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對“太子賓客”的事情十分在意,杜延年與丙吉剛迴到自己的官署,出關的符券便送了過來。
太仆寺中,杜延年是主官,自然無人議論,丙吉卻是在高門殿,因為是在宮中,來的竟是新上升的大將軍長史。同在高門殿的諸大夫見大將軍長史親自前來見丙吉,自是欽羨不已,如何能不關注、議論?
等長史離開了,一幹人立刻將丙吉圍住,七嘴八舌地與丙吉敘話,待得知丙吉是要還故國,反應快的幾個人更是立刻關切地詢問:“莫非丙君家中有故?”
丙吉一怔,隨即哂然笑道:“諸君甚善。然仆早失怙恃,更兼福澤淺薄,無兄弟姊妹可親。”
——他家中能有什麽……故……啊?
“既是如此,丙君何故告休還故國?”聽他這樣說,眾人自然是更加好奇了。
丙吉歎了一口氣,一邊將符券收起,一邊起身,道:“仆之子已漸長,當在長安覓宅……”
這話一出,不少人神色一黯,悄悄地就轉身離開。
大夫一職看似清貴,但是,除了光祿大夫,秩位都不高,官署又在宮中,雖然一應供給皆由太官負責,但是,這也意味在著他們不得不與家人隔絕——不少人的妻兒根本都不在長安。
丙吉的一句話讓同僚中的不少人都興起了思念之情,自然也沒有幾人還有興趣關心他的事情了。就算有一兩人仍然好奇得很,但是,見眾人都散了,他們也不願獨自打探,便都按捺下好奇,與丙吉別過。
既然是大將軍準許的,仆射也沒有刁難,很爽快地辦好告休事宜,丙吉謝過之後,便收拾了一番,直接出了宮,趕在宵禁前迴了家。
丙吉現在隻有一妻兩子,長子方入小學,尚不足十歲,次子更是不過始孩之齡,因此,他在長安的家宅並不大,不過前後兩進,聽說夫君迴來了,丙吉的妻子領著兩個兒子迎出了北堂。
看到一本正經地站在妻子身邊的長子,丙吉倒是覺得,真的得換個家宅了。
有了這個想法,進了北堂,丙吉便直接對妻子道:“我明日將往魯國。汝留京中,不妨留心前後左右有無欲賣宅者。”
丙妻不由一怔,等迴過神來,便讓長子領著幼弟出去,隨後才坐到丙吉的下席,低聲道:“吾君並非高爵。”
大漢對每戶的宅田按照戶主爵位的不同各有限製。不過,對逾製並無刑罰,民閭之中,多有逾製之宅。
然而,夫妻多年,丙吉的妻子對丈夫也算了解——丙吉是打算為官的人。
——既然有如此打算,行事也就不能與製度相悖,更不能讓名聲蒙塵。
——逾製恰好就是這樣的事情。
——既不嚴重到讓人獲罪,又能讓人無法再得重用。
丙吉垂下眼,唇角顯出一抹若有似無的弧度,卻也不過瞬間,隨後,他抬眼看向妻子,神色鄭重,語氣卻更加不容質疑:“汝勿需為此憂。”
見夫君如此說了,丙妻也不再多說,應唯之後,便詢問出行事宜以便她做好準備。
——丙吉夫妻都是魯國人,親人自然都在魯國,雖然不甚親近,但是,多年未還,丙吉又是從長安迴去,無論如何都當備些禮物。
然而,明白了妻子的打算,丙吉立刻擺手阻止,苦笑著道:“此番雖是告休,實則另有要事。”
丙吉的妻子頓時神色一變,半晌才低低地喚了一聲:“吾君……”
丙吉看了她一眼,隨即垂下眼,片刻之後,淡淡地輕聲言道:“確是要事。”
見夫君不肯多說,丙妻也多了幾分鄭重之色,沒有再多問什麽,起身離開,安排夜食,又將兩個兒子領了進來。
第二天平旦時分,丙吉便準備出發了。兩個兒子還小,夫妻倆都沒有驚動,因此,為丙吉送行的隻有他的妻子與家中的奴婢。
“吾君正行敬事。”丙吉的妻子鄭重祝辭。在她的身後,一幹奴婢也伏首向主君行禮。
因為事情緊急,又需要遮人耳目,丙吉不能乘傳,隻能用自家的輜車,在前院,丙吉向妻子叮囑了一番,才登車。
輜車迎著晨光遠去,丙吉的妻子在原地站了一會兒,才扶著婢女的手,慢慢返迴北堂。
方進正院,丙吉的妻子就看到長子衣裳不整地衝出了北堂。見到母親一行,他連忙止步,喚了一聲:“阿母……”隨即又看了看母親的身後,他的神色陡然一黯。
“顯……”丙妻不由好笑,走到長子麵前,為他整理衣裳,“季秋寒重,豈可如此出室?”
丙吉攥著母親的衣袖,悶悶地道:“昨夜,我言,今晨為阿翁送……”
“爾尚幼。”丙妻忍俊不禁,攜了兒子登堂,“爾翁不欲擾爾休憩。”
不說丙家母子如何敘話,丙吉一路行去,將近午時心情格外不好。
丙家靠近清明門,因為時辰尚早,丙吉也就沒有往別處去,直接從清明門出城,在城外取道向南,再從灞橋向東。
丙吉本以為自己已經是極早了,卻不料,在灞陵邑,竟已經有人在等著了。
“子卿果然恪己盡責。”
杜延年笑得十分客氣。丙吉卻是眉頭緊皺,隨即便有些憤怒了:“杜君盡責更甚!”
因為是告休出行,丙吉的行事格外低調,連他自己在內,也不過四人,所乘更是最普通不過的青衣輜車,車上也毫無標誌——這種車,誰都能用,杜延年的屬下如何能知道車中人是誰?
丙吉越想越不忿——杜延年當時在他家派了人!
杜延年何等聰明,立刻便正色解釋:“仆不敢當此讚,丙家禦者僅一人,仆之屬豈有不識之理?”
丙家人口簡單,奴婢也不多,家中隻有一個禦者專司駕車,對杜延年的屬下來說,這種辨認再容易不過了。
丙吉這才明白,是自己誤會了,連忙就向杜延年謝罪。
杜延年笑了笑,一邊請丙吉入席,一邊道:“子卿過慮也。君乃將軍所信之人,仆斷不敢專擅行事。”
這番話已經是奉承了。
丙吉聽著舒服,卻也不由警醒。
“幼公如此禮下於我……我心甚惶也。”丙吉也沒有工夫與杜延年在這些事虛耗,幹脆便把話挑明了。
杜延年輕輕挑眉,隨即便笑得更加愉悅了。
“丙君直言,仆亦當效之。”杜延年輕笑。然而,話音方落,他便將神色一肅,鄭重地言道:“子卿此行可有定算?”
丙吉聞言就感覺愕然:“此行不過是探查‘太子賓客’之事,仆需有何定算?”
杜延年抿唇微笑,卻不願多說。兩人相視片刻,丙吉才哂然道:“幼公有何可教我?”
丙吉這般行事,倒是讓杜延年不得不說了。
“不敢言教。”杜延年備感無奈,“惟一事望子卿思之。若太子賓客為真,而彼等有所謀,有所舉,君當如何應對之?”
丙吉一怔,半晌才道:“為真?”
杜延年搖頭:“五五之數。”
——他也不能肯定,但是,他總覺得此事過蹊蹺了。
丙吉盯著杜延年看了半晌,才皺眉道:“君有所指。”
——杜延年話中分明有未盡之意。
杜延年苦笑:“彼等當已不在長安。”
——那些人離開得太快了。
丙吉怔了怔。
“君未言於大將軍……”丙吉盯著杜延年,完全不能理解他的想法。
杜延年擺在膝上雙手已經握成拳,此時,又緩緩放開,好一會兒,他才輕聲道:“我尚未查實。”
——他不能把自己都不能確定的消息報予霍光。
丙吉點了點頭,卻沒有立刻說話,而是垂眼思忖了好一會兒,才低聲道:“若真乃‘太子賓客’,其行事斷不會不留餘地……”
“何意?”杜延年打斷丙吉的話,很顯然,他也不是不緊張。
丙吉笑了笑,心中稍稍放鬆:“局勢不明……觀其前番行事……”丙吉微微眯眼,又思忖了一會兒,才慢慢道:“其意非在曾孫,而在指今上非先帝正統。”
——誰是正統?
——自然是衛太子。
那些人的想法並不難明白,也正是因此,前番“假衛太子”案,不過隻殺了假冒之人,並未再追究內情。
——霍光不提,誰又願意去碰“衛太子”的事情?自然是不了了之了。
杜延年思忖了一番,不由連連點頭:“君所言甚是。”
——的確!
——那些人並不曾直指劉病已,隻不過是因為劉病已是衛太子唯一的血脈,才讓劉病已的處境格外顯眼。
想到這兒,杜延年又看了一眼丙吉,隨即又挪了一下身子,湊到丙吉身邊,低聲道:“子卿欲縱之?”
丙吉眯眼,瞥了杜延年一眼,才慢吞吞地道:“大將軍之意,仆此行隻為查彼等身份。”
言下之意,他也不能多做什麽……
杜延年翻了一個白眼,卻沒有再多說什麽,反而站了起來,笑著與丙吉告辭。
丙吉也站起身,將杜延年一直送出傳舍,看著他登車離開,才重新迴到傳舍用些飲食,等馬匹休息妥當之後,丙吉一行才再次出發。
從邑城離開時,丙吉的馬車與一隊導從甚多的車騎錯身而過,因為戶戾緊閉,丙吉沒有看到對方一行中間的重輿輜車上有一個少年推開了車戾,向外張望,不一會兒,車內便響起女孩的聲音:“病已,風大。”
兮君掩麵皺眉,不甚愉悅。
劉病已這才關上車戾,神色悵然:“七年前,我正是從此道入京……”
兮君微微皺眉,抿了抿唇,還是將話題岔開:“汝當思入京後之事!”
劉病已神色驟變,好一會兒,他才迴過神,可憐兮兮地道:“爾與我同見大人……”
“否!”
(大年三十了!提前說一聲新春愉快!易楚家這地兒的溫度有些迴升了,不知道各位如何?新春佳節之際,千萬保重身體啊!)(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太仆寺中,杜延年是主官,自然無人議論,丙吉卻是在高門殿,因為是在宮中,來的竟是新上升的大將軍長史。同在高門殿的諸大夫見大將軍長史親自前來見丙吉,自是欽羨不已,如何能不關注、議論?
等長史離開了,一幹人立刻將丙吉圍住,七嘴八舌地與丙吉敘話,待得知丙吉是要還故國,反應快的幾個人更是立刻關切地詢問:“莫非丙君家中有故?”
丙吉一怔,隨即哂然笑道:“諸君甚善。然仆早失怙恃,更兼福澤淺薄,無兄弟姊妹可親。”
——他家中能有什麽……故……啊?
“既是如此,丙君何故告休還故國?”聽他這樣說,眾人自然是更加好奇了。
丙吉歎了一口氣,一邊將符券收起,一邊起身,道:“仆之子已漸長,當在長安覓宅……”
這話一出,不少人神色一黯,悄悄地就轉身離開。
大夫一職看似清貴,但是,除了光祿大夫,秩位都不高,官署又在宮中,雖然一應供給皆由太官負責,但是,這也意味在著他們不得不與家人隔絕——不少人的妻兒根本都不在長安。
丙吉的一句話讓同僚中的不少人都興起了思念之情,自然也沒有幾人還有興趣關心他的事情了。就算有一兩人仍然好奇得很,但是,見眾人都散了,他們也不願獨自打探,便都按捺下好奇,與丙吉別過。
既然是大將軍準許的,仆射也沒有刁難,很爽快地辦好告休事宜,丙吉謝過之後,便收拾了一番,直接出了宮,趕在宵禁前迴了家。
丙吉現在隻有一妻兩子,長子方入小學,尚不足十歲,次子更是不過始孩之齡,因此,他在長安的家宅並不大,不過前後兩進,聽說夫君迴來了,丙吉的妻子領著兩個兒子迎出了北堂。
看到一本正經地站在妻子身邊的長子,丙吉倒是覺得,真的得換個家宅了。
有了這個想法,進了北堂,丙吉便直接對妻子道:“我明日將往魯國。汝留京中,不妨留心前後左右有無欲賣宅者。”
丙妻不由一怔,等迴過神來,便讓長子領著幼弟出去,隨後才坐到丙吉的下席,低聲道:“吾君並非高爵。”
大漢對每戶的宅田按照戶主爵位的不同各有限製。不過,對逾製並無刑罰,民閭之中,多有逾製之宅。
然而,夫妻多年,丙吉的妻子對丈夫也算了解——丙吉是打算為官的人。
——既然有如此打算,行事也就不能與製度相悖,更不能讓名聲蒙塵。
——逾製恰好就是這樣的事情。
——既不嚴重到讓人獲罪,又能讓人無法再得重用。
丙吉垂下眼,唇角顯出一抹若有似無的弧度,卻也不過瞬間,隨後,他抬眼看向妻子,神色鄭重,語氣卻更加不容質疑:“汝勿需為此憂。”
見夫君如此說了,丙妻也不再多說,應唯之後,便詢問出行事宜以便她做好準備。
——丙吉夫妻都是魯國人,親人自然都在魯國,雖然不甚親近,但是,多年未還,丙吉又是從長安迴去,無論如何都當備些禮物。
然而,明白了妻子的打算,丙吉立刻擺手阻止,苦笑著道:“此番雖是告休,實則另有要事。”
丙吉的妻子頓時神色一變,半晌才低低地喚了一聲:“吾君……”
丙吉看了她一眼,隨即垂下眼,片刻之後,淡淡地輕聲言道:“確是要事。”
見夫君不肯多說,丙妻也多了幾分鄭重之色,沒有再多問什麽,起身離開,安排夜食,又將兩個兒子領了進來。
第二天平旦時分,丙吉便準備出發了。兩個兒子還小,夫妻倆都沒有驚動,因此,為丙吉送行的隻有他的妻子與家中的奴婢。
“吾君正行敬事。”丙吉的妻子鄭重祝辭。在她的身後,一幹奴婢也伏首向主君行禮。
因為事情緊急,又需要遮人耳目,丙吉不能乘傳,隻能用自家的輜車,在前院,丙吉向妻子叮囑了一番,才登車。
輜車迎著晨光遠去,丙吉的妻子在原地站了一會兒,才扶著婢女的手,慢慢返迴北堂。
方進正院,丙吉的妻子就看到長子衣裳不整地衝出了北堂。見到母親一行,他連忙止步,喚了一聲:“阿母……”隨即又看了看母親的身後,他的神色陡然一黯。
“顯……”丙妻不由好笑,走到長子麵前,為他整理衣裳,“季秋寒重,豈可如此出室?”
丙吉攥著母親的衣袖,悶悶地道:“昨夜,我言,今晨為阿翁送……”
“爾尚幼。”丙妻忍俊不禁,攜了兒子登堂,“爾翁不欲擾爾休憩。”
不說丙家母子如何敘話,丙吉一路行去,將近午時心情格外不好。
丙家靠近清明門,因為時辰尚早,丙吉也就沒有往別處去,直接從清明門出城,在城外取道向南,再從灞橋向東。
丙吉本以為自己已經是極早了,卻不料,在灞陵邑,竟已經有人在等著了。
“子卿果然恪己盡責。”
杜延年笑得十分客氣。丙吉卻是眉頭緊皺,隨即便有些憤怒了:“杜君盡責更甚!”
因為是告休出行,丙吉的行事格外低調,連他自己在內,也不過四人,所乘更是最普通不過的青衣輜車,車上也毫無標誌——這種車,誰都能用,杜延年的屬下如何能知道車中人是誰?
丙吉越想越不忿——杜延年當時在他家派了人!
杜延年何等聰明,立刻便正色解釋:“仆不敢當此讚,丙家禦者僅一人,仆之屬豈有不識之理?”
丙家人口簡單,奴婢也不多,家中隻有一個禦者專司駕車,對杜延年的屬下來說,這種辨認再容易不過了。
丙吉這才明白,是自己誤會了,連忙就向杜延年謝罪。
杜延年笑了笑,一邊請丙吉入席,一邊道:“子卿過慮也。君乃將軍所信之人,仆斷不敢專擅行事。”
這番話已經是奉承了。
丙吉聽著舒服,卻也不由警醒。
“幼公如此禮下於我……我心甚惶也。”丙吉也沒有工夫與杜延年在這些事虛耗,幹脆便把話挑明了。
杜延年輕輕挑眉,隨即便笑得更加愉悅了。
“丙君直言,仆亦當效之。”杜延年輕笑。然而,話音方落,他便將神色一肅,鄭重地言道:“子卿此行可有定算?”
丙吉聞言就感覺愕然:“此行不過是探查‘太子賓客’之事,仆需有何定算?”
杜延年抿唇微笑,卻不願多說。兩人相視片刻,丙吉才哂然道:“幼公有何可教我?”
丙吉這般行事,倒是讓杜延年不得不說了。
“不敢言教。”杜延年備感無奈,“惟一事望子卿思之。若太子賓客為真,而彼等有所謀,有所舉,君當如何應對之?”
丙吉一怔,半晌才道:“為真?”
杜延年搖頭:“五五之數。”
——他也不能肯定,但是,他總覺得此事過蹊蹺了。
丙吉盯著杜延年看了半晌,才皺眉道:“君有所指。”
——杜延年話中分明有未盡之意。
杜延年苦笑:“彼等當已不在長安。”
——那些人離開得太快了。
丙吉怔了怔。
“君未言於大將軍……”丙吉盯著杜延年,完全不能理解他的想法。
杜延年擺在膝上雙手已經握成拳,此時,又緩緩放開,好一會兒,他才輕聲道:“我尚未查實。”
——他不能把自己都不能確定的消息報予霍光。
丙吉點了點頭,卻沒有立刻說話,而是垂眼思忖了好一會兒,才低聲道:“若真乃‘太子賓客’,其行事斷不會不留餘地……”
“何意?”杜延年打斷丙吉的話,很顯然,他也不是不緊張。
丙吉笑了笑,心中稍稍放鬆:“局勢不明……觀其前番行事……”丙吉微微眯眼,又思忖了一會兒,才慢慢道:“其意非在曾孫,而在指今上非先帝正統。”
——誰是正統?
——自然是衛太子。
那些人的想法並不難明白,也正是因此,前番“假衛太子”案,不過隻殺了假冒之人,並未再追究內情。
——霍光不提,誰又願意去碰“衛太子”的事情?自然是不了了之了。
杜延年思忖了一番,不由連連點頭:“君所言甚是。”
——的確!
——那些人並不曾直指劉病已,隻不過是因為劉病已是衛太子唯一的血脈,才讓劉病已的處境格外顯眼。
想到這兒,杜延年又看了一眼丙吉,隨即又挪了一下身子,湊到丙吉身邊,低聲道:“子卿欲縱之?”
丙吉眯眼,瞥了杜延年一眼,才慢吞吞地道:“大將軍之意,仆此行隻為查彼等身份。”
言下之意,他也不能多做什麽……
杜延年翻了一個白眼,卻沒有再多說什麽,反而站了起來,笑著與丙吉告辭。
丙吉也站起身,將杜延年一直送出傳舍,看著他登車離開,才重新迴到傳舍用些飲食,等馬匹休息妥當之後,丙吉一行才再次出發。
從邑城離開時,丙吉的馬車與一隊導從甚多的車騎錯身而過,因為戶戾緊閉,丙吉沒有看到對方一行中間的重輿輜車上有一個少年推開了車戾,向外張望,不一會兒,車內便響起女孩的聲音:“病已,風大。”
兮君掩麵皺眉,不甚愉悅。
劉病已這才關上車戾,神色悵然:“七年前,我正是從此道入京……”
兮君微微皺眉,抿了抿唇,還是將話題岔開:“汝當思入京後之事!”
劉病已神色驟變,好一會兒,他才迴過神,可憐兮兮地道:“爾與我同見大人……”
“否!”
(大年三十了!提前說一聲新春愉快!易楚家這地兒的溫度有些迴升了,不知道各位如何?新春佳節之際,千萬保重身體啊!)(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