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元元年春二月,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公卿上壽。賜諸侯王、列侯、宗室金錢各有差。
這是劉弗陵即位至今,所發生的唯一一件可以算是祥瑞的事情了。
不過,當時隻是九歲的劉弗陵並不清楚這件事會成為這樣的“唯一”,因此,公卿上壽時,他作了一首《黃鵠歌》。
——黃鵠飛兮下建章,羽肅肅兮行蹌蹌,金為衣兮菊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顧菲薄,愧爾嘉祥。
——自顧菲薄……愧爾嘉祥……
當時,年幼的天子剛剛適應自己的身份……
當時,兮君隻有四歲,當時……
想到當時一家和樂的快樂,兮君不由鼻子一酸,也不敢再待下去,低著頭應了一聲諾,便從天子內臥退了出去。
皇帝要聽《黃鵠歌》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朝廷之中,內有掖庭才人,外有上林樂府,另外還有太常屬下的太樂,負責的都是與皇帝有關的樂事。
其實,兮君根本不需要出去——不過一句話的事情而已,殿上的宮婢、宦者都可以去辦。
因此,看著皇後近於慌亂地起身,疾步而出,殿上諸人都是一驚,連劉弗陵都忍不住轉過頭看著皇後離去的身影,半晌都沒有動彈。
皇後離開,中宮侍禦自然不會再留下,一幹人迴過神來,便向劉弗陵行了禮,連忙跟上兮君。
旁人並不清楚皇後為何失態,倚華卻猜到了幾分。
——能讓這位皇後失態的事情並不多……
走出內臥,在稍涼一些外堂上站了一會兒,兮君就平靜了許多,深吸了幾口氣,伸手招過身後的長禦:“詔掖庭遣才人來。”
——也許樂府樂工更有才華,但是,兮君隻是皇後。
那名長禦應諾退下,兮君卻沒有立刻返迴,而是繼續站在堂上,一動不動。
“中宮……”傅母輕喚了一聲。
——雖然是二月了,但是,終究不是多麽暖和……
兮君卻不願意迴去見劉弗陵。
——隻要想到她的家人……她就不能不想到她的家人是為什麽死的……
兮君一言不發地站在堂上,目光透過青瑣疏寮看向外麵一碧如洗的天空與高高的宮牆、飛揚的簷角……
——未央宮……
——夜何如其?夜未央……
——隻是……
——夜終有盡頭……
——一切都有盡頭……
兮君莫名地煩躁起來,隻覺得心中有什麽積壓已久的東西要衝出來似的。
攥了攥拳頭,兮君閉上眼,好一會兒,才慢慢地轉身,往天子內臥走去。一進內戶,兮君便撞上了劉弗陵的目光。
“陛下!”兮君一驚。
劉弗陵笑了笑,沒有再看自己的皇後,向床邊的宮婢招了招手,宮婢連忙上前,聽清天子的吩咐後,便連忙服侍天子躺了下去。
兮君站在內戶前,靜靜地看著,沉靜的神色卻讓殿上諸人都緊張起來。幸好,就在眾人越來越緊張,最後幾乎不敢喘息的時候,掖庭丞領著才人來了。
中宮侍禦服侍著皇後在天子的床前坐下,帝寢諸人則忙著開戶,以便讓才人有足夠的空間表演,又因為皇帝的情況,能移了一架極大的火齊屏風在內戶前。
掖庭丞領著諸人向帝後見了禮,便恭敬地侍立於前,等著兩人發話。
兮君看向劉弗陵,劉弗陵卻無意開口,微微抬手,輕揮了一下,便躺在床上不動了。兮君轉過頭,示意長禦轉致。
掖庭丞聽了長禦的話,並沒有立刻行禮退下,而是又問了一下細節,比如,是隻安排謳者,還是歌舞皆作。
掖庭丞問得小心,長禦卻不在意,甚至都沒有請示兮君,便直接道:“歌舞皆作!難得上有此情!當悅之”
——也可以取悅一下皇後……
——兮君方才的情況真的讓眾人都有些恐懼了。
聽到長禦略帶激動的話語,又不著痕跡的掃了一眼殿上諸人,掖庭丞有些明白地低頭應諾,隨即便退下,安排才人表演歌舞。
《黃鵠歌》本身並不長,即使加了樂曲,又安排了歌舞,也不可能表演太久,但是,很明顯,皇帝隻想聽這支歌,掖庭丞與仆射一商量,便將帶來的才人排了三班,輪流表演。於是,“黃鵠飛兮下建章”便不停在溫室殿中響起,身著圭衣的才人舞袖折腰,一派太平歡樂的景象。
雖然是天子自作的歌,但是,畢竟不能算是什麽佳作,就是劉弗陵自己,以往都很少提及,兮君也就是知道有這麽一支歌是皇帝所作,真正看因此歌而作的歌舞卻是頭一迴,因此,看了一會兒,她倒是真的感興趣了。
——十四歲的女子,正是愛玩的時候,又有幾個會不喜歡賞心悅目的歌舞?
兮君看得專注,神色自然緩了下來,殿上諸侍禦自然也跟著放鬆下來,一時之間氣氛倒是好了許久了。
因此,當劉弗陵伸手輕握兮君的手時,除了兮君,根本沒有人發現。
兮君也是一驚,若非一貫的教養,恐怕當時就要驚唿出聲了。她轉頭看向劉弗陵,卻見劉弗陵仍然舊仰麵躺著,除了一隻手緊緊地握著的她的手,其餘都與之前沒有什麽區別。
兮君挑了挑眉,輕喚了一聲:“陛下?”
盡管聲音不高,但是,已經足以驚動離得較近的幾個侍禦了。
“中宮?”眾人都是一驚,順勢一看,才發現劉弗陵的異樣,不由都很詫異。
兮君示意女樂安靜下來,殿上其他人自然也都安靜了下來。
等殿上鴉雀無聲了,兮君才低聲問劉弗陵:“上何詔?”
劉弗陵仿佛沒有察覺周圍的異樣,依舊躺著沒有動,沉默了好一會兒,他才低聲道:“……鴻鵠歌……”
——鴻鵠歌?
兮君聽得明白,卻一點兒都不明白劉弗陵說的是什麽。
年少的皇後茫然地看向身後的侍禦,卻見所有人,除了與她一樣茫然之外,便都是一臉閃躲的神色。她猶豫了一下,剛要詢問,就聽到一聲鄭重的拒絕:“臣不敢奉詔。”
——掖庭丞……
兮君不解地看向掖庭丞——什麽叫不敢奉詔?——然而,掖庭稽首不起,顯然是看不到她的疑問了,她隻能看向自己的傅母與長禦。
傅母顯然是知道,但是,看了看皇後,卻不知該如何說起,隻能繼續閃躲著迴避皇後的目光,最後,上前給皇後解釋的還是倚華。
倚華並沒有說什麽長篇大論,一句話就迴答了兮君的疑問:“戚夫人舞,高皇帝作楚歌。”
兮君立刻想起來了,臉色也是驟變。
——漢十二年,高皇帝從擊破布軍歸,病情愈來愈重,因此,更加急於廢太子而立戚夫人之子。當時,留侯張良行少傅時,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太傅叔孫通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高皇帝佯許之,猶欲易之。然而,至燕,高皇帝在太子侍酒時,見到了侍從太子的四位老人。四人年皆八十有餘,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一問之下,才知這四人竟然是高皇帝求而不得的四位長者,至此,高皇帝才徹底絕了易儲之心。於是,等四人離開,高皇帝召戚夫人上前,指著四人對其言:“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後真而主矣。”戚夫人泣,高皇帝無可奈何,隻道:“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
——歌即《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裏。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
——難怪掖庭丞不敢!
——這歌……可不是吉慶的歌!
……
半晌,兮君轉過頭,看著劉弗陵,強笑著道:“陛下……不若一聞……大風歌?”掖庭丞立即抬頭,眼巴巴地看著帝後二人。
劉弗陵沒有吭聲,等了一會兒,兮君向掖庭丞點了點頭,掖庭丞立刻應唯,退下安排。
——同樣是高皇帝所作的歌,《大風歌》意氣風發,雖然也有悲音,但是,終究是天子憂懷天下的慷慨情懷,《鴻鵠歌》卻充滿了無能為力的悲哀……再加戚夫人母子後來的遭遇……誰敢在未央宮唱此歌呢?
“大風起兮雲飛揚”反複地唱響,劉弗陵的手也漸漸鬆開,不一會兒,他的眼睛也閉了起來。
這一次,兮君一直看著,見劉弗陵閉眼,便示意女樂停下,然而,劉弗陵卻不願意。
“朕欲聽。”劉弗陵閉著眼睛低語。
“……諾。”兮君一怔,卻還是應了下來,擺了擺手,示意女樂繼續歌舞。
直到劉弗陵真的睡著了,兮君才讓掖庭丞領著才人退下,自己也領著侍禦從天子內臥退出。
進了側殿,兮君沒有休息,反而在書幾前坐下,按著漆幾,沉吟不語。
傅母與諸侍禦都不由奇怪,但是,看著皇後神色嚴肅,眾人也不敢多言,隻能安靜在左右侍奉。
不知過了多久,兮君忽然出聲:“取燈。”
眾人一怔,卻還是取了一盞雁足燈過來,放在皇後的麵前。
“燃。”兮君又道。
——白晝點燈?
眾人都很不解,麵麵相覷,卻也沒有說什麽。一名宮人取了火,正要上前,卻被倚華攔了下來。
倚華接了宮人手上的火,示意宮人退下,走到漆幾前點燃燈盞。
雁足燈不是釭燈,煙氣很重,倚華將手中的火交給另一名長禦,順勢對皇後問了一句:“中宮可要另取燈?”
兮君沒有看倚華,搖了搖頭,同時伸手將燈拉近,隨後又將幾上的銅製硯盒拉到自己麵前,將盒蓋打開。
倚華正站在幾前,看著兮君的動作,不由就是一愣,沒等她迴過神來,兮君的動作便將她又嚇了一跳。
兮君忽然抽出一方絲巾,拎著一角,將之置於燈上,絲巾頓時就燒了起來。眾人都嚇一跳,還沒有來得及動作,又見皇後將絲巾扔到了硯盒裏。
盡管如此,左右侍禦仍然衝了上來,拉著皇後的手,反複檢查了一通,隻有倚華默默地盯硯盒中已經燒成灰的絲巾,好一會兒才看向被一幹人捧著手的皇後,眼中若有所思。
兮君揮開眾人,神色淡漠地起身:“我累矣……”
眾人連忙服侍皇後休息,誰也沒有再關注漆幾上的東西。倚華也匆匆跟了上去。
——皇後有做什麽嗎?(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這是劉弗陵即位至今,所發生的唯一一件可以算是祥瑞的事情了。
不過,當時隻是九歲的劉弗陵並不清楚這件事會成為這樣的“唯一”,因此,公卿上壽時,他作了一首《黃鵠歌》。
——黃鵠飛兮下建章,羽肅肅兮行蹌蹌,金為衣兮菊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顧菲薄,愧爾嘉祥。
——自顧菲薄……愧爾嘉祥……
當時,年幼的天子剛剛適應自己的身份……
當時,兮君隻有四歲,當時……
想到當時一家和樂的快樂,兮君不由鼻子一酸,也不敢再待下去,低著頭應了一聲諾,便從天子內臥退了出去。
皇帝要聽《黃鵠歌》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朝廷之中,內有掖庭才人,外有上林樂府,另外還有太常屬下的太樂,負責的都是與皇帝有關的樂事。
其實,兮君根本不需要出去——不過一句話的事情而已,殿上的宮婢、宦者都可以去辦。
因此,看著皇後近於慌亂地起身,疾步而出,殿上諸人都是一驚,連劉弗陵都忍不住轉過頭看著皇後離去的身影,半晌都沒有動彈。
皇後離開,中宮侍禦自然不會再留下,一幹人迴過神來,便向劉弗陵行了禮,連忙跟上兮君。
旁人並不清楚皇後為何失態,倚華卻猜到了幾分。
——能讓這位皇後失態的事情並不多……
走出內臥,在稍涼一些外堂上站了一會兒,兮君就平靜了許多,深吸了幾口氣,伸手招過身後的長禦:“詔掖庭遣才人來。”
——也許樂府樂工更有才華,但是,兮君隻是皇後。
那名長禦應諾退下,兮君卻沒有立刻返迴,而是繼續站在堂上,一動不動。
“中宮……”傅母輕喚了一聲。
——雖然是二月了,但是,終究不是多麽暖和……
兮君卻不願意迴去見劉弗陵。
——隻要想到她的家人……她就不能不想到她的家人是為什麽死的……
兮君一言不發地站在堂上,目光透過青瑣疏寮看向外麵一碧如洗的天空與高高的宮牆、飛揚的簷角……
——未央宮……
——夜何如其?夜未央……
——隻是……
——夜終有盡頭……
——一切都有盡頭……
兮君莫名地煩躁起來,隻覺得心中有什麽積壓已久的東西要衝出來似的。
攥了攥拳頭,兮君閉上眼,好一會兒,才慢慢地轉身,往天子內臥走去。一進內戶,兮君便撞上了劉弗陵的目光。
“陛下!”兮君一驚。
劉弗陵笑了笑,沒有再看自己的皇後,向床邊的宮婢招了招手,宮婢連忙上前,聽清天子的吩咐後,便連忙服侍天子躺了下去。
兮君站在內戶前,靜靜地看著,沉靜的神色卻讓殿上諸人都緊張起來。幸好,就在眾人越來越緊張,最後幾乎不敢喘息的時候,掖庭丞領著才人來了。
中宮侍禦服侍著皇後在天子的床前坐下,帝寢諸人則忙著開戶,以便讓才人有足夠的空間表演,又因為皇帝的情況,能移了一架極大的火齊屏風在內戶前。
掖庭丞領著諸人向帝後見了禮,便恭敬地侍立於前,等著兩人發話。
兮君看向劉弗陵,劉弗陵卻無意開口,微微抬手,輕揮了一下,便躺在床上不動了。兮君轉過頭,示意長禦轉致。
掖庭丞聽了長禦的話,並沒有立刻行禮退下,而是又問了一下細節,比如,是隻安排謳者,還是歌舞皆作。
掖庭丞問得小心,長禦卻不在意,甚至都沒有請示兮君,便直接道:“歌舞皆作!難得上有此情!當悅之”
——也可以取悅一下皇後……
——兮君方才的情況真的讓眾人都有些恐懼了。
聽到長禦略帶激動的話語,又不著痕跡的掃了一眼殿上諸人,掖庭丞有些明白地低頭應諾,隨即便退下,安排才人表演歌舞。
《黃鵠歌》本身並不長,即使加了樂曲,又安排了歌舞,也不可能表演太久,但是,很明顯,皇帝隻想聽這支歌,掖庭丞與仆射一商量,便將帶來的才人排了三班,輪流表演。於是,“黃鵠飛兮下建章”便不停在溫室殿中響起,身著圭衣的才人舞袖折腰,一派太平歡樂的景象。
雖然是天子自作的歌,但是,畢竟不能算是什麽佳作,就是劉弗陵自己,以往都很少提及,兮君也就是知道有這麽一支歌是皇帝所作,真正看因此歌而作的歌舞卻是頭一迴,因此,看了一會兒,她倒是真的感興趣了。
——十四歲的女子,正是愛玩的時候,又有幾個會不喜歡賞心悅目的歌舞?
兮君看得專注,神色自然緩了下來,殿上諸侍禦自然也跟著放鬆下來,一時之間氣氛倒是好了許久了。
因此,當劉弗陵伸手輕握兮君的手時,除了兮君,根本沒有人發現。
兮君也是一驚,若非一貫的教養,恐怕當時就要驚唿出聲了。她轉頭看向劉弗陵,卻見劉弗陵仍然舊仰麵躺著,除了一隻手緊緊地握著的她的手,其餘都與之前沒有什麽區別。
兮君挑了挑眉,輕喚了一聲:“陛下?”
盡管聲音不高,但是,已經足以驚動離得較近的幾個侍禦了。
“中宮?”眾人都是一驚,順勢一看,才發現劉弗陵的異樣,不由都很詫異。
兮君示意女樂安靜下來,殿上其他人自然也都安靜了下來。
等殿上鴉雀無聲了,兮君才低聲問劉弗陵:“上何詔?”
劉弗陵仿佛沒有察覺周圍的異樣,依舊躺著沒有動,沉默了好一會兒,他才低聲道:“……鴻鵠歌……”
——鴻鵠歌?
兮君聽得明白,卻一點兒都不明白劉弗陵說的是什麽。
年少的皇後茫然地看向身後的侍禦,卻見所有人,除了與她一樣茫然之外,便都是一臉閃躲的神色。她猶豫了一下,剛要詢問,就聽到一聲鄭重的拒絕:“臣不敢奉詔。”
——掖庭丞……
兮君不解地看向掖庭丞——什麽叫不敢奉詔?——然而,掖庭稽首不起,顯然是看不到她的疑問了,她隻能看向自己的傅母與長禦。
傅母顯然是知道,但是,看了看皇後,卻不知該如何說起,隻能繼續閃躲著迴避皇後的目光,最後,上前給皇後解釋的還是倚華。
倚華並沒有說什麽長篇大論,一句話就迴答了兮君的疑問:“戚夫人舞,高皇帝作楚歌。”
兮君立刻想起來了,臉色也是驟變。
——漢十二年,高皇帝從擊破布軍歸,病情愈來愈重,因此,更加急於廢太子而立戚夫人之子。當時,留侯張良行少傅時,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太傅叔孫通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高皇帝佯許之,猶欲易之。然而,至燕,高皇帝在太子侍酒時,見到了侍從太子的四位老人。四人年皆八十有餘,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一問之下,才知這四人竟然是高皇帝求而不得的四位長者,至此,高皇帝才徹底絕了易儲之心。於是,等四人離開,高皇帝召戚夫人上前,指著四人對其言:“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後真而主矣。”戚夫人泣,高皇帝無可奈何,隻道:“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
——歌即《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裏。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
——難怪掖庭丞不敢!
——這歌……可不是吉慶的歌!
……
半晌,兮君轉過頭,看著劉弗陵,強笑著道:“陛下……不若一聞……大風歌?”掖庭丞立即抬頭,眼巴巴地看著帝後二人。
劉弗陵沒有吭聲,等了一會兒,兮君向掖庭丞點了點頭,掖庭丞立刻應唯,退下安排。
——同樣是高皇帝所作的歌,《大風歌》意氣風發,雖然也有悲音,但是,終究是天子憂懷天下的慷慨情懷,《鴻鵠歌》卻充滿了無能為力的悲哀……再加戚夫人母子後來的遭遇……誰敢在未央宮唱此歌呢?
“大風起兮雲飛揚”反複地唱響,劉弗陵的手也漸漸鬆開,不一會兒,他的眼睛也閉了起來。
這一次,兮君一直看著,見劉弗陵閉眼,便示意女樂停下,然而,劉弗陵卻不願意。
“朕欲聽。”劉弗陵閉著眼睛低語。
“……諾。”兮君一怔,卻還是應了下來,擺了擺手,示意女樂繼續歌舞。
直到劉弗陵真的睡著了,兮君才讓掖庭丞領著才人退下,自己也領著侍禦從天子內臥退出。
進了側殿,兮君沒有休息,反而在書幾前坐下,按著漆幾,沉吟不語。
傅母與諸侍禦都不由奇怪,但是,看著皇後神色嚴肅,眾人也不敢多言,隻能安靜在左右侍奉。
不知過了多久,兮君忽然出聲:“取燈。”
眾人一怔,卻還是取了一盞雁足燈過來,放在皇後的麵前。
“燃。”兮君又道。
——白晝點燈?
眾人都很不解,麵麵相覷,卻也沒有說什麽。一名宮人取了火,正要上前,卻被倚華攔了下來。
倚華接了宮人手上的火,示意宮人退下,走到漆幾前點燃燈盞。
雁足燈不是釭燈,煙氣很重,倚華將手中的火交給另一名長禦,順勢對皇後問了一句:“中宮可要另取燈?”
兮君沒有看倚華,搖了搖頭,同時伸手將燈拉近,隨後又將幾上的銅製硯盒拉到自己麵前,將盒蓋打開。
倚華正站在幾前,看著兮君的動作,不由就是一愣,沒等她迴過神來,兮君的動作便將她又嚇了一跳。
兮君忽然抽出一方絲巾,拎著一角,將之置於燈上,絲巾頓時就燒了起來。眾人都嚇一跳,還沒有來得及動作,又見皇後將絲巾扔到了硯盒裏。
盡管如此,左右侍禦仍然衝了上來,拉著皇後的手,反複檢查了一通,隻有倚華默默地盯硯盒中已經燒成灰的絲巾,好一會兒才看向被一幹人捧著手的皇後,眼中若有所思。
兮君揮開眾人,神色淡漠地起身:“我累矣……”
眾人連忙服侍皇後休息,誰也沒有再關注漆幾上的東西。倚華也匆匆跟了上去。
——皇後有做什麽嗎?(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