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在白承福帶著吐穀渾部族投靠晉國之前,吐穀渾部族追隨過契丹一段時間,白可久在契丹自是有些關係,當天晚上,他看著自己的部下死不瞑目的屍體,就更加堅定了投靠契丹的心思。


    雖然在這年上半年,契丹國主在陽城敗給了晉國,但是,契丹國並不算傷了元氣,而且契丹因此和晉國結怨更大,契丹國主耶律德光定然咽不下這口氣,在準備後再次南下的可能性非常大。


    且契丹這兩年和晉國發生大戰,投入不算少,無論如何會歡迎要投靠他的自己,說不得自己過去契丹,很快就能在契丹得到高位,這不比在晉國受白承福的節製,以至於被劉知遠打殺更好嗎?


    而且契丹國打仗本就是有打草穀的傳統,這才符合他們吐穀渾族的作風,投靠了契丹,到時候攻打晉國,他想怎麽劫掠晉國的百姓和商隊,絕不會有人再來懲處他。


    這麽一想,白承福就馬上叫了親信到自己的房間,一番交代之後,就讓親信在第二天一大早便帶著自己的投誠信直接前去契丹國,將他的投誠信交給契丹國主耶律德光。


    晉國國都汴梁。


    這一年九月,皇帝石重貴便命侍衛馬步都指揮使李守貞前去守衛澶州,澶州是契丹軍南下攻打汴梁的必經之地,故而這一地一直是軍事重鎮,皇帝往往派遣最信任的大將守衛此處。


    正是因此,李守貞在九月便離開汴梁前往澶州,而其長子李崇訓也隨著他一起前往了澶州,符昭瑾則留在了汴梁。


    李崇訓同符大娘昭瑾成婚後,兩人不僅是冷漠如冰,更甚者是相處如世仇。


    從成婚當晚開始,李崇訓就沒有進符昭瑾所住的院落同她同房,而是一直和姬妾混在一起。


    他倒不是要因此冷落符昭瑾的意思,更多是因為怕符昭瑾對他下殺手,畢竟之前他就差點被符昭瑾姊妹殺掉了。


    如今李守貞和符彥卿之間關係緊密,因兩人是親家,大家都認定兩人是同一陣營。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李崇訓同符昭瑾之間關係的冷淡並不會影響兩個軍閥集團之間的結盟。


    雖然符昭瑾和丈夫李崇訓之間關係非常差,但她卻很得李守貞的喜愛。


    李守貞稱讚她溫柔儉靜,是不可多得的兒媳,並且送了不少珍貴之物給符昭瑾,以安其心。


    符昭瑾作為符彥卿的嫡長女,母族又是清和張氏,出身之高,李守貞的正妻也不敢在她跟前立威風,再者,李守貞府中美人姬妾甚多,李夫人此時籠絡新兒媳還來不及,哪裏會和符昭瑾鬧不愉快。


    昭瑾自從嫁入李府,除了同李崇訓之間勢同水火外,在其他事情上,沒有誰會給她不愉快。


    隻是要找昭宛的事,一直沒有進展。


    昭宛落水不見了,二郎符昭信派了人找了好一陣,但是毫無所獲,加上他有軍務在身,在昭瑾嫁入李府之後,他就不得不前往符彥卿的鎮所徐州,自是不能再將時間花在找人上了。


    他在離開汴梁之前,前去見了昭瑾,對她說:“若是二娘子還活著,當迴找迴家中。雖然她曾對李崇訓不利,但那是李崇訓咎由自取。她是我符家的女娘,他李崇訓能夠拿她怎樣,因此二娘子絕不會因為此事而躲避起來,所以一直沒有她的消息,最大可能是她已經不在了。”


    不需要符昭信說這些,昭瑾自己也明白這些道理,隻是她不願意去接受而已。


    她垂著頭沉默不言。


    符昭信接著說:“亂世無常,生死有命,二娘子的事,你不要太難過了。我明日便離開汴梁前往徐州,你可有信帶給父親。”


    昭瑾心情沉鬱,微微點了點頭,“有請二兄等我修書。”


    符昭信帶著信離開了李府,離開之前,他又去拜見了李守貞,李守貞對符昭信很喜歡,想將家中侄女嫁給符昭信為妻,不過他並未同符昭信直接說這件事,而是修書一封讓他帶去給符彥卿。


    昭瑾知道昭信前往徐州,便是家中徹底放棄了尋找昭宛,而她自己身邊根本沒有什麽人,她隻能給了一些錢,讓身邊婢女前去雇傭死士,讓人沿著蔡河和穎水南下尋找昭宛的蹤跡。


    這些軍閥武將之家的子女,往往都是同軍閥武將之家聯姻,故而符彥卿對次子娶李家的女兒這件事並無異議,在收到李守貞的信件之後,他就答應了這件事。


    符昭信和李家娘子的婚事便也有了眉目,兩人婚期定在第二年。


    在李守貞帶著兒子前往澶州戍守之後,京城汴梁華麗廣闊的李府便住著一群女眷和孩子。


    昭瑾有單獨的大院落,裏麵正房闊有五間,還有東西廂房,有帶廚房的側院,院落裏種著梅花和柿子,進入冬季,柿子由黃變紅,掛在樹上甚是好看,而梅花也開始打花苞,隱隱香氣飄進房間。


    昭瑾跪坐在榻上看書,房間裏燃著精炭,炭火將房間烘得非常暖和,香爐裏是從南邊來的香團,據說是從海外來的水沉香,香氣濃鬱,昭瑾看了一陣書後,便起身去撥了撥香爐裏的爐灰,想到昭宛或者是死得屍骨無歸處,或者即使活著,日子怕也很糟糕,她的心中便又湧起了仇恨。


    好不容易壓下這份讓她腦子發昏的恨意,外麵傳來婢女的通報:“李三娘子來了。”


    李三娘子是李守貞從弟之女,因她的父親已經戰死,所以她一直在李府裏長大,且被李守貞收為了養女,李守貞便是要將她嫁給符昭信。


    李三娘子性格溫順,非常能察言觀色,雖然缺乏大家閨秀的氣魄,也沒有習過多少詩書文墨,但昭瑾覺得她會是一個不錯的妻子,所以她專程給符昭信寫信讚揚李三娘子,符昭信這才心平氣和地接受了這門婚事,不然以他對李崇訓的不喜,他對這即將成為他妻子的女娘也沒有多少好感。若是有這樣的第一感覺,兩人成婚後,婚姻生活無論如何會受一些影響。


    李三娘子進了裏間,對著昭瑾問好道:“嫂嫂,我又來叨擾您了。”


    昭瑾起身來挽住她的手,說:“我這裏無甚事,每日裏都盼著有人來和我說說話呢。你能來,我是求之不得。”


    雖然李守貞去了澶州,沒有在汴梁,但是李府中的大事,依然在他的掌控之中,李府外院的事,有李守貞的幕賓掌管,內院裏的事,則是夫人掌管,昭瑾到了李府,隻是關起自己的院門來過日子,並不過問,也不能過問李府中的事。


    每日除了去夫人跟前請安外,她也就沒有其他事做了。


    李崇訓的那些留在府中的美人姬妾們,她是從不管的,而這些人,也絕不敢到昭瑾的跟前來,不管她們曾經是什麽出身,但到如今,她們的命都不是她們的,要是惹了昭瑾不高興,昭瑾讓人處置了她們,李崇訓迴來怕是也不敢拿昭瑾如何。


    李三娘子坐在昭瑾身邊做女紅,昭瑾也會拿著書教她識一些字,她對昭瑾說:“聽說天家要和趙使相結親。”


    “趙使相?是趙在禮趙公嗎?”因是在家中,昭瑾對趙在禮直唿其名。


    李三娘子頷首說:“正是。趙使相沒有兒子,若是他要嫁女,嫁妝不知該有多豐厚。”


    也許她是擔心自己嫁妝不多,嫁去符家,會讓夫君不喜。昭瑾說道:“也許天家正是看在趙公積財巨萬上才想和他結親,以貪圖趙公的財貨。你同趙家娘子認識嗎?”


    昭瑾從小在宛丘長大,根本沒有出過宛丘,便也不認識京中的這些名媛。


    李三娘子說:“並不認識,據說她一直隨在趙公身邊追隨他在各鎮所輾轉。”


    昭瑾心想要是她隨著她父親在各鎮所輾轉,說不定當時倒可以帶著昭宛一起了,有父親看到昭宛的出色之處,也許就不會有如今和昭宛天人兩隔之事發生。


    她又傷心起來,這時候,外麵一婢女急切地跑進來道:“大娘,青竹迴來了。”


    昭瑾聽到這話,一時甚至沒有迴過神來,“什麽?”


    李三娘子也不明白青竹是誰,也疑惑地看向那婢女。


    對方道:“她去找二娘子,如今迴來了。”


    “啊?!”昭瑾瞬間站了起來,甚至沒有穿鞋就要往外跑,被婢女扶住了,說:“青竹,青竹你快進來。”


    青竹穿著男裝,一身襤褸,被曬得很黑,像個小乞兒,她看到昭瑾,就噗通一聲跪下了,“大娘子,小婢打聽到了二娘的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枝並收藏王風最新章節