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孺以為……曾孫已不信我?”
既然心生疑慮,在座的三人也都是可信之人,霍光也就沒有等議事之後再說此事,而是直接問了張安世。
這一次,張安倒是沒有迴避,他望著霍光的眼睛,神色嚴肅,語氣十分認真地詢問:“大將軍希望曾孫信否?”
霍光一怔,半晌才緩緩地笑了起來,雖然沒有出聲,但是,複雜的笑容中卻透出一絲明顯的輕鬆與釋然之意。
張安世不由一怔,隨即便在心中暗暗歎了一口氣。
“大將軍……”
歎息之後,張安世再次開口,但是,剛開口便被霍光擺手打斷了:“曾孫已近束發之年,非稚兒也。”
這句話說得意味深長,但是,又讓人琢磨不透霍光究竟是何想法。
張安世與杜延年尚可,丙吉卻是忍不住臉色大變,雙唇翕動數次,終究是忍耐著沒有開口。
霍光似乎並沒有在意丙吉的想法,沉吟片刻之後,便對杜延年道:“此事還須幼公仔細勘別。”
“諾。”杜延年不敢怠慢,連忙應了下來,隨後才低眉順眼地對霍光低聲道:“大將軍欲徹查此事……”
霍光冷哼一聲,目光落在麵前漆案上的簡冊上。
“徹查!”霍光冷言,“太子賓客?哼!”
這句話一出聲,堂上三人如何不明白霍光的意思?
——霍光根本不相信那些人是衛太子的賓客。
這卻讓三人驚訝了。
“大將軍似已有定論……”丙吉慢慢地言道,話中帶出了幾分不解與責備之意。
——張安世與杜延年相識已久,此事既由杜延年負責,張安世自然不好多說什麽。
——能說話的也就隻有丙吉了。
“若是如此,幼公隻怕……”丙吉轉頭看向杜延年,沒有將話說完,意思卻是再明白不過了——霍光已有定論的話,杜延年所查若是與霍光所想有出入,就不太好辦了。
霍光也不是不明理之人,立即會意,也沒有多想,看著杜延年便道:“我雖有猜測,然……最好非我所想……”
霍光神色冷厲,語氣更是陰森。堂上三人不由都打了一個寒顫,心中更是不由惶恐。
——的確……
——最好不是霍光所想的那般……
——若是……
丙吉眼中閃過一絲寒光,隨即便垂下眼簾,遮擋住已經無法掩飾的肅殺寒意。
杜延年是涉事最淺的一位,心中雖然惶恐,卻也沒有太多的想法。他不關注丙吉,卻下意識地看了張安世一眼,隨即心中又是一緊。
——張安世擰眉望著霍光,神色冷漠,眼中卻是一派若有所思的樣子。
——沒有任何異議……
杜延年不由掃了一眼丙吉與霍光,隨即便低下頭,心中也拿定了主意。
“大將軍,此事刻不容緩,臣此前未曾關注齊魯……臣以為當另遣人往齊魯……”杜延年說得很慢,卻有些失了條理。
霍光與張安世都覺得愕然,不明白杜延年是什麽意思。
——另遣人?
——是推托?
霍光的臉色有些難看了。
霍光與張安世這般神色,杜延年卻沒有半點動容,端坐在方秤之上,若有若無地掃了一眼自己身邊的丙吉。
張安世微訝,衝著好友挑了一下眉。杜延年勾了一下唇邊,沒有吭聲,卻是默認了。
霍光自然也沒有漏過杜延年的暗示。他與張安世相視一眼,兩人都有些遲疑了。
——杜延年想拉上丙吉?
“幼公屬下難以差遣?”霍光還是問了出來?
——為什麽忽然有這個主意?
杜延年正色答道:“齊魯之地,重儒學、宗法,郡國之中多是大家宗族,臣之屬,實是力有未逮。”
說白了,齊魯富庶,諸侯國也格外多,因此,也就會產生一些頗有影響力的家族,把持著郡國以下的庶務,一般人實在是難以插手。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齊魯一直很安分,杜延年並沒有在那兒做什麽安排,如今,從頭開始,又要盡快查明,杜延年並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霍光的要求。
聽了杜延年的解釋,霍光也不由正色,抬眼看向杜延年身側的丙吉。
“丙君?”霍光仍然有些猶豫。
——丙吉雖然是魯國人,但是,前後皆在長安任職,究竟能不能像杜延年期望的那樣……他實在不敢肯定了。
丙吉看了看杜延年,又掃了一眼神色平淡的張安世,微微抿唇,似笑非笑對霍光道:“若大將軍無人可遣,臣責無旁貸?”
霍光聞言一怔,尋思了一會兒,才慢慢地對丙吉道:“並非無人可遣,隻是,丙君最宜。”
丙吉低下頭,忍不住苦笑。
——霍光可信之人中,能往齊魯行事的人的確不多。
“謹諾。”
丙吉也沒有再推托,應下之後才道:“大將軍出符券,仆即往魯國。”
霍光頜首應下。
事已議定,杜延年與丙吉便出聲告辭。霍光也沒有多留,溫言慰勉了一番,便讓兩人離開了。
張安世也想告辭,但是,霍光跟杜延年、丙吉說話時便瞥了他一眼,他隻能知趣地留下。
“大將軍有所令?”
看著二人退下離開,張安世主動開口,明顯帶了幾分推拒之意。
——有些事情,多說無宜。
霍光苦笑,沉吟了一會兒,才道:“宮掖門戶尚需子孺更為費心。”
張安世不由一怔,隨即訝然變色:“大將軍……大將軍已有定見?!”
——霍光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就是要張安世控製宮禁出入!
——這……就是要軟禁皇帝!
——這絕對是……大不敬的大逆之舉!
張安世自認對少帝並非多麽忠誠,但是,聽到這種命令,也無法不動容。
——霍光是拿定主意……與少帝……勢不兩立了?!
霍光微微抿唇,沉默了半晌,才慢慢言道:“此次之事,子孺可有所得?”
張安世又是一怔,好一會兒才垂下眼,若有似無地歎了一口氣。
霍光再度苦笑,搖頭不語。
兩人沉默了好一會兒,張安世才慢慢地言道:“曾孫甚危。”
——不僅是因為他是少帝的眼中刺,更是因為他的身邊有無數雙手想推波助瀾……也許並非全都是惡意,但是,的確是在將他推向風口浪尖……
霍光再次歎息,輕輕搖頭,神色竟是有些恍然了。。
“大將軍?”張安世有些看不懂他的反應了。
霍光定了定神,卻沒有多說,隻是再問:“君可否掌門戶之禁?”
張安世無可逃避,也不能多想,低下頭便應了一聲:“諾。”
話一出口,張安世心中陡然一鬆。
——做了選擇,也不必再多想了……
——利弊……
——考慮得再多也未必能衡量清楚……
——這樣選擇……也就罷了……
心中一鬆,張安世便發現自己背後已經冷汗淋漓,貼身的衣服已經濕透了,貼在身上,透著一絲寒意。
張安世也不年輕了,不禁就打了一個寒顫。
霍光見了,不由關切地詢問了一句,張安世連忙定下神來,笑道:“老矣……”
霍光不禁莞爾:“子孺老矣,我複如何?”
張安世這一應,霍光也輕鬆不少。
——張安世是光祿勳,掌宮中門戶,如今又加上左將軍屯兵,對京師的影響自然是舉足輕重。
——雖然是霍光親自簡拔的,但是,人心豈是可控的?
就在方才,張安世不過是怔忡刹那,霍光的心頭便翻湧了幾通,反反複複都是一個名姓。
——趙信。
元狩四年春,漢軍與匈奴單於所部接戰,激戰至日暮時分,風沙大作,漢軍趁機合圍,單於見不可敵,與數百壯騎突圍而去,日昏之後,漢軍方得知,雖然急發輕騎,大軍隨後,追擊了一夜,終究也未能捕得單於。之後,漢軍入至窴顏山趙信城,得匈奴積粟供大軍食用,全軍在趙信城留了一日,之後將城中所餘之粟全部燒毀才班師還塞。
當時的主將是大將軍衛青。
這番行動與衛青一貫的風格毫不相同,然而,舉朝上下並無半點意外,原因也不是——趙信。
——翕侯趙信。
元光四年,時為匈奴相的趙信降漢,被封為翕侯。不久,主持練兵的衛青在一幹降將中選中趙信,一力重用。趙信也沒有辜負衛青的期望,在元朔二年,漢收複河南之地時,趙信還立下軍功,得以益封。
元朔六年,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出塞,降漢不過八年的趙信獨領一軍,拜前將軍。
衛青沒有想到,這個降漢的匈奴人會再一次背叛——右將軍蘇建與前將軍趙信並軍共三千餘騎,獨逢單於兵,與戰一日餘,漢兵且盡,匈奴派人誘降,趙信遂將其餘騎近八百,降單於,以致蘇建盡亡其軍,僅剩他一人逃出,自歸大將軍。
那一次,漢軍並非失利,但是,對衛青而言,那場始料未及的背叛已經是莫大的打擊了。
從那以後,衛青不再用匈奴降人,漢亦未再重用過匈奴降將……
——信任……並不難付出,也不難得到,但是,想失而複得……難於登天!
——背叛的痛……誰也不敢再體會第二次!
霍光看著張安世,笑容稍淡:“子孺縱老,亦不可負此諾。”
張安世一怔,唇角的笑意陡然褪去,隨即,才看向霍光,緩緩言道:“我不負諾,亦望君不負。”
(假前最後一個工作日了,我總算是恢複更新了。一月……很糟的一個月份,再加上一家人輪著發燒……不提了……在此向各位朋友鄭重道歉。希望辭舊迎新能給我,也給大家帶來一番新的好運!)(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既然心生疑慮,在座的三人也都是可信之人,霍光也就沒有等議事之後再說此事,而是直接問了張安世。
這一次,張安倒是沒有迴避,他望著霍光的眼睛,神色嚴肅,語氣十分認真地詢問:“大將軍希望曾孫信否?”
霍光一怔,半晌才緩緩地笑了起來,雖然沒有出聲,但是,複雜的笑容中卻透出一絲明顯的輕鬆與釋然之意。
張安世不由一怔,隨即便在心中暗暗歎了一口氣。
“大將軍……”
歎息之後,張安世再次開口,但是,剛開口便被霍光擺手打斷了:“曾孫已近束發之年,非稚兒也。”
這句話說得意味深長,但是,又讓人琢磨不透霍光究竟是何想法。
張安世與杜延年尚可,丙吉卻是忍不住臉色大變,雙唇翕動數次,終究是忍耐著沒有開口。
霍光似乎並沒有在意丙吉的想法,沉吟片刻之後,便對杜延年道:“此事還須幼公仔細勘別。”
“諾。”杜延年不敢怠慢,連忙應了下來,隨後才低眉順眼地對霍光低聲道:“大將軍欲徹查此事……”
霍光冷哼一聲,目光落在麵前漆案上的簡冊上。
“徹查!”霍光冷言,“太子賓客?哼!”
這句話一出聲,堂上三人如何不明白霍光的意思?
——霍光根本不相信那些人是衛太子的賓客。
這卻讓三人驚訝了。
“大將軍似已有定論……”丙吉慢慢地言道,話中帶出了幾分不解與責備之意。
——張安世與杜延年相識已久,此事既由杜延年負責,張安世自然不好多說什麽。
——能說話的也就隻有丙吉了。
“若是如此,幼公隻怕……”丙吉轉頭看向杜延年,沒有將話說完,意思卻是再明白不過了——霍光已有定論的話,杜延年所查若是與霍光所想有出入,就不太好辦了。
霍光也不是不明理之人,立即會意,也沒有多想,看著杜延年便道:“我雖有猜測,然……最好非我所想……”
霍光神色冷厲,語氣更是陰森。堂上三人不由都打了一個寒顫,心中更是不由惶恐。
——的確……
——最好不是霍光所想的那般……
——若是……
丙吉眼中閃過一絲寒光,隨即便垂下眼簾,遮擋住已經無法掩飾的肅殺寒意。
杜延年是涉事最淺的一位,心中雖然惶恐,卻也沒有太多的想法。他不關注丙吉,卻下意識地看了張安世一眼,隨即心中又是一緊。
——張安世擰眉望著霍光,神色冷漠,眼中卻是一派若有所思的樣子。
——沒有任何異議……
杜延年不由掃了一眼丙吉與霍光,隨即便低下頭,心中也拿定了主意。
“大將軍,此事刻不容緩,臣此前未曾關注齊魯……臣以為當另遣人往齊魯……”杜延年說得很慢,卻有些失了條理。
霍光與張安世都覺得愕然,不明白杜延年是什麽意思。
——另遣人?
——是推托?
霍光的臉色有些難看了。
霍光與張安世這般神色,杜延年卻沒有半點動容,端坐在方秤之上,若有若無地掃了一眼自己身邊的丙吉。
張安世微訝,衝著好友挑了一下眉。杜延年勾了一下唇邊,沒有吭聲,卻是默認了。
霍光自然也沒有漏過杜延年的暗示。他與張安世相視一眼,兩人都有些遲疑了。
——杜延年想拉上丙吉?
“幼公屬下難以差遣?”霍光還是問了出來?
——為什麽忽然有這個主意?
杜延年正色答道:“齊魯之地,重儒學、宗法,郡國之中多是大家宗族,臣之屬,實是力有未逮。”
說白了,齊魯富庶,諸侯國也格外多,因此,也就會產生一些頗有影響力的家族,把持著郡國以下的庶務,一般人實在是難以插手。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齊魯一直很安分,杜延年並沒有在那兒做什麽安排,如今,從頭開始,又要盡快查明,杜延年並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霍光的要求。
聽了杜延年的解釋,霍光也不由正色,抬眼看向杜延年身側的丙吉。
“丙君?”霍光仍然有些猶豫。
——丙吉雖然是魯國人,但是,前後皆在長安任職,究竟能不能像杜延年期望的那樣……他實在不敢肯定了。
丙吉看了看杜延年,又掃了一眼神色平淡的張安世,微微抿唇,似笑非笑對霍光道:“若大將軍無人可遣,臣責無旁貸?”
霍光聞言一怔,尋思了一會兒,才慢慢地對丙吉道:“並非無人可遣,隻是,丙君最宜。”
丙吉低下頭,忍不住苦笑。
——霍光可信之人中,能往齊魯行事的人的確不多。
“謹諾。”
丙吉也沒有再推托,應下之後才道:“大將軍出符券,仆即往魯國。”
霍光頜首應下。
事已議定,杜延年與丙吉便出聲告辭。霍光也沒有多留,溫言慰勉了一番,便讓兩人離開了。
張安世也想告辭,但是,霍光跟杜延年、丙吉說話時便瞥了他一眼,他隻能知趣地留下。
“大將軍有所令?”
看著二人退下離開,張安世主動開口,明顯帶了幾分推拒之意。
——有些事情,多說無宜。
霍光苦笑,沉吟了一會兒,才道:“宮掖門戶尚需子孺更為費心。”
張安世不由一怔,隨即訝然變色:“大將軍……大將軍已有定見?!”
——霍光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就是要張安世控製宮禁出入!
——這……就是要軟禁皇帝!
——這絕對是……大不敬的大逆之舉!
張安世自認對少帝並非多麽忠誠,但是,聽到這種命令,也無法不動容。
——霍光是拿定主意……與少帝……勢不兩立了?!
霍光微微抿唇,沉默了半晌,才慢慢言道:“此次之事,子孺可有所得?”
張安世又是一怔,好一會兒才垂下眼,若有似無地歎了一口氣。
霍光再度苦笑,搖頭不語。
兩人沉默了好一會兒,張安世才慢慢地言道:“曾孫甚危。”
——不僅是因為他是少帝的眼中刺,更是因為他的身邊有無數雙手想推波助瀾……也許並非全都是惡意,但是,的確是在將他推向風口浪尖……
霍光再次歎息,輕輕搖頭,神色竟是有些恍然了。。
“大將軍?”張安世有些看不懂他的反應了。
霍光定了定神,卻沒有多說,隻是再問:“君可否掌門戶之禁?”
張安世無可逃避,也不能多想,低下頭便應了一聲:“諾。”
話一出口,張安世心中陡然一鬆。
——做了選擇,也不必再多想了……
——利弊……
——考慮得再多也未必能衡量清楚……
——這樣選擇……也就罷了……
心中一鬆,張安世便發現自己背後已經冷汗淋漓,貼身的衣服已經濕透了,貼在身上,透著一絲寒意。
張安世也不年輕了,不禁就打了一個寒顫。
霍光見了,不由關切地詢問了一句,張安世連忙定下神來,笑道:“老矣……”
霍光不禁莞爾:“子孺老矣,我複如何?”
張安世這一應,霍光也輕鬆不少。
——張安世是光祿勳,掌宮中門戶,如今又加上左將軍屯兵,對京師的影響自然是舉足輕重。
——雖然是霍光親自簡拔的,但是,人心豈是可控的?
就在方才,張安世不過是怔忡刹那,霍光的心頭便翻湧了幾通,反反複複都是一個名姓。
——趙信。
元狩四年春,漢軍與匈奴單於所部接戰,激戰至日暮時分,風沙大作,漢軍趁機合圍,單於見不可敵,與數百壯騎突圍而去,日昏之後,漢軍方得知,雖然急發輕騎,大軍隨後,追擊了一夜,終究也未能捕得單於。之後,漢軍入至窴顏山趙信城,得匈奴積粟供大軍食用,全軍在趙信城留了一日,之後將城中所餘之粟全部燒毀才班師還塞。
當時的主將是大將軍衛青。
這番行動與衛青一貫的風格毫不相同,然而,舉朝上下並無半點意外,原因也不是——趙信。
——翕侯趙信。
元光四年,時為匈奴相的趙信降漢,被封為翕侯。不久,主持練兵的衛青在一幹降將中選中趙信,一力重用。趙信也沒有辜負衛青的期望,在元朔二年,漢收複河南之地時,趙信還立下軍功,得以益封。
元朔六年,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出塞,降漢不過八年的趙信獨領一軍,拜前將軍。
衛青沒有想到,這個降漢的匈奴人會再一次背叛——右將軍蘇建與前將軍趙信並軍共三千餘騎,獨逢單於兵,與戰一日餘,漢兵且盡,匈奴派人誘降,趙信遂將其餘騎近八百,降單於,以致蘇建盡亡其軍,僅剩他一人逃出,自歸大將軍。
那一次,漢軍並非失利,但是,對衛青而言,那場始料未及的背叛已經是莫大的打擊了。
從那以後,衛青不再用匈奴降人,漢亦未再重用過匈奴降將……
——信任……並不難付出,也不難得到,但是,想失而複得……難於登天!
——背叛的痛……誰也不敢再體會第二次!
霍光看著張安世,笑容稍淡:“子孺縱老,亦不可負此諾。”
張安世一怔,唇角的笑意陡然褪去,隨即,才看向霍光,緩緩言道:“我不負諾,亦望君不負。”
(假前最後一個工作日了,我總算是恢複更新了。一月……很糟的一個月份,再加上一家人輪著發燒……不提了……在此向各位朋友鄭重道歉。希望辭舊迎新能給我,也給大家帶來一番新的好運!)(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