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獨發於(jinjiāngwénxuéchéng|g|晉江文學城|),拒絕以任何形式轉載傳播。
以下內容均轉載至百度百科。
羅漢齋
羅漢齋最早記載於宋代朱彧的《萍洲可談》卷二裏,是指廣州商會為僧侶舉行的一段齋期,後來逐漸演變成一道漢族傳統素菜。[1]
羅漢齋亦名“羅漢菜”,原是佛門名齋。此菜取名自十八羅漢聚集一堂之義,是寺院風味之“全家福”,以十八種鮮香原料精心烹製而成,是素菜中之上品。
菜品曆史
羅漢齋源於南宋的《萍洲可談》卷二記載:“商人重番僧,雲度海危難禱之,則見於空中,無不獲濟,至廣州飯僧設供,謂之羅漢齋。”不知道這是不是對廣州“羅漢齋”的最早記載,但至少可以說明,羅漢齋原來應該不是指某一特定菜式,比如的廣東素菜“鼎湖上素”又稱“鼎湖羅漢齋”,可見,“羅漢齋”應該是對菇類、菌類混雜的菜式的一個通稱。所以民間對這道菜的理解,還是相當準確的,這種“隨緣”的態度,也和佛教的精神有相通之處。
“羅漢齋”由齋期變成菜譜,體現了佛教文化對民間飲食文化的影響。
所需食材
主料
香菇(80g)、口蘑(60g)、荷蘭豆(300g)、木耳(80g)、西芹(60g)、青筍(80g)、青椒(20g)。[3]
輔料
橄欖油適量、鹽適量、香油適量。[3]
製作方法
1、鍋中放入適量橄欖油。
2、油溫微熱時把西芹、木耳、青椒、青筍放入鍋中翻炒均勻。
3、把提前焯過水的香菇、口蘑和荷蘭豆放入鍋中中火翻炒。
4、翻炒均勻後,加入適量食鹽。
5、幹澱粉中加入水,均勻的撒入鍋中。
6、收汁後,淋入香油,盛盤即可。
菜品特色
羅漢齋以時令蔬菜、三菇(香菇、蘑菇、草菇)、六耳(銀耳、木耳、榆耳、黃耳、桂花耳、石耳)、豆製品、麵筋、瓜果等為原料,燒、煮、煨、燉而成,特點是爽滑軟爛、多香融合,具有鹹鮮、清香、淡雅的特色。
食用須知
營養價值
香菇: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菌類食物。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香菇多糖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還可促進t淋巴細胞的產生,並提高t淋巴細胞的殺傷活性;延緩衰老:香菇的水提取物對過氧化氫有清除作用,對體內的過氧化氫有一定的消除作用;防癌抗癌:香菇菌蓋部分含有雙鏈結構的核糖核酸,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具有抗癌作用的幹擾素;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香菇中含有嘌呤、膽堿、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質,能起到降血壓、降膽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預防動脈硬化、肝硬化等疾病。香菇還對糖尿病、肺結核、傳染性肝炎、神經炎等起治療作用,又可用於消化不良、便秘等。
猴頭菇:猴頭菇又叫猴頭、猴頭菌,因其外形酷似小猴子的頭而得名。猴頭菌是鮮美無比的山珍,菌肉鮮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葷”之稱,長期以來,人們把它同熊掌、海參、魚翅共同列為“四大名菜”,或把它與燕窩相提並論。它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民間諺語有“多食猴頭,返老還童”之說。
木耳:木耳中鐵的含量極為豐富,故常吃木耳能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木耳含有維生素k,能減少血液凝塊,預防血栓症的發生,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木耳中的膠質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係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它還有幫助消化纖維類物質功能,對無意中吃下的難以消化的頭發、穀殼、木渣、沙子、金屬屑等異物有溶解與烊化作用,因此,它是礦山、化工和紡織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它對膽結石、腎結石等內源性異物也有比較顯著的化解功能;木耳含有抗腫瘤活性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經常食用可防癌抗癌。[4]
食用禁忌
不要采摘野生蘑菇和發芽的豆類作為食材;過敏體質慎食。
基本分類
羅漢齋原為寺院菜,初時製作比較簡單,是將選用的原料合煮一鍋而食,後來因隆重佛事活動,為法師講經、沙彌受戒、居士拜佛等,常由法師、沙彌、居士出錢設齋供眾,製作逐漸豐盛講究,並根據出錢多少,分為千僧齋、上堂齋、吉祥齋或如意齋。此菜流傳至市肆素餐館後,又得到進一步改進和提高,並有上齋、下齋之分,也有上、中、下三齋之分,其用料因時因地而異。但一般不少於十餘種。製作方法也同中有異,但均具有鹹鮮、清香、淡雅的特色。
關東煮
關東煮,是一種源自日本關東地區的料理[1]。
關東煮,日語本名禦田,是一種源自日本關東地區的料理。通常材料包括雞蛋、蘿卜、土豆、海帶、蒟蒻、魚丸、竹輪(魚肉或豆的製品)等,將這些材料每一種都分別放在互不相通的鐵格子鍋(箱)裏,用海帶木魚花熬製的高湯小火慢煮,煮好後有人喜吃原味,有人愛蘸醬(芥末醬、辣椒醬)。
有說關東煮源自“味噌田樂”,那就是用水煮熟豆腐或者蒟蒻,再用味噌(麪豉)調味後進食。
關東各地製作關東煮的方法會有所不同。不過跟一般的鍋料理不同,關東煮製作簡便,材料可以隨時放進湯裏煮。因此冬天的時候,這種料理尤其受歡迎。在日本,關東煮可以在便利商店或者路邊攤買來吃。
在日本以外,關東煮在台灣也十分流行,在當地又被俗稱作黑輪(台羅拚音:oo-lián),這是台語中帶有齒音性質的邊音導致的類化。實際上,台灣的關東煮大部分已不是日本的原始口味,且在放置的材料上,也有相當地差異性。近幾年關東煮在中國大陸也比較風行,在路邊的便利店和飲食商業區內很容易就能買到,而口味與用料同樣與正宗的關東煮有較大變化。在中國大陸的羅森所賣的關東煮當中,最受歡迎的3種口味為貢丸、魚豆腐和蘭花豆腐幹。
菜品特色
材料a:貢丸3個魚丸3個生幹貝2個白蘿卜、紅蘿卜各半杯(切大塊)
材料b:蝦皮1/2大匙木魚花2大匙鹽1小匙
材料c:關東煮沾醬(製作方法見下)2大匙蔥末1大匙
關東煮沾醬:
【原料/調料】細味噌1大匙
甜辣醬1大匙
細砂糖1/2大匙
醬油2小匙
香油1小匙
水2大匙
【勾芡材料】
太□□1大匙
水1又1/2大匙
製作方法
做法一:
(1)先將紅、白蘿卜用水煮熟,撈起衝冷水後,瀝幹備用。
(2)將材料b煮開,再把材料a放入熬煮約10分鍾撈起。
(3)關東煮是把用竹簽串成的魚丸、肉丸在精心調製的高湯中煮過後,再放入湯杯中食用,把蔥末跟關東煮沾醬混合,食用時再沾取即可。有誘人的香味,口感別致細膩,食過後口齒生香、迴味綿長,品嚐一次欲罷不能。
包心魚丸、黃金墨魚丸、貢丸、北海香菇丸、腐皮墨魚卷、腐皮鮮蝦卷、海膽仙桃、海鮮濃湯包、日式野菜魚腐、深海鮑魚丸、五味章魚燒、五月花丸、蟹籽龍蝦球、蟹籽墨魚球、蟹籽沙拉蝦、蟹籽仙桃、蟹籽魚包蛋、鱈魚菠菜丸、鱈魚海蝦球、鱈魚芝士包、瑤柱海參包、野菜丸天、燒一香、蟹肉鉗、鱈魚卷、黃金球、魚丸、蝦丸、牛肉丸、關東燒、昆布、香菇蟹黃丸芝麻味蝦球等幾十個品種,半成品在各地的冷凍品批發市場都可以買到!
做法二:[3]
用料1(煮物):海帶結,冬瓜,娃娃菜,凍豆腐,山藥,魔芋
用料2(湯底):
昆布2片(寬海帶)
蘋果半個
白蘿卜半根
胡蘿卜半根
香菇兩三朵
生抽1大匙
鹽1小匙
甜辣醬
步驟:
1.蘋果半個、昆布兩片泡發、白蘿卜半根胡蘿卜半根、香菇幾朵一起入鍋中加足量水小火慢燉2小時以上,然後加適量1小匙鹽1大匙生抽即成湯底
2.冬瓜去皮切塊,山藥切斷,娃娃菜海帶凍豆腐魔芋等喜歡的食材放入鍋中煮20分鍾,撈出裝碗加適量湯底,然後淋上甜辣醬(番茄醬加少許辣椒醬)即可。
注意事項
慢性及氣管炎、皮膚幹燥者、糖尿病患者適宜。
脾胃虛寒者、慢性胃炎患者不宜多食。
脾胃虛弱者忌食。
有皮膚病的病人少食。
紅斑狼瘡患者忌食。
皮膚瘙癢症和脾胃虛寒患者忌食。
以下內容均轉載至百度百科。
羅漢齋
羅漢齋最早記載於宋代朱彧的《萍洲可談》卷二裏,是指廣州商會為僧侶舉行的一段齋期,後來逐漸演變成一道漢族傳統素菜。[1]
羅漢齋亦名“羅漢菜”,原是佛門名齋。此菜取名自十八羅漢聚集一堂之義,是寺院風味之“全家福”,以十八種鮮香原料精心烹製而成,是素菜中之上品。
菜品曆史
羅漢齋源於南宋的《萍洲可談》卷二記載:“商人重番僧,雲度海危難禱之,則見於空中,無不獲濟,至廣州飯僧設供,謂之羅漢齋。”不知道這是不是對廣州“羅漢齋”的最早記載,但至少可以說明,羅漢齋原來應該不是指某一特定菜式,比如的廣東素菜“鼎湖上素”又稱“鼎湖羅漢齋”,可見,“羅漢齋”應該是對菇類、菌類混雜的菜式的一個通稱。所以民間對這道菜的理解,還是相當準確的,這種“隨緣”的態度,也和佛教的精神有相通之處。
“羅漢齋”由齋期變成菜譜,體現了佛教文化對民間飲食文化的影響。
所需食材
主料
香菇(80g)、口蘑(60g)、荷蘭豆(300g)、木耳(80g)、西芹(60g)、青筍(80g)、青椒(20g)。[3]
輔料
橄欖油適量、鹽適量、香油適量。[3]
製作方法
1、鍋中放入適量橄欖油。
2、油溫微熱時把西芹、木耳、青椒、青筍放入鍋中翻炒均勻。
3、把提前焯過水的香菇、口蘑和荷蘭豆放入鍋中中火翻炒。
4、翻炒均勻後,加入適量食鹽。
5、幹澱粉中加入水,均勻的撒入鍋中。
6、收汁後,淋入香油,盛盤即可。
菜品特色
羅漢齋以時令蔬菜、三菇(香菇、蘑菇、草菇)、六耳(銀耳、木耳、榆耳、黃耳、桂花耳、石耳)、豆製品、麵筋、瓜果等為原料,燒、煮、煨、燉而成,特點是爽滑軟爛、多香融合,具有鹹鮮、清香、淡雅的特色。
食用須知
營養價值
香菇: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菌類食物。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香菇多糖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還可促進t淋巴細胞的產生,並提高t淋巴細胞的殺傷活性;延緩衰老:香菇的水提取物對過氧化氫有清除作用,對體內的過氧化氫有一定的消除作用;防癌抗癌:香菇菌蓋部分含有雙鏈結構的核糖核酸,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具有抗癌作用的幹擾素;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香菇中含有嘌呤、膽堿、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質,能起到降血壓、降膽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預防動脈硬化、肝硬化等疾病。香菇還對糖尿病、肺結核、傳染性肝炎、神經炎等起治療作用,又可用於消化不良、便秘等。
猴頭菇:猴頭菇又叫猴頭、猴頭菌,因其外形酷似小猴子的頭而得名。猴頭菌是鮮美無比的山珍,菌肉鮮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葷”之稱,長期以來,人們把它同熊掌、海參、魚翅共同列為“四大名菜”,或把它與燕窩相提並論。它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民間諺語有“多食猴頭,返老還童”之說。
木耳:木耳中鐵的含量極為豐富,故常吃木耳能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木耳含有維生素k,能減少血液凝塊,預防血栓症的發生,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木耳中的膠質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係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它還有幫助消化纖維類物質功能,對無意中吃下的難以消化的頭發、穀殼、木渣、沙子、金屬屑等異物有溶解與烊化作用,因此,它是礦山、化工和紡織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它對膽結石、腎結石等內源性異物也有比較顯著的化解功能;木耳含有抗腫瘤活性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經常食用可防癌抗癌。[4]
食用禁忌
不要采摘野生蘑菇和發芽的豆類作為食材;過敏體質慎食。
基本分類
羅漢齋原為寺院菜,初時製作比較簡單,是將選用的原料合煮一鍋而食,後來因隆重佛事活動,為法師講經、沙彌受戒、居士拜佛等,常由法師、沙彌、居士出錢設齋供眾,製作逐漸豐盛講究,並根據出錢多少,分為千僧齋、上堂齋、吉祥齋或如意齋。此菜流傳至市肆素餐館後,又得到進一步改進和提高,並有上齋、下齋之分,也有上、中、下三齋之分,其用料因時因地而異。但一般不少於十餘種。製作方法也同中有異,但均具有鹹鮮、清香、淡雅的特色。
關東煮
關東煮,是一種源自日本關東地區的料理[1]。
關東煮,日語本名禦田,是一種源自日本關東地區的料理。通常材料包括雞蛋、蘿卜、土豆、海帶、蒟蒻、魚丸、竹輪(魚肉或豆的製品)等,將這些材料每一種都分別放在互不相通的鐵格子鍋(箱)裏,用海帶木魚花熬製的高湯小火慢煮,煮好後有人喜吃原味,有人愛蘸醬(芥末醬、辣椒醬)。
有說關東煮源自“味噌田樂”,那就是用水煮熟豆腐或者蒟蒻,再用味噌(麪豉)調味後進食。
關東各地製作關東煮的方法會有所不同。不過跟一般的鍋料理不同,關東煮製作簡便,材料可以隨時放進湯裏煮。因此冬天的時候,這種料理尤其受歡迎。在日本,關東煮可以在便利商店或者路邊攤買來吃。
在日本以外,關東煮在台灣也十分流行,在當地又被俗稱作黑輪(台羅拚音:oo-lián),這是台語中帶有齒音性質的邊音導致的類化。實際上,台灣的關東煮大部分已不是日本的原始口味,且在放置的材料上,也有相當地差異性。近幾年關東煮在中國大陸也比較風行,在路邊的便利店和飲食商業區內很容易就能買到,而口味與用料同樣與正宗的關東煮有較大變化。在中國大陸的羅森所賣的關東煮當中,最受歡迎的3種口味為貢丸、魚豆腐和蘭花豆腐幹。
菜品特色
材料a:貢丸3個魚丸3個生幹貝2個白蘿卜、紅蘿卜各半杯(切大塊)
材料b:蝦皮1/2大匙木魚花2大匙鹽1小匙
材料c:關東煮沾醬(製作方法見下)2大匙蔥末1大匙
關東煮沾醬:
【原料/調料】細味噌1大匙
甜辣醬1大匙
細砂糖1/2大匙
醬油2小匙
香油1小匙
水2大匙
【勾芡材料】
太□□1大匙
水1又1/2大匙
製作方法
做法一:
(1)先將紅、白蘿卜用水煮熟,撈起衝冷水後,瀝幹備用。
(2)將材料b煮開,再把材料a放入熬煮約10分鍾撈起。
(3)關東煮是把用竹簽串成的魚丸、肉丸在精心調製的高湯中煮過後,再放入湯杯中食用,把蔥末跟關東煮沾醬混合,食用時再沾取即可。有誘人的香味,口感別致細膩,食過後口齒生香、迴味綿長,品嚐一次欲罷不能。
包心魚丸、黃金墨魚丸、貢丸、北海香菇丸、腐皮墨魚卷、腐皮鮮蝦卷、海膽仙桃、海鮮濃湯包、日式野菜魚腐、深海鮑魚丸、五味章魚燒、五月花丸、蟹籽龍蝦球、蟹籽墨魚球、蟹籽沙拉蝦、蟹籽仙桃、蟹籽魚包蛋、鱈魚菠菜丸、鱈魚海蝦球、鱈魚芝士包、瑤柱海參包、野菜丸天、燒一香、蟹肉鉗、鱈魚卷、黃金球、魚丸、蝦丸、牛肉丸、關東燒、昆布、香菇蟹黃丸芝麻味蝦球等幾十個品種,半成品在各地的冷凍品批發市場都可以買到!
做法二:[3]
用料1(煮物):海帶結,冬瓜,娃娃菜,凍豆腐,山藥,魔芋
用料2(湯底):
昆布2片(寬海帶)
蘋果半個
白蘿卜半根
胡蘿卜半根
香菇兩三朵
生抽1大匙
鹽1小匙
甜辣醬
步驟:
1.蘋果半個、昆布兩片泡發、白蘿卜半根胡蘿卜半根、香菇幾朵一起入鍋中加足量水小火慢燉2小時以上,然後加適量1小匙鹽1大匙生抽即成湯底
2.冬瓜去皮切塊,山藥切斷,娃娃菜海帶凍豆腐魔芋等喜歡的食材放入鍋中煮20分鍾,撈出裝碗加適量湯底,然後淋上甜辣醬(番茄醬加少許辣椒醬)即可。
注意事項
慢性及氣管炎、皮膚幹燥者、糖尿病患者適宜。
脾胃虛寒者、慢性胃炎患者不宜多食。
脾胃虛弱者忌食。
有皮膚病的病人少食。
紅斑狼瘡患者忌食。
皮膚瘙癢症和脾胃虛寒患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