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獨發於123言情(jinjiāngwénxuéchéng|g|晉江文學城|),拒絕以任何形式的轉載。
以下內容均轉載至百度百科。
水煮魚(川菜)
水煮魚又稱江水煮江魚,是一道居住於巴蜀地區人們發明的一道菜,最早流行於四川地區(包括現重慶市)。看似原始的做法,實際做工考究--選新鮮生猛活魚,又充分發揮辣椒禦寒、益氣養血功效,烹調出來的肉質一點也不會變韌,口感滑嫩,油而不膩。既去除了魚的腥味,又保持了魚的鮮嫩。滿目的辣椒紅亮養眼,辣而不燥,麻而不苦。“麻上頭,辣過癮”,讓水煮魚在全國流行得一塌糊塗。
做法一
主料:草魚一條、黃豆芽(約500克)
輔料:幹辣椒、花椒、薑、蒜、蔥、油、食鹽、味精、幹澱粉、料酒、豆瓣(或剁椒)、生蛋清、胡椒粉。
1.將魚殺好洗淨,剁下頭尾,片成魚片,並把剩下的魚排剁成幾塊。將魚片用少許鹽、料酒、生粉和一個蛋白抓勻,醃15分鍾(頭尾及魚排另裝盤,用同樣的方法醃製);
2.燒開一小鍋水,將豆芽洗淨後,放入開水中燙一下,撈入大盆中,按個人口味撒一點鹽,備用;
3.在幹淨的炒鍋中加平常炒菜三倍的油,油熱後,放入三大匙豆瓣(或剁椒)爆香,加薑、蒜、蔥、花椒粒、辣椒粉及幹紅辣椒中小火煸炒。出味後加入頭尾及魚排,轉大火,翻勻,加料酒和醬油、胡椒粉、白糖適量,繼續翻炒片刻後,加一些熱水,同時放鹽和味精調味。待水開,保持大火,一片片將魚片放入,用筷子撥散,3~5分鍾即可關火。把煮好的魚及全部湯汁倒入剛才盛豆芽的大盆中;
4.另取一幹淨鍋,倒入半斤油(具體油量要看準備的容器大小,以倒入大盆中時,把魚和豆芽全部淹沒為準,可以目測一下)。待油熱後,關火先晾一下。然後加入多多花椒及幹辣椒,用小火慢慢炒出花椒和辣椒的香味。注意火不可太大,以免炒糊;
5.辣椒顏色快變時,立即關火,把鍋中的油及花椒辣椒一起倒入盛魚的大盆中。
做法二
1.將魚頭剁下,並從中分兩半;
2.將魚身平放用鋒利的刀平著將兩大片魚肉和魚排分開;
3.繼續將兩大片魚肉片成適量的魚片;
4.將魚排分為三四段與魚頭放一起備用;
5.將魚片內放一個蛋清,少許鹽,幹澱粉和料酒,拌勻;
6.將一小碗色拉油,所有花椒和辣椒倒入鍋內,用小火慢炸;
7.在辣椒變色後,用鏟子撈出一半的油和花椒辣椒,備用;
8.將火開大,放入拍好的蒜瓣兒和薑片兒,出香味後,將魚頭魚排入鍋;
9.翻炒兩下,倒入料酒約一小碗,鹽半調羹,加沸水三四碗;
10.等魚頭湯沸騰出味,將魚片一片一片平放到出水滾的湯中;
11.魚片會熟的很快,出鍋前放入適量雞精,白胡椒粉和椒鹽粉;
12.盆中放著已焯好的黃豆芽;
13.將魚片一係列湯湯水水倒入此盆;
14.最後將那半碗撈出的辣椒和油倒在上麵。
做法三
1.將活魚剔除魚腹內髒和魚鱗,片成片,加細鹽味精拌勻,擱置半小時;
2.將薑切成大塊,蒜瓣拍散;
水煮魚
3.將食用油入鍋燒熱,關火,油中熱時加入紅辣椒、薑、蒜、花椒;
4.一盆加有數顆紅辣椒的清水燒開,加入豆芽,同時將魚片一片片夾入沸水中,魚片浮上水麵後關火,此時魚片細嫩;
5.將已做好的辣椒油再燒熱後倒入此盆中,一盆又香又辣又麻的水煮活魚就上桌了。
做法四
菜譜原料:
魚尾、花椒、紅椒、豆芽、粉絲
做法:
1.魚尾去鱗,剖成兩片,抽出骨頭待用,再將魚片切成薄片;
2.鍋內倒入適量的油,油溫不需要過高,將剛才剔下來的魚骨放入,兩麵都要煎透,煎完的魚骨放入鍋內燉一下做一份高湯;
3.魚片中灑入胡椒粉、鹽、生粉和黃酒並用手揉捏,使其更入味;
4.煮上一鍋水,開後將魚片倒入,稍稍翻幾下魚片發白就可以撈出,因為還要經過油燙所以不用擔心魚片不熟;
5.將粉絲放入魚湯內煮開,倒入清水和豆芽煮一會兒,好讓這些食材充分吸收魚的鮮味,將煮好的魚片、豆芽都倒入大盤子裏,再準備下步工作;
6.在鍋裏倒入油,油一定要多,且有一定油溫,將紅椒,花椒都入油炸一會兒,直到香味溢出,再澆到魚肉上即可。
做法五
材料如下:
原料:魚頭、豆腐、黃豆芽、薑、蒜、香菜、小蔥、幹辣椒、花椒、胡椒、郫縣豆瓣醬。
做法:
步驟1.魚頭切小塊洗淨,放入料酒、鹽、雞精、胡椒醃製10分鍾;
步驟2.豆腐切小塊備用,水燒開備用,黃豆芽燙熟鋪在盛菜的盆地部;
步驟3.油鍋燒熱,放入薑蒜爆香,放入花椒、幹辣椒炒出香味,放入郫縣豆瓣醬煸炒至出紅油;
步驟4.加入醃製好的魚塊,炒幾下放入燒開的水煮5分鍾,放入豆腐煮15分鍾後加入鹽調味,盛出。鋪上香菜小蔥;
步驟5.鍋裏再放入油,油燒熱,放入花椒辣椒,待炒出香味,澆在魚頭上即可。
做法六
主料:草魚
輔料:豆芽、豆瓣醬、辣椒、花椒、薑、蒜、八瓣、桂皮、胡椒粉、料酒、澱粉、鹽
1.準備原料。
2.片下魚肉,切成薄片。魚頭和魚排分裝備用。片魚的方法可以見這裏。
3.魚片用料酒、胡椒粉、半小勺鹽抓一下入味,再拌入澱粉備用。
4.豆芽放入加了鹽的熱水中,燙熟,鋪在盆底備用。
5.鍋中放入一勺底油燒熱,加入花椒、辣椒,離火燒入味。這樣不會把辣椒燒黑。
然後撈出一半的花椒、辣椒備用。
6.然後在鍋中,繼續加入郫縣豆瓣醬,把油燒成紅色。在燒出紅油的鍋中,加入薑末、蒜末、八角、桂皮,一起翻炒爆香。
7.在爆香的鍋中,加入魚頭、魚排,翻炒5分鍾。
8.然後加入3000ml的熱水、1勺鹽,大火燒開。
9.湯燒開後,繼續煮10分鍾,然後滑入碼好味的魚片。魚片入鍋後不要用筷子攪拌,否則魚肉容易變散。
10.再次沸騰後,維持火力2~3分鍾,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煮太久,否則魚肉會由嫩變硬。
11.把燒滾的魚湯,全部倒入已經碼好豆芽的盆中。
12.在鍋中,放入30克油,燒到冒煙。把第一次爆香盛出的辣椒花椒灑在魚湯的表麵上。把燒熱的油,迅速倒在盆中,聽到好聽的嗤嗤聲,美味無比的水煮魚湯就做好了。[2]
魚香肉絲
是一道特色傳統名菜,以魚香調味而得名。相傳靈感來自老菜泡椒肉絲,民國年間由四川籍廚師創製而成。[1]
主料為豬肉、黑木耳,輔料因做法而各異,但多為胡蘿卜、竹筍、辣椒等。豬肉選用三成肥、七成瘦的切絲滑炒,吃起來肉絲質地鮮嫩。
成菜色紅潤、肉嫩、質鮮、富魚香味。其魚香味並不來自魚,而是由泡紅辣椒、蔥、薑、蒜、糖、鹽、醬油等調味品調製而成。[2]
“魚香”與“餘香”諧音,另一種說法是“餘香肉絲”。餘香係列的川菜,最主要的輔料是四川辣豆瓣醬。主料配以四川辣豆瓣醬加上其他調料燒出來的菜肴,其味厚重悠長,餘味繚繞,迴味無窮,故稱餘香。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餐館菜單上書寫的有“餘香肉絲”菜名。
製作方法
做法1
食材:裏脊、冬筍、黑木耳、胡蘿卜、玉蘭片、蔥、蒜、薑、剁椒、肉湯(或水)。
製作:
1.將泡發的黑木耳切絲,玉蘭片切絲,豬瘦肉切絲,蔥薑蒜切末;
2.將肉絲用少許鹽、料酒和澱粉將肉絲稍醃,並將澱粉、鹽、白糖、醋、生抽、肉湯(或水)兌成調味汁;
3.熱鍋下冷油,油溫熱後,下肉絲迅速劃炒散開;
4.炒至肉色變白後用鏟子將肉絲撥在鍋邊(或盛出),底油加自製剁椒、蒜末、薑末炒香;
5.將肉絲翻炒均勻;
6.加入事先綽水後的胡蘿卜絲煸炒一分鍾左右;
7.然後下入玉蘭絲和黑木耳絲大火煸炒片刻;
8.倒入芡汁。待湯汁粘稠時加蔥花翻炒均勻即可。
做法2
食材:裏脊、青筍、黑木耳、胡椒粉、料酒、大蒜、生薑、大蔥、豆瓣、生抽、澱粉、雞蛋、花椒粒、辣
椒、水、鹽、白糖。
製作:
1.豬通脊切絲,用鹽、料酒、雞蛋清、澱粉醃製;
2.青筍切條,薑和蒜一比一切沫備用;
3.單獨切薑蒜沫、蔥花、幹辣椒、幹花椒備用;
4.在薑蒜沫裏加入米醋、白糖、生抽、澱粉、鹽;
5.用前麵準備好的蔥薑蒜幹辣椒幹花椒熗鍋,出香後小火倒入豆瓣,炒出紅油;
6.下入肉絲翻炒,直到肉絲完全變色;
7.肉絲全變色後,下入青筍和木耳,略微翻炒使調料均勻;
8.倒入魚香汁,大火收汁快速翻鍋,使魚香汁沾到每個菜上;
9.收汁完畢加入一點點香油就可以起鍋了。[5]
以下內容均轉載至百度百科。
水煮魚(川菜)
水煮魚又稱江水煮江魚,是一道居住於巴蜀地區人們發明的一道菜,最早流行於四川地區(包括現重慶市)。看似原始的做法,實際做工考究--選新鮮生猛活魚,又充分發揮辣椒禦寒、益氣養血功效,烹調出來的肉質一點也不會變韌,口感滑嫩,油而不膩。既去除了魚的腥味,又保持了魚的鮮嫩。滿目的辣椒紅亮養眼,辣而不燥,麻而不苦。“麻上頭,辣過癮”,讓水煮魚在全國流行得一塌糊塗。
做法一
主料:草魚一條、黃豆芽(約500克)
輔料:幹辣椒、花椒、薑、蒜、蔥、油、食鹽、味精、幹澱粉、料酒、豆瓣(或剁椒)、生蛋清、胡椒粉。
1.將魚殺好洗淨,剁下頭尾,片成魚片,並把剩下的魚排剁成幾塊。將魚片用少許鹽、料酒、生粉和一個蛋白抓勻,醃15分鍾(頭尾及魚排另裝盤,用同樣的方法醃製);
2.燒開一小鍋水,將豆芽洗淨後,放入開水中燙一下,撈入大盆中,按個人口味撒一點鹽,備用;
3.在幹淨的炒鍋中加平常炒菜三倍的油,油熱後,放入三大匙豆瓣(或剁椒)爆香,加薑、蒜、蔥、花椒粒、辣椒粉及幹紅辣椒中小火煸炒。出味後加入頭尾及魚排,轉大火,翻勻,加料酒和醬油、胡椒粉、白糖適量,繼續翻炒片刻後,加一些熱水,同時放鹽和味精調味。待水開,保持大火,一片片將魚片放入,用筷子撥散,3~5分鍾即可關火。把煮好的魚及全部湯汁倒入剛才盛豆芽的大盆中;
4.另取一幹淨鍋,倒入半斤油(具體油量要看準備的容器大小,以倒入大盆中時,把魚和豆芽全部淹沒為準,可以目測一下)。待油熱後,關火先晾一下。然後加入多多花椒及幹辣椒,用小火慢慢炒出花椒和辣椒的香味。注意火不可太大,以免炒糊;
5.辣椒顏色快變時,立即關火,把鍋中的油及花椒辣椒一起倒入盛魚的大盆中。
做法二
1.將魚頭剁下,並從中分兩半;
2.將魚身平放用鋒利的刀平著將兩大片魚肉和魚排分開;
3.繼續將兩大片魚肉片成適量的魚片;
4.將魚排分為三四段與魚頭放一起備用;
5.將魚片內放一個蛋清,少許鹽,幹澱粉和料酒,拌勻;
6.將一小碗色拉油,所有花椒和辣椒倒入鍋內,用小火慢炸;
7.在辣椒變色後,用鏟子撈出一半的油和花椒辣椒,備用;
8.將火開大,放入拍好的蒜瓣兒和薑片兒,出香味後,將魚頭魚排入鍋;
9.翻炒兩下,倒入料酒約一小碗,鹽半調羹,加沸水三四碗;
10.等魚頭湯沸騰出味,將魚片一片一片平放到出水滾的湯中;
11.魚片會熟的很快,出鍋前放入適量雞精,白胡椒粉和椒鹽粉;
12.盆中放著已焯好的黃豆芽;
13.將魚片一係列湯湯水水倒入此盆;
14.最後將那半碗撈出的辣椒和油倒在上麵。
做法三
1.將活魚剔除魚腹內髒和魚鱗,片成片,加細鹽味精拌勻,擱置半小時;
2.將薑切成大塊,蒜瓣拍散;
水煮魚
3.將食用油入鍋燒熱,關火,油中熱時加入紅辣椒、薑、蒜、花椒;
4.一盆加有數顆紅辣椒的清水燒開,加入豆芽,同時將魚片一片片夾入沸水中,魚片浮上水麵後關火,此時魚片細嫩;
5.將已做好的辣椒油再燒熱後倒入此盆中,一盆又香又辣又麻的水煮活魚就上桌了。
做法四
菜譜原料:
魚尾、花椒、紅椒、豆芽、粉絲
做法:
1.魚尾去鱗,剖成兩片,抽出骨頭待用,再將魚片切成薄片;
2.鍋內倒入適量的油,油溫不需要過高,將剛才剔下來的魚骨放入,兩麵都要煎透,煎完的魚骨放入鍋內燉一下做一份高湯;
3.魚片中灑入胡椒粉、鹽、生粉和黃酒並用手揉捏,使其更入味;
4.煮上一鍋水,開後將魚片倒入,稍稍翻幾下魚片發白就可以撈出,因為還要經過油燙所以不用擔心魚片不熟;
5.將粉絲放入魚湯內煮開,倒入清水和豆芽煮一會兒,好讓這些食材充分吸收魚的鮮味,將煮好的魚片、豆芽都倒入大盤子裏,再準備下步工作;
6.在鍋裏倒入油,油一定要多,且有一定油溫,將紅椒,花椒都入油炸一會兒,直到香味溢出,再澆到魚肉上即可。
做法五
材料如下:
原料:魚頭、豆腐、黃豆芽、薑、蒜、香菜、小蔥、幹辣椒、花椒、胡椒、郫縣豆瓣醬。
做法:
步驟1.魚頭切小塊洗淨,放入料酒、鹽、雞精、胡椒醃製10分鍾;
步驟2.豆腐切小塊備用,水燒開備用,黃豆芽燙熟鋪在盛菜的盆地部;
步驟3.油鍋燒熱,放入薑蒜爆香,放入花椒、幹辣椒炒出香味,放入郫縣豆瓣醬煸炒至出紅油;
步驟4.加入醃製好的魚塊,炒幾下放入燒開的水煮5分鍾,放入豆腐煮15分鍾後加入鹽調味,盛出。鋪上香菜小蔥;
步驟5.鍋裏再放入油,油燒熱,放入花椒辣椒,待炒出香味,澆在魚頭上即可。
做法六
主料:草魚
輔料:豆芽、豆瓣醬、辣椒、花椒、薑、蒜、八瓣、桂皮、胡椒粉、料酒、澱粉、鹽
1.準備原料。
2.片下魚肉,切成薄片。魚頭和魚排分裝備用。片魚的方法可以見這裏。
3.魚片用料酒、胡椒粉、半小勺鹽抓一下入味,再拌入澱粉備用。
4.豆芽放入加了鹽的熱水中,燙熟,鋪在盆底備用。
5.鍋中放入一勺底油燒熱,加入花椒、辣椒,離火燒入味。這樣不會把辣椒燒黑。
然後撈出一半的花椒、辣椒備用。
6.然後在鍋中,繼續加入郫縣豆瓣醬,把油燒成紅色。在燒出紅油的鍋中,加入薑末、蒜末、八角、桂皮,一起翻炒爆香。
7.在爆香的鍋中,加入魚頭、魚排,翻炒5分鍾。
8.然後加入3000ml的熱水、1勺鹽,大火燒開。
9.湯燒開後,繼續煮10分鍾,然後滑入碼好味的魚片。魚片入鍋後不要用筷子攪拌,否則魚肉容易變散。
10.再次沸騰後,維持火力2~3分鍾,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煮太久,否則魚肉會由嫩變硬。
11.把燒滾的魚湯,全部倒入已經碼好豆芽的盆中。
12.在鍋中,放入30克油,燒到冒煙。把第一次爆香盛出的辣椒花椒灑在魚湯的表麵上。把燒熱的油,迅速倒在盆中,聽到好聽的嗤嗤聲,美味無比的水煮魚湯就做好了。[2]
魚香肉絲
是一道特色傳統名菜,以魚香調味而得名。相傳靈感來自老菜泡椒肉絲,民國年間由四川籍廚師創製而成。[1]
主料為豬肉、黑木耳,輔料因做法而各異,但多為胡蘿卜、竹筍、辣椒等。豬肉選用三成肥、七成瘦的切絲滑炒,吃起來肉絲質地鮮嫩。
成菜色紅潤、肉嫩、質鮮、富魚香味。其魚香味並不來自魚,而是由泡紅辣椒、蔥、薑、蒜、糖、鹽、醬油等調味品調製而成。[2]
“魚香”與“餘香”諧音,另一種說法是“餘香肉絲”。餘香係列的川菜,最主要的輔料是四川辣豆瓣醬。主料配以四川辣豆瓣醬加上其他調料燒出來的菜肴,其味厚重悠長,餘味繚繞,迴味無窮,故稱餘香。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餐館菜單上書寫的有“餘香肉絲”菜名。
製作方法
做法1
食材:裏脊、冬筍、黑木耳、胡蘿卜、玉蘭片、蔥、蒜、薑、剁椒、肉湯(或水)。
製作:
1.將泡發的黑木耳切絲,玉蘭片切絲,豬瘦肉切絲,蔥薑蒜切末;
2.將肉絲用少許鹽、料酒和澱粉將肉絲稍醃,並將澱粉、鹽、白糖、醋、生抽、肉湯(或水)兌成調味汁;
3.熱鍋下冷油,油溫熱後,下肉絲迅速劃炒散開;
4.炒至肉色變白後用鏟子將肉絲撥在鍋邊(或盛出),底油加自製剁椒、蒜末、薑末炒香;
5.將肉絲翻炒均勻;
6.加入事先綽水後的胡蘿卜絲煸炒一分鍾左右;
7.然後下入玉蘭絲和黑木耳絲大火煸炒片刻;
8.倒入芡汁。待湯汁粘稠時加蔥花翻炒均勻即可。
做法2
食材:裏脊、青筍、黑木耳、胡椒粉、料酒、大蒜、生薑、大蔥、豆瓣、生抽、澱粉、雞蛋、花椒粒、辣
椒、水、鹽、白糖。
製作:
1.豬通脊切絲,用鹽、料酒、雞蛋清、澱粉醃製;
2.青筍切條,薑和蒜一比一切沫備用;
3.單獨切薑蒜沫、蔥花、幹辣椒、幹花椒備用;
4.在薑蒜沫裏加入米醋、白糖、生抽、澱粉、鹽;
5.用前麵準備好的蔥薑蒜幹辣椒幹花椒熗鍋,出香後小火倒入豆瓣,炒出紅油;
6.下入肉絲翻炒,直到肉絲完全變色;
7.肉絲全變色後,下入青筍和木耳,略微翻炒使調料均勻;
8.倒入魚香汁,大火收汁快速翻鍋,使魚香汁沾到每個菜上;
9.收汁完畢加入一點點香油就可以起鍋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