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獨發於123言情(jinjiāngwénxuéchéng|g|晉江文學城|),拒絕以任何形式的轉載。


    以下內容均轉載至百度百科。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英文名:fu)也稱為陳麻婆豆腐,是四川省地方傳統名菜之一。製作原料主要有豆腐、肉末、辣椒和花椒等。


    麻婆豆腐始創於清代同治年間,由成都萬福橋“陳興盛飯鋪”老板娘陳劉氏所創。因她臉上有幾顆麻子,故稱為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外觀色深紅亮,紅白綠相襯,豆腐形整不爛,吃起來具有麻、辣、燙、嫩、酥、香、鮮等風味,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點。


    曆史起源


    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萬福橋邊,有一家原名“陳興盛飯鋪”的店麵。店主陳春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板娘經營,女老板麵上微麻,人稱”陳麻婆”。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夫。陳氏對烹製豆腐有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製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她創製的燒豆腐,則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其飲食小店後來也以“陳麻婆豆腐店”為名。


    《錦城竹枝詞》、《芙蓉話舊錄》等書對陳麻婆創製麻婆豆腐的曆史均有記述。《錦城竹枝詞》雲:“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成都通覽》記載陳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為成都著名食品。


    流傳變化


    廣受歡迎,流傳各地,做法也有許多不同。最大的改變之一,是“陳興盛飯鋪”自己所調整,亦即將材料的牛肉改為豬肉,以便不吃牛肉的食客也能品嚐。該店後來又改迴用牛肉,但以豬肉為料的作法也已廣為各地廚師和食客接受;其次則是增加了豆瓣醬。


    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是菜油和黃牛肉。烹飪手法是先在鍋中將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後放一大把辣椒末,接著下牛肉,煮到幹酥爛時再下豆豉。之後放入豆腐,稍微加水並鏟幾下調勻,最後蓋上鍋蓋用小火將湯汁收幹,起鍋前再灑上花椒末。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製作麻婆豆腐時,油必用花生油,肉則不拘牛豬。肉炒熟後,加入豆瓣醬、豆豉、紅椒粉、醬油、鹽、糖,爆香後再加入豆腐片、高湯,滾煮後加入蔥、薑、蒜,以水調太□□勾芡,起鍋前加花椒粉和麻油。作料與程序已有若幹變化,口味強調麻、辣、燙、鹹。


    如今,麻婆豆腐遠渡重洋,在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安家落戶,從一味家常小菜一躍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國際名菜。


    菜品製作


    製作方法


    方法一


    食材


    豆腐(250克)、牛肉(75克)、蒜苗(1根)、豆豉(15克)、花椒粉(3克)、料酒(5克)、鹽(3克)、味精(2克)、豌豆澱粉(5克)、花生油(15克)、小蔥(5克)等。


    步驟


    1.將豆腐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放入加了少許鹽的沸水中氽一下,去除豆腥味,撈出用清水浸泡;豆豉等剁碎,蒜苗切段,薑切末;


    2.炒鍋燒熱,放油,放入牛肉餡炒散;待牛肉餡炒成金黃色,放入豆瓣醬同炒;放入豆豉、薑末、辣椒粉同炒至牛肉上色;


    3.下肉湯煮沸;放入豆腐煮3分鍾;加醬油、蒜苗段、糖,用鹽調味,再用濕澱粉勾芡;盛出後撒上花椒麵、蔥末即可。


    方法二


    豆腐(1盒)、肉末(1小碗)、豆瓣醬(1大勺)、花椒粒(1小把)、薑末(1小勺)、蒜末(1小勺)、彩椒粒(1大勺)、蔥花(1大勺)、花椒粉(1小勺)等。


    步驟


    1.炒鍋內倒適量油加熱,油燒熱後倒入肉末,炒散,脫生後盛出備用;


    2.炒鍋重新倒入油,加熱後將花椒粒、蒜末、生薑末倒入爆出香味;


    3.放入豆瓣醬炒出紅油後,放入彩椒粒炒勻,然後倒入切成塊的豆腐翻炒,燒約3分鍾;


    4.將之前炒好的肉末倒入鍋內,加味精翻炒數下,再淋入水澱粉勾芡,收汁後起鍋撒上蔥花和花椒粉即可。


    方法三


    豆腐(1盒)、牛肉餡(100克)、青蒜(50克)、豆瓣醬(40克)、辣椒麵(10克)、花椒麵(1.5克)、料酒(20克)、鹽(5克)、薑末(3克)、水澱粉(40克)、高湯(250克)等。


    步驟


    1.豆腐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鹽氽透,不能用沸水;


    2.青蒜洗淨,切1厘米長的段,豆瓣醬和豆豉剁碎;


    3.鍋入油至六成熱,放入牛肉餡煸幹水分後,加入料酒,再加入豆瓣醬炒出紅油;


    4.加入辣椒麵、薑末,豆豉炒香,倒入高湯、下豆腐,加醬油、鹽,用微火將豆腐燒透入味;


    5.湯略幹時,放入青蒜、水澱粉,收汁、盛盤、撒花椒粉即可。


    方法四


    食材


    豆腐(1塊)、肉餡(適量)、辣椒麵(10克)、花椒(10克)、蒜(10克)、香蔥(適量)、豆瓣醬(適量)、食用油(適量)、醬油(少許)、水澱粉(30克)、雞精(1克)、香油(幾滴)等。


    步驟


    1.將豆腐切成小塊、蒜切末、香蔥切碎、豆瓣醬剁碎備用;


    2.把花椒放到鍋中小火煸炒至熟;


    3.將熟花椒放到搗蒜器中搗成碎麵備用;


    4.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水開後放入豆腐焯一分鍾,然後撈出備用;


    5.鍋中加適量底油,然後放入肉餡,煸炒成熟;放入豆瓣醬和辣椒麵煸炒出紅油,然後再放入蒜末煸炒出香味;


    6.加適量熱水煮開;


    7.把豆腐放入鍋中大火燒開,然後加少許醬油;


    8.把花椒麵放入鍋中;


    9.將水澱粉放入鍋中,大火燒開;然後加少許雞精、香油,翻拌勻均即可出鍋。[4]


    做法竅門


    1.豆腐切塊後,用沸騰的淡鹽水焯水,可以去除豆腐澀味,保持豆腐口感細嫩,且不易碎;如用開水煮過,會韌勁過大、口感不好;


    2.豆瓣醬裏的豆瓣最好能先切細;


    3.肉末抄前,最好用料酒、食鹽醃漬20分鍾;


    4.花椒先用鍋炒香,碾碎,最後趁熱撒在豆腐上,這樣更能提升香熱麻辣的口感;


    5.豆腐要嫩又不易碎,以南豆腐做麻婆豆腐為佳。


    菜品特色


    麻婆豆腐的特色在於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八字,也稱之為八字箴言。


    麻:指豆腐在起鍋時,要灑上適量的花椒末。花椒最好用漢源貢椒,麻味純正,沁人心脾。如若別地花椒,麻味卡喉,令人氣緊。


    辣:選用龍潭寺大紅袍油椒製作豆瓣,剁細煉熟,加以少量熟油、海椒烹膾豆腐,又辣又香。[5]


    燙:豆腐的特質保持了整道菜出鍋後的溫度,不容易冷卻。每下一次筷子,吃到的都是剛出爐的味道。


    香:起鍋立即上桌,聞不到製豆腐的石膏味,可冷浸豆腐的水鏽味,也沒有各色佐料原有的難聞氣味,隻有勾起食欲的香味。


    酥:煉好的肉餡子,色澤金黃,紅酥不板,一顆顆,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


    嫩:豆腐下鍋,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有楞有角,一撚即碎,故多用小勺舀食。


    鮮:麻婆豆腐的原料,俱皆新鮮,鮮嫩翠綠,紅白相宜,色味俱鮮,無可挑剔。


    活:指麻婆豆腐店的一項絕技:豆腐上桌,寸把長的蒜苗,在碗內根根直立,翠綠湛蘭,油澤甚豔,仿佛剛從畦地采摘切碎,活靈活現,但夾之入口,俱皆熟透,毫無生澀味道。


    食用功效


    1.此菜富含動植物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具有溫中益氣、補中生津、解毒潤燥、補精添髓的功效。


    2.此菜夏天食用能生津止渴、健脾,有利健身防病。麻婆豆腐也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症及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佳肴。


    3.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解毒化濕,更適於熱生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後調養者食用。


    4.此菜富含動植物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具有溫中益氣、補中生津、解毒潤燥、補精添髓的功效。


    5.豆腐和魚同食,能夠更好的吸收魚中的動物蛋白。


    搭配禁忌


    1.豆腐與茭白;不宜與茭白同吃,同吃易形成結石。


    2.豆腐與蜂蜜;蜂蜜與豆腐同食易腹瀉。


    3.豆腐與橘子;嚴禁與橘子同吃,否則易患甲狀腺腫。


    4.豆腐與羊肉;不可與羊肉同吃,同吃易發生黃疸和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症)。


    5.豆腐與菠菜;不可與菠菜同吃,兩者同吃有滑腸作用,易引起腹瀉。


    6豆腐與竹筍;不宜與竹筍同吃,同吃易生結石。


    7.豆腐與柿子;不能與柿子同吃,兩者相聚後會形成胃柿石,引起胃脹、胃痛、嘔吐,嚴重時可導致胃出血等,危及生命。


    8.豆腐與鯽魚;不可與鯽魚同吃,否則易引起水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公主(重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月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月悄並收藏長公主(重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