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般說了,齊四海也不好再做言語。斂聲凝視她背影,齊四海終究還是沒追上去。
容洛近日來對他格外寬待,縱然他一次次拒絕她招攬,她也未曾生過一次諸如惱怒的情緒來。既為他提供衣食馬匹與刀劍,又不曾攔阻他在公主府或長安內行動。連他要離開,她也隻是好聲好氣的挽留。“禮賢下士”四字,可謂做得是萬分的仁至義盡。而這樣的厚待在他接觸過的一眾人裏,他也是第一次得見。
“先生莫要擔心。”目視容洛,何姑姑站在他身旁,“那些人大約與府中的是同一撥人。那些人不敢傷殿下,這幾人更加不敢。先生若是擔心,還請與奴婢一同看著殿下。也莫要動手。那些人如出了差錯,於殿下而言是非常大的麻煩。”
齊四海在公主府內住的半個多月,也不是不了解府中情況。在他看來,皇長女容洛與皇室似乎有什麽不可告人的齟齬。這些居於導致她與皇室的針鋒相對,亦導致了府中探子數十——那些探子從未對容洛下手,想來是他們的主子在忌諱這容洛。或是說,在恐懼容洛身後的謝家。
朝廷裏的事情齊四海並無興趣。否則一早就會問清容洛一切。沉一沉首,齊四海望向那人群中的諸人。將視線收迴,跟著何姑姑一同進入店中。
在店中看過許多飛禽走獸,容洛到底也再買些什麽。倒是寧杏顏取了一隻鷹隼,聽聞是塞野外的蒼鷹。蒼鷹是性子猛烈的飛禽,從不肯屈居人下,遑論被人飼養。據店家胡人說,寧杏顏買下的蒼鷹還是馴獸師從母鷹巢中先偷來蛋,再親自孵化馴養,這才去了性子裏的剛烈,肯受人差遣。要不換了別的成年蒼鷹,被人擒住關於牢籠,必定會在籠中自己拔去所有羽毛與利爪,而後自殺。
這話令寧杏顏格外唏噓。大宣勳貴好狩獵,寧杏顏又是將門出身,對此事尤其愛好,光是輔佐狩獵的白鶻,她家中就有三隻。如今在此處見到了爪尖嘴利的蒼鷹,格外喜愛,沒多甚了解就是買了下來。再聽店家一番說道,對這蒼鷹就特別的珍惜起來。
將它足上鏈條繞在指間。寧杏顏抬臂讓蒼鷹站立其上。見容洛注視多時,揚臂靠過去,笑道:“你應當喜歡?”
從冪籬下探出手,指間一一撫弄過蒼鷹頸間雪白的羽毛。容洛與蒼鷹鋒利的雙瞳相對,目光滑到它光亮的利爪尖端,沉聲道:“若它真是蒼鷹,如何都不會因嗣育養出溫和順從的性子。”
聞言,波斯店家動作一頓。抬眼看向容洛,他將銀錢交給下從,未做言語,轉去招待南陽王。
學武的人總是比較機警。店家的異樣盡數落在寧杏顏眼中。靜默片刻,寧杏顏抬起蒼鷹一隻利爪。嫩黃的足,甲尖裏卻含著一點紅鏽顏色。見此,寧杏顏蹙眉,看向容洛。
“蒼鷹食生肉。”這般的模樣,一瞧就知她是在懷疑蒼鷹傷人。臻首搖動,容洛迴想前世平朝慧所豢養的數隻蒼鷹,輕聲:“這店家應當是定了時辰拔除蒼鷹的利爪。如此鷹隼不能反抗,亦會在巨大的折磨下暫且乖順。你養著是好,平日用細鐵圈子束了利喙,再多多小心就是。”
容洛所言寧杏顏自然聽得進去。將手臂抬到身前,寧杏顏用手自鷹頭撫摸下背,沉默少許。她道:“改日我就將它放了。束著有損威性。瞧著不快活。”
見她如此果斷,毫不吝惜方才花出去的銀錢。容洛看容明轅與南陽王已經興致缺缺,與一眾人行上長街。待得遠離店鋪一些距離。容洛方才牽過寧杏顏,看著她不舍的雙眼,淺笑道:“這隻並非蒼鷹,你無需放了,養著就是。”
寧杏顏登時怔愣。望向容洛,她未得言語,便見容洛撥開紗幔,下頷微揚:“這是海東青。”
海東青是契丹神鳥。按契丹人所言,海東青是萬鷹之神,幾十萬隻神鷹裏或許也不曾得出一隻海東青,因而尤實珍貴。契丹人亦將之封為族裔圖騰。寧杏顏父母曾鎮壓完顏部落,兄長從前也曾擊退契丹五國的軍隊,所得戰利品眾。雖未得見過海東青,但她也知曉這樣的飛禽有多麽珍貴。
一時手忙腳亂。寧杏顏看了肩上鷹隼片刻,懷疑地迴首看向容洛:“書上說海東青身大,翼長,喙彎而我硬,這一隻無論如何也不像……”
“書上說的是已足年歲的海東青,這隻年幼,自然不像。”笑視寧杏顏一眼,容洛落下冪籬,“海東青可馴養,捕獵亦是好手。你若仔細養著,將來隨你東征西戰亦說不準。且這海東青受盡那店家磨難,一朝遇見你這般愛鷹的,大約會萬分聽從你指示。你無需再棄它,可是寬心了?”
容洛兩番說辭,寧杏顏一悲一喜,聽得糊塗路,“那方才在店中?”
“起初是認錯。後來是想波斯胡人不認鷹類,估計也認得‘海東青’三字。怕說漏店家曉得,來同你撒潑打渾。”撫平披帛。容洛看著停步在寺廟前的容明轅二人,與寧杏顏挪揶,“那般你便買不起‘神鳥’了。”
寧杏顏喜好強大的飛禽。前世饒是平朝慧處處收集鷹隼與她比較,也不曾有過一隻能與寧杏顏所養的白鶻相較。而方才那位波斯胡人她前世也曾接觸過,是位精明的商人。假使被他知曉那隻鷹隼是海東青,定然會獅子大開口。寧杏顏厭惡嘴臉醜陋的奸商,也不喜胡人,一旦引發爭執,她必要出麵——那胡商若得知她麵目,定將她作為招牌攬客。
士農工商,商為賤。即使她不計較,皇帝也會以此為難她。她如今受製皇帝,不願增添負擔。那胡商是潑皮無賴,到底方才她言語時他未得出聲,現下她們出了店門,身份便不再是客人。他們也不能再做任何。
“今日廟中濟民。一同入內求簽上香如何?”與容明轅敘話一陣。南陽王側身來求詢容洛意見,“我想求支簽讓主持解算。如是你們不去,寺廟後山景致不錯,你們可以一道觀賞,待一切事了,我再去尋你們。”
容洛對求簽卜卦從無興趣。南疆風氣彪悍,對鬼神不是一味看重,容明轅受之影響,佛道都不甚有感情。寧杏顏則是將門世家,刀光血影,自認一身戾氣,與神佛無緣。如此,就隻留了一個南陽王。
雖然無奈。南陽王也不能作何。與容洛幾人叮囑一應事宜,他折身入廟。容洛則領著一幹人繞過寺廟,前往佛寺後山。
醋泉坊內山林矮。寺廟又修了入山的路,因而攀爬起來極其容易。穿過清幽綠林,眼前出現一汪碧泉與石階小路,青石板層層向上,石燈依靠小路兩旁。路盡,一座道觀時臥於山腰。
“醋泉坊還有道觀?”停步在小路當中。寧杏顏隔著山霧看向道觀,與何姑姑對視一眼。心內浮起許多傳說來:“莫不是入了哪家大仙的洞府吧?”
“二娘如此害怕,那大仙出來頭一個就吃了你。”遊山玩水總令心胸暢快。沒了外人在身邊,容明轅也不拘泥於禮數,當下開起玩笑來。同寧杏顏笑說一陣,他看向遠眺道觀的容洛。見她久無話語,不由疑問道:“阿姐似乎知曉這是哪家觀宇?”
將冪籬摘下,放入何姑姑手中。容洛眉目沉黑,語調凝肅,也不瞞他:“青雲觀。”
宮中人人皆知青雲觀是個什麽地方——厲美人厲西羅戕害皇嗣,在此祈福數年;五公主容笙服食曼陀羅,企圖謀殺妃子,自此封稱從安道人;皇後向淩竹,於皇長女容洛及笄禮上公然下毒,令容洛口鼻流血不止,全身紫斑。皇帝勒令其為容洛祈福二月。但因禦史台數度彈劾,祈福的期限一變再變,自此似乎已無期限,可向淩竹依舊不能迴宮。
陡然無了言語。山中鳥鳴聲一一傳遠,迴聲在山林裏縈繞不絕。旁下一隻山兔叼著細嫩的草葉撲騰雙足,不一時也無了蹤影。
容洛不知青雲觀在醋泉坊。此道觀是皇家供養,設置地點也因此格外隱秘。容洛無論前世今生,一次都未曾來過此處,若非方才瞧見道觀牌匾,她大約也隻當這是一間隱秘的觀宇。
及笄禮那日所發生的一切容明轅仍然牢記。驚異地望著青雲觀許久,他伸手拉過容洛,立即就要拽著她往山下行去。但走了兩步,容洛手腕上卻多了不少力道,生生令他止步在當場。
“向淩竹是有意引我前來。”發中銀櫛光芒清冷。容洛雙目注視著一位年輕的女道士步下石階,將手腕抽出容明轅掌心,“我也有心見一見她。不必走。”
她泰然處之。容明轅卻十分不解。心急地擰眉,他看著容洛迎向那位女道士,滿目焦躁:“如今身旁一位侍衛也無,那毒婦又吃人……阿姐!”
“你攔不住明崇。”不愉抿唇。寧杏顏揚臂,阻攔他前行,“向氏如今窮途末路,不敢來害她。你如今什麽都辦不成,還請一旁看著便是。莫要打破明崇籌謀。”
寧杏顏言辭冰冷。容明轅憂心容洛,內中稍許透露的異樣他一分也未曾聽出來。注視寧杏顏須臾,他心內思索清楚利弊,也不再鬧騰。
一路到了容洛眼前。女道士同容洛福身。禮數流利,看樣子是穿了道袍的侍婢,而非真正的女道人。
注視施著脂粉的麵貌。下一刻,女道士印證容洛所言。
斂袖佇立。女道士眉眼溫和的低首,指示容洛與她一道前行:“娘娘已等候大殿下多時。請隨奴婢來。”
.
囑咐何姑姑看顧容明轅。容洛與女道士登上道觀。石板鋪地,鞋履不沾泥土,路途是為輕快。
道觀中極其清淨。除了應有的十來位女道人,以及幾位受了罪責的妃子公主,這處也再無別人。步入廂房,身後門扉合攏,窗欞間投下光輝。向淩竹坐於蒲團之上,一身深藍的道袍。烏發裁去一半,垂在頸後。她麵無脂粉,此時手握一卷書文,正在覽閱。見容洛入內,她抬首看過來,目光內空空,又好似利欲滿溢。
與她相視。容洛端量她良久,輕笑道:“娘娘近來可好?”
這話多少有些輕哂。向淩竹是大宣皇後,未曾被廢,卻因容洛算計被是鎖在這小小道觀當中,無權在手,頭發被以贖罪之名裁去大多。祈福迴歸之事又因禦史台彈劾一拖再拖。哪裏還稱得上一聲好?
然向淩竹顏色一絲未動。凝視容洛,她放下書卷。抬手示意容洛在另一個蒲團上坐下:“山路漫長,不如坐下歇息,本宮再與你敘話。”
她自然不可能耍什麽心思。她對容洛“下毒”一事已經傳遍長安,假使容洛於青雲觀中出事,她這個皇後的名頭就再也保不下來。如此得不償失的事情,她便是瘋癲了,也不可能會去做。
容洛也不怕。向淩竹所想,亦是她所料到的。向氏如今岌岌可危,名錄又在謝家手中。向淩竹再丟了皇後身份,向氏萬一如何,都將一蹶不振。
看容洛跪坐於蒲團。向淩竹讓伺候的女道人下去沏茶。複挺直脊背,開門見山:“本宮已知吳海蓬投靠謝家,亦知曉他將第二份名錄交托到了謝家的手裏。”
“名錄涉及廣大。向氏本可將吳海蓬除之後快。”她直言不諱。容洛也從未對她偽裝自己麵目。神色懨懨的順去裙袂褶皺,容洛語氣格外輕漫,“向氏如今局麵,無非是你一手促成。”
“此事終究過去,本宮也不能再做何打算。無需再談。”帶刺言辭落入耳中,心中猶似千萬根針反複紮下。引得眉心幾不可見的一緊,又緩緩鬆開。向淩竹斂袖於膝上。看向容洛,字字沉穩:“今日本宮在此等候,便是想求你放向氏一條生路——如是你可應承。向氏願把在長安及崇州、揚州、荊州、襄州一應三十個州府的田地錢財盡數送於謝家,並舉族投誠謝家,生生世世為謝家仆臣。縱是要向氏更姓為謝,向氏也全然甘願。”
容洛近日來對他格外寬待,縱然他一次次拒絕她招攬,她也未曾生過一次諸如惱怒的情緒來。既為他提供衣食馬匹與刀劍,又不曾攔阻他在公主府或長安內行動。連他要離開,她也隻是好聲好氣的挽留。“禮賢下士”四字,可謂做得是萬分的仁至義盡。而這樣的厚待在他接觸過的一眾人裏,他也是第一次得見。
“先生莫要擔心。”目視容洛,何姑姑站在他身旁,“那些人大約與府中的是同一撥人。那些人不敢傷殿下,這幾人更加不敢。先生若是擔心,還請與奴婢一同看著殿下。也莫要動手。那些人如出了差錯,於殿下而言是非常大的麻煩。”
齊四海在公主府內住的半個多月,也不是不了解府中情況。在他看來,皇長女容洛與皇室似乎有什麽不可告人的齟齬。這些居於導致她與皇室的針鋒相對,亦導致了府中探子數十——那些探子從未對容洛下手,想來是他們的主子在忌諱這容洛。或是說,在恐懼容洛身後的謝家。
朝廷裏的事情齊四海並無興趣。否則一早就會問清容洛一切。沉一沉首,齊四海望向那人群中的諸人。將視線收迴,跟著何姑姑一同進入店中。
在店中看過許多飛禽走獸,容洛到底也再買些什麽。倒是寧杏顏取了一隻鷹隼,聽聞是塞野外的蒼鷹。蒼鷹是性子猛烈的飛禽,從不肯屈居人下,遑論被人飼養。據店家胡人說,寧杏顏買下的蒼鷹還是馴獸師從母鷹巢中先偷來蛋,再親自孵化馴養,這才去了性子裏的剛烈,肯受人差遣。要不換了別的成年蒼鷹,被人擒住關於牢籠,必定會在籠中自己拔去所有羽毛與利爪,而後自殺。
這話令寧杏顏格外唏噓。大宣勳貴好狩獵,寧杏顏又是將門出身,對此事尤其愛好,光是輔佐狩獵的白鶻,她家中就有三隻。如今在此處見到了爪尖嘴利的蒼鷹,格外喜愛,沒多甚了解就是買了下來。再聽店家一番說道,對這蒼鷹就特別的珍惜起來。
將它足上鏈條繞在指間。寧杏顏抬臂讓蒼鷹站立其上。見容洛注視多時,揚臂靠過去,笑道:“你應當喜歡?”
從冪籬下探出手,指間一一撫弄過蒼鷹頸間雪白的羽毛。容洛與蒼鷹鋒利的雙瞳相對,目光滑到它光亮的利爪尖端,沉聲道:“若它真是蒼鷹,如何都不會因嗣育養出溫和順從的性子。”
聞言,波斯店家動作一頓。抬眼看向容洛,他將銀錢交給下從,未做言語,轉去招待南陽王。
學武的人總是比較機警。店家的異樣盡數落在寧杏顏眼中。靜默片刻,寧杏顏抬起蒼鷹一隻利爪。嫩黃的足,甲尖裏卻含著一點紅鏽顏色。見此,寧杏顏蹙眉,看向容洛。
“蒼鷹食生肉。”這般的模樣,一瞧就知她是在懷疑蒼鷹傷人。臻首搖動,容洛迴想前世平朝慧所豢養的數隻蒼鷹,輕聲:“這店家應當是定了時辰拔除蒼鷹的利爪。如此鷹隼不能反抗,亦會在巨大的折磨下暫且乖順。你養著是好,平日用細鐵圈子束了利喙,再多多小心就是。”
容洛所言寧杏顏自然聽得進去。將手臂抬到身前,寧杏顏用手自鷹頭撫摸下背,沉默少許。她道:“改日我就將它放了。束著有損威性。瞧著不快活。”
見她如此果斷,毫不吝惜方才花出去的銀錢。容洛看容明轅與南陽王已經興致缺缺,與一眾人行上長街。待得遠離店鋪一些距離。容洛方才牽過寧杏顏,看著她不舍的雙眼,淺笑道:“這隻並非蒼鷹,你無需放了,養著就是。”
寧杏顏登時怔愣。望向容洛,她未得言語,便見容洛撥開紗幔,下頷微揚:“這是海東青。”
海東青是契丹神鳥。按契丹人所言,海東青是萬鷹之神,幾十萬隻神鷹裏或許也不曾得出一隻海東青,因而尤實珍貴。契丹人亦將之封為族裔圖騰。寧杏顏父母曾鎮壓完顏部落,兄長從前也曾擊退契丹五國的軍隊,所得戰利品眾。雖未得見過海東青,但她也知曉這樣的飛禽有多麽珍貴。
一時手忙腳亂。寧杏顏看了肩上鷹隼片刻,懷疑地迴首看向容洛:“書上說海東青身大,翼長,喙彎而我硬,這一隻無論如何也不像……”
“書上說的是已足年歲的海東青,這隻年幼,自然不像。”笑視寧杏顏一眼,容洛落下冪籬,“海東青可馴養,捕獵亦是好手。你若仔細養著,將來隨你東征西戰亦說不準。且這海東青受盡那店家磨難,一朝遇見你這般愛鷹的,大約會萬分聽從你指示。你無需再棄它,可是寬心了?”
容洛兩番說辭,寧杏顏一悲一喜,聽得糊塗路,“那方才在店中?”
“起初是認錯。後來是想波斯胡人不認鷹類,估計也認得‘海東青’三字。怕說漏店家曉得,來同你撒潑打渾。”撫平披帛。容洛看著停步在寺廟前的容明轅二人,與寧杏顏挪揶,“那般你便買不起‘神鳥’了。”
寧杏顏喜好強大的飛禽。前世饒是平朝慧處處收集鷹隼與她比較,也不曾有過一隻能與寧杏顏所養的白鶻相較。而方才那位波斯胡人她前世也曾接觸過,是位精明的商人。假使被他知曉那隻鷹隼是海東青,定然會獅子大開口。寧杏顏厭惡嘴臉醜陋的奸商,也不喜胡人,一旦引發爭執,她必要出麵——那胡商若得知她麵目,定將她作為招牌攬客。
士農工商,商為賤。即使她不計較,皇帝也會以此為難她。她如今受製皇帝,不願增添負擔。那胡商是潑皮無賴,到底方才她言語時他未得出聲,現下她們出了店門,身份便不再是客人。他們也不能再做任何。
“今日廟中濟民。一同入內求簽上香如何?”與容明轅敘話一陣。南陽王側身來求詢容洛意見,“我想求支簽讓主持解算。如是你們不去,寺廟後山景致不錯,你們可以一道觀賞,待一切事了,我再去尋你們。”
容洛對求簽卜卦從無興趣。南疆風氣彪悍,對鬼神不是一味看重,容明轅受之影響,佛道都不甚有感情。寧杏顏則是將門世家,刀光血影,自認一身戾氣,與神佛無緣。如此,就隻留了一個南陽王。
雖然無奈。南陽王也不能作何。與容洛幾人叮囑一應事宜,他折身入廟。容洛則領著一幹人繞過寺廟,前往佛寺後山。
醋泉坊內山林矮。寺廟又修了入山的路,因而攀爬起來極其容易。穿過清幽綠林,眼前出現一汪碧泉與石階小路,青石板層層向上,石燈依靠小路兩旁。路盡,一座道觀時臥於山腰。
“醋泉坊還有道觀?”停步在小路當中。寧杏顏隔著山霧看向道觀,與何姑姑對視一眼。心內浮起許多傳說來:“莫不是入了哪家大仙的洞府吧?”
“二娘如此害怕,那大仙出來頭一個就吃了你。”遊山玩水總令心胸暢快。沒了外人在身邊,容明轅也不拘泥於禮數,當下開起玩笑來。同寧杏顏笑說一陣,他看向遠眺道觀的容洛。見她久無話語,不由疑問道:“阿姐似乎知曉這是哪家觀宇?”
將冪籬摘下,放入何姑姑手中。容洛眉目沉黑,語調凝肅,也不瞞他:“青雲觀。”
宮中人人皆知青雲觀是個什麽地方——厲美人厲西羅戕害皇嗣,在此祈福數年;五公主容笙服食曼陀羅,企圖謀殺妃子,自此封稱從安道人;皇後向淩竹,於皇長女容洛及笄禮上公然下毒,令容洛口鼻流血不止,全身紫斑。皇帝勒令其為容洛祈福二月。但因禦史台數度彈劾,祈福的期限一變再變,自此似乎已無期限,可向淩竹依舊不能迴宮。
陡然無了言語。山中鳥鳴聲一一傳遠,迴聲在山林裏縈繞不絕。旁下一隻山兔叼著細嫩的草葉撲騰雙足,不一時也無了蹤影。
容洛不知青雲觀在醋泉坊。此道觀是皇家供養,設置地點也因此格外隱秘。容洛無論前世今生,一次都未曾來過此處,若非方才瞧見道觀牌匾,她大約也隻當這是一間隱秘的觀宇。
及笄禮那日所發生的一切容明轅仍然牢記。驚異地望著青雲觀許久,他伸手拉過容洛,立即就要拽著她往山下行去。但走了兩步,容洛手腕上卻多了不少力道,生生令他止步在當場。
“向淩竹是有意引我前來。”發中銀櫛光芒清冷。容洛雙目注視著一位年輕的女道士步下石階,將手腕抽出容明轅掌心,“我也有心見一見她。不必走。”
她泰然處之。容明轅卻十分不解。心急地擰眉,他看著容洛迎向那位女道士,滿目焦躁:“如今身旁一位侍衛也無,那毒婦又吃人……阿姐!”
“你攔不住明崇。”不愉抿唇。寧杏顏揚臂,阻攔他前行,“向氏如今窮途末路,不敢來害她。你如今什麽都辦不成,還請一旁看著便是。莫要打破明崇籌謀。”
寧杏顏言辭冰冷。容明轅憂心容洛,內中稍許透露的異樣他一分也未曾聽出來。注視寧杏顏須臾,他心內思索清楚利弊,也不再鬧騰。
一路到了容洛眼前。女道士同容洛福身。禮數流利,看樣子是穿了道袍的侍婢,而非真正的女道人。
注視施著脂粉的麵貌。下一刻,女道士印證容洛所言。
斂袖佇立。女道士眉眼溫和的低首,指示容洛與她一道前行:“娘娘已等候大殿下多時。請隨奴婢來。”
.
囑咐何姑姑看顧容明轅。容洛與女道士登上道觀。石板鋪地,鞋履不沾泥土,路途是為輕快。
道觀中極其清淨。除了應有的十來位女道人,以及幾位受了罪責的妃子公主,這處也再無別人。步入廂房,身後門扉合攏,窗欞間投下光輝。向淩竹坐於蒲團之上,一身深藍的道袍。烏發裁去一半,垂在頸後。她麵無脂粉,此時手握一卷書文,正在覽閱。見容洛入內,她抬首看過來,目光內空空,又好似利欲滿溢。
與她相視。容洛端量她良久,輕笑道:“娘娘近來可好?”
這話多少有些輕哂。向淩竹是大宣皇後,未曾被廢,卻因容洛算計被是鎖在這小小道觀當中,無權在手,頭發被以贖罪之名裁去大多。祈福迴歸之事又因禦史台彈劾一拖再拖。哪裏還稱得上一聲好?
然向淩竹顏色一絲未動。凝視容洛,她放下書卷。抬手示意容洛在另一個蒲團上坐下:“山路漫長,不如坐下歇息,本宮再與你敘話。”
她自然不可能耍什麽心思。她對容洛“下毒”一事已經傳遍長安,假使容洛於青雲觀中出事,她這個皇後的名頭就再也保不下來。如此得不償失的事情,她便是瘋癲了,也不可能會去做。
容洛也不怕。向淩竹所想,亦是她所料到的。向氏如今岌岌可危,名錄又在謝家手中。向淩竹再丟了皇後身份,向氏萬一如何,都將一蹶不振。
看容洛跪坐於蒲團。向淩竹讓伺候的女道人下去沏茶。複挺直脊背,開門見山:“本宮已知吳海蓬投靠謝家,亦知曉他將第二份名錄交托到了謝家的手裏。”
“名錄涉及廣大。向氏本可將吳海蓬除之後快。”她直言不諱。容洛也從未對她偽裝自己麵目。神色懨懨的順去裙袂褶皺,容洛語氣格外輕漫,“向氏如今局麵,無非是你一手促成。”
“此事終究過去,本宮也不能再做何打算。無需再談。”帶刺言辭落入耳中,心中猶似千萬根針反複紮下。引得眉心幾不可見的一緊,又緩緩鬆開。向淩竹斂袖於膝上。看向容洛,字字沉穩:“今日本宮在此等候,便是想求你放向氏一條生路——如是你可應承。向氏願把在長安及崇州、揚州、荊州、襄州一應三十個州府的田地錢財盡數送於謝家,並舉族投誠謝家,生生世世為謝家仆臣。縱是要向氏更姓為謝,向氏也全然甘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