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相召?”
上官安走出廬舍,看著眼前恭敬執禮的皂衣吏員,心中不無疑慮。
“正是。”風塵仆仆的丞相屬吏仍舊是一派平靜的語氣。
田千秋素來穩重,選擇的屬吏自然不會是風風火火的性子,都與他一樣,沉穩得不見波瀾。
上官安卻膩味這種性子,又不便發作,隻道:“仆今日有事,明日再向君侯謝罪。”言罷便徑自轉身,打算返迴廬舍。
那名屬吏卻上前疾言:“將軍,君侯所言乃急務。”
上官安不耐煩地擺手:“天下陰陽相和,君侯有何急?”
“臣雖不知究竟,然則,若非急務,君侯豈會如此相召?”那名屬吏不能跟進宮中廬舍,隻能高聲辯解。
聽他如此說,上官安倒是不能不停步了。
——的確,田千秋素來是不緩不急地性子,遇事多是上書以聞,這般相召,必是有緊急事務需要與他相商。
上官安的長史也勸道:“將軍,君侯不是妄言之人……”
“罷了罷了!”上官安不耐煩地打斷屬吏的話,轉過身,又打量了一下那個小吏,目光最後落在那人腰間的黃綬上。
“汝何秩?”上官安沉聲詢問。
這個問題也不算多麽出乎意料,那名小吏隨即便道:“臣壽,丞相少史,秩三百石。”
三百石不算高位,但是,丞相府屬吏,除了長史之外,少史之上,隻有秩四百石的史,與秩六百石的征事。
征事與一般屬吏又不同——皆故吏二千石不以臧罪免者,絳衣奉朝賀正月。
“君侯的確鄭重其事。”上官安皺眉言語,卻終究是往外走了。
——丞相府,長史二人,史二十人,下麵就是少史,也算是數得上的人物了,畢竟丞相府事務繁雜,主吏不能擅離。
那名少史如釋重負:“謝將軍。”
上官安嗯了一聲,點了點頭,隨口問了一句:“汝名何?可有姓?”
“臣壽。”那名少史緊跟著上官安,“家號王氏。”
“王壽。”上官安隨意地點了一下頭,隨即又轉身瞪向自己的長史:“還不備車?誤了長主之宴,爾可擔罪?”
“唯!”長史一個哆嗦,立刻疾步離開。
王壽(注1)低著頭,隻當未看見。
早在來之前,就有相熟的府吏提醒過他——上官安的脾氣不好,一定要低眉順眼,除了必要的言語,一個字都不要多說!最好是別讓他完全無視自己!
丞相府的屬吏說起都苦笑——漢室百餘年,丞相府憋屈成這樣的,他們是第一份!
——誰讓他們的君侯除了本職,什麽都不多問呢?
雖然也對此不滿,雖然也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但是,王壽絕對不願以卵擊石——何必自己讓自己難堪呢?
於是,兩個人便一路疾行,出了北闕之後,更是匆匆登車,上官安隻說了兩個字:“疾馳!”
王壽頓時臉色慘白:“將軍……”
晡時之後,日入之前,正是長安最繁熱鬧的時候,即便是太常街上,多是府寺官署,也常有行人車馬往來,這個時候,在大道上疾馳……
然而,他的話對上官安又能有什麽作用?他的話沒說完,上官安的禦者一個響鞭,右騑的良駒立刻疾馳而去,揚起的塵土被大風卷起,向東南方而襲去。
“啪!”
王壽踢了一下車軾,狠狠地發泄了一下自己的鬱悶不滿,隨後才吩咐禦者:“迴府!”
“諾!”禦者連忙答應,驅馬離開。
等軺車行了一段之後,王壽才平了心氣,冷哼一聲,低語:“沒見過這麽急著……”一句話的最後一點聲音終究是含在嘴裏,沒有說出來。
王壽的車馬自然不如上官安,他也不想趕上上官安,便幹脆讓禦者慢慢走,尋思著,最好是他迴丞相府時,已經沒事了。
然而,上官安並沒有如他的願。
等王壽到達丞相府東門時,就見上官安一臉不悅地扶著俾倪,立於車上,竟是在等他。
王壽連忙讓禦者加速,到了府門前,不等車停穩便跳了下來,疾步走到上官安的車轓旁,連聲道:“將軍恕罪,臣位卑,馬車皆劣……”
上官安也懶得糾纏,哼了一聲,便踩著蒼頭的背下了車,冷冷地道:“進府。”
王壽這才反應過來,連忙道:“諾。”說著便躬身引領上官安到門前,對東門長史道:“君侯召請車騎將軍議事。”說著遞上自己所領的符令。
長史驗過,才點頭放行,隨即便起身向上官安見禮。
“將軍長樂未央。”
“謝。”上官安隨口答了一句,卻連正眼都沒有看長史,便直接進了府門。
丞相府並不小,內外幾進幾重,上官安才過了前院,便聽身後轟然一聲。上官安不由大驚,轉身卻見院門緊閉,左右卻不見一人。
上官安陡然一驚,再轉身,卻見王壽也已不見身影,隻前方的院門敞開著。
雖然院門開著,上官安又如何敢動,隻能按緊了佩刀,慢慢往角落退去。
嗖!
上官安閃身避讓,隨即就見一支翎羽猶顫的長箭正插在自己的退路上。
上官安不由抽了一口冷氣,放聲喝道:“田千秋,爾敢殺吾?”
“君侯自是不敢擅殺,然則,將軍已敢殺妻父!”一個冰冷的聲音忽然響起,上官安循聲望去,卻隻看到那扇緊閉的院門。
“霍山!”上官安已經聽出那人的聲音。
“將軍長樂未央!”霍山忽然緩了語氣。
“是你!”上官安陡然驚覺,霍山竟是那位東門長史。
“姑夫已不識霍家之門矣!”霍山歎喟,幽幽之聲竟漸漸遠氣,隨即響起的是上官安熟悉的甲胄相撞之聲。
那聲音竟是從四麵一起湧來,由不得上官安不膽寒。
“霍山!爾何敢!”
這一次,已無人答應。
不過刹那,甲胄之士已湧入院中,將上官安重重包圍。
“爾等欲反?”上官安瞪著這些人。
嗖!
又是一箭擦著上官安的耳朵飛過。
兩箭射過,上官安已確定了射者所在,抬眼瞪向西北角院牆,卻見一個綠衣蒼頭蹲在牆上,姿態慵懶著舉著弓,見他望來,那人更是笑眯了眼:“將軍善忘也。縣官雲,吾君乃忠臣,吾等奴婢豈敢行大逆之事?”
“馮子者!”
“然也!”馮子都點頭,同時再次扣箭上弦。
上官安猛地後退,剛舉步又收住,不過小半步,卻已抵上身後甲士的刀刃。
“嘶!”上官安咬牙,讓開之後,抬後摸向後背,卻是一片溫熱濕膩,再一看,手上一片鮮紅。
“爾……”上官安心悸不已,第一次真切感覺到性命之憂。
“王子方!”馮子都卻不理會,揚聲喚人,語氣中滿是不耐煩,“一份文書,汝欲寫多久?”
“馮君可是想與吾易位而處?”一個溫吞的聲音從敞開的院門內傳出。
上官安陡然拔刀。
包圍的衛士同時上前。
“郎君意欲自戕?”馮子都笑言,“諸君退開!勿妨礙!”
上官安臉色漲紅:“豎子欺人太甚!”
這一句話讓馮子都變了臉色,竟是緩緩拉開了弓弦。
“子都稍待!稍待!”王子方忽然出現,一見這番情景,便連忙勸道,隨即看向上官安,笑吟吟地道:“郎君長樂未央。臣以為,郎君不須如此。吾君有命,郎君但能在此書畫押,必安然無恙。”言罷,也不走近,隻是揚手將手中的黑囊拋給上官安,恰恰就落在上官安的腳邊。
“多事!”馮子都不滿地嘟囔了一句,卻仍舊是收了弦。
王子方瞥了他一眼,歎息:“不念皇後,總要念大姬……”
——其實也不必他說,之前馮子都已經喚了“郎君”,已經是念著舊情,給了提醒了。
馮子都垂下眼,不再多言。
“豎子!”上官安忽然怒喝。
王子方與馮子都這才又看向庭中之人,見他甩了簡冊,怒不可遏地破口大罵,兩人同時變了臉色。
“將軍此語責何人?”王子方接過一名甲士奉迴的簡冊,同時冷冷質問。
上官安也冷笑:“舍尊主其誰?”
馮子都頓時大怒,然而王子方比他更快。
王子方抬手揮下,不過一瞬間,上官安便猛然倒地,恰好躲開了馮子都射出的箭。
“多事!”馮子都再次言道。
王子方一邊讓甲士縛了上官安,再將之抬走,一邊道:“君侯年歲老矣,勿在府中見血為宜。”
馮子都還要說什麽,卻聽王子方道:“此乃吾君之囑。”
聽到這話,馮子都隻能翻了一個白眼,轉身跳下牆——說不過你,我不理你還不行嗎?
這時,抬著上官安的人從王子方身邊經過,王子方抬手示意他們停下,親手解了上官安腰間有紫綬與鞶囊(注2),隨即便讓他們抬人離開。
等上官安被送走,前院門也重新打開,霍山領著一隊甲士走進來,看見王子方,便急步走過來:“子方,姑夫未畫押……”
王子方急忙見禮,打斷他的話,隨即引領他進了後一重院子。
近鄰此處的幾個院落的丞相屬吏都在這兒,雖然還沒有到戰戰兢兢的程度,但是,臉色都不好看。
王子方看了一下眾人,才轉身對霍山道:“子君,就請丞相屬吏將此三物送去承光宮如何?”
霍山點頭:“如此甚妥。”
“那麽……”王子方的目光落在其中一人身上。
那人苦笑上前:“丞相征事臣宮敢請命。”
而此時,霍光與上官桀、桑弘羊,不過剛剛到建章,而年少的天子已經坐在承光宮前殿了。
鄂邑長公主的臉色連厚厚的脂粉都掩蓋不了,十分難看。
“陛下……”沉默了許久,也壓抑了許久,鄂邑長公主終是忍不住開口,“陛下……如此行事……”
“阿姊!”劉弗陵平淡地揚聲,“勿複言!”
風動重帷,隱約可見寒光凜冽。
注1:《漢書》中此人的名字記載不同,《昭帝紀》為“王壽”,《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為“王山壽”,本文從《昭帝紀》
注2:鞶囊,古代官吏用來盛印綬的革製袋囊,不過,漢代官吏一般都隻印裝在囊中,綬則是垂於腹前。
(內牛滿麵……真的不是易楚不想在本章寫完,而是……真的寫不完啊~~~)(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上官安走出廬舍,看著眼前恭敬執禮的皂衣吏員,心中不無疑慮。
“正是。”風塵仆仆的丞相屬吏仍舊是一派平靜的語氣。
田千秋素來穩重,選擇的屬吏自然不會是風風火火的性子,都與他一樣,沉穩得不見波瀾。
上官安卻膩味這種性子,又不便發作,隻道:“仆今日有事,明日再向君侯謝罪。”言罷便徑自轉身,打算返迴廬舍。
那名屬吏卻上前疾言:“將軍,君侯所言乃急務。”
上官安不耐煩地擺手:“天下陰陽相和,君侯有何急?”
“臣雖不知究竟,然則,若非急務,君侯豈會如此相召?”那名屬吏不能跟進宮中廬舍,隻能高聲辯解。
聽他如此說,上官安倒是不能不停步了。
——的確,田千秋素來是不緩不急地性子,遇事多是上書以聞,這般相召,必是有緊急事務需要與他相商。
上官安的長史也勸道:“將軍,君侯不是妄言之人……”
“罷了罷了!”上官安不耐煩地打斷屬吏的話,轉過身,又打量了一下那個小吏,目光最後落在那人腰間的黃綬上。
“汝何秩?”上官安沉聲詢問。
這個問題也不算多麽出乎意料,那名小吏隨即便道:“臣壽,丞相少史,秩三百石。”
三百石不算高位,但是,丞相府屬吏,除了長史之外,少史之上,隻有秩四百石的史,與秩六百石的征事。
征事與一般屬吏又不同——皆故吏二千石不以臧罪免者,絳衣奉朝賀正月。
“君侯的確鄭重其事。”上官安皺眉言語,卻終究是往外走了。
——丞相府,長史二人,史二十人,下麵就是少史,也算是數得上的人物了,畢竟丞相府事務繁雜,主吏不能擅離。
那名少史如釋重負:“謝將軍。”
上官安嗯了一聲,點了點頭,隨口問了一句:“汝名何?可有姓?”
“臣壽。”那名少史緊跟著上官安,“家號王氏。”
“王壽。”上官安隨意地點了一下頭,隨即又轉身瞪向自己的長史:“還不備車?誤了長主之宴,爾可擔罪?”
“唯!”長史一個哆嗦,立刻疾步離開。
王壽(注1)低著頭,隻當未看見。
早在來之前,就有相熟的府吏提醒過他——上官安的脾氣不好,一定要低眉順眼,除了必要的言語,一個字都不要多說!最好是別讓他完全無視自己!
丞相府的屬吏說起都苦笑——漢室百餘年,丞相府憋屈成這樣的,他們是第一份!
——誰讓他們的君侯除了本職,什麽都不多問呢?
雖然也對此不滿,雖然也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但是,王壽絕對不願以卵擊石——何必自己讓自己難堪呢?
於是,兩個人便一路疾行,出了北闕之後,更是匆匆登車,上官安隻說了兩個字:“疾馳!”
王壽頓時臉色慘白:“將軍……”
晡時之後,日入之前,正是長安最繁熱鬧的時候,即便是太常街上,多是府寺官署,也常有行人車馬往來,這個時候,在大道上疾馳……
然而,他的話對上官安又能有什麽作用?他的話沒說完,上官安的禦者一個響鞭,右騑的良駒立刻疾馳而去,揚起的塵土被大風卷起,向東南方而襲去。
“啪!”
王壽踢了一下車軾,狠狠地發泄了一下自己的鬱悶不滿,隨後才吩咐禦者:“迴府!”
“諾!”禦者連忙答應,驅馬離開。
等軺車行了一段之後,王壽才平了心氣,冷哼一聲,低語:“沒見過這麽急著……”一句話的最後一點聲音終究是含在嘴裏,沒有說出來。
王壽的車馬自然不如上官安,他也不想趕上上官安,便幹脆讓禦者慢慢走,尋思著,最好是他迴丞相府時,已經沒事了。
然而,上官安並沒有如他的願。
等王壽到達丞相府東門時,就見上官安一臉不悅地扶著俾倪,立於車上,竟是在等他。
王壽連忙讓禦者加速,到了府門前,不等車停穩便跳了下來,疾步走到上官安的車轓旁,連聲道:“將軍恕罪,臣位卑,馬車皆劣……”
上官安也懶得糾纏,哼了一聲,便踩著蒼頭的背下了車,冷冷地道:“進府。”
王壽這才反應過來,連忙道:“諾。”說著便躬身引領上官安到門前,對東門長史道:“君侯召請車騎將軍議事。”說著遞上自己所領的符令。
長史驗過,才點頭放行,隨即便起身向上官安見禮。
“將軍長樂未央。”
“謝。”上官安隨口答了一句,卻連正眼都沒有看長史,便直接進了府門。
丞相府並不小,內外幾進幾重,上官安才過了前院,便聽身後轟然一聲。上官安不由大驚,轉身卻見院門緊閉,左右卻不見一人。
上官安陡然一驚,再轉身,卻見王壽也已不見身影,隻前方的院門敞開著。
雖然院門開著,上官安又如何敢動,隻能按緊了佩刀,慢慢往角落退去。
嗖!
上官安閃身避讓,隨即就見一支翎羽猶顫的長箭正插在自己的退路上。
上官安不由抽了一口冷氣,放聲喝道:“田千秋,爾敢殺吾?”
“君侯自是不敢擅殺,然則,將軍已敢殺妻父!”一個冰冷的聲音忽然響起,上官安循聲望去,卻隻看到那扇緊閉的院門。
“霍山!”上官安已經聽出那人的聲音。
“將軍長樂未央!”霍山忽然緩了語氣。
“是你!”上官安陡然驚覺,霍山竟是那位東門長史。
“姑夫已不識霍家之門矣!”霍山歎喟,幽幽之聲竟漸漸遠氣,隨即響起的是上官安熟悉的甲胄相撞之聲。
那聲音竟是從四麵一起湧來,由不得上官安不膽寒。
“霍山!爾何敢!”
這一次,已無人答應。
不過刹那,甲胄之士已湧入院中,將上官安重重包圍。
“爾等欲反?”上官安瞪著這些人。
嗖!
又是一箭擦著上官安的耳朵飛過。
兩箭射過,上官安已確定了射者所在,抬眼瞪向西北角院牆,卻見一個綠衣蒼頭蹲在牆上,姿態慵懶著舉著弓,見他望來,那人更是笑眯了眼:“將軍善忘也。縣官雲,吾君乃忠臣,吾等奴婢豈敢行大逆之事?”
“馮子者!”
“然也!”馮子都點頭,同時再次扣箭上弦。
上官安猛地後退,剛舉步又收住,不過小半步,卻已抵上身後甲士的刀刃。
“嘶!”上官安咬牙,讓開之後,抬後摸向後背,卻是一片溫熱濕膩,再一看,手上一片鮮紅。
“爾……”上官安心悸不已,第一次真切感覺到性命之憂。
“王子方!”馮子都卻不理會,揚聲喚人,語氣中滿是不耐煩,“一份文書,汝欲寫多久?”
“馮君可是想與吾易位而處?”一個溫吞的聲音從敞開的院門內傳出。
上官安陡然拔刀。
包圍的衛士同時上前。
“郎君意欲自戕?”馮子都笑言,“諸君退開!勿妨礙!”
上官安臉色漲紅:“豎子欺人太甚!”
這一句話讓馮子都變了臉色,竟是緩緩拉開了弓弦。
“子都稍待!稍待!”王子方忽然出現,一見這番情景,便連忙勸道,隨即看向上官安,笑吟吟地道:“郎君長樂未央。臣以為,郎君不須如此。吾君有命,郎君但能在此書畫押,必安然無恙。”言罷,也不走近,隻是揚手將手中的黑囊拋給上官安,恰恰就落在上官安的腳邊。
“多事!”馮子都不滿地嘟囔了一句,卻仍舊是收了弦。
王子方瞥了他一眼,歎息:“不念皇後,總要念大姬……”
——其實也不必他說,之前馮子都已經喚了“郎君”,已經是念著舊情,給了提醒了。
馮子都垂下眼,不再多言。
“豎子!”上官安忽然怒喝。
王子方與馮子都這才又看向庭中之人,見他甩了簡冊,怒不可遏地破口大罵,兩人同時變了臉色。
“將軍此語責何人?”王子方接過一名甲士奉迴的簡冊,同時冷冷質問。
上官安也冷笑:“舍尊主其誰?”
馮子都頓時大怒,然而王子方比他更快。
王子方抬手揮下,不過一瞬間,上官安便猛然倒地,恰好躲開了馮子都射出的箭。
“多事!”馮子都再次言道。
王子方一邊讓甲士縛了上官安,再將之抬走,一邊道:“君侯年歲老矣,勿在府中見血為宜。”
馮子都還要說什麽,卻聽王子方道:“此乃吾君之囑。”
聽到這話,馮子都隻能翻了一個白眼,轉身跳下牆——說不過你,我不理你還不行嗎?
這時,抬著上官安的人從王子方身邊經過,王子方抬手示意他們停下,親手解了上官安腰間有紫綬與鞶囊(注2),隨即便讓他們抬人離開。
等上官安被送走,前院門也重新打開,霍山領著一隊甲士走進來,看見王子方,便急步走過來:“子方,姑夫未畫押……”
王子方急忙見禮,打斷他的話,隨即引領他進了後一重院子。
近鄰此處的幾個院落的丞相屬吏都在這兒,雖然還沒有到戰戰兢兢的程度,但是,臉色都不好看。
王子方看了一下眾人,才轉身對霍山道:“子君,就請丞相屬吏將此三物送去承光宮如何?”
霍山點頭:“如此甚妥。”
“那麽……”王子方的目光落在其中一人身上。
那人苦笑上前:“丞相征事臣宮敢請命。”
而此時,霍光與上官桀、桑弘羊,不過剛剛到建章,而年少的天子已經坐在承光宮前殿了。
鄂邑長公主的臉色連厚厚的脂粉都掩蓋不了,十分難看。
“陛下……”沉默了許久,也壓抑了許久,鄂邑長公主終是忍不住開口,“陛下……如此行事……”
“阿姊!”劉弗陵平淡地揚聲,“勿複言!”
風動重帷,隱約可見寒光凜冽。
注1:《漢書》中此人的名字記載不同,《昭帝紀》為“王壽”,《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為“王山壽”,本文從《昭帝紀》
注2:鞶囊,古代官吏用來盛印綬的革製袋囊,不過,漢代官吏一般都隻印裝在囊中,綬則是垂於腹前。
(內牛滿麵……真的不是易楚不想在本章寫完,而是……真的寫不完啊~~~)(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