,擠出蝦腦,成菜始紅潤油亮。
2.掌握火候,熟透為止,不可燜得時間過長,防止蝦肉質柴湯老。
做法三
油燜大蝦材料
小龍蝦1500克左右(3口之家的量);大蒜頭(這個用量比較大,最好用獨蒜,3斤的蝦配10顆左右,每顆一切為四);各種香料——主要是八角(大料)、小茴香、桂皮、白蔻、丁香、香葉等;生薑和大蔥。3斤蝦生薑需要約1兩,切大塊或厚片。大蔥白2段,斜切改刀;辣椒。選用四川產燈籠椒比較好,用量依個人口味而定。花椒。宜選用四川大紅袍品種,味道上佳,用量依個人口味而定;其他佐料。啤酒(3斤蝦需2瓶啤酒)、白糖、白醋、老抽醬油、料酒、食用油、濃縮雞湯料。
營養價值
1.蝦營養豐富,且其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
3.蝦的通乳作用較強,並且富含磷、鈣、對小兒、孕婦尤有補益功效;
4.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蝦體內的蝦青素有助於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產生的“時差症”。
原料配比:大蝦15隻(約225克)、食鹽4克、醬油15克、細香蔥1棵、薑4片、料酒10克、香醋5克、澱粉2克、植物油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