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夢雨留在金麟殿侍寢,直到破曉之前,才由八人大轎抬出代王宮,送返無憂坊。夏末的清晨,暑氣未散,空氣間殘留著讓人窒息的悶熱。呂姝站在自己的宮殿裏,眺望漸漸遠去的轎子,粉橘色的唇線緊緊抿著,幽幽的目光隨著遠去的背影變得迷離。
一夜未眠,但她此刻卻一點睡意都沒有。
貼身伺候的曲娘輕聲勸道:“娘娘,迴房歇息吧。再過不到一個時辰,兩位公子就會醒了。到時他們肯定又要纏著母親不放的。”孩子早醒又黏人,她是擔心主子剛剛調養好的身體又壞了。
“我不累。吩咐廚房,備些消暑的甜湯午時給代王和薄姬娘娘送去。今年夏天氣溫高熱,你要提醒代王殿下身邊的人要好生照顧才是。”
曲娘點頭應諾,又道:“娘娘對代王癡心一片,殿下是知道的。慎姑娘這樣的伶人隻是逢場作戲,每次侍寢過不了天亮就被送出宮去,娘娘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呂姝的嘴角清冷地勾起,成親至今,身為正妃的她又何嚐試過在金麟殿內與丈夫一起迎接過黎明的晨光。每次歡愛,劉恆總保持住冷靜,仿佛深陷欲/望旋渦裏的隻有自己一人。
她甚至沒有看過劉恆熟睡的臉龐!
灰蒙蒙的天際慢慢地明亮起來,卻掃不去呂姝眉間的那抹陰霾……
然而真正的陰霾卻是在盤旋在趙王宮中!
呂產和呂祿在呂婠的幫助下,以極快的速度占領了王宮,劉友和他的幾百個親兵浴血奮戰了一日一夜,最終寡不敵眾,失手就擒。幾百個親兵全數殲滅,劉友更被軟禁在王宮的一座偏殿內。
呂婠踏著蓮足,走入偏殿,空氣中彌漫的血腥味讓她不自覺地皺起了眉頭。偌大的偏殿內空無一人,所有的帷帳、家具、用品全部被清走,屋子裏空空蕩蕩的,什麽都沒有。
劉友躺在地上,披頭散發、衣衫淩亂,臉上、身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傷痕,血跡仍猶未幹。輕微的腳步聲很快就挑起了他的注意,忍痛抬頭一看,呂婠精致的繡花鞋便踩到了眼前。
順著鞋子往上看去,對上了她幸災樂禍的眸子,嘴角邊上揚起的嗤笑,跟未央宮的那個女人有著幾分相似。
劉恆呸了一聲,帶血的唾沫噴到呂婠的繡花鞋上,“賤人!”
呂婠惱羞成怒,順勢往他身上踢了過去,劉友悶哼一聲,手腳卻是軟的,毫無反抗之力。
怎麽會這樣?劉友從小習武,曾隨高祖征戰沙場,怎麽會受點傷就變成這樣了呢?
正當呂婠發怔的時候,後麵響起了一把老沉嘶啞的聲音:“他的手筋、腳筋已經被挑斷了,現在不過是廢人一個!”
呂婠轉過頭去,堂兄呂產迎麵而來,臉上帶著冰冷的笑意。
呂婠捉住他的戰袍,質問道:“為什麽要廢了他的手腳,不是說好了小懲大誡的嗎?你廢了他,那我以後怎麽辦!”
呂產鄙夷地抽迴自己的戰袍,睨了堂妹一眼,道:“小懲大誡?你何曾見過皇姑母的命令是鬧著玩的?!太後娘娘下令殲滅趙王的私兵,作為統軍之首,當然是首當其衝,決不輕饒!”
“什麽私兵?我跟皇姑母說過了,那隻是出兵的借口!劉友他根本就沒有私藏什麽三萬精兵!我不過想借皇姑母之手,給他點教訓罷了,沒有想過要滅了趙國!”
“哼!那隻是你的一廂情願!”呂產哼了一聲,繼續道:“劉友高傲張狂,就像一隻脫韁的野馬,根本不把太後娘娘放在眼裏,遲早會變成我們的心腹大患。私藏的兵馬有也好,沒有也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娘娘需要一個出兵的理由,徹底鏟除趙王劉友!”
呂婠的臉色登地灰白,雙腿一軟,跌坐在地上,失魂落魄地喃道“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
劉友扯了扯嘴角,諷刺道:“本王說過,你那點小聰明根本比不過呂後的心計,你偏不信。哼,真是愚笨!”
呂產挑眉,道:“逞口舌之快,還不如擔心一下你自己吧。這偏殿裏的東西已經全數清空,就算你想自盡也找不到辦法了。太後娘娘說了,要你俯首認罪,可不能變成是我屈打成招。”
“你就不讓本王來個咬舌自盡,死得轟轟烈烈嗎?”
“哦!你提醒了我!”呂產蹲到他的身邊,猛力一扯,把經曆了激戰後變得破爛不堪的華服撕了下來,揉成一團,胡亂地往他嘴上一塞。
“我來就是為了這個。”說著,拍了拍手中沾染的血跡。
“你要幹什麽?!”呂婠突然發難,想撲過去幫劉友,卻被呂產一把攔住,像捉小雞一樣把她拖了出去。
“放開我!劉友他沒有謀反,沒有謀反……”聲音最後湮沒在空幽的趙王宮中,可惜再也沒有人在乎過。
堂堂的趙王劉友,最終幽死在自己的王宮裏。趙王妃呂婠羞憤之下,懸梁自盡,吊死在貼金鑲玉的橫梁下。
趙國突變的消息震驚朝野!廣袤豐庶的趙國再一次成為大家眼裏的香餑餑,群臣議論紛紛,猜想誰能成為下一任的趙王。
趙王劉友的死訊很快就傳到了長樂宮,縱情聲色、不理政事的惠帝劉盈聽到消息後,胸中疼痛難耐,吐出一口鮮血,兩眼一黑,接著就昏了過去。長樂宮的宮人們慌亂地不知如何是好,呂後和禦醫所的孫太醫急忙趕到,擾攘了好一會兒,惠帝才悠悠轉醒。
他艱難地抬起手,抬頭看向呂後,顫抖的嘴唇似乎有話要對呂後說。常滿很識時務地屏退了其他人,給他們母子留下了獨處的空間。
呂後稍稍扶起了惠帝,擔憂地問道:“皇上身體有何不適,盡管跟母後說。禦醫所裏的孫太醫和齊太醫醫術精湛,肯定能把皇上治好的。”
雖然兒子已經長大了,但在呂後看來,仍舊和他小時候一樣,需要她的照料和保護。
惠帝握住呂後的手,道:“母後對朕的關愛,是朕這輩子還不完的恩情。如今四海初平,朝廷內外依舊危機四伏,母後為了大漢江山做的那些犧牲,朕都知道。但是先帝的幾位諸侯王子,都是朕的兄弟,劉氏江山的基業離不開他們的鼎力相助。現在,如意死了,阿友也去了,趙國國內群龍無首,那些異姓的諸侯王正等著割分朕的江山。劉氏宗親不能在這個時候再生嫌隙啊!”
惠帝字字真切,呂後一字一句都聽到了心坎裏。
“母後苦心積慮,為朕娶得良配,再過不久,皇後就要臨盤了,朕的嫡親皇子即將來世。母後還需要有什麽顧慮嗎?為了快出生的皇兒,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母後就網開一麵,放諸位王子一條生路吧!咳咳……”說到情動之處,惠帝激動地咳了起來。
呂後伸手在他背後為他順順氣,惠帝大口地喘著氣,繼續道:“母後若是同意放過朕的幾位兄弟,朕願意從此滴酒不沾,重理政事,為母後分憂。更會善待皇後張氏,為您開枝散葉。”
呂後皺起眉頭,仔細地思量其中的利弊。惠帝知道她已經開始動搖,機不可失,立刻又補了一句:“難道玉石俱焚就是母後想要得到的結果?!”說著,胸口傳來一陣疼痛,氣又差點喘不過來了。
呂後連忙應道:“母後答應您。皇上就聽從孫太醫的叮囑,好好養傷。趙國的事情,母後都聽您的。”
“謝母後!”終於得到了呂後的保證,惠帝才放下了心,重新躺到龍榻上,安心地睡去。
當呂後返迴椒房的時候,郎中令審食其已經拿著奏折等了好一段時間了。奏折上是他擬好聖旨,等呂後用皇帝的玉璽一蓋,就可以對外宣旨了。
“娘娘,聖旨擬好了,請您過目。”審食其把奏折攤開,恭請呂後批核。
呂後對著聖旨上的名字躊躇了好一會兒,最後畫上幾道朱批,道:“就這樣辦吧。”
審食其一看,遲疑地問道:“娘娘確定?”
“這是本宮對皇上的承諾。你去辦吧。”
“諾!”審食其收起奏折,畢恭畢敬地退了出去。
翌日,呂後再一次替病中的惠帝出席了早朝,在文武百官的麵前宣讀的皇帝的詔書:“趙王劉友私養精兵,圖謀不軌;北軍都尉呂產護主有功,即日起擢升為大將軍,統領北軍。今趙王薨逝,皇帝念及兄弟之情,追封其諡號為‘幽王’。國不可一日無君,現賜封梁王劉恢繼任趙王,合管梁趙兩地。欽此!”
聖旨一出,讓不少人大吃了一驚。趙國富庶廣袤,比鄰皇都長安,是極為豐厚的封地。本以為趙王無子薨逝以後,呂後肯定會趁機瓜分趙地,甚至轉賜給呂氏外戚一族。殊未料想,她竟大發慈悲,把這樣一個重要的封地賜給了低調無爭的梁王劉恢。這樣的結果,實在讓人始料未及。
梁王劉恢是高祖皇帝的第五個兒子,年紀和四王子劉恆差不多大,生性淡薄,不喜爭鬥。和其他從小習武的王子不一樣,劉恢醉情音律,琴藝之出眾在大漢是赫赫有名的。
高祖在世的時候,戰亂紛爭不斷,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王子,對他來說,一點用處都沒有。所以劉恢自從受封梁王以來,一直不受寵信,很早就被遣到封地生活,很少到未央宮來。在這麽多王子當中,他是最不起眼的一個。
和之前的趙王劉友一樣,劉恢尚未有嫡子。他的正妃原是前丞相蕭何的侄女蕭氏,奈何紅顏薄命,還沒來得及為丈夫生兒育女就病逝了。劉恢也沒有再娶,身邊隻有兩個侍寢的夫人。後來庶夫人徐氏為他生下一個兒子以後,他就更淡薄了。從此少近女色,醉心於音律之中,鮮問世事。
眾人千算萬算,也沒有想到呂後竟然把趙國賜給了這個過著半隱世生活的文弱王子!
一夜未眠,但她此刻卻一點睡意都沒有。
貼身伺候的曲娘輕聲勸道:“娘娘,迴房歇息吧。再過不到一個時辰,兩位公子就會醒了。到時他們肯定又要纏著母親不放的。”孩子早醒又黏人,她是擔心主子剛剛調養好的身體又壞了。
“我不累。吩咐廚房,備些消暑的甜湯午時給代王和薄姬娘娘送去。今年夏天氣溫高熱,你要提醒代王殿下身邊的人要好生照顧才是。”
曲娘點頭應諾,又道:“娘娘對代王癡心一片,殿下是知道的。慎姑娘這樣的伶人隻是逢場作戲,每次侍寢過不了天亮就被送出宮去,娘娘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呂姝的嘴角清冷地勾起,成親至今,身為正妃的她又何嚐試過在金麟殿內與丈夫一起迎接過黎明的晨光。每次歡愛,劉恆總保持住冷靜,仿佛深陷欲/望旋渦裏的隻有自己一人。
她甚至沒有看過劉恆熟睡的臉龐!
灰蒙蒙的天際慢慢地明亮起來,卻掃不去呂姝眉間的那抹陰霾……
然而真正的陰霾卻是在盤旋在趙王宮中!
呂產和呂祿在呂婠的幫助下,以極快的速度占領了王宮,劉友和他的幾百個親兵浴血奮戰了一日一夜,最終寡不敵眾,失手就擒。幾百個親兵全數殲滅,劉友更被軟禁在王宮的一座偏殿內。
呂婠踏著蓮足,走入偏殿,空氣中彌漫的血腥味讓她不自覺地皺起了眉頭。偌大的偏殿內空無一人,所有的帷帳、家具、用品全部被清走,屋子裏空空蕩蕩的,什麽都沒有。
劉友躺在地上,披頭散發、衣衫淩亂,臉上、身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傷痕,血跡仍猶未幹。輕微的腳步聲很快就挑起了他的注意,忍痛抬頭一看,呂婠精致的繡花鞋便踩到了眼前。
順著鞋子往上看去,對上了她幸災樂禍的眸子,嘴角邊上揚起的嗤笑,跟未央宮的那個女人有著幾分相似。
劉恆呸了一聲,帶血的唾沫噴到呂婠的繡花鞋上,“賤人!”
呂婠惱羞成怒,順勢往他身上踢了過去,劉友悶哼一聲,手腳卻是軟的,毫無反抗之力。
怎麽會這樣?劉友從小習武,曾隨高祖征戰沙場,怎麽會受點傷就變成這樣了呢?
正當呂婠發怔的時候,後麵響起了一把老沉嘶啞的聲音:“他的手筋、腳筋已經被挑斷了,現在不過是廢人一個!”
呂婠轉過頭去,堂兄呂產迎麵而來,臉上帶著冰冷的笑意。
呂婠捉住他的戰袍,質問道:“為什麽要廢了他的手腳,不是說好了小懲大誡的嗎?你廢了他,那我以後怎麽辦!”
呂產鄙夷地抽迴自己的戰袍,睨了堂妹一眼,道:“小懲大誡?你何曾見過皇姑母的命令是鬧著玩的?!太後娘娘下令殲滅趙王的私兵,作為統軍之首,當然是首當其衝,決不輕饒!”
“什麽私兵?我跟皇姑母說過了,那隻是出兵的借口!劉友他根本就沒有私藏什麽三萬精兵!我不過想借皇姑母之手,給他點教訓罷了,沒有想過要滅了趙國!”
“哼!那隻是你的一廂情願!”呂產哼了一聲,繼續道:“劉友高傲張狂,就像一隻脫韁的野馬,根本不把太後娘娘放在眼裏,遲早會變成我們的心腹大患。私藏的兵馬有也好,沒有也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娘娘需要一個出兵的理由,徹底鏟除趙王劉友!”
呂婠的臉色登地灰白,雙腿一軟,跌坐在地上,失魂落魄地喃道“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
劉友扯了扯嘴角,諷刺道:“本王說過,你那點小聰明根本比不過呂後的心計,你偏不信。哼,真是愚笨!”
呂產挑眉,道:“逞口舌之快,還不如擔心一下你自己吧。這偏殿裏的東西已經全數清空,就算你想自盡也找不到辦法了。太後娘娘說了,要你俯首認罪,可不能變成是我屈打成招。”
“你就不讓本王來個咬舌自盡,死得轟轟烈烈嗎?”
“哦!你提醒了我!”呂產蹲到他的身邊,猛力一扯,把經曆了激戰後變得破爛不堪的華服撕了下來,揉成一團,胡亂地往他嘴上一塞。
“我來就是為了這個。”說著,拍了拍手中沾染的血跡。
“你要幹什麽?!”呂婠突然發難,想撲過去幫劉友,卻被呂產一把攔住,像捉小雞一樣把她拖了出去。
“放開我!劉友他沒有謀反,沒有謀反……”聲音最後湮沒在空幽的趙王宮中,可惜再也沒有人在乎過。
堂堂的趙王劉友,最終幽死在自己的王宮裏。趙王妃呂婠羞憤之下,懸梁自盡,吊死在貼金鑲玉的橫梁下。
趙國突變的消息震驚朝野!廣袤豐庶的趙國再一次成為大家眼裏的香餑餑,群臣議論紛紛,猜想誰能成為下一任的趙王。
趙王劉友的死訊很快就傳到了長樂宮,縱情聲色、不理政事的惠帝劉盈聽到消息後,胸中疼痛難耐,吐出一口鮮血,兩眼一黑,接著就昏了過去。長樂宮的宮人們慌亂地不知如何是好,呂後和禦醫所的孫太醫急忙趕到,擾攘了好一會兒,惠帝才悠悠轉醒。
他艱難地抬起手,抬頭看向呂後,顫抖的嘴唇似乎有話要對呂後說。常滿很識時務地屏退了其他人,給他們母子留下了獨處的空間。
呂後稍稍扶起了惠帝,擔憂地問道:“皇上身體有何不適,盡管跟母後說。禦醫所裏的孫太醫和齊太醫醫術精湛,肯定能把皇上治好的。”
雖然兒子已經長大了,但在呂後看來,仍舊和他小時候一樣,需要她的照料和保護。
惠帝握住呂後的手,道:“母後對朕的關愛,是朕這輩子還不完的恩情。如今四海初平,朝廷內外依舊危機四伏,母後為了大漢江山做的那些犧牲,朕都知道。但是先帝的幾位諸侯王子,都是朕的兄弟,劉氏江山的基業離不開他們的鼎力相助。現在,如意死了,阿友也去了,趙國國內群龍無首,那些異姓的諸侯王正等著割分朕的江山。劉氏宗親不能在這個時候再生嫌隙啊!”
惠帝字字真切,呂後一字一句都聽到了心坎裏。
“母後苦心積慮,為朕娶得良配,再過不久,皇後就要臨盤了,朕的嫡親皇子即將來世。母後還需要有什麽顧慮嗎?為了快出生的皇兒,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母後就網開一麵,放諸位王子一條生路吧!咳咳……”說到情動之處,惠帝激動地咳了起來。
呂後伸手在他背後為他順順氣,惠帝大口地喘著氣,繼續道:“母後若是同意放過朕的幾位兄弟,朕願意從此滴酒不沾,重理政事,為母後分憂。更會善待皇後張氏,為您開枝散葉。”
呂後皺起眉頭,仔細地思量其中的利弊。惠帝知道她已經開始動搖,機不可失,立刻又補了一句:“難道玉石俱焚就是母後想要得到的結果?!”說著,胸口傳來一陣疼痛,氣又差點喘不過來了。
呂後連忙應道:“母後答應您。皇上就聽從孫太醫的叮囑,好好養傷。趙國的事情,母後都聽您的。”
“謝母後!”終於得到了呂後的保證,惠帝才放下了心,重新躺到龍榻上,安心地睡去。
當呂後返迴椒房的時候,郎中令審食其已經拿著奏折等了好一段時間了。奏折上是他擬好聖旨,等呂後用皇帝的玉璽一蓋,就可以對外宣旨了。
“娘娘,聖旨擬好了,請您過目。”審食其把奏折攤開,恭請呂後批核。
呂後對著聖旨上的名字躊躇了好一會兒,最後畫上幾道朱批,道:“就這樣辦吧。”
審食其一看,遲疑地問道:“娘娘確定?”
“這是本宮對皇上的承諾。你去辦吧。”
“諾!”審食其收起奏折,畢恭畢敬地退了出去。
翌日,呂後再一次替病中的惠帝出席了早朝,在文武百官的麵前宣讀的皇帝的詔書:“趙王劉友私養精兵,圖謀不軌;北軍都尉呂產護主有功,即日起擢升為大將軍,統領北軍。今趙王薨逝,皇帝念及兄弟之情,追封其諡號為‘幽王’。國不可一日無君,現賜封梁王劉恢繼任趙王,合管梁趙兩地。欽此!”
聖旨一出,讓不少人大吃了一驚。趙國富庶廣袤,比鄰皇都長安,是極為豐厚的封地。本以為趙王無子薨逝以後,呂後肯定會趁機瓜分趙地,甚至轉賜給呂氏外戚一族。殊未料想,她竟大發慈悲,把這樣一個重要的封地賜給了低調無爭的梁王劉恢。這樣的結果,實在讓人始料未及。
梁王劉恢是高祖皇帝的第五個兒子,年紀和四王子劉恆差不多大,生性淡薄,不喜爭鬥。和其他從小習武的王子不一樣,劉恢醉情音律,琴藝之出眾在大漢是赫赫有名的。
高祖在世的時候,戰亂紛爭不斷,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王子,對他來說,一點用處都沒有。所以劉恢自從受封梁王以來,一直不受寵信,很早就被遣到封地生活,很少到未央宮來。在這麽多王子當中,他是最不起眼的一個。
和之前的趙王劉友一樣,劉恢尚未有嫡子。他的正妃原是前丞相蕭何的侄女蕭氏,奈何紅顏薄命,還沒來得及為丈夫生兒育女就病逝了。劉恢也沒有再娶,身邊隻有兩個侍寢的夫人。後來庶夫人徐氏為他生下一個兒子以後,他就更淡薄了。從此少近女色,醉心於音律之中,鮮問世事。
眾人千算萬算,也沒有想到呂後竟然把趙國賜給了這個過著半隱世生活的文弱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