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清伶那戲,太後不但但是為了聽吧?”珍嬪說完這句,笑盈盈地望著大公主。
大公主心猛一抽,額頭冒出汗來。她直愣愣地瞅著珍嬪,暗想:難道她知道真相……可坐著皇後呢!正要轉移話頭,皇後開口問:“為什麽?”
大公主急忙攔腰打斷:“珍嬪,快跪安吧。”珍嬪小嘴一翹,屁股離凳。想起今天哥哥、嫂子要來宮裏,隻想立即飛迴去。她拉著瑾嬪的手,“那,奴才跪安。”
皇後的臉呱噠沉下來,“喲,還跪什麽安!”又嘟噥:“哼,又賞人家布,又賞人家肉,富得冒油了。”
珍嬪怔了一怔, 自己悄悄賞給清伶班幾匹布,一些肉,皇後怎麽知道了?原來哥哥誌銳已經告訴了她傅清伶幫助文廷式的事,雖然不知道怎麽幫的,畢竟心存感激。因為宮裏年例銀就那麽三百兩,平常得賞下人,所以就賞了布、肉。這事雖然皇後提出來,還是不要聲張得好。她美麗的眼睛低垂著,改為曲膝一躬,不亢不卑地迴道:“奴才想說的是,怪不得太後喜歡傅清伶……”大公主真想把珍嬪一把扯院子裏去,可是隻能瞅著那兩片小嘴唇動了。
“奴才想,太後或許也會覺得,那不但是聽戲,還是看畫呢。傅清伶演得入木三分,奴才聽完迴來,一腦袋都是戲台上的情景呢。”
大公主長籲一口氣,神情怪異地瞅瞅珍嬪,然後轉身對著皇後。皇後隻好站起來,行分別禮儀。按照規矩,大公主雙腿相交,雙手並攏身左,盈盈下蹲“道萬福”,皇後頷一下首;同來的珍嬪、瑾嬪、瑜妃皆下跪叩首。皇後望著珍嬪頭頂的“大拉翅”,深恨它為什麽不能歪一歪,掉下來?頭胡亂點了一下。
原來大公主領銜、瑜妃參與的“百子儀”各項準備基本就緒,今天幾人特為來到皇後暫居的長春宮,請皇後拍板。葉赫那拉皇後從小跟著個粗拉拉的蒙古額娘,老阿瑪隻會抽大煙,書也沒正經讀,哪有個什麽主張,自然很快通過了。眾人這麽沾沾屁股就走,皇後覺得很沒麵子。這裏應該高朋滿座、熙來攘往的啊!來到院裏,東南角處一根高杆有如風標直立,最頂一個方形鬥在風中微動。這是清朝皇宮堂子祭天的神杆,隻皇後宮外才有,某種程度上是皇後威權的標誌。珍嬪隻想走得越快越好,因為已經隔了十個多月沒見家人了。她猜測著來的會是誰,都有什麽變化……眾人剛剛散開,恰好一個太監由北邊拐進街道,撒丫子就朝這邊跑,一邊大喊:“皇後、大公主——”來到近前,曲膝跪在雪窩裏,咽下幾口唾沫方道:“奴才稟皇後、大公主,皇太後請各位主子們到禦花園。”珍嬪、瑾嬪早已歸心似箭,哪料又來這麽一出,也不知慈禧太後什麽事,要多長時間。珍嬪低頭怔怔時,被人輕拽了下袖子,抬頭看見瑾嬪跟在幾人後邊已走出數步開外,隻好也跟了去。
禦花園在紫禁城中軸線上,內廷三宮(乾清、交泰、坤寧)正北,縱橫不過百米,然古樹藏幽,門亭雅肅,花木殊異,魚翔鳥鳴,隱然有大天地之感。一出百子門,瞅見園中那從古樹下圍著眾多太監、宮女,因為排列極有規律,可見正中的慈禧太後身穿大花棉披風站在一張大桌子邊,幾個太監、宮女正在展開紙張。
“皇額娘!”大公主高興地叫一聲,拉著皇後喜滋滋地走過去。慈禧太後這些日子心情好得很,樂意做些讓人想不到的事,而每件都是很有情趣的。這些,使大公主也感到仿佛進了春天。待到近前,站在慈禧太後身後二人上前見禮,卻是一個垂首彎腰,一個跪地叩頭。她們是慈禧太後的兩個最寵愛的畫師。去年光緒親政後,慈禧太後多有閑暇,便傾向於書畫,特選傑出畫家入宮教授。
垂首的那位叫繆素筠,雲南人,去年冬應選入宮,除書畫藝術奪人外,因慣於官場世故,唯喏承上和氣對下,博得上至後妃、下至宮監的一致讚賞,尊稱她為“女畫師”、“繆先生”。慈禧亦對她優禮有加,封“禦廷女官”,初賞三品服,每年支俸白銀兩千八百兩,免所有跪拜大禮。後又升“三品”,追加白銀一萬兩,並賜“紅翎”一頂。這在清朝二百多年裏,是一個異數。跪著的畫師叫屈兆麟,跟繆素筠相比,各項待遇差遠了,他主要教慈禧畫鬆、鶴、靈芝等。
慈禧身量不高,儀容氣質卻是不怒自威。近來心情突轉愉悅,麵皮有些白撲撲起來,顏色也溫柔多了。眾人一一拜見太後,每個人跪下,太後身邊的兩隻哈巴狗就跑過去撲騰兩下。這是光緒讓駐英使臣專門運迴,上個月由珍嬪敬獻慈禧太後。
珍嬪最後一個拜見太後,慈禧極為親切,特意上前扶她起來。眾人不由多瞅了珍嬪幾眼,雖然私下傳言皇後與她不和,但慈禧還是象以前一樣親切對她,這本身是一種有力的暗示。
“來,就這雪景佳日,各人拿筆,和我一塊塗塗畫畫。”
現在雖是初冬,北京已是冷得可以,簡直拿不出手來。不過慈禧提筆先寫起來,瞧那興致勃勃的樣子,哪個能不踴躍?輪到珍嬪的時候,沒筆了。珍嬪心裏慶幸,琢磨最好能找個借口,溜迴宮去。“珍嬪,呶,這個。”慈禧太後拿手中筆朝她擺擺,珍嬪隻好過去,跪地取過來。是一支鑲金嵌翠的禦筆,珍嬪因受太後格外寵眷,心中湧起無比的興奮。在紙上劃的時候,暗想:難道自己所擔心的是假的?太後並沒怪罪她,還象以前一樣喜歡她?這種擔心,曾經象沉重的大山壓在心上。——畢竟皇上格外眷顧她而冷落皇後,還有那些因皇後宣揚而擴大的“汙點”會讓太後產生壞印象,而且她也曾不止一次感覺到太後的冷漠……她突然興奮地想到,太後不是喜歡“慧美而不自炫”的人嗎?看來自己還有些東西是讓她喜歡的……正胡思亂想著,突然眾人爆出一聲長長的驚歎。珍嬪扭頭去看,大家齊圍在慈禧身邊,伸長了脖子瞧著什麽。她也走過去,循眾多腦袋間的空隙望進去。
太後在紙上寫了四個大字:“真如自在”。她笑眯眯地迴頭,望見珍嬪,朝她招手。眾人趕緊讓開一條路,慈禧太後拉著她的手,道:“寫得什麽破字,他們還嚷著好呢。”
珍嬪用另一隻手覆在慈禧柔軟的手背上,扭頭瞅著字幅。眾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珍嬪身上,隨皇後到來的金大萬卻眼珠不眨地望慈禧太後身邊的李蓮英。李蓮英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笑,一張大豌豆驢臉上每根肉絲都透著喜氣,身邊的空氣也被帶得生機盎然。金大萬知道他不會瞅自己,仍是暗讚一聲。
隻聽珍嬪迴道:“太後,的確是好字。最好的地方,是它含了佛家了然出塵的意境。”
慈禧太後暢意地揚頭大笑起來。皇後用力把駝背弄直,朝慈禧太後身邊靠,也咧著嘴笑起來。
繆素筠上前道:“珍小主說得好。太後,五台山南山寺住持不是向您求過字嗎?”
“那就賞他!”慈禧太後痛快地道。
這種灑脫,正是珍嬪欣賞的。
迴到永壽宮,總管太監高萬枝已經招待大哥誌銳等娘家人多時了。
本來應該到瑾嬪那裏去,她是姐姐。不過永壽宮在西六宮最前邊,來去方便,瑾嬪也就到這宮中來了。升座,行君臣大禮等等完畢,請家人到東次間會客殿,上果茶吃食。隨從們都到偏殿歇息,留下的就是娘家人了。共四人,誌銳,誌銳夫人,二哥誌鈞夫人及其五歲的兒子。
珍嬪心清氣爽,更兼方才受到慈禧非同一般的眷寵,心情好得沒法說。瑾嬪拘禁安分,模樣也不怎麽漂亮,眾人都把目光投在妹妹身上。起初不外問些家裏事,阿瑪、額娘身體精神如何等等,至親血脈,自然談得淚眼汪汪,情深意切。珍嬪瞅著侄兒問:“可聽太太的話。”太太滿族指奶奶。小家夥瞪著黑葡萄大眼,用力點頭,嗯了聲。他瞅著二嬪豔麗的衣服似乎害怕,一直縮在額娘身邊。大哥大嫂結婚早得多,至今卻仍無子女。
珍嬪道:“好侄兒聽話,姑姑給你好東西。”拿出個小竹籠裝的綠蟈蟈,輕輕一搖,蟈蟈就“瞿瞿”叫起來。瑾嬪也拿出準備的禮物,是一塊開了光的翡翠觀音。小家夥高高興興地戴上觀音,抱著蟈蟈籠,跑到院裏去了。
瑾嬪瞅著二嫂,問道|:“二哥怎麽沒來?”瑾嬪與二哥性情有些接近,在娘家時情感最深。其大名叫誌鈞,是二嬪的胞兄,在家族男性大排行裏居次,為光緒九年(1883)庚寅科的翰林院編修。二嫂出身大家閨秀,雖然當了母親,竟還有些害羞,瞅了誌銳一眼。誌銳道:“和三哥一塊下南方了。”
“啊,文三哥!”就是文廷式,他在文家行三。珍嬪和瑾嬪互相瞅了一眼。珍嬪道:“為什麽要一塊走呢?三哥那邊,有什麽消息?還有小哥呢?”。
大公主心猛一抽,額頭冒出汗來。她直愣愣地瞅著珍嬪,暗想:難道她知道真相……可坐著皇後呢!正要轉移話頭,皇後開口問:“為什麽?”
大公主急忙攔腰打斷:“珍嬪,快跪安吧。”珍嬪小嘴一翹,屁股離凳。想起今天哥哥、嫂子要來宮裏,隻想立即飛迴去。她拉著瑾嬪的手,“那,奴才跪安。”
皇後的臉呱噠沉下來,“喲,還跪什麽安!”又嘟噥:“哼,又賞人家布,又賞人家肉,富得冒油了。”
珍嬪怔了一怔, 自己悄悄賞給清伶班幾匹布,一些肉,皇後怎麽知道了?原來哥哥誌銳已經告訴了她傅清伶幫助文廷式的事,雖然不知道怎麽幫的,畢竟心存感激。因為宮裏年例銀就那麽三百兩,平常得賞下人,所以就賞了布、肉。這事雖然皇後提出來,還是不要聲張得好。她美麗的眼睛低垂著,改為曲膝一躬,不亢不卑地迴道:“奴才想說的是,怪不得太後喜歡傅清伶……”大公主真想把珍嬪一把扯院子裏去,可是隻能瞅著那兩片小嘴唇動了。
“奴才想,太後或許也會覺得,那不但是聽戲,還是看畫呢。傅清伶演得入木三分,奴才聽完迴來,一腦袋都是戲台上的情景呢。”
大公主長籲一口氣,神情怪異地瞅瞅珍嬪,然後轉身對著皇後。皇後隻好站起來,行分別禮儀。按照規矩,大公主雙腿相交,雙手並攏身左,盈盈下蹲“道萬福”,皇後頷一下首;同來的珍嬪、瑾嬪、瑜妃皆下跪叩首。皇後望著珍嬪頭頂的“大拉翅”,深恨它為什麽不能歪一歪,掉下來?頭胡亂點了一下。
原來大公主領銜、瑜妃參與的“百子儀”各項準備基本就緒,今天幾人特為來到皇後暫居的長春宮,請皇後拍板。葉赫那拉皇後從小跟著個粗拉拉的蒙古額娘,老阿瑪隻會抽大煙,書也沒正經讀,哪有個什麽主張,自然很快通過了。眾人這麽沾沾屁股就走,皇後覺得很沒麵子。這裏應該高朋滿座、熙來攘往的啊!來到院裏,東南角處一根高杆有如風標直立,最頂一個方形鬥在風中微動。這是清朝皇宮堂子祭天的神杆,隻皇後宮外才有,某種程度上是皇後威權的標誌。珍嬪隻想走得越快越好,因為已經隔了十個多月沒見家人了。她猜測著來的會是誰,都有什麽變化……眾人剛剛散開,恰好一個太監由北邊拐進街道,撒丫子就朝這邊跑,一邊大喊:“皇後、大公主——”來到近前,曲膝跪在雪窩裏,咽下幾口唾沫方道:“奴才稟皇後、大公主,皇太後請各位主子們到禦花園。”珍嬪、瑾嬪早已歸心似箭,哪料又來這麽一出,也不知慈禧太後什麽事,要多長時間。珍嬪低頭怔怔時,被人輕拽了下袖子,抬頭看見瑾嬪跟在幾人後邊已走出數步開外,隻好也跟了去。
禦花園在紫禁城中軸線上,內廷三宮(乾清、交泰、坤寧)正北,縱橫不過百米,然古樹藏幽,門亭雅肅,花木殊異,魚翔鳥鳴,隱然有大天地之感。一出百子門,瞅見園中那從古樹下圍著眾多太監、宮女,因為排列極有規律,可見正中的慈禧太後身穿大花棉披風站在一張大桌子邊,幾個太監、宮女正在展開紙張。
“皇額娘!”大公主高興地叫一聲,拉著皇後喜滋滋地走過去。慈禧太後這些日子心情好得很,樂意做些讓人想不到的事,而每件都是很有情趣的。這些,使大公主也感到仿佛進了春天。待到近前,站在慈禧太後身後二人上前見禮,卻是一個垂首彎腰,一個跪地叩頭。她們是慈禧太後的兩個最寵愛的畫師。去年光緒親政後,慈禧太後多有閑暇,便傾向於書畫,特選傑出畫家入宮教授。
垂首的那位叫繆素筠,雲南人,去年冬應選入宮,除書畫藝術奪人外,因慣於官場世故,唯喏承上和氣對下,博得上至後妃、下至宮監的一致讚賞,尊稱她為“女畫師”、“繆先生”。慈禧亦對她優禮有加,封“禦廷女官”,初賞三品服,每年支俸白銀兩千八百兩,免所有跪拜大禮。後又升“三品”,追加白銀一萬兩,並賜“紅翎”一頂。這在清朝二百多年裏,是一個異數。跪著的畫師叫屈兆麟,跟繆素筠相比,各項待遇差遠了,他主要教慈禧畫鬆、鶴、靈芝等。
慈禧身量不高,儀容氣質卻是不怒自威。近來心情突轉愉悅,麵皮有些白撲撲起來,顏色也溫柔多了。眾人一一拜見太後,每個人跪下,太後身邊的兩隻哈巴狗就跑過去撲騰兩下。這是光緒讓駐英使臣專門運迴,上個月由珍嬪敬獻慈禧太後。
珍嬪最後一個拜見太後,慈禧極為親切,特意上前扶她起來。眾人不由多瞅了珍嬪幾眼,雖然私下傳言皇後與她不和,但慈禧還是象以前一樣親切對她,這本身是一種有力的暗示。
“來,就這雪景佳日,各人拿筆,和我一塊塗塗畫畫。”
現在雖是初冬,北京已是冷得可以,簡直拿不出手來。不過慈禧提筆先寫起來,瞧那興致勃勃的樣子,哪個能不踴躍?輪到珍嬪的時候,沒筆了。珍嬪心裏慶幸,琢磨最好能找個借口,溜迴宮去。“珍嬪,呶,這個。”慈禧太後拿手中筆朝她擺擺,珍嬪隻好過去,跪地取過來。是一支鑲金嵌翠的禦筆,珍嬪因受太後格外寵眷,心中湧起無比的興奮。在紙上劃的時候,暗想:難道自己所擔心的是假的?太後並沒怪罪她,還象以前一樣喜歡她?這種擔心,曾經象沉重的大山壓在心上。——畢竟皇上格外眷顧她而冷落皇後,還有那些因皇後宣揚而擴大的“汙點”會讓太後產生壞印象,而且她也曾不止一次感覺到太後的冷漠……她突然興奮地想到,太後不是喜歡“慧美而不自炫”的人嗎?看來自己還有些東西是讓她喜歡的……正胡思亂想著,突然眾人爆出一聲長長的驚歎。珍嬪扭頭去看,大家齊圍在慈禧身邊,伸長了脖子瞧著什麽。她也走過去,循眾多腦袋間的空隙望進去。
太後在紙上寫了四個大字:“真如自在”。她笑眯眯地迴頭,望見珍嬪,朝她招手。眾人趕緊讓開一條路,慈禧太後拉著她的手,道:“寫得什麽破字,他們還嚷著好呢。”
珍嬪用另一隻手覆在慈禧柔軟的手背上,扭頭瞅著字幅。眾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珍嬪身上,隨皇後到來的金大萬卻眼珠不眨地望慈禧太後身邊的李蓮英。李蓮英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笑,一張大豌豆驢臉上每根肉絲都透著喜氣,身邊的空氣也被帶得生機盎然。金大萬知道他不會瞅自己,仍是暗讚一聲。
隻聽珍嬪迴道:“太後,的確是好字。最好的地方,是它含了佛家了然出塵的意境。”
慈禧太後暢意地揚頭大笑起來。皇後用力把駝背弄直,朝慈禧太後身邊靠,也咧著嘴笑起來。
繆素筠上前道:“珍小主說得好。太後,五台山南山寺住持不是向您求過字嗎?”
“那就賞他!”慈禧太後痛快地道。
這種灑脫,正是珍嬪欣賞的。
迴到永壽宮,總管太監高萬枝已經招待大哥誌銳等娘家人多時了。
本來應該到瑾嬪那裏去,她是姐姐。不過永壽宮在西六宮最前邊,來去方便,瑾嬪也就到這宮中來了。升座,行君臣大禮等等完畢,請家人到東次間會客殿,上果茶吃食。隨從們都到偏殿歇息,留下的就是娘家人了。共四人,誌銳,誌銳夫人,二哥誌鈞夫人及其五歲的兒子。
珍嬪心清氣爽,更兼方才受到慈禧非同一般的眷寵,心情好得沒法說。瑾嬪拘禁安分,模樣也不怎麽漂亮,眾人都把目光投在妹妹身上。起初不外問些家裏事,阿瑪、額娘身體精神如何等等,至親血脈,自然談得淚眼汪汪,情深意切。珍嬪瞅著侄兒問:“可聽太太的話。”太太滿族指奶奶。小家夥瞪著黑葡萄大眼,用力點頭,嗯了聲。他瞅著二嬪豔麗的衣服似乎害怕,一直縮在額娘身邊。大哥大嫂結婚早得多,至今卻仍無子女。
珍嬪道:“好侄兒聽話,姑姑給你好東西。”拿出個小竹籠裝的綠蟈蟈,輕輕一搖,蟈蟈就“瞿瞿”叫起來。瑾嬪也拿出準備的禮物,是一塊開了光的翡翠觀音。小家夥高高興興地戴上觀音,抱著蟈蟈籠,跑到院裏去了。
瑾嬪瞅著二嫂,問道|:“二哥怎麽沒來?”瑾嬪與二哥性情有些接近,在娘家時情感最深。其大名叫誌鈞,是二嬪的胞兄,在家族男性大排行裏居次,為光緒九年(1883)庚寅科的翰林院編修。二嫂出身大家閨秀,雖然當了母親,竟還有些害羞,瞅了誌銳一眼。誌銳道:“和三哥一塊下南方了。”
“啊,文三哥!”就是文廷式,他在文家行三。珍嬪和瑾嬪互相瞅了一眼。珍嬪道:“為什麽要一塊走呢?三哥那邊,有什麽消息?還有小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