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的這種伎倆很淺薄,但也歹毒,目的就是把事情鬧大。一鬧大,慈禧太後顧著親戚顏麵,必會嚴辦珍嬪。辦事太監就要往宮門外跑時,由宮門外迤邐進來十六名太監,一排八個,往門兩邊一站。宮外有人喊:“皇上駕到!”皇後一屁股坐迴寶座,心如刀絞。很明顯,這位輕易不到鍾粹宮的皇上,此來是為了什麽……
然而,雖然得到皇上的保護,“狗咬事件”仍然使珍嬪大丟顏麵。皇後又安排太監到外麵張揚珍嬪如何心腸歹毒、不服管束、騷擾宮裏。一時間,珍嬪不敢出門了,怕麵對那些不懷好意的眼神。
進入十月,攜帶寒流的北風由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平原橫掃蒙古大漠,穿越京師北部的祟山峻嶺,直透古都的角角落落。居於這座大邑的人們紛紛穿上厚衣暖鞋,慈禧按例從頤和園迴紫禁城,宮裏宮外的皇帝、後妃、大臣們自然要忙活一番。此事一息,內擾外患不多,人們可以安安頓頓地熬冬了。
皇帝大婚後,頤和園建得越來越有模樣,慈禧太後這兩年在那兒居住的時間越來越長。光緒統領軍機總署,六部九卿決斷了不少事,也沒出大亂子,一切正朝著好的方向走。這使道光以來,曆經內憂外患、皇室不良更迭的大清臣民們,在不諳內情中勾起一種盛世情懷。
上午,珍嬪在窗格子前繡著手工,瞅見養心殿的“對兒楊”太監——楊佼、楊昧走進永壽宮的大門。她輕輕放下手工,笑吟吟地瞅著哥兒倆姿態優雅地給她請安。然後,把身上藏的兩個小銀包遞過去,“皇上他好嗎?”
“好,”哥哥楊佼迴答,麵相要老成一些,“皇上說四天沒見著珍主子了,請珍主子走宮。”
珍嬪高興得要跳起來。她這時深深覺到對皇上的依戀。如果沒有皇上,她珍嬪就會比塊狗屎還臭;而皇上,拿她當塊寶,給她世上難有的歡樂。
在總管太監高萬枝、領班太監永祿、宣五領著二人到偏殿茶室說話時,珍嬪讓貼身宮女莫兒、菲兒服侍打扮。在清宮裏,走宮是件稀罕事。一般的情況,皇帝宣召後妃,用的是“背宮”,即天黑後,後妃先被引到養心殿後殿等候召見,然後進到前殿皇帝寢宮外的小間,脫得光光,包上錦毯由馱妃太監馱到床前。臨幸畢即迴到自己原來的宮殿,整個過程最有價值的就是恩承禦露的那點時間。這種情況很難談上什麽感情。而走宮不同了,是和皇帝過一段朋友+情侶+夫妻的時光。時間不限,到了養心殿直入前殿,也不用到小間脫光,就那麽花枝招展地來到皇帝麵前,兩個人一塊說話、看書、下棋、散步……甚至有見識的妃子,還可以幫皇帝批奏折。好進膳了,以後妃之禮陪皇帝共餐;如果皇帝忽然升起臨幸的欲望,可以繾綣纏綿地來一把,完了也不必走,可能還有第二次。就是說,走宮的後妃必是皇帝最最信任、喜歡的人,走宮既是後妃的榮耀,也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有清一朝,享受走宮待遇的人並不多,估計一下,可能有太宗皇太極的海蘭珠,順治的董鄂妃,康熙的容妃,乾隆的香妃,同治的嘉順皇後,再就是美麗聰慧的光緒珍妃。
快到遵義門——養心殿外牆門——的時候,一幫人從養心殿走了出來。珍嬪停下腳步。
最先出來的一個,粗頭粗身,扭頭看見珍嬪,額頭上抬出又深又粗幾道紋,聲音沉悶地嚷聲:“珍小主。”短粗的雙手疊起打了個拱,快步走了。珍嬪“道萬福”迴禮。這人是首領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憨厚老實人一個。
其他三人也如禮王,抬起寬袍大袖打拱行禮,匆匆折南。珍嬪亦迴“道萬福”禮。最後一個中等身材、中等胖瘦的行禮畢,叫了聲“珍小主,貴體安康。”抬頭望著珍嬪,一張狐狸臉上滿是諂色。按皇宮規矩,除皇帝以外的成年男子不能隨便跟後妃見麵,更不用說談話了。珍嬪羞得滿臉通紅,不知如何是好。那狐狸臉倒也知趣,收起諂笑,迴身往南邊走去。珍嬪邁步續行,總管太監高萬枝忽然道:“主子,從後邊進吧。”
珍嬪隨高萬枝的眼色朝前瞅,見那狐狸臉拉著步子走得很慢。顯然,這家夥是想拖延時間。珍嬪想起,養心殿的正門是不許後妃們進的,要進得從後邊的邊門。這狐狸臉恐怕就是要等著看她走哪道門。這個人,就是現在軍機處裏的大拿,緊緊依傍醇親王起家的兵部尚書孫毓汶。這家夥極善於察顏觀色,阿諛奉承,亦善於出狠主意,殺人不見血。比如光緒初年名動朝野的“清流派”,就是被他的毒計整垮的,他貼著醇親王,入軍機後又傍上西太後,是慈禧“最得意信任之人;且與李蓮英結蘭譜,得以偵探內宮消息,視皇上(光緒)如虛器焉。”可謂又狡又奸又狠又詐。對珍嬪來說,尤其可惡的是,孫毓汶一直巴結葉赫那拉皇後,上次連番打擊文廷式就是他的主意。現在他瞧珍嬪走哪道門,以他的下作,很可能想要告知皇後邀寵。珍嬪迴轉身,告誡自己:以後也要謹記,不要走錯了門。
珍嬪瞅見光緒胖多了,一臉英氣,頭發柔韌光滑,心裏比什麽都高興。她清楚記得,當初在翊坤宮朝廷選秀的最後程序——確定後、妃時,第一次見麵的皇帝瘦弱憔悴,視線相接時眸子裏閃著深深的迷茫。而今,她能夠感到,在兩人日漸建立起親密的感情、皇權有些鞏固的時候,光緒自信多了。
“有個好消息,”兩人閑聊了幾句,光緒興致勃勃地瞅著她說,拿起最上麵一份折子,“瞧瞧吧。”珍嬪接過看完,高興得跳起來。她上前緊緊拉著皇上的手,笑靨如花。“這下可好了,皇上!”又拉著皇上的手,探詢地問:“文老……文翰林,再就沒事了吧?”
光緒微笑著點點頭。原來是那位附折彈劾文廷式的湖南人王先謙寫來的“自劾折”,說自己不明事實,貿然劾奏朝廷命官,腦筋糊塗,有辱曾為人臣者本份,請求聖上施恩降罪雲雲。有了這個折子,剛才叫起時出示軍機大臣,便算了結。
“這個王先謙,去年神神鬼鬼地彈劾李蓮英,今年又反反複複來這一出,腦子是不有病?”
“沒病,誰做這個?”珍嬪氣咻咻道,不過長時間壓在心的一塊石頭去掉了。畢竟,封建時代能從芸芸學子中脫穎而出,得鼎甲入翰林,掘取仕途的第一桶金,是非常不容易的。何況,以文廷式之人品才學均當翹楚,將來能得重用,必是光緒的有力臂膀,國家的不可多得梁柱。而如果僅僅因汙諂便毀一英才,實為親者痛仇者快的極大憾事。接著,珍嬪將自己所知的文廷式家世情況略告光緒。
文廷式鹹豐六年(1856)生於江西萍鄉縣歸聖鄉懷信裏二圖花廟前,巧合的是,他出生次日,同治帝載淳也降生了。祖父文晟,鹹豐九年在江西嘉應州知州任上與太平軍血戰而死。文廷式之父文星瑞因得蔭功,被朝廷任命為羅定州知州,保升道員,署高廉分巡兵備道,襲騎都尉世職,亦戰功卓著。
最有傳奇性的,是文廷式的母親彭氏,居然神威大振指揮了一場戰鬥。同治元年(1862),文廷式的父親文星瑞鎮守江西羅定州,太平軍陳金剛部率兵數萬團圍城池。其時文知州正好出城辦事,城中群龍無首,一片倉皇。彭氏大喊:“都別亂,聽我的!”令人在城內到處張燈揚旗,竭力大喊,又在大堂門前懸掛爆竹,“敵破城則點燃,聞警自裁殉城!”整整三天三夜,彭氏率軍頑強抵抗,太平軍終不能越城一步。他們每夜見城中燈火旗幟,好似有三、四萬人,不敢輕舉妄動。最後,因後備糧彈不足,隻好撤圍。文廷式少時在江西老家讀書,同治九年(1870),學於廣東番禺;同治十一年(1872),學於廣州學海堂;其後在江浦總兵吳長慶幕中住過一段,轉奔廣州將軍長善,即珍嬪的二伯,在廣州為珍、瑾二嬪啟蒙。期間廣交高朋才士,博覽聞,廣見識,後來陸續撰作《遼金元三朝會要》、《元史會要》、《通鑒注地理今釋》、《誌林》等等,是個亦文亦武的全才。
光緒唏噓不已。他從小生長於宗室皇家,雖然缺少父慈母愛,但如文廷式這般在廣闊天地的曆練還是難以想象的。這種曆練,對世間凡夫俗子來說,也稱得上傳奇了。光緒見珍嬪似話猶未完,道:“朕很喜歡聽,還有麽?”珍嬪狡黠一笑,“老這麽說,好東西也沒趣了。”光緒不再勉強。珍嬪心事一去,仿佛遮在頭頂的棚罩揭掉,心裏來不及整理的一些東西沉渣泛起。思來想去,突然嚶嚶哭出聲來。
“皇上,奴才失態。”
光緒愛憐地道:“朕怎會怪你。以後不要說奴才奴才了,稱臣妾吧。”
清室禮儀規定,滿、蒙、漢八旗臣民在皇室貴族麵前,自稱均為“奴才”,除此以外的官員自稱為“臣”。皇宮後妃依例也要向皇上、皇太後、皇太妃等自稱“奴才”。實踐中有變通,皇後位尊,可自稱“臣妾”,而其他妃嬪以下等級,除非特別受寵的,均須按例。光緒這樣說,顯然是對珍嬪的恩賞。
“奴……臣妾謝恩。皇上,臣妾隻怕要死了。那次去頤和園,白玉還是烏金咬了皇後,聽說 ,太後一怒把兩隻小狗都摔死了。皇後說是我給小狗吃了什麽東西,才故意咬她。我,我真是……聽說,那兩隻狗是太後鍾愛之物,現在死了,臣妾隻怕……”
這兩隻狗購自美國,據說是英國王室豢養的純種西施犬,作為禮物送給美國白宮。之後慢慢繁衍才從中挑出一黑一白兩隻極品,總署光銀子花了不下十萬兩。慈禧即使不愛,她的東西被毀,也會遷怒於人。這樣的事光緒小時屢屢經過,或是自己闖禍,或是目睹他人,自己多次挨責,而那些下等奴才輕則廷杖囚禁,重則丟掉性命。但是,珍嬪是兩隻小狗在頤和園喜歡她,主動親近才一起玩的;皇後一聲不吭抱了去,誰知道幹了什麽時候才把小狗惹惱。鍾粹宮紛紛揚揚的“狗咬事件”後,珍嬪又多次去看皇後,而皇後依舊不依不饒,慈禧太後那邊的冷風更不用說了。這麽一想,他後脊梁也嗞嗞發涼。
“這樣吧,珍嬪,瞅個空我再和你去看看她。”
珍嬪卻道:“隻是,她看我們一起……”
“那我自己去。”宮廷險惡,不得不妨。“狗的事,我看這麽辦。”
光緒起來踱了幾步,“我再想法子盡快弄兩隻來,到時候,由你敬獻太後。”
珍嬪破涕為笑,輕輕枕在皇帝肩頭,望著養心殿西暖閣 “勤政親賢”匾下的那幅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紫禁城裏有這副聯子真是個奇跡。皇帝貴為天子,神授聖權,臣工小民恭謹敬奉那是天經地義的。而這副聯子,有差不多文學修養的人就能品出,暗含挑釁皇權之意。作這聯的當然不是善輩,乃是世宗憲皇帝雍正!這位老夥計九死一生得皇位,所以通脫得很,以此警示自己及後代帝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皇上,臣妾不想住永壽宮了。”
“為什麽?”
“臣妾自從搬到永壽宮,皇後,還有其他人,對臣妾更加妒忌了。”
幾根青筋在光緒額頭跳蕩,“是朕讓你去的。”
“皇上還是開恩,收迴成命吧。臣妾擔心,隻怕要見不到皇上了!”
“嗯?”
“已經有過警示:伶人鞋和狗咬事件,要不是皇上、大公主施恩,臣妾百口莫辯。她貴為大清皇後,整治小小的臣妾,那不是……”
光緒木在那兒,半天沒說話。宮廷後妃之間的傾軋,曆來兇險深惡。遭難一方,頃刻由雲端跌入深淵,輕則貶降,重則打入冷宮,或罰苦役。最可怕的是西漢呂後,一俟劉邦駕西,竟將他的寵妃戚夫人斷手足,瞎眼,聾耳,斷舌,使居廁中,命曰“人彘”。故而,八旗有女兒的人家,實際上非常不想參加那個選秀儀式。為了讓女兒免蹈火坑,甚至賄賂戶部負責的官員,或者給有關太監、宮女好處,請他們盡量醜言。
光緒一想到果真有那麽一天,眼前這個如花似玉、冰雪聰明的人兒再不能侍禦左右,而是天人兩隔,音信杳然,臉上頃刻蠟黃蠟黃。珍嬪嚇壞了,又要跪下。光緒緊緊把她摟進懷裏,勒得她幾乎喘不過氣來。
然而,雖然得到皇上的保護,“狗咬事件”仍然使珍嬪大丟顏麵。皇後又安排太監到外麵張揚珍嬪如何心腸歹毒、不服管束、騷擾宮裏。一時間,珍嬪不敢出門了,怕麵對那些不懷好意的眼神。
進入十月,攜帶寒流的北風由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平原橫掃蒙古大漠,穿越京師北部的祟山峻嶺,直透古都的角角落落。居於這座大邑的人們紛紛穿上厚衣暖鞋,慈禧按例從頤和園迴紫禁城,宮裏宮外的皇帝、後妃、大臣們自然要忙活一番。此事一息,內擾外患不多,人們可以安安頓頓地熬冬了。
皇帝大婚後,頤和園建得越來越有模樣,慈禧太後這兩年在那兒居住的時間越來越長。光緒統領軍機總署,六部九卿決斷了不少事,也沒出大亂子,一切正朝著好的方向走。這使道光以來,曆經內憂外患、皇室不良更迭的大清臣民們,在不諳內情中勾起一種盛世情懷。
上午,珍嬪在窗格子前繡著手工,瞅見養心殿的“對兒楊”太監——楊佼、楊昧走進永壽宮的大門。她輕輕放下手工,笑吟吟地瞅著哥兒倆姿態優雅地給她請安。然後,把身上藏的兩個小銀包遞過去,“皇上他好嗎?”
“好,”哥哥楊佼迴答,麵相要老成一些,“皇上說四天沒見著珍主子了,請珍主子走宮。”
珍嬪高興得要跳起來。她這時深深覺到對皇上的依戀。如果沒有皇上,她珍嬪就會比塊狗屎還臭;而皇上,拿她當塊寶,給她世上難有的歡樂。
在總管太監高萬枝、領班太監永祿、宣五領著二人到偏殿茶室說話時,珍嬪讓貼身宮女莫兒、菲兒服侍打扮。在清宮裏,走宮是件稀罕事。一般的情況,皇帝宣召後妃,用的是“背宮”,即天黑後,後妃先被引到養心殿後殿等候召見,然後進到前殿皇帝寢宮外的小間,脫得光光,包上錦毯由馱妃太監馱到床前。臨幸畢即迴到自己原來的宮殿,整個過程最有價值的就是恩承禦露的那點時間。這種情況很難談上什麽感情。而走宮不同了,是和皇帝過一段朋友+情侶+夫妻的時光。時間不限,到了養心殿直入前殿,也不用到小間脫光,就那麽花枝招展地來到皇帝麵前,兩個人一塊說話、看書、下棋、散步……甚至有見識的妃子,還可以幫皇帝批奏折。好進膳了,以後妃之禮陪皇帝共餐;如果皇帝忽然升起臨幸的欲望,可以繾綣纏綿地來一把,完了也不必走,可能還有第二次。就是說,走宮的後妃必是皇帝最最信任、喜歡的人,走宮既是後妃的榮耀,也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有清一朝,享受走宮待遇的人並不多,估計一下,可能有太宗皇太極的海蘭珠,順治的董鄂妃,康熙的容妃,乾隆的香妃,同治的嘉順皇後,再就是美麗聰慧的光緒珍妃。
快到遵義門——養心殿外牆門——的時候,一幫人從養心殿走了出來。珍嬪停下腳步。
最先出來的一個,粗頭粗身,扭頭看見珍嬪,額頭上抬出又深又粗幾道紋,聲音沉悶地嚷聲:“珍小主。”短粗的雙手疊起打了個拱,快步走了。珍嬪“道萬福”迴禮。這人是首領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憨厚老實人一個。
其他三人也如禮王,抬起寬袍大袖打拱行禮,匆匆折南。珍嬪亦迴“道萬福”禮。最後一個中等身材、中等胖瘦的行禮畢,叫了聲“珍小主,貴體安康。”抬頭望著珍嬪,一張狐狸臉上滿是諂色。按皇宮規矩,除皇帝以外的成年男子不能隨便跟後妃見麵,更不用說談話了。珍嬪羞得滿臉通紅,不知如何是好。那狐狸臉倒也知趣,收起諂笑,迴身往南邊走去。珍嬪邁步續行,總管太監高萬枝忽然道:“主子,從後邊進吧。”
珍嬪隨高萬枝的眼色朝前瞅,見那狐狸臉拉著步子走得很慢。顯然,這家夥是想拖延時間。珍嬪想起,養心殿的正門是不許後妃們進的,要進得從後邊的邊門。這狐狸臉恐怕就是要等著看她走哪道門。這個人,就是現在軍機處裏的大拿,緊緊依傍醇親王起家的兵部尚書孫毓汶。這家夥極善於察顏觀色,阿諛奉承,亦善於出狠主意,殺人不見血。比如光緒初年名動朝野的“清流派”,就是被他的毒計整垮的,他貼著醇親王,入軍機後又傍上西太後,是慈禧“最得意信任之人;且與李蓮英結蘭譜,得以偵探內宮消息,視皇上(光緒)如虛器焉。”可謂又狡又奸又狠又詐。對珍嬪來說,尤其可惡的是,孫毓汶一直巴結葉赫那拉皇後,上次連番打擊文廷式就是他的主意。現在他瞧珍嬪走哪道門,以他的下作,很可能想要告知皇後邀寵。珍嬪迴轉身,告誡自己:以後也要謹記,不要走錯了門。
珍嬪瞅見光緒胖多了,一臉英氣,頭發柔韌光滑,心裏比什麽都高興。她清楚記得,當初在翊坤宮朝廷選秀的最後程序——確定後、妃時,第一次見麵的皇帝瘦弱憔悴,視線相接時眸子裏閃著深深的迷茫。而今,她能夠感到,在兩人日漸建立起親密的感情、皇權有些鞏固的時候,光緒自信多了。
“有個好消息,”兩人閑聊了幾句,光緒興致勃勃地瞅著她說,拿起最上麵一份折子,“瞧瞧吧。”珍嬪接過看完,高興得跳起來。她上前緊緊拉著皇上的手,笑靨如花。“這下可好了,皇上!”又拉著皇上的手,探詢地問:“文老……文翰林,再就沒事了吧?”
光緒微笑著點點頭。原來是那位附折彈劾文廷式的湖南人王先謙寫來的“自劾折”,說自己不明事實,貿然劾奏朝廷命官,腦筋糊塗,有辱曾為人臣者本份,請求聖上施恩降罪雲雲。有了這個折子,剛才叫起時出示軍機大臣,便算了結。
“這個王先謙,去年神神鬼鬼地彈劾李蓮英,今年又反反複複來這一出,腦子是不有病?”
“沒病,誰做這個?”珍嬪氣咻咻道,不過長時間壓在心的一塊石頭去掉了。畢竟,封建時代能從芸芸學子中脫穎而出,得鼎甲入翰林,掘取仕途的第一桶金,是非常不容易的。何況,以文廷式之人品才學均當翹楚,將來能得重用,必是光緒的有力臂膀,國家的不可多得梁柱。而如果僅僅因汙諂便毀一英才,實為親者痛仇者快的極大憾事。接著,珍嬪將自己所知的文廷式家世情況略告光緒。
文廷式鹹豐六年(1856)生於江西萍鄉縣歸聖鄉懷信裏二圖花廟前,巧合的是,他出生次日,同治帝載淳也降生了。祖父文晟,鹹豐九年在江西嘉應州知州任上與太平軍血戰而死。文廷式之父文星瑞因得蔭功,被朝廷任命為羅定州知州,保升道員,署高廉分巡兵備道,襲騎都尉世職,亦戰功卓著。
最有傳奇性的,是文廷式的母親彭氏,居然神威大振指揮了一場戰鬥。同治元年(1862),文廷式的父親文星瑞鎮守江西羅定州,太平軍陳金剛部率兵數萬團圍城池。其時文知州正好出城辦事,城中群龍無首,一片倉皇。彭氏大喊:“都別亂,聽我的!”令人在城內到處張燈揚旗,竭力大喊,又在大堂門前懸掛爆竹,“敵破城則點燃,聞警自裁殉城!”整整三天三夜,彭氏率軍頑強抵抗,太平軍終不能越城一步。他們每夜見城中燈火旗幟,好似有三、四萬人,不敢輕舉妄動。最後,因後備糧彈不足,隻好撤圍。文廷式少時在江西老家讀書,同治九年(1870),學於廣東番禺;同治十一年(1872),學於廣州學海堂;其後在江浦總兵吳長慶幕中住過一段,轉奔廣州將軍長善,即珍嬪的二伯,在廣州為珍、瑾二嬪啟蒙。期間廣交高朋才士,博覽聞,廣見識,後來陸續撰作《遼金元三朝會要》、《元史會要》、《通鑒注地理今釋》、《誌林》等等,是個亦文亦武的全才。
光緒唏噓不已。他從小生長於宗室皇家,雖然缺少父慈母愛,但如文廷式這般在廣闊天地的曆練還是難以想象的。這種曆練,對世間凡夫俗子來說,也稱得上傳奇了。光緒見珍嬪似話猶未完,道:“朕很喜歡聽,還有麽?”珍嬪狡黠一笑,“老這麽說,好東西也沒趣了。”光緒不再勉強。珍嬪心事一去,仿佛遮在頭頂的棚罩揭掉,心裏來不及整理的一些東西沉渣泛起。思來想去,突然嚶嚶哭出聲來。
“皇上,奴才失態。”
光緒愛憐地道:“朕怎會怪你。以後不要說奴才奴才了,稱臣妾吧。”
清室禮儀規定,滿、蒙、漢八旗臣民在皇室貴族麵前,自稱均為“奴才”,除此以外的官員自稱為“臣”。皇宮後妃依例也要向皇上、皇太後、皇太妃等自稱“奴才”。實踐中有變通,皇後位尊,可自稱“臣妾”,而其他妃嬪以下等級,除非特別受寵的,均須按例。光緒這樣說,顯然是對珍嬪的恩賞。
“奴……臣妾謝恩。皇上,臣妾隻怕要死了。那次去頤和園,白玉還是烏金咬了皇後,聽說 ,太後一怒把兩隻小狗都摔死了。皇後說是我給小狗吃了什麽東西,才故意咬她。我,我真是……聽說,那兩隻狗是太後鍾愛之物,現在死了,臣妾隻怕……”
這兩隻狗購自美國,據說是英國王室豢養的純種西施犬,作為禮物送給美國白宮。之後慢慢繁衍才從中挑出一黑一白兩隻極品,總署光銀子花了不下十萬兩。慈禧即使不愛,她的東西被毀,也會遷怒於人。這樣的事光緒小時屢屢經過,或是自己闖禍,或是目睹他人,自己多次挨責,而那些下等奴才輕則廷杖囚禁,重則丟掉性命。但是,珍嬪是兩隻小狗在頤和園喜歡她,主動親近才一起玩的;皇後一聲不吭抱了去,誰知道幹了什麽時候才把小狗惹惱。鍾粹宮紛紛揚揚的“狗咬事件”後,珍嬪又多次去看皇後,而皇後依舊不依不饒,慈禧太後那邊的冷風更不用說了。這麽一想,他後脊梁也嗞嗞發涼。
“這樣吧,珍嬪,瞅個空我再和你去看看她。”
珍嬪卻道:“隻是,她看我們一起……”
“那我自己去。”宮廷險惡,不得不妨。“狗的事,我看這麽辦。”
光緒起來踱了幾步,“我再想法子盡快弄兩隻來,到時候,由你敬獻太後。”
珍嬪破涕為笑,輕輕枕在皇帝肩頭,望著養心殿西暖閣 “勤政親賢”匾下的那幅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紫禁城裏有這副聯子真是個奇跡。皇帝貴為天子,神授聖權,臣工小民恭謹敬奉那是天經地義的。而這副聯子,有差不多文學修養的人就能品出,暗含挑釁皇權之意。作這聯的當然不是善輩,乃是世宗憲皇帝雍正!這位老夥計九死一生得皇位,所以通脫得很,以此警示自己及後代帝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皇上,臣妾不想住永壽宮了。”
“為什麽?”
“臣妾自從搬到永壽宮,皇後,還有其他人,對臣妾更加妒忌了。”
幾根青筋在光緒額頭跳蕩,“是朕讓你去的。”
“皇上還是開恩,收迴成命吧。臣妾擔心,隻怕要見不到皇上了!”
“嗯?”
“已經有過警示:伶人鞋和狗咬事件,要不是皇上、大公主施恩,臣妾百口莫辯。她貴為大清皇後,整治小小的臣妾,那不是……”
光緒木在那兒,半天沒說話。宮廷後妃之間的傾軋,曆來兇險深惡。遭難一方,頃刻由雲端跌入深淵,輕則貶降,重則打入冷宮,或罰苦役。最可怕的是西漢呂後,一俟劉邦駕西,竟將他的寵妃戚夫人斷手足,瞎眼,聾耳,斷舌,使居廁中,命曰“人彘”。故而,八旗有女兒的人家,實際上非常不想參加那個選秀儀式。為了讓女兒免蹈火坑,甚至賄賂戶部負責的官員,或者給有關太監、宮女好處,請他們盡量醜言。
光緒一想到果真有那麽一天,眼前這個如花似玉、冰雪聰明的人兒再不能侍禦左右,而是天人兩隔,音信杳然,臉上頃刻蠟黃蠟黃。珍嬪嚇壞了,又要跪下。光緒緊緊把她摟進懷裏,勒得她幾乎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