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看武俠的孩子主要的閱讀動機是逃避,現在孩子長成了家長,卻發現世界變了,製作武俠這套工藝的人,他們成了孩子,也在逃避。


    而且還是青春期的孩子。


    那麽分享一下青春期感興趣的事,以及對此的思考吧。


    說不定可以提供應對問題的思路。


    分享一個閱讀言情小說的心得吧!


    那時候武俠和言情同樣流行,受眾群體還是同一撥人。


    武俠裏麵有言情,言情裏麵未必有武俠。


    有人說男孩喜歡看武俠,女孩喜歡看言情。


    現在看來當年這句話未必全麵,男孩也喜歡由情感出發,產生認知;女孩對任俠正氣也有向往。


    武俠受到的偏見,言情也同樣受到。


    通過對言情作品的分析,也可以看到現在武俠的一些情況,甚至都可以知道產生的原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時代相仿的作品,由於題材不同,反而有了觀察的空間,不至於被太過喜歡的情緒所帶偏。


    之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喜歡看情感類的東西,那是因為在身心突變中,太需要愛的支持了。


    既然有需求,那麽看看人家是怎麽做好的。


    分享的是瓊瑤的影片《雁兒在林梢》,那時候是借錄像帶看。


    現在都感覺到製作精細,迴味無窮。


    女主接到姐姐自殺的消息,她說了一句話,要怎麽樣的心灰意冷,萬念俱灰才會走向生命的毀滅。


    女主在英國貴族學校學表演,是姐姐供她學費。她和姐姐關係很好,相依為命。


    之所以記得這句台詞,是因為當時看的時候就心中一動。


    然後記了下來,後來才探索出,之所以會對這句台詞印象深刻,願意去記,是因為它與現實不同,是高於現實的存在。


    現實中經常會碰到挑剔指責的人,很少有人願意聽完一句完整的話,更別提去挖掘探索其中的需求以及情感交流。


    女主這句話不是指責挑剔,而是還原事實的探索。


    如果現實中聽到誰自殺了,一般會這樣反應,怎麽這麽傻,大好生命就這樣沒了,不要這樣。


    仔細看看這樣的話是不是在逃避?


    當然投入的感情不同,也不能強製規定一些什麽。


    女主會有這種思維,說明她真的用心在學藝術,她沒有白學。


    藝術類的學生很容易用到還原性思維。


    因為一句台詞背後往往就是一段淵源,不去探索了解,怎麽可能表現出來呢?


    而還原性思維恰恰就是立足現實,對現實的尊重。


    所以有些藝術大師,也是非常懂生活的。


    女主非常冷靜,用到這種思維,本身就比較容易冷靜,而且這種思維也會幫助她冷靜下來。


    事實上她和姐姐感情很好,她不相信姐姐會不等她迴來,見上她一麵,就急急忙忙地棄世。


    這個想法也很現實,都辛辛苦苦供妹妹讀書了,總要見到妹妹學成歸國吧,有什麽大不了的事讓她連命都不要呢?


    她懷疑是他殺。疑點集中在姐姐的男友,也就是男主身上。


    在姐姐死後,男友出錢繼續供妹妹讀書。兩人也產生了感情。


    這裏是精彩之處,也是狗血會被罵之處。


    狗血的是姐妹倆共同愛上同一個男人,天下男人死光啦,有那麽荒唐的事嗎?


    精彩的是,分明就是一虛一實兩段感情,男主會認可姐姐,是因為他也是哥哥,還有一個弟弟,他了解長兄為父的責任。


    因為姐姐努力工作是為了供妹妹讀書,這種深情這種責任打動了他,他本身也是這樣的人,所以才走到一起。


    是帶著狗血劇情,狗血也是戲劇性,帶著點誇張。


    可是人物有高尚的一麵,這就像寫文章要立意一樣。


    現在看這個故事,是會覺得像男主那樣的人傻,可是會尊敬這種人,人家受委屈,還會心疼,還會站在人家這邊幫著說話。


    這是責任的力量。好,明天繼續!


    2021年9月25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年擷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丹湜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丹湜意並收藏流年擷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