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文學界多歌頌教師的燭光精神
田仲濟
《燭光》是不久前出版的一本寫中學教師的長篇小說。承作者惠寄一本,我讀後心情久久不得平靜。這本書使我迴憶起了從事教育工作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親身經曆以及耳聞目染的許許多多教師們的苦辛,也迴想起了新文學誕生以來反映教師生活和工作的情況。二十年代末及三十年代,上海立達學園出現了一批熱心教育、關心學生的教師,他們創辦了開明書店,出版了《中學生》雜誌,出了許多有影響的書刊。是頗有信譽的麵對中小學教育的書店。現在六十歲左右的人,當還可以記得。其中最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葉聖陶,是寫過不少關於教師的文章的。可說是這一部分人中的代表。他的寫青年教師的長篇小說《倪煥之》是他的代表作,茅盾稱它扛鼎之作。是新文學以來的重要作品之一。
中小學教師從來是社會負擔較重、工作較苦的一個層次。雖然我們采取不少措施,情況有了改善,可困難還是不少。有人講無論在什麽時候,教育總是在第一位,我是完全同意這話的。我們無論怎樣困難,都不可以忽視教育。何況今日的世界是一個高精科學技術決定一切的世界,倘我們沒有發達的教育,又哪會有發達的科學技術?如今全國上下都感到教育的重要了,當然還需要進一步地宣傳,把教育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要人人關心教育,人人辦教育,我們全國人民的素質方能很快地提高,科學技術才會迅速發展。封建社會,尊師重教,“天地君親師”,師僅僅次於父母。但那樣的社會,是士優則仕的,一個縣的知事,雖僅是七品芝麻官,可已是一縣之父母了。得進士之類才有學士,優的士為仕,師自然是未優的士了。所以像呂蒙正那樣,吃飯都成了問題了。這樣自然無法得到人們的尊重,為師也就難以成為人人所仰望的道路。
有的國家有意識地將教師的待遇定得比一般工作為優,據說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如今金錢還不是一般東西,特別是物質衡量的標誌,那就使教師職位成為競爭的目標,教育的素質得以較好。增加教育經費,提高教師素質,是辦好教育的重要措施。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措施。提高全國人民對教育的重視,把它作為是我們強國、富國的根本,使我們國家、我們民族,教育科學發達,成為世界最富強的最先進的國家之一。
雖然處在同一的環境中,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會完全相同。當前的物質利益常是人們抉擇的重要標準,可又絕不會成為人人唯一的標準。這樣的人,不能說是多數,但也並不是個別的,即便是少數,也是隨時隨地可找到的,《燭光》的作者朱瑞福,他之所以能寫出《燭光》,就是由於他曾遇見這麽一位感人的教師。據說,“朱瑞福當年家裏很窮,從小失去父親,幾次因生活所迫幾乎退學,都是由於老師的殷切鼓勵,慷慨幫助,才得以繼續完成學業。有一年麥收,朱瑞福為了能到坡裏揀點麥穗,使家裏人能吃上幾頓飽飯,開學十幾天了還沒有返校,他的老師步行七八裏,到姥姥家找到了他,懇切地動員他迴校上課。這件事一直深刻地銘記在他的心裏。這種深厚的師生感情使他終生難忘!不幸的是,在十年浩劫中,他最敬愛的一位老師,慘遭迫害,含冤去世!”這是小說序言作者李新民說的。他還說朱瑞福從小學到中師畢業,都受到老師的愛護,他認為他個人的成就全是老師所給予的。因此他有一個願望,要“寫一部歌頌老師的書,寄托他對死者的哀思,表達他對生者的崇敬”!作者的願望應該說是至為善良的,而他顯示出的境界是崇高的。從他的經曆也證明他事業心較強,不是隻圖個人前途的。在我們幾千年士而優則仕的傳統下,作者可說已登上仕途了。他是壽光縣人,1968年畢業於益都師範,他曾任過縣委秘書,當過文化館副館長,他沒有在仕途上前進,而是熱衷於創作,當新聞記者,《燭光》是他最近的一個長篇,重要的是謳歌人民教師的長篇。魯迅曾在一篇文章中列舉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為“中國的脊梁”。就我們的教育來說,多少年來得以承繼下來,綿絮不斷,不能不感謝那些不計艱辛,不計個人,終天嘔心瀝血,培養我們下一代健康成長的老師們。作者之所以寫這本書,固然一是為了報恩,但更主要的是他說的“表達他對生者的崇敬”!作者的可貴處在這裏,這本書的重要處也在這裏!過去不少人認為作者思想水平的高度達到他所寫的人物的思想水平,他才能創造好他的人物。倘確實如此的話,則作者的思想境界的確是很高了!很明確的事實是一位中年作家,他沒當過中學語文教師,沒在那樣環境中生活和工作過,缺乏直接的感性經驗。然而作者的強烈感情,不寫不能自已。他是充滿了激情,以努力鑽研,全力拚搏而進行創作的。努力、鑽研彌補了生活經驗的不足,一位令人崇敬的全心全意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人民教師的形象終於塑造出來了。這就是《燭光》的主人公徐一萍,還寫了他的追隨者,一個剛畢業到校任教語文教師的宋麗。
作者用了三年的時間,三易其稿,然後才寫出了像我們看到的樣子。這本書出來後產生了較好的影響,出版社的編輯感到滿意,不少讀者抑製不住自己的激情,而為它歡唿!徐一萍的藝術形象成功了。至於哪些性格、思想、行為是屬於作者懷念的那位含冤逝去的老師的,那就沒有知道的必要,因為作者呈獻給讀者的是作為藝術品的《燭光》,固然是為懷念他的老師而寫作的,但徐一萍是他創造的一個藝術形象,這是小說的人物,不是他對老師的迴憶錄了。作者一九六八年在中師畢業,那麽應該說浩劫的十年中,有兩年他在中師中度過的。就他的家庭條件,他完全可能成為造反派的活躍人物,但就他對含冤逝去的老師深深懷念,他同情的是那些受迫害的人物,他又絕不會屬於那群得意洋洋的“英雄豪傑”之中了。
雖然作者受刺激最深的是他敬愛的老師含冤死於“文革”,但他創造的主人公卻被安置在“文革”後一個小城市中。陳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工作認真,為人正派。徐一萍不僅是全校出名的好教師,也是全縣、全地區、甚而遠近聞名的好教師。因而雖然他的路途並不很平坦,他曾遭到嫉妒、誣蔑、造謠、中傷等,但沒有受到重大的傷害,教育局個別人對他有不同的看法,學校報去的幾個入黨的,隻有他未被批準。可是很快地一切就成為過去了,副校長看法轉變了,教師間認識也一致了。他成了大家一致尊敬的好教師。這樣,自然不會有大的矛盾與鬥爭了。所以作者特地安排上各地教師都來參觀學習、費時甚久的觀摩教學,借以來豐富這個主人公的內容。教師是既平凡而又偉大的。好教師的主要特征是學識淵博,熱愛教育事業,對學生負責,既愛護又嚴格要求,因而寫教師不像寫英雄、模範,有那麽許多不平凡的事跡,驚天動地。作者在這方麵是費了苦心的,將觀摩教學描繪得規模那麽大便是其中之一,一般是很少這樣的。為了豐富徐一萍的形象,作者是作了許多方麵的考慮的。例如在專業思想方麵,除了正麵地描繪他的專心致誌,由衷地熱愛自己的專業外,還創造了一個為起反襯作用的未婚婦,雖然麵貌嬌好,但靈魂醜惡,不願當教師,看不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工作。兩個人對許多事物看法不一樣,最後終於分手,各走東西了。
作者為著塑造一個教師的形象,是費了不少苦心的,徐一萍是個可愛的教師,有好的品德,有深厚的學識,一心為公,全力於教育事業。這樣的人物無法與槍林彈雨中的英雄,生死拚搏中的豪傑相提並論,太平淡了。序中說,“這部作品藝術上還比較粗糙”,問題是不是在此呢?我感到不滿足的是主人公的心靈還摸不很透,認識一個人是應先識透其內心的,對一個書中的人物是不是也應如此?
1991年6月30日
田仲濟曾任山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史奠基人之一,一向以著名文學評論家、現代文學史家、作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稱譽海內外。本文曾在《大眾日報》、《鳶都報》刊出。)
田仲濟
《燭光》是不久前出版的一本寫中學教師的長篇小說。承作者惠寄一本,我讀後心情久久不得平靜。這本書使我迴憶起了從事教育工作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親身經曆以及耳聞目染的許許多多教師們的苦辛,也迴想起了新文學誕生以來反映教師生活和工作的情況。二十年代末及三十年代,上海立達學園出現了一批熱心教育、關心學生的教師,他們創辦了開明書店,出版了《中學生》雜誌,出了許多有影響的書刊。是頗有信譽的麵對中小學教育的書店。現在六十歲左右的人,當還可以記得。其中最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葉聖陶,是寫過不少關於教師的文章的。可說是這一部分人中的代表。他的寫青年教師的長篇小說《倪煥之》是他的代表作,茅盾稱它扛鼎之作。是新文學以來的重要作品之一。
中小學教師從來是社會負擔較重、工作較苦的一個層次。雖然我們采取不少措施,情況有了改善,可困難還是不少。有人講無論在什麽時候,教育總是在第一位,我是完全同意這話的。我們無論怎樣困難,都不可以忽視教育。何況今日的世界是一個高精科學技術決定一切的世界,倘我們沒有發達的教育,又哪會有發達的科學技術?如今全國上下都感到教育的重要了,當然還需要進一步地宣傳,把教育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要人人關心教育,人人辦教育,我們全國人民的素質方能很快地提高,科學技術才會迅速發展。封建社會,尊師重教,“天地君親師”,師僅僅次於父母。但那樣的社會,是士優則仕的,一個縣的知事,雖僅是七品芝麻官,可已是一縣之父母了。得進士之類才有學士,優的士為仕,師自然是未優的士了。所以像呂蒙正那樣,吃飯都成了問題了。這樣自然無法得到人們的尊重,為師也就難以成為人人所仰望的道路。
有的國家有意識地將教師的待遇定得比一般工作為優,據說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如今金錢還不是一般東西,特別是物質衡量的標誌,那就使教師職位成為競爭的目標,教育的素質得以較好。增加教育經費,提高教師素質,是辦好教育的重要措施。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措施。提高全國人民對教育的重視,把它作為是我們強國、富國的根本,使我們國家、我們民族,教育科學發達,成為世界最富強的最先進的國家之一。
雖然處在同一的環境中,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會完全相同。當前的物質利益常是人們抉擇的重要標準,可又絕不會成為人人唯一的標準。這樣的人,不能說是多數,但也並不是個別的,即便是少數,也是隨時隨地可找到的,《燭光》的作者朱瑞福,他之所以能寫出《燭光》,就是由於他曾遇見這麽一位感人的教師。據說,“朱瑞福當年家裏很窮,從小失去父親,幾次因生活所迫幾乎退學,都是由於老師的殷切鼓勵,慷慨幫助,才得以繼續完成學業。有一年麥收,朱瑞福為了能到坡裏揀點麥穗,使家裏人能吃上幾頓飽飯,開學十幾天了還沒有返校,他的老師步行七八裏,到姥姥家找到了他,懇切地動員他迴校上課。這件事一直深刻地銘記在他的心裏。這種深厚的師生感情使他終生難忘!不幸的是,在十年浩劫中,他最敬愛的一位老師,慘遭迫害,含冤去世!”這是小說序言作者李新民說的。他還說朱瑞福從小學到中師畢業,都受到老師的愛護,他認為他個人的成就全是老師所給予的。因此他有一個願望,要“寫一部歌頌老師的書,寄托他對死者的哀思,表達他對生者的崇敬”!作者的願望應該說是至為善良的,而他顯示出的境界是崇高的。從他的經曆也證明他事業心較強,不是隻圖個人前途的。在我們幾千年士而優則仕的傳統下,作者可說已登上仕途了。他是壽光縣人,1968年畢業於益都師範,他曾任過縣委秘書,當過文化館副館長,他沒有在仕途上前進,而是熱衷於創作,當新聞記者,《燭光》是他最近的一個長篇,重要的是謳歌人民教師的長篇。魯迅曾在一篇文章中列舉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為“中國的脊梁”。就我們的教育來說,多少年來得以承繼下來,綿絮不斷,不能不感謝那些不計艱辛,不計個人,終天嘔心瀝血,培養我們下一代健康成長的老師們。作者之所以寫這本書,固然一是為了報恩,但更主要的是他說的“表達他對生者的崇敬”!作者的可貴處在這裏,這本書的重要處也在這裏!過去不少人認為作者思想水平的高度達到他所寫的人物的思想水平,他才能創造好他的人物。倘確實如此的話,則作者的思想境界的確是很高了!很明確的事實是一位中年作家,他沒當過中學語文教師,沒在那樣環境中生活和工作過,缺乏直接的感性經驗。然而作者的強烈感情,不寫不能自已。他是充滿了激情,以努力鑽研,全力拚搏而進行創作的。努力、鑽研彌補了生活經驗的不足,一位令人崇敬的全心全意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人民教師的形象終於塑造出來了。這就是《燭光》的主人公徐一萍,還寫了他的追隨者,一個剛畢業到校任教語文教師的宋麗。
作者用了三年的時間,三易其稿,然後才寫出了像我們看到的樣子。這本書出來後產生了較好的影響,出版社的編輯感到滿意,不少讀者抑製不住自己的激情,而為它歡唿!徐一萍的藝術形象成功了。至於哪些性格、思想、行為是屬於作者懷念的那位含冤逝去的老師的,那就沒有知道的必要,因為作者呈獻給讀者的是作為藝術品的《燭光》,固然是為懷念他的老師而寫作的,但徐一萍是他創造的一個藝術形象,這是小說的人物,不是他對老師的迴憶錄了。作者一九六八年在中師畢業,那麽應該說浩劫的十年中,有兩年他在中師中度過的。就他的家庭條件,他完全可能成為造反派的活躍人物,但就他對含冤逝去的老師深深懷念,他同情的是那些受迫害的人物,他又絕不會屬於那群得意洋洋的“英雄豪傑”之中了。
雖然作者受刺激最深的是他敬愛的老師含冤死於“文革”,但他創造的主人公卻被安置在“文革”後一個小城市中。陳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工作認真,為人正派。徐一萍不僅是全校出名的好教師,也是全縣、全地區、甚而遠近聞名的好教師。因而雖然他的路途並不很平坦,他曾遭到嫉妒、誣蔑、造謠、中傷等,但沒有受到重大的傷害,教育局個別人對他有不同的看法,學校報去的幾個入黨的,隻有他未被批準。可是很快地一切就成為過去了,副校長看法轉變了,教師間認識也一致了。他成了大家一致尊敬的好教師。這樣,自然不會有大的矛盾與鬥爭了。所以作者特地安排上各地教師都來參觀學習、費時甚久的觀摩教學,借以來豐富這個主人公的內容。教師是既平凡而又偉大的。好教師的主要特征是學識淵博,熱愛教育事業,對學生負責,既愛護又嚴格要求,因而寫教師不像寫英雄、模範,有那麽許多不平凡的事跡,驚天動地。作者在這方麵是費了苦心的,將觀摩教學描繪得規模那麽大便是其中之一,一般是很少這樣的。為了豐富徐一萍的形象,作者是作了許多方麵的考慮的。例如在專業思想方麵,除了正麵地描繪他的專心致誌,由衷地熱愛自己的專業外,還創造了一個為起反襯作用的未婚婦,雖然麵貌嬌好,但靈魂醜惡,不願當教師,看不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工作。兩個人對許多事物看法不一樣,最後終於分手,各走東西了。
作者為著塑造一個教師的形象,是費了不少苦心的,徐一萍是個可愛的教師,有好的品德,有深厚的學識,一心為公,全力於教育事業。這樣的人物無法與槍林彈雨中的英雄,生死拚搏中的豪傑相提並論,太平淡了。序中說,“這部作品藝術上還比較粗糙”,問題是不是在此呢?我感到不滿足的是主人公的心靈還摸不很透,認識一個人是應先識透其內心的,對一個書中的人物是不是也應如此?
1991年6月30日
田仲濟曾任山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史奠基人之一,一向以著名文學評論家、現代文學史家、作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稱譽海內外。本文曾在《大眾日報》、《鳶都報》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